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场地地质条件

合集下载

4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4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4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4.1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4.1.1地形及地貌保德县属黄土丘陵沟壑区,浅沟、冲沟、宽谷等黄土地貌发育,有梁、峁、塔、小台坪等黄土沟间地貌,有陷穴、漏斗、黄土桥等黄土溶洞地貌,还有崩塌、滑坡、错落等黄土重力地貌。

地表千沟万壑,梁峁交错,支离破碎,属典型的黄土地貌景观。

4.1.2地层结构及岩性特征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和钻孔、探井揭露,堆场区地层从新到老依次为全新统卵砾石、新近堆积黄土、上更新统马兰黄土,中更新统砾石黄土,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砂岩夹泥岩、页岩。

考虑到地基土时代、堆积成因、类别、岩性及力学性质,将堆场场区出露地层从上至下划分为四层,现分述如下:第Ⅰ层根据岩性和力学性质分为两个亚层第Ⅰ1层卵砾石(Q42):灰、灰褐色,主要分布在大井沟沟谷底部,主要为冲洪积堆积物,散粒结构,分选较好,磨圆度较差,母岩以砂岩、泥质砂岩、灰岩等为主,卵石含量约30%,粒径一般5cm 左右,砾石含量约40%,粒径一般5mm左右,充填物主要为中粗砂。

从沟头至沟口厚度由薄逐渐变厚,在赤泥堆场坝址部位层厚1-2.5m。

第Ⅰ2层黄土状土(Q42):浅黄色,干,稍密,以粉土为主,砂粒含量较高,局部相变为粉砂,结构松散,具大孔隙,具湿陷,中压缩性,顶部含大量植物根系,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主要分布在沟谷坡顶处,厚度较小,一般0-3m。

第Ⅱ层马兰黄土(Q3):浅黄、土黄色,成分为粉土,堆积成因主要为风积,稍湿,稍密,具大孔隙,垂直节理较发育,砂粒含量稍高,局部相变为粉砂,具湿陷,中压缩性,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主要分布在沟谷坡顶处,多处直接与下伏基岩呈不整合接触,厚度不等,从坡顶到坡头厚度逐渐变薄。

第Ⅲ层砾石黄土(Q2):红黄、红褐色,成分为粉土,稍湿,中密,低压缩性,含大量钙质结核,无湿陷,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干强度较高,韧性较高,分布不均匀,只在局部出露,厚度不大,与下伏基岩呈不整合接触。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1、1、场地总体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1、场地总体稳定性场地位于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的地区,属非设防区;场区属岩溶坡积地貌,无区域活动性断裂通过;场地总体稳定性较好。

2、场地地段稳定性(1)、建筑地段位于残坡积平台上,地貌单一,地势宽阔,地形平坦,排水条件好;(2)、建筑地段无地下采空区、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现象;上覆土层厚度较大,不均匀;(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排水条件较好,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场地无不良影响。

各拟建、构筑物地段稳定性较好。

3、地基稳定性(1)、上覆第四系素填土厚度变化大,不均匀,结构松散,压缩性高,土层地基稳定性较差;(2)、红粘土层厚度变化较大,不均匀。

(3)、下伏基岩浅部岩溶现象(溶沟、溶槽及裂隙、鹰咀、悬臂)较发育,地表内无大型岩溶现象存在,岩石地基稳定。

地基稳定性较好。

4、建筑适宜性根据场地的稳定性,水文地质及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物安全等级,岩土构成,地震基本烈度等因素,综合评价场地的工程建筑适宜性为适宜类别。

1.2、岩土工程特征及力学性质1、素填土:杂乱堆填,回填年限不足1年,孔隙度大,压缩性高,尚未完成自重固结。

2、硬塑状红粘土该层红粘土场地分布不均匀,埋藏深度较大,大兴工业园17号地与大兴中学处于同一地质单元,借鉴大兴中学综合楼对该层的室内试验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统计见下表:经计算:ck=36.45kPa,φk=15.56°,取 b=3m,d=0.5m, r=17.7kN/m3;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计算式:f a=M b rb+M d r m d+M c c k,计算得该层承载力特征值f ak=235.90 kPa。

结合取芯情况及勘察过程中实际情况综合推荐该层红粘土(硬塑)承载力特征值f ak=200 kPa。

3、强风化白云岩:岩质较软,岩体较破碎,结合拟建筑物结构荷载特征,据当地建筑经验及相邻建筑物勘察结果综合推荐该层承载力特征值f a =400kPa 。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地质勘探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地质勘探

第五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第一节工程地质分区根据路线地质调查及工程地质槽探揭露分析,现将本路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分为二个区:1、红砂岩岗阜地貌区本单元区地形起伏较平缓,多呈阶梯状展开,地表多为水田及菜地,局部水塘发育,本区上覆为第四系下更新统残坡积(Q2el+dl)浅灰色~浅黄色低液限粘土,硬可塑状,层厚约3~5m不等,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赣州组(K1g)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中厚层状,全强风化层厚约1~3m 不等,岩层产状为250°~285°∠10°~13°。

本区地层及岩性单一,故工程地质条件属于简单型。

第二节路基工程地质条件及路段划分本路线区路基分为一般路基和重点路基,现分别说明:1、一般路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一般路基指填方量不大,地形起伏平缓,地质条件简单的路基,现分段说明:(1)、岗阜地貌区该区地质结构简单,一般上覆为第四系下更新统残坡积(Q2el+dl)浅灰色~浅黄色低液限粘土,硬塑状,力学特性尚好,厚约1~3m不等,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赣州组(K1g)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中厚层状,全强风化层厚约1~3m不等;该区地下水水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大多靠地表水补给;挖方和填方均不大,路堑边坡和路堤较稳定。

(2)、岗间沟谷地形区本区段主要为岗间沟谷地,地形较平坦,起伏不大,水塘冲沟较发育,区内主要为水田,地表季节性积水,地表覆盖层主要以黄褐色的低液限粘土为主,硬可塑状~软可塑状,厚约1~3米不等,除局部软土地段需予以清除外,均可作为路基持力层,下伏为白垩系上统赣州组(K1g)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及砾岩,区内挖方量较小,填方量不一,高路堤将在重点路基里说明。

2、重点路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重点路基是指地形起伏较大,路基挖填量大,工程地质条件差的路段。

本工程主要是深路堑,现给以说明:深挖方路堑本路段区内挖方地段较少,全路段共有挖方地段3处。

路线中心挖方深度一般在6米左右,其中挖方最大为6.82米。

岩土工程勘察中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

岩土工程勘察中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

岩土工程勘察中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摘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岩土问题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岩土工程勘察是土木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分析地质条件与地质评价具有重要作用。

工程建设的全流程包含策划、勘察、建设、验收、维护等多个方面。

其中,工程策划与工程勘察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关键步骤,工程质量的保证离不开良好的勘察工作。

场地工程是指限定了工程边界的区域建设,其地质条件勘察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研究了岩土工程勘察中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方法这一课题。

关键词:岩土工程;工程地质1 岩土勘察中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1.1 划分场地工程地质构造范围根据GB 17741-2005《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要求,将场地工程的地质构造范围,从场地工程安全性评价有影响的区域角度进行划分。

场地工程在现代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地层构造呈继承性下降,地质运动南部强北部弱,整体上表现出以下沉运动为主的特征。

因此,在划分场地工程地质构造范围的过程中,以场地工程工作区为主,勘察出工程施工区域的地质构造,按照地质活动量的差异大小,划分出适宜施工的工作区。

根据勘察结果表明,同样可以根据水文条件进行地质构造划分。

划分范围如表1所示。

表1 划分范围如表1所示,本文按照上述地层的地质条件,划分出场地区域。

施工难度为I1.2 分析工程地质空间分布特征在地质构造划分完成之后,对地质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空间分布分析的关键在于读懂坐标图,图中的方向指向东北方向、西南方向,地质条件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

场地工程地质空间分布特征见图1。

假设M、N为东北方向,M′、N′为西南方向,海拔分别为1000m与2000m。

上述空间分布情况是在海拔较高的区域进行场地工程建设时采集到的,对地质条件勘察的要求较高。

在海拔正常的区域进行场地工程建设时,地质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与场地工程的温度、湿度、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有关。

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涉及地震带的区域,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地震活动带的分布特征呈条带状,根据活动水平的高低,判定该区域是否可以进行工程施工。

岩土工程勘察-场地环境类型

岩土工程勘察-场地环境类型

附录K 场地环境类型
K.0.1 场地环境类型的分类,应符合表K.0.1的规定。

表K.0.1 场地环境类型分类
注:1 高寒区是指海拔高度等于或大于3000m的地区;干旱区是指海拔高度小于3000m的地区,干燥度指数K值等于或大于1.5的地
区;湿润区是指干燥度指数K值小于1.5的地区;
2 强透水层是指碎石土和砂土;弱透水层是指粉土和黏性土;
3 含水率w<3%的土层,可视为干燥土层,不具有腐蚀环境条件;
4 当混凝土结构一边接触地面水或地下水,一边暴露在大气中,水可以通过渗透或毛细作用在暴露大气中的一
边蒸发,应定为Ⅰ类;
5 当有地区经验时,环境类型可根据地区经验划分;当同一场地出现两种环境类型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定。

246。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综述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综述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综述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第四纪地貌型态为丘陵岗地及坳沟微地貌单元。

地形呈波状起伏,总趋势由北向南倾斜。

钻孔孔口高程为27.44~36.83,(1985国家高程基准,由花亭路与中山路中心线交口33.57高差9.39。

引测。

)2、地基岩土构成与岩性特征根据钻探揭露,拟建场地地层构成从上至下:○1层素填土(Q ml)——褐色、褐黄色,软塑(松散)状态,含植物根茎,氧化铁及粉砂。

层厚0.20~4.30m,层底标高为26.84~36.42m。

○21层粉质粘土(粘土)(Q4al+pl)——黄色、灰褐色,可塑状态,含少量氧化铁及粉细沙。

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层厚0.70~6.60m,层底标高为23.40~31.90m。

该层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的坳沟地段。

其静探比贯入阻力Ps值一般为1.6~2.0MPa,平均为1.85MPa。

○22层粘土(Q3al+pl)——褐黄、灰黄色,硬塑状态,含氧化铁、铁锰结核、高岭土等,光滑,干强度及韧性高,层厚0.60~13.7m,层底标高为17.80~31.56m。

其静探比贯入阻力Ps值一般为3.0~6.8MPa,平均为4.8MPa;标贯实测击数一般为10~24击/30cm,平均为15击/30cm。

○31层强风化泥质砂岩(K2)——棕红、棕黄色,部分地段为泥岩,中密~密实(坚硬)状态,可见原岩结构,表部已风化成土状。

含长石、云母等矿物。

层厚0.84~4.80m,层底标高为15.60~30.10m。

其标贯实测击数一般为23~69击/30cm,平均为42击/30cm。

○32层中风化泥质砂岩(K1)——棕红棕褐色,部分地段为泥岩,岩质较坚硬致密,岩心较完整,呈短柱状,此层未钻穿。

含长石、云母等矿物。

其标贯实测击数一般为96~156击/30cm,平均为110击/30cm。

该岩层属及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其天然状态抗压强度(R)及天然重度(r)统计结果如下表:以上各层岩土的性质详见“岩样实验报告”、“土工试验成果报告表”以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引言工程地质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地球工程环境与工程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进行工程建设前,需要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评估,以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介绍工程地质条件的概念、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

概念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设所处的地质环境的特点和状态。

它包括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活动、岩土工程特性、地下水条件等因素。

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可以帮助工程师合理设计工程方案,预测可能的工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影响因素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地球表面地壳构造的总和。

它包括断层、褶皱、地块运动等。

不同的地质构造对工程建设有着不同的影响。

例如,断层活动频繁的地区可能会导致地震风险增加,对于建设高层建筑和大型工程来说,需要考虑地震安全因素。

岩土工程特性岩土工程特性主要包括土壤和岩石的物理力学特性,如密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

这些特性决定了土壤和岩石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在工程建设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基础处理方法和施工工艺,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地下水条件地下水是指地下埋藏的水体。

地下水的分布状况和水位变化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在选择工程建设场地时,需要考虑地下水位和地下水的渗透能力,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

同时,地下水的存在还会对土壤和岩石的力学特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和分析。

评价方法实地勘察实地勘察是收集工程地质条件信息的基本方法。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钻探和取样等方式,获取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质数据。

通过对横断面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地质构造和地下水分布情况,进一步评估工程地质条件。

实验室试验实验室试验是对勘察样本进行物理力学特性和水文地质特性等方面的试验。

通过试验,可以检测和分析土壤和岩石的力学性质、渗透性等指标,为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同时,实验室试验还可以模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土体变形和破坏情况,以评估工程地质条件对工程的影响。

地质雷达和地震勘探地质雷达和地震勘探是利用物理探测方法来识别地下岩土结构和地下水状况的技术。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及地下水场区属山前冲洪积平原地貌单元。

拟建场区地下水埋藏较深,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

(二)地层构成及物理力学性质经钻探揭露,场区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为4层,分述如下:第①层:黄土状粉质黏土(Q4al+pl)黄褐色,硬塑,见少量针状孔隙,见少许白色钙质条纹,偶见姜石,切面稍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第①层:碎石土(Q4al+pl)灰白色,稍湿,稍密~中密,灰岩质,中风化,次棱角状,无序排列,粒径1~8cm,碎石含量55%~65%,褐黄色粉质黏土填充。

第②层:粉质黏土(Q3al+pl)黄褐色,局部微棕红色,硬塑,局部呈可塑状态,含少许铁锰氧化物,偶见少许灰岩质碎石,土质不均匀,切面稍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第③层:碎石土(Q3al+pl)灰白色,稍湿,中密~密实,灰岩质,中风化,次棱角状,无序排列,粒径1~10cm,最大粒径可达15cm,碎石含量60%~70%,微棕红色粉质黏土填充。

第④层:中风化灰岩(O)青灰色,隐晶质结构,层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短柱状,少许碎块状,岩芯采取率75%~95%,RQD值0~60,属较硬岩,岩体较破碎,岩体质量基本等级为Ⅳ级。

第④-1层:中风化灰岩(破碎)(O)青灰色,隐晶质结构,层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短柱状,少许碎块状,岩芯采取率75%~85%,RQD值0~10。

地基土均匀性及强度评价拟建场区基础持力层为第②层黄土状粉质黏土,基础持力层工程性质差异较大,填土分布不均匀,拟建场区属于不均匀地基。

根据外业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资料,结合以往当地工程建设经验,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议各地基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 ak)如表3-2 表3-2。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以及周边环境条件(上传)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以及周边环境条件(上传)

对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图的意见和建议一、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以及周边环境条件1、场内地层①人工填土层:层厚1~10.7m,层底标高-4.86~2.88m。

②第四系海相沉积层:包括淤泥质粘土和砾砂二个亚层。

淤泥质粘土,厚度0.6~10.3m。

③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层位不稳定,不同土层交互出现,包括粘土质砾砂、砾砂、淤泥质粘土、粘土、有机质粘土、粘土质砾砂等六个亚层。

④第四系残积土:系花岗岩残积土。

此层普遍分布,层厚2.5~27.0m,层底标高-33.58~-11.72m。

⑤花岗岩a、全风化,此层普遍分布,厚度1~15.5m,层顶标高-36.39~-11.72m,层底标高-45.69~-15.72m。

b、强风化,此层普遍分布.层顶标高-45.69~-15.72m,大部分钻孔未钻穿。

c、中风化,层顶标高-64.16~-33.97m。

d、微风化,层顶标高-60.50~-36.37m。

2、地下水:孔隙水赋存于人工填土及第四系地层内。

砾砂及粘土质砾砂等砂土透水性较强,富水性良好,为含水地层。

残积土、淤泥质粘土及粘土透水性差,为相对隔水层。

地下水稳定水位标高介于2.66~3.51m。

3、石英岩脉及孤石:①石英岩脉,抗风化能力强,常在残积土、风化带内形成硬夹层。

②孤石是花岗岩差异风化的产物,常在残积土、风化带内形成不规律出现、大小不等的球状岩体。

4、周边环境条件基坑所处场地东侧邻市政干线道路,均埋设有众多的管线。

侧距离基坑开挖边线最近的管线的距离一般为15m。

北侧燃气管线局部距离最近约7m,埋深2m,埋深最大的污水管线距离基坑24m,埋深4m。

侧临近基坑管线主要为雨水管线及电力管线,埋深约1m,距离约5m。

基坑边线距离较近,基础埋深为3m。

西侧现状场地为空地,无重要建筑物。

一、基坑支护设计方案本基坑采用桩撑(锚)为主的支护方案,主体围护结构采用钻孔咬合桩。

西侧台阶式开挖地段,第一级采用复合土钉墙支护。

具体支护设计方案如下:1、ABC段(侧)该段位于侧,基坑开挖深度约为21m,场地狭窄,外侧密布各种管线,对控制变形要求严格,采用桩+锚+内支撑方案。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建筑场地指建筑物所在的区域,其范围大致相当于厂区、居民点和自然村的区域,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篇1一、地形条件1.布局地形的形态往往直接影响场地设计的总体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置。

如河谷地带。

水网地区等,将导致总体布局呈线状结构。

地形的起伏有利于形成生动的空间和变化丰富的建筑轮廓线。

2.竖向地面的高程和用地各部位的高差,是场地设计中对不同高程的利用、竖向空间及景观组织和地面排水及防洪水等方面考虑的重要依据。

3.小气候地形与小气候的形成有关,分析不同地形及与之相伴的小气候特点,将可更合理地布置建筑、绿地等设施。

如在山地利用向阳坡面布置居住建筑,可获得良好的日照等。

4.坡度充分利用和结合自然地面坡度,可减少土石方工程量,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在项目用地选择和总体布局上,需了解的各项建设用地适用坡度。

二、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及投资量和建设进度,因此,场地设计必须考虑建设项目对地基承力和地层稳定性的要求。

建筑物对土壤允许承载力的要求如下:一层建筑60~100kPa、二、三层建筑100~120kPa;四、五层建筑120kPa。

当地基承载力小于100kPa时,应注意地基的变形问题。

同时,场地内的项目建设一般不应位于地下矿藏上面,或有崩塌、滑坡、断层、岩溶等地段。

以下是几种不良的地质现象及其防预措施:1.冲沟冲沟是土地表面较松软的岩层被地面水冲刷而成的凹沟。

冲沟的防治措施包括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两个方面。

前者指植树、植草皮、封山育林等工作;后者为斜坡上作鱼鳞坑、梯田、开辟排水渠道或填土以及修筑沟底工程等。

2.崩塌崩塌是山坡、陡岩上的岩石,受风化、地震、地质构造变动或施工等影响,在自重作用下,突然从悬崖、陡坡跌落下来的现象(如图1-2-1所示)。

对于可能出现小型崩塌的地带,应实施加固防治措施。

岩土工程勘察中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

岩土工程勘察中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

岩土工程勘察中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摘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基础工作,其成果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本和安全,对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严格执行勘察规范标准,重视岩土勘察细节,积极借鉴和应用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认真进行各项成果的分析评价,详细编制勘察报告,确保岩土勘察真实有效。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场地工程;地质条件1岩土工程中场地工程勘察内容1.1自然地理条件勘察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理条件,场地工程的建设必定要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

具体勘察工作要结合当地地形地貌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勘察手段。

除此之外还应该对气候做出一些判断,是否属于热带地区或者亚热带地区等,包括吹什么风,下什么雨,地形如何或是具有什么地形特点,对自然地理条件的勘察也属于岩土工程中场地工程勘察内容之一。

尤其要注意是否存在地貌侵蚀等情况。

1.2对岩土物理性质勘察岩土的物理性质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可以直接测出来的物理性质,包括含水率、密度、土粒比重等。

另一类是必须经过指标换算才能得出的,比如孔隙比、饱和度、孔隙率等。

对岩土物理性质的勘察重点在对土质的掌握,同一地区,土质可能都有差别,岩土工程根据不同用途对土质的要求一般是不一样的。

1.3对地下工程的勘察地下工程有时含有隐藏的危害物质,是工程开展的潜在威胁。

或者存在一些没有开发出来的“地下宝藏”,如果勘察不彻底,就可能影响到这些“宝贝”。

地下工程勘察对选址有很关键的作用,在选址时一要排除不良地质的直接危害或者潜在危害,二要避开地基土性质不能符合要求的或者对建筑物抗震性能产生危险的,三是地下水不能对建筑地基有严重影响。

对地下工程的勘察也就是选址勘察,要从各方面确保选择的场地能够保证施工安全并且科学合理。

2岩土工程勘察方法概述2.1岩层钻探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领域,岩层钻探技术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勘察手段,其钻探便捷性和结果准确性受地层条件和技术设备条件的影响。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整编】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整编】

1呼和浩特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1.1勘察目的直接详勘应按管道工程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管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

1.2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本工程的勘察等级为乙级。

1.3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1.3.1地理位置、气象及水文情况场地地貌上地处阴山山脉与黄河之间,北有天然屏障大青山,阻挡并减弱西伯利亚寒流的侵扰,东南被蛮汉山环抱,形成一个冲积扇平原。

本地区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主要特点是降雨量少而集中,蒸发强烈、干燥多风、温差大,同时因受阴山山脉的影响,形成比较优越的小气候环境。

据呼市气象站观测资料:历年年平均降雨量400.00mm,多集中于7—9 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77%;历年月平均蒸发量l781.80mm,历年月平均最低气温-l3.0℃,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1.9℃;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夏季出现东南风,年平均风速1.67 米/秒,最大风速可达25.0 米/秒;全年无霜期130 天。

1.3.2区域地质构造情况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位于华北断块内阴山断块隆起与鄂尔多斯断块隆起之间的河套拗陷东段,即呼包断陷盆地内。

本场地处于呼和浩特断陷盆地的东段,此断陷是一个和大青山隆起平行的次一级构造单元。

自侏罗纪开始,大青山不断上升侵蚀,断陷盆地一直下沉,接受了巨厚的中、新生界沉积。

场地内未发现有浅埋的全新世活动断裂,第四系覆盖厚度相对较大。

1.3.3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发育程度根据现场勘查和调查,拟建场地未发现影响工程建设的岩溶、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遭受地质灾害可能性小。

1.3.4沿线地基土条件因管线线路较长,场地跨度较大,根据钻孔勘察及现场调查后,进行分段描述,根据沉积物成因类型及岩性特点,将勘探深度内地层分别描述如下:1.3.4.1K00+000—K02+050,为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势平坦,长度2050m。

1工程概况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工程概况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工程概况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1.1工程概况拟建的大连医科大学旧校区搬迁改造地F区项目位于沙河口区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北侧,总占地面积约6032.0㎡,为教学楼、风雨操场及地下车库,地上4层,地下1层,教学楼、风雨操场设计地坪标高28.70m,地下车库设计地坪标高23.30m。

勘察场地西侧为连山街,东、南、北侧为在建的住宅及公建。

据调查勘察场地周边无地下管网及正在开挖的基坑。

1.2勘查工作概况本次勘察共完成勘察钻孔15个,钻探总进尺173.4m。

本次勘察工作量如表:孔数(个) 总进尺(m)分层厚度(m)杂填土含砾粉质粘土碎石强风化板岩强风化石英岩中风化石英岩15 173.40 47.2 27.8 52.2 25.812.38.1SPT测试(次) 6DPT测试(m) 1.4 0.9 0.9 0.9取样及室内试验原状土样8件,土常规试验6件,土腐蚀性试验2件。

工程测量5组钻孔波速测试21.0m1.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1.3.1气候条件大连市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地处北半球的中纬度。

失去三面环海,一面连接陆地,形成依山傍水的自然地理环境。

本区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并具有海洋影响的特点。

其主要特征是冬夏风向明显交替,影响整个气候的变化。

冬季主要受蒙古及西伯利亚冷高压的控制,多为便被讥讽,气温较低,降水少。

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盛行东南季风,气温较高,降雨多。

春、秋两季则为过渡性变化气候。

在季风气候的基础上并受海洋影响的情况下,本区其后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空气湿润,降水集中,风力较大。

大连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并具有海洋影响的特点,本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半到气候区,雨量集中,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八月最热,一月最冷。

按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属于寒冷地区、根据国标《建筑气象参数标准》提供的大连市气象资料(1951-1980年),主要气象要素如下:年平均温度10.20℃,极端最高温度35.30℃,极端最低温度-21.10℃。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 地形地貌2.1.1 场地区以构造剥蚀浅切丘陵地貌为主,整个公路路基结合地形,半挖半填。

部分拟建场地现已平整,地势呈阶梯状态变化。

依孔口标高计,地面标高变化在309.967~919.986m之间。

场地周边修有施工便道,交通较为便利。

2.2 地层岩性根据野外探钻揭露,结合原位测试及室内岩、土试验成果综合分析,场地内分布的地层主要有人工填积层(Qml)、坡洪积层(Q4dl+pl)和侏罗系中统遂宁组(J2sn)。

现由上而下分述如下:2.2.1人工填积(Qml)层素填土(底层编号①):褐红色,主要由石块、泥岩碎块及粉质粘土组成,一般呈湿的、松散~稍密状态。

层厚1.0~10.5m,层底标高301.32~316.33m。

2.2.2 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粉质粘土(地层代号②1):灰褐色,软塑状态,土质不均匀。

层厚3.00~5.60m,层底标高299.66~304.69m。

厂区内仅ZK10、ZK14、ZK15、ZK16、钻孔分布。

粉质粘土(地层代号②2):棕黄色,软塑状态,土质不均匀。

层厚1.60~8.90m,层底标高296.79~309.83m。

场地较广泛分布。

2.2.3 侏罗系中统遂宁组(J2水泥)泥岩2.2.2.1强风化泥岩(底层编号③1):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含少量石英、长石,泥质-钙泥质胶结,岩心较破碎,多呈碎块状及短柱状,岩质较软,手捏易碎。

层厚3.00~7.50m。

层底标高292.39~316.47m。

中风化泥岩(地层代号③2):紫红色,泥质结构,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含少量石英、长石,泥质-钙泥质胶结,岩心较完整,多呈短柱状。

最大揭露厚度7.90m、本次钻探未揭穿该层。

上述各岩土的分布规律,接触关系、厚度变化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钻孔柱状图”。

工程施工场地条件

工程施工场地条件

工程施工场地条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所需考虑的各种因素,包括地理位置、环境、气候、交通、水资源、地质条件等等。

这些因素对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工程施工前需要对场地条件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

地理位置是工程施工场地条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施工场地应选择在易于到达的区域,以便于运输材料和设备。

同时,施工场地应远离人口密集区域和重要的文化遗产,以减少对周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环境因素也是工程施工场地条件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同时,应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废弃物处理和噪音控制等问题,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气候条件也是工程施工场地条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应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如温度、湿度、风力、降水等,以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交通条件也是工程施工场地条件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施工场地应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区域,以便于运输材料和设备。

同时,应考虑施工过程中的交通管制和安全管理等问题,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水资源条件也是工程施工场地条件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应考虑当地的水资源状况,如水源、水位、水质等,以满足施工过程中的用水需求,并避免对周边水环境造成破坏。

地质条件也是工程施工场地条件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应考虑当地的地质特点,如土壤、岩石、地下水位等,以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采取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除了上述因素外,还应考虑施工场地的大小、地形地貌、周边设施等因素。

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和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工程施工条件有哪些地理

工程施工条件有哪些地理

工程施工条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影响和决定施工顺利进行的各种因素。

这些条件可以从地理、气候、环境、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进行分类。

本文主要从地理角度分析工程施工条件的种类和重要性。

一、地形地貌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是工程施工的基础条件之一。

施工场地所在地形地貌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施工难度、施工方案的制定以及工程成本的高低。

例如,山地、丘陵、平原等地形地貌对工程建设的运输、土方工程、基础施工等方面都有很大影响。

在山地和丘陵地区,施工场地通常地势陡峭,施工难度大,运输成本高;而在平原地区,施工场地相对平坦,施工难度小,运输成本低。

二、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工程施工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施工场地所在地的地质状况对工程的基础施工、地下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有着直接影响。

不同的地质条件需要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和措施。

例如,在软土地区施工,需要采取地基处理措施,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在岩质地层施工,要注意岩体的稳定性,防止岩体坍塌。

三、水资源条件水资源条件对工程施工具有重要影响。

施工场地附近的水源充足程度、水质、水位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成本。

在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可能导致施工进度缓慢,增加施工成本;而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施工进度相对较快,成本较低。

此外,水位变化还会影响到地下工程、桥梁隧道等工程的施工。

四、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工程施工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施工场地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如温度、湿度、风力、降水等,会对工程施工产生一定影响。

在高温多雨的地区,施工进度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施工顺利进行;在寒冷地区,要考虑冬季施工的保温措施。

此外,风力较大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生态环境条件生态环境条件对工程施工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施工场地附近的生态环境状况,如植被覆盖率、野生动物栖息地、自然保护区等,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的环保要求提高,增加施工成本。

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工程施工条件地形和地势

工程施工条件地形和地势

工程施工条件地形和地势地形条件是指工程施工地点的地形特征,包括地势起伏、平整度、坡度、地面的坚硬程度等。

地形条件的好坏对于施工的影响非常大。

在地形平整度不足的地方,将会给施工作业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也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而在地形起伏较大、坡度较陡峭的地方,施工作业的难度会明显增大,有可能需要增加额外的施工设备和人力成本。

因此,在选择施工地点时要尽量选择地形平整度好、坡度适中的地方,以减少施工的难度和成本。

另外,地形条件还包括了地面的坚硬程度。

在坚硬程度较高的地面上进行施工,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设备的损耗。

而在坚硬程度较低的地面上进行施工,会增加施工设备的损耗,同时也增加了施工作业的风险。

因此,在选择施工地点时要尽量选择地面坚硬程度高的地方,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减少施工成本。

地势条件是指工程施工地点的地势特征,包括有无水源、水平面程度、地下水位等。

地势条件对于工程施工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没有水源的地方进行施工,将会严重限制施工作业的进行,特别是在需要用水的施工作业中,将会增加许多不必要的困难。

因此,在选择施工地点时要尽量选择有水源的地方,以满足施工需要。

另外,地势条件还包括了地下水位的高低。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进行施工,将会增加排水的难度,容易造成工地内的积水,从而增加施工作业的风险。

而在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进行施工,则不会有这方面的困扰。

因此,在选择施工地点时要尽量选择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以降低施工风险和减少施工成本。

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地形和地势条件是不可避免的因素。

在选择施工地点时,要充分考虑地形和地势条件,以减少不必要的困难和风险。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和地势条件,合理安排施工作业和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以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的保障。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和最终的工程质量。

综上所述,地形和地势条件对于工程施工至关重要。

在选择施工地点和进行施工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形和地势条件,以减少不必要的困难和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场地地质条件
第一节地基土特征
根据《新校区场址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详勘,浙,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土层分布如下:
1层粘土层:灰黄,中~高压缩性,刀切面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摇振反应无,含少量粉砂,见铁锰质氧化斑,向下土体渐软。

为地表硬壳层。

土体不均匀,局部相变为粉质粘土。

全场地分布。

2-1层淤泥:青灰,流塑,高压缩性,刀切面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摇振反应无,土体极软弱,含贝壳碎片、腐殖质和少量粉砂,厚层状构造。

全场地分布。

2-2层淤泥混粉砂:青灰色,流塑,高压缩性,成分不均匀,粉砂含量15~35%,含半碳化物碎屑及贝壳碎片。

韧性高~中等,干强度高~中,摇振反应无~中等。

Z21号孔18.30~18.50m为中风化凝灰岩滚石。

全场地分布。

3层粘土:灰色,软塑,高压缩性。

见细鳞片状结构,含半碳化物碎屑及贝壳碎片,局部含少量粉砂,刀切面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摇振反应无。

土体不均一,局部砂含量较多,相变为粉质粘土。

Z11号孔25.00~25.70m为中风化凝灰岩滚石。

大范围分布,局部缺失
4-1层粉质粘土:兰灰~灰黄色,可塑,中压缩性,局部高压缩性,刀切面稍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摇振反应无,见少许铁锰质斑点分布。

局部相变为粘土。

主要分布于场区南侧
4-2层粘土灰色,软塑,中~高压缩性,刀切面光滑, 韧性高,干强度高,摇振反应无,局部含少量粉砂。

Z16号孔27.40~27.80m为中风化凝灰岩滚石。

主要分布于场区南侧。

5层粉质粘土:兰灰~灰黄色,中压缩性,刀切面欠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摇振反应无,局部含少量粉砂。

土体不均一,Z21、Z24、Z26、Z27号孔层中夹块石(滚石)。

主要分布于场区南侧。

9层粉质粘土混碎石:灰黄色,可塑,中~高压缩性,粉质粘土为主,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摇振反应无,切面稍有光泽,含角砾10-15%,角砾粒径
10-20mm,次棱形;混碎石20-35%,碎石粒径20-50mm,次棱形,强~中风化状,原岩为火山碎屑岩。

土体不均一,局部相变为碎石,粉质粘土。

全场分布。

9-a层块石:灰黄色,中密~密实,块状构造,坚硬,原岩为中、强风化状火山碎屑岩,岩芯较完整,短柱状,长50-500 mm,局部较破碎,呈碎块状,裂隙由粘性土充填。

仅Z3、Z4、Z9、Z15、Z23孔分布。

10-1层全风化凝灰岩:兰灰、灰黄色,可塑,局部软塑状,风化完全,原岩结构已基本破坏,矿物高岭土化,呈粉土、粉质粘土状。

土体中等压缩性,含少量未完全风化岩块,手捻易碎,土体遇水后力学性质大幅降低。

Z3孔27.90~31.90m、Z8孔27.50~29.20m见强风化~中风化状风化残留体,个别直径达50-500 mm,除Z9孔外全场地分布。

10-2层强风化凝灰岩:灰褐色,风化强烈,风化物为碎块石夹粘性土,原岩为凝灰岩,块状构造。

节理裂隙较发育,风化碎块石锤击易碎,岩芯呈碎块状。

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较破碎,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仅场地北侧揭露。

10-3层中风化凝灰岩:灰褐,原岩为上侏罗统凝灰岩,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为较硬~坚硬岩。

节理裂隙较发育,取出岩芯呈短柱状,一般15~30cm,其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岩体质量基本等级为Ⅲ级。

局部区域含辉绿岩岩脉。

仅场地北侧揭露。

二、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土体主要物理力学参数
第二节地下水
勘察场址地下水上部为孔隙潜水,其赋水介质为粘土、淤泥等粘性土,透水性差,水迳流条件差,水量一般,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排泄以蒸发为主,勘察期间测得其潜水位埋深为0.25~0.50m(高程3.19~3.50m);下部为基岩裂隙水,水量贫乏。

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长期地下水位变幅一般为0.5~2.0m,雨季易发生地表浸水现象。

场区地下水对桩基设计和施工影响不大,对基坑开挖有一定影响,应采取排水、降水措施。

场区场内及周边无污染源,环境类型为II类,地层渗透性影响为B类。

根据水试样检验报告,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有关规定对拟建场地地下水腐蚀性评价见表4-1、表4-2、表4-3。

综合以上各项分析评价,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地层渗透性影响为B类。

据水质分析成果资料及区域水文资料,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长期浸水的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干湿交替的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中等腐蚀性。

鉴于本场址周边水、土均未受污染,因此场址水、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长期浸水的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干湿交替的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中等腐蚀性
第三节周围环境
一、周围环境
基坑现场基本为开阔农田,地形平坦。

场地东侧为规划东溪路;北侧离地下室外墙15m外为瑞枫大道,有重型车辆开过,但对基坑影响较小。

其余各侧目前均为开阔农田,场地周边没有受影响建筑物。

根据目前了解的情况场地四周两倍开挖深度范围内无市政管线,地下室施工前需进行核实。

施工前应对周边环境情况进行复查,包括地下管线及重要建构筑物。

二、不良地质作用
勘察场区内未发现不良地质作用和暗塘、暗浜、墓穴、洞室等对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

场区Z3孔、Z4孔、Z8、Z9孔、Z11、Z15孔、Z16孔、Z21孔、Z23孔、Z24、Z26、Z27等孔发现有块石零星分布,对工程有不利影响。

场区北面为瑞枫大道,东面为规划东溪路,其余西面及南面为空地,周围无边坡等地质灾害隐患。

本次勘察场区内未发现墓穴、洞室等对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

第四节自然地理与区域地质概况
场区属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全年无严寒酷暑。

年平均气温17.9℃,年温差一般为20℃,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735mm,日最大降雨量256.61mm。

地下水变幅一般为0.5~2m,雨季易发生地表浸水现象。

场区台风较为频繁,一般发生在7~9月份,多年台风统计频率为2.4次/年,最大平均风速达15~28米/秒,风向一般为西北偏西方向移动,最大风力达12级以上。

平均相对湿度较大,一般在80%左右。

本区区域构造隶属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南段东侧,NNE向构造为其主要的构造。

区域内断裂构造主要有:NNE向镇海-温州断裂带和象山-乐清湾断裂带。

其中镇海-温州大断裂和淳安-温州大断裂分别在本区西北侧通过,均形成于燕山中晚期,其埋深较大,现代虽有活动但强度较微弱。

按全国地震区带划分,场区属东南沿海二等地震区东北段,接近三等地震区,为少震、弱震区。

远场地震波的波及影响是本区的主要震害特征。

按1990年国家地震局编制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报告》,本地区为基本稳定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05g。

场区地貌单元山前冲海积平原。

据区域地质资料,分布有数十米厚的第四系沉积物,上部20-50米左右为软土,属海相沉积物,土性为粘土、淤泥、淤泥质粘土等,时代为第四系全新统(Q4)和上更新统(Q3)地层;下部为前第四系(AnQ)基岩,属上侏罗统高坞组(J3g),岩性为青灰色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局部为岩屑凝灰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