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音乐上册 天鹅湖组曲教案 苏少版

六年级音乐上册 天鹅湖组曲教案 苏少版

六年级音乐上册《天鹅湖组曲》教案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天鹅湖组曲》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 通过学习《天鹅湖组曲》,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天鹅湖组曲》的背景和作者。

2. 学习《天鹅湖组曲》的旋律和节奏。

3. 分析《天鹅湖组曲》的音乐主题和结构。

4.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天鹅湖组曲》的音乐魅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天鹅湖组曲》的背景和作者,学习其旋律和节奏。

难点:分析《天鹅湖组曲》的音乐主题和结构,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天鹅湖组曲》的背景和作者,讲解音乐主题和结构。

2. 示范法:播放《天鹅湖组曲》的音频,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学习。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演唱、演奏等方式亲身体验和感受《天鹅湖组曲》的音乐魅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天鹅湖组曲》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旋律和节奏: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学习《天鹅湖组曲》的旋律,分析其音乐特点。

3. 分析音乐主题和结构:引导学生分析《天鹅湖组曲》的音乐主题和结构,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4. 实践活动:分组让学生演唱或演奏《天鹅湖组曲》的一部分,亲身体验和感受其音乐魅力。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天鹅湖组曲》的兴趣和热情。

2. 通过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对《天鹅湖组曲》旋律和节奏的掌握程度。

3. 收集学生的演唱或演奏作品,评估他们对音乐主题和结构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天鹅湖》舞剧的故事情节,加深对组曲背景的理解。

2. 推荐其他著名的古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拓展音乐欣赏的领域。

3.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舞蹈表演,让他们亲身体验古典音乐和舞蹈的魅力。

八、教学资源:1. 《天鹅湖组曲》的音频资料。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第3课时:活力唱响校园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第3课时:活力唱响校园

本文将介绍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第3课时:活力唱响校园。

本课时旨在通过学生们的合作演唱来体现音乐能带给我们的活力和能量。

一、教学目标1.理解音乐能给我们带来的能量和活力。

2.学习并掌握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能够流畅唱出歌曲。

3.培养学生们的协作精神,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合唱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通过学生们的合唱演唱来体现音乐能带给我们的活力和能量。

三、教学步骤1.引入老师播放一段快节奏的音乐,要求学生跟着节奏跳舞,来展现音乐能带给我们的活力和能量。

2.讲解老师带领学生们了解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首歌曲的故事背景,以及歌曲的节奏和歌词的含义。

让学生们知道这首歌曲带给我们的正能量和自信。

3.练唱老师带领学生们逐句练唱,了解歌词的含义,并提醒学生们注意发音和节奏。

再逐段练唱,直至学生们能够熟练地唱出整首歌曲。

4.合唱让学生们组成团队,进行合唱演唱,在演唱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纠正。

5.总结让学生们感受唱歌的过程中所带来的欢乐和活力,以及团队合作带来的收获与成就感。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合唱和团队合作。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感受音乐的活力和能量,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是一节相对比较实用和有趣的课程,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趣味性强的歌曲,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一首优美的歌曲,还能够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能量和活力,并且在合唱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希望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音乐的同时,能够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活力和能量。

通过学生们的合唱演唱,让他们在合作的过程中掌握一首优美的歌曲,并且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对音乐的欣赏,同时也会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积极向上。

六年级音乐上册 手拉手,地球村教案 苏少版

六年级音乐上册 手拉手,地球村教案 苏少版

六年级音乐上册手拉手,地球村教案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课,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独特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环保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讨论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如音符、节奏、旋律等,能够独立演奏简单的乐器,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音乐作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2. 教学难点:音乐作品的分析与欣赏,团队协作演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首环保主题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保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教师讲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如音符、节奏、旋律等,并通过示范演奏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按照教师给出的旋律进行演奏,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 作品欣赏:教师播放几首具有环保主题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旋律特点等,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实践等。

2. 音乐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实践环节观察学生之间的配合程度,了解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上册。

2. 乐器:钢琴、吉他、鼓等。

3. 音响设备:音响、话筒等。

4. 网络资源:环保主题的音乐作品、教学视频等。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课后小组活动,创作一首关于环保的音乐作品,下一节课进行分享和讨论。

2. 邀请家长参与音乐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增进家校沟通。

3. 开展校园音乐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舞台表现力。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音乐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音乐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音乐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 研究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和表现力。

3. 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内容1. 音乐知识- 音符和乐谱的基本认识- 音乐节奏和节拍的概念- 声音的高低和音阶的理解2. 歌曲研究- 学唱一些经典的儿童歌曲- 研究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进行简单的合唱练3. 乐器演奏- 简单乐器的认识和演奏方法- 研究乐器合奏和独奏的基本技巧- 练乐器演奏的节奏和准确度4. 音乐欣赏- 听取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分析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 学会表达对音乐的个人感受和理解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音乐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向学生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通过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 歌曲研究: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的经典儿童歌曲,进行歌词研究和唱歌练。

4. 乐器演奏:教授学生简单乐器的演奏方法,并进行合奏和独奏的练。

5. 音乐欣赏:听取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

6. 总结:对本节课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感受。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价:布置适当的练作业,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测验考核:通过定期的测验考核,检查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高质量的教学录像和音频资料。

2. 适合小学六年级的音乐教材和乐谱。

3. 各种乐器和设备,用于乐器演奏和合奏练。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资源,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技能和表现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练习和巩固所学内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音乐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音乐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音乐教案【篇一:新教材苏教版六年级音乐教案上(新)】第一单元七彩桥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篇二:苏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鼓乐传情教学目标:1、学生在欣赏《滚核桃》、《非洲鼓魂》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

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和《伊唷鳓拉》。

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3、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以羁大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教学的重点、难点:感受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时安排:3教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动:露一手:节奏听辩与表现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学过程:1、师生问好:2、明确本学期教学任务,提出新的希望。

3、复习必唱歌曲:〈〈国歌〉〉——雄壮地、坚定地、进行曲风格。

4、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精神饱满地、有朝气地。

5、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6、听范唱: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鼓乐风情。

7、再听: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

节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

衬词“羊买啊塞罗”的反复出现,增添了歌曲的民族特色。

1、用”lu”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轻声跟唱第一段歌词,可分组练唱。

4、一起学唱第二段歌词。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听:〈〈滚核桃〉〉。

唱:继续唱歌曲伊唷勒啦.动: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教学的重点、难点:按节奏跺脚、击掌、身体的律动和歌唱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1 、师生问好:2、复习巩固歌曲:a.用“lu”哼唱歌曲旋律。

六年级音乐上册 手拉手,地球村教案 苏少版

六年级音乐上册 手拉手,地球村教案 苏少版

教案:六年级音乐上册手拉手,地球村教案苏少版第一章:了解世界音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音乐特点,感受不同文化的音乐风格。

2. 培养学生对世界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世界各地的音乐特点及代表作品。

2. 世界各地的音乐乐器及演奏方式。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世界各地的音乐作品,引起学生对世界音乐的兴趣。

2. 讲解世界各地的音乐特点:介绍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节奏、旋律等。

3. 欣赏代表作品:播放世界各地的经典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其独特魅力。

4. 介绍音乐乐器:介绍世界各地的特色乐器及其演奏方式。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世界各地音乐知识,激发学生对世界音乐的热爱。

四、作业布置:1. 课后搜索其他世界各地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鉴赏。

2. 介绍一首自己喜欢的外国音乐作品,与同学分享。

第二章:学习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音阶、节奏、音符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如音阶、节奏、音符等。

2. 音阶的练习和应用。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

2. 音阶学习:讲解音阶的构成、练习音阶的演奏。

3. 节奏练习:讲解节奏的种类、练习节奏的敲击。

4. 音符学习:讲解音符的种类、练习音符的识谱。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音乐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四、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音阶、节奏、音符的识谱和演奏。

2. 创作一首简单的曲子,展示对音乐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

第三章:学习音乐的基本技能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包括演唱、演奏、指挥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实践能力和表现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音乐的基本技能,包括演唱、演奏、指挥等。

苏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音乐教学设计使用教师:叶广军使用时间:2009.9第一单元七彩桥》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听:《迎宾曲》、《唱着跳着走近你》、《送别》、《中国花鼓》、《丝绸之路》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一组反映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作品,感受音乐超越语言、跨越国界的独特艺术魅力,和桥梁作用。

从《迎宾曲》、《唱着跳着走近你》中,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情景,感受作品的象征意义;在《中国花鼓》、《丝绸之路》、《送别》的欣赏中,感悟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及魅力,理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感受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民族音乐元素对音乐创作的影响,理解音乐艺术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欣赏、感受:1.欣赏《迎宾曲》、《唱着跳着走近你》1)播放《步步高》(广东音乐)片段,请学生说出曲名。

2)师:下面我们来听一首歌曲,听听这首歌曲来自何处?播放《迎宾曲》,指名回答,说出理由再次听赏,感受两首乐曲之间的联系,自读P2介绍,了解《迎宾曲》的创作背景。

3)欣赏《唱着跳着做近你》,感受歌曲的热烈欢快。

2.师过渡:假如你是个没有到过广东,不了解广东的外国商人,听了刚才的两首音乐作品,你还对广东一无所知吗?广东给留下什么印象?指名说。

师:而这所有的印象都来源于音乐,此时此刻,音乐仿佛成为了一座桥梁,一座广东与“外界”相互交流的桥梁,一座中国与世界相互交流的桥梁。

有一句话这样说:音乐无国界。

还有一句这样说: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其实,要我们说:音乐是一座桥,一座超越时间、空间,让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认识、相互交流,拉近距离,增进友谊的桥。

下面,我们欣赏一组中外结合的音乐作品,从中我们会对音乐桥的作用有更深的体会。

3.欣赏《中国花鼓》、《送别》、《丝绸之路》1)师演奏《送别》旋律,师:这首乐曲你们熟悉吗?你感觉它的情绪风格怎样?2)师:这首乐曲原本是一首美国歌曲,那么它是怎么来到中国的呢?这里我们要来了解一下“学堂乐歌”。

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

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

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标题: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六年级上册音乐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

2. 设计适合六年级学生的音乐教学活动,促进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本教案将围绕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展开,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音乐基本知识:音符、节拍、音阶等。

2. 音乐欣赏:通过听取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音乐表演:通过合唱、合奏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音乐表演,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步骤:第一课:音乐基本知识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简单的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学习音符和节拍的基本概念:介绍音符和节拍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并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符和节拍的读取和演奏技巧。

3. 学习音阶:介绍音阶的概念和种类,并通过练习让学生熟悉常见的音阶。

第二课:音乐欣赏1. 导入:播放一段经典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

2. 分析音乐元素: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中的节奏、旋律、和声等元素,并与他们学习过的音乐基本知识进行对比和联系。

3. 学习音乐鉴赏的方法:介绍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例如听辨不同乐器的音色、理解音乐的表达意图等。

第三课:音乐表演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学习的内容,加深对音乐基本知识和音乐欣赏的理解。

2. 合唱练习:选择一首适合六年级学生的合唱曲目,进行集体练习和排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3. 合奏练习:组织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种乐器或乐器组合,进行合奏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音乐表演技巧。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乐理和音乐欣赏练习题,检验学生对音乐基本知识和音乐欣赏的理解。

2. 表演评价:观察学生在合唱和合奏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表演进行自我评价,促进他们的反思和自我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七彩桥目标:1.通过欣赏不同体裁的音乐,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了解民族音乐元素对作曲家创作的影响,初步理解音乐在思想情感的表达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2.在学唱歌曲时,能够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创造性地表现歌曲,通过演唱和集体舞蹈,表达热爱和平、渴望友谊的情感。

3.通过“采集与分享”活动,增强收集信息和查找资料的能力,了解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知识。

4.研究用竖笛吹奏江苏民歌《茉莉花》,并能与同学一起合奏。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学堂乐歌《迎宾曲》第二课时:听唱《唱着跳着走近你》和《中国花鼓》第三课时: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和采集与分享: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第四课时:听唱《送别》和《手拉手,地球村》和竖笛演奏《茉莉花》教学内容:1.听:《迎宾曲》2.唱:《唱着跳着走近你》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用朝气蓬勃的歌声表现热情友好的音乐形象,抒发热爱家乡、渴望友谊的美好情感。

2.尝试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3.专注地欣赏《迎宾曲》,了解歌曲背景,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乐曲所具有的中国民族音乐特点,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和世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跨小节切分节奏和休止符的掌握以及歌曲休止处的修饰处理。

2.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并表现出歌曲的现代感。

教学过程:一、以乐激情1.播放《迎宾曲》,让学生在热情欢快的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2.让学生说说对《迎宾曲》的初步感受。

3.介绍歌曲表现的主题及时代背景。

1)出示《迎宾曲》曲谱,让学生再次欣赏歌曲,并从歌词中分析判断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何时、何事、何地。

2)观看影片《客从何来》片段,简介一年一度的“广交会”。

4.视唱教材中《迎宾曲》的旋律片段。

5.让学生聆听广东音乐《步步高》,感受《迎宾曲》中与之相似的旋律,并在书上的乐谱中做记号。

6.让学生说一说作曲家为什么这样创作,目的是什么。

教师小结:这首歌曲吸收了广东音乐的音调,表现了中外朋友在广州交易会上欢聚的场景和喜悦的心情。

同时,使用广东音乐素材也起到了传播民族文化、宣传家乡等方面的作用。

二、以歌传情1.请学生再次欣赏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并分析歌曲表现的主题、情绪和内容。

2.学唱歌曲1)节奏练:教师出示节奏卡片,让学生读、拍,并注意连线的读法。

2/4×××|×—||2/4×.×|××××||2/4×××|×—||2/4××2)合唱练:先让高、低两声部的同学分别找出自己声部中有连线和休止符的乐句唱一唱、合一合,最后再连贯、完整地唱出合唱部分。

3)歌曲接龙演唱:教师唱第一乐段,学生唱合唱部分。

教师领唱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一说:在曲谱中有颜色的地方加入什么样的伴奏合适?(如拍手、声势、打击乐器、做动作等都可以)分别请学生尝试在演唱中加入伴奏,听听、看看谁创作的效果好。

(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唱熟第一部分歌曲)选择较好的伴奏方式,完整地演唱歌曲。

4)歌曲处理:请学生根据歌曲情绪,试着将学过的断音记号、连音记号标注在歌曲中合适的地方,唱一唱,说说感觉如何。

最后,有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以歌会友以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为XXX进行歌词的改编,歌唱、赞美自己的家乡,并以歌声热情地欢迎八方宾客的到来。

四、下课。

研究必备欢迎下载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听:《丝绸之路》《中国花鼓》2.动: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教学目标:1.在《丝绸之路》、《中国花鼓》的欣赏中,初步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及其魅力,知道“民族性即世界性”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通过创编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使学生在载歌载舞中体验动人的旋律,交流情感、加深友谊。

教学重点:通过对不同体裁音乐的欣赏,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欣赏《中国花鼓》、《丝绸之路》1.欣赏《中国花鼓》1)简介XXX(Fritz Kreisler)是20世纪初最著名的小提琴家之一,他创作了许多小提琴独奏曲和小提琴协奏曲。

《中国花鼓》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基础,融合了西方音乐元素,充满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之美。

2)欣赏学生听完歌曲,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例如歌曲的节奏、旋律、氛围等。

2.欣赏《丝绸之路》1)简介《丝绸之路》是一首由中国民族乐器演奏的音乐作品,表现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壮丽景象和丝绸之路上的商贸往来。

歌曲旋律优美,富有东方韵味,是中国音乐的经典之作。

2)欣赏学生听完歌曲,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例如歌曲的节奏、旋律、氛围等。

二、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教师带领学生研究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让学生在载歌载舞中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交流情感、加深友谊。

三、小结通过对不同体裁音乐的欣赏和集体舞的研究,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四、下课。

研究必备欢迎下载。

Fritz Kreisler (1875-1962) XXX learning the lin at the age of four。

He gave his first public performance at the age of seven and was admitted to the XXX the same year。

He won a gold medal for his excellent performance at the age of ten。

After XXX at the age of twelve。

he went to Paris to continue his XXX。

XXX a break from music for five years before performing in Moscow。

Hemade his debut in London in 1901 and was awarded the XXX in 1904.He moved to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915 to 1924.where he XXX。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he performed on many concert tours around the world.This is a piece of music with an Eastern style。

The composer。

Kreisler。

had a strong interest in Chinese folk music。

When he traveled to San Francisco。

XXX "Chinatown Music"。

He was impressed by the Chinese artists' performance。

so he chose the prelude of the flower drum to create this piece。

Generally。

when Western composers use Eastern melodies to compose music。

they always use slow-paced melodies。

which is the flat style of Eastern dance music。

However。

this piece breaks the "slow and flat" pattern and instead uses fast。

eous and delicate melodies。

as well as fast rhythms。

It fully demonstrates the XXX China in 1923 and held personal concerts in major cities such as Shanghai。

where he played this piece。

"Chinese Flower Drum".2.Appreciating "The Silk Road"1) n: Show relevant landscape pictures of the Silk Road。

and introduce the music: In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the Silk Road is referred to as the "barren road with no flying birds。

no walking beasts。

and no water or grass." However。

since Zhang Qian ofthe Han Dynasty risked his life to explore it。

caravans have been traveling along this rugged and remote road with the sound of camel bells。

From then on。

the ancient ns of the East and many countries in the West XXX。

UNESCO has launched the "Silk Road Research Program" and profoundly calls the Silk Road the "Dialogue Road." Contemporary Chinese people call it the "Open Road." Why is it called the "Dialogue Road" and the "Open Road"。

Today。

let's take a look along the Silk Road。

feel it and experience it.2) First listen。

use TV clips to listen to the music.3) Ask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 ns。

content。

music style。

and instruments used in the music.4) Understand the composer and the background of the music XXX.5) XXX.II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