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物技术概论
《食品生物技术概论》电子教案(齐全版)
食品生物技术概论实验指导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二零一一年九月目录实验一果酒的酿造及感官评价实验二蛋糕的制作与品质鉴定实验三果酱(苹果酱)的制作实验四碳酸茶饮料的制作实验五辣椒味口香糖的制作实验六肉铺的加工实验七低脂雪糕的制作实验八纳豆的制作实验一果酒的酿造及感官评价一、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酸果酒的酿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酵母分为天然酵母和人工培养酵母两种。
天然酵母即野生酵母,常附着在果皮上。
果汁在酵母菌作用下将中的葡萄糖发酵生成酒精并且产生二氧化碳。
当前发酵结束后,对果酒进行过滤,控制温度,进行后发酵,可进一步提高酒的品质和口味。
为了保证酵母菌发酵纯正,防止或抑制其它杂菌的活动,必需对果汁进行二氧化硫处理。
二氧化硫可以抑制大部份杂菌的活动,但不影响正常酵母的活动,它具有对果酒汁进行杀菌,澄清,抗氧化,溶解和增酸的作用。
三、材料和设备瓷盘、500ml三角瓶(每组3)、1ml吸管、角勺、玻棒、台秤、糖度计、吸球、2层纱布、试纸(pH3.5)、天平、100ml烧杯、100ml量筒、水浴锅等鲜葡萄、猕猴桃、果酒活性干酵母、蔗糖、亚硫酸四、实验内容1、选料:葡萄(选择充分成熟、色泽鲜艳、无病和无霉烂的果实为原料,去掉杂质并冲洗干净表面的泥土。
)2、破碎:葡萄:去除梗,清水洗涤,凉干。
挤破果实,每个处理1瓶,每瓶装0.5斤葡萄,测糖度,测pH值。
3、调糖;先测定果浆的含糖量,按生成1%酒精需要1.7%糖的比例进行调糖,添加能产生约10%酒精的蔗糖,搅拌溶解。
4、二氧化硫和果胶酶处理:二氧化硫的添加常在破碎时或果汁入罐发酵前一次加入,这样杀菌效果较好。
一般常用6%的亚硫酸H2SO3来获得SO2,一般用量是每升果汁加入1 mL亚硫酸。
猕猴桃果实较硬,需加果胶酶处理,加入量为1%。
5、活性干酵母活化:按1g/L的用量,称取活性干酵母,在40℃温水中加入10%的活性干酵母,静止复水活化,8 min轻轻搅拌一次,活化20 min后,加入处理葡萄果汁1和猕猴桃果汁中。
食品生物技术导论ppt
https://
REPORTING
• 食品生物技术概述 • 食品生物技术的主要技术 • 食品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食品生物技术的安全性 • 未来食品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
目录
PART 01
食品生物技术概述
REPORTING
WENKU DESIGN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是食品生物技术 安全性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评估转 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估,转基因食品 已被证明是安全的,但仍需继续监测 和评估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安全性评估的内容包括对转基因食品的成 分、营养价值、毒理学和过敏反应等方面 的评估,以及对环境影响的监测和评估。
纳米技术
03
将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应用于食品加工和包装,提高食品的保
鲜度和安全性。
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环保生产
利用生物技术实现食品生产的低能耗、低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 染。
资源循环利用
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实现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降低生产成本。
绿色包装
利用可降解、环保的包装材料,减少食品包装对环境的负担。
PART 05
未来食品生物技术的发展 前景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
01
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对食品原材料进行精确的
基因改造,提高食品的品质和抗性。
合成生物学
02
通过设计和构建人工生物系统,实现食品原料的高效生产,降
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
如发酵食品、酶催化等。
食品检测
食品生物技术导论
1、食品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食品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是指以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用全新的方法和手段设计新型的食品和食品原料的技术。
2、食品生物技术的研究内容: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技术下游技术、现代分子检测技术。
3、食品生物技术核心和基础:基因工程技术。
4、食品生物技术作用:○1设计新型的食品及其食品原料○2为发酵工业提供品质优良的工程菌种,促进发酵工业发展○3开发新型的对人类有益的蛋白质和酶○4促进功能因子的提取技术的发展○5改变传统的食品加工工艺,提升食品的品质○6食品分析和保鲜○7处理食品工业废水。
5、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1在供体细胞中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基因,以分离出含有特定的基因片段或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并制备运载体(质粒、病毒、噬菌体)○2把获得的目的基因与制备好的运载体用DNA 连接酶连接组成重组体○3把重组体引入宿主细胞○4筛选、鉴定出含有外源目的基因的菌体或个体。
6、食品DNA 提取的方法:CTAB 法和SDS 法。
7、基因工程的工具酶:限制性内切酶、DNA 连接酶、DNA 聚合酶、碱性磷酸酯酶、S1核酸酶、逆转录酶。
8、Ⅱ型限制性内切酶:一类分子质量较小的单体蛋白,作用时仅需要镁离子存在即可维持活性,它可在特殊位点切割DNA ,产生具有黏性末端或其他形式的DNA 分子片段;切割特点是:一般能识别和切割 4~8个碱基对的核苷酸序列;大多数识别序列具有回文结构;没有甲基化修饰酶功能;切割方式○1切割产生5'突出的粘性末端○2 切割产生3'突出的粘性末端○3切割产生平头末端。
9、限制性内切酶的反应系统:底物DNA 、反应缓冲液、酶、 反应温度、时间。
大多数最适温度37℃,只有TaqI 是65℃、SmaI 是25℃。
同裂酶:来源不同,具有相同的识别序列。
同尾酶:识别序列不同,末端相同。
食品生物技术概论 廖威 第五章 细胞工程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PPT课件
细胞融合的原理 细胞膜的流动性是动物细胞融合的生物 学基础。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即是利用细胞膜 的这一特性,通过对参与融合的细胞通过生 物、化学或物理诱导因素,使细胞膜的脂类 分子的有序排列发生变化;当诱导因素解除 后,细胞膜会回复原有的有序结构,在恢复 过程中便可诱导相接触的细胞发生融合。
19
20
染色体工程
物细胞与组织培养
细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移植
细胞融合仪器
采用自然或人工的方法使两个或多个不同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 的技术(标记、制备原生质体、诱导融合、筛选杂合细胞)。
11
细胞融合
染色体工程
物细胞与组织培养
细胞核移植
也叫细胞拆合,将有一个细胞的细胞核转移到另一 个去除细胞核的细胞中去,从而使受体细胞获得新 的遗传信息,产生新的生命现象的技术。
电融合法的优点是融合率高、重复性强、对细胞伤害小;装置精巧、 方法简单、可在显微镜下观察或录像观察融合过程;免去PEG诱导 后的洗涤过程、诱导过程可控性强。
当原生质体置于电导率很低的溶液中时,电场通电后,电流即通过 原生质体而不是通过溶液,其结果是原生质体在电场作用下极化而 产生偶极子,从而使原生质体紧密接触排列成串。原生质体成串排 列后,立即给予高频直流脉冲就可以使原生质膜击穿,从而导致两 个紧密接触的细胞融合在一起。
26
28
细胞融合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细胞的 接触、细胞质膜的融合、细胞质的重组和遗 传物质的选择。
29
二、细胞融合的意义
细胞融合不受种属的界限,可以实现种间生 物体细胞的融合,是远缘杂交成为可能,因 而是改造细胞遗传物质的有力手段。
2.1 理论上说任何细胞,都有可能通过体细 胞杂交而成为新的生物资源。这对于种质资 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食品生物技术概论
03
品原料
基因工程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可以改良食品原 料的品质、营养价值和抗病性,例如 转基因作物可以提高产量、抗虫害和 耐旱性。
细胞培养技术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可以生产出具有特 殊功能的食品原料,例如实验室培养 的牛肉、鱼肉等。
生产功能性食品
益生菌和益生元
通过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等技术,可以生产出富含益生菌和益 生元的食品,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平衡和促进健康。
发酵工程
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进行物质转化的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发酵工程主要用于生产传统 发酵产品、新型微生物代谢产物等。
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包括:利用发酵工程生产传统发酵产品,如酱油、醋、酒等;利用发酵 工程生产新型微生物代谢产物,如生物活性肽、生物活性脂肪酸等;利用发酵工程改进传统食品加工 工艺,如利用发酵工程提高蛋白质的溶解性、降低淀粉的糊化温度等。
食品保鲜
利用生物技术延长食品的保质 期,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
功能性食品开发
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具有特定功能 的食品,满足消费者对健康、营
养和口感的多样化需求。
食品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
早期阶段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基因工程 技术的出现,食品生物技术开始
起步。
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基因工 程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推动 了食品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
利用发酵工程生产传统发酵食品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进行物质转化的技术, 通过发酵工程手段可以生产出具有独特风味的传统发酵食 品。
传统发酵食品的生产主要涉及菌种选育、发酵条件控制、 产物提取和加工等步骤。通过发酵工程手段,可以生产出 具有酸甜苦辣等多种风味的传统发酵食品,如酸奶、酱油 、醋等,这些食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生物技术概论(资料)8.生物技术与食品
生物技术与食品8 .4 转基因食品的检测
8.4.3转基因食品的生物芯片检测基因芯片具有高通量且能并行检测的优点, 仅靠一个实验就能筛选出大量的各种转基因食品, 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检测手段之一。
生物技术与食品8 .4 转基因食品的检测
8 生物技术与食品 学习目的食品工业是生物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 , 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主要应用 。认识基因工 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及蛋白质工程与 食品产业的关系和发展趋势; 认识生物技术在单细胞蛋白、饮料与食品添加剂等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 的重要作用; 了解转基因生物反应器在食品领域中 的应用以及现代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等内容。
生物技术与食品8 . 1 生物技术与食品生产
8. 1.3 酶与食品加工 食品加工业中应用的酶大部分是来自特定的微生物,60%属于蛋白质水解酶类,10%属于糖水解酶类 , 3% 属于脂肪水解酶类 , 其余部分为较特殊的酶类。
生物技术与食品8 . 1 生物技术与食品生产
“淀粉晦 、 β淀粉晦 、 蛋白晦 、木聚糖晦 、木瓜蛋白晦 、淀粉转糖昔晦 动物/微生物凝乳晦 、乳糖晦 、脂晦 、溶菌晦“淀粉晦 、木聚糖晦 、 蛋白晦 、磷酸酷晦A和D 、脂肪氧合晦果胶酷晦 、 多聚半乳糖睦酸晦 、果胶水解晦 、半纤维素晦“淀粉晦 、 β淀粉晦 、淀粉葡萄糖昔晦 、木聚糖晦 、异构晦 、支链淀粉晦 、 寡聚淀粉晦 、纤维素晦
复习思考题· 什么是单细胞蛋白?简述它的几种来源。· 举例说明食品发酵的用途。· 谈谈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包装上的应用。· 食品检测中生物技术的应用有哪些?· 你对转基因食品有什么看法?· 谈谈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和发展 趋势。
《食品生物技术概论》0绪论
① 转基因技术
② 动物克隆技术
③ 人类基因组与基因诊断技术
问答题
• 1. 现代生物技术5大工程的联系。
• 2. 简述生物技术发展过程3个阶段的主要技术特点。
• 3. 为什么说现代生物技术是综合性的科学与技术
体系?
• 4. 比较生物技术发展不同时期的技术、产品及其
附加值有何不同。
• 5. 生物技术的应用包括哪些领域? 它对人类社会将
定向改造或重建新物种的目的。
通过体外DNA重组创造新生物并给予特殊功
能的技术就称为基因工程,也称DNA重组技
术。
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
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
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生物品种
和创造新品种,加速繁育动、植物个体,或
获得某种有用的物质的过程。
改造、拼接以产生能满足人类需要的新型
蛋白质。Biblioteka 三、 生物技术涉及的学科是指旧有的制酱、醋、酒、奶酪、酸奶及
有机酸的传统工艺。
风肉、果酒、酸奶、乳酪
啤酒、酱油、泡菜、面包
山东诸城凉台出土的一幅
汉代的画像石描绘了当时酿
酒的全过程
2.近代生物技术
近代生物技术的产生与显微镜的发明、微生物的
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创立密切相关。
19世纪60年代,巴斯特建立了微生物纯种培养
技术
1943年: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青霉素
20世纪50年代:氨基酸发酵工业
20世纪60年代:酶制剂工业等
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等分子生物
学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赋予其崭新的内容,
食品生物技术
食品生物技术概论一、名词解释1.萃取:利用两个互不相溶的液相中各组分溶解度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2.载体:携带外援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运载工具。
3.生物反应器:利用酶或生物体所具有的生物功能再体外进行生化反应的装置系统。
4.探针:化学及生物学意义上能与特定的靶分子发生特异性作用并可背特殊方法所测定的分子,抗体—抗原,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
5.临界氧浓度:如果培养基中不存在其他限制性基质时影响好氧性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低溶解氧浓度。
6.基因工程: 是指按人们的需要,用类似工程设计的方法将不同来源的基因,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和表达的操作,又称DNA重组技术。
7.细胞工程:是指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志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生物品种和创造新品种,加速动物或植物个体的繁殖,或获得某些有用的物质的过程。
8.酶工程:利用酶、细胞器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催化功能,或对酶结构进行修饰改造,并借助于生物反应器和工艺优化过程,有效地发挥酶的催化特性来生产人类所需产品的技术。
它包括酶固定化技术、细胞固定化技术、酶化学修饰技术和酶反应器设计等技术。
9.发酵工程: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10.基因克隆:获取某段有一定生理功能的DNA片段。
11.食品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在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制造和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中应用的一个学科。
12.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体系,应用先进的生物学和工程技术,加工或不加工底物原料,以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型跨学技术。
13.摄氧率:单位体积培养基在单位时间内消耗氧的含量。
14.转基因食品:是指用专辑有生物制造、生产的食品,食品的原料及食品添加剂。
15.鉴别培养基:根据微生物能否利用培养基中某种营养成分,借助指示剂的显色反应,以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16.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内加入几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菌的生长,而促进某种需要菌的生长。
第一章 食品生物技术
挤压膨化机
超高温杀菌机
真空冷冻干燥
食品高新技术的范畴
分类:
1、根据加工的原料分:粮食加工工艺、油脂加工工艺、 发酵工艺、软饮料加工工艺等。 2、根据加工单元操作分:粉碎技术、加热技术、低温 技术、分散技术、成型技术、生物技术、材料工艺等。 3、根据包装技术特点分:真空包装技术、充气包装技 术、防潮包装技术、缓冲包装技术、防氧化包装技术、无 菌包装技术及其他特种包装技术等。 本门课程,主要从超微粉碎技术、食品冷冻技术、食 品分离技术、杀菌技术、包装技术、食品质构调整技术、食 品生物技术等几个领域来阐述这些高新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 中的应用。
以大米为主食的人,易患铁缺乏症而导致贫血
转基因水稻
“金大米”:转入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 提高大米中维生素A前体的含量,以减少亚洲 人普遍存在的维生素A缺乏症 解决铁吸收的问题,往“金大米”中再 转入三种基因: 一种是来自真菌的酶基因,这种酶能够 把肌醇六磷酸降解掉; 一种是来自菜豆的铁蛋白基因,铁蛋白 能够储存铁; 还有一种是来自印度香米的基因,它生 产的蛋白质有助于人的肠道吸收铁。
物
五、现代生物技术的前景
(一)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疾病诊断、预防;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开发药 物;食品添加剂;创造优良家畜;净化环境;增加食 物营养;解决能源危机等。
(二)现代生物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及环境的影响
1、生物技术与粮食——提高产量、品质
哪种大米更有益身体健康?
普通大米实际上不是“健康食品”
废弃物,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并减少环境污染。
四、现代食品生物技术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现代食品生物技术对人类健康和营养的影响。
食品生物技术概论廖威第四章发酵工程及其在食品工业
。
本世纪50年代以后,乍得把螺旋藻制成食品其商品 名为“Dihe”;
1964年,比利时植物学家Jean Lenoard从食用螺旋 藻和出售的“Dihe”中,分离出螺旋藻,在实验室进 行培养试验, 1967年3月首次发表了实验结果,为螺 旋藻的人工养殖开创了先例
螺旋藻的形态
螺旋藻的形态、分类及生态
螺旋藻有两种类型: 钝顶螺旋藻:主要特征是藻丝末端细胞钝圆,
藻丝宽约6~8µm,螺旋直径为28~36µ m ,螺距 约为43-57µm;
极大螺旋藻:其特征为藻丝末端细胞略粗,藻 丝约为3.4~15µm,螺旋直径约为40-67µm,螺距 为33~76µm。
螺旋藻的生态 螺旋藻可以在土壤、沼泽、淡水、盐水、
矿物质
lOOg螺旋藻干粉中含钾高达1 500-2000mg,含 镁200 ~ 300mg,含铁50-100mg,而钠的含量甚 微。钾能促进人体内钠的排泄,可预防高血压; 镁具有保护人体循环器官、预防心脏病等功能; 铁具有造血功能。另外,螺旋藻还含有微量元 素硒、锌、锰等
螺旋藻的营养类型
1、光合自养型:
1、烷烃类和石油化工产品 如甲烷、甲醇、乙醇、石蜡烃等。 2、各种有机废料和一些糖类物质 有机废料:如食品厂、酿造厂、造纸厂等废弃物 以及农作物秸杆等。 糖类物质:如糖蜜、淀粉类物质等。
(2) SCP的发酵生产工艺
一般SCP生产的概略流程图
(3) SCP的分离和纯化
SCP的发酵产品为菌体本身,分离工艺较 简单,过滤得到的菌体再用冷水洗涤,再过滤 得到酵母浓缩物,以30℃的热风干燥,并制成 块状或粒状。
(2)温度:螺旋藻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5 ~ 37℃。 (3)氮源:螺旋藻除能利用无机氮外,还能利 用尿素。 (4)光照:当营养和温度正常的情况下,光照 就成为影响螺旋藻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食品生物技术》课程笔记
《食品生物技术》课程笔记第一章:食品生物技术概述一、食品生物技术的定义食品生物技术是指应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食品原料进行改良、加工、保存和检测,以生产出更安全、营养、美味和方便的食品的技术。
二、食品生物技术的分类1. 传统生物技术- 发酵技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生产食品,如酸奶、啤酒、酱油等。
- 酶技术:利用酶的催化作用来改进食品加工过程,如淀粉糖化、蛋白质水解等。
2. 现代生物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通过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实现特定性状的改良,如转基因作物。
- 细胞工程技术:利用细胞培养和繁殖技术,进行植物和动物的快速繁殖,如组织培养。
- 酶工程技术:通过基因克隆和蛋白质工程,生产高活性、特定功能的酶制剂。
- 蛋白质工程技术:设计和改造蛋白质,提高其稳定性和功能,如改良的酶和抗体。
三、食品生物技术的特点1. 安全性- 通过生物技术手段降低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如利用抗病基因减少农药使用。
- 通过生物检测方法快速识别食品中的病原体和毒素。
2. 营养性- 通过基因工程提高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如富含维生素A的黄金大米。
- 通过发酵技术增加食品中的益生菌含量,改善肠道健康。
3. 便捷性- 利用生物技术开发即食食品,简化食品加工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 通过生物保鲜技术延长食品货架期,方便消费者储存和使用。
4. 创新性- 利用生物技术创造新型食品,如人造肉、低糖水果等。
- 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开发新药和功能性食品,满足特定人群需求。
四、食品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1. 古代阶段- 早在公元前,人类就开始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食品,如酿酒、制酱等。
- 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如盐腌、糖渍等,也是早期生物技术的应用。
2. 近现代阶段-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科学家们揭示了微生物发酵的原理,并开始工业化生产酶制剂。
- 20世纪中期,发酵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抗生素的生产。
《食品生物技术导论》课件
微生物改造则可以生产出新型 的食品添加剂、酶制剂等,改 善食品的口感、营养价值等。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确 地改造食品原料的性状,提高
其品质和产量。
代谢工程则可以通过优化微生 物代谢途径,提高食品原料的 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人工智能在食品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01
人工智能在食品生物技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数 据挖掘等。
《食品生物技术导论 》ppt课件
目 录
• 食品生物技术概述 • 食品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 • 食品生物技术的应用实例 • 食品生物技术的安全性评估 • 食品生物技术的法规与伦理问题 • 未来食品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
01
食品生物技术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食品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学原 理和技术,通过生物或生物代谢 过程来生产食品和其他产品的技 术。
细胞培养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在体 外培养出具有特定功能的 细胞,用于生产食品添加 剂、药物等。
细胞融合
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将不 同物种或同一物种不同品 系的细胞融合,以获得具 有新性状的细胞系。
胚胎工程
利用胚胎工程技术,对动 物胚胎进行操作,以实现 动物品种的改良和繁殖。
酶工程原理
酶的分离与纯化
01
利用酶的分离纯化技术,从生物材料中提取和纯化出具有催化
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培 养等技术开发具有特定 功能和营养价值的食品
。
农业生物技术
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培 养等技术改良农作物和 畜禽品种,提高产量和
抗性。
食品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在食品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基因和蛋白质被用于食品生物技术的开 发和应用。
概述食品生物技术.ppt
精选文档 14
他是怎样让世人知道他的发现的?
• 列文·虎克把自己的发现仔细记录下来 • 他把观察结果寄给了当时的权威科学机构——英国皇家
学会,从此名扬天下,被誉为细菌学的开创者
精选文档 15
他的成功是偶然的吗?
1. 他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微小的世 界是怎样的?
2. 制定实施实验方案:自制显微镜,坚 持观察各种微小物体60年,做详细 记录
人类对自然界的要求
认识——利用——再造——改造 ——创造
随着反向生物学的问世, 在20世纪八 十年代诞生了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这门新学科。
精选文档 4
生物技术学科的地位
• 世界新技术革命的主角之一, 生物技术与新
材料, 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计算机)一起已成为新 产业革命三大支柱之一;
生物技术是对生物作用和生物物料加以评价和应 用,并进展工业产品生产的技术
生物技术包括:
精选文档 7
传统生物技术:酿造技术和发酵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以重组DNA技术为核心,其研究内容包括:
①重组DNA技术及其他转基因技术;②细胞和原生质融合技术; ③酶和细胞固定化技术;④植物脱毒和快速繁殖技术;⑤动物和 植物细胞大量培养技术;⑥动物胚胎工程技术;⑦现代微生物发 酵技术(高密度发酵、连续发酵和其他新型发酵技术);⑧现代生 物反响工程和别离工程;⑨蛋白质工程;⑩分子进化工程
细菌的发现
精选文档 12
• 我们已经知道,单个的细菌是十分微 小的,它们的奥秘是怎样被发现的?
• 细菌的发现者是谁? • 他为什么能发现细菌?
细菌的发现者是谁?
精选文档 13
• 17世纪的荷兰人列文虎克并非职业科学家,但是他 十分热衷自己制造显微镜
第1章食品生物技术概论
生物技术与环境
3、生态环境生物防治和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生物的代谢活动减少环境
(包括土壤、地表及地下水或海洋)中有毒有害 化合物的工程技术系统
应用土壤植物和微生物修复
生物技术与环境
4、环境友好可再生 生物材料和能源开发技术
生物降解塑料——―天然产品聚交酯” 微生物在不平衡生长(如氮或磷不足)条件下,以颗粒
营养水平;健康水平;提高水果和蔬菜的货架期;预防疾病;
生物技术是指应用生物科学及工程学原理,依靠 生物体系作反应器,将物料进行加工改造,获得人类 所需产品的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定义:
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 把生物体系与
工程学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按照预先的 设计,定向地在不同水平上改造生物遗
传性状或加工生物原料, 产生对人类有用 的新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之综合性科学 技术。
功能稻米
基尔米:拥有降血压、改善睡眠、减肥美容等功能的大 米,售价最高的一种达18元钱1斤
生物技术基因工程为培育抗病虫的作物提供了新的手段
目前,已经获得的转基因抗虫农作物包括烟草、番茄、 马铃薯、棉花、玉米等
在抗逆境育种上的应用为克服干旱、盐碱等提供 新思路
核心:
蛋白质空间结构, DNA重组, 人工定向改 造蛋白质功能域构象, 使得功能改变。 这被称为是生物技术发展的第二浪, 如通 过增加或减少人工二硫键、置换氨基酸等修 饰技术, 提高或改变活性多肽 (激素、酶、 细胞因子) 的稳定性。
1、生物技术与粮食
提高产量、品质
哪种大米更有益身体健康?
普通大米实际上不是“健康食品”
食品保鲜:乳酸菌肽防腐
食品生物技术概论 廖威 食品生物技术概论 绪论
转基因食品
什么是转基因生物(GMO)?
是将某一个原生的物种,以人工的方法,转殖接入其它物
种的基因,或者是将该物种的基因做修饰改造后,所产生的新
的物种。这个新物种就具备新的基因型,也因此会有新的性状。 转基因食品? 是以基因改造生物本身作为食品,或者是成份中含有基因 改造生物的食品。一个物种的某一种性状通常是因为它具备了 某个(些)基因,而因为这个基因表现,合成这个基因工的蛋
1.3 食品生物技术研究的内容
基因工程的概念:
利用DNA体外重组戒PCR扩增技术从某种生物基因组
中分离感兴趌的基因,戒是用人工合成的斱法获叏基因,
然后经过一系列切割,加工修饰,连接反应形成重组DNA 分子,再将其转入适当的叐体细胞,以期获得基因表达的 过程.
.3 食品生物技术研究的内容
细胞工程的概念:
人类基因组的工作进展 2000年6月26日,六国科学家宣布完成了99%的 测序计划,获得了HGP的“工作框架图” (Working Draft),此为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 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2003月4月, 人类基因组计划宣布测序工作全部
提前完成。
1.1 食品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
基亍现代分子生物学基础上的基因工程技术是
我国研究人员正在制备用于 基因治疗的基因工程细胞
SCID的基因工程治疗:重症
联合免疫缺陷(SCID)患者
缺乏正常的人体免疫功能, 只要稍被细菌或者病毒感染,
就会发病死亡。这个病的机
理是细胞的一个常染色体上 编码腺苷酸脱氨酶(简称ADA)
的基因(ada)发生了突变。
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治 疗。
奖的遗传学家。 1885年,巴斯德(Louis Pasteur)首次证实収酵是由微生 物引起的,幵建立了微生物纯种培养技术,为収酵技术的収展提 供了理论。 20世纪20年代,工业生产开始大规模的纯种培养技术収酵 生产丙酮和丁醇。同年代,Alexander Fleming爵士収现了青
食品生物技术说专业ppt
培养要求
掌握食品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 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前沿动
感谢观看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突破技术瓶颈,推动食品 生物技术的发展。
提高消费者认知度
通过科普宣传和教育,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生物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加强伦理和社会问题研究
对食品生物技术的伦理和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制定相应的伦理准 则和社会规范,以保障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THANKS
发展趋势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在食品生物技术领域的应 用将更加广泛,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性和产量,并改 善食品品质。
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食品生物 技术的生产过程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 产品质量。
合成生物学
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将推动食品生物技术的革新,通过设计 和构建新型微生物或细胞工厂,实现高效、环保的食品生 产。
功能性食品和营养品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需求增加,功能性食品和营养品 的研究和开发将更加活跃,以满足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
面临的挑战
食品生物技术的相关法规和政策可能滞后或过于严格, 限制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输入 标题
技术瓶颈
在某些领域,食品生物技术仍面临技术瓶颈,如基因 编辑技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问题,以及合成生物学中 人工细胞工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
食品生物技术导论
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
将纳米技术与食品生物技术相结合,开发 新型纳米食品和纳米级食品包装材料。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 现食品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数字化管理,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02
CHAPTER
食品生物技术的核心原理
基因工程原理
基因克隆
基因改良
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将 目的基因从供体细胞中分离出来,并 连接到载体DNA上,实现基因的克隆。
确保食品安全。
农业生物技术
利用生物技术改良作物 品种和生产过程,提高 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食品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
基因编辑技术
合成生物学
利用CRISPR等基因编辑技术改进食品原料 的生产过程,提高产量和品质。
通过合成生物学方法设计和构建新的微生 物或细胞系,生产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或 食品添加剂。
纳米技术
在酶法制备功能性食品的过程中,需 要严格控制原料的质量和纯度,确保 生产出的功能性食品的安全性和有效 性。
酶法制备功能性食品的安全性主要取 决于所使用的酶的来源、纯度、活性 以及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方面。
功能性食品的安全性还需要经过严格 的临床试验和安全性评估,以确保其 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胞,实现酶的重复使用。
酶的修饰与改造
03
通过化学或基因工程技术对酶进行修饰和改造,以提高酶的稳
定性和催化效率。
发酵工程原理
微生物培养
通过控制培养条件(如温度、pH、氧气和营养物 质),实现微生物的大量培养。
代谢产物合成
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通过调控代谢途径,使微生物 产生所需的代谢产物。
发酵过程优化
04
CHAPTE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生物技术概论年级专业班级: 2015级食科一班姓名:李梦婷学号:1580130142微生物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我们吃的食品、饮料很多就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本文重点介绍微生物在食品工业方面的应用。
一细菌在食品制造中的应用1.1 食醋食醋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制造出来的一种酸性调味品。
它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人们饮食生活中不可缺少。
在我国的中医药学中醋也有一定的用途。
全国各地生产的食醋品种较多。
著名的山西陈醋、镇江香醋、四川麸醋、东北白醋、江浙玫瑰米醋、福建红曲醋等是食醋的代表品种。
食醋按加工方法可分为合成醋、酿造醋、再制醋三大类。
其中产量最大且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酿造醋,它是用粮食等淀粉质为原料,经微生物制曲、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等阶段酿制而成。
其主要成分除醋酸(3%~5%)外,还含有各种氨基酸、有机酸、糖类、维生素、醇和酯等营养成分及风味成分,具有独特的色、香、味。
它不仅是调味佳品,长期食用对身体健康也十分有益。
1.1.1 生产原料目前酿醋生产用的主要原料有: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粮谷类如玉米、大米等;粮食加工下脚料如碎米、麸皮、谷糠等;果蔬类如黑醋栗、葡萄、胡萝卜等;野生植物如橡子、菊芋等;其他如酸果酒、酸啤酒、糖蜜等。
生产食醋除了上述主要原料外,还需要疏松材料如谷壳、玉米芯等,使发酵料通透性好,好氧微生物能良好生长。
1.1.2 酿造微生物传统工艺酿醋是利用自然界中的野生菌制曲、发酵,因此涉及的微生物种类繁多。
新法制醋均采用人工选育的纯培养菌株进行制曲、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因而发酵周期短、原料利用率高。
1.2 发酵乳制品发酵乳制品是指良好的原料乳经过杀菌作用接种特定的微生物进行发酵作用,产生具有特殊风味的食品,称为发酵乳制品。
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风味、较高的营养价值、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并深受消费者的普遍欢迎。
常用发酵乳制品有酸奶、奶酪、酸奶油、马奶酒等。
发酵乳制品主要包括酸奶和奶酪两大类,生产菌种主要是乳酸菌。
乳酸菌的种类较多,常用的有干酪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乳酸乳杆菌、乳酸乳球菌、嗜热链球菌等。
近年来,随着对双歧乳酸杆菌在营养保健方面作用的认识,人们便将其引入酸奶制造,使传统的单株发酵,变为双株或三株共生发酵。
由于双歧杆菌的引入,使酸奶在原有的助消化、促进肠胃功能作用基础上,又具备了防癌、抗癌的保健作用。
双歧杆菌因其菌体尖端呈分枝状(如Y型或V型)而得名。
双歧杆菌是无芽孢革兰氏阳性细菌,专性厌氧、不抗酸、不运动、过氧化氢酶反应为阴性,最适生长温度为37~ 41℃。
初始生长最适pH6.5 ~7.0,能分解糖。
双歧杆菌能利用葡萄糖发酵产生醋酸和乳酸(2:3),不产生CO2。
目前已知的双歧杆菌共有24。
种,其中9种存在于人体肠道内,它们是两歧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链状双歧杆菌、假链状双歧杆菌、和牙双歧杆菌等。
应用于发酵乳制品生产的仅为前面5种。
现仅简要介绍一下双歧杆菌酸奶的生产工艺。
双歧杆菌酸奶的生产有两种不同的工艺。
一种是两歧双歧杆菌与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等共同发酵的生产工艺,称共同发酵法。
另一种是将两歧双歧杆菌与兼性厌氧的酵母菌同时在脱脂牛乳中混合培养,利用酵母在生长过程中的呼吸作用,以生物法耗氧,创造一个适合于双歧杆菌生长繁殖、产酸代谢的厌氧环境,称为共生发酵法。
1.3 氨基酸发酵1.3.1 概述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成分,其中有8种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合成但又必需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人体只有通过食物来获得。
另外在食品工业中,氨基酸可作为调味料,如谷氨酸钠、肌苷酸钠、鸟苷酸钠可作为鲜味剂,色氨酸和甘氨酸可作为甜味剂,在食品中添加某些氨基酸可提高其营养价值等等。
因此氨基酸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从60年代以来,微生物直接用糖类发酵生产谷氨酸获得成功并投入工业化生产。
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味精生产大国。
味精以成为调味品的重要成员之一,氨基酸的研究和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传统的工艺不断地进行改革,但如何保持传统工艺生产的特有风味,从而使新工艺生产出的产品更具魅力,是今后研究的课题。
1.4 谷氨酸发酵1.4.1谷氨酸生产菌谷氨酸棒杆、乳糖发酵短杆菌、黄色短杆菌。
我国使用的生产菌株是北京棒杆菌AS1.299、北京棒杆菌D110、钝齿棒杆菌AS1.542、棒杆菌S-914和黄色短杆菌T6 ~ 13等。
1.4.2 生产原料发酵生产谷氨酸的原料有淀粉质原料:玉米、小麦、甘薯、大米等。
其中甘薯和淀粉最为常用;糖蜜原料:甘蔗糖蜜、甜菜糖蜜;氮源料:尿素或氨水。
1.4.3 工艺流程味精生产全过程可分五个部分:淀粉水解糖的制取;谷氨酸生产菌种子的扩大培养;谷氨酸发酵;谷氨酸的提取与分离;由谷氨酸制成味精。
1.5 黄原胶1.5.1 概况黄原胶(Xamthan Gum)别名汉生胶,又称黄单胞多糖,是国际上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发酵产品。
它是由甘兰黑腐病黄单胞细菌(Xanthomonascampestris)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通风发酵、分离提纯后得到的一种微生物高分子酸性胞外杂多糖。
其作为新型优良的天然食品添加剂用途越来越广泛。
二酵母菌在食品制造中的应用2.1 面包面包是产小麦国家的主食,几乎世界各国都有生产。
它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以酵母菌、糖、油脂和鸡蛋为辅料生产的发酵食品,其营养丰富,组织蓬松,易于消化吸收,食用方便,深受消费者喜爱。
酵母是生产面包必不可少的生物松软剂。
面包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属真菌类,学名为啤酒酵母。
面包酵母有圆形、椭圆形等多种形态。
以椭圆形的用于生产较好。
酵母为兼性厌氧性微生物,在有氧及无氧条件下都可以进行发酵。
2.2 单细胞蛋白的生产由于微生物的蛋白含量高,一般细菌含60%~70%,酵母45%~65%,霉菌35%~40%。
因此,它是很理想的一种蛋白质来源,也是解决全球蛋白质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和来源于动物、植物中的蛋白质区别,人们把来源于微生物的蛋白叫做单细胞蛋白。
它有以下几种优点:一SCP营养丰富,二利用原料广可就地取材,廉价大量地解决原料问题,三生产速率高一般蛋白质生产速度同猪、牛、羊等体重的倍增时间成正比,四劳动生产率高生产不受季节气候的制约,易于人工控制,同时由于在大型发酵罐中立体式培养占地面积少,五可以完全工业化生产单细胞蛋白生产比农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少,又不受地区、季风和气候条件的制约,可在占地有限的小设备上进行,不仅数量大,而且质量好,远远超过现有粮食品种的蛋白质,六单细胞生物易诱变,不动、植物品种容易改良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学方法定向诱变育种,获得蛋白质含量高、质量好、味美,并易于提取蛋白质的优良菌种。
2.3 酿酒我国是一个酒类生产大国,也是一个酒文化文明古国,在应用酵母菌酿酒的领域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许多独特的酿酒工艺在世界上独领风骚,深受世界各国赞誉,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酿酒具有悠久的历史,产品种类繁多如:黄酒、白酒、啤酒、果酒等品种。
而且形成了各种类型的名酒,如绍兴黄酒、贵州茅台酒、青岛啤酒等。
酒的品种不同,酿酒所用的酵母以及酿造工艺也不同,而且同一类型的酒各地也有自己独特的工艺。
2.3.1 啤酒啤酒是以优质大麦芽为主要原料,大米、酒花等为辅料,经过制麦、糖化、啤酒酵母发酵等工序酿制而成的一种含有C02、低酒精浓度和多种营养成分的饮料酒。
它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酒种之一。
三霉菌在食品制造中的应用霉菌在食品加工工业中用途十分广泛,许多酿造发酵食品、食品原料的制造,如豆腐乳、豆豉、酱、酱油、柠檬酸等都是在霉菌的参与下生产加工出来的。
绝大多数霉菌能把加工所用原料中的淀粉、糖类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含氮化合物及其它种类的化合物进行转化,制造出多种多样的食品、调味品及食品添加剂。
不过,在许多食品制造中,除了利用霉菌以外,还要有细菌、酵母的共同作用下来完成。
在食品酿造业中,常常以淀粉质为主要原料。
只有将淀粉转化为糖才能被酵母菌及细菌利用。
3.1 酱类酱类包括大豆酱、蚕豆酱、面酱、豆瓣酱、豆豉及其加工制品,都是由一些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主要原料,利用以米曲霉为主的微生物经发酵酿制的。
酱类发酵制品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即可作小菜,又是调味品,具有特有的色、香、味,价格便宜,是一种受欢迎的大众化调味品。
用于酱类生产的霉菌主要是米曲霉(Asp.oryzae),生产上常用的有沪酿3.042,黄曲霉Cr-1菌株(不产生毒素),黑曲霉(Asp. Nigerf-27)等。
所用的曲霉具有较强的蛋白酶、淀粉酶及纤维素酶的活力,它们把原料中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淀粉变为糖类,在其他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生成醇、酸、酯等,形成酱类特有的风味。
3.2 酱油酱油是人们常用的一种食品调味料,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是用蛋白质原料(如豆饼、豆柏等)和淀粉质原料(如麸皮、面粉、小麦等),利用曲霉及其他微生物的共同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
酱油生产中常用的霉菌有米曲霉、黄曲霉和黑曲霉等,应用于酱油生产的曲霉菌株应符合如下条件:不产黄曲霉毒素;蛋白酶、淀粉酶活力高,有谷氨酰胺酶活力;生长快速、培养条件粗放、抗杂菌能力强;不产生异味,制曲酿造的酱制品风味好。
3.3 柠檬酸柠檬酸(Citric acid)分子式为C6H807。
又名枸橼酸,外观为白色颗粒状或白色结晶粉末,无臭,具有另人愉快的强烈的酸味,相对密度为1.6550。
柠檬酸易溶于水、酒精、不溶于醚、酯、氯仿等有机溶剂。
商品柠檬酸主要是无水柠檬酸和一水柠檬酸,前者在高于36.6℃的水溶液中结晶析出,后者在低于36.6℃水溶液中结晶析出。
它天然存在于果实中,其中以柑桔、菠萝、柠檬、无花果等含量较高。
柠檬酸是生物体主要代谢产物之一。
早期的柠檬酸生产是以柠檬、柑桔等天然果实为原料加工而成的。
1893年德国微生物学家Wehmen发现二种青霉菌能够积累柠檬酸,1923年美国科学家研究成功了以废糖蜜为原料的浅盘法柠檬酸发酵,并设厂生产。
1951年美国Miles公司首先采用深层发酵大规模生产柠檬酸。
我国1968年用薯干为原料采用深层发酵法生产柠檬酸成功,由于工艺简单、原料丰富、发酵水平高,各地陆续办厂投产,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柠檬酸工业已初步形成了生产体系。
柠檬酸在果酱与酿造酒、腌制品、罐头食品、豆制品及调味品等其它方面均有广泛的运用。
四微生物保鲜技术在食品方面的应用微生物保鲜是微生物在食品方面的另一种重要应用。
与传统的机械低温贮藏和化学药剂处理相比生物制剂对食品进行贮藏保鲜不但没有污染问题,而且贮藏环境小,贮藏条件好控制,处理目标明确,处理费用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