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信息化施工简介
基坑开挖的信息化施工技术

基坑开挖的信息化施工技术信息化施工技术是运用系统工程于施工的现代化施工管理方法,它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反馈→控制与决策(调整设计与施工融资方案及采取相应措施)。
实践证明,采用信息化施工的基坑工程,即使出现临时问题,由于监测汛情及时,均未造成事故。
如广州华侨大厦基础深11m,地处珠江边,衬砌支护采用地下连续墙加锚杆方案。
锚杆施工完最上层后,根据信息反馈,进一步审核原设计,决定第二层锚杆可不断增加1/3,节约经费20万元,并加快了施工进度。
北京北纬饭店新楼,基础深11.4m,比老楼基础深7~8m,护坡桩离老楼外墙最近处为只有80cm,老房子为确保老楼的安全和正常营业,采用信息施工,严格监测支护结构的及内力变化情况。
该工程支护电子系统用必600钢筋混凝土柱,桩距1.1m,桩顶圈梁作锚杆腰梁,锚杆间距2.2m。
在施工时根据工程进度随时观测,以便根据监测数据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经实测实测支护形态最大位移只有4.3mm,比设计要求位移大得多,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一、信息化施工技术仅以锚桩支护结构体系为例加以说明。
1.信息采集信息采集系统是通过设置于锚桩支护结构体系及与其相互作用的土体和相邻建筑物中(或周围环境)的监测系统内进行工作的,以便获取如下信息;①支护结构的变形;②支护结构的内力;③土体变形;④土体与支护整体接触压力;⑤锚杆变形与应力;⑥相邻建筑变形。
信息采集系统包括质量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两部分。
对锚杆的质量控制主要通过材料试验与现场张拉试验,抗拔试验等。
监测项目有∶①变形监测;②支护构造应力监测;③锚杆浆体应变观测;④土压力监测;⑤水位及粒径水压力监测;⑥环境(气象、水文、振动)监测。
信息采集应根据时程施工取土进度情况,确定每一观测项目的信息采集时间、密度与周期,还应注意各项目信息采集的同步,以便于数据资料对比分析。
2.信息处理与反馈采集到的信息数据应及时进行初步整理,并以便各种测试曲线清绘及早分析与掌握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对测试失误原因成功进行分析,及时改进与修正。
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范本(2篇)

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范本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信息化已经深入到各个行业和领域。
在建筑工程中,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还可以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和物力资源的消耗。
然而,在基坑工程中,由于其复杂性和风险性,信息化的应用相对较少。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范本,以期能够进一步推动基坑工程的信息化发展。
二、信息化施工的必要性基坑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它需要借助各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完成。
然而,传统的基坑施工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如人力资源浪费、施工进度延误等。
而信息化施工可以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管理系统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三、信息化施工的关键技术1. 地质勘察技术基坑工程的施工需要首先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
传统的勘察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并且存在一定的误差。
而信息化施工可以通过使用高精度的勘察设备和地质信息管理系统来提高勘察的准确性和效率。
2. 基坑开挖技术传统的基坑开挖方法主要依靠人工挖掘,工期长、工效低、安全风险高。
而信息化施工可以通过使用挖掘机等自动化设备来替代人工,从而提高开挖效率和安全性。
3. 施工进度管理技术基坑工程的施工进度管理是一个复杂的任务,需要对各项工作进行准确的计划和协调。
传统的管理方法往往依赖于人工,容易出现信息不准确、进度推迟等问题。
而信息化施工可以通过使用施工进度管理软件和无线通信技术来实现实时监控和管理,从而提高施工进度的准确性和效率。
四、信息化施工的优势1. 提高施工效率信息化施工可以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管理系统来提高施工效率。
例如,使用挖掘机等自动化设备可以代替传统的人工开挖方法,从而大大缩短施工时间。
2. 提高施工质量信息化施工可以通过使用高精度的勘察设备和施工管理系统来提高施工质量。
例如,使用地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地质数据进行准确的处理和分析,从而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和风险。
3. 减少人力资源投入信息化施工可以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管理系统来减少对人力资源的依赖。
深基坑建筑工程施工

深基坑建筑工程施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深基坑建筑工程施工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深基坑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问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谨认真,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从深基坑建筑工程施工的概述、施工技术、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深基坑建筑工程施工概述深基坑工程是指开挖深度大于5米的基坑工程,它通常用于高层建筑、大型商场、地下室等工程建设中。
深基坑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建筑物的地下空间需求,提高土地利用率。
由于深基坑工程的开挖深度较大,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土体稳定性问题,因此施工难度较大,对施工技术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深基坑建筑工程施工技术1. 土方开挖技术:土方开挖是深基坑工程的第一步,开挖过程中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确保开挖面的稳定性。
同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和开挖速度,避免土体过度变形和塌方事故的发生。
2. 支护结构施工技术:支护结构是保证深基坑稳定的重要手段。
根据地质条件和开挖深度,可以选择不同的支护结构形式,如土钉墙、水泥土墙、灌注桩等。
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支护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防止土体塌方和位移。
3. 地下水控制技术:深基坑工程中,地下水的控制是关键环节。
可以采用降水、排水、截水等方法,有效降低地下水位,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土体稳定性和施工安全。
4. 监测技术:深基坑工程监测是确保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
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监测,包括基坑变形、土体位移、地下水位等参数。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确保施工安全。
三、深基坑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2. 编制安全专项方案:根据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编制针对性的安全专项方案,明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
3.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加强施工现场的巡查和监控,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深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

深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
深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
1、本基坑采用动态施工,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施工情况和变形、对原施工方案及时校核、修改和补充。
本基坑施工采用信息施工方法,应特别注意施工质量。
2、建设单位在施工前,应当邀请市政、供电、供水、供气、通讯、城建档案等有关单位,就设计施工方案征询相关各方意见;对可能受影响的相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作进一步检查;对可能发生争议的部位应拍照或摄像,布设记号,作好原始记录,并经双方确认。
在建设过程中要确保相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的安全及正常使用。
3、配合监测单位实施监测,掌握基坑边坡工程的监测情况。
4、编录施工现场揭示的地层现状与原地质资料对比变化图。
5、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当监测值达到报警值时,应立即向设计、监理、业主汇报,并根据设计处理措施调整施工方案。
6、施工中出现险情时应做好边坡支护结构和边坡环境异常情况收集、整理及汇编等工作,并应查清原因,制定施工抢险方案。
7、当由于基坑内降水,导致坑外水位急剧下降,应查明原因,并确定位置,在基坑外采用钻机引孔,并采用浓浆注浆止渗,浆体材料为:粘土粉、水泥浆,比例为5:1,水灰比为1.5:1,注浆压力在0.5MPa左右;采用分段注浆,直至基本无渗漏为止。
感谢您的阅读!。
深基坑信息化施工的技术

深基坑信息化施工的技术在城市建设和地下工程中,深基坑工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深基坑的设计施工涉及到多个工种、多个设备和不同的施工方式。
传统的施工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和安全问题。
针对传统施工方式的这些问题,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技术应运而生。
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技术的定义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技术是指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对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安全风险和成本。
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技术的应用BIM技术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BIM是建筑信息模型的缩写,是一种数字化建筑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的综合技术。
在深基坑工程中,BIM技术可以实现对地下结构的综合设计、施工模拟和施工监控。
使用BIM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深基坑工程的施工风险和时间成本,提高了施工过程中对机器设备、材料和人员的协调管理,实现了深基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数字化可视化。
IoT技术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IoT是指物联网技术,即通过设备、传感器、网络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物品智能化联网的技术。
在深基坑工程中,IoT技术可用于对地下水位、土壤压力、施工机器设备和人员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并将数据自动上传到云端进行分析。
使用IoT技术可提高深基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并且减少人工干预。
GIS技术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GIS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缩写,是一种通过地图等地理信息形式对现实世界进行数字化和管理的技术。
在深基坑工程中,GIS技术可以实现对深基坑的设计、施工和管护全过程进行空间分析和管理。
通过GIS技术可以有效预测和管理基坑工程中的风险和问题,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技术的优势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采用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技术可以对深基坑工程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能够在设计、施工和跟踪管理过程中实现信息共享、数据统一和决策协调,提高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降低施工风险和安全问题深基坑工程施工风险和安全问题是难以避免的,但通过采用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技术可以预测和规划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案,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更好地保障现场工人的安全。
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模版

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模版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基坑工程进行全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的一种施工方式。
通过信息化施工,可以实现施工计划的优化、施工进度的控制、施工质量的保证以及施工安全的管理。
下面是一份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的模版,供参考。
1.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的目标和任务(1)目标:全面推进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2)任务:制定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的方案和标准;建立基坑工程信息管理平台;提升施工人员的信息化素质和能力。
2.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的组织机构和责任划分(1)组织机构:成立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方案和标准,协调各相关部門的工作。
(2)责任划分: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如设计部门负责制定施工图纸;施工部门负责实施施工计划;质量部门负责进行质量监控等。
3.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的信息管理平台建设(1)建立基坑工程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基坑施工的集中管理。
(2)平台功能包括基坑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和材料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以及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反馈和处理。
4.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的现场管理(1)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数字化管理,包括施工进度跟踪、材料使用情况监控、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等。
(2)利用无人机、激光扫描仪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基坑开挖、支护和回填等施工过程的全程监控。
5.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的质量管理(1)制定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
(2)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施工材料的使用情况、施工工序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
6.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的安全管理(1)制定基坑工程的施工安全规程和措施。
(2)利用视频监控系统、温度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测,防止事故的发生。
7.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的沟通协调(1)建立施工现场和后台的信息交互机制,及时传递施工进展、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的信息,确保施工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

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基坑工程是指城市建设过程中,为了建造地下建筑物(如地下车库、地下商场等)或者深基坑支护工程而挖掘的坑洞。
基坑工程的施工过程繁杂且危险,因此信息化施工在基坑工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的意义及其具体应用。
一、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的意义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基坑工程的施工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监控。
信息化施工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保障工程质量,降低施工风险,提高安全性,减少对人力资源的依赖,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一)提高施工效率:信息化施工可以实现施工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采用信息化施工可以减少人工操作时间和劳动强度,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错误率,提高施工进度。
(二)保障工程质量:信息化施工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基坑工程的施工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信息化施工,可以对基坑工程进行立体化、全过程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三)降低施工风险:信息化施工可以提前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评估施工风险。
通过提前识别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施工风险,避免事故的发生。
(四)提高安全性:基坑工程的施工存在很高的风险,如坍塌、塌方、漏水等。
通过信息化施工,可以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五)减少人力资源依赖:基坑工程的施工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
通过信息化施工,可以减少对人力资源的依赖,降低人工成本。
同时,信息化施工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减少施工人员的操作。
二、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的具体应用(一)数字化测量和建模:利用激光测量技术和三维建模技术,对基坑工程进行数字化测量和建模。
通过数字化测量和建模,可以准确地掌握基坑工程的形状和尺寸,为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基坑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
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三篇)

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一、监测和预报的作用从许多起基坑工程事故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任何一起基坑工程事故无一例外的与监测不力或险情预报不准确相关。
换言之,如果基坑的环境监测与险情预报准确而及时,就可以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或者说,可以将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基坑工程的环境监测既是检验设计正确性的重要手段,又是及时指导正确施工、避免事故发生的必要措施。
基坑工程的监测技术是指基坑在开挖施工过程中,用科学仪器、设备和手段对支护结构、周边环境(如土体、建筑物、道路、地下设施等)的位移、倾斜、沉降、应力、开裂、基底隆起以及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土层孔隙水压力变化等进行综合监测。
然后,根据前一段开挖期间监测到的岩土变位等各种行为表现,及时捕捉大量的岩土信息,及时比较勘察、设计所预期的性状与监测结构的差别,对原设计成果进行评价并判断事故方案的合理性。
通过反分析方法计算和修正岩土力学参数,预测下一段工程实践可能出现的新行为、新动态,为施工期间进行设计优化和合理组织施工提供可靠的信息,对后续的开挖方案与开挖步骤提出建议,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险情进行及时的预报,当有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将问题抑制在萌芽状态,以确保工程安全。
二.监测系统设计原则施工监测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监测工作的成败与监测方法的选取及测点的布设有关。
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可归纳为以下5条:1.可靠性原则可靠性原则是监测系统设计中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原则。
为了确保其可靠,必须做到:第一,系统需要采用可靠的仪器。
一般而言,机测式的可靠性高于电测式仪器,所以如果使用电测式仪器,则通常要求具有目标系统或与其他机测式仪器互相校核;第二,应在监测期间内保护好测点。
2.多层次监测原则多层次监测原则的具体含义有4点:A.在监测对象上以位移为主,但也考虑其他物理量监测。
B.在监测方法上以仪器监测为主,并辅以巡检的方法。
C.在监测仪器选型上以机测式仪器为主,辅以电测式仪器;为了保证监测的可靠性,监测系统还应采用多种原理不同的方法和仪器。
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

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1. 基坑工程概述基坑工程是建筑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内容,它是建筑物施工的重要前置条件。
基坑工程一般包括地质勘察、拆除、挖填土方、基础处理、基础结构、支撑措施等多个工程环节。
由于基坑一般位于建筑物深层地下,挖掘深度和规模都比较大,环境条件也比较复杂,所以对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保障要求较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产方式也在逐渐变化,信息化施工带来了很多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基坑工程的施工也开始紧跟潮流,逐步实现信息化施工。
2. 基坑工程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以及人们对生产方式的不断追求,使得基坑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如下特征:(1)技术手段的开发和完善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的普及和应用,各种专业软件和系统逐渐应用到基坑工程施工中,如三维模拟、激光测量、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有效地改善了传统的施工模式,并提高了基坑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
(2)业务流程的整合与优化基坑工程多个工作环节的相互沟通协同、信息整合和共享,提高了工程施工的效率,减少了重建的时间和成本,使得工作中的决策变得更加方便和迅速。
基坑施工管理系统的开发已经成为了基坑工程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体现。
3. 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的应用(1)工程设计环节的应用在基坑施工中,设计阶段是信息化应用的重要部分。
从模型建立与仿真、优化设计、装备选型等多方面入手,实现基坑工程施工的前期设计的完整性和精细化。
(2)施工计划的应用信息化施工的另一重要部分是施工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采用基坑施工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整合每个施工节点,提高施工计划的合理性和实施的准确性。
(3)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应用在施工阶段,通过数据共享和交换以及不断更新技术和流程的优化,实现了对基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有效控制,保证了施工的顺利推进和达到预期效果。
基坑施工管理系统的使用,提供了更加实时和精准的数据支持。
(4)后期管理的应用基坑工程施工结束后,管理人员还需要实时监测、评估、维护工程质量、维修保养设备等。
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技术

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技术摘要:深基坑工程是指在建筑或市政工程中,由于建设要求或地质条件的限制,需要进行较深挖掘的基坑工程。
而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技术则是指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深基坑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管理和优化,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技术的相关概念、主要内容以及应用前景。
1. 引言深基坑工程在现代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用于地铁、高层建筑、地下车库等工程中。
然而,由于深基坑工程的施工难度大、风险高、周期长等特点,传统的施工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工程的要求。
因此,借助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深基坑工程进行信息化施工管理是必然趋势。
2. 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技术的概念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技术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全面监控、管理和优化。
它包括了传感器网络、云计算、大数据分析、虚拟仿真等各种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
3. 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技术的主要内容(1)传感器网络:通过布置在基坑内外的传感器,实时监测基坑工程的运行状态,包括土体位移、地下水位变化、温度等参数的采集和传输。
(2)云计算:将传感器网络采集到的数据上传至云端,进行数据存储和计算,实现对施工过程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3)大数据分析:通过对大量的施工数据进行分析,提取规律和预测趋势,为施工人员提供决策支持和优化策略。
(4)虚拟仿真: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对深基坑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和优化,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预防措施。
4. 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技术的应用前景(1)提高施工效率: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深基坑施工的各个环节可以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幅提高施工效率。
(2)降低施工风险:深基坑施工存在诸多风险,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实时监控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施工风险。
(3)改善施工质量: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施工过程进行精确的控制和监测,从而提高施工质量。
(4)减少人工成本:信息化技术能够取代传统的人工监测和管理手段,减少对人力资源的依赖,降低人力成本。
上海某深基坑的信息化施工

维普资讯
量
…………
…
GEOTE HNI L ENG I C CA NEERI G OR N W LD
… … … … … … … … … … … … …
… …
V L9 O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N 1 O 2
…
…
…
…
…
…
…
…
…
开挖速度较快 , 支撑轴力上升较大, 这也与深层土体 位 移观测 结果 相 对 应 。另 外 , 由于 土 方 开挖 的 不对
体位移 ;) 2 支撑体系轴力监测 ;) 3 水位监测; ) 4 临近 建( ) 构 筑物及市政管线的沉降监测 ;) 5 支护结构顶 部沉降;) 6 支撑杆件和钢立柱垂直位移。 () 3监测标准: 监测控制标准如下 :) 1建筑物沉降
值为 3r 2 深层土体侧向最大水平位移为 5r 位 0 m;) a 0 m, a 移变 化 速 率 为 4 m ・d 3 第 一 道 支 撑 轴 力 为 m 一; )
进行 监 测 , 并通过 监测 , 指导 施 工 , 实现 整 个 基 坑 工
程 的信 息 化施工 。 ( ) 测 内容 : 息 化 施工 。根 据监 测 数 据 , 2监 信 及 时通报 施 工 中出现 的 问题 , 以便采 取 相应 的措 施 。
[ 收稿 E期] 2 0 0 0 t 0 6— 9— 6
r—一
1 工 程 概 况
本项 目规 划 建 设 用 地 2 10 基 坑东 侧 为 一 5 m , 1
.
890 .
: —— 一
大型超市并紧邻重型 车通道 , 南侧 为高层居 民楼 。 四周 管线 密布 。基 坑开 挖深 度 在 84~89 之 间 , . .m
深基坑工程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管理

深基坑工程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管理深基坑工程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管理吉林东煤建筑基础工程公司徐志超摘要:全文以工程实例,阐述了深基坑的施工及基坑监测,及时准确的将监测数据信息反馈给设计,及时跟进调整设计方案,确保基坑施工安全。
关键词:深基坑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空间迅速缩小,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建筑物把目标投向了建筑地下空间的发展,深基坑开挖的工程也必然随之而大增,深基坑的开挖均面临着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管线、环境和地层复杂等原因存在很多风险,由于影响因素众多,现有计算理论尚不能全面反映工程的各种复杂变化,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时虽然进行了尽可能详尽的计算,但设计与施工的脱节扔不可避免。
一方面由于设计理论所限,其计算工况模型还不能完全切实地反映施工时的具体状况;另一方面设计人员往往只是就常规假设工况进行计算,而工程进行中由于情况的复杂多变,也会使实际施工工况与原设计并不相符。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综合的现场监测来判断前一步施工是否符合预期要求,并确定和优化下一步工程的施工参数,实现动态数据与信息化施工。
下面以工程实例加以阐述。
一、工程概况拟建工程为吉林省某医院医疗综合楼,本项目为医疗综合楼一期,地上17层,地下3层,框剪结构;基坑周长约355米,拟建工程±0.00=231.92m,3层地下室净高16.20m,开挖深度约17.40m,开挖深度内岩土层分别为杂填土、粉质粘土、粘土。
本工程周围有市区道路、相邻楼房(地上16层、地下1层)、地下管线,周围情况非常复杂,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二、基坑设计方案由于拟建基坑工程边界附近需要施工场地,并且场地狭小,基坑需要垂直开挖,采用排桩加锚杆支护结构对边坡进行支护。
本工程的工作量统计为:排桩Φ800钻孔灌注桩:326根,桩长19-27.7m;锚索Φ150mm,1206根,长度为:17米-26米 ,总量为20000多延米;土方量十万方左右。
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技术

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中对于基础设施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深基坑作为城市建设中常见的一种地下结构形式,对于现代城市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深基坑施工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技术难题,如稳定性、安全性、施工进度等方面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技术应运而生。
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技术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深基坑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的一种技术。
它包括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如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型建立与分析等。
通过对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首先,传感器技术是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在深基坑工程中设置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深基坑结构的变形、应力、温度等关键参数,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地下水位、土壤条件等因素。
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可以通过无线传输等方式传送到中心控制室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其次,数据采集与处理是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技术的核心环节。
通过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处理平台,可以对传感器在施工现场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进而得到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变形趋势、稳定性评估等相关信息。
同时,还可以将历史数据与实时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以识别和预测深基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此外,模型建立与分析是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使用三维建模软件和有限元分析等工具,可以对深基坑施工的各个阶段进行模拟和分析,从而得到施工过程中的力学响应、变形行为等详细信息。
通过对模型进行参数调整和优化,可以为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施工技术手段,对于提高深基坑施工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以及模型建立与分析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深基坑施工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为施工方提供及时的决策支持和问题解决方案。
特殊条件下深基坑支护的信息化施工

构体系采用框架一剪力墙结构, 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
2 特点与难点分析
( )本工程基坑东南侧紧临城市 主要干道 山西路 , 1 南侧 圆弧处紧临城市 主要干道江苏路 , 西侧 为四卫头路 , 沿场地 周边地下 管网较 多 , 有市政供 水 、 水、 污 雨水 管道及架 空供
析, 一旦 发现有超 出报警值的测点, 系统分析 原因, 采取有效
措施 , 使监测结果小于报警值 , 保证 了基坑施 工的安全。
51 深 层 水 平位 移 .
第3 0卷 第 1 2期
Vol3 No 1 _O .2
建
筑
施
T
B L I GC N T U T0 UI D N 0 S R C 1 N
特 殊 条 件 下 深 基 坑 支护 的信 息 化 施 工
I f m a i ie n or ton z d Con t u ton f e oun ton Pi s r c i orDe p F da i t
施工场地狭小。
4 监 测工作 实施步骤
41 前期准备工作 . 结合 上述 内容 , 确定各监 测点位 , 并根据测试 项 目要求 订购 PC高 精密度 测斜 管、 V 水位 管( 滤水 管 )沉降 ( 平位 、 水 移) 标志点、 钢弦式钢筋应力计以及辅助材料 , 并完成资料率 定工作 : 制作 水平位移及垂直沉 降观测点 的标记和基准测量
定了周密细致的监测方案, 以信息化指导施工, 坚持 一旦发现异 常,及 时妥善 解决 ,最终保证 了二层地下室施工的顺利完成。
【 关键词 】深基坑 支护结构 环境保护 信息化 监 测 【 中图分类号 】U 5. T 73 8 / 文献标识码 B
深基坑信息化施工(监测)技术

深基坑信息化施工(监测)技术摘要:文章以镇江新区金融大厦工程为案例,具体论述深基坑信息化施工、监测技术,根据工程和水文地质条件,采用钻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支护形式,以三轴水泥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基坑内设两道钢筋砼水平环形支撑的支护结构体系。
通过对深层土体位移、竖向位移、支撑轴力和周边环境的监测,达到设计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关键词:深基坑;围护支护体系;监测1.工程概况1.1. 概况镇江新区金融大厦,位于镇江港南路南侧、银山南路西侧。
金融大厦地上塔楼共24层(裙楼共3层),地下2层(局部3层)为大底板不设缝。
地下室开挖深度约为-11.50~-13.00米(相对±0.00)。
地下室承台外侧外扩1.0m为基坑支护边线,支护周长约395.91m,南北长108.60m、东西宽94.60m,总开挖面积约11000m2,土方开挖土方量14.5万m3。
基坑施工平面如下图1示。
图1镇江新区金融大厦基坑平面示意图1.2. 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地质报告,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的土层分布依次为:①层素填土:灰黄色、灰褐色,局部灰色、黄褐色,松散,局部稍密,大部分场地以粉质粘土夹植根等少量杂质为主,堆填时间约为3-5年。
该层在整个场地内均有分布,厚度变化不大为0.40-0.90米。
②层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局部软塑,含有铁锰质斑,系次生成因。
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变化不大,为0.90-2.30米。
③层粉质粘土:灰褐色,灰色,软塑-可塑,含灰白色条带,局部夹淤泥质粉质粘土薄层。
该层在场地内局部缺失,层厚变化很大,为0.00-23.00米。
③-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泥炭质土:灰色、灰黑色,局部棕灰色,流塑,夹有腐植质及泥炭质土。
该层在场地内局部有,厚度为3.10-9.20米。
④层粉质粘土:黄褐色,褐黄色,可塑,含有黑褐色铁锰质斑及灰白色高岭土呈条带状、团块状分布。
该层在场地东侧和西侧有分布,层厚为0.00-6.30米。
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范文

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范文信息化施工是指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以及相关的管理软件和系统,对基坑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智能化、数字化的管理与控制。
通过信息化施工,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风险,保障施工工期和质量。
以下是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范文,共____字。
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基坑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传统的基坑工程施工方式存在效率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满足不了现代社会对工程施工的要求。
因此,采用信息化技术对基坑工程进行施工管理,已成为当前科技发展的趋势。
1.2 研究意义通过信息化施工,可以实现对基坑工程施工过程的全程监控和管理,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减少施工风险,保证工程按时按质完成。
此外,信息化施工还可以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降低施工成本,促进工程管理的现代化。
1.3 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研究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的实现方法和技术,包括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流程和管理系统,以及相关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
1.4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实地调研,总结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的最佳实践和经验,提出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施工方案。
第二章: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流程2.1 数据采集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首先需要收集工程各个环节的相关数据,包括地质勘察数据、施工设计数据、施工实测数据等。
采集数据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人工测量和现代的电子测量技术。
2.2 数据传输与处理采集到的数据需要通过网络传输到施工现场,然后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数据传输可以采用有线或无线网络,数据处理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如CAD、GIS等。
2.3 施工管理与控制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实现对基坑工程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包括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监测和控制,并及时进行预警和处理。
2.4 施工信息化报表与分析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和实时监测结果,可以生成施工信息化报表,包括施工进度报表、施工质量报表、施工整体情况报表等。
深基坑降水信息化施工控制施工工法(2)

深基坑降水信息化施工控制施工工法深基坑降水信息化施工控制施工工法一、前言近年来,城市发展需要越来越深的基坑,但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降水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
传统的施工方法和控制手段往往无法满足要求,因此深基坑降水信息化施工控制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以帮助读者了解该工法并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二、工法特点深基坑降水信息化施工控制施工工法的特点主要包括:1.信息化控制: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和控制基坑降水情况,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2.规范施工: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采用标准施工程序和流程,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3.灵活可调:根据基坑降水情况的变化,随时调整施工工艺和控制措施,保证施工进展顺利。
4.经济节能:优化施工工艺和控制措施,提高降水效果的同时降低能耗和成本。
5.环保可持续:采用绿色施工材料和设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三、适应范围深基坑降水信息化施工控制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深基坑工程,特别是那些地下水位高、土层含水量大的情况。
无论是城市建设、地铁隧道、水利工程还是矿山开采等领域,该工法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四、工艺原理深基坑降水信息化施工控制施工工法基于先进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通过对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解释,实现了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
工艺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下水位控制:通过降低地下水位,控制基坑水位在安全范围内。
2.土层渗透控制:通过加固土层,降低其渗透性,减少水通过土层进入基坑的量。
3.降水排水控制:通过合理设置降水控制设备和排水系统,快速、高效地排除基坑内的水。
4.信息化监控:通过实时监测降水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控制,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五、施工工艺深基坑降水信息化施工控制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地下准备:对地下水位、土层渗透性、地下障碍物等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
深基坑信息化施工的技术

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技术◇ 监控量测方案1.工程概况。
2.监控量测目的。
3.监控量测内容。
4.监控量测方法(元件埋设、监测仪器、测试频率)。
5.拟提交的监测成果(监测日报表、监测总结报告)。
6.监测费用预算。
◇ 监控量测目的1.掌握施工中地层的变位规律,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2.掌握支护体系的受力和变形规律,以便优化设计方案和参数。
3.对基坑附近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及其它重要设施的影响做出定量评价。
4.监测成果反馈和信息化施工,指导施工,达到安全、优质、高效施工的目的。
5.对可能危及基坑和周边环境安全的隐患进行预报,确保安全。
震动测点根据需要布设。
6 既有线沉降和倾斜精力式水准系统,精度0.5%F·S布置在既有线道床或隧道主体结构上,间距一般为 10~ 20。
基坑类别施工进度≤5≤5m1 次/ 1d5~10m1 次/ 2d10~ 15m1 次/ 2d>15m1 次/ 2d一级二级开挖深度( m)底版浇筑后时间(d)开挖深度( m)底版浇筑后时间(d)◇ 监测点布设※墙体侧压力测点埋设要点≤5>10≤77~1414~28>28≤5≤5≤77~1414~28>281 次/ 1d 1 次/ 1d2 次/ 1d1 次/ 1d2 次/ 1d1 次/ 1d 1 次/ 1d2 次/ 1d 2 次/ 1d1 次/ 3d1 次/ 5d1 次/ 7d1 次/ 2d1 次/ 2d1 次/ 3d1 次/ 5d1 次/ 2d1 次/ 1d1 次/ 2d1 次/ 3d1 次/ 1d1 次/ 1d1 次/ 3d1 次/ 2d1 次/ 3d1 次/ 7d1 次/ 10d1 次/ 2d1 次/ 3d1 次/ 5d1 次/ 10d钻孔至深度,清槽,将土压力盒绑扎在焊好的钢筋梯上,理顺导线。
下放时保证土压力盒受力面朝向基坑外侧。
粘土球或细砂填充土压力盒与孔壁间隙至地面。
※土体水平位移测点埋设要点钻垂直孔,直径不小于Φ 100mm,孔深一般应和围护结构长度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基坑信息化施工简介
深基坑信息化施工简介
1、围护结构变形发展阶段
(1)前期变形:开挖前的变形
(2)开挖期变形:基坑开挖至底板施工完毕期间变形(3)后期变形:底板施工完毕后的变形
2、开挖期围护结构变形构成
(1)无支撑暴露变形:
①墙后土体开挖期间引发的变形
②钢支撑安装和预应力施加期间引发的变形
(2)有支撑暴露变形:
3、基坑保护等级
T1CjLTByYT1RCvBVdK.jpg
4、基坑监测项目与频率
深基坑主要监测项目介绍
1、地下墙水平位移
(1)布置原则
每20~30m,保证基坑每边至少一个。
(2)报警值设定
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次变量和累计变量)。
2、地下墙墙顶沉降
(1)布置原则
与测斜孔同点,必要时局部重要部位加密
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次变量和累计变量)。
3、立柱隆沉
(1)布置原则
沿基坑开挖纵向每开挖段25m左右一个点。
(2)报警值设定
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次变量和累计变量)。
4、地下水位
(1)布置原则
沿基坑长边布置,每边1~2个。
5、支撑轴力
(1)布置原则
沿基坑开挖纵向每开挖段25m左右一个点。
(2)报警值设定
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累计变量,如80%)。
6、坑底隆起
(1)布置原则
按照设计要求。
(2)报警值设定
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7、地面沉降
(1)布置原则
1~2倍基坑开挖范围以内,每边保证均有
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次变化量、累计变量)。
8、管线沉降
(1)布置原则
通常6m左右一个,宜布置直接点
(2)报警值设定
管线产权单位与设计方面共同认可。
(注意差异沉降报警值)9、房屋沉降
(1)布置原则
墙角、柱身、门等部位。
(2)报警值设定
房屋产权单位与设计方面共同认可。
(注意差异沉降报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