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合集下载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 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37
编辑版
评估呼吸:
38
编辑版
口对口人工呼吸:
39
编辑版
口对鼻呼吸:
40
编辑版
小儿口对口鼻呼吸:
41
编辑版
建立人工循环:
方法: • 心前区叩击法:
室颤早期叩击有可能消除室颤或恢复窦性节律; 室速,叩击有可能使之恢复正常心律。 有脉搏者决不能使用此法,否则可能使病情恶化。 • 胸外心脏按压术(external chest compression, ECC):
• 造成低氧的原因有: 动脉血氧合不全; 血液运载氧的能力不全; 组织细胞处氧释放障碍; 器官氧耗量过大。
11
编辑版
氧疗的方法:
• 高流量吸氧 • 低流量系统:所提供的气流量不能满足病
人吸气总量,吸氧的同时吸入一定的空气 • 常用方法:鼻导管、面罩、带气囊面罩
12
编辑版
机械通气的应用:
• 呼吸衰竭:氧合障碍、通气功能障碍
31
编辑版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
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 又称初步生命急救或现场急救,是决定复 苏成败的关键。
• A(airway)呼吸道通畅; • B(breathing)人工呼吸; • C(circulation)循环支持,
32
编辑版
保持呼吸道通畅:
• 清洁呼吸道 • 仰头抬颏法
• 心肺脑复苏的关键:时间
24
编辑版
原因:Βιβλιοθήκη 25编辑版类型:
• 心室纤颤(VF)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 心搏停止(AS)或称心室停顿 asystole, ventricular standstill

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_PPT课件

第八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_PPT课件

至少5cm
频率:至少100次/分
幅度:胸骨下陷至少5cm
应让胸廓完全回弹
时间:压下/松开=1:1
按压-通气:30:2
BLS—开放气道(A)
• 消除舌后坠 • 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物
▲未开放
▲抬颏法
BLS—人工呼吸(B)
开放气道→捏鼻子→口对口→ “正常”吸气→缓 慢吹气(1秒以上)→松口、松鼻→气体呼出
▲甘露醇
▲冰帽
复苏案例
患者韩某,女性,65岁 代主诉:甲状腺术后突发意识不清、呼之不应10秒 诊断:非心源性呼吸心跳骤停 治疗:1. 急诊CPR
2.气管切开 3.ICU复苏后治疗 预后:10min后意识恢复
1周后脱机 2周后出院
重点回顾
使血PH明显降低。
复苏后治疗(PRT)
长期生命支持(prolonged life support ) 针对原发病或并发症 纠正低血压及休克 纠正水电酸碱失衡 防治肾衰竭 脑复苏
复苏后治疗(PRT)
1.维持有效循环 2.维持有效呼吸 3. 防治肾衰竭:保证肾脏灌注压 4. 脑复苏:降温脱水
脱水利尿 高压氧治疗
BLS—复苏成功标准
• 意识恢复 • 自主呼吸恢复 • 可触及大动脉搏动 • 皮肤红润 • 瞳孔缩小 • 收缩压≥60mmhg
BLS——复苏案例
患者李某,女性,65岁 主诉:心前区疼痛6h,突发意识不清、呼之不应10秒 诊断:心源性呼吸心跳骤停 治疗:1. 急诊CPR
2.院内复苏后治疗 预后:1天后意识恢复
BLS——常见错误
后期复苏(ALS)
后期复苏(advanced life support,ALS )
1. 初期复苏的延续 2. 借助器械、设备、先进的复苏技术和知识以争 取最佳疗效的复苏阶段 3. 复苏专用仪器 4. 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和复苏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和复苏

第一节 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三)肾功能监测治疗
(1)连续动态监测肾功能变化。 (2)尿量、尿比重、血肌酐、尿素氮、血电解质 监测。 (3)防治肾衰竭。
第一节 重症监测治疗病房
(四)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调控
(1)记录24h液体出入量。 (2)动态监测化验:血电解质、血常规、血气分 析、血肌酐、尿素氮。 (3)避免或纠正呼吸性、代谢性酸碱紊乱。 (4)监测尿量、尿比重,防治肾衰竭。
第一节 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二、ICU工作内容
密切监测 及时发现 及早诊断 尽早治疗
1
循环系统 监测治疗
2
呼吸系统 监测治疗
3
肾功能 监测治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调控
第一节 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一)循环系统监测治疗
1.循环监测 心电图监测——快慢、心律失常;中 心静脉压(CVP)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肺 动脉压(PAP)监测——评价心功能。 2.循环功能评价、治疗 1)血压、心律变化分析。 2)CVP和血压变化关系。 3)根据循环监测结果决定相应治疗。
第一节 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二)呼吸系统监测治疗
1.呼吸功能监测 肺通气功能——潮气量、呼吸频 率、分钟通气量、PaCO2;氧合功能——PaO2、 SaO2、肺活量等 2.呼吸治疗 纠正低氧血症。 1)缺氧治疗:鼻导管、面罩吸氧。 2)机械通气:呼吸机(包括无创呼吸机),通气 模式选择、参数调整。 3)胸部物理治疗:呼吸道加温和湿化,雾化吸 入。
2)诊断仪器设备:床旁X线机、自动生化仪、超 声仪
3)护理设备:微型电脑输液泵、冰毯、冰帽,急 救车(用具、用药)
第一节 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8第八章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外科学第七版)

8第八章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外科学第七版)

第八章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一节重症监测治疗一、概述重症监测治疗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是集中各有关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先进的监测和治疗设备,对重症病例的生理功能进行严密监测和及时有效治疗的专门单位。

感染、应激等多种病因都可引起病人发生器官或系统的功能不全或衰竭、代谢障碍、内环境紊乱等。

在此阶段,病人的病理生理变化非常迅速,需要对病人的生理功能进行系统、实时和动态的监测,并进行及时或有预见性的治疗。

ICU现已发展为具有对重症病人进行监测、诊断、治疗和对生理功能的支持和调控等功能,并有培训专业人员和进行科研的能力,成为临床医学中的专门学科—危重病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是现代化医院中不可缺少的医疗单位。

ICU的设立应根据医院的规模、病种、技术力量和设备条件而定。

一般认为,规模较小的医院可设综合性ICU,为各专业服务。

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应设有专业ICU 。

ICU的专业化是近年来发展的趋势,如外科重症监测治疗病房(SICU)、冠心病监测治疗病房(CCU)和呼吸监测治疗病房(RICU)等。

也可将各专业ICU集中在一个区域,建立ICU中心或危重病医学科,可集中使用大型仪器和设备,有利于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ICU床位在综合医院一般为总床位的3-6%,在专科医院(如心脏外科)可增加到10-15%。

ICU是一个多专业协作的医疗单位,必须分工明确,组织有序。

ICU主任全面负责医疗、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

主治医师1-2名,主要负责日常医疗工作,并与护士长共同负责日常病房管理工作。

住院医师2-4名,实行24小时值班制,负责收治病人,基本监测的实施和常规治疗。

病人入ICU后主要由ICU主治医师负责管理与治疗,但病人的原病情仍应由该专业的主管医师负责,原来的经管医师仍然是该病人的主管医师,并对治疗负责。

ICU 医师还应与心脏病学、药理学、营养学、影像医学等专家密切联系。

外科学第八章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外科学第八章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心肺脑复苏
• 心肺脑复苏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复苏
(basic life support,BLS)、后期复苏 (advanced life support,ALS)和复苏 后治疗(post-resuscitation treatmen-t, PRT)。
• 心肺脑复苏成功的关键是时间。在心脏停
搏(cardiac arrest)后4分钟开始初期复 苏、8分钟内开始后期复苏者的恢复出院率 最高。
心肺脑复苏
初期复苏
• 初期复苏(basic life support,BLS)是
呼吸、循环骤停时的现场急救措施,主要 任务是迅速有效地恢复奥运会器官(特别 是心脏和脑)的血液灌流和供氧。
• 初期复苏的任务和步骤可归纳为ABC:A
(airway)指保持呼吸道顺畅,B (breathing)指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C (circulation)指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重症监测治疗
• 三、肾功能的监测与保护 • 监测肾功能的动态变化不仅能评价肾脏本
身的功能状态,而且在评估全身的组织灌 注、体液平衡状态及心血管功能等方面都 有重要价值。尤其在重危病人中,肾功能 的监测更为重要。
重症监测治疗
• 四、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调控 • 危重病人,因某种病因或病理生理改变,
心肺脑复苏
• 心脏按压可分为胸外心脏按压和开胸心脏
按压两种方法。
• 心脏按压有效时可以触及颈动脉或股动脉
搏动。胸外心脏按压较常见的并发症是肋 骨骨折。
心肺脑复苏
后期复苏
• 后期复苏(advanced life support,ALS)
是初期复苏的继续,是借助于器械和设备、 先进的复苏技术和知识以争取最佳疗效的 复苏阶段。

8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8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病例思考——解析
1.病例要点分析
该患者50岁,突发晕倒无反应,应考虑心搏骤停
2.备选答案解析
一旦考虑心搏骤停应立即就地抢救,该患者虽然在医院内晕倒也不能 搬动,不能耽搁抢救时间,因此A是正确的。对心搏骤停患者立即胸 外心脏按压并启动EMSs,准备电除颤,因在医院内有机械通气的条 件,在抢救过程中实施气管内插管,接呼吸机机械通气效果最佳。因 此B、E是正确的。此心电图波形为典型的室颤波形,且为粗颤,为除 颤最佳时机,此时除颤成功率极高,因此D是正确的。在抢救心搏骤 停时不能以病史的询问耽误抢救,可以一边抢救,其它人员一边询问 家属病史,因此C 是错误的。
外科学(第7版)配套课件 主编:龙明 王立义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2.监测的目的
3.监测的项目
第一节 重症监测治疗
二、重症病人病情评估
评估的目的:1.所收病人是否需要ICU中监测、治疗与护理 2.在ICU中是否能够获得普通病房达不到的疗效
常用的有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治 疗干预评价系统(TISS)、脏器功能障碍评分(MODS)、全 身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等,为临床提供了 量化、客观的指标。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
一、基本生命的支持
(三)基本方法
1.循环支持 胸外心脏按压:
胸骨下1/2处或剑突上4~5cm处 至少5cm或胸廓前后径的1/3, 婴儿约为4cm,儿童为5cm , 至少100次/分 , 按压和放松时间比为1:1 , 成人 30:2, 儿童双人复苏 15:2。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
一、基本生命的支持
(三)基本方法
2.人工呼吸 在CPR期间人工呼吸与人工循环同样重要。现场先

第八章重症监测治疗概述课件ppt1

第八章重症监测治疗概述课件ppt1

鼻咽通气道
17
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管导管
喉镜
气管插管
18
B 人工呼吸
徒手人工呼吸: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最适于现场复苏。 要点:开始时连续吹入3~4次,然后以每5秒钟吹气1次。 缺点:易疲劳、胃扩张、交叉感染(救护人员)
简易人工呼吸器:以面罩-呼吸囊人工呼吸器使用最为广 泛。
机械通气:便携式呼吸机、呼吸机
造条件,从而中止室颤。 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不稳定的病人
防治多器官功能衰和竭和脑缺氧)性脑的损伤血液灌注和供氧
停跳前有代谢性酸中毒或高血钾
步骤: 心室停顿(ventricular standstil)
有条件应进行气管插管。 改善线粒体和溶酶体等亚细胞结构的功能
每复延苏迟 后1治分疗钟或,称复延苏续成生功命保率支下持持降(7呼%prol吸ong道ed li通fe su畅ppo,rt,PLAS()airway) 脑不是宜周 常身规需用氧于最CP多R,而可且静最进点不以行能提耐有高受外缺效周氧血的的管器人阻官力。工和动呼脉吸压。,b(breathing),
• • • •
救早 苏 早 早 命 早

期 期 支期

心 除 持高

肺颤




9
复苏的阶段与步骤
程序化、规范化、社会化 初期复苏或称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 后期复苏或称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ALS) 复苏后治疗或称延续生命支持(prolonged life
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C(circulation)
A 保持呼吸道通畅
首先判断:耳听气流、眼观胸廓起伏 清理呼吸道:呕吐物、分泌物 最简单有效的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是气道开放三步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危重症评估系统:反映监护工作量指标, 评价危重患者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资源, 决定患者转入、转出 ICU 的时机,利于 ICU资源管理; • TISS评分:根据病人所需采取的诊疗和 护理措施进行评分。 • APACHEⅡ评分:对患者急性生理和 慢性健康评估的指标。
二.呼吸功能监测和呼吸治疗
• (一)呼吸功能的监测 • 1.呼吸运动的观察 • (1)呼吸频率 • (2)外科系统常见的异常呼吸类型
死腔百分比(VD/VT),%
PaCO2, (mmHg)
PaO2, (mmHg)
36~44
80~100
>55
<70(吸氧)
肺内分流(s/T),%
≤5
>20
• (二)氧治疗 : 氧治疗是通过不同的供氧装置 或技术,使病人的吸入氧浓度(FiO2)高于大 气的氧浓度以达到纠正低氧血症和提高氧供的 目的。氧治疗可使FiO2升高,当肺通气功能无 障碍时,有利于氧由肺泡向血流方向弥散,升 高PaO2。但当肺泡完全萎陷或肺泡的血流灌流 完全停止,氧治疗的效果很差。轻度通气障碍、 肺部感染等,对氧治疗较为敏感,疗效较好; 对于贫血性缺氧或心排出量降低者,必须治疗 病因,而氧治疗是必需的辅助治疗方法。
第八章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第一节 重症监测治疗
一、 概述
• ICU(重症监测治疗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 定义:集中各有关专业的知识和技 术,对重症病例进行生理功能的监测和 积极治疗的专门单位。
• ICU来源:麻醉苏醒室和休克治疗室 • ICU 特点 : 疑难重危病例集中、监测细致、 治疗积极且针对性强、护理水平高、工 作效率高,有利于降低死亡率和(或) 致残率,提高医疗质量。 • ICU设立:根据医院的规模、病种、技术 和设备条件而定。
• 常用呼吸参数和机械通气的肺功能指标
项 目 正常值
5~8 65~75 96~100 <15
机械通气的指证
潮气量(VT),ml/kg 肺活量(VC),ml/kg 血氧饱和度SaO2
呼吸频率(f),次/min
最大吸气力(MIF), (cmH2O)
12~20
75~100 25~40
>35
<25 >60
• 任何机械通气模式都有治疗的一面,也 存在潜在的合并症。机械通气本身也可 引起或加重肺损伤。 1. 机械通气适应症(参考书上适应症表) • A. 临床上有呼吸衰竭的表现如呼吸困难、 咳嗽无力、发绀或意识障碍、循环功能 障碍等 • B. 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生理标准
• 低流量吸氧时FiO2的调节
吸氧方法 鼻导管吸氧 面罩吸氧
贮气囊面罩 吸氧
7 -8 6 7 8 -10
氧流量 (L/min)
1
2
3
4
5
6
5 -6
6 -7
FiO2
0.24 0.28 0.32 0.36 0.4
0.44
0.4
0.5
0.6
0.6
0.7
>0.8
• (三)机械通气的应用: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 有效方法,也是危重医学中的基本内容。呼吸衰竭可 因肺氧合功能或通气功能障碍而引起。前者是因为肺 病理改变引起肺泡气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障碍,临 床表现以低氧血症为主。通气功能衰竭,临床表现以 CO2排出障碍为主,也可继发低氧血症。引起通气功能 衰竭的原因有:呼吸肌疲劳、胸廓运动障碍、神经肌 肉接头病变、中枢神经功能抑制或丧失。一般来说, 肺实质病变主要是引起氧合功能障碍或衰竭,也可继 发CO2排出障碍。因通气功能衰竭引起的低氧血症,机 械通气使肺通气功能恢复后即可纠正。因肺实质病变 引起的低氧血症,单纯依赖机械通气有时很难改善, 应该采取氧治疗、胸部物理治疗(Cpt)、呼气终末正 压(PEEP)或循环支持治疗等综合措施。
• ICU收治指征: • 主要收治经过严密监测和积极治疗后有 可能恢复的各类重危病人。包括:严重 创伤、大手术及器官移植术后需要监测 器官功能者;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功能 失代偿,需要以药物或特殊设备来支持 其功能者;有可能发生呼吸衰竭,需要 严密监测呼吸功能,或需用呼吸器治疗 者;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者;麻醉意外、心搏骤停复苏后治疗者; 中毒患者等。
• • • • • • • •
ICU模式: (1)专科ICU (2)部分综合ICU (3)综合ICU ICU病人管理模式: (1) 开放式 (2)半开放式 (3)封闭式
• • • • •
ICU规模: (1)床位设置:3 ~ 6%、一个ICU以 6~ 8张床位为宜。 (2)监护站设置: 扇形、矩形 (3)人员编制 : 医 : 床 1.5 ~ 2:1 , 护:床3 ~ 4:1 • ICU 装备:分为监测设备和治疗设备 : 常 用的有多功能监护仪、血气分析仪、多 功能呼吸机、除颤器
1/25 1/10 1/7 1/5 1/3 1/1.7 1/1 1/0. 6 12
FiO2
氧/空气
氧流量
4
4
6
8
8
12
12
(L/min)
总流量 (L/min)
104 44 48 48 32 32 24 19
• 低流量系统:所提供的气流量不能满足 病人吸气总量,因而在吸入一定氧的同 时还吸入一定量的空气。因此 FiO2 不稳 定,也不易控制,适用于不需精确控制 FiO2 的病人。常用方法有:鼻导管吸氧、 面罩吸氧、带贮气囊面罩吸氧
a.紧促性呼吸:呼吸运动浅促而带有弹性,多见 于胸膜炎、胸腔肿瘤、肋骨骨折、胸背部剧烈 扭伤等。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b.深浅不规则呼吸:多见于周围循环衰竭、脑 膜炎、或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神志丧失者。 c.蝉鸣性呼吸:吸气时高音调啼鸣声,因会厌 部发生部分阻塞,空气吸入困难所致,“三凹 征”。 d.鼾音呼吸:上气道中有大量分泌物潴留,在 呼吸时可闻及大水泡音。多见于昏迷或咳嗽反 射无力。 e.点头式呼吸:多见于垂危患者呼吸变得不规 则。 2.呼吸功能测定
• 供氧方法有: • 高流量系统:病人所吸入的气体都由该 装置供给,气体流速高, FiO2 可以稳定 控制并能调节。常用的有文图里 ( Venturi)面罩。为维持 FiO2 的稳定, 应调节氧与空气的比例,并保持足够的 氧流量。
• 高流量吸氧时FiO2的调节
0. 0.2 0.3 0.3 0.4 0.5 0.6 0. 24 8 1 5 0 0 0 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