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小说叙事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舍小说的叙事艺术

摘要老舍先生曾经说过:“只有文艺本身才是文学特质的真正说明者。”而他的文学作品也恰好验证了这一点。本文将以《离婚》这部小说为切入点,全面地分析老舍在叙述方面所特有的丰富性与完满感。重点研究老舍小说中所使用的文本逻辑、语言策略、叙述资源与路径、变相方法和形式,从中解读出其在小说中的叙事艺术框架。

关键词:老舍叙事艺术《离婚》叙事艺术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在对《离婚》这部小说进行研究的时候,首先要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事实所构成的主要框架,再深入了解作者为了突出这个框架所做的所有努力,这样就可以抓住小说叙事的文本逻辑,以老舍的角度看待这个丰满的艺术生涯。

研究《离婚》首先要清楚它的出发点是什么,这样才可以顺藤摸瓜找到正确的核心逻辑,然后再进一步了解其中“人”和“事”的复杂关系。小说中最有特色的一个人物就是“张大哥”,他不仅唤起了老舍丰富的情景想象能力,还凸显了现代社会中稳态的人生哲学理论。小说中,张大哥所坚持的那种稳态生活哲学,与当时病态的民族文化、流行的生活习惯如出一格。在面对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婚姻的时候,张大哥这种生活哲学便对周围的人产生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叙事过程中张大哥的生活哲理之所以被当成主

线,完全因为周围的人对他的无声认可。

小说中,张大哥成功完成了一次做媒活动,便借此宣扬自己的生活哲学。但是,仅仅这样是不能够塑造出一股巨大的逻辑规制力量的。也就是说,在这个基础上,还必须有一种历史语境在中间约束和制衡,而且还要时不时的为人物间的意识创造不同的冲突。就像张大哥和老李的关系,互相矛盾,但又缺一不可。张大哥的生活哲学就好比一种匿名的统治力量,而老李就是深受这种力量压迫的人。

其实,《离婚》这部小说绝对不是单纯的在叙事,而是将一个富有生命解释意义的框架融入其中,让整篇文章充满哲学的韵味。是的,“每一个有价值的小说一定含有一种哲学”,老舍创作的初衷就在于领略与解释生命的含义。所以,《离婚》的叙事意义就是要体现生命的哲学,这必然会成为整部小说的逻辑,并且贯穿始末。老舍在创作作品时都会遵循一个原则,就是结构的形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哲学性。小说《离婚》中,叙述开始,张大哥宣扬“以婚治国”的理念,诱使老李将乡下的老婆孩子接到城里接受教育,而在结尾,老李是以辞去一等科员职位为代价,带着老婆孩子回乡下生活。老李的这段人生,就是一个人在面对平衡哲学是从无奈发展到勉强接受最后彻底放弃的过程。可悲的是,老李最终还是向张大哥屈服了,这就证明所有的抗争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尽管如此,老李似乎比老邱更有自己的原则,老邱选择不再对生活和生命产生质疑,而老李却时刻反应自己的命运,并且以衙门里

的另一种身份坚持着。这样以来,老邱自然而然的就和张大哥和吴太极等一伙人厮混在一起了,老李则只能私下进行精神上的反抗。《离婚》中所要体现的哲学意义就是在这种抗衡中诞生的。老李在精神上的自我纠缠,让自己萌生了一种“闷火”,这一团小小的“闷火”无法燃尽整个精神地狱。历史的语境是在不断的埋葬和熄灭这样的火焰,只有《离婚》是在解释和讲述这种特殊的生命迹象。在这里,老舍的叙事艺术将张大哥的生活哲学彻底打败了。

老李反思的重点是关于自己周围的世俗生活以及当时的婚姻制度,但是由于受到生存环境的影响,他的精神经常处在反思、妥协和犹豫的矛盾中。就像他认为:“夫妻们原来不过是那么一回事,将就是必要的;不将就,只好根本取消婚姻制度。”也就是说,虽然他具有相当活跃的思想意识,却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即使能够对张大哥的生活哲学产生质疑,却提不出一种可以被自己认可的生命哲学。是的,老李是一个没有自我立场的人,所以越是挣扎越会觉得自己没有出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妥协者。老李的内心就像一片干旱的沙漠,他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绿洲,所以只能在饥渴的追求中感受那种生命的空虚,即使后来他发现了“诗意”,却也没能走出自己的围城,最终只能到“乡下”逃避现实。

在《离婚》这部虚构的叙事小说中,可以将历史环境下底层知识分子的生活经历和认知与匿名统治系统中的“生活哲学”之间的冲突表现得惟妙惟肖,而这种冲突中所暴露出来的敷衍、妥协和失败的结局更耐人寻味。在宏大的历史陈述中会将老李这般人物的生活

埋没在“匿名统治”下,而老舍则是站在一个知识分子的角度重新对其挖掘,并且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到文本逻辑的叙事之中。

老舍的自述基本有两大策略,而他通常将自己的叙事重点放在“人物领导事实前进”的上面。所以,在《离婚》这部小说中,他很少用到“事实操纵人物的手法”,而是浓墨重彩地对内心深处和事实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描述。

与中国传统的小说相比,老舍的《离婚》显然背离了纯然客观的叙述方式,反而转向文本逻叠的手法。而老舍自己则认为,要想在叙事的时候做到匀调完美,就必须将心里描写、分析和事实的陈述联系到一起,互相补充,让意识内容和事实叙述之前达成一种友好互动的良性发展关系。所以,他将这种循环互动的关系称为“人与事是相互为用的”。在《离婚》这部小说中,对张大哥的外部叙述和对老李内心的叙述交替出现,两者良好的协调关系令这部作品至今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叙述者要想真正平衡外部事实叙述和内在意识描写的关系,就必须做出很大的努力。营救天真,就是《离婚》中老舍特意设计的一个对重大事件的描写。当天真被捕,张大哥马上就陷入到了深深的愁思当中,而老李却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到处为营救天真而奔走。这个时候,两个主人公的行为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了对调,但终究尘归尘,土归土。天真回家以后,张大哥再次投入到请客的忙碌中,而老李却再次陷入深深的意识世界。老李并不像张大哥,他没有足够的关系网和金钱去救天真,靠的仅仅

是自己的良知和微薄的工资。他为了天真,将自己抵押给了小赵,就像浮士德将自己的灵魂交给靡费斯特一样。魔鬼永远不会对人守信,所以小赵必然不会遵守和老李的约定,也就是说知识分子和社会的对抗注定要以失败结尾。老舍同志精心设计的文本逻辑和叙事框架正好给了自己一个能够诉诸心灵的机会。

对张大哥的描写就代表着“实”,对老李的刻画就代表着“虚”,而作者就是虚实之间的协调剂。张大哥担心自己儿女的事情,作者并不是对其心理活动进行描写,而是说他放弃做媒活动、不和来访的客人见面并且脾气暴躁,这里几乎没有“虚”的表述,相反是利用心理活动对外在形象的影响来显示这么一个复杂的过程,即“几个月的愁苦使展大哥变了样子,头发白了许多,脸上灰黄,来背也躬了些”。再来看对老李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抽象的词语,传达出来的也是一种十分具有现代特色的“意识哲学”。作者在修饰的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抽象语言:“生命只是妥协、敷衍和理想完全相反的鬼混”……是的,仅在我们所列举的这几个例子中就不难发现,老李就是懦弱、胆怯、敷衍和妥协的代名词。其实,老李还是会上街买东西和为朋友的事奔跑的,虽然次数并不多。

最让人佩服的是,老舍可以将“现实生活”和“意识哲学”之间的张力矛盾处理非常和谐与妥当。由于现代化小说的叙述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所以出现了一种难以化解的矛盾,直到老舍的《离婚》问世,这个问题才被解决,他的贡献真的不容小觑。以《离婚》中的叙述为例,如果生硬地夸大老李的能力,让他违背本文逻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