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翼状胬肉临床路径及表单
无晶状体眼和翼状胬肉手术临床路径
一、无晶状体眼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无晶状体眼(ICD10:H27.000) 行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术(ICD-9-CM-3:13.72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 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既往行晶状体摘除术,视力不提高; 2.体格检查:晶状体缺如。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 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诊断明确; 2.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 6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H27.000 无晶状体眼疾病 编码;
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 完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记录单书写
住院第2天(术日)
□ 术前术者再次查看病 人
□ 在术前准备充分的情 况下完成手术治疗
□ 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 住院医完成术后病程 □ 上级医师查房 □ 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病
情及术后注意事项
长期医嘱: □ 眼科术后护理常规 □ 二级护理 □ 饮食 □ 抗菌药物滴眼液 □ 局部应用非甾体消 炎药或糖皮质激素 □ 必要时口服止血药 □
二、临床路径执行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ICD-10:H11.001);行翼状胬肉切除(ICD-9 11.39001)
或联合术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 2-3 天
时间
诊 疗 工 作
重 点 医 嘱
护理 工作
住院第1天
断转归)。 1.手术后反应较轻,病情稳定; 2.切口闭合好,前房形成; 3.眼压正常,裂隙灯检查无明显异常,人工晶体位
临床护理路径在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本科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翼状胬肉手术患者120例。
使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医院常规方法护理,而观察组按临床护理路径护理。
对所有两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患者满意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也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实施护理,有利于节约患者费用,提高病床使用率,提升患者对医院对满意度,此方法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翼状胬肉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效果【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3-0249-022010年召开的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中提出了以夯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让病人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的现今医院护理工作改革任务[1]。
而随着现今医疗模式对不断进步,现代护理已转变为包含护理、预防、保健等为一体对综合型医疗服务。
而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CNP)这一全新的护理模式营运而生。
为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笔者分析统计我科室120例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l5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的翼状胬肉患者共120例。
符合诊断标准: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无明显全身疾病者。
使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
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50~85,平均67.5岁;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55~83,平均71.5岁。
所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翼状胬肉临床路径
(201年7版)一、结膜肿物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膜肿物(码)需行结膜肿物切除术(编码3(二)诊断依据。
1症.状:眼红、磨痛,伴流泪、异物感等;2结.膜肿物特征:患者睑结膜或球结膜组织透明或粉红色隆起,形态及颜色多样;3相.关眼部检查: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前段照相;4鉴.别诊断:睑裂斑:位于睑裂部球结膜,角膜缘内外侧有黄白色无定形隆起斑,不侵入角膜。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非.手术治疗:定期复查2手.术治疗:结膜肿物切除术+常规送病理检查。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膜肿物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
1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心电图、线胸片(可选);(4)检查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前段照相。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眼眶检查,泪液分泌实验和泪膜破裂时间检查,心脏彩超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201年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2选.用抗菌药物滴眼液,根据病情调整用量;(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局麻(病人不能配合手术时可进行全麻)手.术内固定物:无。
术.中用药:无4输.血:无(九)术后住院恢复2天。
1需.要复查的检查项目:视力、裂隙灯、眼前节照相。
2术.后用药:1)局部应用抗菌药物;2)局部非甾体消炎药物;3)抗菌药物:按照《201年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十)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结膜切口愈合好,缝线在位;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结膜切除后送病理回报如为恶性,需行二次手术,给予广泛彻底的清除。
最新翼状胬肉临床路径幻灯片
胃肠道:
➢表现: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泻 ➢多数口服药物及胆汁浓度高药物,如:
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磺胺药、 氟喹诺酮类 ➢机制:化学刺激、肠道菌群失调
局部:
➢肌注局部疼痛、硬结:青霉素钾盐、林可霉素类 ➢ 静脉炎:红霉素、环丙沙星乳糖酸盐 ➢ 吸入药物上呼吸道刺激:氨基糖苷类、 两性霉
(九)术后住院恢复1–2天
• 1.必需复查的检查项目:视力、裂隙灯检查 角膜上皮缺损的修复情况、眼球运动。
• 2.术后用药:局部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 液、促进角膜修复眼液5-7天。
(十)出院标准
• 1.角膜上皮或缺损区修复,伤口无异常。 • 2.眼球运动无异常。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 1.出现手术并发症(伤及泪阜和肌腱、角膜穿 通),需要手术处理者,或采用其它术式者不进 入路径。
➢表现: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出血 ➢药物:氯霉素、乙胺丁醇、链霉素、磺胺药、
四环素 ➢多见于较长期和较大量应用
神经肌肉接头阻滞
➢ 表现:眼睑下垂、四肢无力→呼吸肌麻痹 ➢ 药物: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四环素类、
林可霉素类 ➢ 机制:与钙离子竞争结合部位,乙酰胆碱释放受阻 ➢ 常见于大剂量快速滴注,胸腹腔内局部应用时
素B
其他毒性反应:
➢骨骼、牙齿损害:四环素,氟喹诺酮类 ➢灰婴综合征:氯霉素 ➢心脏损害: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氟喹诺
青霉素类、多粘菌素类、四环素类、 磺胺药
➢预防与处理:
给药个体化,TDM,定期随访肾功能、尿常规
调整剂量→停药
中枢神经系统:
➢ 表现:头痛、头晕、失眠、烦燥、焦 虑、幻听幻视、
忧郁、定向力丧失、肌阵挛、 癫痫、惊厥、 昏迷等 ➢ 药物: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亚胺培南、异烟肼 、
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临床路径表单(2011年版
□执行医嘱、生命体征监测
□执行医嘱、生命体征监测、观察患眼情况
□健康宣教:疾病相关知识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日期
住院第3天
(出院日)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上级医师查房
□观察角、结膜伤口、炎症反应、眼球运动等
□完成病程记录
□健康宣教:疾病相关知识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出院指导:生活、饮食、用药等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眼科特殊检查:AB超、角膜测厚
□完成术前小结、病历书写
□完成眼科特殊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术前评估
□签署有关知情同意书
□完成手术记录及术后病程
□上级医师术后查房,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病情
及术后注意事项
重
点
医
嘱
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医嘱:
□眼科三级护理常规
□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其它)
□抗生素眼液
临时医嘱:
□决定出院时间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术后):
□眼科术后二级护理常规
□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其它)
□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液
□非甾体类滴眼液(必要时)
临时医嘱:
□视力、眼压、外眼像(必要时)
□出院医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液及非甾体类眼液(必要时),定期门诊复查
翼状胬肉临床路径表单
合用对象:第一诊疗为翼状胬肉(ICD-10:H11.0)
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ICD-9-CM-3:11.39)
患者姓名:性别:年纪: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原则住院日:5-7天
□入院护理评定
□执行医嘱、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病情变异
统计
□无□有,因素:
病情变异统计
□无□有,因素:
1.
2.
□无□有,因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眼科术后二级护理常规
□眼科术后二级护理常规
□饮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普食/糖尿病饮食/其它)
□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其它)
□抗菌药品、糖皮质激素眼液
□抗菌药品、糖皮质激素眼液
□非甾体类滴眼液(必要时)
□非甾体类滴眼液(必要时)
□每日换药
临时医嘱:
临时医嘱:
□视力、眼压、外眼像(必要时)
□视力、眼压、外眼像(必要时)
□出院医嘱:抗菌药品眼液、糖皮质激素眼液及非甾体类眼液(必要时),定时门诊复查
重要护理工作
□执行医嘱、生命体征监测、观察患眼状况
□健康宣传教育:疾病有关知识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出院指导:生活、饮食、用药等
□执行医嘱、生命体征监测、观察患眼状况
□健康宣传教育:疾病有关知识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出院指导:生活、饮食、用药等
1.
2.
□无□有,因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日期
住院第3-5天
住院第5-7天
(出院日)
主要诊疗工作
□上级医师查房
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Pterygium【概述】翼状胬肉为睑裂部肥厚的球结膜及其下的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向角膜侵入,其形态似翼状而得名。
多在睑裂斑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其发病要能与紫外线照射、气候干燥、接触风尘等有一定关系。
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翼状胬的结膜上皮增厚或变薄,上皮下纤维血管组织增生和胶原纤维变性,角膜前弹力怪由于血管的侵入而破坏。
新近研究表明长期的紫餐线照射可引起角膜缘干细胞的损害。
从而发生翼状胬肉。
以下是朝阳眼科医院的介绍。
【临床表现】1.多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
2.单眼工双眼同时发病。
翼状改变可见于鼻侧或颞侧角膜缘,工两侧同时存在。
以鼻侧多见。
3.病变初期角膜缘发生灰色混浊,球结膜充血、肥厚,以后发展成三角形的纤维血管组织。
它要分为头(三角形尖端)、颈(角膜缘部)和体部(球结膜上)。
4.进行期翼状胬表现为充血、肥厚、头产前端角膜灰色浸润,有时见色素性铁线(Stocker线)。
5.静止期翼状胬薄而不充血,颈部和体部血管收缩纤细。
6.翼状胬肉伸展至角膜时可因牵扯而引起逆规性散光。
7.翼状胬肉遮挡瞳孔区时可造成视力障碍。
8.严重病例要发生不同程度的眼球运动障碍。
【诊断】根据睑裂区呈翼状的纤维血管组织侵入角膜,即要诊断。
【鉴别诊断】1.假性胬肉因眼化学灼伤、热烧伤工炎症引起角膜缘损伤时,使附近球结膜与角膜病变处相连而形成。
要发生于角膜缘任何部位,没有翼状胬肉的形态特点。
2.结膜上皮内肿瘤常为单眼发生,呈胶冻样或天鹅绒样,工为白色斑块状隆起,血管化。
但不呈翼状改变。
3.角膜缘皮样瘤为先天性圆形白色隆起,常见于颞下角膜缘。
4.角膜血管翳继发于配戴角膜接触镜、睑缘炎、单纯疱疹病素性角膜炎、沙眼等,血管长入角膜缘内,位于角膜前弹力层,只有轻度隆起或不隆起。
【治疗】1.刺激症状严重,或胬肉的发展危及视轴时,要考虑手术切除。
2.手术方式可采用暴露巩膜的单纯切除术、球结膜转位或移植术或羊膜移植术等方法。
3.手术后复发几率较高。
双眼翼状胬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双眼翼状替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双眼翼状青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翼状骨肉(ICD-10:Hll.000)行翼状骨肉切除术+羊膜移植术(ICD-9-CM-3:11.3101+11.69011)o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单眼反复发红伴新生物生长;2.体格检查:鼻侧结膜充血、增生、肥厚,并呈翼状向角膜内生长。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诊断明确;2.进行性翼状胃肉向角膜内生长达3mm及以上,影响外观或视力;3.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数:6天。
五、入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lLOOO翼状酱肉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辅助检查项目1.必选项目(1)双眼裂隙灯检查、双眼底检查、双眼角膜厚度检查、双眼非接触式眼压检查、双眼普通视力检查;(2)血常规、尿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空腹血糖;(4)凝血功能;(5)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6)胸部X片、心电图。
3.可选项目(1)显然验光;(2)角膜荧光素染色。
七、选择用药1.必选项目(1)术前用药:加替沙星滴眼液或妥布霉素滴眼液、维生素C片、肾上腺素色棕片;(2)术中用药:林可霉素眼液、妥布霉素眼膏或金霉素眼膏、庆大霉素针、利多卡因针、0.1%肾上腺素针;(3)术后用药:加替沙星滴眼液或妥布霉素滴眼液、维生素C片、肾上腺素色棕片;(4)减轻局部组织水肿、抑制骨肉复发: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
2.可选项目(1)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头抱嗖林/头泡硫眯或克林霉素;(2)促进角膜修复:贝复舒眼液/易贝眼液;(3)止血:注射用卡络磺钠;(4)消肿:注射液七叶皂普钠。
临床路径在翼状胬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临床路径在翼状胬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运用临床路径护理翼状胬肉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60例翼状胬肉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护理方法,观察组按临床路径实施护理。
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采用临床路径对翼状胬肉手术患者实施诊疗、护理,可减少无效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有利于优化护理程序,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临床路径翼状胬肉临床路径(CP,Clinical Pathway)是一种为病人提供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医疗护理服务模式[1]。
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医疗机构为顺应当时医院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它是美国在临床医疗服务中用来控制医疗费用和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一种成功手段[2],翼状胬肉表现为睑裂区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膜样增生及变性侵犯角膜,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引起散光,视力下降,眼部不适及美容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率高,文献报道高达20%~40%[3],临床路径的实施符合“尽量康复”和“尽可能少的医疗费用”[6]这一医疗改革的重要内容。
我院2011年5月~2012年9月,对30例翼状胬肉患者实行临床路径的管理,旨在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医护质量,改善服务态度。
1.临床资料1.1研究对象随机选择拟行择期手术翼状胬肉患者60例,所有病例均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按临床路径实施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护理方法,男28例30眼,女32例40眼,年龄40~75岁,均为初次发病,胬肉侵入角膜区内1.5~5mm,病程2~8年。
1.2研究方法1.2.1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设计制定临床路径表参照1997年美国外科医师协会制定的CP10项标准,征询专家意见后制定,临床路径表格内以严格的时间框架为横轴,已住院患者的医疗护理流程为纵轴,其内容包括:医疗措施;检查检验;评估;用药范围;手术方式;活动;饮食;宣教;检测;护理结果;治疗和护理;出院计划。
临床路径—翼状胬肉
入院第3天(术后第1天) 第4天(术后第3天) 月 日 月 日 内 容 内 容 费用 费用 生命体征:T: P: R: BP: 生命体征:T: P: R: BP: 一般状况:□差 □一般 □良好 一般状况:□差 □一般 □良好 全身重要脏器评估:□差□一般□良好 全身重要脏器评估:□差□一般□良好 护理级别:□一级□二级□三级 护理级别:□一级□二级□三级 1、医生查房; 2、体格检查,重点检查眼科情况; 3、观察伤口情况; 4、完成手术记录; 5. 完成病程记录。 1、医生查房; 2、体格检查,重点检查眼科情况; 3、观察伤口情况; 4、完成病程记录。 5.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准备出院;
庆大霉素地色米松球旁注射. 1.术前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 2.观察术后生命体征; 3.观察术眼情况。 普食 □通畅□未解□腹泻 □不受限制□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1.术后健康指导; 2.术后心理护理; 3.观察术眼情况; 4.用药及活动指导。 普食 □通畅□未解□腹泻 □不受限制□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1.观察术眼情况; 2.住院基础护理。 1.术后健康指导; 2.出院指导。
□一般 □好转 □良好 □恶化 □治愈
□一般 □好转 □良好 □恶化 □治 愈
护士 白班: 签名 合计
小夜:
大夜:
白班:
小夜:
大夜:
白班:
小夜:
大夜:
白班:
小夜:
大夜:
白班:
小夜:
大夜:
1.视力,裂隙灯; 2.标本病理检查;
视力,裂隙灯;
1. 视力,裂隙灯; 2 .血常规检查.抗生素:青霉素; 2.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 3. 消炎痛口服;
1. 抗生素:青霉素; 2.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 3. 消炎痛口服;
翼状胬肉Microsoft Word 97-2003 文档
变异
□无□有,原因:
日期
住院第二天(手术当日)
护理路径
执行时间
签名
执行医嘱
□术前30分钟肌注地西泮10mg,排空膀胱。
□执行眼科术后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流质饮食。
□抗生素药物治疗。
护理与健康指导
□术毕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患者,填写“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记录”。
□向患者送爱心联系卡,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留患者联系电话,以便回访。
出院健康指导
□嘱患者术后7-10天来院拆线。
□向患者做出院指导,嘱患者回家后以积极的心态适应术后生活。
□坚持体育锻炼,劳逸结合,循序渐进,每日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遵医嘱用药,交代用药方法、注意事项,嘱不可自行停改药及增减剂量。
翼状胬肉临床路径护理常规
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日期住院号
日期
住院第一天(手术前一天)
护理路径
执行时间
签名
执行医嘱
□眼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普通饮食。
□左氧氟眼药水滴眼4-6次/日。
□心电图、血尿便常规、术前五项、凝血系列、血糖血脂等。
□协助患者完善术前检查,查看各项检查结果。
□定于明日9:30在局麻/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右眼翼状胬肉切除术。
□出院后2周内责护配合主管大夫电话回访,解答患者问题,健康指导。
变异
□无□有,原因:
□二级护理。
□半流质饮食。
□执行术后医嘱。
护理与健康指导
□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
□告知患者勿用力揉搓眼周,保持清洁卫生。
□避免低头及用力咳嗽,注意休息,禁食辛辣刺激性饮食。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眼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眼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5.17•【文号】卫办医政发[2011]74号•【施行日期】2011.05.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眼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7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国办发〔2011〕8号)中有关要求,根据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整体部署,我部继续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角膜白斑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角膜裂伤、难治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冻术、经巩膜二级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等眼科8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当地医疗工作实际,依照我部印发的临床路径文件,指导各试点医院制订具体实施的临床路径,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将有关情况报我部医政司。
请从卫生部网站下载眼科8个病种临床路径。
联系人:卫生部医政司医疗机构管理处胡鹏、张文宝电话:************、68792730二○一一年五月十七日附件:眼科8个病种临床路径附件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
行白内障囊外(ICD-9:13.59)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ICD-9:13.71)。
(二)诊断依据。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
1.症状: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征:检查可见晶体皮质、晶体核、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导致视力低下,眼前节检查基本正常。
3.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翼状胬肉诊疗指南
翼状胬肉诊疗指南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称“胬肉攀睛”,俗称“鱼肉”。
一般认为它是受外界剌激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单眼或双眼受犯,因其形状酷似昆虫的翅膀故名。
为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一种赘生组织,侵犯角膜后日渐增大,甚至可覆盖至瞳孔区而严重影响视力。
是睑裂部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发生变性、肥厚、增生,向角膜内发展,呈三角形。
多见于户外劳动者,以渔民、农民发病最多,可能与风尘、日光、烟雾等长期的慢性刺激有关。
一、病因1.身体因素:要考虑到遗传、营养缺乏、泪液分泌不足、过敏反应及解剖因素等。
2.环境因素:外界剌激如眼部长期受到风沙、烟尘、热、日光、花粉等过度剌激,尤其是渔民、农民、海员、砂石工人等长期户外劳动者在上述剌激因素作用下使角膜缘部结膜血管或结膜上皮组织发生非感染性慢性炎症,组织增生、成纤维细胞增殖、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这是翼状胬肉形成的一系列过程。
二、临床表现1.症状:刺激感、眼红、视力下降,也可能无症状。
2.体征:单侧胬肉多见于鼻侧,双侧者则分别在角膜的鼻、颞两侧。
初期时角膜缘发生灰色混浊,球结膜充血、肥厚,以后发展为三角形的血管性组织。
它可分为头、颈、体三部分,尖端为头部,角膜缘处为颈部,球结膜部为体部。
胬肉按其病变进行情况可分为进行期或静止期。
进行期胬肉的头部隆起,附近的角膜混浊,在前弹力层及浅基质层有细胞浸润。
颈部宽大、体部肥厚、表面不平,有粗大而扩张的血管。
静止期的胬肉头部平坦,角膜浸润吸收,体部不充血或轻度充血,表面光滑,病变静止。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但需与假性翼状胬肉、睑裂斑相鉴别。
1.真性翼状胬肉是属于结膜及结膜下组织的慢性炎症并向角膜发展的结果。
假性翼状胬肉一般是角膜边缘区的急性损伤,其附近球结膜与角膜病变处发生粘连,形成一条结膜桥带。
2.假性翼状胬肉生长在角膜边缘的任何一个部位,一般比较小,亦无发展趋势,为球结膜与角膜上皮粘连所致。
临床上可见一索条或三角形结膜皱襞固定在角膜混浊部位,多发生于角膜溃疡、灼伤或化学腐蚀伤后。
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改版)
关于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的通知各科室:为了落实临床路径管理,抓好临床路径实施环节质量,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护理安全。
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及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试行)》相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经院办公会决定成立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专家组及科室实施小组。
一、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主任:刘援副主任:张秀芳成员:石军、张海宁、崔洪宝、葛方东、韩海燕、耿静、王丽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张秀芳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职责:1、制订本院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实施计划和相关制度;2、协调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推行与实施临床路径所需要的资源帮助;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病种;4、审核临床路径文本与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5、组织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控制相关的培训工作;6、审核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控制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专家组成员:刘援、张秀芳、石军、崔洪宝、葛方东、韩海燕、王丽专家组职责:1、对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2、制订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3、负责各临床路径病种执行文本的审核工作;4、对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5、负责临床路径推行过程的技术培训工作;6、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的改进措施三、临床路径科室实施小组白内障组:石军、郭君玉、李宁眼底病组:张海宁、刘丹、崔洪宝准分子组:葛方东、周淑娟、刘霞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职责:1、负责临床路径(或单病种)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或单病种)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本(或单病种)质量控制表;3、结合临床路径(或单病种)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或单病种)质量控制表的修订建议;4、参与临床路径(或单病种)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或单病种)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眼科翼状胬肉临床路径
项目
检查内容得分 扣分扣分原因改进措施效果评价1、入院宣教、病区环境、设备和设施、入院护理评估。
10
2、专科评估:视力、眼压、有无眼红、分泌物。
5
3、协助患者完善相关检查。
5
4、遵医嘱准确及时为患者点眼药水,勤巡视。
5
5、跌倒风险的患者,有相应标识及健康教育。
5
6、通知患者明早禁食抽血5
7、介绍疾病有关知识及翼状胬肉术前有关注意事项5
1、遵医嘱为患者做好术前准备。
10
2、做好术前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
5
3、术后遵医嘱正确为患者实施治疗。
5
4、观察病情变化。
5
5、准确及时的为患者点眼药水5
6、术后健康指导、心理护理、饮食指导5
1、观察患者病情5
2、做好健康教育。
5
1、出院指导、出院宣教5
2、发患者意见征询表,征询患者意见。
5
3、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5
检查日期 检查者: 得分
护士长签名 眼科翼状胬肉临床路径质控考核表入院当天第二至四天检查床号质控评价:护士长评价:本月合格率第五天出院日。
临床路径1
二、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泪囊炎(ICD-10:H04.401)行鼻腔泪囊吻合术(ICD-9-CM-3:09.8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二、急性虹膜睫状体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于重症患者)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虹膜睫状体炎(ICD-10 H20.004)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ICD-10:H11.0)。
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ICD-9-CM-3:11.3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或稍有异物感。
可有眼红,如胬肉长入角膜,可因散光而影响视力;若侵及瞳孔区,视力可有明显减退。
2.体征:睑裂部球结膜充血、肥厚隆起,略成三角形,头部形成翼状的纤维血管组织长入角膜。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裂隙灯检查确定损害范围和相邻角膜完整性、厚度变化。
(1)进行性翼状胬肉;(2)胬肉已近瞳孔区影响视力;(3)翼状胬肉影响眼球运动。
2.手术方式:单纯胬肉切除手术(ICD-9-CM-3:11.39)。
(四)标准住院日为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11.0翼状胬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2)专科检查:视力、屈光状态、眼压、眼球运动。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泪液分泌试验、外眼像、眼底、眼科B超、角膜厚度。
(七)选择用药。
术眼滴用抗生素眼液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翼状胬肉手术临床路径及表单
翼状胬肉手术临床路径一、翼状胬肉手术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ICD-10 H11.001)行翼状胬肉切除术(ICD-10 11.311)(二)诊断依据。
1.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2.症状:异物感、散光、视力下降、眼球运动障碍等。
3.体征:睑裂区球结膜增生、肥厚,其下纤维血管侵入角膜,结膜充血。
4.病变直观,影响美观。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翼状胬肉(ICD-10 H11.001)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症,无手术禁忌症。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2-3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
(2)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血糖、感染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冲洗泪道。
(3)心电图。
(4)视力、眼压、验光、眼前节照相、泪液分泌试验(shirmer试验)、角膜曲率。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角膜地形图、眼前节OCT。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
(2)对于手术风险大者(高龄合并全身内科疾病等)需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代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充分告知风险,对症保守治疗。
(3)对于有明显手术禁忌症者,对症保守治疗。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术前推荐不含激素类的广谱抗生素眼药水及非甾体眼药水,常用量:局部广谱抗生素术前使用12次或以上,局部非甾体滴眼液每天4次。
(2)术后推荐广谱抗生素眼药水及眼药膏,常用量:滴眼液每日3-4次,眼膏每晚一次。
(八)手术日为住院当天或第2天。
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诊疗常规
【概述】
成人球结膜及其下组织肥厚增生,呈三角形向角膜侵袭,遮盖角膜,以鼻侧多见,影响视力及外观。
【诊断标准】
球结膜肥厚增生,遮盖角膜。
【纳入标准】
1、遮盖角膜2cm以上;
2、无其它合并症;
3、能耐受局麻手术者。
【排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2、眼部炎症。
【诊疗常规】
1、手术:
○1手术指征:遮盖角膜2cm以上;
○2麻醉方式:球后神经阻滞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表面麻醉;
○3术后换药拆线:术后第一、二、三天换药,半月后拆线。
2、药物:
○1术前点抗生素眼水;
○2术前两小时内预防性抗生素静脉滴注;
○3术后点抗生素眼药水、口服抗生素。
3、检查:
术前: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胸正位片、心电图、电解质、凝血四项、五项检测、血糖。
【出院标准】
1、无感染;
2、移植片供血良好、无脱落,缝线无松脱;
3、角膜上皮愈合。
【质量标准】
1、平均住院日:6天;
2、疗效标准:治愈率≥99%;
3、切口感染率:<0.5%。
河南省按病种付费治疗临床路径指南(2710元)预期住院日期: 6 天实际住院日期:天
预期术前住院日期: 2 天/实际术前住院日期: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翼状胬肉临床路径
一、翼状胬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ICD-10:H11.0)。
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ICD-9-CM-3:11.3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或稍有异物感。
可有眼红,如胬肉长入角膜,可因散光而影响视力;若侵及瞳孔区,视力可有明显减退。
2.体征:睑裂部球结膜充血、肥厚隆起,略成三角形,头部形成翼状的纤维血管组织长入角膜。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裂隙灯检查确定损害范围和相邻角膜完整性、厚度变化。
(1)进行性翼状胬肉;
(2)胬肉已近瞳孔区影响视力;
(3)翼状胬肉影响眼球运动。
2.手术方式:单纯胬肉切除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11.0翼状胬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术前常规检查;
(2)专科检查:视力、屈光状态、眼压、眼球运动。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泪液分泌试验、外眼像、眼底、眼科B超、角膜厚度。
(七)选择用药。
术眼滴用抗菌药物眼液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2.手术方式:翼状胬肉切除术。
3.手术内置物:无。
4.术中用药:无。
5.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1-2天。
1.必需复查的检查项目:视力、裂隙灯检查角膜上皮缺损的修复情况、眼球运动。
2.术后用药:局部用抗菌药物眼液、糖皮质激素眼液、促进角膜修复眼液5-7天。
(十)出院标准。
1.角膜上皮或缺损区修复,伤口无异常。
2.眼球运动无异常。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手术并发症(伤及泪阜和肌腱、角膜穿通),需要手术处理者,或采用其它术式者不进入路径。
2.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晶状体损伤、视网膜损伤),不进入路径。
3.合并全身疾病、住院期间需要继续治疗,不进入路径。
(十二)参考费用标准:1000-2000元。
二、翼状胬肉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ICD-10:H11.0)
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ICD-9-CM-3:11.39)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