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小说叙事艺术
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分析老舍《骆驼祥子》中的语言叙事技巧
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分析老舍《骆驼祥子》中的语言叙事技巧1. 引言1.1 介绍老舍《骆驼祥子》作品背景《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于1936年首次发表。
这部小说以描写北京城中一个出租骆驼的小商人祥子为主线,展现了他在现代社会中的艰辛生存现状和对人生命运的挣扎。
作品以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残酷现实和人性的弱点。
老舍在小说中通过丰富的语言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塑造了一个真实且充满悲剧色彩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而令人触及心灵的印象。
通过对《骆驼祥子》作品背景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内核,以及老舍在创作中所运用的语言叙事技巧对作品整体氛围的塑造和读者情感共鸣的产生起到的重要作用。
1.2 概述语言叙事技巧在小说中的重要性语言叙事技巧在小说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描述故事情节的工具,更是展现作家思想和心情的关键方式。
通过精妙的语言叙事技巧,作家能够巧妙地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营造氛围,从而使读者更加沉浸于故事之中,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语言叙事技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体现,比如对话的设置、人物内心独白、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等等。
这些技巧不仅仅是为了美化语言,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故事背后的含义和作者的用意。
在小说中,语言叙事技巧的巧妙运用可以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有趣、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让读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冲突和人物命运的起伏。
语言叙事技巧在小说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也可以让读者在阅读中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学体验。
在老舍的《骆驼祥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巧妙运用语言叙事技巧,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生动细腻的北京城市画卷。
2. 正文2.1 言语行为理论对小说叙事的影响言语行为理论是一种社会学理论,主要研究语言的使用方式以及语言行为背后的意图和目的。
在文学作品中,言语行为理论对叙事有着重要的影响。
浅论老舍小说的底层叙事
“ 为上顿的窝窝头着 忙”3 , l( _ 到老 了还要“ 出全套 的本 拿 事, 去给孩子们找点 粥吃” P8作 品描 写了 中华民 国军 阀 【6  ̄) 时期 , 底层老百姓们 为了获得最低生活保障而奋 斗一 生的悲
剧。
踏的群体。所 以王富仁曾说 : 老舍“ 仅仅是平民作家 , 不 并且
源于特殊的底层 出身和底层 生活经历 , 老舍一生创作 了大量描写旧社会底层人 民苦难 生活和 悲惨命 运的小说作 品 。
具有丰富的思想 内容 , 并形成 了独特 的底层叙事话语 方式 。
[ 关键词] 老舍小说 ; 底层贫民 ; 底层叙事
[ 中图分类号】 66 o .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62 272o )2— 26— 17 —1 1{09o 05 0 2
还是一个贫 民作家 ” , “ 他 知那些 底层 的人 过 的是 非人 的生活” l( )没有忘掉 自己所 出 身的那 个 阶层的人 们 的 , lT 2P“ 痛苦和绝望 , 胛 一直 为他们 的悲惨 遭遇而抗争 、 ” ) 呐喊 、 呼
号。
【 收稿 日期]O9— 3 5 2O 0 —1
同堂》 中的艺人 、 商贩等等 。他们 身份低微 , 经历坎坷并且 受
穷、 受饿 、 受苦 , 经济收入仅能满足甚至不能满足基本 的生活 需要 , 了谋生 , 为 他们整 日劳作不息 , 在社会底层 苦苦挣扎 , 却始终难 以摆脱悲惨 的命运 。老舍 的小说真 实反映 了旧中 国城市底层人 民的命运 、 思想 与心理 , 具有丰 富的底层叙 事 思想 内容 , 而且在底层叙事的话语方式上形成 了鲜明的艺术 特色 。而这一切 , 均与他 的特殊底层 出身和 曾经 经历 的底 层 生活体验密切相关 。
说不尽的《骆驼祥子一部经典著作的多角度解读
说不尽的《骆驼祥子一部经典著作的多角度解读一、本文概述《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由著名作家老舍创作。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鲜明的人物刻画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尊敬。
本文旨在通过多角度解读的方式,探讨《骆驼祥子》的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揭示这部经典著作的魅力和价值。
我们将从文学、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期更全面地展现这部伟大作品的多维面貌。
通过对《骆驼祥子》的深入解读,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老舍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还能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现代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生活的苦难与希望。
二、文学角度解读《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杰出作品,从文学角度来看,它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老舍先生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细腻的人物刻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饱满、真实的骆驼祥子形象。
作品的语言表达充满了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这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深深地感受到那个时代北京城的氛围。
老舍运用地道的北京方言和口语,让骆驼祥子这个角色更加鲜活,更具有生活气息。
这种语言风格不仅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也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老舍在塑造骆驼祥子这个人物形象时,巧妙地运用了现实主义手法。
他通过对骆驼祥子的生活经历、性格特点以及命运变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那个时代下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命运无奈。
骆驼祥子的形象既是个体的,也是群体的,他的遭遇反映了那个时代无数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无奈。
作品在结构上也极具特色。
老舍巧妙地运用了倒叙和插叙等叙事手法,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紧凑、富有张力。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骆驼祥子的内心世界。
《骆驼祥子》从文学角度来看是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它不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命运,也展现了老舍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
这部作品对于我们理解和感受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社会历史角度解读老舍的《骆驼祥子》不仅是一部深入人心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生动反映旧中国社会历史现实的镜子。
试析呼兰河传的叙事艺术
试析《呼兰河传》的叙事艺术试析《呼兰河传》的叙事艺术内容摘要:《呼兰河传》在人物形象和戏剧性的情节方面并没有多少看点,它在某种程度上更像一首散文诗,一幅风俗画。
这跟作者的叙事角度、叙事速度与节奏、叙事场景营造上的声乐、诗画特点是分不开的。
在叙事角度上,《呼兰河传》分别采用了第三人称的成人视角、童年视角和第一人称成人视角,这种视角间的转换使小说别具风味。
整篇小说使用了大量短句,节奏轻快,重复的大量使用延长了读者的感受并且读起来朗朗上口,使整篇小说具有浓浓的诗意。
山于作者特别注重对场景的时空性和色彩的把握以及简笔勾勒等绘画技法的使用,《呼兰河传》的确具有风景画、讽刺性漫画的特点。
关键词:叙事角度叙事节奏空间场景与同时代的许多作品相比,《呼兰河传》并没有涉及到时代风云,没有轰轰烈烈、生生死死,没有大奸大恶之人,也没有大智大勇的英雄人物,更没有荡气回肠的故事情节。
在某种程度上,它不像一部小说,然而它有一些比“像” 一部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1]《呼兰河传》写的是家长里短、儿童趣事。
它是忧伤的,然而这忧伤也是单纯明晰的,没有愁肠白结、弯弯折折,自有一份单纯之美。
但是,这单纯并没有使读者感到内容上的单薄与空虚,相反,它是丰富而灵动的。
徐坤在谈小说创作的时候曾道出这样一句话:“写小说的规律,一般是这样的:若是情节大起大落、大开大合的小说,那么在语言上就省了不少劲,刷刷刷往前走情节就是了;若是情节和场景不多,没有多少故事,那么就得考验作者的耐心和语言文字上的功夫,完全靠话语的力量将小说铺陈。
” [2]在典型的人物形象和戏剧性的矛盾冲突这两方面,《呼兰河传》并没有多少看点。
它的看点在很大程度上依幕的是徐坤所谓的“话语的力量”,即作者独特的叙事视角、叙事速度和节奏、叙事场景的营造所达到的声乐、诗画之美。
一、叙事角度的转换从叙事角度讲,《呼兰河传》前两章采取的是第三人称的成人视角,分别描写了呼兰河人的卑琐、平淡的实际生活和跳大神、唱秧歌之类的精神盛举。
老舍的作品风格
老舍的作品风格
老舍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其作品风格独具特色,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他的作品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深入社会底层,生动描绘人民生活。
老舍的作品大多聚焦于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如《骆驼祥子》、《茶馆》等。
他通过对人民生活的深入观察和描绘,刻画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
第二,独具民族特色,展现中华文化。
老舍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他深刻理解和表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如《骆驼祥子》中的道德情感、《茶馆》中的国粹艺术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第三,语言简练,感情真挚。
老舍的语言风格简练明快,直观生动,让读者可以轻松理解和感受其作品所蕴含的情感。
他的作品情感真挚,充满人文关怀,引人深思。
第四,大胆创新,艺术表现力强。
老舍在创作中大胆创新,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如《骆驼祥子》中采用了独特的叙事方式,表现了一代人的命运、人生和人性。
他的作品艺术表现力强,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总之,老舍的作品风格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1 -。
暗夜里微寒的月牙儿--赏析老舍的《月牙儿》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暗夜里微寒的月牙儿——赏析老舍的《月牙儿》柏鹏 绥化学院摘 要:《月牙儿》是老舍创作的中篇小说,悲剧艺术的代表作品,主要采用了叙事的手法、诗性的表达和意向的心理刻画,将作品内容的深刻涵义透露处出来。
在老舍看来,悲剧的教育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他通过这种力量呼唤女性解放意识。
关键词:《月牙儿》;女性视角;男权主义作者简介:柏鹏( 1993-),女,黑龙江巴彦人,汉族,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1-007-02月牙作为自然之物,总会给人清冷孤寂之感,因此总会被文人墨客作抒发压抑已久的情感的对象。
老舍笔下的《月牙儿》,暗示着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控诉。
小说以凄冷的月牙为背景,运用诗情画意般的意境描述人间疾苦,是老舍在默默地低诉着曾经的苦难。
月牙昭示着主人公的命运,它在天空中悬挂着,总是被乌云所骚扰,忽隐忽现,斜挂在那里,被笼罩在黑暗中,而那暗淡的微光却又将希望呈现出来,当然也预示了未来的黑暗。
一、老舍记忆深处之“月牙儿” 《月牙儿》是老舍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中少有的,将艺术与思想完美结合的力作。
从写作手法可以感受到老舍对主人公的怜悯之心。
在这种“肚饿是真理”的社会环境下,老舍将处于饥饿状态的人们置于同情的行列。
这种同情,事实上是老舍隐藏在内心深处的记忆,也对其所认为的“妓女不是堕落者,而是‘人’”以价值观上的定位。
老舍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没父亲,母亲含辛茹苦将他养大。
在成长期间,一名刘善人长期以来资助他读书。
老舍的初恋,就是刘善人的女儿。
由于门第的悬殊,两个人无法走到一起。
后来,老舍有机会离开了国土,远洋英国教学,回国之后知道刘善人因为破产而出家,女儿也出家为尼,成了暗娼。
这种戏剧性的变化可谓是“造化弄人”。
老舍依然爱着刘小姐,这种爱始终折磨着他,但他始终都没有娶她,却将这些记忆以小说为途径宣泄了出来。
老舍写文章的风格
老舍写文章的风格
老舍是有名的幽默大师,他以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特殊的幽默艺术,刻画出众多的喜剧人物,为中国文学开创了一个新领域。
不管哪一位读者,只要一翻开老舍的作品,就能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幽默感扑面而来。
它就像一个无所不在的精灵,在字里行间嬉戏着,在读者的脑海里跳跃着。
幽默在他的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幽默的修辞手法
幽默形象仅赖于揭示事物内涵是不够的,同时还需辅之以其他艺术手法,老舍深谙个中奥妙,他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现艺术效果。
2.幽默的人物语言
老舍擅长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塑造人物,他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祖国的热爱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含着严肃和悲哀,形成自己独特的幽默风格。
3.幽默的情节结构
老舍幽默技巧不仅在语言表达,在情节结构方面也有所显现。
4.俗白浅易的口语
老舍在北京口语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古典文学、民间文学和
外国文学的营养,用普通人都能听得懂,说得出的话来写作,通俗易懂,明白晓畅。
5.简洁准确的词语
老舍把简洁凝练作为其遣词艺术的追求目标:“写东西一定要求精练、含蓄。
”
6、浓郁的民族色彩
作为“语言大师”,老舍的小说幽默诙谐、“京味”十足、雅俗共赏。
恰似一坛老洒,历久弥醇,芳香四溢。
对老舍小说艺术风格的探讨,不仅使我们了解其作品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价值,而且对探索我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和个性化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老舍的善人读后感
老舍的善人读后感1. 引言老舍的小说《善人》以其鲜明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思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通过阅读《善人》一书,对书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叙事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2. 人物形象《善人》中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主人公贾瑞德。
他是一个正直善良、勇于追求幸福的人。
他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总是坚守原则,为了事业的成功不计代价。
另外,书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都具有鲜明的特点,例如贾瑞德的母亲和朋友。
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老舍成功地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善恶并存的现实。
3. 主题思想《善人》的主题思想主要集中在人性的探索和价值观的辨析上。
作品通过对主人公的情感和行为的描述,探讨了人性中的善与恶、真与假的现实问题。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贾瑞德在现实中面对的种种困境和挑战,通过这种方式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困扰。
另外,作品还对社会价值观进行了一定的批判,探讨了个人追求和社会道德的矛盾与冲突。
4. 叙事方式在叙事方式上,《善人》采用了线性叙事的方式,通过贾瑞德的视角展示了他的成长经历和内心变化。
作者以平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情感描写,使读者更容易与主人公产生共鸣。
另外,老舍的叙事手法颇具特点,通过对音乐、绘画等形式艺术的描绘,将故事融入到文化的背景中,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和读者的阅读乐趣。
5. 总结老舍的小说《善人》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思想的展示和叙事方式的运用,成功地展现了现实生活中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读者在阅读中思考和反思。
本文在对《善人》的阅读感悟中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茶馆创作手法
茶馆创作手法
茶馆创作手法:
1. 对比和讽刺:老舍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命运,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和批评。
例如,他对有权有势的人进行了讽刺,同时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理解也体现在作品中。
2. 人物刻画:老舍在《茶馆》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他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性格和特点,使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3. 地方色彩:老舍在《茶馆》中使用了北京方言和地方色彩,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
4. 叙事技巧:老舍在《茶馆》中采用了独特的叙事技巧,如跳切、多角度叙述等,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论老舍《断魂枪》的叙事艺术
广 西 北海
560 ) 3 0 0
【 摘要】老舍先 生是 受中国文化传 统影响很 深 的一 位作 家,生在 北京 长在 北京 的他 ,语 言 充斥传 统 而地 道的京味 ;他作 品语言独 具 中国式幽默 ,唯 有深知 中国文化传 统 的中 国人 能读之付诸 心领 神会一 笑。而老舍先 生在创作过 程 中向 中国传统汲取 养分的成 果 ,绝不仅 限于此 。就此 ,笔者在 本文 中单 以 其短篇 小说 《 断魂枪》叙 事 艺术 为证 ,希 望通过梳理和解 读 ,达 到窥一斑而 见全豹的意 图。
[ 关键词 】断 魂 枪 叙 事 传 统 烘 云托 月之 法 空 白 【 中图分类号 】10 . [ 2 74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0 -5 4 ( 0 )0 —0 7 —0 9 39 2 1 0 0 7 05 2
老 舍 先 生 在 济 南 齐 鲁 大 学任 教 期 间 , 由 于 忙 于 教 学 和 写 作 影 响 了身 体 的健 康 , 经 朋 友 介 绍 ,他 跟 随济 南 一 著 名 拳 师 练习拳术 ,这也激 发了其创作武 侠小说 《 二拳师 》的意 图。 后 来 由于 种 种 原 因 此 小 说 最 终 未 能 成 形 ,但 他 将 其 中 的主 要 情 节 抽 取 出来 ,创 作 了 名 为 《 魂 枪 》 的短 篇 小 说 。 而 就 是 断 这一篇不足五千字 的小说 ,成 为了老舍先生短篇 小说的扛鼎 之作 ,其 中的原因是值 得我们深究的 。 “ 生命是 闹着玩 ,事事显 出如此;从前我这 么想 过 ,现 在我懂得 了。” 这 句 是 小 说 的 开场 。如 此 简 短 、 貌 似 无 心 的一 句 , 常 常 成 为 被 读 者 忽 略 的细 节 。 这 个 极 易被 忽 视 的 “ ”与 小 说 全 我 篇 中拥有 全知视角 的作 者是有着一致 性的。我们可 以看到 , 在这里 出现 的 “ ”,在小说里则是 以一种 内隐 的方 式,将 我 人物命运和 故事情节有机 而逻辑地统 一,娓娓道来 。这样 的 致性 ,使 读者产生 的阅读 体验是 :这个 “ ”既是 断魂 枪 我 历 史 命 运 的 见 证 者 和 叙 述 者 , 更 是 其 历 史 命 运 的 思 考 者 和 追 问者 。开 篇一 句 以 “ ” 的 口吻 道 出 了那 看似 调 侃 语 言 背 后 我 直 达 人 心 的无 奈 与 苍 凉 。 小 说 开 篇 的 不 俗 , 为 它 的 成 功 奠 定 了坚 实 的 基 础 。 金 圣 叹 最 早 在 《 圣 叹 批 ( 厢 记 ) 》 中 提 出 “ 云 金 西 烘 托 月 之 法 ” 。他 在 《 厢 记 》第 一 本 第 一 折 里 批 到 : “ 先 西 而 写 张 生 者 ,所 谓 画 家 烘 云 托 月之 秘 法 。 ”此 处 , “ ”意 为 烘 “ 渲染 ”, “ ”意为 “ 托 衬托 ”。正如金圣 叹所言,它原指 种画月亮 的传统 手法 。后来用 来 比喻从侧面 渲染 以显示或 突出主体 。老舍在 这篇小说里 ,对 “ 烘云托 月法 ”的运用技 艺 可 谓 是炉 火 纯 青 。 这 篇 小 说 的主 人 公 是 神 枪 沙 子 龙 。而 老 舍 给 予 这 位 主 人 公 的 正 面 描 写 却 是 寥 寥 : “ 不 晓得 沙 子 龙 是 利 落 , 短 瘦 , 谁 硬棒 ,两眼明得象霜夜 的大星 ?” “ 只是在夜 间,他把小 院 的门关好,熟 习熟 习他 的 ‘ 五虎 断魂 枪 ’。” “ 条枪和这 这 套 枪 , 二 十 年 的工 夫 , 在 西 北 一 带 , 给 他 创 出来 : ‘ 枪 沙 神 子 龙 ’ 五 个 字 ,没 遇 见 过 敌 手 … …在 白天 ,他 不 大 谈 武 艺 与 往 事 ;他 的世 界 已被 狂 风 吹 了 走 ” 。 相 反 , 老 舍 却 是 用 了 很 大 的 篇 幅 来 刻 画 沙 子 龙 手 下 创 练 起 来 的 少年 们 是 如 何 如 何 的 自称 是 神 枪 沙 子 龙 的徒 弟 并 “ 到 处 为 沙 老 师 吹 腾 ” ,尤 其 是 在 王 二 胜 — — 这 个 沙 子 龙 的 大 伙 计身上所用 的笔墨都很浓重 。事实上 ,小说的大部分描 写篇 幅 也 给 了这 “ 个 子 ,一 脸 横 肉 ” , “ 刀 靠 了身 , 眼 珠 努 大 大 出多高 ,脸上绷 紧 ,胸脯子鼓 出 ,像两块 老桦木根子 ”的壮 汉 子 。更 何 况 , 整 个 故 事 的缘 起 也 是 由这 所 谓 的沙 子 龙 的 大 伙计引发 的。可 以这么说 ,如 果没有他在 土地 庙拉开场 子卖 艺并亮 出 “ 神枪 沙子龙是我 的师 傅 ”的招牌 ,如果没有他被
老舍我的母亲赏析
老舍我的母亲赏析老舍我的母亲赏析老舍《我的母亲》是一篇佳作,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母亲的描写,赞美了母亲的伟大以及母亲对于儿女浓浓的爱。
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老舍我的母亲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老舍《我的母亲》赏析篇一:散文被称为是,“用心歌唱的文字”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散文写作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来书法作者的思想感情。
此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对母亲的崇敬以及感谢。
作者崇敬的是母亲在遭遇家庭变故和生活苦难的时候,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顽强不屈的与其抗争。
感谢的是母亲传给自己的优秀品质,并给了自己生命上的教育,还有母亲对自己的付出。
通观此文,文章开头作者对母亲粮价的家庭状况和“我”的家庭状况进行说明,写出了“我”家庭的窘迫以及生活变故给家庭造成的巨大压力。
然后通过描写母亲为支撑家庭帮人家洗衣服,帮人做针线活的苦难与艰辛。
文中还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写了,虽然母亲生活忙碌但还保持了勤快、好客、热心助人等优良品质,以次来说明母亲对“我”生命的教育以及对“我”性格的影响,文章对母爱的升华则是通过母亲同意“我”不结婚,母亲一个人过除夕等事来表现的,同时还写出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愧疚。
整篇文章行文流畅、自然,浑然一体。
由于作者选材贴近生活,并且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是读者与读时不禁产生感同身受的感觉,在加之作者的写作语言平时质朴,是读者很容易就被文章透出的浓浓感情所吸引。
创作散文最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文体美,而文体美的最重要特征又可以概括为:精悍、清新、流动这六个字。
本文的语言就非常有特点。
首先,文章非常之精悍。
他运用含笑的篇幅,集中展现了母亲与“我”几十年的生活,并通过这几十年内发生的事情来抒发情感,文章短小精悍,表意深刻透彻,干净利落。
其次,文章语言清新脱俗。
作者摈弃了陈词滥调,没有用华丽的词藻和过多的修饰,而是采用质朴、平实的语言,使其更贴近地方,跟贴近读者。
第三,文章文体流动富于变化。
作者通过句式的变化是文章更具流动性,最终使自己的思想随语言文字的节奏而前进、铺展。
论老舍《茶馆》的语言艺术
论老舍《茶馆》的语言艺术一、本文概述老舍先生的《茶馆》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茶馆》的语言艺术,分析老舍如何通过精湛的语言运用,将这部作品塑造成一个生动的社会缩影和历史见证。
我们需要认识到《茶馆》的语言艺术不仅仅是对话的流畅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更是老舍先生对于北京方言的巧妙运用和对白话文戏剧语言的创新。
老舍先生通过对于北京话的精准把握和巧妙运用,使得剧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同时也让整个戏剧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老舍在《茶馆》中展现了其卓越的语言驾驭能力,他通过对话和独白的形式,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王利发的世故圆滑,还是常四爷的正直不阿,或是秦二爷的豪放不羁,每一种语言风格都与其社会地位和个性特征紧密相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深刻的社会揭示。
老舍在《茶馆》中还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俗语、谚语和歌谣,这些语言元素不仅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力,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这些地道的语言表达,老舍成功地再现了清末民初北京城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使得《茶馆》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茶馆》的语言艺术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体现在对白的生动传神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上,更体现在老舍对于北京方言的深入挖掘和对白话文戏剧语言的创新上。
通过对《茶馆》的语言艺术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老舍先生的艺术成就,以及《茶馆》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老舍的语言风格与特点老舍先生是北京人,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在《茶馆》中,老舍运用了地道的北京话,使得人物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地方特色。
这种语言的使用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北京的历史和文化,也为人物的塑造增添了真实感。
老舍的语言风格中,幽默与讽刺是两个显著的特点。
在《茶馆》中,他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独白,巧妙地运用幽默和讽刺手法,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评。
老舍作品的叙事特色与语言风格
现当代文学老舍作品的叙事特色与语言风格文/严元容摘要:老舍是中国现代一位杰出的小说家、语言艺术家,更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著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经典作品,在小说、诗歌、曲艺方面均有作品问世。
老舍所处的时代特点,使其创作当中会有现实性的体现,但也有对表达自由和形式美好的基本追求。
本文对老舍独特的叙事特色和语言风格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叙事特色;语言风格;老舍作品老舍的作品不仅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它的语言魅力更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在他的作品中,还有一种独特的北京味道,糅合了现代西方句法、中国古典文学语言和北京民间方言等,有着独特的魅力。
除此之外,还有着京派小说风格的叙事方式,这些都使老舍的作品有鲜明的风格。
一、老舍及老舍作品概述老舍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及人民艺术家,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的作品数量很多,最知名的当属《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以及剧本《茶馆》,都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优秀代表。
在老舍的作品中,有不少是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描写了侵略者带给中国人民的种种伤害。
在这些作品中,对民族觉醒的表现、弘扬民族气节,让老舍的作品有了更加深远的思想意义,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重要部分。
二、老舍作品的叙事特色(一)叙事讲究幽默性在老舍的作品中,注重人物幽默的描绘,从语言、动作、样貌、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塑造,让人物变得幽默、搞笑起来,荒诞之余又合情合理,这是一种深层次的人物雕琢。
在一些对老舍作品语言特色进行分析的文章中,也频频提到幽默这个特征。
比如赵子曰、马裤先生、毛博士这些角色,老舍对他们的塑造是相当成功的,角色形象荒诞滑稽,充满幽默意味。
例如,赵子曰要对旅馆伙计嘱咐一番,让他去掀报子,他的原话是这样的:“你赶紧跑,跑到后门里贴戏报子的地方把那张有我的名字的报子揭下来!红纸金字有我的名字,明白不明白?不要鼓楼前贴的那张,……”。
这段话中赵子曰在对李顺嘱咐当中,让读者感到赵子曰是沉浸在自己所谓的成功里的,这与他本身的身份、行为却是全然不符的,给人一种幽默荒诞的感觉。
《骆驼祥子》的意象描写与现实主义写作技巧
现实主义文学追求朴素自然的表达方式,《骆驼祥子》中的意象描写也体现了这种特点,运用简练生动 的语言,将现实生活呈现给读者。
二者相互融合,提升作品艺术价值
意象与现实的交融
丰富作品内涵
增强作品感染力
《骆驼祥子》成功地将意象描写与现 实主义相融合,既通过意象表达了深 刻的主题和情感,又通过现实主义手 法展现了真实的社会生活,提升了作 品的艺术价值。
02
意象描写分析
骆驼祥子形象塑造
外貌特征
骆驼祥子身材高大,有着骆驼般 的背脊,形象独特且引人注目。 这种描写不仅赋予了他鲜明的个 性特征,也暗示了他坚韧、耐劳 的性格。
性格塑造
通过祥子的言行举止,展现了他 善良、正直、敢爱敢恨的性格特 点。他在面对困难时,始终保持 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勇于追求自 己的梦想。
THANKS
感谢观看
《骆驼祥子》的意 象描写与现实主义 写作技巧
汇报人:XX 2024-01-20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意象描写分析 • 现实主义写作技巧探讨 • 意象描写与现实主义关系剖析 • 《骆驼祥子》中其他艺术特色解读 • 总结:意象描写与现实主义在《骆驼祥
子》中重要意义
01
引言
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
现实主义对意象描写影响
真实反映社会
《骆驼祥子》中的意象描写受到现实主义的深刻影响,以真实的社会生活为蓝本,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社会底层人 民的艰辛生活。
批判精神
现实主义文学注重揭示社会黑暗面,批判不公,《骆驼祥子》中的意象描写也体现了这种批判精神,如通过“破车” 等意象揭露了社会的贫富悬殊和不公现象。
对当代文学创作启示和影响
《骆驼祥子》的成功表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对当代文学创 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骆驼祥子》名著鉴赏
《骆驼祥子》名著鉴赏《骆驼祥子》名著鉴赏老舍的朋友随后又说起另外一个车夫的故事,他被军队抓去了,哪知转祸为福,乘着军队转移之际牵回三匹骆驼,这便是《骆驼祥子》故事的原型。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骆驼祥子》的名著鉴赏,希望大家喜欢。
【艺术结构】老舍长篇小说在结构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写人为中心,围绕人物的命运来展开情节。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命运便是全书的中心线索。
作品中,祥子的主角地位始终是不可动摇的,写到的所有其他人物,都因祥子而存在。
人即以祥子为主,事情当然也以拉车为主。
这样,作者便让一切的人都和车发生关系,从而也就把祥子拴住,像把小羊拴在草地上的柳树下那样。
小说以主人公祥子的生活遭遇为描写重点和结构中心,以祥子买车、卖车“三起三落”的奋斗、挣扎、堕落过程为叙事线索,一线串珠地组织材料,安排情节,显得不枝不蔓、紧凑集中。
这种单纯、集中、明晰的结构,不仅使小说情节完整而谨严,而且有力地展示了人物性格发展的完整过程及其悲剧性结局的必然性。
同时,又通过祥子与周围人们错综纠葛的复杂关系和各种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出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环境,单纯中有复杂,从而在较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揭示了祥子悲剧命运的社会意义。
《骆驼祥子》整部作品没有过多的铺排渲染,也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作家或介绍,或描绘,或评论,把故事的来龙去脉、人物的喜怒哀乐通过叙述娓娓道来。
但故事有头有尾,情节的展开前后呼应,既符合人们的欣赏习惯,又使人物更加突出,作品主题更加明确、集中,显示了作者纳繁复于单纯的艺术功力。
老舍也要写社会,不写社会无以塑造人物。
但那些社会生活,是被卷入主人公命运中的,是事随着人走。
不仅如此,一些次要角色,如刘四、虎妞、曹先生、夏太太、老马祖孙以及孙侦探等等,也都围绕着祥子的命运而出现,都服从于祥子形象的塑造。
这种构思方法的优点是,线索明了集中,不枝不蔓,而且能使人物形象显得丰满厚实。
《骆驼祥子》虽众星拱月般地突出了祥子的形象,但并没有忽略其他人物的塑造。
论老舍《四世同堂》的叙事视角
论老舍《四世同堂》的叙事视角摘要:《四世同堂》是老舍小说的力作之一,百万字的鸿篇巨制使老舍在选取全知视角的同时,通过对中国民间说书技艺和西方叙事技巧的吸收运用,完成了视角在人物外部和内心的双向流动。
这种视角的跳跃实际上为语言的使用和人物的刻画提供了便利,老舍在视角流动切换中对叙述和人物语言的京味儿语言进行糅合处理,以人带事,从而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将纷繁复杂的事件和线索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并从中显示出老舍在抗战时期对文化和社会人生的思考。
关键词:《四世同堂》;视角流动;人物语言;文化思考在老舍的文学观念中,小说是写人的。
在对小说的材料进行整合时,“人”与“事”被老舍放在了显眼的位置,而在其中,“写一篇小说,假如写者不善描写风景,就满可以不描写风景,不长于写对话,就满可以少写对话;可是人物是必不可缺少的,没有人便没有事,也就没有了小说。
创造人物是小说家的第一项任务”[1],“人物才是小说的心灵,事实不过是四肢百体……小说中最要紧的是人物,最难写的也是人物”[2]。
由此可见老舍对写人的重视,《四世同堂》便是以人物为创作中心,通过人物来观察社会,这就决定了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对传统叙述视角的运用。
一、全知叙述的精灵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机制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小说家在构思小说时第一步就面临着如何选择叙述人称的问题。
一般来说,在各种西方小说技法纷纷传入中国后,对全知视角的运用在此时显得过于老套而不合时宜,但在《四世同堂》中,老舍却有意选取了中国传统文学由来已久的第三人称叙事,并选用了一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者,这样的好处是使得枝节蔓连的故事被梳理之后讲述出来。
这时“叙述者既在人物之内又在人物之外,知道他们身上所发生的一切但又从不与其中的任何一个人物认同”[3]。
叙述者知晓发生在人物身上的所有故事,灵活地钻进他们的心里,对故事的发展走向予以暗示和控制。
例如小说一开头对祁老太爷的描写:“祁老太爷什么也不怕,只怕庆不了八十大寿”,“祁老太爷会屈指算计:直皖战争有几个月?直奉战争又有好久?啊!听我的,咱们北平的灾难过不去三个月”[4]2!一方面,这明显是叙述者对于故事之后走向的暗示;另一方面,在读者的心中埋下了这场战争是否像祁老太爷的算计那样超不过三个月的疑问,这疑问引导着读者继续阅读下去的行为。
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骆驼祥子》是中国作家老舍(舍贝思·桑巴尔)于1939年创作的小说,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一。
这部小说通过描写祥子这个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的人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残酷和贫困,以及个体在现代城市中的困境。
以下是《骆驼祥子》的一些艺术特色:
社会写实主义:老舍以社会写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20世纪初期北京的社会风貌。
小说通过祥子的经历展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苦难和挣扎,以及社会制度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作品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展现了祥子这一底层人物的善良、坚韧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同时,通过描绘其他人物,展示了社会对人性的磨难和考验。
对现代化进程的反思:小说中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对个体生活的冲击。
祥子为了迎合社会的变革而努力奋斗,但最终还是未能摆脱贫困的困扰,表达了对现代化进程中底层人物处境的深刻关注和反思。
人物刻画的深度: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丰满而深刻,每个角色都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
祥子的形象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呈现出一个真实而具体的个体,使读者更容易对他产生共鸣。
语言表达的简练:老舍的语言表达简练而贴近生活,通过对白话的运用,使小说更具有通俗性和亲近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其中的情感。
总体而言,老舍的《骆驼祥子》通过对底层人物的生活困境的描绘,以及对人性、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反思,展示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深刻的洞察力。
[整理版]论《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内容摘要]:<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小说代表作,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小说以祥子为中心,以其在买车问题上的三起三落为主线,立体地展现了市民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画面,从而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的二十年代初北平市民社会的风俗画卷.严谨独特的艺术结构,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京味浓郁的地方色彩,全面显示了老舍小说创作独特的艺术风格.<骆驼祥子>以其鲜明的思想艺术特色,当之无愧地步入了现代经典作品之林!这部作品的主要成就首先在于它塑造了成功的人物形象,使祥子和虎妞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人物。
其次,这部作品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展示了作品的悲剧色彩,使作品成为摹写生活本来面目的典范;最后,作品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浓郁的古都风情,“京味”十足的语言使作品真正做到了为大众服务,也确立了作者平民文学第一家的地位。
[关键词]:骆驼祥子艺术特色《骆驼祥子》是伟大人民艺术家老舍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创作的一部作品,它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
祥子来自乡间,农村生活日益凋敝,父母去世,他便跑到北平来赚钱谋生,带着乡间小伙子的健壮、木讷、勤快与诚实,卖力气换饭吃的事做过不少,最后他认定,拉车是件最好挣钱的活儿。
好胜要强的祥子凭着力气拉着租来的车挣钱,他下定决心要买一辆自己的车,做一个“自由的洋车夫”。
他年轻力壮,正当生命的黄金时代,又勤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
在强烈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终于用自己的血汗买来了一辆洋车。
但是没有多久,祥子连人带车被军阀的乱兵抓走了,后来,大兵们吃了败仗,祥子趁黑从兵营里偷跑回来,还顺手拉了三匹大兵撤退时落下的骆驼,把它们卖了三十五块钱,从此他就有了“骆驼祥子”的外号。
祥子没有家,他就住在刘四爷老板的车厂里,一天晚上,刘四的女儿虎妞诱使他喝酒,然后和祥子睡了一夜。
祥子清醒后十分憋闷,并开始竭力躲避她,恰逢老主顾曹先生要他拉包月,祥子便欢天喜地地搬到曹宅住,不料狡猾的孙侦探盯上了曹先生,又诈去了祥子仅有的积蓄,主人躲避特务追踪使他丢了比较安定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舍小说的叙事艺术摘要老舍先生曾经说过:“只有文艺本身才是文学特质的真正说明者。
”而他的文学作品也恰好验证了这一点。
本文将以《离婚》这部小说为切入点,全面地分析老舍在叙述方面所特有的丰富性与完满感。
重点研究老舍小说中所使用的文本逻辑、语言策略、叙述资源与路径、变相方法和形式,从中解读出其在小说中的叙事艺术框架。
关键词:老舍叙事艺术《离婚》叙事艺术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一在对《离婚》这部小说进行研究的时候,首先要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事实所构成的主要框架,再深入了解作者为了突出这个框架所做的所有努力,这样就可以抓住小说叙事的文本逻辑,以老舍的角度看待这个丰满的艺术生涯。
研究《离婚》首先要清楚它的出发点是什么,这样才可以顺藤摸瓜找到正确的核心逻辑,然后再进一步了解其中“人”和“事”的复杂关系。
小说中最有特色的一个人物就是“张大哥”,他不仅唤起了老舍丰富的情景想象能力,还凸显了现代社会中稳态的人生哲学理论。
小说中,张大哥所坚持的那种稳态生活哲学,与当时病态的民族文化、流行的生活习惯如出一格。
在面对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婚姻的时候,张大哥这种生活哲学便对周围的人产生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叙事过程中张大哥的生活哲理之所以被当成主线,完全因为周围的人对他的无声认可。
小说中,张大哥成功完成了一次做媒活动,便借此宣扬自己的生活哲学。
但是,仅仅这样是不能够塑造出一股巨大的逻辑规制力量的。
也就是说,在这个基础上,还必须有一种历史语境在中间约束和制衡,而且还要时不时的为人物间的意识创造不同的冲突。
就像张大哥和老李的关系,互相矛盾,但又缺一不可。
张大哥的生活哲学就好比一种匿名的统治力量,而老李就是深受这种力量压迫的人。
其实,《离婚》这部小说绝对不是单纯的在叙事,而是将一个富有生命解释意义的框架融入其中,让整篇文章充满哲学的韵味。
是的,“每一个有价值的小说一定含有一种哲学”,老舍创作的初衷就在于领略与解释生命的含义。
所以,《离婚》的叙事意义就是要体现生命的哲学,这必然会成为整部小说的逻辑,并且贯穿始末。
老舍在创作作品时都会遵循一个原则,就是结构的形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哲学性。
小说《离婚》中,叙述开始,张大哥宣扬“以婚治国”的理念,诱使老李将乡下的老婆孩子接到城里接受教育,而在结尾,老李是以辞去一等科员职位为代价,带着老婆孩子回乡下生活。
老李的这段人生,就是一个人在面对平衡哲学是从无奈发展到勉强接受最后彻底放弃的过程。
可悲的是,老李最终还是向张大哥屈服了,这就证明所有的抗争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尽管如此,老李似乎比老邱更有自己的原则,老邱选择不再对生活和生命产生质疑,而老李却时刻反应自己的命运,并且以衙门里的另一种身份坚持着。
这样以来,老邱自然而然的就和张大哥和吴太极等一伙人厮混在一起了,老李则只能私下进行精神上的反抗。
《离婚》中所要体现的哲学意义就是在这种抗衡中诞生的。
老李在精神上的自我纠缠,让自己萌生了一种“闷火”,这一团小小的“闷火”无法燃尽整个精神地狱。
历史的语境是在不断的埋葬和熄灭这样的火焰,只有《离婚》是在解释和讲述这种特殊的生命迹象。
在这里,老舍的叙事艺术将张大哥的生活哲学彻底打败了。
老李反思的重点是关于自己周围的世俗生活以及当时的婚姻制度,但是由于受到生存环境的影响,他的精神经常处在反思、妥协和犹豫的矛盾中。
就像他认为:“夫妻们原来不过是那么一回事,将就是必要的;不将就,只好根本取消婚姻制度。
”也就是说,虽然他具有相当活跃的思想意识,却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即使能够对张大哥的生活哲学产生质疑,却提不出一种可以被自己认可的生命哲学。
是的,老李是一个没有自我立场的人,所以越是挣扎越会觉得自己没有出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妥协者。
老李的内心就像一片干旱的沙漠,他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绿洲,所以只能在饥渴的追求中感受那种生命的空虚,即使后来他发现了“诗意”,却也没能走出自己的围城,最终只能到“乡下”逃避现实。
在《离婚》这部虚构的叙事小说中,可以将历史环境下底层知识分子的生活经历和认知与匿名统治系统中的“生活哲学”之间的冲突表现得惟妙惟肖,而这种冲突中所暴露出来的敷衍、妥协和失败的结局更耐人寻味。
在宏大的历史陈述中会将老李这般人物的生活埋没在“匿名统治”下,而老舍则是站在一个知识分子的角度重新对其挖掘,并且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到文本逻辑的叙事之中。
二老舍的自述基本有两大策略,而他通常将自己的叙事重点放在“人物领导事实前进”的上面。
所以,在《离婚》这部小说中,他很少用到“事实操纵人物的手法”,而是浓墨重彩地对内心深处和事实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描述。
与中国传统的小说相比,老舍的《离婚》显然背离了纯然客观的叙述方式,反而转向文本逻叠的手法。
而老舍自己则认为,要想在叙事的时候做到匀调完美,就必须将心里描写、分析和事实的陈述联系到一起,互相补充,让意识内容和事实叙述之前达成一种友好互动的良性发展关系。
所以,他将这种循环互动的关系称为“人与事是相互为用的”。
在《离婚》这部小说中,对张大哥的外部叙述和对老李内心的叙述交替出现,两者良好的协调关系令这部作品至今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叙述者要想真正平衡外部事实叙述和内在意识描写的关系,就必须做出很大的努力。
营救天真,就是《离婚》中老舍特意设计的一个对重大事件的描写。
当天真被捕,张大哥马上就陷入到了深深的愁思当中,而老李却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到处为营救天真而奔走。
这个时候,两个主人公的行为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了对调,但终究尘归尘,土归土。
天真回家以后,张大哥再次投入到请客的忙碌中,而老李却再次陷入深深的意识世界。
老李并不像张大哥,他没有足够的关系网和金钱去救天真,靠的仅仅是自己的良知和微薄的工资。
他为了天真,将自己抵押给了小赵,就像浮士德将自己的灵魂交给靡费斯特一样。
魔鬼永远不会对人守信,所以小赵必然不会遵守和老李的约定,也就是说知识分子和社会的对抗注定要以失败结尾。
老舍同志精心设计的文本逻辑和叙事框架正好给了自己一个能够诉诸心灵的机会。
对张大哥的描写就代表着“实”,对老李的刻画就代表着“虚”,而作者就是虚实之间的协调剂。
张大哥担心自己儿女的事情,作者并不是对其心理活动进行描写,而是说他放弃做媒活动、不和来访的客人见面并且脾气暴躁,这里几乎没有“虚”的表述,相反是利用心理活动对外在形象的影响来显示这么一个复杂的过程,即“几个月的愁苦使展大哥变了样子,头发白了许多,脸上灰黄,来背也躬了些”。
再来看对老李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抽象的词语,传达出来的也是一种十分具有现代特色的“意识哲学”。
作者在修饰的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抽象语言:“生命只是妥协、敷衍和理想完全相反的鬼混”……是的,仅在我们所列举的这几个例子中就不难发现,老李就是懦弱、胆怯、敷衍和妥协的代名词。
其实,老李还是会上街买东西和为朋友的事奔跑的,虽然次数并不多。
最让人佩服的是,老舍可以将“现实生活”和“意识哲学”之间的张力矛盾处理非常和谐与妥当。
由于现代化小说的叙述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所以出现了一种难以化解的矛盾,直到老舍的《离婚》问世,这个问题才被解决,他的贡献真的不容小觑。
以《离婚》中的叙述为例,如果生硬地夸大老李的能力,让他违背本文逻辑,神奇地完成营救天真的使命,那么就无法安排张大哥剩余的人生以及寄托了。
于是,安排丁二这个人物登场。
丁二为了报答老李,杀死了小赵,成功营救了天真。
小说叙述到这里,仿佛添加了一些传奇的色彩,丁二这种离奇人物的出现,成功逆转了局面,变成用事实操纵人物的手法;而叙事者为了不让这类人物的登场影响整个文本逻辑,最终还是将其和离婚这个既定的“桩”捆绑在一起,并且还用他离婚的经历映射出人们“普遍的苦闷”。
所以,对于读者而言,接受这个人物便成了一种理所应当的事情。
三小说中的文本逻辑是基本主线,结合叙述对象的“智”与“情”,便将复杂的叙述变得充满艺术的趣味。
老舍同志将“感情、美和想象”列为文学的三个特质。
叙述中,可以对感情进行多种方式的处理,而以感情发展为主线是最为重要的一种。
单看《离婚》这部作品,里面感情线索的安排就充分体现了“匀净”的结构美。
老李想要离婚的心思被张大哥发现以后,很快就受到了阻止,这种冲突本来应该是一种尖锐的对立场面,结果却因为一场充满人情味的家宴改变了。
老李接受了张大哥的稳态哲学,所以回乡去接老婆儿子。
这里可以看出,张大哥总是用一种柔顺的方式将跟他不是一条路上的人拉进自己的轨道。
而老李就成为了充满情与智的矛盾代表。
当智被情蒙蔽,并且开始逐渐向理想化发展时,“诗意”的出现就变成了一条“副线”。
小说中所谓的“诗意”就是指房东马少奶奶,即便老李从乡下把老婆和孩子都接过来,但是心里仍然时不时地冒出一种离婚的想法。
而叙述者对这一副线的清理,即遵守了现代小说的艺术原理,就独具一格地利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叙述学资源。
老李和马少奶奶隐秘的情感线索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物质上两人经历了从微妙的感觉,忽隐忽现的接触,似有似无的慰藉和理解,到最终放下理想返乡的残酷现实;精神上原本微细渺茫、蠢蠢欲动,然后遭遇挫折、藕断丝连,最后绝望分开,留下遗憾。
虽然马少奶奶从第五章就出现了,到第二十章才结束,可她的内容并不多,似乎只有在老李的内心世界中才可以发现有这么一个人的存在。
她的出场,老舍先生曾经用了一个“闪”字,而这个词可谓是直接击中要害,也就是说,“诗意”的存在方式以及叙述者对它的关注方式都不外乎一个“闪”字。
自从这个名字出现在小说当中,她的身影都是匆匆出现又匆匆离开。
例如,第六章她在老李的心中只描绘出了一个人的外形;而第八章中从马太太穿着的“蓝皮”袍子上才体会出“诗意”的品位;到了第十章,老李与心中的马少奶奶偶遇,那种激动的情绪溢于言表,这里虽然让两人的情感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可还是无疾而终;所以在第十一章中,老李就更加渴望拥有一种柏拉图式的爱情,可他得到的却是伤感和无奈。
当老李生病以后,并没有像爱情小说那样出现一段鸳鸯蝴蝶版的剧情,所以没有生离死别的场景,没有凄美的故事,这样的爱情注定要以失败告终。
在博大精深的世界文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感人的凄美爱情故事,但是像老李这样并没有实际的故事,就连爱情也是那么的似有似无,所以叙述者在进行描述的时候是非常困难的。
《离婚》中的艺术结构在文学作品中可谓是一朵“奇葩”,它将一段感情和人的意识内容关联到一起。
中国人喜欢以“情”为叙述的中心,无论是耽情、滥情还是忏情的文学,都可以利用文笔的功能进行夸饰,情节极尽曲折,却远离真实的生活。
而《离婚》中对老李和马少奶奶的情感描写非常平淡,甚至不细细品味都难以发现爱情的存在,但是却深深地牵动着思维意识,这种描写不但真实而且独具一格。
叙述者对这段感情的描写,即让理性生活的单调浮出水面,同时又不违背整部小说的基本框架,而且还紧紧抓住了文本逻辑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