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德里亚的_消费社会_思想述评
通过鲍德里亚“消费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当下消费文化盛行的现实社会
通过鲍德里亚“消费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当下消费文化盛行的现实社会当下,消费文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特征之一,无论是生活中的物质消费还是精神消费,都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的“消费主义”理论成为了解析当今社会消费文化的重要视角之一。
本文将通过鲍德里亚的“消费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当下消费文化盛行的现实社会。
鲍德里亚在《消费的社会学》一书中指出,当代社会已经由生产社会转变为消费社会,消费成为了社会的主要动力和标志。
在消费社会中,人们通过消费来构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消费品成为了个人价值和社会认同的象征。
这种消费行为不仅仅是为了满足需求,更多的是为了塑造自己的形象和表达个性。
消费行为也成为了人们获取幸福感和满足感的途径,人们通过购买物品和享受服务来获得快乐和满足感。
这种消费主义的理念深刻影响了当代的社会结构和文化风气。
从物质消费的角度来看,当代社会的消费文化已经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人们不再局限于基本的生活需求,在追求物质生活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品质化。
高端品牌、定制化产品和个性化定制服务成为了消费者的首选,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大众化消费模式,更愿意通过消费来展现自己的品味和身份。
鲍德里亚称这种现象为“符号消费”,即人们在购买产品和享受服务的过程中,更注重产品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消费已经不再只是简单的物质交换,更多的是通过产品来展示自己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
这种消费现象不仅影响了个人的生活方式,也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的文化氛围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鲍德里亚也指出,消费主义并非没有缺陷。
在当代社会,虽然消费文化盛行,但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消费主义使人们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和功利利益,忽视了人文精神和内在品质。
在追求时尚潮流和奢侈享受的过程中,人们可能迷失了自我和真实的生活。
消费主义导致了资源的过度浪费和环境的恶化,人们为了追求快速消费和短期享受,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试论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及其意义
试论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及其意义简介鲍德里亚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在现代社会理论和文化理论领域都有广泛的影响。
他借用了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在消费社会中制造出了一种“虚幻的社会秩序”。
在他看来,“符号消费”代表了20世纪后半叶的社会集体意识,这种意识方式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是必然的。
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认为,现代消费不仅是购买商品,更是购买意义和价值,是对价值概念的符号消费。
人们通过寻求并购买具有象征性价值的商品与标志来满足情感需求,达到在人群中的归属感和自我认同。
这是现代社会“符号消费”的基础。
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对现代消费、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等领域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挑战了经济学视角对消费的理解,并且对消费者行为和消费文化的分析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
同时,他强调了消费社会的实质是在文化生产和符号交换中展开的,强调了文化阐释的重要性,为后来的文化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启示。
例子解析1.服装消费服装消费是当今社会无法避免的一个领域。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消费者对服装的需求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的保护和覆盖身体的需求,更是在人际交往和社交场合中表现自我和突显身份地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服装品味和喜好,这些选择不仅仅是为了观感好看,更是为了在这个符号化的社会中展现自我身份和身份地位。
不同的品牌、款式、颜色和材质代表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文化艺术和时尚趋势。
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一种“消费能力”的地位象征,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参与,不仅是满足了生活方面的需求,更是满足了精神方面的需求。
2.iPhone消费iPhone作为苹果公司的代表性手机,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广泛的爆炸性的交流和关注。
它不仅仅是一部手机,更是一个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它代表了高端科技和美学设计,在消费者们的购买和使用中,别有一种高贵、尊荣的身份感。
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认为,iPhone的成功是因为它成功地将语言、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相混合,为消费者们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符号化形象,支持他们的自我认同。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核心内容总结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核心内容总结鲍德里亚认为,丰盛作为消费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不但是消费社会得以产生的大前提,而且还作为一种理想,为这个社会所追求。
而正是这种理想,促使得每个人都希望在丰盛中获得更多的物,以满足自身的欲望,抓住丰盛本身。
当物质极大的丰富,人们开始用符号来追求个性的满足。
消费社会的最终实质即以广告、品牌为传播媒介的一种文化的消费。
一、从物的消费到符号的消费当人们购买物品的时候,第一眼所注意的不是它的保质期、它的功效、性能,而更多的是它的品牌,即符号。
符号越来越多的引领者人们的消费导向,符号也更多的成为了个个阶层划分自己等级的标志。
符号越来越多的将被激发出来的需要和物的象征意义紧密关联,当然这种需要是通过人引导所诱惑出来的,绝对不是人们所情愿的,是一些资本家为获取更多的利益而进行的游戏。
他认为人与物的关系求其实质,应该表述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社会的各个阶层,地位的划分由一种编码所构成。
社会多个阶层之间也存在转换的可能性,我们已经认识到每个阶层都拼尽全力的跳向上一层,为更高的符号拼尽全力,不过很多时候这种努力是在做一种无用之功。
当中产阶级经过自身不断地努力,在经济水平上有所提升,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上层阶级已经迈向了更高层次追求,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终结。
二、广告、品牌等成为符号消费的中介鲍德里亚指出,广告体现了人工对通常所谓快乐的追寻,其作用发生在外在的、浅层的以及符号的层面。
诱惑,是广告散播的主要方式,广告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同时也存在着特殊的魅力,当然最终要认识他是一种圈套。
消费者对于广告已经不以为奇,人们有时候只是享受其中的华丽场面,传媒资讯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不清。
鲍德里亚说,消费社会的总体信息,是由大众传媒按照特殊而唯一的方式,对此范围内的信息进行强行的排序所形成的的信息网。
广告并不真正生产信息,但它却是将已有的信息再包装传达到观众眼前。
在消费社会中,广告变成了充当人们观念改造者,同时也成为了消费符号的再编码者。
《鲍德里亚消费异化思想探析》范文
《鲍德里亚消费异化思想探析》篇一一、引言消费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日益加剧,消费行为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消费的过程中,人们往往被商品所吸引,而忽视了消费行为的本质。
法国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的消费异化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对这一现象的深入理解和反思。
本文旨在探析鲍德里亚的消费异化思想,以期为理解当代消费社会提供新的视角。
二、鲍德里亚的消费异化思想概述鲍德里亚认为,在消费社会中,人们的消费行为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对物品的使用价值的追求,而是更多地追求商品的符号价值和象征意义。
消费行为被商品所控制,人们逐渐失去了对消费行为的自主性,这种现象被称为消费异化。
消费异化的表现之一是人们对于商品的过度追求和依赖。
在消费社会中,人们往往被商品的外观、品牌、广告等所吸引,而忽视了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和自身的真实需求。
人们为了追求商品的符号价值和象征意义,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购买和消费,而忽略了这些行为对自己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此外,鲍德里亚还指出,消费异化还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社会的冷漠。
在消费社会中,人们更多地关注自己的物质需求和享受,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社会责任。
这种冷漠的社会氛围使得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疏离,社会的凝聚力也逐渐减弱。
三、消费异化的成因及影响消费异化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商品生产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会采用各种手段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如过度包装、广告宣传等。
这些手段使得消费者更容易被商品的外观和品牌所吸引,而忽视了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和自身的真实需求。
其次,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使得人们越来越追求便捷和快速的生活方式,这也导致了人们对商品的过度追求和依赖。
此外,社会文化的影响、人们的心理需求等因素也促进了消费异化的形成。
消费异化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它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
人们更加注重物质的追求和享受,而忽视了精神的需求和社会的责任。
通过鲍德里亚“消费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当下消费文化盛行的现实社会
通过鲍德里亚“消费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当下消费文化盛行的现实社会【摘要】当代社会中,消费文化盛行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本文从鲍德里亚的消费主义理论出发,分析了消费文化在当下社会中的盛行现象。
鲍德里亚认为,消费主义不仅是一种消费行为,更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通过对虚拟世界中消费主义表现、广告与消费主义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解读,揭示了消费文化背后的深层原因。
文章最后探讨了消费主义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提出了如何应对当下消费文化盛行的挑战。
消费主义的盛行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和思考。
【关键词】关键词:消费主义、消费文化、鲍德里亚、影响、社会、现实、虚拟世界、广告、生活方式、价值观、深层原因、社会发展、挑战。
1. 引言1.1 消费主义对当下社会的影响消费主义对当下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的浪费和不公平,还体现在社会心理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和矛盾。
如何应对消费主义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我们当前需要深入探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1.2 鲍德里亚对消费主义的理论观点鲍德里亚对消费主义的理论观点主要体现在他对现代社会消费文化的批判和解读上。
他认为,消费主义并非仅仅是一种购买行为,更重要的是一种符号交换和意义建构的过程。
在消费社会中,个体通过消费来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
消费成为了人们参与社会生活和塑造自我形象的重要方式,消费品变成了符号,通过消费来传达信息、表达价值观和社会地位。
鲍德里亚批评消费主义将真实和虚拟之间的界限模糊化,消费品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模拟,而不再是真实的需求满足。
他认为,消费主义社会中的消费并非为满足需要,而是为了符号的交换和建构,人们购买的不仅仅是商品,更多的是商品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和社会认同。
消费行为实际上是在追求一种虚拟的幸福和满足感,而这种幸福感往往是短暂和虚假的。
鲍德里亚的消费主义理论强调了消费社会中符号、意义和身份认同的关键性,揭示了消费行为背后更为深层的文化和社会层面。
通过鲍德里亚“消费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当下消费文化盛行的现实社会
通过鲍德里亚“消费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当下消费文化盛行的现实社会鲍德里亚对消费的理解并不局限于人们简单地购买商品和服务这一层面,而是把消费视为一种社会现象和象征系统。
在他看来,消费不仅是满足物质需求的行为,更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是一种通过消费来维系社会秩序和巩固社会地位的方式。
鲍德里亚认为,当代社会中的消费不再是简单地满足需求,而是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身份认同的表达和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
这种消费文化的盛行导致了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整个社会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鲍德里亚指出,当代消费社会中的商品已经脱离了它们原本的实际功能,而成为了一种符号和象征。
在这种情况下,商品的价值不再取决于它们的实际使用价值,而是取决于它们所代表的特定的社会意义。
这就导致了一种“符号交换”的现象,人们在进行消费时并不是简单地在购买商品,而是在通过商品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身份认同以及生活方式。
这种“符号交换”使得消费成为了一种社会性的行为,人们往往更加在意的是通过消费来展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而不再是单纯地从商品中获得实际的实用价值。
鲍德里亚认为,消费主义的盛行不仅影响了个人的思维和行为,也显著地改变了整个社会和文化。
在消费主义社会中,商品和广告成了精神世界的主要构成部分,人们倾向于通过购买商品和消费来追求快乐和满足感,而非通过其他方式来寻求自我认同和幸福感。
这种现象不仅导致了物质消费的过度,也使得人们对于真正的精神和心灵需求变得漠视。
消费主义也成为了文化交流和社会认同的一种方式,人们往往通过消费来表达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这导致了整个社会文化的同质化和商业化。
消费主义的盛行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鲍德里亚认为,消费主义社会是一个虚构的社会,它让人们逐渐迷失在物质和虚荣之中,忽略了真正的人情和人文。
消费主义还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了可持续的社会发展。
消费主义也加剧了社会的阶级和地域的分化,人们往往通过消费来展现自己的社会地位,这进一步拉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并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
浅析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
消费与投资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浅析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北京师范大学 魏爽摘要:鲍德里亚在1970年出版《消费社会》一书,从符号学的视角入手,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批判,使得“消费社会”一词更引人注目。
鲍德里亚认为物的丰盛与堆积使人们处于物的时代,被物围困着。
但是此时的物不再因为其使用价值而存在,而是转变为符号,指涉着意义关系,因此“消费成为一种符号的系统化操控活动”。
与此同时,消费与大众传媒合谋不知不觉地控制着人们的生活,进而使消费取得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主导地位。
关键词:消费社会;符号;大众传媒让·鲍德里亚是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因其独特的社会批判视角成为重要的后现代理论家。
虽然“消费社会”是在《消费社会》一书中为人们广泛所知,但是在它之前,鲍德里亚《物体系》一书的中心思想就是物品转变为符号,鲍德里亚指出“符号的三个音域”,即符号学意义下的符号、心理分析意义下的征兆(症状)、最后则是社会地位标位中的信息符码”[1]。
所以,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延续《物体系》中符号的概念,进一步分析论证自己的消费社会理论。
一、消费社会“消费社会”并不是鲍德里亚最先提出的,列斐伏尔和德波都对意识到了现实生活中的消费现象。
列斐伏尔着重考察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在消费领域中充满异化,消费品转变为消费符号,他称这样的社会为“消费被控制的官僚社会”。
德波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离”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被进一步“虚化”,人们通过图像建立社会关系,该关系呈现出来的是“被展示的图景性”,人们沉浸在虚幻的表象之下,丧失了对现实社会的判断。
而景观却具有了思想指导的功能,德波把这样的社会描述为“以景观控制为显性社会结构的消费社会”。
而让·鲍德里亚虽然受到二者观点的影响,但是他却采用另一种更为抽象的表达方式界定,即以“符号控制”为标志的消费社会。
毫不夸张地说,让·鲍德里亚提出的“符码”操控下的消费社会是对列斐伏尔和德波笔下的消费社会更深层次的一种思考。
通过鲍德里亚“消费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当下消费文化盛行的现实社会
通过鲍德里亚“消费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当下消费文化盛行的现实社会消费文化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人们的日常生活几乎被消费所充斥。
这种消费文化究竟是如何影响现实社会的?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鉴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的“消费主义”的理论视角,从他的角度来解析当下消费文化盛行的现实社会。
鲍德里亚在其著作《消费社会》中提出了“消费主义”的观点,他认为,当代社会的消费不再只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而是成为了一种象征和文化的表现。
消费不再只是简单的购买商品,而是一种社会认同和地位的体现。
鲍德里亚认为,这种消费主义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对人们的认知、行为和价值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下的现实社会中,鲍德里亚的“消费主义”理论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人们的消费行为已经不再仅仅是基本的生活需求,而是成为一种社会的象征和文化的表现。
人们在追求名牌商品、奢侈品、高档消费的渐渐地忽略了实际的生活需求,从而造成了“攀比消费”的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在个人层面上产生了社会焦虑和物质浪费,更在整个社会层面上产生了财富和社会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鲍德里亚的“消费主义”理论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当下消费文化盛行的现实社会。
他认为,现代社会的消费行为已经成为了一种制度性的约束和控制。
人们的生活几乎被大众传媒、广告和商业文化所左右,他们已经不再是自由的个体,而是一种被消费主义所统治的“消费者”。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道德、伦理和文化已经被商业化,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已经被商品化,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异化和虚无感。
在现实社会中,鲍德里亚的“消费主义”理论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大众传媒和广告不断地向人们灌输消费主义的理念,使得人们渐渐地迷失了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商业文化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主导力量,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已经被商品化,从而丧失了自我价值的判断和意识。
这种现象不仅在个人层面上引发了思想的空虚和消极,更在整个社会层面上产生了文化的贫乏和精神的虚无。
《鲍德里亚消费异化思想探析》范文
《鲍德里亚消费异化思想探析》篇一一、引言在当代社会,消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消费的普及和深入,消费异化现象逐渐凸显出来。
这一现象的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和心理问题。
法国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的消费异化思想为我们理解这一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本文旨在探析鲍德里亚的消费异化思想,分析其理论内涵、产生背景及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二、鲍德里亚的消费异化思想1. 理论内涵鲍德里亚的消费异化思想主要探讨了消费与人的异化关系。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消费已经不再是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手段,而是一种符号和象征。
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更是商品所代表的符号意义和社会地位。
这种消费行为导致了人的异化,使得人们迷失在无休止的消费欲望中,丧失了自我认同和价值观。
2. 产生背景鲍德里亚的消费异化思想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定历史背景下。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的生产和消费成为社会运行的核心。
然而,随着商品生产的不断扩张和消费的普及,人们逐渐被商品所代表的符号意义所吸引,而忽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这种消费行为导致了人的异化,使得人们逐渐失去了对真实世界的感知和认识。
三、消费异化思想的现代应用1. 现代社会中的消费异化现象在现代社会中,消费异化现象愈发严重。
人们追求名牌、奢侈品等商品所代表的符号意义和社会地位,而忽视了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
这种消费行为导致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以及人际关系的疏远等问题。
同时,人们的价值观和自我认同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2. 鲍德里亚消费异化思想的应用鲍德里亚的消费异化思想为我们理解现代社会中的消费异化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通过分析消费异化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及影响,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消费异化的危害性。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探索解决消费异化的途径和方法,如倡导理性消费、推广绿色消费等,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
伦理学家泰罗•贝尔•鲍德里亚提出了消费社会理论,这
是当今社会学家进行论述的一个重要理论。
贝尔•鲍德里亚的
理论关注的不仅仅是社会中的物质消费,而是指社会中存在的
一种特殊的文化:一种消费文化。
消费文化的核心是鼓励人们以物质消费作为社会地位的表
现形式。
这种文化使人们感到通过消费来推动和追求社会地位,使人们拥有更多的物质消费物,从而获得社会赞誉与认可。
另
一方面,这种文化也使人们在消费心理、社会组织上有了新的
需求,从而构建出一套消费系统来满足这些需求。
以人们在就业市场上所体验到的不平等为例,鲍德里亚的
理论主张,这完全是因为消费文化的影响,它导致了一种个体
的经济增长以及一种以购买消费品为基础的特殊的社会组织方式。
业已贫穷的人们却又紧抓着消费,他们使自己负担得起更
多的超出其实际可以负担的财务的支出,从而维持他们的消费
需求和社会地位。
同样,消费文化导致了社会成员在消费中表达自身个性,
但同时这也会缩短社会间的差距,对所有人来说,都可以通过
消费来表达自我,不论内容具体是什么。
并且,贝尔•鲍德里亚在建构消费文化的分析上,认为这
种文化传达了负面的消极言论,它破坏人们对正常生活的期望,而鼓励人们对多有缺点和解释缺陷来追求异化。
贝尔•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加深了我们对消费文化影
响的认识,引起了社会上重视物质消费的重要性。
学者们应当
进一步深入揭示消费文化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确保社会公平,建设社会主义公众生活方式,进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评析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评析 [摘要]法国著名哲学家鲍德里亚从物-符号消费-符号价值等概念,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符号价值体系,并探索这一体系和经典政治经济学的价值体系之间的联系,试想通过对符号拜物教的批判来摒除消费异化。
他在揭露资本在消费领域运行的固有本性的同时,也存在着对经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曲解。
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好消费和生产之间互动互促的关系,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摆脱符号化消费和异化消费的困扰,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追求,在全社会建立合理消费、适度消度的新常态,才能促进社会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
[关键词]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理论;物;符号消费;科学消费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研究根植于20世纪西方社会文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中。
他继承了西方悠久的人文批判精神,抓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他提出的消费社会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当代西方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
重新审视这一理论,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把握后现代思潮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可为时下消费文化实践中所存在的复杂的意识形态控制与反控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理解西方和我国的社会领域中出现的诸多新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消费批判理论的内涵(一)消费批判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物在受到马克思对商品分析的影响,鲍德里亚选择了物作为他的研究突破口。
但这个所谓的物既延续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拜物教批判,又受到了导师列斐伏尔日常生活理论的直接影响。
鲍德.里亚的逻辑思维首先从日常生活中最为普遍、常见的物开始,并将人类制造的繁多物品进行分类和分析,并由繁多的物所组成的这个系统,作论著《物体系》来研究。
并将差异的物,即所谓的个性化的物,通过命名和指称的方式加以区别。
在消费社会中,由于物的功能性不断扩大,物也就变成了一个纯粹的事物,并且指出:掌握它的人可以根据掌握者的意志任意的确定物的意义。
也就是说,每种物都有特定的意义指向,“A物—A意义”。
这时,物的自主性很低。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思想述评
20 0 6年 6月 第2 3卷 第 3期
枣 庄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Z AOZ ANG UN VE I Y HU 1 RS T
J n. 0) u 2( 6来自Vo . 3 N0. 12 3
鲍 德 里 亚 的“ 费社 会 " 想 述 评 消 思
法 国 当代 社 会 学 家 让 ・ 德 里 亚 , 一 个 鲍 从 全 新 的 视 角 来 分 析 西 ;- 费 社 会 , 早 期 著 b消 其
述 是 从 货 架 上 - 盛 的 琳 琅 满 目 的 商 品 开 始 - F - 的。首先强 调 的是物 的 丰盛 和商 品 的系列 化 与 系 统 化 , 认 为 在 消 费 社 会 中 最 根 本 的 变 他 化 是 “ 裕 的 人  ̄j 再 像 过 去 那 样 受 到 人 的 富 '不 f -
消费社会 思想的核心内涵
在 消 费社 会 中 , 们 受 到 物 的 包 围 , 在 人 并  ̄-#的 享 受 中 丧 失 自 我 。  ̄ - 消 费 社 会 , -4 , J - ,于 j 鲍 德 里 亚 一 方 面 从 马 克 思 的 生 产 逻 辑 出 发 进 行 批 判 ; 一 方 面 , 借 用 了符 号 学 的成 果 , 另 又 揭 示 消 费 社 会 中 由 于 符 号 的 编 码 作 用 而 导 致 的
出现 的 , 统 的工 业 化 社 会 是 生 产 的 社 会 , 传 而
当 代 进 人 了 消 费 社 会 。 鲍 德 里 亚 发 现 , 消 在
大 丰 富 与 系 统 化 而 兴 起 的 一 种 社 会 形 态 。 消
费 是 一 个 世 界 性 的 现 象 , 在 以 其 不 可 抗 拒 正
造 新 的欲 望 需 要 、 际 关 系冷 漠 化 等 是 消 费 社 会 的 特 征 , 费 社 会 也 有 问题 和缺 陷 。 人 消
《鲍德里亚消费异化思想探析》范文
《鲍德里亚消费异化思想探析》篇一一、引言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作为当代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后现代理论家,他的消费异化思想在当代社会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消费异化思想是鲍德里亚理论体系中的核心观点之一,他通过对现代社会中消费行为的深入剖析,揭示了消费行为背后的社会、文化和心理机制。
本文旨在探析鲍德里亚的消费异化思想,分析其理论内涵、形成背景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二、鲍德里亚消费异化思想的理论内涵鲍德里亚的消费异化思想主要围绕消费行为与社会关系、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关系展开。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消费已经不再仅仅是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行为,而成为了一种具有符号意义的文化现象。
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追求的不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商品所代表的社会地位、身份和价值观念。
在这种消费逻辑下,人们往往陷入了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和依赖,导致人的本质和需求被异化。
消费异化不仅表现在物质层面的过度消费和浪费,还表现在精神层面的空虚和迷茫。
人们为了追求所谓的“时尚”和“潮流”,不断购买新的商品,却忽视了自身真正的需求和内心的满足感。
三、鲍德里亚消费异化思想的形成背景鲍德里亚的消费异化思想形成于20世纪后期,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进入了高度发达的阶段,物质丰富、消费繁荣。
然而,这种表面的繁荣背后却隐藏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如人的异化、精神空虚等。
鲍德里亚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消费异化思想。
此外,鲍德里亚的消费异化思想还受到了后现代理论的影响。
后现代理论强调社会的多元化、相对性和不确定性,认为现代社会已经失去了传统的价值观和信仰。
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往往迷失了方向,陷入了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和依赖。
四、消费异化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鲍德里亚的消费异化思想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揭示了消费行为背后的社会、文化和心理机制,使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消费行为和价值观。
其次,它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的本质和需求,以及如何在消费中寻求真正的满足感。
评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
评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一、本文概述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法国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的“消费社会理论”进行全面的解析和评估。
作为后现代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鲍德里亚的思想对当代社会理论和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消费社会理论”尤其为我们理解当代社会的消费现象、商品文化以及人与物的关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我们将首先概述鲍德里亚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他对消费社会的定义、消费行为的象征性意义、以及消费文化如何塑造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接着,我们将探讨这一理论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现代消费现象的复杂性。
我们将评估鲍德里亚理论的优点和局限性,讨论它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它可能存在的理论缺陷和实践限制。
通过这一全面的概述和评估,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并激发对当代消费现象和社会变迁的深入思考。
二、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概述让·鲍德里亚,法国社会学家,被誉为后现代理论的重要人物,其“消费社会理论”在当代社会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理论体系中,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心理过程。
鲍德里亚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消费已经超越了满足基本需求的层次,变成了人们展示自我、构建身份和追求社会地位的重要手段。
符号消费:鲍德里亚指出,在消费社会中,商品不仅仅是物质产品,更是携带了各种符号意义。
人们消费的不仅仅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更是其背后的象征意义,如品牌、广告、时尚等。
这种符号消费使得人们的消费行为成为了一种社会交流的方式,也是构建和展示个人身份的重要途径。
消费的意识形态:鲍德里亚认为,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意识形态。
在消费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都被消费所塑造。
消费文化通过广告、媒体等手段,向人们传递着特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而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
通过鲍德里亚“消费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当下消费文化盛行的现实社会
通过鲍德里亚“消费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当下消费文化盛行的现实社会鲍德里亚认为,当代社会的消费主义已经不再仅仅是物质消费,更是一种符号消费、文化消费和精神消费。
在这个视角下,我们可以看到当下社会存在着很多的买买买、花花花的现象,人们对于消费产生了一种狂热的追求和崇拜。
无论是购买名牌服装、奢侈品,还是追求新奇刺激的娱乐活动,都成为了当代社会中一种被推崇的生活方式。
消费者通过购买这些商品和享受这些服务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实现自我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认同。
鲍德里亚也指出,当代消费主义背后隐藏着一种虚假的繁荣。
他认为,现代社会的物质世界已经充斥着一种“模拟”和“仿真”的虚假景观,这种虚假景观是由商业文化、广告宣传和消费观念共同构建而成的,它通过对真实世界的模拟和仿真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使人们沉浸在一种漫天遍野的假象之中。
在这样的假象下,人们往往失去了对真实的认知和理解,逐渐丧失了对自我的认同和社会的判断力。
消费主义将人们引向一种以物质享乐和表面虚荣为中心的生活方式,使人们陷入了对于“真实”和“虚假”的混淆当中。
当代社会的消费主义不仅仅滋生了虚假的繁荣,还导致了一种“符号交换”的社会关系。
鲍德里亚认为,当代社会的消费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物质交换,更是一种符号和意义的交换。
人们通过消费来表达自己的身份、地位和价值观念,通过购买名牌产品和享受奢侈服务来展示自己的社会身份和经济实力,而这种“符号交换”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社会地位、社会认同和社会分配的重要标志。
在这样的符号交换中,消费者的行为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更是为了塑造自己的形象、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通过鲍德里亚“消费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当下消费文化盛行的现实社会,我们可以看到当代社会的消费主义已经渗透到了方方面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消费已经不再仅仅是满足生活所需的一个行为,更是一种符号、文化和精神的交换。
在这样的消费主义文化中,人们渐渐失去了对真实的认识和理解,沉迷于表面的繁华和虚荣当中,社会关系也被消费所包围,人们的身份和价值观念也被消费所左右。
鲍德里亚有关消费社会的分析
鲍德里亚有关消费社会的分析鲍德里亚在对西方消费社会的分析中以独特的符号学视角,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被誉为“后现代主义的牧师”.从时代背景来看,鲍德里亚选择消费作为分析的基点与 20 世纪 60 年代西方社会的总体发展状况相关。
从现实状况来看,鲍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的分析对于今天我们矫正奢侈的消费观念和媚俗文化的袭扰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消费社会”概念的提出“消费社会”作为一个概念,首先有其深厚的理论渊源。
早在鲍德里亚以前,就有一些理论家提出了相关论述。
如鲍德里亚的导师列斐伏尔提出了“被消费控制的官僚社会”理论,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的意识形态和创造性行为的意义已经变成了消费意识形态; 与鲍德里亚同时期的理论家里斯曼认为,资本主义正在经历“由生产时代向消费时代过渡”的革命; 布尔加雷斯认为,我们处于一个“丰裕社会”中; 对鲍德里亚影响颇深的德波从更深层面上认为消费创造了一个“景观无线积累的社会”.这些理论家从不同角度对于同一个社会形态的论述均对鲍德里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消费社会”概念的提出与资本主义社会本身的发展变化有很大关系。
消费在生产体系中地位的转变经历了一个很长的阶段。
工业社会初期,由于生产力低下,“稀缺性”制约着整个社会的发展。
这时消费作为一种消耗受到传统重商主义的抑制。
19 世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的稀缺状况逐步得到改变,同时科技的进步及成果转化导致了产品的相对过剩。
这样生产者的过剩与产品过剩导致的间歇性的经济危机使得消费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对此,西斯蒙第在《政治经济学新原理》中第一次提出了生产与消费平衡发展的重要性。
此时消费作为一种有意义的消耗而存在。
20 世纪初,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福特主义的兴起使得商品生产速度得以大幅度提升。
这种生产线的大量产出要求快节奏的消费。
由此,消费不再是一种消耗,而变成了生产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0 世纪 60 年代西方社会开始进入后福特主义时代,也就是丹尼尔·贝尔所谓的后工业社会,此时服务业作为一种小规模、灵活性的产业模式大量兴起。
通过鲍德里亚“消费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当下消费文化盛行的现实社会
通过鲍德里亚“消费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当下消费文化盛行的现实社会鲍德里亚是二十世纪重要的法国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他以其对消费主义的思考和批判而闻名于世。
在当下的社会中,消费文化已经成为一种主导力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结构。
通过鲍德里亚的“消费主义”视角来解析当下消费文化盛行的现实社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我们需要了解消费主义的概念。
鲍德里亚认为,当代社会已经被消费主义所淹没。
消费不再是简单的满足需求,而是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
人们通过消费来寻求快乐、满足和认同感,从而形成了一种不断追求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的心态。
消费主义使得商品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导致了消费行为的盲目性和过度程度。
在当下社会中,消费文化的盛行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人们对于品牌、外观和享乐的追求已经超越了实际需求和个人价值观念。
通过购买昂贵的奢侈品、追捧潮流时尚和参与社交活动来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行为。
这种盲目的消费行为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更加深了人们之间的社会分化和心灵的空虚。
我们需要从鲍德里亚的角度来分析消费主义对当下社会的影响和挑战。
消费主义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虚无和空洞。
鲍德里亚认为,消费主义通过不断制造需求和欲望来维持自身的发展。
人们为了追求品牌、时尚和消费体验而不断花费金钱和精力,从而导致了生活变得空虚和缺乏内涵。
整个社会也随之变得浮躁和浅薄,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也无法真正建立在内心的认同和真诚上,而是被金钱和物质所主宰。
消费主义加剧了人们的社会分化和身份焦虑。
在当下社会中,人们通过购买昂贵的奢侈品、参与高消费的社交活动来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这种通过物质来定义自我的行为,导致了社会的分化和矛盾。
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贫富悬殊的现象。
而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过度的消费行为也导致了对自身身份和地位的焦虑和不安,从而加剧了人们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评析鲍德里亚《消费社会》解读
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评析鲍德里亚《消费社会》解读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评析法国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一书,探究其消费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观点与影响。
鲍德里亚作为后现代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对消费社会的现象进行了独到的剖析,提出了诸多引人深思的见解。
本文将从《消费社会》的成书背景、主要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及其对消费社会的批判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全面解读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并对该理论在当今社会的适用性与局限性进行客观评析。
通过对鲍德里亚理论的探讨,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消费社会的本质与运行机制,也能为应对当前社会的消费主义倾向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二、鲍德里亚及其消费社会理论概述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文化理论家,被誉为“后现代主义之父”。
他的理论作品,尤其是《消费社会》(La Société de la consommation),对当代社会理论和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消费社会》一书中,鲍德里亚对消费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许多颠覆性的观点,对传统的消费理论进行了批判。
鲍德里亚认为,消费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行为,更是一个文化、心理和社会行为。
他强调,在现代社会中,消费已经超越了满足基本需求的功能,成为了一种符号和象征。
人们消费的不仅仅是商品本身,更是商品所代表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使得消费成为了一种社会区分和自我认同的手段。
在鲍德里亚的理论中,消费社会是一个由符号和象征构成的系统,其中商品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实际需求而生产,而是为了在市场中获得认可和接受。
他指出,消费社会的核心特征是“符号价值”的崛起,即商品的价值不再主要取决于其使用价值,而更多地取决于其所能代表的社会地位、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
鲍德里亚进一步指出,消费社会的形成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和消费被高度商业化,商品的生产和流通都受到了市场的严格控制。
消费社会鲍德里亚读后感
消费社会鲍德里亚读后感一开始,我觉得消费嘛,不就是花钱买东西嘛,这是多简单的事儿。
但是鲍德里亚就像一个魔术师,突然把幕布一扯,让我看到了消费背后那套复杂又让人有点毛骨悚然的逻辑。
在这个消费社会里,商品可不仅仅是用来满足我们实际需求的东西。
比如说,我本来只需要一双能走路的鞋子,可是现在呢,各种品牌、各种款式的鞋子琳琅满目。
商家们给鞋子加上了各种各样的概念,什么限量版、明星同款、代表某种独特风格等等。
这就好像是给鞋子施了魔法,让它们从简单的走路工具变成了一种能够彰显身份、品味和个性的“神器”。
我有时候就在想,这鞋子还是那双鞋子,为啥加上这些概念之后,我就觉得自己穿上它就能变身时尚达人了呢?这就是鲍德里亚说的符号消费吧。
而且啊,消费社会似乎总是在创造需求。
我本来没有觉得自己缺个什么智能手环,但是广告里那些人戴着手环,又能监测健康,又能接收消息,看起来特别酷。
然后周围人也开始戴了,我就突然觉得自己好像也需要一个,不然就好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了。
就像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走进了商家设计好的消费陷阱里。
书中还提到消费对人的异化。
我觉得这个特别深刻。
比如说,我们为了买更多的东西,拼命工作赚钱。
结果呢,我们好像变成了赚钱和消费的机器。
我们的生活被商品包围,却越来越少去关注真正让自己内心充实的东西,像和家人朋友的关系、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些。
就好像我们是为了消费而活着,而不是消费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好。
鲍德里亚的分析也让我对广告有了新的认识。
广告就像是消费社会的大喇叭,整天在那喊:“快来买这个,这个会让你变得更好!”它把那些产品和美好的生活联系起来,让我们深信不疑。
我每次看到那些特别诱人的广告,就觉得自己像是被催眠了一样,心里痒痒的,恨不得马上掏钱。
这本书也有点像一盆冷水,把我从消费的美梦中浇醒。
让我意识到,在这个到处都是诱惑的消费社会里,我们得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能被那些花里胡哨的商品和概念牵着鼻子走。
我们得问问自己,到底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盲目地跟着潮流买买买。
通过鲍德里亚“消费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当下消费文化盛行的现实社会
通过鲍德里亚“消费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当下消费文化盛行的现实社会现代社会中,消费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生活需求,还追求物质的享受和精神的满足。
消费文化的盛行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浪费、环境污染、社会分化等。
法国社会学家让-保尔·鲍德里亚通过其“消费主义”的理论,对当下的消费文化进行了深刻的解析和批判。
本文将以鲍德里亚的观点为依据,探讨当下消费文化盛行所带来的现实社会问题。
鲍德里亚认为当代社会已经进入了“消费社会”阶段,消费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动力。
人们通过消费来体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来获取满足感和幸福感。
这种追求物质享受的消费态度却导致了消费主义的盛行。
在当下社会,人们越来越追求名牌、奢侈品等高档消费品,这种消费行为不仅滋生了浪费和虚荣,还引发了社会的分化和不平等。
鲍德里亚认为,现代消费文化的盛行导致了虚假的“消费幸福”。
人们通过购买昂贵的商品、参与时尚的消费活动来体验幸福感,但这种幸福感是建立在物质层面的,是暂时的、虚假的。
随着消费品的更新换代和变迁,人们的幸福感也会随之消失。
消费文化的盛行也导致了社会的分化。
那些无法参与高档消费的人,会因为财力不足而感到自卑和排斥,进而加大了社会的不公平和分化现象。
消费文化的盛行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人们为了追求名牌、时尚品牌,频繁地购买商品,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生产商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过度开采资源和排放污染物,破坏了生态平衡,加剧了环境危机。
鲍德里亚指出,当下的消费文化盛行已经超出了对物质生活的需求,而是转变成了一种不断追求和扩大自己的欲望,从而引发了社会的浪费和环境危机。
鲍德里亚还强调了消费文化对社会心理的影响。
他指出,消费文化的盛行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趋向于表面化和虚荣化,追求物质的快速满足和精神的空虚,从而导致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的贫乏和空洞。
人们的社交关系逐渐退化成为一种表面的社交,而非真正的情感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思想述评贺旭辉1,2(1.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上海 200444;2.枣庄学院政法与历史学系,山东枣庄 277160)[摘 要]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核心思想是:在消费社会中,人们在对物的享受中丧失自我;提出“符号价值”,特别关注商品的符号性质;个人和集体的财富的增长是与危害的增加同步的;不平等的功能是增长的本身;人们社会“需求”的增长是没有限制的,而财富的增长是有限的;广告“通过他人来激起每个人对物化社会的神话的欲望”,不断为大众制造新的欲望需要、人际关系冷漠化等是消费社会的特征,消费社会也有问题和缺陷。
[关键词]消费社会;鲍德里亚;物品[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77(2006)03-0050-04 法国当代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分析西方消费社会,其早期著作《消费社会》是对当代社会学的一大贡献,书中以消费为中心,以其独特的见解揭示了大型技术统治集团如何在所谓“消费社会”中实现对意识形态的操控。
《消费社会》可与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相提并论。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是指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物的极大丰富与系统化而兴起的一种社会形态。
消费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正在以其不可抗拒的魔力,向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渗透,它潜藏着控制力量,它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一定的后果。
现在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让・鲍德里亚想要世人从虚幻的消费中醒来,摆脱温柔的富裕的陷阱,在享受物质的同时,不要丧失精神的自由和创造力,这对中国构建节约型的和谐消费社会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消费社会也有问题及缺陷。
消费社会思想的核心内涵在消费社会中,人们受到物的包围,并在对物的享受中丧失自我。
对于消费社会,鲍德里亚一方面从马克思的生产逻辑出发进行批判;另一方面,又借用了符号学的成果,揭示消费社会中由于符号的编码作用而导致的身份的社会区分过程,这是消费社会确立自身合法性的根据。
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论述是从货架上丰盛的琳琅满目的商品开始的。
首先强调的是物的丰盛和商品的系列化与系统化,他认为在消费社会中最根本的变化是“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1](P 1),按照鲍德里亚的意思,包围消费者的商品是以整体的面目出现的,传统的工业化社会是生产的社会,而当代进入了消费社会。
鲍德里亚发现,在消费社会中,商品及其形象成为一个巨大的能指,不断地刺激人的欲望,进而使消费成为非理性的狂欢。
消费不仅仅是一种满足人类物质需要的行为,它所起的也不仅仅是一种享受功能。
在鲍德里亚看来,它是一个系统,是一种道德,是一种沟通体系,是一种交换结构,它起到一种社会组织的功能。
鲍德里亚提出“符号价值”,从“物的形式礼拜仪式”、“消费理论”、“大众传媒、性与休闲”三个方面,揭示了消费神话的产生原因与过程,分析了消费社会的深层结构。
鲍德里亚的独到之处在于“符号价值”的提出,他特别关注商品的符号性质。
所消费的不仅是一个物质的产品,而且也是一个象征的符号。
大众传媒在消费社会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贯穿《消费社会》的一个主题非常明确:就是《消费社会》前言所指出的“砸烂这个如果算上是猥亵的,但算得上物品丰盛的、并由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竭力支持着的恶魔般的[收稿日期]2006-03-20[作者简介]贺旭辉(1963-),男,山东莱阳人,枣庄学院政法与历史学系副教授,上海大学社会学系2005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组织社会学研究。
2006年6月第23卷 第3期枣庄学院学报JOURNA L OF Z AOZH UANG UNIVERSITY Jun.2006V ol.23NO.3世界,这个时时威胁着我们每一位的世界。
”[1](P4)在消费社会,消费品也构成了一个符号体系,消费品不再是人们需要的反映,消费品可以永无止境地刺激人们的欲望。
大众媒介作为一种诱惑工具,促成了消费的全面和深化,使消费的范围无处不在,个体凝固为媒介的终端接受器。
正如鲍德里亚所言:消费社会也是进行消费培训、进行面向消费的社会驯化的社会。
当大众传媒推波助澜,把消费当作人类的一种根本存在的目的时,消费所起作用,必定是对人类精神的一种毁灭。
浪费与增长成为消费社会生产力。
浪费原本是指正当的和合理用途之上的多余的消耗,另外对浪费的指责还有道德方面的功用。
在以往时代,君主贵族都是通过无益的浪费来证明他们的优越感的,甚至包括他们对宝贵财富的竞相破坏也是一种特殊的证明手段。
在鲍德里亚看来,个人与社会一样,只有在浪费时,或者在必需物品之外还有剩余可供使用、消费或挥霍时,才会感到不仅仅是生存而且是生活。
因此,他从更为广泛的社会角度入手分析,在消费社会中,浪费远远不是非理性的、疯狂的或精神错乱行为,它具有积极的作用。
似乎人们的一切日常活动都是以消费为形式和目的的。
生产是为了消费,更多的生产是为了更大的消费,要消费什么就生产什么。
消费的存在和维持是一切社会活动运转的先决条件。
消费范围的扩大,消费地位的提升,消费模式的变化等都表明现代意义上的消费已成为社会运行结构中的核心。
鲍德里亚认为:个人和集体的财富的增长是与危害的增加同步的。
危害的产生至少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工业发展与技术进步产生的后果;另一方面,它产生于消费结构的本身。
由增长所带来的危害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必须由新的增长来弥补。
无论财富的绝对量增长多少,都无法消除社会上的矛盾和不平等。
他认为“不平等的功能是增长的本身。
”[1](P39)鲍德里亚将消费的社会逻辑同工业社会的生产逻辑区分开来。
首先,创造财富的节奏与工业社会的生产力有关,而激发需求的节奏则随社会区分逻辑的变化而变化。
其次,在物质增长的社会里,由社会区分和地位要求所激活的需求和向往,其上升的速度总是比财富的增长速度要快。
物质的增长不仅意味着需求的增长,以及财富与需求之间的某种不平衡,而且还意味着需求增长与生产力增长之间这种不平衡本身的增长。
再次,人们社会”需求”的增长是没有限制的,而财富的增长是有限的;物的文化系统是难以确定的,而对物的量的吸收是一定的。
消费的本质由社会秩序代替生理秩序、日常生活。
为了扩大需求,广告的窍门和战略目标就在于“通过他人来激起每个人对物化社会的神话的欲望。
”[1](P53)这是广告的深层动机。
鲍德里亚认为:在消费社会中,需求是以总体的支配性面貌出现的。
消费社会的特征消费社会已经是相对发达的物化社会,日常生活商品化,消费者受到物的包围,不断为大众制造新的欲望需要,人际关系冷漠化。
“蛋糕”做出来了,就要着手分配。
在分配上,人们面临三个问题:分给谁,分多少,如何分?分给谁与分多少首先是一个认识问题,如何分则是一个技术问题,但由于与人的物质利益相关,因而具有特定的公平与效率的含义。
人们生产产品的目的主要是生存,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是克服短缺经济,生产是社会生活的核心。
在那种物品相对匮乏的社会中,严格意义上的消费品主要为少数人所垄断,消费是特权的象征,而普通人则与消费无缘。
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生产技术的重大革新使消费模式随之发生重大的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消费品不再主要为少数人或统治集团所独占,有人称之为“消费民主化”;二是工业品的生产主要以大众为消费对象。
进入20世纪,流水线生产模式被广泛采用,大批量的生产使大众消费成为现实。
如今,现代通信工具和计算机网络使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是一个“丰裕社会”。
简而言之,一切社会行为均可以通过物化的形式来表达,可以按照交换原则进行“消费”。
在过去的社会,人们认为许多东西是不能出让的,像德行、爱情、信仰、知识和良心等,但到了消费社会以后,“一切都可以购买,一切都可以出卖”,人际关系出现冷漠化。
消费社会的突出之处在于大众消费,且消费的大量是科学技术,符号的编码为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力,消费不仅是一种满足行为,而且是一种沟通行为,消费体系是一种贺旭辉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思想述评社会控制,超前消费和一掷万金成为贵族精神的表征。
需求是无止境的,因为欲望是无止境的,”物质的增长不仅意味着需求增长,以及财富与需求之间的某种不平衡,而且意味着在需求增长与生产力增长之间这种不平衡本身的增长”[1](P52),在丹尼尔・贝尔看来,大众消费的出现要归功于技术革命,特别是对电器(如洗衣机、电冰箱、吸尘器等等)的大规模使用。
它还得益于三项社会发明:一是采用装配线流水作业进行大批量生产,这使得汽车的廉价出售成为可能;二是市场的发展促进了鉴别购买集团和刺激消费欲望的科学化手段;三是分期付款购物法的传播和应用,彻底打破了担心负债的传统顾虑。
顾客是上帝,愈来愈尊重消费者权益。
1962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国会的第一个消费咨文中,阐明了消费者的4项基本权利:安全的权利、知晓的权利、选择的权利和听取的权利。
在西方社会中关于消费者的作用有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消费者是“国王”,以我们通用的术语来说即“顾客是上帝”,因为在市场中消费者的货币选择权决定了生产者的成功与否,消费者在整个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一层面上,“消费者主权”概念被提出。
另一种观点完全相反,认为消费者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无足轻重,他们无力做出明智的选择。
“消费者主权”指市场经济中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这一点马克思早在100多年前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就有所阐述。
在产品绝对匮乏的传统社会,生产者占据着明显的优越地位。
对于消费者而言,不论商品的质量如何,一旦商品到手,只有被动地消费商品。
即使在工业社会的最初时期,消费者的地位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变。
20世纪初,经过生产技术的改造,产品供应大大地超过了市场消费者(不包括潜在的消费者)的需求,社会产品显得相对过剩和饱和。
此时,生产和消费开始逐渐发生逆转,不再是生产者决定生产,而是由市场决定生产和产量,市场又由众多消费者的需求所构成,于是,“消费”得到重新定位,尊重消费者权利、消费者申张权益的活动愈来愈突出。
妇女及青年男性、儿童成为消费的主角,且消费的是不同符号的商品。
在传统社会中,妇女主要承担生儿育女和管理家务的职责;在工业化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改变,妇女在管理消费方面更为突出,煤气、液化气、电炉子、吸尘器、电冰箱等用具把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妇女逐渐成为社会消费的中心。
在现代西方社会大都市中购物中心的大量出现,尤其是女性专卖店的涌现,可以说为女性购物提供了十分适宜的场所。
事实证明,在百货商店中为女性服务的部门总比专为男性服务的部门拥挤。
在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中,妇女的消费中心地位是无法取代的。
在现代社会中,大量商品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女性、青年男性、儿童,而购物主体显然也是女性、青年男性。
消费的集体与个体关系中,个体优先并追求“个性化”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