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德里亚论“消费社会”与“符号操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西方社会成员闲暇时间的符号消费行为对于新资本主义社会而言具有核心重要性,它

表明了西方社会的重大变迁与社会转型。早期鲍德里亚走d上当代法国思想理论舞台之际,

恰逢西方社会基本完成由生产主导型转向消费主导型全新社会转型之时,大卫•里斯

曼将这种新的社会转型称之为“资本主义社会第二次革命” 。对消费社会的批判性分析阐

述是早期波德里亚社会学思想理论的主题。这一主题的形成的现实社会背景正是西方资本

主义新社会转型;思想理论背景则是针对当时如火如荼地进行的西方社会转型,“如何批

判分析消费社会构成了当时思想界的重要主题,从里斯曼的《孤独的人群》、加尔布雷斯

的《丰裕社会》、巴特的《神话——大众文化诠释》到勒斐伏尔在《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

》中关于‘被控消费的官僚社会’的分析,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这也是鲍德里亚批

判理论的现实对象”。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因此有其不变的社会关怀与理论主题,那就是对“消费社会”及“

符码异化”的批判分析与理论描述。鲍德里亚这种对消费社会的批判性理论的根本特征及

其“当代意义”就在于他批判地继承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精神,提出“符号异化”论。“

符号异化”的本质根源乃在于“符号逻辑颠覆使用价值”,这一“颠覆”,“使得仿真或

模拟的世界变成了消费者在消费博弈中的真实世界,即符码世界” 。鲍德里亚看到决定一

物在“物的体系”中的价值的,因而不再是其仅仅满足衣食住行的生存需要的使用价值,

而是其符号价值,亦即其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价值”。
我们知道,以弗洛姆、马尔库塞等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对待“消费异化”,持

绝对批判立场,主张通过人的“爱欲升华”与“塑造健全人格”的“心理学革命”等实现

“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自觉、自由的“自我实现”,由此,他们认为是可以实现摆脱异

化的“非居家”状态的。因此,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本质上是乐观

主义的。而鲍德里亚等法国后现代主义社会理论家对这种乐观主义持深刻怀疑乃至彻底否

定态度。面对当代资本主义消费社会无孔不入的全面异化社会图景,这种当代全面异化社

会图景一方面更深刻、更紧迫地吁求着异化的消除;但另一方面, 又致使彻底消除异化沦为

不可能,乃至鲍德里亚面对新的消费异化, 提出了一种新的策略性的理论尝试,主张将这

种消费异化推向极致。


鲍德里亚这样定义消费社会:“消费社会也

是进行消费培训、进行面向消费的社会驯化的

社会——也就是与新型生产力的出现以及一种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经济体系的垄断性调整相

适应的一种新的特定社会化模式。” 消费社会本质是符号操纵社会。所谓“符号操纵”,

乃是指传统使用价值在全新的消费社会符号编码世界中,变成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常量,消

费符码变成了自足的封闭系统,据此,符号编码的消费关系得以建构;鲍德里亚对消费社

会符号操纵逻辑的剖析与揭露,关键在于论证符号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绝对差异。



一, 消费社会是驯化消费者的新型奴役社会

鲍德里亚承继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精神,揭示出当代这种全面丰裕的消费社会并未

能使人们真正进入一个消除了异化与奴役状态的“新纪元”;恰恰相反,鲍德里亚洞察到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 “生产和消费”都出自“同样一个对生产力进行扩大再生产并

对其进行控制的巨大逻辑程式” 。当代西方消费社会以关于开支、享乐、非计算(“请现

在购买,以后再付款”)的主题取代了以往关于储蓄、劳动、遗产的“清教徒式”主题,

只不过是一场“表面上的人文革命”,“因而丰盛和消费并不是已经得到实现的乌托邦”


鲍德里亚看到,所有关于消费的“意识形态”话语均在努力想把消费者“塑造成普遍的人

”,塑造成“人类物种全面、理想而确定的化身”,由此而试图“把消费描绘成一场‘人

文解放运动’的前奏”;但事实上,鲍德里亚看到,“消费者决不是一个普遍性的人:它

自身是一个社会政治的人,是一种生产力”; 因此,消费社会蕴含着深刻的危机和新型的

矛盾。这种新型危机与矛盾在于,“消费并不是通过把个体们团结到舒适、满足和地位这

些核心的周围来平息社会毒症……恰恰相反,消费是用某种编码及某种与此编码相适应的

竞争性合作的无意识纪律来驯化他们……” 通过这种驯化,人们被普遍地“提升为消费者

”,而他们被提升为消费者也就意味着他们彻底从属于自己的奴隶命运,因为他们必须服从

消费社会新的逻辑:符号操纵逻辑。

二, 消费社会的新型奴役逻辑是符号操纵逻辑

消费社会所奉行的新的奴役逻辑是通过象征性而非传统实体功能性的符号进行操纵的逻辑

,这种新的逻辑,就是在“生产逻辑”上缠绕着“消费逻辑”;这种“生产逻辑”与“消

费逻辑”的缠绕表明消费品与某种明确的需求或功能失去了联系。鲍德里亚指出,当代消

费并非是因为有了消费的客观需要,有了一个将主体客体化的理

性意愿才得以产生的行为

,而是因为首先是存在一个处在交换体系之中的、旨在生产出差异基质、意义符码与地位

价值等的主导性生产机制,这样新型社会生产机制构造出并从而规范了人们新的“需求”

及“需求体系”。这样一种新的“需求”及“需求体系”否定“客观需要”亦即否定“使

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与“客观需要”的概念紧密联结在一起的。否定了“需要

”的“客观性”,亦即否定了“客观”的“使用价值”。 鲍德里亚由此解构了关于主体(

消费者)-客体(消费品)的二元论以及一般的需要概念,根据他的洞察,消费社会的本

质特征是“需要”不再是“客观需要”,而是内在、主观的欲求,决定一物的价值的不再

是其实体与功能性价值,而是它在物的体系世界中的“符号价值”。
当代消费者之所以沦为新的奴隶并且这样地“彻底从属于自己的奴隶命运”,归根到底就

是因为 “消费逻辑被定义为符号逻辑……物品丧失了其客观目标、其功能,变成了一个广

泛得多的物品总体组合的词汇,其中它的价值在于关系” ;当代物品的“真相”“再也不

在于它的用途,而在于指涉,它再也不被当作工具,而被当作符号来操纵”

三,消费社会是符号操纵逻辑支配下的虚荣社会

消费社会符号操纵逻辑注重的是消费品非物质性的符号价值,而非物质性的实体功能性价

值。所谓“符号价值”,就是指消费品是否可以在表明属于某一世界的同时,又能与其他

世界区别开来,由此来表明消费者的特定身份。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中明确批判了对

物的价值的“自然主义”误解,这种应该“质疑”的“自然主义观点”认为,“产品的最

终有用性在于满足需要” ;从而明确提出,任何消费品的意义都只来自于它们对其他消费

品的关系与区别。在一个为符码所控制的世界里,消费与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那些需要的满

足不再有任何的干系:“需要的观念来自于主体和客体之间虚假的分离,需要的观念就是

为了连接它们而被创造出来的。…进而言之,需要本身是为符码所决定的,……”
而这种符号价值颠覆使用价值的“丰裕社会”,其本质表现就是符号操纵下的“虚荣社会”

:一物的价值在于它可以多大程度以及多大范围内满足人们的虚荣心,取决于最初是哪些人

可以享用它们,取决于是否“时尚”.因此,这样的“虚荣社会”的需求,大多是“虚拟需求

”.当代后工业社会惟有拼命炮制这种种日新月异的虚假需求,方能维系社会秩序:各种新

生需求层出不穷,消费者为此疲于奔命.

对诸如此类消费社会虚拟“符号操纵”现象,波德

里亚这样解说:“……但浪费远远不是非理性的残渣.它具有积极的作用…‘白花钱’竟成

了表现价值、差别与意义的地方——不仅表现在个人方面,而且出现在社会方面.……” 之

所以“乱花钱”成为具有了意义与价值,乃是因为现代消费社会的符号逻辑注重的是所消

费的符号的“声望价值与象征价值”,消费者就是为拥有“多一点的东西”而斗争:“商

品被当作一种‘风格、声望、奢华以及权力等等的表达和标志’而被购买……在现代资本

主义社会的消费中,我们所追求不是获得和使用一种物品时所产生的那种愉悦,而是某种

差异”。

鲍德里亚乃由此揭示了符号操纵下的虚荣社会符号两方面特征,一方面消费者借助所消费

的符号价值来标明自身的地位与身份以及独特品味亦即“差异”;另一方面,正因为每个

人均认为自身最不同凡响,均寻求突出自身的“差异”,所以才要借助“复制”来消灭“

原创”,力图以此来磨平与“原创”者的“差异”。这两方面特征表明消费社会符号操纵

“制造差异”与“磨平差异”的双重逻辑:在身份象征的符号操纵逻辑支配下,人人均在

为满足虚荣心而战。符号需求与消费体系因而具有新的“等级制度”特征,它们会“自上

而下”的渗透,从社会的“优秀分子”向平庸成员渗透。 平庸成员总是在企图模仿优秀成

员。一切“原创”均会通过此一“渗透”型“复制”而迅速消亡。

--

“我已经把梦做完了,关于人的梦”——荷尔德林哲学小说《许配里翁》


※ 来源:·日月光华 ·HTTP [FROM: 10.100.17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