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
导言:
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技巧之一。

它指的是
通过巧妙地运用线条、形状、光影等元素,使画面或物体呈现出三
维的立体感。

立体构成的应用广泛,涉及到绘画、雕塑、建筑等领域。

本教学大纲旨在系统地介绍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技法和应用,帮助学生掌握立体构成的理论和实践技巧。

一、课程目标:
1. 理解立体构成的概念、原理和意义;
2. 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3. 能够运用立体构成原理进行艺术设计创作;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构图能力和审美意识。

二、课程内容:
1. 立体构成的概述
1.1 立体构成的定义和意义
1.2 立体构成与二维构图的区别
1.3 立体构成在不同艺术领域的应用
2.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
2.1 空间感的表现
2.2 线条在立体构成中的作用
2.3 形状和体积的表达
2.4 光影在立体构成中的应用
3. 立体构成的基本技法
3.1 透视法的原理和应用
3.2 融合法的运用
3.3 高光和阴影的处理
3.4 颜色在立体构成中的作用
4. 立体构成的实践应用
4.1 静物绘画中的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课基准学时:32 学分:2适用专业:电脑艺术与设计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本课程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安排在第三学期完成。

〈〈立体构成》是艺术专业中既属于基础造型课,又属于专业设计课,国际上称为“构成学”。

因此,这门课程既可作为设计基础课,又可直接支持学生进行毕业创作设计。

它的作用有:1、通过理论教学,全面地向学生讲授立体构成与现代雕塑及各类立体形态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种全新的造型观念。

2、通过逻辑分析,使学生加强造型构思的抽象能力,从而促进专业的设计水平。

3、通过系统的作业练习,使学生能抓住形态的本质特征,把握造型的体量及各种材料加工的表现技巧。

4、掌握三维设计的构成知识和方法,提高艺术的感受力,判断力与理性的逻辑能力,最终将体积、空间、结构等知识以最佳方式应用到建筑与环境、产品造型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设计应用领域。

(二)课程基本理念面对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课程组致力于对基础教学的探索与设计方法的研究,要重视全面系统的设计实践教育,强调“基础教学”可以从实践入手,“起始于实践,立足于实用”。

在实践中入门,在实践中提高。

通过设计方法及案例教学使学生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理念。

在设计实践中,要根据学生自我感受和自身的基础能力,就每个设计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寻找最佳的表达方式。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体验为基础,在学生灵活、全面的掌握三维形态的构成法则的同时,通过对不同材质、不同造型要素的构成练习,强化学生的设计技能,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抽象概括和理性认知能力。

“大(小)组作业”模式与岗位模式相结合,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小组进行主题的选择、构思、选材和形态制作。

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强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技术的运用。

传统的课程内容的灌输和形式模仿向启发式的创造表达和互动式的设计讨论过渡,培养学生能动地掌握艺术设计的理论和形式抽象传达的能力。

2024版《立体构成》课程教案

2024版《立体构成》课程教案

材质运用
不同的材质具有不同的质感和视觉效果,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材质来增强立体构成的表现力。例如,金属材质可 以表达出坚硬、光滑的感觉,而木质材质则可以表达出自然、质朴的感觉。同时,还可以通过改变材质的表面处 理方式和组合方式来创造丰富的视觉效果。
2024/1/28
10
03
立体构成形式美法则
Chapter
立体感
通过塑造物体的形态、结构和质感等要素,使物体在视觉上呈现出立体的效果。 例如,运用光影效果和明暗对比,可以强调物体的轮廓和表面细节,增强立体 感。
2024/1/28
9
色彩与材质运用
色彩运用
色彩在立体构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色彩的冷暖、明暗和饱和度等特性来表达情感、强调主题或创造特 定的氛围。例如,运用暖色调可以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而运用冷色调则可以表达出冷静、理性的感觉。
2024/1/28
22
06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
Chapter
2024/1/28
23
学生作品展示环节
展示形式
学生可以选择实物模型、照片或数字模型等形式 展示作品。
展示时间
每位学生有5分钟的时间来介绍自己的作品,包括 创作灵感、设计过程和实现方法等。
互动环节
在展示过程中,鼓励其他同学提问或发表看法, 以促进交流和讨论。
2024/1/28
24
作品评价标准及流程
评价标准
作品的创意性、技术难度、美观度和 实用性将是评价的主要标准。
评价流程
首先由教师进行初步筛选,选出具有代 表性的作品;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互评, 根据评价标准给出分数;最后由教师给 出综合评价和建议。
2024/1/28
25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

课基准学时:32 学分:2适用专业:电脑艺术与设计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本课程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安排在第三学期完成。

《立体构成》是艺术专业中既属于基础造型课,又属于专业设计课,国际上称为“构成学”。

因此,这门课程既可作为设计基础课,又可直接支持学生进行毕业创作设计。

它的作用有:1、通过理论教学,全面地向学生讲授立体构成与现代雕塑及各类立体形态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种全新的造型观念。

2、通过逻辑分析,使学生加强造型构思的抽象能力,从而促进专业的设计水平。

3、通过系统的作业练习,使学生能抓住形态的本质特征,把握造型的体量及各种材料加工的表现技巧。

4、掌握三维设计的构成知识和方法,提高艺术的感受力,判断力与理性的逻辑能力,最终将体积、空间、结构等知识以最佳方式应用到建筑与环境、产品造型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设计应用领域。

(二)课程基本理念面对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课程组致力于对基础教学的探索与设计方法的研究,要重视全面系统的设计实践教育,强调“基础教学”可以从实践入手,“起始于实践,立足于实用”。

在实践中入门,在实践中提高。

通过设计方法及案例教学使学生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理念。

在设计实践中,要根据学生自我感受和自身的基础能力,就每个设计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寻找最佳的表达方式。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体验为基础,在学生灵活、全面的掌握三维形态的构成法则的同时, 通过对不同材质、不同造型要素的构成练习,强化学生的设计技能,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抽象概括和理性认知能力。

“大(小)组作业”模式与岗位模式相结合,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小组进行主题的选择、构思、选材和形态制作。

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强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技术的运用。

传统的课程内容的灌输和形式模仿向启发式的创造表达和互动式的设计讨论过渡,培养学生能动地掌握艺术设计的理论和形式抽象传达的能力。

立体构成第三版课程设计

立体构成第三版课程设计

立体构成第三版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立体构成是计算机科学与艺术设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其主要研究内容是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创造出具有立体感的艺术作品。

本课程是立体构成的第三版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算法及其应用、实验课程以及项目展示。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1.理解立体构成的概念,能够对立体构成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创作,并能够运用立体构成的基本原则来设计出复杂的立体艺术作品。

2.掌握立体构成常用算法及其应用,如层次结构、透视、重复、旋转、平移等,能够运用这些算法来创作出不同类型的立体作品。

3.能够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进一步熟悉立体构成的应用,并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进而提高其立体构成实践能力。

4.能够通过课程的项目展示,展示自己的成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立体构成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三、课程内容3.1 立体构成基本概念本部分主要介绍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包括形状、空间和结构等,帮助学生理解立体构成的基础知识,真正认识立体构成。

3.2 立体构成常用算法及其应用本部分主要介绍立体构成的常用算法及其应用,包括层次结构、透视、重复、旋转、平移等,帮助学生掌握立体构成艺术中概念的实现方法,使其在创作立体作品的时候有更科学合理的策略。

3.3 实验课程实验课程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本部分主要通过实验,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立体构成的应用,并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3.4 项目展示通过本部分,希望让学生进一步完善其立体构成作品,通过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四、课程安排4.1 周一:1.立体构成基本概念;2.层次结构的应用实践。

4.2 周二:1.透视和投影的应用;2.重复和变换的应用实践。

4.3 周三:1.旋转和镜像变换的应用;2.平移和缩放变换的应用实践。

4.4 周四:1.实验课程;2.项目展示。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开设学期:第二学期总学时:48课时(3学分)编制人:审核人: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专业限定选修课、理实一体课。

(二)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设计构思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一)课程理念以培养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为核心,以面向全体、注重个性为原则的基本理念,合理选取课程学习内容,理论联系实践,以应用入手、实训为主,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二)设计思路以学生为主体,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能独立解决问题。

营造开放式多元化学术氛围,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真、善、美,提高审美情趣,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职业应具备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拥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培养良好的协作精神。

(二)知识目标了解立体构成的概念、意义;系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知识;掌握立体构成的造型方法、表现方法和组织形式,能够熟练应用各种元素进行立体构成设计。

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创作活动和造型能力。

提高鉴赏能力。

培养较强的设计创新能力、过硬的艺术表现技能,具有把立体构成的知识应用到艺术设计(包装、广告招贴、标志、展示设计等)专业领域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一)师资要求专任教师应具有本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创新能力。

(二)教学方法建议理论教学实施过程中,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实训操作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采用任务驱动法、直观演示法、分组教学,培养学生小组协作精神和科学严谨、耐心细致的习惯。

选用的教材,应满足本课程标准的要求。

立体构成课程设计

立体构成课程设计

立体构成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立体设计。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层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法则,了解立体构成的种类和特点,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立体设计,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水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立体构成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认识和重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立体构成的定义、特点、法则等。

2.立体构成的种类和表现手法,如单体构成、组合构成、空间构成等。

3.立体构成的基本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材质等的表现和运用。

4.创意立体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如观察、分析、构思、制作等。

5.优秀立体构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感。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立体构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创作经验,互相启发和借鉴。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展示和分析优秀立体构成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立体构成的方法和技巧。

4.实验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创作立体作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立体构成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立体构成相关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收集和制作与立体构成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如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践活动。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立体构成》开课院部:计算机信息技术学院学时:34(理论8/实训26)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及绘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造型能力过程中必备的重要课程。

立体构成,从属于空间造型研究的艺术设计学科,介绍的是立体造型设计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是时刻处在运动、更新中的造型理念和造型体系。

它的任务是揭示立体造型规律,阐明立体造型设计原理。

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实践训练,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立体造型的基本方式和方法,拓宽或改变其固有的、僵化的程式化思维,使学生能够运用形态手段进行设计表达,从而提高造型审美境界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方法立体构成是艺术领域中研究三维造型活动的共同基础学科。

通过本书的学习,利用抽象的材料和模拟构造,创造纯粹的形态造型,从而引导学生从形态要素的立场出发,熟练掌握三维形体的造型规律。

开设本课程,其目标是培养适应计算机应用(图形图像)职业岗位的核心职业能力、关键性的技术应用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使之成为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广告公司的操作型、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本课程是典型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特点的课程。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设计理念。

目前,我们通过分析专业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而重组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改进并丰富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程的学习项目设置以了解立体构成、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工作背景。

以实际动手能力为依据,通过线材的种类及构成特点、制作五个教学项目的设置完成课程技能和知识的学习。

根据课程的进度和内容,分别采取了案例分析、课堂讲解分析、角色扮演、启发引导、实际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项目1:了解立体构成、培养学生的兴趣(2学时)要求:了解立体构成,培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对目前社会需求进行说明和预望,学生立体构成的概论、技巧等。

项目2 线材的种类及构成特点、制作(8学时)要求:让学生了解线材的种类,重点解读目前市场上的一些线材作品,教学生进行简单的制作流程,并对其材料进行了解其特点、材质的应用等,同时,让学生进行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进行实践操作,完成一幅纸质的正方体、五角星等构成。

《服装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服装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1《服装立体构成》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服装立体构成(服装立体裁剪)适用范围:高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及其它相关专业[课程性质]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是区别与服装平面制图的一种裁剪方法,是完成服装款式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

经过数年的改革和发展,课程建设不断趋于成熟与完善,已经成为服装设计、服装工艺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参考课时] 718[总学分] 40[课程目标]总目标: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服装立体造型的基本方法,提高对服装结构的领悟能力和造型能力,掌握立体裁剪技术,提高学生对服装成衣的整体设计与制作能力,同时在平时的练习中训练学生精细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并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创新与设计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服装立体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1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能深入理解服装结构与人体的关系;不同服装面料特性与结构设计的关系;平面结构设计与立体结构设计的关系,从而理解和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服装立体裁剪的操作技术。

[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学习实践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能力和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项目一:立体造型的基础知识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立体造型(立体裁剪)的概念及适用范围2、立体造型的流程及技术原理学习过程:一、立体裁剪的概念二、立体裁剪的渊三、立体裁剪的应用范围1 用于服装生产的立体裁剪2 用于服装展示的立体裁剪3 用于服装教学的立体裁剪四、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比较1 平面结构的优势2 立体裁剪的优势五、立体裁剪的过程1、立体裁剪的构思2、立体裁剪的工具与材料准备六、立体裁剪的技术原理(一)立体裁剪所用布料的纱向:(二)立体裁剪的缝道处理技术:1 缝道的设置:2 缝道的形状:成果展示:书面作业、右手臂的制作项目三:衣身的立体裁剪学习过程:一、原型的立体裁剪1、操作步骤3、原型宽放量的设计:二、立体裁剪中省的运用1 省的概念与意义2 省的转移及其运用3 几种省形的立体裁剪操作4 立体裁剪中省与分割三、立体裁剪中的抽褶艺术1 规律褶2 自由褶3 操作要求成果展示:人台衣身造型初样项目四:领的立体裁剪学习目标:理解领的造型原理,掌握领的立体裁剪技术学习过程:一、颈的构造二、立领的立体裁剪操作步骤如下:1 取长=1/2颈围+5厘米、宽=设计宽度+6厘米的经向布料,使用前将布料用熨斗熨烫拉伸成稍弯曲形,将布料的中心线与衣身后领窝的中心线复合一致。

立体构成修订版课程设计

立体构成修订版课程设计

立体构成修订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立体构成”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主要研究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目前,该课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造型设计、展览设计等领域。

本课程设计旨在针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修订,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熟练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方法和技巧;3.能够运用立体构成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创新性设计;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立体构成的概念和分类;•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

2. 立体构成的方法和技巧•立体构成的制作方法;•立体构成的设计技巧;•立体构成的示范案例。

3. 创新性立体构成设计•独立立体构成设计;•合作立体构成设计;•实践应用案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理论知识;2.展示案例;3.指导实践;4.评价反馈。

五、评价体系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以下评价体系:1.课堂表现:包括注意力、参与度、合作能力等;2.作业质量:包括作业完成度、质量、创新性等;3.实践成果:包括实践成果的创意、美感等。

六、教学资源本课程需要以下教学资源:1.课本和参考书:《立体构成培训教程》、《立体构成设计教程》等;2.设计工具:铅笔、纸张、尺子等;3.设计软件:AutoCAD、SketchUp等;4.实践场所:实验室、工作室等。

七、教学进度课时教学内容第一周立体构成的概念和分类第二周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第三周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第四周立体构成的制作方法第五周立体构成的设计技巧第六周立体构成的示范案例第七周独立立体构成设计第八周合作立体构成设计第九周实践应用案例分析第十周复习与总结,期末考试准备八、课程安排说明本课程为必修课,共10周。

其中,前九周为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第十周为复习和考试准备。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作为研究形态创造与造型设计的独立学科。

所涉及的学科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工业造型、雕塑、广告等设计行业。

除在平面上塑造形象与空间感的图案及绘画艺术外,其它各类造型艺术都应划归立体艺术与立体造型设计的范畴。

它们的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环境、新的视觉产物。

由此,人们给了它们一个最摩登的称谓:“空间艺术”。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

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

它是以点、线、面、对称、肌理由来,研究空间立体形态的学科,也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

其任务是,揭开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整个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

任何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点、线、面又可以组合成任何形态。

立体构成的探求包括对材料形、色、质等心理效能的探求和材料强度的探求,加工工艺等物理效能的探求这样几个方面。

立体构成是对实际的空间和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

空间的范围决定了人类活动和生存的世界,而空间却又受占据空间的形体的限制,艺术家要在空间里表述自己的设想,自然要创造空间里的形体。

立体构成中形态与形状有着本质的区别,物体中的某个形状仅是形态的无数面向中的一个面向的外廓,而形态是由无数形状构成的一个综合体。

二、课程设计理念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格的纪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

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

立体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

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课
基准学时:32 学分:2
适用专业:电脑艺术与设计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本课程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安排在第三学期完成。

《立体构成》是艺术专业中既属于基础造型课,又属于专业设计课,国际上称为“构成学”。

因此,这门课程既可作为设计基础课,又可直接支持学生进行毕业创作设计。

它的作用有:
1、通过理论教学,全面地向学生讲授立体构成与现代雕塑及各类立体形态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种全新的造型观念。

2、通过逻辑分析,使学生加强造型构思的抽象能力,从而促进专业的设计水平。

3、通过系统的作业练习,使学生能抓住形态的本质特征,把握造型的体量及各种材料加工的表现技巧。

4、掌握三维设计的构成知识和方法,提高艺术的感受力,判断力与理性的逻辑能力,最终将体积、空间、结构等知识以最佳方式应用到建筑与环境、产品造型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设计应用领域。

(二)课程基本理念
面对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课程组致力于对基础教学的探索与设计方法的研究,要重视全面系统的设计实践教育,强调“基础教学”可以从实践入手,“起始于实践,立足于实用”。

在实践中入门,在实践中提高。

通过设计方法及案例教学使学生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理念。

在设计实践中,要根据学生自我感受和自身的基础能力,就每个设计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寻找最佳的表达方式。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体验为基础,在学生灵活、全面的掌握三维形态的构成法则的同时, 通过对不同材质、不同造型要素的构成练习,强化学生的设计技能,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抽象概括和理性认知能力。

“大(小)组作业”模式与岗位模式相结合,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小组进行主题的选择、构思、选材和形态制作。

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强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技术的运用。

传统的课程内容的灌输和形式模仿向启发式的创造表达和互动式的设计讨论过渡,培养学生能动地掌握艺术设计的理论和形式抽象传达的能力。

让学生理解该课程在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体目标
立体构成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及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实际的操作,体验各种材料的性能和工艺特性,用造型设计的各种表现手法,有意识地去组织和创造,从中培养学生设计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良好的造型能力,为本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
《立体构成》是以三维空间形态为对象,揭示材料、施工工艺与技术效果、艺术效果之间的关系。

课程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
(1)启发创造性(构思);
(2)培养判断力(感觉);
(3)发展表现技术(技巧)。

《立体构成》由视觉、技术、功能、经济四个要素相互组合。

通过视觉的科学认知与形态表现的结合(即材料与形态结构结合),实现“造型基础”的训练;通过技术表现和使用功能(即物质对人的功能及环境的功能)的结合,实现“造型基础”向“设计基础”的延伸;通过整合“造型基础”和“设计基础”的内容,从艺术经济学的角度为设计创作遴选最佳方案。

在此基础上实现“四要素”与“造型基础”到“设计基础”到“设计方案”三个阶段的融合,实现设计水平循序渐进的提升。

三、内容标准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要求
本课程授课教学方法分为课堂讲授、实例分析、学生参与实践等几部分。

1.课堂讲授:依靠多媒体教室,进行基础理论的阐释,让学生系统的掌握立体构成基本概念、构成法则、材料、加工方法、制作工艺等知识。

2.实例分析:结合专家、授课教师及学生作品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具体作品的制作过程形成直观的印象。

3.学生参与实践:依靠学校艺术实验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材料加工与制作,使知识过手;利用外环境实习基地进行艺术创作,让作品与市场接轨。

(二)教师要求
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应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开拓进取、勇于接受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活跃。

团队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好,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形成教师与校外行业专家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同时,授课教师应积极参与教研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并不断将一些最新成果和实践操作引入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学生可以按教学进程和教师要求查阅相关参考资料,做到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相结合,教材的使用可以根据目前市场上的相关书籍上,择其精华,组合成讲义,也可能进一步开发教材,教材编写可以采用以任务为中心或以项目为中心的方式进行,将各知识应用于每一个项目中,并为每个项目配好学生制作项目及最终的大作业。

参考文献:
1.黄莓子.《立体构成》.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2007年
2.朝仓直巳(日本).《艺术·立体构成》,中国计划出版社,
3.辛华泉.《形态构成学》,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4.辛华泉.《立体构成》,湖北美术出版社,
5.卢少夫.《立体构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四)学习场地及设施要求
建议建设艺术设计中心让学生认识各种构成材料的属性,了解工艺制作流程,进行作品的加工与制作。

外环境景观实习基地将形态构成部分课程内容具体到装置及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上,让知识过手。

现代化的演播中心让学生感受光影的构成规律,体验四维、多维的空间构成。

大型苹果电脑机房进行光影与模型结合的训练,探索新媒体在形态构成中的运用。

300余部数码照相机的租借为学生收集素材完成“调研报告”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雕塑工厂、艺术作坊的实地制作加强了课程可持续性。

任课教师准备教学范例、幻灯片、课件等教学相关资料。

(五)评价建议及标准
1.第一阶段:作业评定
(1)作业: 从生活中搜集点、线、面、体的形态(照片),(每组3—5张)
(2)作业: 线立体构成;面立体构成;块立体构成(各1个,规格:20X20X30cm以上)
(3)作业: 用三种以上不同材料表现一组几何形体
(4)作业: 《自然的呼吸》
运用立体构成原理,根据校园环境完成一件公共艺术作品。

a、方案设计,并以详细的书面报告形式搭配图片,打印成册。

规格为A3,文字材料不少于3000字。

(分组进行,每组不少于3人)
b、根据方案制作完成整件作品,材料不限。

(分组进行,每组不少于3人)
c、主要内容:选址、特征、构思、创意、计划实施。

(5)作业:《光影立体构成练习》
主要内容:捕捉一组光的运动;光和模型的结合;电脑模拟色光混合。

(6)作业:《图案立体形态构成练习》
“四神纹样”元素提取设计,制作一件作品(饰品、家具造型、装置艺术),形态抽象或具象,材料不限。

2.第二阶段:主题性综合设计(命题创作)
(1).班级人数分组(一组3-5人)
(2).根据小组协商确定设计主题,分工进行构思、选材、制作并给予明确市场定位(如:公共空间的定位、城市文化定位、城市地域特征)。

(3).完成具有针对性的公共空间的构成设计。

要求:背景调查文案〔调查文本1套),空间总体规划方案(1套)〕;场地景观设计〔系列1套方案(2张)〕;场地局部景观场景详图(系列3套方案(6张);场地景观创意方案鸟瞰图1张(加分)
(4)评分标准参考团队整体完成情况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