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5单元知识点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在实验室和化工生产中常用到硝酸。
硝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与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HNO3+C=2H2O+4X↑+CO2↑。
则X是A.NO2B.COC.NOD.N2O5答案:A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据此解答。
根据质量守恒定量,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4个氢原子、4个氮原子、12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反应后有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则4X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8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NO2。
故选A。
2、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说法错误的是A.甲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8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C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发生改变D .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数之比为2:1答案:D分析: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CH 2O+O 2催化剂 CO 2+H 2OA. 甲中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6:1:8,选项正确;B. 构成物质的微粒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所以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保持其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选项正确;C.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发生改变,选项正确;D. 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分子个数比,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数之比为1:1,选项错误。
故选D 。
3、利用催化剂将工厂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x ,是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3H 2催化剂X+H 2O ,X 的化学式为A .CB .CH 4C .CH 3OHD .CH 2O答案:C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围观本质,在化学反应 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反应前有1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X 必须提供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选C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化学是初三第一次接触的科目,那么关于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本店铺准备的一些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仅供参考。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章单元知识清单含答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章单元知识清单含答案01 知识框架 1.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与化学反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响后生成各物质质量总和实质⎩⎪⎨⎪⎧微观⎩⎪⎨⎪⎧化学反响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反响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微观:化学反响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与质量不变运用:解释现象、推断元素、确定化学式、辅佐计算等2.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意义⎩⎪⎨⎪⎧微观⎩⎪⎨⎪⎧表示反响物、生成物和反响条件表示各物质的质量比微观: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书写⎩⎪⎨⎪⎧原那么:以客观理想为基础,遵照质量守恒定律步骤:写→配→注计算:〔解题步骤〕设→写→找→列→答02 知识纵横12.03 实验再现探求化学反响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无变化 (1)实验装置:甲乙丙(2)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甲①称量反响前物质的总质量;②将试管倾斜,使盐酸与大理石混合;③称量反响后物质的总质量①有________冒出;②气球________;③反响前后质量________实验乙①称量反响前物质的总质量;②将试管倾斜,使NaOH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③称量反响后物质的总质量①发生______;②反响前后质量________实验丙①称量反响前物质的总质量;②加热玻璃管,引燃白磷;③称量反响后物质的总质量①白磷熄灭发生________;②反响前后质量________(3)实验结论:化学反响前后,物质的总质量________。
(4)交流讨论:实验甲__________,必需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实验丙白磷熄灭生成五氧化二磷,对环境有污染,应塞紧橡皮塞,防止五氧化二磷进入空气中;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单元知识清单实验再现(2)气泡收缩相等蓝色沉淀相等少量白烟相等(3)不变(4)有气体生成防止锥形瓶炸裂。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单元知识点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
成2
(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
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
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2、C、CO)
3、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第 1 页共1 页。
化学九年级上册5单元笔记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考点1 质量守恒定律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关键词的理解(1)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参加化学反应的,所给予物质不一定都参加反应,若反应物有剩余,剩余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
所以必须强调“参加化学反应”,而且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于解释化学变化。
(3)质量总和“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的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
故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4)质量守恒不能拓展到其他的物理量。
3.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几个重要实验⑴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P93)⑵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P93)⑶镁条燃烧(P95)4.质量守恒定律的分析归纳:考点2 化学方程式⒈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⒉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意义)⑴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反应物是什么)⑵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是什么)⑶反应条件⑷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乘积之比)⑸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量比(化学计量数之比)⒊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C + O2===== CO2为例)⑴质: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⑵量: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⑶粒子:每1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考点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⒈书写原则:⑴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⑵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⒉书写步骤⑴写:根据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短横线相连;⑵配:配平化学方程式;⑶等;将短横线改为等号;⑷标:标明反应条件以及生成物的状态“↑”或“↓”。
⑸查:检查化学式是否写错、是否配平、条件和生成物状态是否标了、标了是否恰当。
(完整版)初中化学第5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微观解释: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分子破裂成为原子,而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均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最终宏观上物质的总质量守恒。
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若化学反应中有气体生成,则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环境中进行二、量守恒定律的外延:(6个不变)1、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5、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6、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不变;三、涉及的相关实验:1、铁和硫酸铜反应(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原理:Fe+CuSO==FeS(4+Cu注意事项:反应前要先用砂纸将铁钉打磨干净反应现象:铁定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天平仍然平衡2、白磷燃烧(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点燃反应原理:4P+5O 2P2Q注意事项:因为反应中有气体生成,所以反应应在密闭环境中进行锥形瓶底部细沙的作用:防止反映放出的热量使锥形瓶底炸裂玻璃管的作用是:引燃白磷玻璃管上气球的作用是:调节装置内压强,防止瓶塞崩开现象:白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放出,气球先膨胀后缩小,联想:如该反应中不消耗瓶中气体,还有气体生成,则不应使用气球,因为气球体积增大后会产生较大的浮力,使向下合力减小,天平测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会使实验误差较大。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反应原理:Na2CO+2HCI==2NaCI+HO+C创注意事项:反应要在试验台上进行现象:固体溶解,烧杯中有气泡生成,天平指针向右偏4、镁条燃烧点魅反应原理:2Mg+O 2MgO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注意事项:该反应会发出耀眼白光,有可能伤害试验者的眼睛现象: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白色固体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2、书写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在九年级化学的第五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类型、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它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符号代表不同的元素,化学式则表示物质的组成。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位于箭头的左侧,生成物位于箭头的右侧。
例如,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H₂ + O₂ → 2H₂O。
二、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双替换反应四种类型。
1. 合成反应:两个或多个物质反应生成一个新的物质。
例如,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2. 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多个新的物质。
例如,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
3. 置换反应:一个元素或离子取代另一个元素或离子的位置。
例如,铜与硫酸反应生成铜硫酸。
4. 双替换反应:两个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互相交换位置。
例如,氯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氯化氢和硫酸钠。
三、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是用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在离子方程式中,溶液中的离子以离子符号表示,而不是用化学式表示。
离子方程式更加准确地描述了溶液中离子的行为。
例如,氯化钠溶解在水中的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为:Na⁺ + Cl⁻ → NaCl。
四、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电子转移过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发生氧化的物质失去电子,被称为还原剂;而发生还原的物质获得电子,被称为氧化剂。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电子的转移来实现。
例如,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表示为:4Fe + 3O₂ →2Fe₂O₃。
通过学习以上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规律。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类型、离子方程式以及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化学以及理解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九年级化学笫五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笫五单元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能量变化和能量转化的科学。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第五单元是我们学习化学的关键,主要包括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特征。
下面将对该单元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原子结构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围绕原子核轨道运动。
2. 原子的特征:原子的元素符号表示该元素原子种类,原子序数(也称为序数)表示原子所具有的质子数,原子序数决定了原子的元素。
3. 原子的质量数: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可以根据质量数推导出中子数。
4. 同位素:同位素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5. 电子的分布:电子以壳层的形式分布,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二、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的,每个水平行叫做周期,垂直列叫做族。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是指主量子数相同的电子壳层,周期数等于主量子数。
族是指拥有相同外层电子数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
3. 元素周期表的特征:元素周期表左侧是金属元素,右侧是非金属元素,中间的元素称为过渡元素。
4. 元素周期表的元素命名:元素的命名通常采用符号表示,符号由元素英文名的第一个或者前两个字母组成。
5. 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性质: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性质随着周期和族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以上就是九年级化学笫五单元的主要知识点介绍。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原子的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特征,为化学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这些知识点,多做相关的练习和实验,从而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化学学习的效果。
化学是一门非常有趣和实用的科学,希望同学们在九年级中能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讲”,是水到渠成的阶段,也是知识点梳理、交代规律的环节。学生在读、议的基础上对教材有所感知,如果能得到老师点拨,将会实现新的飞跃。
“练”,是知识实验阶段,也是对知识的巩固深化、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环节,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练,首先要加强课堂练习,在课堂上做到“读做议”中有练,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编选基本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有计划地布置给学生练习,这样既照顾到大多数,又有利于对尖子生的培养。
命题落点
1.利用参加反应的反应物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这一关系,求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2.已知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恰好完全反应的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3.含一定量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4.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溶液的有关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计算,
5.依据实验数据的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
6.依据图形的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
九年级化学口诀必背大全
化学元素周期表口诀
我是氢,我最轻,火箭靠我运卫星;
我是氦,我无赖,得失电子我最菜;
我是锂,密度低,遇水遇酸把泡起;
我是铍,耍赖皮,虽是金属难电离;
我是硼,黑银灰,论起电子我很穷;
我是碳,反应慢,既能成链又成环;
我是氮,我阻燃,加氢可以合成氨;
我是氧,不用想,离开我就憋得慌;
九年级化学教学方法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平时学习时,好似基础不错,一旦考试答题,就漏洞百出,拿不了高分。这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5单元总复习知识点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1、质量守恒定律(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原因:这是因为,从微观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反应物的分子被破坏,原子又重新组合的过程。
而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质量也没有变化。
所以,质量守恒。
(3)应用①求某个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②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③判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
(4)注意的问题①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②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③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练习: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一切化学反应都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B. 镁在空气中燃烧,虽然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大,但这个反应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后试管中残留物比反应物质量小,但这个反应也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D. 水蒸发为水蒸气,质量没有改变,由此可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2. 在化学反应中,A+B=C+D,已知12克A和18克B恰好完成反应生成6克C若实际反应时生成了8克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A. 3克B. 4克C. 1克D. 6克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2x+3O2======2CO2+4H2O中x的化学式为()A. CH4B. C2H5OH D. C2H4 D. CH3OH4. A、B在反应中的生成物是C,若C的化学式为A2B,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 A2+B2=2CB. 2AB+B2=2CC. 2AB+A2=2CD. 2A2B+B=2C5、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S + O2 SO2↑B. 4Al +3O2 2Al2O3C. P + O2PO2D. Mg + O2 MgO26.下列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H2CO3== CO2↑+H2O B.2HgO2Hg+O2↑C.2H2O22H2O+O2↑ D.Mg+CuO Cu+MgO7. H2、O2和N2的混合气体20克,点燃,完全反应后生成18克水,则剩余的气体中不可能是()A. H2和N2的混合气体B. O2和N2的混合气体C. H2和O2、N2的混合气体D. 2克N28、加热31.6克KMnO4,当得到3克O2时剩余固体的成分是()A. K2MnO4和MnO2B. KMnO4和MnO2C. KMnO4和K2MnO4D. KMnO4、K2MnO4和MnO29、将24克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充分反应后,则生成水18克,混合气体中氢气可能为()A. 2克B. 4克C. 6克D. 8克10、将24.5克氯酸钾和4.5克二氧化锰混合后放入试管充分加热后,试管中剩余的固体质量为()A. 19.4克B. 20克C. 14.9克D. 4.5克2、化学方程式(1)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所有的化学方程式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它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3、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有:①物质的总质量; ②元素的种类; ③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个数; ⑥原子的质量。
一定发生改变的有: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种类.可能发生改变的有:①分子个数;②元素的化合价.4、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5、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6、有时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二.化学方程式。
1、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质的方面: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量的方面:①各物质间反应时的微粒个数比;②各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比.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下面的方程式为例2H2 + O2= 2H2O4 :32 :36(1)、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2)、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3)、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②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粒子相对数量比;③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原则: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②遵守质量守恒定义,等号的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2、书写步骤:①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②配平化学方程式;③注明反应条件;④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生成时,在生成物化学式的右边注明“↓”或“↑”符号、但是反应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时,生成物气体后面不用注明气体或沉淀符号。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课题知识清单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知识清单1.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内容运用这一定律时,特别要注意“参加化学反应”“反应后生成”“质量总和”等关键字词,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尤其气体。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2.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4)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依据客观反应事实;遵守质量守恒定律(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①正确地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短线和加号连接;②配平化学方程式;③把短线改为等号,注明生成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6)化学方程式的配平3.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1)设未知量(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4)列出比例式,求解(5)简明地写出答案基础示例1.8克硫在________克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16克二氧化硫。
2.若完全电解18克水,可生成2克氢气和________克氧气。
3.1克水完全汽化仍为1克,这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这种说法对吗?4.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___元素,可能含________元素。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A2+B2====2C中,C的化学式用A、B可表示为________。
6.实验室制取有毒的氯气时,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多余的氯气,其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写出工业上用氯气和熟石灰〔Ca(OH)2〕为原料制取漂白粉〔Ca(ClO)2+CaCl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在工业生产上,可以__________,并有利于__________。
8.在反应:2Al+Fe2O3高温2Fe+Al2O3中,_________份质量的铝和_________份质量的Fe2O3反应,生成_________份质量的铁和_________份质量的Al2O3。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
1. 元素周期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组成,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和排列
规律,掌握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电子外层结构等。
2. 原子和分子:了解原子的组成和结构,区分原子和分子的概念,并能通过给定元素
的原子结构推导出电荷、质量和元素的标识。
3. 元素的符号和名称:掌握元素的常用符号和名称,能够根据元素的符号推导出元素
的名称,以及根据元素的名称推导出元素的符号。
4. 元素的性质:了解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元素的颜色、电导率、熔点、
沸点等物理性质,以及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半径、电离能等化学性质。
5. 元素的周期性: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包括周期表中原子结构的变
化规律、周期表中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以及周期表中元素分类的规律。
6. 元素的价态和化合价:了解元素的价态和化合价的概念,区分元素的价态和化合价,学习如何确定元素的化合价,以及如何根据元素的化合价预测元素的化合物的组成。
7. 元素的化合物:了解元素的化合物的概念,学习如何根据元素的化合价确定元素的
化合物的组成,理解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化合物的稳定性。
8. 元素的化学反应:了解元素的化学反应的概念,包括元素的化学变化和化学方程式
的表示方法,学习如何平衡化学方程式,以及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预测反应物和生成
物的量比关系。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单元知识点和练习

第五单元知识清单和练习01 知识框架1.质量守恒定律2.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意义⎩⎪⎨⎪⎧宏观⎩⎪⎨⎪⎧表示 、 和 表示各物质的 微观:表示各物质的 书写⎩⎪⎨⎪⎧原则:以 为基础;遵守 步骤:写→配→注计算:(解题步骤)设→写→算→列→答 02 知识纵横 1.对质量守恒定律宏观、微观方面的理解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微观: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 ___、__ __与__ ___不变 质 量 守 恒 定 律 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__ __反应后生成各物质质量总和 实质 宏观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__ __ 、___ __不变 应用:解释现象、推断元素、确定化学式、辅助计算等03 实验再现(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1)实验装置(如图)(2)实验步骤①在锥形瓶底部铺上一薄层细沙,在细沙上面放入一小块白磷;②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红磷接触;③将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调节天平,使天平平衡,记录所称的质量m 1;④取下锥形瓶,将橡胶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胶塞将锥形瓶塞紧,将白磷引燃;⑤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记录所称的质量m 2。
(3)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__________,放出________;②玻璃管上的气球___ _________;③反应后的物质总质量m 2与反应前的物质总质量m 1______,天平________。
(4)注意事项①为了防止红磷燃烧而使锥形瓶炸裂,所以在锥形瓶底部铺上一薄层细沙;②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并在其上端系牢一个气球是为了防止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瓶内气体迅速膨胀而冲开胶塞;③冷却前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气球体积变大,受到浮力而使实验不准确,所以要待锥形瓶冷却后再称量。
(5)装置的改进: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时,为了防止外界空气的进入和白烟的逸散,可按如图改进。
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一、质量守恒定律⑴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⑵质量守恒定律的分析归纳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宏观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微观原子弹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⑶关键词的理解①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所给予物质不一定都参加反应,若反应物有剩余,则剩余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
必须强调“参加化学反应”②“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的和等于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
还有蜡烛的燃烧,参加反应的石蜡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和等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的和。
二、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提供的信息⑴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⑵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意义)①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反应物)②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③反应条件④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量比⑤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⑥在相同条件下,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成物之间的气体体积比⑶化学方程式的读法点燃以C+O2====CO2 为例①宏观:在点燃的条件下,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②微观:在点燃的条件下,每个碳原子和一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③质量: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⑴书写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捏造②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对于书写化学方程式就是要配平。
⑵书写步骤(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五字诀:写、配、等、标、查)①写:根据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短横线相连。
②配: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验(如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③等:将短横线改写成“══”。
④标:标明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生成物状态“↑”或“↓”。
⑤查:检查化学式是否写错,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条件和物质状态标注是否标了,标的是否恰当。
四、化学方程式的配平⑴配平化学方程式就是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体现质量守恒。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含答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注意:(1)适用于所有的__________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不是体积守恒。
(3)质量守恒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4)各物质质量包括固态、液态、__________所有物质的质量。
3.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没有改变,__________没有增减,__________也没有改变。
二、化学反应中的变与不变1.六个不变宏观:(1)物质的__________不变;(2)元素的种类不变;(3)元素的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
2.两个一定变宏观:__________一定改变。
微观:__________一定改变。
3.两个可能改变(1)__________可能改变。
(2)__________可能改变。
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一、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__________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宏观意义: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__________________比。
3.从化学方程式中可获取的信息:(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对照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化学方程式有三种读法(以C +O 2=====点燃CO 2为例):(1)质:________和________在________的条件下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2)量:每________份质量的碳和________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________份质量的二氧化碳;(3)微观:每________个碳原子和________个氧分子反应,生成________个二氧化碳分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汇总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1)白磷燃烧实验【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锥形瓶、玻璃棒、小气球【化学方程式】【实验示意图】【实验步骤】①在底部铺有细沙【防止锥形瓶炸裂】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堆干燥的白磷。
②在锥形瓶口的橡胶塞上安装一根玻璃棒,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防止受热的空气膨胀弹开橡胶塞甚至炸裂锥形瓶】,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
【方便利用玻璃管点燃白磷】 ③将锥形瓶和玻璃棒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记录所盛的质量1m④取下锥形瓶,将橡胶塞上的玻璃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胶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
⑤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在托盘天平上,记录所称量的质量2m【实验现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实验称量的21m m =【实验结论】反应前各反应物的总质量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
(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烧杯【化学方程式】【实验示意图】【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铜溶液,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出去铁钉表面的氧化层】,将盛有稀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1m②将铁钉浸到稀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③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改变时,将盛有稀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烧杯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2m ,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实验现象】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实验称量的21m m =【实验结论】反应前各反应物的总质量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
2、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微观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上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
4、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①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②表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1、书写原则(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对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或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