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
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

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合同法是指导市场经济中个体行为和市场秩序的重要法律制度,其经济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合同法的含义、目的和作用。
下面将对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合同法的含义。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合同是一种达成市场交易的一种方式。
根据奥利弗·哈特和班·霍尔姆斯的契约成本理论,合同的基本目的是降低交易中的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
合同法是为了解决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等问题而制定的,通过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交易行为,减少交易不确定性,提高市场效率。
其次,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合同法的目的。
合同法的目的一方面是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市场秩序。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合同法的目的是通过确保双方当事人的契约权益,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增强交易的信任度,从而促进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此外,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合同法的作用。
合同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合同法能够减少合同纠纷的发生。
通过对交易中权利义务的明确规定,可以避免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等问题的出现,降低交易风险,减少合同纠纷的发生。
其次,合同法能够提高交易效率。
通过规范交易行为,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交易的顺利进行,提高交易效率。
此外,合同法还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市场秩序。
通过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市场交易的可靠性和信任度,可以增强市场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流入市场,促进经济发展。
最后,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优化合同法的制度设计。
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合同法的一些局限性和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制度设计优化。
例如,在解决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等问题上,可以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和信用体系建设,以增强交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交易效率上,可以简化合同条款,减少合同的复杂度,提高合同的可执行性。
第六章 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

• 2、不完备合同 • (1)有限理性。 • (2)偏好合作的倾向和节省交易成本。 • 留下缺口,以节省交易成本,促成合作。
• 法律提供很多规则和条款以弥补合同之不完备 (合同缺口)
• A学校和B建筑公司签订了一份建房合同。合同明确规定了房屋结 构、建筑材料、周围环境以及支付价款与房屋竣工日期等内容。 • 但还是会出现一些意外的事件,如原材料进口国发生战争导致钢 材的价格上涨,提供木制地板的供应商罢工延误了工期,一次重 大的工伤事故可能会使建筑公司破产等等。
• 在垄断基础上的合同是不公平的和缺乏效率的,它也就通常 成为法律调整的对象
• 垄断的常用工具:标准化合同
• 失误
双方面失误和单方面失误 • 双方面的失误产生于当交易的双方当事人没有“合意”之时,即 双方都误解了对方的承诺。 • 单方面的失误产生在只有一方当事人误解
生锈的汽车
• 一邻居将一辆旧车以1000美元转卖给另一邻居。买主将钱付给了 卖主,卖主也将车钥匙给了买主。但她发现,这把车钥匙是开后 院那辆生锈的切夫罗利牌汽车,而不是开车道里那辆光亮的卡笛 莱牌汽车。卖主也同样惊奇地得知买主想要的是卡笛牌汽车。买 主请求法庭让卖主移交的卡笛莱牌汽车。
奥夫德诉施莱迈耶案
• 奥夫德从施莱迈耶手中购得一幢房屋。不久,奥夫德发现该房屋 白蚁成灾。有证据表明施莱迈耶知道白蚁之害,但他在出售房屋 时故意隐瞒了这一事实。施莱迈耶对蚁害一事并没有说谎。他从 未被问及此事。 • 你认为法院会如何进行判决呢?
• 2、胁迫 • 强制他人的交易 • 执行的威胁直接造成资源的破坏;没有执行的威胁也会因受害者为 防范进行大量投资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 胁迫交易不是帕累托改进,而是一种利益的强占 。同时也剥夺了他 人自由表达自己偏好的机会。
经济法合同法详解讲解

经济法合同法详解讲解1. 引言经济法合同法作为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经济交易各方的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经济法合同法进行详细讲解,包括合同的定义、要素、成立与效力、履行与违约等方面内容。
2. 合同的定义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为了明确各自权利义务,依法设立的、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合同的基本要素包括合同的当事人、合同的标的物和合同的内容。
3. 合同的基本要素合同的当事人指的是合同的订约方,可以是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合同的标的物是合同的目标或交易内容,可以是财产、服务、权利等。
合同的内容则包括双方的权利义务、约定条件等事项。
4. 合同的成立与效力合同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合同要经过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对合同标的物必须是合法的;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当合同成立后,即产生了约束双方当事人的效力。
然而,不同类型的合同在效力上还存在差异,例如,不动产买卖合同需要经过登记手续才能对第三人具有约束力。
5. 合同的履行与违约合同的履行是指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和方式履行各自的权利义务。
当事人不得擅自变更合同内容,否则将构成违约。
当一方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时,被视为违约,另一方可以要求其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6. 合同的解除与终止合同的解除是指当事人在特定情况下根据法律规定或者约定的方式终止合同关系。
常见的解除情况包括合同期限届满、协商一致解除、一方违约等。
另外,一些特定合同可能会按照法律规定提前解除,如房屋租赁合同。
7. 合同的争议解决当合同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
一般情况下,协商是最为灵活和便捷的解决方式。
调解是通过第三方公正、中立的调解人进行调解,帮助当事人达成一致。
仲裁是将争议交给具有独立法律效力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裁决。
诉讼是将争议提交给法院进行审理判决。
8. 结束语经济法合同法的详解对于加强经济交易各方的权益保护,促进经济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合同法的经济分析

完全契约理论(一)
完全契约,按照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Milgrom, Roberts, 1992: 127)的描 述,是指这样一种契约:(1)缔约各方可以预见到契约期间所有可能发 生的相关事件,并且对这些可能的事件进行描述;(2)缔约各方愿意并 且能够针对每一个可能发生的事件确定有效的行为过程和相应的支付, 并达成协议;(3)一旦达成契约,缔约各方必须乐意遵守契约规定的条 款,不能进行事后的重新协商,并且各方可以容易地确定履约情况以及 在契约被违背时能够及时纠正。 完全契约理论主要关注的是在一个委托代理的框架下,面对委托人 (principal)和代理人(agent)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如何设计一套 有效的机制使代理人说真话和不偷懒。信息不对称可以从时间和内容两 个角度进行划分。从信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来看,发生在当事人缔约前 的信息不对称称为事前(ex ante)不对称,发生在当事人缔约后的信息 不对称是事后(ex post)不对称,前者会导致所谓的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后者则会滋生道德风险(moral hazard)。从信息不对称的 内容看,可以分为隐藏行动(hidden action)模型和隐藏信息(hidden information)模型:隐藏行动意味着当事人的行动只有自己知道,不能 被局外人观察到;隐藏信息是指当事人拥有其他人所不知道的信息或知 识。
合同法与填补缺口(一)
一般来看,合同法是以所谓的“缺省条款(default terms)”或 “缺省规则(default rules)”来填补合同缺口的。 缺省规则意指“在缺乏相反的明确条款的情况下(in the absence of explicit terms to the contrary)”应用的规则,其基本含义是: 如果当事人规定了具体的合同条款,法院将会实施这些条款;如 果当事人没有规定某些条款,法院可以提供相应条款以填补合同 的缺口;如果当事人没有规定某些条款但不希望法院填补空白, 法院将会尊重这种意图(Cohen, 1999)。 缺省规则可以分为两类,即“多数主义缺省规则”(majoritarian default rules,又被称为“市场模仿型缺省规则”——marketmimicking default rules)和“惩罚性缺省规则”(penalty default, 又被称为“信息强制型缺省规则”——information-forcing default rules)(Ayres, Gertner, 1989; Posner, 2003)。
第六章 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共21页PPT资料

• 2、胁迫 • 强制他人的交易
• 执行的威胁直接造成资源的破坏;没有执行的威胁也会因受害者为 防范进行大量投资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 胁迫交易不是帕累托改进,而是一种利益的强占 。同时也剥夺了他 人自由表达自己偏好的机会。
• (1)法律允许的威胁,如退出交易的威胁
• (2)被禁止的威胁,如进行精神或肉体的伤害的威胁
• 3、乘人之危 • 如何分担这种风险以及刺激他人愿意提供帮助?
• 案例 • 音乐家T在一次娱乐性的旅行中穿越沙漠,途中他突 然撞到了沙地上一块耸立的石头。T的汽车抛锚,脚 踝骨折。当时他没有无线电设备,而且水也所剩无几, 如果不及时得救他将被困死。
• 第二天,大学地质学家G在考察完沙漠岩石结构后正 要返回塔科逊,意外地经过出事地点并驱车前去查看。 T向G述说了自己的处境,并请求他把自己送回60英 里外的塔科逊。
• 法经济学把欺诈看作是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问题,并划分了 • 第三类信息——危害性事实。 • 危害性事实是指如果不透露就将引起对某人的财产或人身伤害 • 的信息。
奥夫德诉施莱迈耶案
• 奥夫德从施莱迈耶手中购得一幢房屋。不久,奥夫德发现该房屋 白蚁成灾。有证据表明施莱迈耶知道白蚁之害,但他在出售房屋 时故意隐瞒了这一事实。施莱迈耶对蚁害一事并没有说谎。他从 未被问及此事。
格和数量(提高价格和减少产量)以及合同条款,其结果是损害消费 者的福利和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 • ②除此之外,垄断由于可通过高定价而获得垄断利润,因此又抑制了 企业家的创新动机。
• 在垄断基础上的合同是不公平的和缺乏效率的,它也就通常 成为法律调整的对象
• 垄断的常用工具:标准化合同
• 失误
双方面失误和单方面失误
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

一、交易的促成(一)合同形式。
在当今社会,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人们已由关注商品交易的安全转为注重商品交易的迅捷。
许多国家从便利经济交往、简化手续、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在合同形式上采取更为宽松的态度,基本上采用不要式原则,法律只是要求某些特定的合同需采用书面形式,而其他类型的合同可以任何形式订立。
我国也采取这种态度。
《合同法》第10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该条款对合同形式作出比较自由灵活的规定,除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充分赋予并扩大了交易双方的选择权。
由交易双方根据不同的交易情形选择合同形式,不但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还可以促成合同的成立。
《合同法》第11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该项条款对“书面形式”一词作出了有别于传统意义的扩大解释,从而扩大了当事人书面签订合同的形式范围,进一步体现了合同形式多样化和灵活化的原则。
在为当事人提供交易便捷灵活的基础上,提高了交易双方交易的积极性,促进了交易的达成。
(二)合同成立的程序。
合同成立包括两个阶段:要约与承诺。
要约与承诺制度使交易者不必面对面地进行谈判并签约,而只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简单程序行事即可成立合同。
这种程序性的制度简化了合同成立的形式流程,不但可以节约交易成本,还可以使交易者因交易的便捷而乐意去实践。
(三)合同尽量有效化原则。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解释》第10条规定,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除外。
这里,合同并不因当事人的超越经营范围而绝对无效,因为只要不属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禁止经营的范畴,其促成要比否定来得经济(包括违法成本)。
从合同解释角度看,在合同既能认为成立也能认为不成立的情况下,一般是努力解释合同已经成立,即对合约的词语须按照合约有效而不是合约无效的方式理解。
合同协议法的经济学分析

2019-2-27
2019-2-27
5
• 2、不完备合同 • (1)有限理性。 • (2)偏好合作的倾向和节省交易成本。 • 留下缺口,以节省交易成本,促成合作。
• 法律提供很多规则和条款以弥补合同之不完备 (合同缺口)
2019-2-27
2019-2-27
6
• A学校和B建筑公司签订了一份建房合同。合同明确规定了房屋 结构、建筑材料、周围环境以及支付价款与房屋竣工日期等内容。
2019-2-27
2019-2-27
19
• 一、效率违约问题 • 法律经济学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违约可能是比履行合同更有效的—
—法律经济学的得意之笔 • 条件:某种情况的发生使得原来的成本、收益格局发生了变化,履
行合同不再是一个帕累托改进。 • 可能使得不履行比履行更有利可图;可能使得履行比不履行损失更
2019-2-27
2019-2-27
10
三、合同的无效和调整
• (一)非理性人 • 稳定有序的偏好、主体理性 • 主体方面:缺乏相应的理性判断能力 • 例如,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没有民事行为能力,所以法律通常
会判定他们所签订的合同无效。
• 由于无资格导致的合同无效风险谁来承担? • 最有能力和效率的人承担
2019-2-27
2019-2-27
9
案例分析
• ——事实上的暗含条款:莫考克轮船搁浅案
• 有关事实上的暗含条款的最早案例是莫考克 轮船搁浅案(the Moorcock Case, 1889)。 在该案中,原告是一艘名叫莫考克的轮船的 主人,被告是一位在泰晤士河拥有码头等设 施的老板。双方达成协议,轮船将停靠在被 告的码头上装卸货物,原告向被告支付使用 起重机和码头上其他设施的租金。但是,当 轮船停泊在码头时正赶上退潮,于是轮船被 搁浅,船底触到河床的石头,造成轮船被破 坏。因此,原告将被告推上法庭要求索赔。
合同法的经济分析示范课

• 交易规则:如果承诺构成交易的一部分, 则它在法律上就是可强制执行的。承诺 与否可强制执行依赖于它与否产生于交 易。
• 1.报价和接受。在交易中,一方必须报价 (“如我以30元换一本书”),而另一 方必须接受报价(“同意”)。
• 2.对价。对价就是指受约人(收到承诺的 人)为诱导立约人(给出承诺的人)作 出承诺而予以立约人的某种物品(或货 币等),如农场主支付的25元便是厂商 承诺提供蚱蜢捕获器的对价。
• 核心问题:由对价来担保的承诺是可强 制推行的。
• 据此,上述例子中哪些承诺是可强制推 行的?
• **在出名的圣经故事中,哥哥(以扫) 只顾眼前利益不顾久远利益承诺将继承 权交给弟弟(雅各)以换取一碗汤。根 据交易的合同理论,这个承诺是可强制 执行的吗?
• 计算损失赔偿金的原则:交易的预期值。
(二)分派事前风险和事后损失:一种合理的缺口
• 事前风险是指合同双方商议合同时面临的将来损失的 风险。事后损失是指订立合同后实际发生的损失。
• 如果双方在合同中商议明确的条款以分派风险,则他 们必定要承当交易成本;如果他们决定在合同中留下 缺口,他们就要承当分派预期损失的成本。在合同中 留下缺口的预期交易成本等于损失实际发生的概率乘 以分派损失的成本。
-1.0 0.5
-0.5 0.5
0 0
0 0
0 0
• 1.请分析表中的数字的含义。
• 2.请分析博弈方1和博弈方2的最优方略选择。
• 3.完全预期损失赔偿会产生有效履约或违约的 动机吗?
(一)最优信任及其例证
• (1)立约人投资于履约。例如,富叔叔可 能要变现一部分资产以获得必要的资金。
• (2)受约人投资于对承诺的信任。如侄子 必须购置旅行所需的物品,如旅行袋、雪鞋 等。
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

“有效率违约”和救济 (3)
期待利益: 这种赔偿将能够促使承诺方遵守承诺。 它使被违约方恢复到合同好像被履行的状态。 例子 3:航空公司超席卖票的补偿 在超售赔偿问题上,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赔偿规 定,各个航空公司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赔偿标 准的。 方案 1: 标准补偿 百分之50的票面价格 方案 2: 提供逐步提高的补偿直到大家同意。 方案 3:提供逐步降低的补偿直到大家同意。 那一种方法更为符合帕累托效率?
“有效率违约”和救济 (8)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 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 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 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 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 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 能造成的损失。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 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 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承担损害赔偿 责任。
“有效率违约”和救济 (1)
由于未来存在不确定性,合同缔结时和合同履行时的情况可能 变化从而导致合同履行无效率。因此法律经济学上有“有效率 违约”的概念。 “有效率违约”指在履行合同的成本(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s: the value of a resource in the next best use)超 过履行合同带给合同当事人的收益时的违约,因为合同签订后 一个突发事件的发生使得用于履行合同的资源配置到其它地方 更为有效率(更为有价值)。 航空公司经常使用超席卖票的经营策略,这是“有效率违约”? 机票超售是目前航空业通用的惯例。每个航班都经常出现旅客 定好座位后,在不通知航空公司的情况下,自行取消航程的情 况。如果买了飞机票不上飞机,航空公司也需视情况安排旅客 改乘其他航班或按退票处理。为此,航空公司允许按照各航班 的实际情况超售一定数量的座位,以便于旅客因故未到,航班 的座位能够充分利用。法律应该鼓励“有效率违约”吗?
用经济学方法分析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的必要性

法 的 基 础 上 发 展 了 用 交 易 成 本 理 论 分 析 法 律 制 度 的 经 济 分 析 否 则 如 果 对 方 出 卖 了 自己 而 自 己保 持 忠 诚 就 会 让 自己 更 为 不
推交易成本理论 。交 易成本理论 的核心观 点是: 不 同的制度 信 原 则 在 合 同 法上 得 以 确立 的主 要 原 因 。
安排, 因交易成本各异 , 将 会 带 来 不 同 的 资源 配 置 。 因 之 , 制 度 信 息 不 对 称 指 交 易 双 方 都 有 一 些 只 有 自己 知 道 的私 人 信 也F h 此变得至关重要 , 人 们 不仅 可 以 通 过 对 交 易 成 本 的 考 察 来 息 。 这些私人信息可 以分为两类: 一类称 为隐藏知识 , 非南当事
反 映, 是 历 史发 展 的 结 果 。
【 关键词】 诚 实信用原则; 经济分析; 博弈机 制; 帕雷托最优
深受 罗马法的 在 民法 中 , 诚 实信用原 则是一项重 要的原则 , 该原则 常常 事 国际贸 易的商人之 间 自发形成 的一种 习惯法 ( 被称为民法特别是合 同法 中的最高指导原则或帝王条款 。一直 影 响 ) , 它 强 调 了 交 易 中 的诚 信 原 则 。
为诚信原则体现 了法律爱人如 己这一人 类最 高理想 。徐国栋认
为“ 普 通 的法 律 规 范 往 往 体现 了 ‘ 勿害他人 ’ 的要求 , 而 诚 信 原 诚信制度 的重要性则伴 随着 市场 经济 的发展而 日益 凸现 出来 。 相 信 市 场 则体现了 ‘ 爱你 的邻人 ’ 的要求 ” 。但是, 脱离具体时代背景而抽 在 工 业 革 命 最 初 人 们 对 市场 经 济 的认 识 过 于 理 想 化 ,
经济法学中的合同法条款解析

经济法学中的合同法条款解析导言合同法是经济法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范了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合同关系。
合同法条款的解析是经济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从经济法学的角度出发,对合同法条款进行解析,探讨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合同的定义和要素合同是市场经济中自由交易的基础,它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具有约束力和法律效力。
合同的定义是:当事人之间约定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约定的内容和形式。
合同的要素包括:合同当事人、合同标的、合同内容和合同形式。
1.1 合同当事人合同当事人是指参与合同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合同当事人应当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能够自主地订立和履行合同。
在市场经济中,合同当事人的地位是平等的,彼此之间应当遵守合同的约定。
1.2 合同标的合同标的是指合同的内容和目的,即合同的主要权利和义务。
合同标的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不得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
合同标的的确定是合同成立的重要前提,它决定了合同的法律效力和约束力。
1.3 合同内容合同内容是指合同中具体的权利和义务条款。
合同内容应当明确、具体,不能含糊其辞或者存在歧义。
在合同内容的约定中,应当遵循公平、合理、诚实信用的原则,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1.4 合同形式合同形式是指合同的外部表现形式,可以是口头形式或书面形式。
在我国法律中,有些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才具有法律效力,例如不动产买卖合同。
合同形式的选择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规定进行合理的选择。
二、合同法条款的解析方法合同法条款的解析是经济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合同法条款的解析方法主要包括文本解析、历史解析和制度解析。
2.1 文本解析文本解析是指根据合同法条款的字面意思进行解析。
文本解析方法要求严格按照合同法条款的字面意思进行解析,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合同法条款的适用范围。
文本解析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明了,能够准确反映合同法条款的原意。
2.2 历史解析历史解析是指通过研究合同法条款的制定背景和历史演变过程进行解析。
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ppt课件

“有效率违约”和救济(4)
何种合同救济为合同的有效率履行和不履行创造了最 优激励?期待利益损失赔偿 (expectation interest damages); 信赖利益损失赔偿 (reliance interest damages); 特别履行 (specific performance)?
2
合同的功能 (1)
合同构成贸易的一部分,因此在经济生活中起了重 要作用。
一项交易要实现帕累托改进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A. 交易当事人有充分或足够的信息。 B. 交易当事人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能理性地使用上述
信息。 C. 该项交易没有产生外部性。
D. 交易发生在竞争性市场中。
3
合同的功能 (2)
在一定程度上,特别履行相当于侵权法上的禁 令。当交易涉及有特别主观价值的特定物的 购买时,特别履行常常被使用为救济手段。 比如购买土地和祖传文物.
被违约人可能从特别履行的救济中获得比赔 偿损失更为有利的后果。但是,特别履行可 能会鼓励被违约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这些机 会主义行为将增加谈判的成本。
法律规定默示条款(选择性规则)是为了降低交易成 本。英美法的先例原则降低了当事人的缔约成本,因 此证明对司法体制的政府补贴是正当性。
经济学上,对于选择性默示条款和强制性默示条款 (强制性规则)有着较大的区别。何时后者能被证明 是正当的?
6
合同的功能 (5)
前者只有在当事人没有规定才适用,而后者则排除了 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后者可能针对在当事人在无法充 分认识有关情况、垄断市场上的不公平的谈判力而制 定的。前者如:第六十二条 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 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 第六十一条 的规定仍不能确 定的,适用下列规定 :“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 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 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 后者 如:第二百一十四条 租赁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超 过二十年的,超过部分无效。 租赁期间届满,当事人 可以续订租赁合同,但约定的租赁期限自续订之日起 不得超过二十年。评价该强制性规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合同的履行和救济
• 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合同。违约是否会有效率? • 引例:老张有一套房子,老李愿意出价30万元购买,老 张自己觉得25万元便愿意卖掉,双方以27万元价格成交, 并约定违约金3万元。但在房子变更登记之前,又一位买 主钱先生出现,他是老张儿子的朋友,觉得27万元的价 格太亏了,表示自己愿意以35万元的价格购买,老张很 高兴,双方谈妥以33万元价格成交。 • 后老李起诉,要求老张转移所有权。老张表示愿意支付 违约金。作为法院,应该支持履行合同还是违约?
• 偏好的表达、信息的充分 • 1、欺诈 • 隐藏了信息并误导他人做出错误决定 • 存在信息隐藏可能并不是一个帕累托改进 • 引导当事人双方公布与合同相关的信息
• 法经济学把欺诈看作是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问题,并划分了 • 第三类信息——危害性事实。 • 危害性事实是指如果不透露就将引起对某人的财产或人身伤害 • 的信息。
• 在垄断基础上的合同是不公平的和缺乏效率的,它也就通常 成为法律调整的对象
• 垄断的常用工具:标准化合同
• 失误
双方面失误和单方面失误 • 双方面的失误产生于当交易的双方当事人没有“合意”之时,即 双方都误解了对方的承诺。 • 单方面的失误产生在只有一方当事人误解
生锈的汽车
• 一邻居将一辆旧车以1000美元转卖给另一邻居。买主将钱付给了 卖主,卖主也将车钥匙给了买主。但她发现,这把车钥匙是开后 院那辆生锈的切夫罗利牌汽车,而不是开车道里那辆光亮的卡笛 莱牌汽车。卖主也同样惊奇地得知买主想要的是卡笛牌汽车。买 主请求法庭让卖主移交的卡笛莱牌汽车。
• 一、效率违约问题 • 法律经济学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违约可能是比履行合同更有效的— —法律经济学的得意之笔
• 条件:某种情况的发生使得原来的成本、收益格局发生了变化,履 行合同不再是一个帕累托改进。 • 可能使得不履行比履行更有利可图;可能使得履行比不履行损失更 大 • 比如:违约方履约需要支付成本30,而对方的收益和自己的收益总 额小于30(比如20)。或者,履行的机会成本很高,以至于完全可 以弥补履行的收益(20)
• 2、不完备合同 • (1)有限理性。 • (2)偏好合作的倾向和节省交易成本。 • 留下缺口,以节省交易成本,促成合作。
• 法律提供很多规则和条款以弥补合同之不完备 (合同缺口)
• A学校和B建筑公司签订了一份建房合同。合同明确规定了房屋结 构、建筑材料、周围环境以及支付价款与房屋竣工日期等内容。 • 但还是会出现一些意外的事件,如原材料进口国发生战争导致钢 材的价格上涨,提供木制地板的供应商罢工延误了工期,一次重 大的工伤事故可能会使建筑公司破产等等。
奥夫德诉施莱迈耶案
• 奥夫德从施莱迈耶手中购得一幢房屋。不久,奥夫德发现该房屋 白蚁成灾。有证据表明施莱迈耶知道白蚁之害,但他在出售房屋 时故意隐瞒了这一事实。施莱迈耶对蚁害一事并没有说谎。他从 未被问及此事。 • 你认为法院会如何进行判决呢?
• 2、胁迫 • 强制他人的交易 • 执行的威胁直接造成资源的破坏;没有执行的威胁也会因受害者为 防范进行大量投资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 胁迫交易不是帕累托改进,而是一种利益的强占 。同时也剥夺了他 人自由表达自己偏好的机会。
二、合同的形式
• 完备合同与不完备合同 1、完备合同: 含义:
• 第一,完备合同具有完整性。 • 第二,完备合同具有有效性。
• 条件:
一是合同的订立者必须具备个人的理性(在一定 的约束条件下追求个人的最大化目标); 二是签订合同的环境必须是一个类似完全竞争的 环境。 没有不利的第三方效应(外部性)、充分信息、 不存在垄断、交易成本为零
• (1)法律允许的威胁,如退出交易的威胁
• (2)被之危 • 如何分担这种风险以及刺激他人愿意提供帮助?
• 案例 • 音乐家T在一次娱乐性的旅行中穿越沙漠,途中他突 然撞到了沙地上一块耸立的石头。T的汽车抛锚,脚 踝骨折。当时他没有无线电设备,而且水也所剩无几, 如果不及时得救他将被困死。 • 第二天,大学地质学家G在考察完沙漠岩石结构后正 要返回塔科逊,意外地经过出事地点并驱车前去查看。 T向G述说了自己的处境,并请求他把自己送回60英里 外的塔科逊。 • G回答说,只有T同意支付家产的2/3或10万美元甚至 更多一些给他,他才肯帮助T。T答应了,但在返回塔 科逊之后,T拒绝履约,于是G提出诉讼要求T履行这 个合约。
三、合同的无效和调整
• (一)非理性人 • 稳定有序的偏好、主体理性 • 主体方面:缺乏相应的理性判断能力 • 例如,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没有民事行为能力,所以法律通常 会判定他们所签订的合同无效。 • 由于无资格导致的合同无效风险谁来承担? • 最有能力和效率的人承担
• (二)偏好的非正确表达
第六章 合同法的经济学分 析
一、合同与合同法
• (一)什么是合同(契约)
• 我国《合同法》第2条: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 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大陆法学者基本认为,合同是一种合意或协议。
英美法学者大都认为合同是一种允诺。
(二)合同法的功能(目的)
• 传统的合同法理论认为,合同法的功能是确保交易的安全,目标 是公正。 • 法经济学有关合同的经济理论认为,合同的强制履行能够明显地 改善双方的福利状况,具有帕累托改进效率的性质。 • 人们建立合同法目的在于“通过强制履行承诺帮助人们实现他们 的私人目标”,目标是节省交易成本、促进有效率的交易、增进 社会福利。
法律如何填补缺口
• 1、通过提供有效违约条款使商议合同的交易成本最小化。 • 因为在合同中留下缺口通常会引起争端,所以,法庭需要通过在 合同中“加入”一些条款来填补缺口,并且当作双方对这些条款 已达成协议来处理。 • 一个有效违约条款将使双方盈余最大化,而一个无效违约条款将 减少双方的盈余。
• 2、通过提供暗含条款来填补合同缺口
• 4、显失公平 • 垄断势力、紧迫、无知等情况导致的合作剩余被剥夺 • 垄断 • ①在垄断或寡头市场上,卖方可能利用他的优势地位来控制交易的价 格和数量(提高价格和减少产量)以及合同条款,其结果是损害消费 者的福利和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 • ②除此之外,垄断由于可通过高定价而获得垄断利润,因此又抑制了 企业家的创新动机。
• 一类是事实上的暗含条款;另一类是习惯上的暗含条款。 • 前者是指合同中未明确规定,但根据当事人的意图必须包括在内的条 款。后者是指如果某一行业的习惯被法律确定,即使合同中没有明确 列出,也会在适当的条件下作为暗含条款而对当事人产生约束力。
案例分析
• ——事实上的暗含条款:莫考克轮船搁浅案
• 有关事实上的暗含条款的最早案例是莫考克 轮船搁浅案(the Moorcock Case, 1889)。 在该案中,原告是一艘名叫莫考克的轮船的 主人,被告是一位在泰晤士河拥有码头等设 施的老板。双方达成协议,轮船将停靠在被 告的码头上装卸货物,原告向被告支付使用 起重机和码头上其他设施的租金。但是,当 轮船停泊在码头时正赶上退潮,于是轮船被 搁浅,船底触到河床的石头,造成轮船被破 坏。因此,原告将被告推上法庭要求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