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真题高中物理教学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高考真题探讨高中物理教学手段

摘要:在高中理科各科目中,物理是相对较难学习的学科,学过高中物理的大部分同学,特别是物理成绩中差等的同学,总有这样的疑问:”上课听得懂,听得清,就是在课下做题时不会。”这是个普遍的问题,也是值得物理教师和同学们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由高考真题入手,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几个有效策略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高考真题;感性认识;探究能力;语音艺术性

一、必要的感性认识是学生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的基础

点评如下:母星与太阳密度相等,而体积约为60倍,说明母星的质量是太阳的60倍。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力,得轨道半径之比选b。由加速度公式得向心加速度之比得c、d均错。本题以最新科学研究成果为背景,考查考生对万有引力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在物理学习中,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获得生动而具体的感性认识是非常必要的。在物理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还没有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还没有认清必要的物理现象,教师就急于向学生讲解概念和规律,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学生靠灌输得来的“概念”和“规律”就将是空中楼阁。其实,当学生对教师介绍有关的物理现象和物理事例有了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而学生自己用已学的知识又无法合理地说明和解释这些现象与事例时,便会有强烈的求知欲。例如,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一个身高体壮

的大人从你身旁走过,不当心碰了你一下,可能使你打个趔趄,甚至摔倒。但是,如果碰你的是个瘦小的小孩,尽管他走得跟那个大人一样快,打趔趄甚至摔倒的可能不是你,却是他。学生便会产生“这究竟为什么?这到底是什么?”的探究心理,这种探究心理,这种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正是学生学习概念掌握规律的内部动机。可见,当我们考虑一个物体的运动效果时,只考虑运动速度是不够的,还必须把物体的质量考虑进去。物理学上把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物体的动量。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要重视重探究能力的培养

增设课题研究是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落实探究能力及创新意识培养的一个重要举措。多进行探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它可以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权。通过观察→发现→惊奇→探索,以逐步提高起探究能力。

另外,经常“提出问题”也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公式或一个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提出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新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三、重视语言的艺术性,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

讲物理首先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规范。语法混乱、言不及意,将严重影响知识的传递以至影响教学。教师的语言,要饱含激情。在语言中饱含对学生真诚的期望、对

物理教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精辟的,见解,才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教学语言语速快慢、声音高低应恰到好处。语速太快,学生反应不过来;语速太慢,学生又提不起精神。声音太高,神经容易疲劳:声音太低,学生注意力难以保持。因此,课堂教学中语言应快慢适中,高低适宜。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应当从教学实际出发,取得最佳效果。对于物理来说:教学语言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总之,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高度的责任心,依赖于教师雄厚的知识基储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个人性格情操的陶冶等等。这是一个还有等于深入探索的课题。

四、教学中要重视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重力加速度时,可以说一些历史,亚里斯多德的理论以及伽利略的推理,假设和实验验证等,让学生明白真理往往是大胆的假设和小心的实验验证就可以获得的。以此来增强学生对物理实验以及物理学习的兴趣。再例如在讲压强时可以做这样一个既简单而又有趣味的实验:将一本书放在桌面上,在书上放四个鸡蛋,用这四个鸡蛋支起另外一本书,轻轻地在书上放上两到三块砖,然后在砖上放一片瓦。用锤子敲击瓦,发现瓦碎了,而鸡蛋却完好无损。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装置,做出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回味无穷,兴趣大增。

进行物理实验,并进行课题研究也正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教

师在向学生演示课内的实验的同时,也可以演示一些课本上没有的新奇实验,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育,以此来提高其进行物理实验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徐学军. 对高中物理新教材的研究与教法建议. 物理教学探讨

[2] 施绍伟. 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 中国校外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