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东方文学复习资料

东方文学复习资料

东方文学一、解释或说明1、《亡灵书》:又译作“死者书”。

是古埃及人为死者奉献的一种符箓。

当时称为“白昼通行书”。

是一种咒语和对神的赞美。

通常写在纸草卷上,放入墓中。

迷信者认为可以保障死者在阴间的安全,并有可能在白昼返回世间。

作为关于来世咒语最完备的汇编,埃及亡灵书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埃及人来世观念的详细依据。

2、“摩西五经”:又称为律法书、摩西律法(Torat Moshe הֶׁשֹמ־תַרוֹתּ)。

是犹太教经典中最重要的部分。

同时它也是公元前6世纪以前唯一的一部希伯来法律汇编,并作为犹太国国家的法律规范。

犹太国被灭亡后,它仍以习惯法的形式自动调节犹太人的生活。

犹太人相传它是由摩西接受上帝的启示而撰写,内容是古代的以色列人民间故事。

3、“二希”我们说的希腊和希伯来这两个分别代表了西亚文学和欧洲文学的两个上古文学。

4、《吠陀》:《吠陀》印度上古时期一些文献的总称,在印度历来被认为圣典。

《吠陀》在被规定为神圣的经典之后,就成为神秘的著作,只许祭司和属于高等种姓的人学习,不许低等种姓的人接触。

5、佛教文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受到佛教影响、包含佛教义理的文学创作;狭义则专指那些富于文学性的佛教典籍及其演义。

一般指的是后者——佛教认为,宇宙万物的实相(最高本质)高深莫测,必须借助“艺教”(文学艺术)才能形象地加以说明,于是佛经中便常常借用一些民间故事说明和比喻一个深刻的教义或原理,这部分佛经及其演义便被称为佛教文学或佛经文学。

6、梵语文学:古代印度通行的文化语言称为梵语,意思是文雅的语言,和比较接近各地方口语的种种“俗语”相区别。

梵语中包括早期的吠陀语和后起的规范化的梵语。

从古至今有用梵语写成的大量文学作品,即为梵语文学。

梵语文学根据它的主要作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也大体符合三个发展时期,即吠陀文学、史诗往世书文学和古典文学。

7、《罗摩衍那》:罗摩衍那(梵语,Rāmāyaṇa,意思为“罗摩的历险经历”,与《摩诃婆罗多》并列为印度两大史诗。

东方文学详解

东方文学详解

梵天(创造神) 毗湿奴(护持神)
2、史诗时期文学
罗 摩 衍 那
3、古典时期文学
• 婆罗门教寓言故事集《五卷书》 • 首陀罗迦的戏剧《小泥车》 • 迦梨陀婆的抒情长诗《云使》和诗剧《沙恭
达罗》
《沙恭达罗》 剧照——
中古日本文学(公元7世纪中叶——1867年
明治维新前)
• 中古日本文学分为四个时期:奈良时期、 平安时期、镰仓室町时期和江户时期。
• 1、奈良时期(公元710—794)《万叶集》 • 2、平安时期(公元794—1185)物语文学
《竹取物语》《伊势物语》《源氏物语》 • 3、镰仓室町时期(1186—1336) • 4、江户时期(1603—1867)
紫式部与《源氏物语》
一、情节结构
• 《源氏物语》是日本中古长篇写实小说。 女作家紫式部创作于11世纪初。全书54回, 近百万字。可分为两大部分:前44回写源 氏极享荣华,伴随着感情纠葛的一生。这 是作品的中心内容。后10回写源氏之子薰 君(实为三公主和柏木大将的私生子)与宇治 山庄女子之间错综的爱情故事。小说历经4 代天皇、跨越70多个年头,登场人物数以 百计,仅主要人物就有几十人之多。
中古阿拉伯文学
• 蒙昧时期(475— 622):“悬诗”
• 伊斯兰时期(622— 750)
• 哈里发统治时期 (630—661): 《古兰经》
• 阿拔斯时期(750— 1258) :《一千零 一夜》 《卡里莱和 笛木乃》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 故事来源:一是波 斯和印度故事;二 是伊拉克,即以巴 格达为中心的阿拔 斯王朝时期流行的 故事;三是埃及麦 马立克王朝 (1250—1517)时 期流行的故事 。
情节结构
• 一、框架结构。出于艺术整体上的需要, 《一千零一夜》虚构了《国王山鲁亚尔及其 兄弟的故事》作为这部民间故事集的“楔 子”,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包孕结构。即框架 式结构,最早源于印度古代民间寓言故事集 《五卷书》所采用的“连串插入式”框架结 构。

文学:东方文学史考点(题库版)

文学:东方文学史考点(题库版)

文学:东方文学史考点(题库版)1、问答题《先知》具有很强的什么意味?正确答案:道德教诲2、问答题哪国的演说水平王向远以为是最差的?正确答案:中国3、单选日本管理皇室事务的政府机关叫()?A、宫内厅B、总务厅C、(江南博哥)国土厅D、开发厅正确答案:A4、单选南朝乐府民歌艺术水平最高的长诗是()。

A.《华山畿》B.《西洲曲C.《子夜歌》D.《懊侬歌》正确答案:B5、单选曹丕在七言诗发展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创作了()。

A.《同声歌》B.《七哀诗》C.《燕歌行》D.《善哉行》正确答案:C6、单选被杜甫称为“暮年诗赋动江关”的作家是()。

A.鲍照B.陆机C.徐陵D.庾信正确答案:D7、问答题在古代印度,哪种姓的人从事农业和商业较多?正确答案:吠舍8、问答题东亚戏剧圈里文学主要是以谁为中心?正确答案:制度9、单选不属于法家的治国策略的是()。

A、司法于官B、明法于国C、司法于民D、任法于贤正确答案:C10、问答题“亚细亚生产方式”是在那本书中提出来的?正确答案:《政治经济学批判》11、问答题在东方神话体系中,崇高审美的最高表现是什么?正确答案:创造之神12、单选贾谊《服鸟鸟赋》所表现的主要情感倾向是().A.齐同生死的豁达B.知难而进的执着C.随波逐流的混世D .挑战命运的抗争正确答案:A13、单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由谁早就提出来的?()A.李路B.伊藤整C.赫尔德D.马克思•韦伯正确答案:C14、单选东晋诗坛主流诗风的特点是().A.结藻清英,流韵绮靡B.理过其辞,淡乎寡味C.志深笔长,梗概多气D.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正确答案:B15、问答题希望聘请中国皇帝到德国去治理的人是?正确答案:莱布尼兹16、问答题日本、朝鲜和越南的市井文学大概都在什么时候产生和发展的?正确答案:传统社会的中后期17、问答题“下水管被堵,捅捅看看有何物,爬出一蟾蜍”的作者是?正确答案:儿玉好春18、单选关于物语描述不正确的是?()A.小说B.一开始是动宾结构C.语物D.真实正确答案:A19、问答题《一头驴的自诉》是谁的作品?正确答案:克里山钱达尔20、问答题泰戈尔是哪个国家的作家?正确答案:印度21、问答题《丰臣家的人们》的作者是?正确答案:司马辽太郎22、多选焊接完成后,对焊缝质量的致密性试验可以选用的方法有().A.强度试验B.气密性试验C.煤油试验D.超声波检测E.氦气试验正确答案:B, C, E参考解析:解析焊接完成后,对焊缝质量的致密性试验可以选用的方法包括:(1)液体盛装试漏:用不承压设备直接盛装液体,检验其焊缝致密性;(2)气密性试验:压缩空气通入容器或管道内,焊缝外部涂肥皂水检查渗漏;(3)氨气试验:焊缝一侧通入氨气,另一侧贴上酚酞一酒精溶液试纸,检查渗漏;(4)煤油试漏:焊缝一侧涂刷白垩粉水,另一侧浸煤油,白垩上留下油渍即有渗漏;(5)氦气试验:对致密性要求严格的焊缝,用氦气检漏仪来测定。

第10讲 现当代东方文学

第10讲 现当代东方文学

"战后文学" 战后文学"
"战后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东亚的日本 和韩国的"战后派"文学.日本战后派文 学的产生以1946年《现代文学》杂志创办 为开端,其后出现了野间宏(1915-1991) 的《脸上的红月亮》(1947),大冈升平 (1909- )的《俘虏记》(1948)等优秀 作品.韩国战后派文学代表了韩国战后文 学的主流.战后派又以"六二五"南北战 争为界分为前后期两部分.
③1945年以后 1945年以后
三个走向: 三个走向: 《舞姬》(1950),《古都》(1961) 《千只鹤》(1951),《山音》(1954), 《湖》(1954),《睡美人》(1960), 《一只胳膊》(1963)等表现变态的情欲 和官能刺激的作品. 报告小说(或实录小说)《名人》 (1954).川端素以女性为主人公,他的 作品充满了女性的气息,而《名人》完全 是写男性的世界,写男性灵魂的奔腾和力 量的美.
2,当代东方文学
由近代化文学时代的东西方文化 冲突转向东西方文化融合, 冲突转向东西方文化融合,文学观和 创作方法呈现为多元开放的新局面, 创作方法呈现为多元开放的新局面, 文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得到进一步体 现.
①现实主义
当代东方各国的现实主义大致可分为: 历史文化派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 通俗化,大众化的现实主义
《伊豆的舞女》 伊豆的舞女》
一个20岁的高中学生, 和一位14岁的卖艺舞女 薰子,在伊豆汤岛邂逅 相遇,结伴而行.两个 情窦初开的男女之间那 种似有似无,若隐若现 的爱情,犹如一曲悠扬 飘渺的乐曲,形成了如 诗如画的意境.
②30年代至1945年 30年代至1945年 年代至1945
"浅草物语",包括《浅草红团》(1929), 《浅草的姐妹》(1932),《浅草祭》 (1934)等,引发了一场"浅草热".另 外还有《温泉旅馆》(1930),《水晶幻 想》(1931),《抒情歌》,《致父母的 信》(1932),《禽兽》(1933),《花 的圆舞曲》(1936),《雪国》(1935- 1947),《母亲的初恋》等.

东方文学概述

东方文学概述


②形成与发展的多源性。 东方三大文化体系各自具有相对的封闭性, 又都比较成熟、发达,在形成与发展中几乎 并驾齐驱。

③浓郁的宗教与伦理道德色彩。
东方文学往往展示出一种悲天悯人的人道主 义精神和深邃宏大的哲理意识,讲究“情”、 “味”、“韵”,讲究和谐完美与清纯,讲 究幽玄古雅与隽永恬静,等等。
2、东方文学的特质
①悠久古老的文学历史与文学传统。 东方文学的“世界之最”:有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有世界上已有写本 的最长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有世界上最早和最丰富的文学总集——古希伯来的 《旧约》;有世界上最庞大、最神奇的民间故事 集——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有世界上第一部 写实性长篇小说——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源氏物 语》;有世界上最富有诗情画意的抒情戏剧——印 度的剧作家迦梨陀娑的诗剧《沙恭达罗》。
问题在于,我们不能因东方几百年的落后就
对以往几千年的发达繁荣视而不见,妄自菲 薄。在近代以前的几千年间,东方文化(包 括文学)是“出口”大于“进口”,一向是 维持“顺差”的,如果非要说“中心”,那 时的“中心”在东方。
二、东方文学
1、东方文学的概念:
东方文学是指古今亚洲和非洲文学的总体,其 中埃及、巴比伦、希伯来、印度、中国、日 本、波斯、阿拉伯以及朝鲜等国的文学是有 代表性的东方文学。
东方文学概述
一、”东方” 与东方文化
“东方”(Orient)这个名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
人口最多的亚、非两大洲的合称 。 “西方”基本上有一个整体统一的文化历史 内涵:①整体性;②统一性(一致性)。 与此相反,“东方”世界看上去却是一个纷 纭芜杂的世界,这个世界在地理上相对分散 和阻隔,种族上形形色色,宗教信仰各不相 同。

东方文学期末复习

东方文学期末复习

东方文学期末复习
期末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
2、简答题
3、论述题
考试重点分布:(就是最后一节课讲的,我稍微整理了一下)
1、东方文化的特点
2、日本神话的特点
3、东方史诗:对《吉尔伽美什》的解读
4、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门衍娜》
5、东方古典诗歌:①阿拉伯古典诗歌的特点;②日本诗歌:俳句和俳句的特点
6、古典散文:①《源氏物语》中光源氏的形象分析;②对物哀的理解
7、《沙恭达罗》体现的印度宗教的特点
8、民间文学:对武士道精神的理解
9、市井文学:阿拉伯文学《一千零一夜》体现的特点
10、名词解释如:歌舞伎(需自己整理,绝大部分在老师讲的重点中)
11、近代化文学时代:①启蒙主义文学;②民族主义文学;
12、日本思潮流派:①对私小说的理解;②日本自然主义的特点;③白桦派;④唯美主
义;⑤川端康成新感觉派理论与西欧表现派的本质差异。

亲们,老师说考试内容不会很难,大家不必太紧张,认真听了课一定会考出好成绩的。

东方文学

东方文学

一.东方&东方文化(一)东方的概念&东方的共性&东西方文化交集东方的概念:“东方”这个历史上约定俗成的人文地理概念,有着多方面的意义。

地理东方分为三个部分:①东半球指的是西经20°至东经160°之间的区域(欧洲位于该区域),②西方之东:古希腊/古罗马/欧洲之东(非洲不属于该区域),③非西方:亚非拉(语言属印欧语系的拉美属于该区域)地理学家把亚洲及北非洲称作东方(East),并依次划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三个部分,其范围西至塞浦路斯、土耳其和埃及、东到中国、朝鲜、日本,南达恒河、印度河流域各国以及印度尼西亚诸岛、北抵太平洋西北部沿岸地区。

除地理学概念的东方外,还有历史概念的东方(Orient),它是伴随16、17世纪欧洲人发现东西洋航路、并适应其向东进行经济扩张的需要而产生的。

一批西方学者在考古发掘的科学实证活动中,开始系统地对亚洲和北非洲一些文明古国的语言、文字、历史、宗教、艺术、风俗及其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了“东方学”。

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对埃及象形文字成功地进行了破译,此后英国学者H·C·罗林森等对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解读告捷,使东方学得到突破性的发展,从而奠定了埃及学、亚述学等东方学学科的基础。

东方三大历史文化圈: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包括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在内的东亚文化圈,以印度文化为中心的南亚、东南亚文化圈和由波斯文化、犹太文化、阿拉伯文化构成的中东文化圈。

东方文化共性:东方专制主义:皇权至上,缺乏「公民反骨」传统亚细亚生产方式农耕文明,缺乏「资本主义精神」东方意识形态:由前两者催生的思维模式:皇权崇拜、官本位、权威崇拜、家长/祖先崇拜——人是「伦理」动物而非「政治」动物*东西方文化交集:埃及与希腊(影响&反哺)印度与印欧语系人群(系出同源与灵感渊薮)阿拉伯的世界与文艺复兴(保存文明火种)犹太文化与欧洲文化(两希文明源头之一)纪伯伦《先知》讲述清晨,带着一颗雀跃的心醒来,感谢又一个充满爱的日子;午休,沉思爱的心旷神怡;黄昏,带着感激之情回家;睡前,为你心中的挚爱祈祷,唇间吟诵着赞美诗。

现代东方文学

现代东方文学
第四单元 现代东方文学
第一章 总 论

现代东方文学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50年代末亚非各国的文学。 主要由民族主义进步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两大文学思潮构成。
一、历史背景、思想基础和阶段划分 (1)历史背景:东方现代史是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彻底崩溃的历史, 也是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全面胜利的历史。如果说近代 东方文学是殖民统治的文学的话,那么现代东方文学就是民族民主革 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文学。 (2)思想基础: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 (3)阶段划分: 20世纪初至30年代为萌芽阶段。30至40年代为 发展繁荣阶段。战后至50年代末是向当代文学的转折阶段。

(3)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驹子:既是一个有一定进取心的艺妓
形象,又是作者所刻画的悲愁美的象 征。小说主要从日常生活表现和对待 爱情的态度两个方面描写驹子。在日 常生活中,她的生活态度是认真的, 如记日记、苦练三弦等;在爱情上, 她对岛村“无偿的爱”,既有纯真、 奉献的一面,又有畸形、虚无的一面。
(1)继续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但民族特
点鲜明:西方的体式,民族的内容(民族 的苦难、政治的觉醒、道路的探索);东 西结合的体式(中国的新格律诗、日本川 端康成的创作)。
(2)有组织的文学社团、流派大批涌现,
且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具有鲜明的反帝、 反封建性质。这种思想倾向与近代文学相 同,但比近代文学更鲜明、批判力量更猛 烈、战斗精神更顽强。
(二)中篇小说《雪国》(Snow Country)
(1)创作过程持续了13年,和《千鹤》、《古 都》同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 (2)故事情节和思想主题:描写了生活于社会 底层的艺妓的悲惨命运,表现了其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进取精神和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具有一 定的进步意义;同时也有消极的方面,这就是流 露出了虚无悲哀的的思想情绪(表现生的悲哀, 死的诱惑)。

东方文学3

东方文学3

东方文学3名词解释:1、《亡灵书》:是埃及最古老的文学作品之一,是一部庞大的宗教性的诗歌总集,汇编了大量的神话诗、祈祷诗、颂神诗、歌谣、咒语等。

大部分诗篇具有浓厚的宗教思想,反映了古代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和冥国观念,主要是表现了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倾向,但其中个别诗篇或者某些诗段也反映了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是《阿尼的纸草》。

对希腊神话及后世文学在题材和主题上有深远影响。

2.《吠陀本集》:印度最古老的诗歌总集。

最古老的拼音文字之一,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

狭义上分为四部《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闼婆吠陀》,其中《梨俱吠陀》最早最重要。

广义上讲除了狭义的四部外,还有《梵书》《森林书》《奥义书》等,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吠陀文献。

3、《梵书》:又称净行书,婆罗门书。

是一大类典籍的总称,共十五部,各种梵书分属四大吠陀,主要内容是介绍如何进行祭祀,实际上是婆罗门祭祀的职业用书。

《百道梵书》篇幅最长。

梵书在文学史上,上承吠陀,下启史诗、往世书。

也是种姓制度形成原因。

4、《森林书》:是梵书的附属,但在思想上是梵书的反叛者。

他积极倡导内在的精神的祭祀的神秘意义。

因为作者处于反对派的地位,所以在森林中著书立说,私密传授,名称即由此得来。

《森林书》反对婆罗门垄断知识,在当时是进步的,它开启的对诸多哲理问题的探讨,虽然尚属初步,但却是梵书的礼仪之路迈向奥义书的学问之路的不可缺的过渡。

5、《奥义书》:附于《森林书》之后,数量巨大,有200多种,其最大意义在于开创了一个有系统理论的印度哲学时代,主要探讨哲学思想:a梵我同一b业报轮回,几乎成了印度人的思维定式,对印度文学创作的影响无处不在。

6、桑迦姆文学:约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在印度南方以泰米尔语为代表的达罗毗茶语系涌现出大量优秀诗作,史称桑迦姆文学。

主要有三部典籍:《朵迦比亚姆》《八卷长诗》《十卷长歌》。

其中《朵迦比亚姆》既是一部语法书,又是一部创作论,《八卷长诗》《十卷长歌》标志着古泰米尔文学的发达和繁荣。

东方文学史(一)

东方文学史(一)
:统一国家尚未形成‘每个部落集 团、每个地区或每个城邦都有自己崇拜的 神。由于这些民族文明起步最早,处于此 阶段想象与概括的能力都不强,神话中神 的形象往往是某种自然想象的人格化,而 且大多与原始的的图腾崇拜密切相关,且 有很大程度的自然物特征,人兽同体的神 大量存在。神性也有较大局限。他们都有 确定的名分职责,在特定领域内具有神功 神力。而非全知全能。
第一编 第一章 第一节

多神与主神信仰的神话


太阳神崇拜的神话在古埃及神话中占重 要地位 太阳神被称作拉神或阿蒙神(又译阿通 、阿顿) 太阳神崇拜 拉神的神话: 反映了古埃 及氏族社会的人们对开天辟地和创造人 类的理解,传说在清浊部分洪荒时代, 诞生了混沌神努,她是远古的水。
第一编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编 第一章 第一节

多神与主神信仰的神话


奥西里斯是尼罗河水复涨复落,植物荣枯有序 的人格化象征。以此推衍开去,古埃及人认为 人的死亡也像自然界的事物一样,并没有真正 结束,既可复活,也可进入他界。 这个神话还表明了埃及人已建立起人间、天堂 和地狱的三层宗教宇宙观,并由此生发出善恶 有报的道德观。 此神话中古埃及人对冥王奥西里斯的崇拜,是 死者崇拜的一种突出反映。而此神话的广泛流 传又逐渐强化了死者崇拜。死者崇拜既是埃及 宗教的基础,又是埃及神话的基本母题之一。
第一编 第一章 第一节

多神与主神信仰的神话
奥西里斯 神礼赞:丰收的保护神,他向大地一样平卧着, 禾苗植根于他的身体上,祭司用甘露滋润他身体。 荣耀归于奥西里斯, 永无穷尽的王子, 你经过千百万年直入永恒; 以南北为冠冕, 众神和众人的主人, 携带了慈悲和权威的王杖。 啊,王中的王,王子中的王子, 世界重又回春,由于你的热情; 昔是与将是都成为你的扈从, 你将满意地安息于隐秘的山顶。

东方文学概论复习资料汇编

东方文学概论复习资料汇编

绪论一、东方的概念1.地理学的概念2.历史、政治概念3.文化概念——“文化体系”(1)中国文化体系(2)印度文化体系(3)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4)欧美文化体系前三个属于东方专制主义倾向,具有亚细亚生产方式和伦理道德观念二、东方文学概念东方文学是亚非地区社会文学的艺术再现,是东方式的伦理道德、宗教意识、思维模式和心理特征的艺术载体,是多民族的,地区性的文学结合体,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章古代文学(前3世纪——3、4世纪)特点:(1)多源性;(2)宗教性;(3)口头性与集体性;(4)交流性与影响性第一节古代埃及文学(前3100——前332年)一、概况(1)箴言(教谕文学)《普塔霍地普箴言》(2)神话A.太阳神拉神的创世纪神话盖勃(男神)大地努特(女神)天空B.奥西里斯死而复生的神话奥西里斯(农耕民族)——尼罗河神、植物之神、丰收之神伊西斯(妹妹/妻子)赛特——南风之神荷鲁斯——战神C.神话意义:这则神话形象反映了古代埃及人的死亡或生命观念、宗教观念、王权观念和伦理道德观念。

a.奥西里斯是尼罗河水复涨复落、两岸植物荣枯有序的人格化象征。

古埃及人认为,人的死亡也像自然界的事物一样,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人既可以复活,也可以进入他界;b.这个神话表明已经建立起人间、天堂、地狱三层宗教、宇宙观,并由此生发出善恶有报的宗教道德观;c.神话客观反映古埃及社会状况,比如人世间的权力之争,血缘家庭关系的确立,长子继承制,妇女忠于丈夫,为父复仇的道德意识形成。

(3)故事《遭难水手的故事》、《厄运被注定的王子》、《昂普、瓦塔两兄弟》主题:故事反映了底层劳动者反抗王权统治的强烈愿望和必胜信心,在瓦塔不断死而复生的浪漫主义中,揭示了劳动人民和被压迫阶级百折不挠的精神,同时也表明正直和善良是任何时候也消灭不了的。

(4)诗歌A.劳动歌谣(3首)《庄稼人的歌谣》、《打谷人的歌谣》、《搬谷人的歌谣》B.爱情诗宗教诗、赞美诗、怨妇诗二、《亡灵书》与埃及人的死亡观《亡灵书》并非宗教经典,而是古埃及文学汇编,是世界最古老的诗歌总集之一。

东方文学

东方文学

一、1物语文学“物语文学”的鼻祖是《竹取物语》;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是日本物语文学的最高成就。

道纲母的《蜻蛉日记》(又译作《螟蛉日记》)开女性日记之先。

清少纳言的《枕草子》是随笔文学的代表作,与《源氏物语》并称为平安文学双璧。

物语文学的高峰和古典文学的典范代表;日本古典美学的百科全书,对后世日本文学艺术和文化生活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

2佛教文学“佛教文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受到佛教影响、包含佛教义理的文学创作;狭义则专指那些富于文学性的佛教典籍及其演义。

我们一般指的是后者——佛教认为,宇宙万物的实相(最高本质)高深莫测,必须借助“艺教”(文学艺术)才能形象地加以说明,于是佛经中便常常借用一些民间故事说明和比喻一个深刻的教义或原理,这部分佛经及其演义便被称为佛教文学或佛经文学。

文学价值最高的是《佛本生经》。

3东方三大文学圈中古东方是指中古时期在东方国家和地区逐渐形成的三个相对独立和互相区别的文学区域范围,即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以印度为中心的南亚地区;以阿拉伯帝国为中心的西亚、北非地区。

若从文化的角度而言,就叫“东方三大文化圈”;从文学方面出发,就叫“东方三大文学圈”。

三大文化圈和文学圈的形成,促进了东方文学的发展,扩大了东方文学的地域,出现了一批影响深远的作品。

4私小说私小说:近代日本受法国自然主义文艺理论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小说类型,又称“自我小说”。

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视角,着重描写主人公的身边琐事和被压抑的性心理,倡导自我暴露和自我忏悔。

田山花袋的《棉被》为其代表。

5印度两大史诗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大史诗的核心故事,大约形成于印度氏族社会后期至奴隶社会初期。

是无数诗人、学者、歌手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集体创作的成果。

两大史诗的主题倾向是颂扬英雄主义;歌颂了光明、正义、善良必将战胜黑暗、邪恶和残暴。

6浮世草子浮世草子(通俗艳情小说)、净琉璃(木偶戏)、歌舞伎(歌舞剧)创作繁荣。

古代东方文学

古代东方文学

奥西里斯形象的多重含义:
1、文化英雄,教导埃及人耕作种植为人带来富裕 幸福; 2、受难明君; 3、原始而神秘的自然神,再生原型的代表; 4、太阳在夜间的形式——冥王。 一身兼具希腊哈得斯、普罗米修斯、狄奥尼索斯、 阿波罗等神的属性。

奥西里斯
奥西里斯首先是尼罗河神, 是尼罗河周期性的枯水与泛 滥、两岸植物周期性枯荣的 一种神格化的象征。 这个相对完整的神话,是埃 及人糅合各种神话片断改编 而成的,因此具有全埃及的 代表性。 它形象地反映了埃及人的自 然观念、宗教观念、王权神 授观念、伦理道德观念。
表现在神话、歌谣、故事、传记、宗教诗、 箴言等,其中神话、宗教诗尤为突出。 中王国时期的文学作品最精彩,其语言、表 达、描绘、修辞等方面成为后来各个时期文 学作品的典范。
(一)神话



东方神话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古埃及神话、苏美尔—阿卡 德神话、古印度神话、中国原始神话是第一期神话即多神信 仰与主神信仰的神话。 最早自发产生,没有或很少受外来影响的神话系统——“独 立神话”。由于这些神话主要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那时统 一的国家政权尚未形成,每个部落集团、每个地区或每个城 邦都有自己崇拜的神,一个至高无上的神很难为全民族共同 接受,于是就形成了以多神为基础,以主神为核心,多神与 主神并存的状况。神界的重大决策往往是由“诸神”开会决 定的。 以“原逻辑”的具象思维为特征的原始思维是神话创造的思 维动力。
东方文学的基本特征
1、多源发展,相互交流
2、偏重表现,追求主体内在的主观真实 3、载道教化、惩恶劝善的文学观念 4、民间文学具有突出地位 5、和谐、温雅、恬静的整体艺术风格
东方文学
上古文学 中古文学 近现代文学

东方文学专题

东方文学专题

东方文学专题一、名词解释1、吠陀文学:答:“吠陀”原是“知识”或“学问”之意,后来经过宗教化的解释,转化为“圣典”或“圣经”之意。

作为书名,它是古代印度一些文献的总称。

在古印度“文学”和“文献”同义,所以“吠陀文学”就有了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就是指四大吠陀本集;广义则是指婆罗门对《吠陀本集》进行注释或解说而产生的各种文献,一般称作“吠陀文献”,如《梵书》、《奥义书》等。

2、苏菲文学答:“苏菲”是阿拉伯词汇,意为羊毛,因该派成员身穿粗毛织衣以示质朴而得名,是伊斯兰教内部的神秘主义派别,专注于精神修炼,以求达到“人主合一”的最高境界。

在伊斯兰教中,他们以宣扬苏菲教义及其神秘主义哲理为主旨,诗歌成就高于散文。

阿拉伯最有名的苏菲诗人是伊本·法里德,代表作《酒颂》、《神秘的历程》等。

3、东学西渐答:在东方文学中,“东学西渐”主要是指在上古和中古时期,东方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古代世界文学最早的发源地,从而这个时期东方文学的成就向西方传播,对西方文学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的情况。

这里的“东学西渐”,是与近现代东方文学中“西学东渐”的情况相对应的。

表现在例如:在人类思想的全部历史中,没有第二部书能像古希伯来的《圣经》文学那样长期统摄西方的精神领域,并成为西方文化的两大源头之一。

它对西方的思想意识、哲学观念、宗教理论、伦理道德、政治法律、文学艺术以及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为重要而深广的影响。

4、《吉檀迦利》答:《吉檀迦利》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部诗集,也是最能代表他的创作倾向和艺术特色的诗集。

“吉檀迦利”是献诗的意思,是献给神的诗。

泰戈尔是一个泛神论者,他所信奉的神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偶像,而是他的理想、希望和光明的化身。

《吉檀迦利》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泛神、泛爱的思想,二者在诗中紧密结合,泛爱思想是基础,是要达到的目的。

正是这种结合所呈现的不同表现,构成了《吉檀迦利》诗歌的神秘主义特色。

诗中通过神秘主义的描写,既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希望----探求----失望这三者的不断反复、不断撞击的矛盾心情,又表现了诗人追求宁静、和谐、自由欢快的美好境界的爱心和愿望。

外国文学史——东方文学部分

外国文学史——东方文学部分

外国文学史——东方文学部分外国文学史复习重点一.古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一)简介: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史诗,是两河流域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的总汇,反映了远古时期人和自然的矛盾,表现了人类对生命和死亡奥秘的探求和企图战胜死亡的愿望。

(二)认识价值:a.人和自然的关系。

史诗第一次反映了人的潜在力量的自觉和肯定,反映了人的主体性的初步觉醒,人与神力的矛盾相抗衡b.两种文明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两种文明的冲突是奴隶主军事集权和民主思想的冲突c.对人生奥秘的探索。

吉尔伽美什的探索打破了永生的幻想,标志着人类对生命的正确认识已经开始确立d.宇宙运行规律与人的生命的关系(三)艺术价值:a.史诗的篇幅不算很长,但却形象的反映了人类对大自然的进程,为人们提供了一幅古代生活的漫长历史图画,表达了巨大的艺术概括力量b.这部史诗的重要特点是具有哲理性c.这部史诗具有种种民间创作的特色,如现实和幻想,神话传说和人间生活的有机结合,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因素的结合,反复,联想和比喻的运用等二.希伯来文学——圣经(旧约)(一)简介:“圣经全书”的英译名圣经,是中东地区古希伯来民族的文学作品集,共分为三部分,欧洲宗教改革以后分四部分共39卷,是犹太教的经典。

它的内容分为神话传统、世俗诗歌、小说。

它反映了希伯来人从父系氏族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生活场景。

四分法:a.律法书(法律书),5卷(又称摩西五经)《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b.历史书,10卷,记述以色列——犹太王国的建立,兴盛,分裂,衰亡的历史c.先知书,14卷,先知先觉家们发表的现实生活看法d.诗文集(作品集)10卷《圣经》主要神话的宗义万物创始:是对天地万物产生和人类起源的独特理解伊甸园;人类对永生之景的憧憬和追求该隐杀弟;农民与游牧民之间的斗争洪水方舟:两河流域居民对洪水的畏惧心理巴别塔:人类对不同语言的认识(二)“旧约“的影响:1.它是欧美文学的源头之一,传往世界各地,对欧美文学影响极深,是西方人文主义大厦的支柱2.它是后代文学题材的重要来源,如《神曲》、《失乐园》。

东方文学1

东方文学1

1、世界大国之内的四大文化圏:中国文化圏、印度文化圈、阿拉伯——伊斯兰、欧洲文化圏(季羡林)。

2、东方文学是世界文学的源头,世界三大文艺理论是中国《诗学》、印度《舞论》、西方《诗学》,东方占了两个。

3、五大古国: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希伯来(相互封闭)。

4、世界文学史中最古老的三大诗集:中国《诗经》、埃及《亡灵书》、印度《吠陀》
5、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罗波那是作为邪恶的形象,罗摩是正面形象。

悉多是女主人公,男主人公是罗摩。

6、通常所指的东方文学是指除中国文学之外的东方文学。

7、《摩诃婆罗多》中有众多的神话故事集,成为印度诗歌创作的源泉,有“诗歌的顶峰”“第五大吠陀”之称。

8、《摩诃婆罗多》正面典型坚战,反面难敌,女主人公黑公主。

9、印度四大吠陀是《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闼阿婆吠陀》,最具有文学价值的是《梨俱吠陀》。

10、古巴比伦文学中,记载了英雄寻找长生不老之草,探索生命奥秘的是《吉尔伽美什》
11、日本文学中,戏剧经历了能、狂言、净琉璃、歌舞伎形式。

其中日本戏本剧史最著名的戏剧家是近松门左卫门,被称为“日本的莎士比亚”。

12、日本最早的书面文学作品是《古事记》。

13、日本《源氏物语》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记载了四朝三代人70年间的故事。

14、哈奴曼和孙行者3的关间的设想是1923年由胡适《西游记考证》提出来。

15、西方文学中的原罪说最早的来源是《创世纪》——伊甸园神话。

16、古埃及有关奥西里斯的神话最多。

东方文学复习资料

东方文学复习资料

一、解释或说明1、“摩西五经”答:“摩西五经”是指《旧约》开头五卷,即《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摩西五经”是《旧约》中最早被确定为“圣经”的书卷,其中主要内容是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

2、佛教文学答:在古代印度,佛经作为佛教经典,为了吸引广大民众,常常采用通俗的寓言故事或者生动的譬喻阐发教义,文体有散文体、韵文体和散韵杂糅体等形式,含有文学因素或带有文学色彩,佛经中最具有文学性的主要有《本生经》、《百缘经》、《天譬喻经》、《妙法莲华经》、《百喻经》等等,即构成了佛教文学。

这些故事中洋溢着古代印度人民所崇信的和平、牺牲、慈爱、忍让、诚信等等道理,表现了较高的语言艺术水平,朴素中透出哲理,单纯中含有深邃。

3、东方三大文学圈答:随着中古东方多个文化中心区的不断地向四周扩散,以及不同文化区域经过整体化的统合,中古东方的文化拓展为三个大的地域分布范围,形成佛教文化圈、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圈以及汉文化圈。

三大文学圈的核心就是其各自的宗教文化——东亚以儒、释、道学说为指导;南亚以印度教思想体系为依据;西亚北非则以伊斯兰教意识为准绳。

4、“私小说”答:20世纪初,在法国自然主义的影响下,产生了日本的自然主义,这种自然主义更加“内倾化”,倡导自我忏悔和自我暴露,尤其是作家本人的隐私,这就是“私小说”。

代表作包括:岛崎藤村的《破戒》,田山花袋的《棉被》、《生》等。

5、埃及现代派答: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埃及形成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该派作家继承民族文学传统,接受欧洲文化的影响,于30至40年代成为阿拉伯小说创作的主流,埃及作家塔哈•侯赛因是该流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6、《亡灵书》答:是埃及最古老的文学作品之一,是一部庞大的宗教性的诗歌总集,汇编了大量的神话诗、祈祷诗、颂神诗、歌谣、咒语等。

大部分诗篇具有浓厚的宗教思想,反映了古代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和冥国观念,主要是表现了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倾向,但其中个别诗篇或者某些诗段也反映了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

东方文学参考资料

东方文学参考资料

东方、东方精神、东方主义、东方学东方:方位的概念,地理概念(立足点);政治概念;文化概念东方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研究亚洲和非洲地区的历史,哲学,宗教,文学,政治,语言,经济以及其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性学科东方精神: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敬畏与驯服);思维方式的内顺化和直觉化;人际关系的伦理化,等级化(角色意识);生活方式的克俭无争。

东方:所谓“东方”,是一个内涵丰富、可作多种诠释的复杂概念,它有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

事实上,我们今天所使用的“东方”这个名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亚、非两大洲的合称,它不再是狭隘的民族中心论,也突破了“东方学”中“东方”概念的凝固性和西方霸权主义,而成为世界性的共识,是在单纯的、相对的地理概念基础上,融入了历史的、政治的因素,尤其还有统一性的文化的因素,并与“西方”相对而言所作的一种划分和概括。

“东方精神”: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造成了东方人根深蒂固的王权崇拜、家长崇拜意识,还有权威主义、“官本位”思想。

“东方精神”的核心部分是强烈的宗教伦理道德观念。

东方文学:“东方文学”是“东方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东方学”是19世纪初由欧洲人建立起来,继而在欧美获得了大的发展。

它实际上是一个学科群,包括考古、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

按照国内通行的概念,东方文学是指古今亚洲和非洲文学的总体,其中埃及、巴比伦、希伯来、印度、中国、日本、波斯、阿拉伯以及朝鲜等国的文学是有代表性的东方文学。

东方文学的特质:①悠久古老的文学历史与文学传统。

②形成与发展的多源性。

③浓郁的宗教与伦理道德色彩。

④鲜明的民间文学特色。

《亡灵书》:《亡灵书》是宗教诗篇的庞大总集,其中汇编了大量的歌谣、祈祷文、颂神诗、咒语诗神话诗等,是古埃及神话传说的宝库。

它即是一部具有文学遗产价值的诗歌总集,又是一部保存了重要生活习俗的历史文献,它是宗教观念、冥事崇拜和来世思想的产物,《亡灵书》是埃及最古老的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诗歌总集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文学知识点东方文学知识点(汉语言143班姜兴丰 1250101112)一、分析吉尔伽美什形象及意义。

1、吉尔伽美什的形象变化而统一(1)最初是乌鲁克城邦的残暴统治者。

(2)与恩启都苦斗结交后,转变成为民除害的英雄。

(3)恩启都死后,他又成为生死问题的勇敢探求者。

2、吉尔伽美什形象的意义(1)他对死亡的恐惧昭示了人类精神深层的生命悲剧意识;(2)他对生死奥秘的探索显示了人类在生命意识上的精神自觉;(3)客观上证明了人的生命有限、死亡不可避免,人之生死是自然规律;(4)他的英勇无畏、为民献身精神体现了人的肉体生命虽然有限、但人的精神生命却可以永垂不朽的价值观念。

二、如何理解主人公对死亡的恐惧?他对死亡的恐惧昭示了人类精神深层的生命悲剧意识。

令人恐惧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亡的不断迫近和想象中死后的虚无。

这是每一个灵魂的深度痛苦,是潜藏于人之意识深层的本体悲哀。

死亡是悬挂于每个人头顶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主人公吉尔伽美什对于生死现象不再像早期人类那样自生自灭的被动(2)《圣经》成为孕育西方近代文化的母体,具体表现在:它的思想观念渗透到西方社会的各个领域,甚至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循的法规和道德准则。

2、《圣经》成为西方文学艺术的宝库和土壤,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作家、诗人和艺术家。

3、《圣经》提供了世界性的成语典故,极大地丰富了各国语言的内涵和表现力。

4、《圣经》通过穆罕默德和《古兰经》,影响了伊斯兰文化艺(1)伊斯兰基本教义有犹太教的影响;(2)《古兰经》中的文学故事和词汇大都来自《圣经》。

五、解释“二希”。

“二希”即希腊传统(希腊罗马的古代传统)和希伯来传统(希伯来基督教的中古传统),它们共同构成了西方文化文学的两大源头。

六、分析沙恭达罗的形象。

印度古代理想妇女的典范和女性美的化身。

1、外在美:天生丽质、秀色天成。

2、内在美:她的纯良质朴(清纯未染、仁爱善良);她对爱情的执著追求(美是属人的,美是现世的又是纯洁的,爱情是人类感情最美的一种情感,是她纯美天性的自然流露);外柔内刚的性格特征(体现在大胆追求爱情并自由结合,体现在不怕困难千里寻夫,体现在宫廷之上对国王严厉斥责、没有哀求决然离去)。

这一形象体现了作者本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关于女性和爱情的美好理想。

七、分析豆扇陀的形象。

形象比较复杂,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作家一方面把他理想化,一方面又对他有所揭露和批判。

首先,理想化。

他爱民如子,杰出的武士和射手,英勇神武,助天帝战胜恶神阿修罗;对爱情真挚而严肃,热烈追求沙恭达罗。

失忆后,面对沙恭达罗庄重而自持。

即使受指责,也在反思自己是否有过错。

恢复记忆后,“后悔不迭”,“痛哭流涕”,对沙恭达罗真切的思念和依依深情。

作者将其赋予普通人的感情,情真意浓,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

然而,作家在把豆扇陀理想化的同时,也直接间接地揭露了豆扇陀作为现实中国王的专横和荒淫。

这一切多是通过侍从或小丑的插话以及失掉记忆以后的言行表现出来的,其中不少地方从侧面暴露了豆扇陀的荒淫放荡生活,他后宫有许多“佳丽”供他享乐,却仍旧另寻新欢。

剧中通过一个小丑做了这样的嘲弄“正如一个厌恶了枣子的人想得到罗望子一般,万岁爷享受够了后宫的美女,现在又来打她的注意。

”这不仅是对戏剧中豆扇陀的始乱终弃的行为的揭露,也是对现实中的统治者荒淫糜烂的生活的谴责和批判。

不过,从总的方面来看,剧中带豆扇陀的这种揭露是比较含蓄的、温和的,而对他的颂扬和美化却占着重要的地位。

这既反映了作者的进步性,也反映了一定的局限性。

八、举例说明《一千零一夜》的思想意蕴。

1、思想内容(1)总体来说——是展示中古阿拉伯社会生活的巨幅画卷,是反映中古阿拉伯城市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主要表现了中古阿拉伯市民阶层的生活、斗争和思想感情。

(2)具体而言——歌颂了下层人民与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揭露了统治者的专横残暴和荒淫无耻,如《白候图的故事》、《女人和她的五个追求者的故事》、《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驼背的故事》;歌颂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如《乌木马的故事》、《巴士拉银匠哈桑的故事》;颂扬人的智慧和力量,如《渔翁的故事》、《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表现外出冒险、顽强进取、追求财富的精神,如《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

2、主题倾向:具有双重主题:(1)反映了人民的理想和追求,表现了正义战胜邪恶,歌颂了阿拉伯人的聪明智慧;(2)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和伊斯兰教意识(为统治者歌功颂德、贬斥妇女、鼓吹享乐思想、宣扬伊斯兰教义)。

九、《一千零一夜》的艺术特点。

1、丰富大胆的想象和曲折生动的情节:如冲天而起的巨大魔鬼、吞食活人的黑色巨人、能日行一年路程的神骑、能从中取出各种食物的鞍袋、法力无边的神灯和戒指、隐身驱魔的头巾和拐杖、载人飞翔的乌木马和飞毯等,还有口念咒语,山门自开;触摸宝物,宫殿拔地而起等,这些都是想象和幻想的产物。

而大多数故事的情节又曲折离奇、生动有趣,如《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充满了惊心动魄的冒险经历和稀奇古怪的海上见闻;《嫉妒者和被嫉妒者的故事》中,公主与魔鬼斗法,二者多次变形,情节紧张惊险,极具感染力。

2、连环包孕式艺术结构:就全书来看,《国王山鲁亚尔和山鲁佐德的故事》作为引线,将许多互不相干的故事串联起来,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就单个故事而言,如《商人和魔鬼的故事》又包含着三个小故事。

3、刻画人物的对比手法:如《渔夫的故事》中的渔夫与魔鬼;《阿拉丁和神灯》的阿拉丁和魔法师;《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中的马尔基娜和强盗;《巴士拉银匠哈桑的故事》中的哈桑和神王胡达等,这些相互对立的形象,美丑映衬,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善恶分明。

4、诗文相间的文体特点:在散文所叙述的情节的关键地方常常夹以诗句,起到调整节奏、渲染气氛和升华题旨等作用,如辛伯达第六次遇险、造船离岛时所插小诗——“去吧/勇往直前/栖身之地宇宙间到处都有/别为一夜天的事变而烦忧/任何灾难总会有个尽头”。

十、从《一千零一夜》看“框架式结构”的妙处。

框架式结构,俗称故事套故事的结构(西方称作连锁插入式结构、连环包孕式结构),始源于古印度的寓言故事集《五卷书》。

这是一种产生于东方古老文化土壤之上、积淀有东方审美情趣的独特结构模式。

就整部故事集来讲,《一千零一夜》通过山鲁佐德给国家讲故事的形式,把大小260多个故事镶嵌在这个故事的框架之内,大故事套小故事,大小故事交织交织成为一个庞大的故事体系。

就单个故事而言,《商人和魔鬼的故事》较为典型。

这个故事写一个商人吃完枣子之后,随手将枣核一扔,不料竟打死了魔鬼的儿子。

魔鬼愤怒异常,定要杀死商人抵命。

商人请求宽限一年,待他料理好后事之后再来偿命,魔鬼答应了。

一年后商人按期前来,他等待魔鬼时,先后来了三位老人,分别牵着羚羊、猎犬和骡子。

他们都很同情商人,决心搭救他。

他们和魔鬼讲定,他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经历的事情讲出来,如能干的魔鬼,就免商人一死。

于是便开始了《第一位老人和羚羊的故事》、《第二位老人和猎犬的故事》、《第三位老人和骡子的故事》。

首先,三个故事既是独立的,又因围绕一个中心而密联一体,显得极为晓畅自然,体现出一种多样而统一、丰富而完整的美感效应。

其次,这种结构形式,可以激发读者的好奇心,造成丰富的悬念,促使他们继续不断地、饶有兴味地看下去。

第三、这种结构方式,还具有下列美学功能:连绵不绝、峰回路转、时隐时现,从而造成审美节奏上的跌宕起伏、趣味无限。

十一、源氏形象分析。

作家心目中的理想人物,皇室贵族的典型代表。

1、具有理想和现实交织、美好和丑陋并存的双重思想性格特征。

(1)理想、美好的一面:小说在长相上(容貌俊美,光彩照人)、才艺上(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政治上(淡泊名利,胸怀大度)和爱情上(温柔多情,善始善终)对他进行美化。

在光源氏身上,寄托着作者美好的政治和爱情理想。

作者把优秀人物的出现寄托于理想化的虚构,从侧面说明了统治阶级世风日下,后继乏人。

(2)现实、丑陋的一面:长相才艺,多为夸张;政治上,名为淡泊名利、胸怀大度,实则另有所图、狡猾老练、伺机而动;爱情上,他轻薄好色、纵情滥爱、逆伦背德,是许多女性精神痛苦和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

光源氏身上美好与丑恶同时并存的矛盾性格,是作家的理想追求与当时的腐朽现实的共同体现。

2、光源氏在内心经历了混世、厌世到出世的历程,这体现了贵族阶级盛极而衰、直到精神崩溃的发展过程。

十二、《源氏物语》中主要女性形象简析。

1、藤壶:上层贵族妇女的代表,源氏“悖伦之恋”的牺牲品;2、空蝉:中层贵族妇女的典型,源氏“逢场作戏”的受害者,理智、冷静、克制的性格;3、紫姬:贵族社会理想妇女的形象,贤淑忍从的性格,女德的典范;4、末摘花:下层破落贵族妇女的形象,源氏渔色的对象;5、明石姬:民间女子的代表,源氏爱情生活的牺牲品。

这些女性形象的出身、经历和性格各不相同,但却有着共同的命运:她们都是一夫多妻制的受害者,是男性贵族爱欲享乐的对象和权势之争的敲门砖,内心都因此充满着矛盾与痛苦;其结局不是遁入空门,便是抱恨长终。

她们的痛苦与不幸,从侧面反映了贵族社会的腐败与堕落,预示了这个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十三、《鲁拜集》的基本思想蕴含。

1、揭露宗教的虚伪,如“教长,我们的劳作比你沉重/纵使烂醉如泥也还比你清醒/我们饮葡萄血汁你却喝人血/凭良心,哪个更残酷无情?”2、悲叹生命的短暂,如“当你和我消失在帷幕的后边/这世界还将长久地往前推演/在它眼里,我们的到来和别离/像颗小小的石子溅落在海面。

”3、主张现世享乐,如“及时行乐吧,忧愁永无尽头/天空的星星还会年年聚首/用你我尸土烧成的方砖,又会为他人营建广厦高楼。

”十四、《鲁拜集》的艺术风格。

1、丰富多样的情感形式。

2、睿智哲思的艺术品质。

3、精巧严谨的立意构思。

4、朴素凝练的艺术风格。

十五、如何理解“梵我一如”?“梵我一如”是一种万物一体、和谐统一的哲学思想。

“梵”作为一个形而上学的实体,乃是世界的最高实在,万物的主宰。

它在本体的意义上既不具有任何属性,也不表现任何形式;它既超绝万物、统领万物,又不生不灭、无所不在。

既寓存在万物之中统领万物不生不灭无所不在的只能是永恒的宇宙精神或绵延不绝的宇宙生命力。

其哲学本质是一种对有限与无限、众多与整一、矛盾(分裂)与和谐关系的思考。

十六、泰戈尔的哲学美学思想。

1、泛神论、人道主义和爱国主义构成了他世界观的三大支柱。

2、他的美学观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美学体系:一方面把永恒的绝对的精神实体“梵”看作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另一方面又承认物质世界的真实性。

“梵”寓存于万事万物之中,又超绝于万事万物之上;万事万物承载有“梵”的信息,但又不是“梵”本身。

“没有神,世界将是一片混乱;没有世界,神只是一具空壳。

”所以他认为美是有限和无限的和谐统一,美存在于宇宙万物的韵律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