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第一章1

合集下载

注册会计师 CPA 经济法 第一章 法律基本原理

注册会计师 CPA 经济法    第一章 法律基本原理

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考情分析本章是《经济法》教材的理论基础,主要介绍法律相关基础知识。

各小节之间关联度不高,侧重理解,考点出现比较稳定且低频。

目录01 法律基本概念02 法律关系03 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01 法律基本概念学习脉络图专题法的概念与特征重要程度:★备考角度:选择题知识点:法的特征【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法的规范属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法是社会规范B.法是技术规范C.法是行为规范D.法是道德规范『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构成社会关系,法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是社会规范;技术规范是规范人与物、自然等之间的关系,例如声音的分贝。

技术规范并不天然是法,只有经立法机关确认后,才能成为法律规范。

故选项B错误。

法是通过调整人们的行为来实现对社会关系的影响,所以法是行为规范。

法体现了道德评价,但不是道德规范。

故选项D错误。

专题法律体系重要程度:★备考角度:选择题知识点:法律体系宪法及宪法相关法:国家机构设立与运行;民族区域自治、特别行政区、基层群众自治;国家主权;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等刑法:强制性最突出,调整社会关系极广泛行政法:行政主体与相对人之间关系。

具有从属性、服从性民商法:本书第二编、第三编均为民商法;知识产权也属于民商法。

“得民商法者得天下”经济法:本书第四编为传统经济法,包括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反垄断法律、涉外经济法律制度等社会法:劳动法、工会法;未成年、妇女、残疾人等保护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诉讼程序: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非诉讼程序,主要是指仲裁法专题法律渊源重要程度:★★备考角度:选择题知识点:法的渊源【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法律渊源的有()。

A.《支付结算办法》B.《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C.《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D.《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律渊源。

2024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习题+答案+解析(一)

2024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习题+答案+解析(一)

2024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习题+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下列关于法的阶级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法不反映被统治阶级的利益B.统治阶级的所有意志都体现为法C.法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D.法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意志的体现2.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文件的规定,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七个法律部门。

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法部门的是()。

A.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B.知识产权法律制度C.票据法律制度D.证券法律制度3.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B.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C.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注册会计师条例》D.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4.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属于()。

A.法律B.行政法规C.部门规章D.司法解释5.下列关于法律规范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法律规范就是法律条文B.法律规范就是规范性法律文件C.法律规范与法律原则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D.法律规范与国家个别命令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6.《反垄断法》第12条规定:“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的组成和工作规则由国务院规定”。

该法律规范属于()。

A.授权性规范B.确定性规范C.委任性规范D.准用性规范7.《民法典》第656条规定:“供用水、供用气、供用热力合同,参照适用供用电合同的有关规定。

”该法律规范属于()。

A.确定性规范B.委任性规范C.准用性规范D.任意性规范8.法律规范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根据这一分类标准,下列法律规范中,与“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属于同一规范类型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适用本法B.公司股东对公司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C.未经证券交易所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证券交易即时行情D.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9.下列各项中,属于确定性规范的是()。

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

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

第一章总论一、法与法律(一)法和法律的概念1.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它通过规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2.法律的概念法律一词可以从狭义、广义两方面进行理解。

狭义的法律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广义的法律则指法的整体,即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法的本质与特征法首先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这是发的本质【例1-1】会计小王在学了法律课程后感到疑惑: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那是不是说统治阶级想制定什么样的法律就制定什么样的法律,被统治阶级在法律的制定上是无能为力的?【例1-2】小李和小王讨论:法既然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那统治阶级违法犯罪是否就不用受到法律的制裁了?2. 法的特征。

法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和社会规范,不仅具有行为规则、社会规范的一般共性,还具有自己的特征。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凭借国家牵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

国家强制力机构(如军队、警察、法庭、监狱)(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力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具有利导性(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二、法律关系(一)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或者说,法律关系是指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力与义务关系。

(二)法律关系的要素三要素:主体、内容、客体1.法律关系的主体。

(1)法律关系主体:权力主体或义务主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力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2)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A公民(自然人)B 机构和组织(法人)C 国家D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

2.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力和承担的义务。

注册会计师章节练习附答案-2022年注会《经济法》第一章

注册会计师章节练习附答案-2022年注会《经济法》第一章

注册会计师章节练习附答案-2022年注会《经济法》第一章1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

A.依法保障人民权益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C.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解析: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2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 )。

A.坚持以人民为中心B.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C.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D.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32018年,中共中央下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设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该委员会办公室位于( )。

A.中共中央办公厅B.司法部C.国家监察委D.最高人民法院[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司法部4法律规范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根据这一分类标准,下列法律规范中,与“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属于同一规范类型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适用本法B.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C.未经证券交易所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证券交易即时行情D.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1)“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这一法律规范授予当事人委托代理人的权利,属于授权性规范;选项B授予股东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亦属于授权性规范。

(2)选项CD:“不得.……”、“应当.……”,属于义务性规范。

(3)选项A:是对《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作出确定的说明——境内垄断行为直接适用本法(而非“准用”),属于确定性规范。

5经济法的法律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等。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支付结算办法》属于()。

经济法教案第一章经济法总论

经济法教案第一章经济法总论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奠定理论基础,指导实务操作)第一节 概述(认识经济法)一、法的基础知识(一)法的概念和特征1、什么是法汉字“法”至少有三层意思:第一,“法”有神明裁判疑难案件之意第二,“法”有祛除不法行为之意第三,“法”有公平之意关于“律” :《说文解字》解释为“均布也”。

“均布”是古代调音的一种工具,引申为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

“法”强调“平”、“正”、“直”。

“律”强调“人人必须遵守”、“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

清未民初,把“法”和“律”连用,“法”逐渐由“法律”一词所替代。

我国当代法律制度中“法”的含义:狭义的法或法律: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即特定或具体意义上的法律。

广义的法或法律:指法的整体,指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及其部委制定的行政规章、地方人大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法规、规章等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文件。

2、法的基本特征(重点)(1)法是一种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和概括性。

法的规范性:是指法规定了人们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做什么(授权性规范)、应当做什么(义务性规范),不能做什么(禁止性规范),从而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个行为标准。

法的概括性:又叫法的定型性,是指法的调整对象时一般的或抽象的、某一类的人和事,它在同样的条件下可以反复适用。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具有国家性和普遍性。

一个国家法律形成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制定法律,通过制定形式形成的法律被称为成文法、制定法;另一种是通过认可的方式形成法律,称为不成文法。

法律出自国家,具有国家性。

由于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所以派生出°普遍性”特征,即法律在一国全部地域范围内对一切人和组织发生效力。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具有强制性和程序性。

国家强制力是指国家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有组织的暴力。

国家强制力是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区别。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第一章(1)复习资料全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第一章(1)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法律基础一、法的本质与特征(★★★)1、法的本质(P1)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这是法的本质。

(1)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2)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3)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2、法的特征(P2)(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具有国家意志性。

【解释】制定、认可,是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

(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具有利导性(利益导向性)。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具有规性。

【解释】法具有普遍适用性,凡是在国家权力管辖和法律调整的围、期限,对所有社会成员及其活动都普遍适用。

【例题1·单选题】下列表述中,反映了法的本质的是( )。

(2002年)A、法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B、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C、法凭借国家强制力而获得遵行D、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答案】A【例题2·单选题】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2008年)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B、法是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C、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D、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障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答案】B【解析】法只能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而非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例题3·多选题】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2009年)A、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B、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D、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答案】ABCD【解析】选项AB属于法的本质,选项CD属于法的特征。

【例题4·单选题】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经济法第一章

经济法第一章

第一章导论一、判断1、义务主体实施的义务行为是在法定的范围内进行的,超越法律规定的限度,义务主体则不受限制和约束。

对2、所有权的占用、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均应由所有权人自行行使,不得与其分离。

错3、经济法是调整全部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错4、经济法是调整一切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错5、在经济法律关系中承担义务的当事人或参加者是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错6、违法行为也可引起相应的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

对7、民事法律领域的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不适用合同法的调整。

对8、在某些情况下国家也可以作为经济法主体参加经济法律关系。

对9、经济法律关系是在经济领域内发生的意志关系,这一关系体现是国家意志。

错10、在特殊情况下,未确定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的组织也可作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错11、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错12、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除因年龄不同而不同外,一律平等。

错13、代理适用于一切法律行为。

错14、行为属于能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现象。

对15、义务主体实施的义务行为是在法定的范围内进行的,超越法律规定的限度,义务主体则不受限制和约束。

对16、经济法确认不同的所有制性质的经济主体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对各自的合法权益平等地予以保护;无论经济主体的所有制性质有何不同,都平等地适用法律规定的保护方法和制裁措施。

对17、滥用代理权的行为视为无权代理行为,代理人滥用代理权给被代理人及他人造成损害的,必须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对18、A公司未授权张某代理权。

某日,张某以A公司的名义与B公司签订了购买150台电视机的买卖合同,A公司得知后对张某无权代理的行为未作否认表示,该买卖合同应由A 公司履行。

对19、任何当事人都可参与经济法律关系享受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

错20、任何组织或公民所为的行为都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错21、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是经济法律关系中最重要的主体。

经济法第1-2章

经济法第1-2章

企业法概述 全民所有制企业法 合伙企业法 个人独资企业法
第二章 企业法


第一节企业法概述
一、企业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能独立核算、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组织。
1.企业的合法性 2企业的盈利性 3.企业的独立性 4.企业的组织性

(二)特征:


(三)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概况 现代意义上使用并研究经济法概念 的是20世纪以后德国法学家进行的。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市场 这只“看不见的手”存在难以克服的缺 陷,迫切需要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 对经济加以干预。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


二、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经济法的概念
4.有合伙企业的名称和生产经营场所 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章 企业法
(三)合伙企业设立登记的程序
提交登记申请书—合伙协议书—合伙人身份
证明等文件。经营范围中有属于法律、行政 法规规定需在登记前批准的项目的,应当依 法经过批准,并在登记时提交批准文件。
第二章 企业法
三、合伙企业财产 (一)合伙企业财产的构成:合伙人出资+ 所有以合伙企业名义取得的收益。 (二)合伙企业财产的性质:具有共有的性 质,对合伙企业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 处分均应当按照全体合伙人的意志进行。 (三)合伙财产的转让:指合伙人将自己在 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转让给他人。《合伙 企业法》对其进行了限制性规定。

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 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经济法的特征
1.经济法律规范的易变性 2.兼具公法和私法属性 3.经济法律责任的综合性

电大《经济法概论》第一章

电大《经济法概论》第一章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法的本质是()A.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工具B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的手段C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D规范人们行为的规则2.法的渊源指的是()A作为法律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法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C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法律制度与法律关系D各种法律法规的相互联系性3.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法律是()A民法B经济法C宪法D行政法规4.在原始社会调整人们关系与行为规则的是()A原始社会的法律B氏族首领的意志C原始社会的制度D人们的原始习惯5.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法是()A奴隶制法B封建制法C资本主义法D社会主义法6.人类社会最后一个类型法是()A奴隶制法B封建制法C资本主义法D社会主义法7.划分法律部门的基本依据是()A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B法所调整的社会层次C法所调整的基本方法D法所调整的基本原则8.经济法的主旨思想是()A行政权力本位B个体权力本位C企业利益本位D社会责任本位9构建经济法律关系的首要要素是()A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B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C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D经济法律关系的体系10.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中的公民个人()A专指企业的厂长、经理B专指农村承包户C专指一定条件下的公民个人D专指全体公民1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主要形式是()A组织B国家C公民D团体12.市场经济的基础法律是()A宪法B经济法C民法D行政法规二、多项选择题1.法的功能是指法的任务和作用,主要包括()A法的保护功能B法的调节功能C法的政治功能D法的经济功能2.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A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B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C经济法律关系的体系D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E经济法律程序3.法的结构形式,一般来说由以下层次构成()A法律规范B法律部门C法律体系D法律文件E法律程序4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包括()A假定B处理C审判D仲裁E制裁5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包括()A国家机关B社会组织C内部组织D一定条件下的公民个人E国家6经济法律关系客体主要包括()A有形财物B无形财富C经济行为D经济利益E经济关系7.经济法律关系内容就是()A经济利益B经济合同C经济权利D经济义务E经济责任8.就企业组织而言,其经济义务主要包括()A对社会的义务B对国家的义务C对消费者、用户的义务D对本组织内部职工的义务E对其他企业的义务9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主要包括()A经济管理关系B经营协调关系C组织内部经济关系D经济协作关系E经济竞争关系10.我国经济法调节的横向经济关系具体包括()A由国家计划制约、指导的横向经济关系B与国家经济管理密切相连的横向经济关系C各行业、各地之间需要进行经济平衡的关系D涉及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横向经济关系E经济竞争关系三、判断分析分析题1法律是公平的,它既属于统治阶级,也属于被统治阶级。

经济法第一章 经济法绪论

经济法第一章  经济法绪论
第一章 经济法绪论
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一、经济法的定义
经济法是国家为了克服市场调节的盲目 性和局限性而制定的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 具有全局性和社会公共性的经济关系的法律 规范的总和。
▪ 我国法学界对经济法的概念问题主要有以下观点: ▪ 1)国家干预论,这种观点认为,经济法是国家为了克服
洛阳李慧娟种子案
▪ 法院领导反思观点:

“法官在遇到法律冲突时,一是可以直接适用上位
法,对法律冲突予以适当回避;二是可以逐级请示,提请
最高法院和全国人大予以确认和指示。问题并不难解决。
只是采取后一种方式时间较长,不利于案件审判。”
“法官在判决书中宣布地方法规无效,我们也认为是 不妥的。对于地方法规的合法性问题,依法应由全国人大 常委会进行审查”,
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和局限性而制定的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 的具有全局性和社会公共性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2)新经济行政法论,这种观点认为,经济法是国家从整 体利益出发对市场进行干预和调控、管理的法律,就其性 质而言,是公法,也就是经济行政法。 ▪ 3)经济协调关系论,这种观点认为,经济法是调整在国 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4)国家经济管理关系论,这种观点认为,经济法是调整 国家经济管理关系,以保障国家调节社会经济,促进其协 调、稳定和发展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以
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这种关
系是在法律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法律关系
主体
享有权利、承担义 务的人
内容 权利和义务
客体
权利义务所共同 指向的对象
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经济法第一章练习题(1)

经济法第一章练习题(1)

经济法第一章练习题一、单选题1、以下选项中,()属于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律部门。

A.行政法B.合同法C.仲裁法D.民事诉讼法2、下列行政责任形式中,属于行政处罚的是( )。

(2013年)A.降级B.记大过C.撤职D.没收违法所得3、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责任的是( )。

(2011年)A.停止侵害B.罚款C.返还财产D.支付违约金4、下列刑罚中,属于附加刑的是( )。

(2014年)A.管制B.死刑C.拘役D.驱逐出境5、根据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拘役法定量刑期的是( )。

(2012年)A.15天以下B.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C.3个月以上2年以下D.6个月以上15年以下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处罚的是( )。

(2010年)A.罚金B.吊销许可证C.警告D.没收违法所得7、被公认为“经济法鼻祖”的是()。

A.法国民法典B.德国民法典C.美国《谢尔曼法》D.我国《反垄断法》8、宏观经济调控关系是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下列各项经济关系中,不属于宏观经济调控关系的是()。

A.财政调控关系B.政府采购关系C.企业间的买卖合同关系D.产业政策调控关系9、作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国家机关,主要是指实施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及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政府机构。

下列国家机关中,()不属于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A.国家发改委B.公安机关C.中国人民银行D.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10、下列各项权利中,不属于经济法律关系内容的经济权利的是()。

A.经济职权B.请求权C.经营管理权D.财产继承权二、多选题1、我国法律体系可以划分为()基本法律部门A、行政法规B、民商法C、宪法D、刑法2、下列各项中,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2007年)A、公民B、企业C、物D、非物质财富3、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2009年)A、自然人B、发明专利C、劳务D、物质资料4、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

《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知识点提要

《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知识点提要

《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知识点提要法律,作为社会秩序的基石和人们行为的准则,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经济法作为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规范经济秩序、保障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在《经济法》的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中,我们将开启探索经济法世界的大门,了解其基础概念、原则和相关的法律体系。

首先,我们来谈谈法律的概念。

法律并非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简单来说,法律告诉我们在社会中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以及如果违反了规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法律具有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强制性、普遍性等特点。

规范性使得法律能够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明确的指引;国家意志性表明法律反映了国家的意志和利益;强制性确保法律的规定能够得到有效执行;普遍性则保证法律适用于相同情况下的所有人。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法律的渊源。

法律渊源是指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在我国,主要的法律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其效力仅次于宪法。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通常是为了执行法律或者对全国性的行政工作进行规范。

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门制定,地方政府规章则由地方人民政府制定。

然后,我们再深入探讨一下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是构成法律的基本单位,它由假定、处理和制裁三个部分组成。

假定是指法律规范适用的条件和情况;处理是指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制裁则是指对违反法律规范的行为所采取的惩罚措施。

法律规范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

授权性规范赋予人们一定的权利,例如“公民有权依法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

义务性规范则要求人们必须做出或者不做出某种行为,又分为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经济法课件第1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

经济法课件第1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

(2)学术上



日本金泽良雄 《经济法概论》 德国 鲁姆夫《经济法的概念》 《经济法》本科教材 《经济法理论问题》
3、中国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1)中国经济法概念的出现

概念最早在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但开始 系统研究始于70年代末。
四、 我国法学界对经济法的阐述观点
1、否定经济法独立部门说
(2)经济活动主体或市场主体


(3)社会中介组织 ①概念

独立于政府与市场主体,为政府干预市场、市场 影响政府和市场主体之间相互联系起中介作用的 主体。
中介性;公共性;民间性
②特征

③功能
服务功能;干预功能;协调功能 (4) 经济法的监督主体 权力监督 人大 行政监督 一般、专门 社会


三、经济法体系结构 1、经济法体系概念

经济法体系是由多层次的、部门齐全的经济法部 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体。
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特定经济关系内容的认识不 同产生了不同的经济法体系结构观。

2、几种经济法体系观介绍
(1)两分法体系
①宏观调控法 ②市场规制法
(2)三分法体系
①经济组织法 ②市场规制法 ③经济活动法
民法通则颁布后,此观点的影响降低;
民法补充

2、大经济法观点
(1) 1992年前肯定经济法说

调整纵向经济关系以及与纵向管理密切相关的横 向经济关系。
(2)主要类型
纵横说

经济法调整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 会组织内部及其相互之间以及它们与公民之间在 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认为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以及与经济管理 关系密切联系的经济协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版本仅为课前预习,实际课件以老师上课为准考点1.1法的本质与特征☆一、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1)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法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3)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4)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二、法的特征(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守的效力,具有国家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

(4)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分配利益,从而影响人们的动机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关系,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要求,维持社会秩序,具有利益导向性。

(5)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

(6)法能使人们预知自己或他人一定行为的法律后果,具有可预测性。

考点1.2法的渊源与法的分类一、法的渊源(了解)法的渊源是指法的具体的表现形态。

即法是由何种国家机关,依照什么方式和程序创制出来的,并表现为何种形式、具有何种效力等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一)我国法的主要渊源★★【预备知识】关于我国政权组织结构【归纳】我国法的主要渊源【提示】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判决书”或发布的“指导案例”等,没有法律效力,不产生法的强制力,不属于我国法的渊源。

【单选题】下列规范行为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

A.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C.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支付结算办法》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答案】A【解析】本题考核法的渊源。

(1)选项BD:属于法律;(2)选项C:属于部门规章。

(二)法的生效范围★(三)法的效力冲突及其解决方式★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针对不同位阶的法之间的效力比较。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同级地方政府规章【示例】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公司法》,其效力高于国务院制定的《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提示】我国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规章、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均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2.新法优于旧法同一国家机关在不同时期颁布的法产生冲突时,遵循该原则。

【示例】2022年3月1日起,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施行,原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3.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同一国家机关制定的法,遵循该原则。

【示例1】针对特定事项的特别法优先适用,如《公司法》相对于《企业破产法》来说是一般法,当公司破产清算时,适用《企业破产法》规定的破产程序。

《企业破产法》相对于《公司法》是特别法。

即公司在破产这一特定事项上,遵循特别法适用。

【示例2】针对特定主体的特别法优先适用,如《劳动合同法》相对于《民法典》中合同编来说是特别法,作为特定主体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若形成劳动关系,应适用《劳动合同法》。

4.裁决适用【提示】“新的一般法”与“旧的特别法”对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时的处理规则。

规则一(谁制定、谁裁决)(1)法律VS法律。

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2)行政法规VS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3)规章VS规章。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4)授权制定的法规VS法律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规则二(依照意见、判断适用)当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不一致时:第一步: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

第二步:根据国务院的不同意见,确定不同适用①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②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单选题】下列规范性文件中,法律效力最高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B.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C.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法律效力。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多选题】下列关于规范性法律文件适用原则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B.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C.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D.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答案】ABCD【解析】选项A: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选项B: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选项C: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选项D: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二、法的分类☆【归纳】法的分类参考记忆口诀:(1)创形成文;(2)效程根本;(3)内容实体与程序;(4)一别三效;(5)两国主调渊;(6)运用目的公与私【单选题】下列对法所作的分类中,以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为依据进行分类的是()。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B.根本法和普通法C.实体法和程序法D.一般法和特别法【答案】A【解析】本题考核法的分类。

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为依据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单选题】下列对法所作的分类中,以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进行分类的是()。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B.根本法和普通法C.一般法和特别法D.实体法和程序法【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法的分类。

根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划分,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

考点1.3法律事实一、概念☆法律事实是由法律规范所确定,能够直接引起某种类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后果。

任何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都要有法律事实的存在。

二、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按照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作标准,可以将法律事实划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归纳】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判断【提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都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区分要点是“当事人的主观意志”。

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属于法律事件。

【举例】试判断以下法律事实是事件还是行为?【问题1】甲公司与乙公司订立合同。

【分析1】属于法律行为。

【问题2】某地区发生泥石流,导致运输合同无法履行。

【分析2】属于法律事件。

【问题3】张三向李四签发一张支票。

【分析3】属于法律行为。

【问题4】自然人的出生与死亡。

【分析4】属于法律事件。

【单选题】下列法律事实中,属于法律事件的是()。

A.疫情导致运输合同终止B.核酸检测C.检测体温D.签订研发疫苗的技术合同【答案】A【解析】本题考核法律事实。

选项BC属于非法律事实,不产生法律关系;选项D属于法律行为。

【单选题】张老师睡懒觉醒来后肚子饿了,于是用手机某APP点外卖吃晚饭。

下列选项中,构成法律事实的是()。

A.张老师睡醒睁开眼B.张老师肚子饿了C.张老师通过APP点单D.外卖送来张老师开心的吃饭【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法律事实的概念。

法律事实是由法律规范所确定,能够“直接引起”某种类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后果。

选项ABD是生活事实,并不具备法律上的效果,因此不是法律事实;选项C,属于法律事实中的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效果,可直接形成:①张某与饭店的餐饮服务法律关系;②张某、饭店与外卖平台的运输服务法律关系。

三、法律行为的分类☆【提示】法律行为分类的理论较为抽象,建议大家暂且记住不同分类的名称和典型举例,等学完一个轮次后再复习巩固,理解效果会更好。

【归纳】法律行为的分类【单选题】以下属于单方行为的是()。

A.订立遗嘱B.缔结婚姻C.签订合同D.销售商品【答案】A【解析】本题考核法律行为的分类。

单方行为是指由法律主体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如遗嘱(选项A正确)、行政命令等;多方行为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方法律主体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如合同行为等(选项BCD属于多方行为)。

【判断题】某网络带货主播通过虚假申报方式逃税10亿元,其逃税行为属于法律行为中的积极行为和违法行为。

()【答案】对【解析】违法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违反法律规范的要求、应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的行为。

积极行为(作为)是主动作用于客体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考点1.4法律关系一、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图示说明】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大部分关系都是“社会关系”,如恋爱、友谊等关系,其中很多不会被法律规范所调整,而是通过道德、习惯、宗教等来约束。

其余社会关系被“法律规范”调整之后,会被赋予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由此便转化为法律关系。

二、法律关系的要素★★★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

【图示说明】张三将电脑卖给李四,此为合同法律关系,主体为张三和李四;客体为“债的给付行为”;内容为张三和李四作为合同当事人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

【单选题】甲公司和乙公司签订购买20台办公电脑的买卖合同,总价款为20万元。

该法律关系的主体是()。

A.甲公司和乙公司B.20台办公电脑C.20万元价款D.买卖合同【答案】A【解析】本题考核法律关系的主体。

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一)法律关系的主体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与国家(后面见“模块二”详解)。

(二)法律关系的内容1.概念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2.权利(1)权利主体有权自主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示例】买不买房、开不开公司、签不签合同等。

(2)权利主体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示例】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保守商业秘密等。

(3)权利主体在权利被侵犯的情况下,请求国家予以保护的权利3.义务(1)义务主体必须作出某种行为;【示例】纳税义务、交付货物、提供服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