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经济的科学预见——《资本论》第一卷学习笔记

合集下载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

《资本论》读书笔记《资本论》由卡尔•马克思著作,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创始人,是西方哲学大体系缔造者中的最后一人。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晚年,他继续撰写《资本论》。

1883年3月14日在伦敦病逝。

《资本论》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辉煌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百科全书,更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巅峰之作。

为了它,马克思倾注了毕生心血.《资本论》共四卷。

马克思把前三卷称为理论部分,把第四卷称为历史批判部分。

因为第四卷以《剩余价值理论》为书名,故通常所说的《资本论》指前三卷。

第一卷从简单的商品入手,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揭示了作为阶级关系的资本的本质,重点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

第二卷共分三篇,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和总过程的各种形式,进一步揭示资本的本质及其内在的深刻矛盾.第三卷探讨剩余价值如何在资产阶级内部分配的问题。

《资本论》创建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

其研究世界的方法源于德国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像黑格尔一样,相信能够用一个辩证法公式概括全人类的进化历程。

他认为,所有哲学家所做的一切都在致力于解释世界,但他同时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改变世界。

他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之上,颠覆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建立了一个现实中得以实践的最大的人类思想体系。

《资本论》这部“稿费甚至不够支付写作它时所吸的雪茄烟钱"的伟大著作,不仅深刻阐释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诸多方面,而且使人类世界的一半发生了深刻变化。

由于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有限,再加上时间有限,所以我只读了《资本论》的第一卷。

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商品和货币①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一切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缺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就不能成为商品。

②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二因素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

其中,具体劳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创造者,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创造者。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资本论第一卷是马克思著名的经济学著作之一,也是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剖析。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留下了很多的读书笔记。

接下来,我将逐步地分享我的思考过程。

首先,我注意到马克思强调了资本的本质。

他指出,资本是价值的自我增殖,通过剥削工人阶级来实现。

这一点引发了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思。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而这往往会导致工人的剥削和不公平的财富分配。

这使我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我对马克思对商品和货币的分析产生了兴趣。

马克思认为,商品是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而货币则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这使我明白了商品和货币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我开始思考如何合理运用商品和货币,以实现更公平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接着,我着重关注了马克思对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分析。

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具有价值,并且通过劳动来创造剩余价值。

这引发了我对工人权益的思考。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往往为资本家创造了更多的价值,但他们却只能获得有限的报酬。

这使我思考如何保护工人权益,实现劳动价值的公平分配。

最后,我对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的分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将导致其自身灭亡,进而催生出社会主义社会。

这使我对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和实现途径进行了深入思考。

我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改革和创新,逐步建立一个更公正和平等的社会。

通过阅读资本论第一卷并思考其中的观点,我得以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运作机制和问题所在。

这本书激发了我对经济学和社会问题的兴趣,并促使我思考如何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阅读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并激发了我对改革和创新的思考。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
《资本论》第一卷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主要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本质和规律。

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
1. 商品和货币
马克思首先介绍了商品和货币的概念。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物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价值是商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用于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

货币的本质是价值,它是一种社会关系的产物。

2. 资本和剩余价值
资本是一种用于生产的商品,它具有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能力。

剩余价值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种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工人出售劳动力为基础的生产方式。

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获得剩余价值。

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这导致了工人的剥削。

4.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本和劳动力之间的矛盾。

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工人则希望提高工资和生活水平。

这种矛盾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稳定和危机。

5. 社会主义革命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革命是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唯一途径。

社会主义革命将消灭资本家阶级,建立工人阶级的统治,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和劳动人民的解放。

总结起来,《资本论》第一卷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

这本书对于理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资本论第一章读书笔记

资本论第一章读书笔记

资本论第一章读书笔记一、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1. 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它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例如衣服可以保暖、遮体,食物可以充饥等。

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同一种商品也可以有多种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构成了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 马克思指出:“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学研究的对象,它与人类的具体劳动相联系。

2. 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 价值实体: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在商品交换中,各种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这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的东西,这个共同的东西就是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例如,生产一把椅子和生产一张桌子的具体劳动虽然不同,但都耗费了人类的体力和脑力,这种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形成了价值。

- 价值量: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例如,如果生产一件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那么该商品的价值量就会降低;反之,如果生产一件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了,其价值量就会提高。

-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方面,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二者共处于商品这个统一体中,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即使在它上面花费了大量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因而也就不能成为商品;另一方面,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矛盾的,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他生产商品是为了获得价值,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他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

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取价值,就必须将使用价值让渡给消费者;消费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

这一矛盾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得到解决。

马克思读书笔记

马克思读书笔记

读《资本论》第一卷有感在1857年至1858年近一年的时间内,马克思创作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即《资本论》的第一稿),第一次第一次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这一理论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发现。

《资本论》第一卷在汉堡问世,在西方引发了一场强烈的轰动。

《资本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体系的创立。

读《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此书为朱登缩译【缩译全彩珍藏书】,略知其中的定义和应用,《资本论》其中的深意并不是人人都能详解,我只能道出薄解。

第一卷是资本的生产过程,主要有几点:1、商品和货币;2、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3、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4、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5、工资;6、资本的积累过程。

商品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一切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体。

商品时使用物品和价值承担者的二重物。

因此,他们表现为商品或具有商品的形式,只是由于它们具有二重的形式,及自然形式和价值形式。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一切劳动都可以看做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从抽象的人类劳动来看,一切劳动尤其是有一定目的的耗费,有用劳动都可以形成商品价值。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和其价值符号。

人类社会起初并无货币存在。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分离出来的特殊商品,当一般等价物逐渐固定在特定种类的商品上时,它就定型为货币。

《资本论》的核心内容及剩余价值。

而只有握有较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为中介,来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过程。

商品产生过程是劳动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资本家用劳动力的低价值去换取劳动力创造的高价值。

通过延长工人工作时间,延长一般价值形成过程,变成价值增值的过程。

价值增值过程是生产商品一定的使用价值,并把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上去;作为价值增值的过程,雇佣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形成新的价值,其中包括剩余价值。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是马克思的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也是社会科学领域的经典之作。

这一章主要讨论了商品和货币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和内在矛盾。

通过阅读这一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刻分析和批判,也对社会主义未来的展望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先,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中对商品和货币的分析让我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马克思指出,商品是劳动的产物,是劳动价值的体现,而货币则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和尺度。

他揭示了商品和货币的产生是由私有制和分工的发展所引起的,这一分析让我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商品和货币成为了社会生产和交换的核心,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来生产商品,并通过销售商品来获取利润,这一过程成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

其次,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中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危机的分析让我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和不稳定的,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但这也导致了生产过剩和市场危机的发生。

同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导致了劳动者的剥削和贫困的加剧,社会的不平等和不稳定也成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

这一分析让我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社会主义未来的展望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最后,通过阅读《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刻分析和批判,也对社会主义未来的展望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马克思在这一章中对商品和货币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和内在矛盾。

通过对这一章的阅读,我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社会主义未来的展望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总之,《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是一部经典的著作,通过对这一章的阅读,我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社会主义未来的展望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

1、社会必要的劳动量,或生产一个使用价值社会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使用价值的价值量。

2、商品是以铁、麻布、小麦等等使用价值或商品体的形态,出现于世间的。

这是它们照常有的自然形态。

它们是商品,却仅因为他们是二重物,既是使用对象,同时又是价值相当者。

所以必须有自然形态与价值形态的二重形态,它们才表现为商品,才有商品的形态。

3、发现这货币形态的起源,探寻商品价值关系所包含的价值表现,是怎样从最单纯最不可感觉的姿态,发展到最迷人视觉的货币形态。

这样,货币的谜,将会同时消灭。

4、它(商品)只能用它所通晓的文字——商品语——传达它的思想。

因要告诉我们,它自身的价值是由抽象的人类劳动形成。

5、希腊社会是立在奴隶劳动上,从而,以人间的和人类劳动力的不平等为自然基础。

6、在宗教世界的幻境中,人脑的生产物,好像是赋有生命,而互相发生关系,并与人发生关系的独立存在物一样。

在商品界里,由人手造的生产物也是这样。

我把这个叫作拜物教。

劳动生产物当作商品而被生产时,这种性质是必然会附在劳动生产物上的。

这是商品生产不能须臾离的性质。

7、(以鲁滨逊为例)在必要性的强制下,他不得不把他的时间,适当的分配在各种机能之间。

在他的全部活动中,哪种机能占较大的范围,哪种机能占较小的范围,这要看,在有用效果的实现上,必须克服怎样大的困难才能决定的。

经验是会给他教训的。

8、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对于资产阶级时代以前的社会生产有机体形态,和教父对于基督教以前的宗教,是用同样的眼光看待的。

9、商品的交换过程,包含诸种矛盾的互相排斥的关系。

商品的发展,不曾扬弃这个矛盾,却为这个矛盾,创造了一个运动形态。

10、货币通流次数减少,则流通货币量增加。

当作流通手段的货币的量,在平均通流速度不变时,也不变,所以,只要投一定量的一镑钞票到流通界,即可使等量的金币从流通界退出——这是一切银行家都很熟悉的办法。

11、货币在量方面有限在质方面无限的矛盾,使货币贮藏者不绝的。

资本论读书笔记

资本论读书笔记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资本论》就是一部真正博大精深得辉煌巨著,就是马克思倾注了毕生心血,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得巅峰之作。

在第一卷中,从简单得商品入手,研究了资本得生产过程,揭示了作为阶级关系得资本得本质,重点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论》第一卷用抽象得方法着重分析了资本主义得直接生产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产生、发展与必然灭亡得历史过程。

在对资本主义生产得实质即剩余价值得生产与资本积累过程特别就是原始积累得考察中,暗含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体系得伦理批判。

第一卷得第一部分主要写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得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说明了作为资本主义财富形式得商品得社会实体就是生产商品所耗费得劳动,以商品作为出发点,首先提出了商品得二重性,即价值与使用价值。

商品首先就是一个外界得对象,一个靠自己得属性来满足人得某种需要得物。

一方面,商品按其自然形式就是使用物,或使用价值,物得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它决定于商品体得属性,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

如果说使用价值使得物具有被交换得前提,那么价值就就是物得以被交换得本质。

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需要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剥离了商品得物理属性、使用价值,单单就是各种商品中统一存在得一种质得衡量。

商品得这种价值隐含在商品中,通过交换价值得形式体现出来,交换价值只就是包含在商品中得价值得表现形式,商品则就是交换价值得承担者。

在这一部分中,马克思对商品两重性得论述用得就是一种辨证统一得方法。

她指出一个物可以就是使用价值而不就是价值。

在这个物不就是以劳动为中介而对人有用得情况下就就是这样。

例如,空气、天然草地、野生林等等。

一个物可以有用,而且就是人类劳动产品,但不就是商品。

谁用自己得产品来满足自己得需要,她生产得虽然就是使用价值,但不就是商品。

要生产商品,她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得使用价值。

最后,没有一个物可以就是价值而不就是使用价值。

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得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资本论》第一卷名为“资本的生产过程”,主要内容为阐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个理论是马克思思想的四梁八柱之一,有了这样一个基础才能明白马克思对工人的同情和对资本家无情的批判。

资本论第一卷是马克思生前所写,后两卷是由恩格斯整理马克思遗稿后出版的,相较而言第一卷读起来会比剩余两卷更加容易。

需注意的是马克思的写作基础是由哲学和政治学为基础的,资本论的逻辑推论基础也是由此而来,所以不能单纯的从经济学角度去解读。

在资本论的第一卷中马克思证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家对工人剩余价值的贪婪侵占造成的贫富分化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矛盾升级,由此解释了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宣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必将发生的规律。

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只有劳动者才创造价值,资本家不创造价值。

由此一来,资本家的财富一定的来自于对劳动者的剥削,而非自身创造,进一步说明是由劳动者创造了一切的价值和资本。

这么论述一定有人有疑问,因为在现在的观念中,资本家前期投资的资金和设备都做出了一定贡献,那么问题就要再来往前追溯一下,资本家的资金是从哪里来的,设备又是谁造的,如果我们能够无限的回溯一定会发现一切又要再回到劳动者身上。

那么在这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就形成了一个逻辑自洽的体系。

在这样的论述下就很清楚了,在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剖析出的世界里明确指出,谁是生产者,谁是剥削者,并且再更进一步的深入论证,资本主义并将孕育出自己的掘墓人——无产阶级。

资本论第一卷笔记

资本论第一卷笔记

资本论第⼀卷笔记前⾔现代社会,⽆论是什么职业,都需要懂⼀些⾦融、经济的知识。

以前的⽂盲是不识字的⼈,⽽现代的⽂盲则是不懂计算机、经济等领域常识的⼈。

我们不应该做书呆⼦或者只是专于某⼀领域的⼈,⽽应该全⾯科学地发展。

现在各种“概念经济”被媒体炒得⽕热,区块链⽅兴未艾。

但是我们不能做盲⽬的投资者,如果你对经济领域⼀窍不通却想投机取巧,那也只能是镜花⽔⽉⼀般。

马克思的《资本论》对经济学有了⼀个⼤致的概括体系,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式,⽆论是对于西⽅的经济理论,还是国内的市场经济理论,都有⼗分重要的阅读价值和参考价值。

由于各种因素,在寒假暂时阅读了第⼀卷——资本的⽣产过程。

事实上,资本论阅读起来还是相当吃⼒的,所以在阅读过程中也是参考了许多⽂献,但还是有晦涩的地⽅。

第⼀卷主要是针对资本的⽣产过程,从商品、⼯⼈、剩余价值等⾓度,阐明了社会⽣产与再⽣产,⼯⼈与资本家等多⽅⾯的关系。

我们⽣活在⼀个商品社会,⽆论你是什么职业,学⽣、农民、⼯⼈、教师、企业家……都⽆法摆脱商品社会的影响。

事实上,公司的职员和⼯⼈本质上⼀样的,资本家通过榨取下属的剩余价值,不断⽣产与再⽣产,也推动了社会⽣产⼒的发展。

我们都学过历史,很多历史事件的成功或失败都与社会⽣产⼒息息相关。

要仔细了解这其中的因果关系,就需要我们对⽣产⼒、资本、阶级等有⼀个全⾯⽽清晰的认识。

事实上,资本推动⽣产⼒,⽣产⼒的发展⼜推动资本的扩⼤与积累。

如蒸汽机使得当时的社会⽣产⼒爆发,所以资本得以快速发展。

第⼀篇商品与货币第⼀章商品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元素,是为了交换⽽⽣产的劳动产品。

⼀切的商品都具有使⽤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所以说,商品是使⽤价值和价值的统⼀体。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们在⽇常⽣活中对于商品价值的衡量。

事实上,资本家只关⼼商品的价值,但是由于使⽤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所以资本家还会注意到,对于使⽤价值⼤的物品,消费量⾼,商品的价值较容易体现。

第一章资本论读书笔记摘抄

第一章资本论读书笔记摘抄

第一章资本论读书笔记摘抄在阅读《资本论》时,我们可以摘抄一些关键的理论和概念,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回顾马克思的主要观点。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摘抄和读书笔记:1. 商品的二重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二重性。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类需要的属性,而价值则是指商品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 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的二重性相对应,劳动也具有二重性。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抽象劳动则创造商品的价值。

3. 价值形式:马克思分析了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从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到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到一般价值形式,最终发展为货币形式。

4. 货币的职能: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5. 资本的积累: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核心,它涉及到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再投资。

马克思详细分析了资本积累的过程,包括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6.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资本家从工人的无偿劳动中获取的利润。

它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中的剥削关系。

7.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马克思区分了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劳动过程是生产商品的过程,而价值增殖过程则是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的过程。

8. 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不变资本(如机器、原材料等)与可变资本(即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之间的比例。

随着技术进步,不变资本的比重往往增加,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9. 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是无计划的,各个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导致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10. 劳动力的买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成为商品,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以换取生存所需的工资。

这些摘抄和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资本论》的核心思想,以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批判。

通过这些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当代经济和社会现象。

《资本论》第一卷读后感

《资本论》第一卷读后感

《资本论》第一卷读后感作为一本关于经济学的经典巨著,《资本论》第一卷无疑是世界经济学研究领域内的一座巨大里程碑。

出版于1867年的《资本论》是法国社会主义者卡尔·马克思所著作的一部论述资本主义制度的著作,对后来的一系列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资本论》第一卷是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书籍之一。

在阅读《资本论》第一卷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文中所反映的各种社会生产关系中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毫不留情的批判。

马克思以其深邃的思考和理解,利用伟大的人形象论述了资本主义经济组织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以利润为中心的生产商运动方式和工人的剥削问题。

通过对商品和货币的分析,他在思想上开辟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径,以人的本质和社会关系为出发点,探究了人和物质、社会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表达了他对人性的关注和社会正义的呼吁。

他通过对生产和消费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性质和矛盾性质。

他的书籍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各种偏差和问题,以及社会主义的解决之道。

对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资本论》第一卷是重要的参考资料,它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规律,还可以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的经济问题。

我们在学习中需要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和理念,并将其与现代理论和政策联系起来,来帮助我们理解如何解决目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此书还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和视角来理解和掌握社会和经济运行的规律。

在读完《资本论》第一卷后,我认为,马克思涉及到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而是涉及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和思维方式。

我很欣赏他对统治阶级的批判,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对人性的压迫,并且视为社会变革的必要前提,以维护社会正义的社会主义制度。

人们需要思考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理念,并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活动来实现共享发展的目标,以促进社会和全人类的幸福。

在总体上,阅读《资本论》第一卷是一个非常有成就的体验,让我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了经济制度、人文问题和社会变革。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资本论读书笔记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资本论读书笔记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资本论读书笔记资本论读书笔记2000字一记得以前看到某个西方政治著作家的话,说集权和极权的区别在于,集权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专制,而极权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专制,因为它深入人心,让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从心里认同这种专制独裁。

而现代社会,正是一个资本所统治的极权社会。

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看作一种历史的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是,资本家用一定量的预付资本,购买雇佣工人的劳动;雇佣工人为资本家劳动,从而以工资的形式取得自己劳动的报酬。

这一过程表面看起来是非常公平的:资本家和工人,分别作为劳动力的买方和卖方,平等的出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平等的交易;资本家可以选择雇佣这个工人,也可以选择雇佣那个工人,工人可以选择受这个资本家雇佣,也可以选择受那个资本家雇佣。

表面上看来,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完全符合商品交换的价值规律。

但是,在这表面之下,掩盖了事实的真相,那就是: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和它的价值,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

资本家所付给工人的工资,只是他的劳动力的价值,而不是他的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剩余价值,这个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大秘密,就隐藏在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差别之间。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使用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

比如,在一个10小时工作日内,工人以__元的原料,生产了__元的产品,那么,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__元(__元减去__元)。

劳动力的价值,是指劳动力的维持费用,即:一个人要保持正常的体力和脑力,在一天之中所要消耗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比如工人为资本家劳动了一天,获得5000元的工资,那么,这5000元就是他的劳动力的价值。

工人为资本家劳动10小时,创造了__元的价值(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平均每小时劳动创造1000元价值。

而他实际上获得的工资却只有5000元,也就是说,他只有5小时在为自己劳动,而剩余的5小时,全部是无偿的为资本家劳动。

这剩余的5小时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就是资本家的利润的来源。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

三月份读书书目及读书报告读书书目《韦伯的两篇演讲——伦理之业》韦伯《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马克思在读《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马克思的《资本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交换关系,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这是资本论中马克思的原话,意图通过这本书对资本的一整个流程的分析来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的运作规律。

在马克思的严重,对整个社会起着重要作用乃至是决定作用的是经济结构,所以对经济规律认识清楚之后就能够看清整个社会的运动规律,并从中得出马克思最终的结论,资本主义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在发展出了自己的掘墓人。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书中的人,并不是一种实体的人,只是一种经济关系的载体。

正如吉登斯在对古典三大家进行评述的时候说,一切经济关系的背后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一样。

马克思在这里只是将人作为一种载体,作为经济领域里的买者或者卖者,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关系的承担者。

这与马克思对于人、社会的定义有关,社会是人的关系的总和,同时人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

通过这样的论述自然可以看出来马克思思想的关键词之中存在阶级关系、利益关系、经济关系这些词语。

资本论从总体的三卷来说就是在讲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总过程。

第一卷主要是剩余价值论为核心来阐述资本的生产过程。

在它前面叙述的商品、工资等部分只是在为剩余价值论的叙述做一定的铺垫。

《资本论》第一卷的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商品的交换理论(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的生产论、资本的积累。

劳动价值论,通过交换解决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在同一商品中不能同时存在的矛盾。

在这一部分马克思分析了商品的二重性以及劳动二重性,一个人在只能拥有商品的使用价值以及价值中的一个,同时商品只有用于交换才能完成这种让渡,商品的拥有者只有让渡其手中的使用价值,才可以实现商品的价值。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质量分析法之管见——《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学习笔记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质量分析法之管见——《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学习笔记

作者: 余政
出版物刊名: 兰州学刊
页码: 37-42页
主题词: 相对价值形式;质量分析;卷第;价值量;经济学范畴;本质规定性;质量互变规律;价值实体;数量分析;对象性
摘要: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是要学习马克思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所以,我们不但要学习《资本论》中的经济理论,而且还要学习其科学的方法。

对《资本论》方法的研究,越来越为大家所重视,并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但是不可讳言,这尚是一个起步,有不少领域尚待进一步探索。

本文试图结合《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的内容,谈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质量分析法的一些重要特色。

但愿能起到窥一班而知全貌之功。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求一篇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2000字左右该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书中提及的劳动者、生产资料、剩余价值、利润、地租等概念,于我而言,已非常熟悉,都是学习政治经济学中经常碰到的“老朋友”,但比较系统地阅读《资本论》还是头一回。

《资本论》全书分为四卷。

第一卷共七篇,阐述了资本的生产全过程,主要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生产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决定性目的和动机。

第二卷共三篇,主要阐述了资本的流通过程,主要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在这卷中,我们可以找到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各个单个资本的流通是互相联系、互相交错的,并且在联系和交错中形成社会总资本的渠道,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中的矛盾逐渐激化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第三卷共七篇,主要阐述了作为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统一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通过《资本论》想做到几件事情:1、了解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时采用的思路方法与引用素材2、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基本原理,并借此获得对世界更全面深刻的理解3、借由《资本论》的论述与体系,在个人成长中,找到结合落地点4、通过更有难度的知识学习,考验我们构造的行动系统与学习系统5、搞定一个有难度的事情,进一步提升整体认知水准更多妙读秒懂,期待您的推荐保卫《资本论》,我们保卫什么《保卫资本论》是2014年12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全称《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许光伟著。

作品正式提出“学术保卫”概念,对应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之民族取向和实践化的工作理念。

本著作以“保卫《资本论》”为名,却实写“经济形态社会的理论”,且多从方 -建设处落笔,这就对“广义的政治经济学”形成真正之思想奠基。

盖因对于人类新秩序的建构而言,资本主义文明一直扮演着极不光彩的角色—“破坏的幽灵”,使总写历史文化显得格外重要。

马原读书笔记

马原读书笔记

马原读书笔记本文是关于读书笔记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马原读书笔记马克思的《资本论》的第一卷,又称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作者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商品表现为这种堆积的最基本形式,因而作者的分析也就围绕着“商品”----这最难理解的部分开始的。

几千年来,人类的智慧在这方面进行了艰苦的探讨,但并没有得到什么结果,而对更有内容和更复杂的形式(经济形式)却至少已经接近于成功。

因为已经发育的身体比身体的细胞容易研究,同样的分析经济形式必须用抽象的推动力来代替。

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来说,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或者商品的价值形式,就是经济最细小的单位。

作者的研究对象是当时已经基本完成工业革命,初步建立的较完整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英国,以英国为实例推演西欧诸国,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

作者在第一卷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叙述英国工厂法的历史,内容和结果。

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他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规律。

“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形式的基础,而商品和劳动价值理论是这一分析的基础。

马克思的理论说明了商品的社会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人类的无差别劳动。

从而为剖析资本主义资本的生产,产品的分配和社会结构奠定理论基础。

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开卷第一篇充分阐述了劳动价值论:1.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的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其社会属性。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实用价值,他决定于商品体的属性,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

2.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作为相同的,无差别的,抽象的人类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而作为具体的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3.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从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发展到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再过渡到一般的价值形式,到最后最终出现货币形式的胚胎。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经济的科学预见——《资本论》第一
卷学习笔记
《资本论》读书笔记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的心血写成的一部光辉灿烂的科学巨着,这部巨着第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全部发展过程,以数学般的准确性证明这一发展的方向必然引导到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确立。

《资本论》武装了无产阶级,成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是马克思“整个一生科学研究的成果”,它凝聚着马克思的全部心血和智慧,是他献给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一部最重要的科学文献。

它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成为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

同时《资本论》也没有简单地把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般过程归结为它们的共同基础——物质生产过程,而是从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中引出了全部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容和形式。

《资本论》的方法的最大特色,就是把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正如列宁所说:“在《资本论》中,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一门科学”。

马克思使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的辩证分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生、发展和克服的过程,从而透彻详尽地阐明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学说,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

在《资本论》中是对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资本论》的方法不亚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发现。

正如达尔文的《进化论》曾发现有机自然界的进化规律一样,马克思的《资本论》也发现了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

《资
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精力着述的伟大的科学巨着,是人类历史上经验和
智慧的结晶,是对国际工人运动斗争经验的总结。

它的出版,宣判了资本
主义制度的末日,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因此具有划时代的
重要意义。

基本观点:
马克思在这部作品中对古典经济学家的理论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批判,提出了全新的观点,同时吸收了辩证法方法,也受到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的影响。

马克思自己认为他的目的是:“用辨证的方法,经过批判,得出
一个科学的结论”,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找出现代社会的运
动规律”,为现代工人运动提供科学的依据。

为此,他在伦敦的大英博物
馆中埋头钻研经济材料达12年。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最主要的不公平在于对劳动的剥削,劳动者得
到的报酬要低于他们所生产的价值,其剩余价值被拥有生产资料的雇主获得,生产资料的个人占有与生产产品的社会化矛盾必然会导致周期性地经
济危机发生。

他力图揭示资本积累的过程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他认为
“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商品的流通和对利润的追求会导
致社会中经济与道德的冲突和分裂,主观的道德价值和客观的经济价值会
分道扬镳,政治经济学应该研究价值的分配方式,使经济学的发展符合法
律和道德观念。

马克思认为政治经济学家应该按照客观规律去研究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社会的经济发展规律如同自然科学一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应该了解这种规律,依照客观规律行事。

商品生产要进行社会化,要
有意识地控制商品生产,以使其达到最大的利用度。

《资本论》提供的是认识世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现成的教条,《资本论》的理论也需要在实践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经济理论,要把握以下四点:
1.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中的某些重要观点,由于种种原因过去被忽视
简单化了,如关于科技劳动和管理劳动作为生产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的观点,关于多种财产权及其内部构成关系的观点等,这些观点的重要价值目前已
日益为人们所认识,需要我们从现实出发进一步加以研究和阐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