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长度单位解决问题》常见问题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分一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P88\89《量一量,比一比》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桥东小学周文春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及周围东西的测量,使学生感受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
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掌握测量方法的多样性,通过动物的身高或身长和人比一比的过程让学生对米和厘米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切实体会数学与自己生活的联系。
3、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4、在活动中初步渗透统计的思想和统计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米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长方形纸)教学重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测量实物,掌握测量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明确活动意义1. 激活经验:问题1、回忆一下在学习“长度单位”时,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1米、1厘米)边说边用手势比画一下。
问题2、你能用手势比画一下,60厘米有多长吗?如果老师告诉你我们的课桌约60厘米,现在你可以比画出60厘米的长度吗?2、制造认知冲突:1、认识一些测量长度的工具(出示米尺、软尺、卷尺)并说说它们的用途。
2、利用这些测量工具来量一量我们身边的物体。
3、分组实践,积累直观经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这些测量对象应该是多少合理,再动手测量课桌和讲台分别是多少,并记录测量结果。
肩宽一步的长度手掌宽讲台长一拃长张开两臂长身高课桌长4、用多种方式建立所测物体长度或高度的表象用手比-------边读板书中物体的长度边用手比画长短说关系--------课桌要比肩宽长一些;两臂展开的长度比讲桌长一些;教室的长比两臂展开的长度长得多等(二)借助身边的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长度或高度,发展长度观念1、用合适的方式描述“教室的宽6米”这个长度(1)直观感知“6米”的长度。
(2)借助熟悉的标准描述“6米”这个长度,(3)直观感知“6米”的长度,体会用不同方式描述(4)用不同的方式描述“6米”的长度。
小学数学人教版(2014秋)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解决问题-章节测试习题(3)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一辆长约4().A. 厘米B. 米C. 无法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解答】由常识可知,一辆长约4米.选B.2.【答题】这张桌子大约高().A. 7厘米B. 70厘米C. 7米【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选择合适的长度.【解答】由常识可知,这张桌子大约高70厘米.选B.3.【答题】如下图,椅子的宽度是______厘米,桌子的宽度是______厘米.【答案】40 6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长度单位.【解答】由图可知,一只手的宽度为10厘米,那么五只手的宽度为10+10+10+10=40(厘米),即椅子的宽度是40厘米.一只鞋的长度为20厘米,那么三只鞋的长度为20+20+20=60(厘米),即桌子的宽度是60厘米.故此题的答案是40,60.4.【答题】(1)估计钥匙长______厘米.(2)估计饮料瓶长______厘米.【答案】5 4【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厘米.【解答】(1)由图可知,根据1厘米的长度,可以估计钥匙长5厘米.(2)由图可知,根据1厘米的长度,可以估计塑料瓶长4厘米.故此题的答案是5,4.5.【答题】下面通常用“米”作单位的是().A. 旗杆的高度B. 茄子的长度C. 脚印的长度【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米.【解答】旗杆的高度通常用“米”作单位,茄子的长度和脚印的长度通常用“厘米”作单位.选A.6.【答题】选一选,填一填.(填序号)A.95厘米B.1米25厘米C.1米30厘米丽丽的身高是______,妞妞的身高是______,小明的身高是______.【答案】B A 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逻辑推理、认识长度单位.【解答】妞妞的身高不到1米,因为95厘米<1米,所以妞妞的身高是95厘米;丽丽比小明矮一点,因为1米25厘米<1米30厘米,所以小军的身高为1米25厘米,小明的身高为1米30厘米.故此题答案为B,A,C.7.【答题】弟弟的身高是76米.()【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长度单位的认识.【解答】米是较大的长度单位,一般人的身高都在1米至2米之间,所以弟弟的身高不可能是76米.故此题是错误的.8.【答题】跳绳长2().A. 厘米B. 米【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长度单位的认识.【解答】根据常识可知,跳绳长2米.选B.9.【答题】门宽约10厘米.()【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长度单位的认识.【解答】由常识可知,门宽大约是1米,1米=100厘米,所以门宽约10厘米的说法错误.故此题是错误的.10.【答题】纺锤树生长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上。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长度单位》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长度单位》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长度单位》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长度单位》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明确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之后让学生认识长度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本课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测一测、量一量、估一估等动手操作的方法,让学生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及如何对一些较短的物体进行测量。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能明白为什么要统一长度单位,而且也学会了如何任用刻度尺量较短的物体长度。
但也有个别学生在量物体长度时总忘记对准“0”刻度。
看来在今后应该多给学生提供测量的机会,以便熟练掌握测量方法,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对于这课中涉及的估算内容学生们完成得不好,估算能力差,大部分学生是*用尺子量来完成估算习题的。
看来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必须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上多下些功夫,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活跃。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学反思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花了近二周的时间结束了第一单元的新课和练习,并且进行了单元知识测验。
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已掌握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知道测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常用厘米做单位,学生能够体验在现实生活中,1米到底有多长,1厘米到底有多长,并且知道1米=100厘米。
在建立长度单位观念的基础上,绝大部分学生能够估量出物体的长度,并且能够自己动手进行测量出它的实际长度。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知识点
归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⑴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⑴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元》知识点+易错点+图文解析+练习(有答案)

( 2 )厘米
4、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1)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2)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 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描点、连线、标长度)
2、请填上适当的单位。 (1)测量操场跑道的长,用(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2)树高19(米),书厚1(厘米)。 (3)小明高1(米)40(厘米)。 (4)书桌高75(厘米)。
二、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生活中(①)的长度最接近1米。 ①写字台的高度 ②台灯的高度 ③椅子的宽度 2、下面(②)的测量方法正确。 3、哪辆车不能顺利通过桥洞?( ② )
三、画线。 略
四、数一数,填一填。 图中长是1厘米的线段有(4)条, 长是2厘米的线段有(3)条, 长是3厘米的线段有(2)条, 长是4厘米的线段有(1)条。 图中共有(10)条线段。
五、解决实际问题。 1、如右图所示,强强再长高多少就是1米? 1米=100厘米 100-90=10(厘米) 答:强强再长高10厘米就是1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 教室长12(米) 筷子长20(厘米)
综合练习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算一算。 1米=(100)厘米 400厘米=(4)米 29厘米-8厘米=(21)厘米 17米+9米=(26)米 55米+5米=(60)米 1米-50厘米=(50)厘米 5米+7米=(12)米 16厘米-9厘米=(7)厘米 24厘米+76厘米=(100)厘米=(1)米 1米20厘米-30厘米=(90)厘米
小学数学人教版(2014秋)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解决问题-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1.【答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名称.一节车厢长24______.【答案】米【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长度单位的认识.【解答】根据生活实际可知,一节车厢长24米.故此题的答案是米.2.【答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名称.电冰箱高约1______60______.【答案】米厘米【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长度单位的认识.【解答】根据生活实际可知,电冰箱高约1米60厘米.故此题的答案是米,厘米.3.【答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名称.旗杆高15______.【答案】米【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长度单位的认识.【解答】根据生活实际可知,旗杆高15米.故此题的答案是米.4.【答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名称.小桥长20______.【答案】米【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长度单位的认识.【解答】根据生活实际可知,小桥长20米.故此题的答案是米.5.【题文】圈出正确的答案.【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长度单位的认识.根据生活实际解答即可.【解答】见答案.6.【题文】小强想修理椅子,椅子的木板厚为4厘米.小强不知道用哪一种钉子好,你能帮他选一选吗?【答案】选6厘米的钉子.【分析】要想把椅子的木板和椅子腿钉子一起,那么应该选比4厘米长的钉子即可.【解答】6厘米>4厘米>1厘米,所以应该选6厘米的钉子.7.【答题】______枚一元硬币摆起来大约高1厘米.【答案】5【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长度单位.【解答】根据生活常识,大约5枚一元硬币有1厘米.故此题的答案是5.8.【答题】______拃的长度大约是1米.【答案】1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长度单位.【解答】一拃有10厘米,1米=100厘米,所以10拃就是1米.故此题的答案是10.9.【答题】一本字典的厚度大约是5______;我的食指大约长5______.【答案】厘米厘米【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长度单位.【解答】根据生活常识,一本字典的厚度大约是5厘米;我的食指大约长5厘米.故此题的答案是厘米,厘米.10.【答题】小明的手掌宽约6______;教室的宽大约是6______.【答案】厘米米【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长度单位.【解答】根据生活常识,小明的手掌宽约6厘米;教室的宽大约是6米.故此题的答案是厘米,米.11.【答题】______步大约长50厘米.【答案】1【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长度单位.【解答】根据生活常识,1步大约长50厘米.故此题的答案是1.12.【答题】1米是______个1厘米那么长,6米是______个1米那么长,6米是______个1厘米那么长.【答案】100 6 600【分析】根据1米=100厘米进行解答即可.【解答】1米=100厘米,100个1厘米的和是100厘米,所以1米是100个1厘米那么长;1米+1米+1米+1米+1米+1米=6米,所以6米是6个1米那么长;6米=600厘米,所以6米是600个1厘米那么长.故此题的答案是100,6,600.13.【答题】8厘米+12厘米=______厘米 3米+6米=______米54米+12米=______米 40厘米-30厘米=______厘米13厘米+31厘米=______厘米 39米+7米+2米=______米20厘米+______厘米=1米 1米+4米+______米=15米26厘米+8厘米=______厘米 70厘米-7厘米=______厘米82米-5米=______米 30米+46米=______米【答案】20,9,66,10,44,48,80,10,34,63,77,76【分析】根据1米=100厘米先把单位统一起来,然后根据加减法计算即可.【解答】8厘米+12厘米=20厘米,3米+6米=9米,54米+12米=66米,40厘米-30厘米=10厘米,13厘米+31厘米=44厘米,39米+7米+2米=48米,20厘米+80厘米=100厘米=1米,1米+4米+10米=15米,26厘米+8厘米=34厘米,70厘米-7厘米=63厘米,82米-5米=77米,30米+46米=76米.故此题的答案是20,9,66,10,44,48,80,10,34,63,77,76.14.【答题】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答案】厘米厘米厘米米厘米【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长度单位的认识.根据生活实际解答即可.【解答】根据生活常识,水壶高40厘米,笔记本厚5厘米,椅子高70厘米,鸵鸟高1米15厘米.故此题的答案是厘米,厘米,厘米,米,厘米.15.【题文】估计男孩和狗有多高.【答案】小明高1米左右,小狗高50厘米左右.【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长度的估测.把小明的身高和门的高度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小明的身高;把小狗的身高和小明的身高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小狗的身高.【解答】2个小明的身高和大约与门的高度相等,1米+1米=2米,所以小明高1米左右;2只小狗的身高和大约与小明的身高相等,1米=100厘米,50厘米+50厘米=100厘米,所以小狗高50厘米左右.16.【答题】一根绳子对折后长2厘米,这根绳子全长______厘米.【答案】4【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长度单位.【解答】一根绳子对折后分成2段,每段长2厘米,2段长2+2=4(厘米),所以这根绳子全长4厘米.故此题的答案是4.17.【答题】用一把25厘米长的直尺量1米长的纸条,需要量______次.【答案】4【分析】先把1米换算成100厘米,再计算几个25厘米是100厘米.【解答】1米=100厘米,25厘米+25厘米+25厘米+25厘米=100厘米,所以用一把25厘米长的直尺量1米长的纸条,需要量4次.故此题的答案是4.18.【答题】游泳池长50米,小明游了一个来回,一共游了______米.【答案】100【分析】游了一个来回,就是游了2个50米,求和即可.【解答】50+50=100(米),所以小明游了一个来回,一共游了100米.故此题的答案是100.19.【答题】分一分.以“厘米”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答案】以“厘米”为单位:,,,,;以“米”为单位:,,.【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长度单位的认识.【解答】根据生活实际可知,高80厘米,高25厘米,高2米,高165厘米,高20米,长18厘米,长5米,高10厘米.20.【答题】小明的鞋底宽6米.()【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长度单位的认识.【解答】根据生活实际,小明的鞋底宽6厘米.故此题是错误的.。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认识线段、解决问题)PPT课件新人教版

三、知识应用
(一)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
( 1) ( 2) ( 3) ( 4) 数学书长26米。 灯管长50厘米。 房间高3厘米。 字典厚6米。 (厘米)
( √ ) ( 米 )
(厘米) ( √ )
( 5)
( 6)
大树高8米。
教室长10厘米。 ( 米 )
三、知识应用
(二)量一量
约(
)米
(
)米(
)厘米
二、探究新知
(二)米和厘米
1米
1厘米
比一比,你觉得米和厘米 我们来看一看, 1米里 这是 这是 1厘米。 1米。 之间有什么关系? 到底有多少厘米? 1米比1厘米长很多。 1米里有很多厘米。
二、探究新知
(二)米和厘米 1米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0
20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继续数:10, 20, 30, 40, 50, 1,2,3,4,5,6,7,8,9, 1米= 100 厘米 60, 70, 80, 90 , 100 。 10。这是10厘米。
三、知识应用
(三)想一想
小红 小军 小刚
90厘米
1米20厘米
小刚的身高是大于90厘米,小于120厘米。 三位小朋友比身高,小军最高,小红最矮, 比如:91厘米,92厘米,95厘米,1米2厘米, 小刚的身高可能是( )厘米。 1米18厘米。 第8页练习一,第3题。
长度单位
认识米、米和厘米
一、情境引入
孩子们,谁愿意来量一量黑板的长? 比一比,看谁量得快!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米
拿一把米尺,在你的身上 找一找,有没有1米。
从地面到我的脖子, 长度大约是1米。 再去我们身边找一找,有没有 我两只胳膊打开的长度 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大约是1米。 用米尺量一量。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认识厘米 厘米测量

纸条长5厘米
小刀长( 6 )厘米。
圆珠笔长( 8 )1
2
3
4
5
6
7
8
这样测量橡皮的 长度可以吗?
下面测量的对吗?
0 1 2 3 4 5 6 7 8
0
1
2
3
4
5
6
7
8
2.有的学生可能会 用尺子这样量。
尺子的0刻度线没对齐红旗的左端。 cm
尺子摆放倾斜。 读数有误。
标准测量。 cm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要想知道物体的长度,需 要用什么来度量?
要用尺子来度量!
0刻度线
刻度线
0刻度
cm
厘米 小
刻度 大
1厘米有多长?
1厘米 1厘米
每两个数字之间的 一大格都是1厘米。
0
1
2
3
4
5
6
7
8
那4厘米有几大格呢?
身边的1厘米
1厘米
0
1
0
1
食指的宽约有1厘米。
图钉的长约有1厘米。
寻找1厘米
2.提高练习
用尺子测量数学书,按要求填空。
3.拓展练习
断尺量笔盒。 1)尺子两端断了,能量出笔盒较短的边吗? 2)尺子上只有5个整厘米,可以量出笔盒的较长的边吗?
__厘米
3.拓展练习
(作业)课外实践活动: 1.请回家量一量爸爸、妈妈和自己的一步各有几厘米长,把量 得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2.请回家制作一面长边为20厘米,短边为12厘米的小红旗。
6厘米
cm
× × ×
√
(二)找一找、量一量
从0到2之间的长是2厘米,从0到3之 间的长是3厘米。 在尺子上,从0开始,到几就是几厘米。 从( 2)到(3 )也是1厘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长度单位》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包括米、厘米、毫米,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能够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长度测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可能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长度单位的具体含义和应用场景有所不了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包括米、厘米、毫米,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长度测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的认识和换算关系。
2.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度单位。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进行长度测量和换算,增强实践能力。
3.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长度单位的使用和换算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和图示,如尺子、绳子、物体等,用于直观演示和操作实践。
2.准备长度单位的卡片或贴纸,用于学生练习和巩固。
3.准备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题,用于学生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和图示,如尺子和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长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长度是怎么样的吗?你们会用什么工具来测量长度呢?”2.呈现(10分钟)介绍长度单位,包括米、厘米、毫米,并通过实物和图示进行展示。
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如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让学生观察和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和换算的实践活动。
每组分配尺子和物体,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并进行换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全部课时教学设计

师:现在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你能找到2厘米、3厘米、5厘米吗?
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在尺上指2厘米、5厘米和其他的几厘米。
小组汇报:从0到2的距离就是2厘米,0到5的距离就是5厘米。
师质疑:有没有别的方法也找到了2厘米、5厘米呢?
生汇报:我还找到3到5的距离也是2厘米,5到10的距离也是5厘米。
交流。问:你能用双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
(5)谈话: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边
哪些物体长约是1米。(量一量)
(6)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长,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并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
4.用尺子量一量。
[设计意图:通过多元化、有梯度的设计练习题,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并且能够正确量出长度。]
【环节四: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和本领?
生: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尺子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时要注意把尺子 0刻度对准所量物体的左端,看右端对准尺子上的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把学生身边的问题数学化,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
【环节二:自主活动,探究新知。】
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65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
师:学完这节课,我想请同学们帮我一个忙,前几天老师订做衣服的时候,需要知道手腕一圈的长度,可用直尺怎么量都不方便,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案1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案1一. 教材分析《长度单位》是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本节课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活动,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运用还比较陌生。
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
此外,学生之间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2.教学难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如何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直观教学法:利用教具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度单位。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测量物体长度,巩固长度单位的概念。
4.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度单位模型、实物、测量工具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测量工具等。
3.课件:长度单位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场景,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
如:马路上的交通标志、房间里的家具等。
让学生说说这些长度单位是什么,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长度单位模型,如厘米、分米、米等,向学生介绍这些长度单位的概念。
同时,展示实物,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度单位。
如:1厘米长的线段、1分米长的尺子等。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认识线段 (5)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一、单元教材分析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学生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
本单元教学长度单位的认识,在认识厘米和米的前提下,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从而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量化把握,在此基础上认识线段,线段的认识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例1的教学目标是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介绍了测量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需求。
原教材安排的是用硬币、曲别针、方木块等作为长度标准进行测量活动,得到的结果不统一,从而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需求。
本教材更尊重知识本源,采用真实的事例:古人曾用身体的一部分,如:“庹(tuǒ)”“拃(zhǎ)”“脚长”作为“长度单位”。
由于不同的人测量得的结果会不同,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是必要的。
例2介绍了我们最常见的长度单位之一“厘米”。
直尺是我们最常见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学生观察直尺发现,尺子上有若干长度单位,而且都是统一的,每一个单位就是1厘米。
学生用手比画感受1厘米的长度,再通过实物比较,如:田字格的长度、图钉的长度大约都是1厘米,加深对1厘米的认识。
知道“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可以用它作单位。
如果使用课件,不能用放大的1厘米长度作为标准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一定要以手中尺子上1厘米的实际长度为准,形成清晰的表象。
教材给出厘米可以用“cm”的符号表示,只要求认识,不要求实际运用。
认识了长度单位与测量长度的工具,例3就是用尺子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量化的把握。
测量时强调以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尺子的边缘与物体重合,再看尺子的右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体会测量长度的本质就是确定一段长度里包含几个长度单位。
例4认识米尺和米。
因为学会了用厘米尺测量,因此指定一名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测量黑板的长度,一是巩固前一课时的知识,同时让学生立刻感受到这样的测量很麻烦,体现了测量时应该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自然引出米尺。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
位》知识点归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常见问题
1.问题内容:学会恰当选择长度单位。
解答内容:利用已有的知识,想一想,能不能用自己的肢体表示出1厘米和1米的长度?1厘米大约是食指的宽度,1米大约是张开双臂两只
手间的距离。
这时就能想象到13厘米是很短的,与旗杆的高度相
差很远,所以旗杆的高度是13米。
归纳总结:选择长度单位时,可以利用单位和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或借助参照物去判断。
表示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表示较长的物体
用“米”作单位。
2.问题内容:能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判断。
解答内容:本题是对用尺测量物体长度方法的巩固。
中间小男孩的测量方法虽然没有对齐0刻度,但这种方法更能体现测量的本质;最后一
个小女孩的方法是近似结果,符合生活实际。
不到整厘米数,接
近哪个整厘米就大约是几厘米长。
3.问题内容:引导学生形成并积累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答内容:虽然有些物体生活中很常见,但学生不一定清楚它们的长度,会出现凭空猜测的现象。
可以多选取一些学生熟悉的实物,最好找到一
些参照物,以便作为标准进行判断。
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已经建立的
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提示:除了要思考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还要看清题中所给的数据,数据偏大或偏小时有可能会影响到后面所用的单位名称,所以审题是很
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