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诵读不可忽视的句中停顿

合集下载

文言文朗读中的停顿规律

文言文朗读中的停顿规律

文言文朗读中的停顿规律文言文朗读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1、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至于”等。

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需要查这些关联词语的含义)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有些表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领起,朗读的时候,在这些词后应稍加停顿。

如:(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2)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加强反问语气)二、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可/以一战。

(“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

)三、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

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1、主谓之间应稍加停顿。

例:(1)先帝/不以/臣卑鄙。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曹刿论战》)2、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稍加停顿。

例:(1)忘∕路之远近(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3、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面应稍加停顿。

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出师表》)4、状语与中心语之间的停顿A、除了名词做状语外,一般情况状语与中心语之间要用停顿永之人/争/奔走焉。

"争"是"奔走"的状语,应该分开读。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一)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

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问/今是何世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例③④中的动词“问”、“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顿。

文言文停顿的六个要点

文言文停顿的六个要点

文言文停顿的六个要点一、主谓之间要停顿。

主语和谓语构成单句的结构,诵读时要停顿。

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这里“禽兽之变诈”是主语部分,“几何哉”是谓语部分,中间要停顿。

又如:可爱者/甚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二、谓宾之间要停顿。

宾语也是句子的基本成分,独立性较强,谓语中心语和宾语之间一般也要停顿。

例:衔/远山,吞/长江,这里“衔”和“吞”是谓语中心语,“远山”和“长江”是宾语,中间要停顿。

又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广/故数言/欲亡三、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文言文和现代文不同,现代文用作状语的成分,文言文中往往后置用作补语。

如果介宾短语作补语,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例: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里“受任”“奉命”都是谓语中心语,“于败军之际”“于危难之间”都是补语,它们之间要停顿。

又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其一/犬坐/于前四、“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

有的词语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在古汉语中则是两个单音节,意义也有所不同,诵读时中间要停顿。

例: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这里“中”是中间的意思,作主语;“间”是夹杂的意思,作谓语中心语,它们之间要停顿又如:可/以/一战而/乡邻之生/日蹙五、关联词语后面要停顿。

分句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在其组合中,常用到关联词语,这些关联词语后面要停顿。

例: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这里“然”是然而的意思,属于句子之间的关联词语,其后要停顿。

又如: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六、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影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首,总领全句乃至全段,如“夫”“盖”“若夫”“至若”等,诵读时必须停顿,否则会响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滁人/游也,这里“至于”总领后面几个分句,所以“至于”后面应停顿,否则不能显示它的总领作用。

又如:夫/战,勇气也盖/大苏泛赤壁云借助语法知识,读出停顿。

1.主谓之间应稍加停顿。

文言文朗读中的停顿规律

文言文朗读中的停顿规律

文言文朗读中的停顿规律近年中考语文试卷里,常可以找到要求学生“标出文言文句子朗读停顿”的题目。

例如: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本文拟就文言文句子停顿的划分理据试作说明。

句子的朗读停顿,取决于汉语句子的节奏。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 “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二、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

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三、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解答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题有什么好方法

解答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题有什么好方法

解答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题有什么好方法?
1.把握句意。

划分朗读节奏,首先,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句子中各个词的词义,这样能有效避免停顿错误。

如“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句解释为“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只划分一处停顿的话,应该是“未若/柳絮因风起”,同时,其中还可以在“柳絮”与“因风起”之间做一个较短的停顿。

2.弄清句子成分。

在把握句意的基础上,结合语法知识,来划分文言文句子内部的语法停顿。

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如“元方/人门不顾”(主语“元方”与谓语部分之间需停顿)。

谓语和宾语间,一般要停顿。

如“求/二石兽于水中”(谓语“求”与宾语部分之间需停顿)。

3.关联词语后面要停顿。

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是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因此”“所以”,其后应停顿。

4.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首,总领全句乃至全段,朗读时必须在其后停顿,否则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如“夫”盖”“若夫”“至若”等词置于句首时,朗读时需在其后停顿。

5.了解文化常识。

对古代的官名、人名、地名、干支纪年等文化常识要了解,若遇到这些词语要恰当停顿。

如“怒而触/不周之山”(“不周之山”是地名)。

给文言文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除了掌握以上规律之外,还要在平时多读文言文,形成语感,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划分。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一、考点说明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二、知能图谱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xx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三、方法指导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1)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听(2)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第一篇: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一、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例:(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若夫|霪雨霏霏(3)盖|大苏|泛赤壁云二、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例:(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于是”(2)《捕蛇者说》中的“可以”、“生日”(3)《桃花源记》中的“妻子”(4)《口技》中的“中间” 例:a、而|乡邻之生|日蹙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三、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例:(1)池|非不深也(2)以光|先帝遗德(3)余将告|于莅事者四、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例:(1)先|天下之忧|而忧(2)殚|其地之出五、“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例:余闻之也|久六、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例:(1)其一|犬坐于前(2)必以|分人七、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例:(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八、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三、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句中该如何停顿这句话的顿我自己以前也迷惑过,后来通过查找资料,认为应该这样停: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理由如下:1、前面三个分句为动宾结构,在动词与宾语之间停顿,这就是所谓的逻辑停顿。

难点在后一分句:为什么这样分,这个问题直到今晚才真正有些明确,原来,我将这个“行”字理解为“行为”或“所做的”,导致这句话说不通,其实这个“行”还有另一个不常用的义项,“行将就木”,“行”者,“将”也,有旁证,杜甫送率府程录事还乡诗:“鄙夫行衰谢”。

[引自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一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15页]“拂”作“违背”解。

[同上,314页]这样,这句话就是“将要使他的所作所为与意愿相左”,或者“扰乱他的所作所为”之意,承前省略主语“天”。

文言文朗读中的停顿规律

文言文朗读中的停顿规律

文言文朗读中的停顿规律近年中考语文试卷里,常可以找到要求学生标出文言文句子朗读停顿”的题目。

例如:盖/xx且艰/若此。

本文拟就文言文句子停顿的划分理据试作说明。

句子的朗读停顿,取决于汉语句子的节奏。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考虑:一、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二、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保持句子中语意的完整是停顿基本的要求,即不破读。

如:其一代坐汁前。

哭”字修饰坐”,犬坐”联系紧密,分析成其一犬座于前”就是错误。

再如:行拂乱其所为。

学生常有这种划法:行拂舌L其所为。

拂乱”意思是使,,颠倒错乱”,正确的分析就不难做出了。

(行拂乱/其所为”,等要使他的所作所为与意愿相左”,或者扰乱他的所作所为”之意,承前省略主语夭”。

行,在这里作将”讲,拂乱”是使动用法,是使其违背的意思.)对一些拿不准的停顿,先翻译,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停顿,以此为参照,进行古文语句节奏的划分,毕竟学生对现代文的语感要强于古文。

(从平时教学来看,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学生极易划成33停,译一下,天外闪烁着七八颗星星,山前落下两三滴雨。

很容易看出其停顿为:七八个星沃外,两三点雨山前。

再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背诵时有的学生常背成:先天下之就而忧,后天下之东而乐。

译成现代汉语: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完整word版)文言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技巧

(完整word版)文言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技巧

文言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一、语法结构划分法根据语言顺序处理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动补"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1.主谓之间、状谓之间、动补之间可作停顿。

例1.先帝/不以/臣卑鄙例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动宾之间,结合紧密时不停顿,但宾语有定语限制或修饰时,须停顿例1.故/克之(“克之”是动宾关系,但宾语为单音节,动宾结合紧密,不须停顿,否则读来反而生硬)例2。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路之远近”是“忘”的宾语,有其修饰限制语,结构完整,自成层次,动宾之间,往往有停顿)3.几个状语之间虽有停顿,但只相当于现代的顿号级别,可不作停顿例1.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每与臣”有“每”“与臣"两个状语,可以连读,不必停顿)4。

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一般不停顿。

例1。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二、文言句式特点划分法要留心文言句式特点,如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划分停顿时须维护其古代语言特点和意义的完整。

例1。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谓语“鼓”)例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之高”是定语后置)例3。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是介词,后省略宾语之”,代桃花源中人)例4。

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句)例5。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其上"是状语后置)例6。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在句中是“……的原因”之意,是固定结构;“也”表判断语气,“此……也”是判断句)例7。

帝/感/其诚(“感”具有被动意义,“被……所感动")三、留心句首关联词及语气助词“夫、盖、且、若夫、至若",将其自成音节,专作停顿,以发挥统领全句或全段以及引起话题的作用.例1。

文言文句子节奏划分技法有哪些

文言文句子节奏划分技法有哪些

文言文句子节奏划分技法有哪些
文言文句子节奏划分技法有哪些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确定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可/以一战。

②/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

②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问/今是何世④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


③④中的动词“问”、“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顿。

4、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

如:①其一/犬坐/于前②山行/六七里。

古文诵读:不可忽视的句中停顿

古文诵读:不可忽视的句中停顿

古文诵读:不可忽视的句中停顿在古代,文人墨客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诵读古文。

无论是读书人还是士子,都喜欢把自己的语文修养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同时,古文诵读也是一种传承文化的方式,可以让后人传承古代文化,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然而,古文的诵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多人在诵读古文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其中,句中停顿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它关乎到古文的发音和语调,是诵读古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不可忽视。

句中停顿的意义在我们日常说话的时候,我们都会有一些停顿的习惯,比如说停顿短暂地表达一个思想或者想法。

古人读古文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他们通过句中停顿来表达文句的意义。

在古文中,句中停顿可以用来加强句子的节奏感和节奏感,便于理解语言意义,同时也可以使整个文句更加生动、有感情。

如何正确使用句中停顿正确使用句中停顿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表达古文的意义,同时也可以使我们的诵读更有感情和生动。

以下是一些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使用句中停顿。

1.根据句子结构和意义,选取适当的停顿点。

比如,在意思完整的地方停顿,或者在意群的末尾停顿,这样可以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义。

2.根据情感、语气和语调,选择适当的停顿方式。

比如,当我们想要表达兴奋或愤怒的时候,可以选择短暂的停顿或者重复某个词语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3.在进行句中停顿的时候,需要注意掌握好时间的长短和力度的大小。

这样可以使句子在快读或慢读时呈现出正确的韵律和格律。

4.在进行句中停顿的时候,需要注意声调的变化。

根据古文的语音规律,有些字有升压、降附和合口的特点,在进行停顿的时候需要注意这些变化,保证发音的正确性。

句中停顿的例子以下是一些句子中停顿的例子,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句中停顿的用法和意义。

1.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这句诗中,可以在“日”和“时”两个字处停顿,使句子更富有感情和律动感。

2.将军百战身先死,壮士十年粉骨烟。

这句话中,可以在“死”和“烟”两个字处停顿,表达出壮烈的气息。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
温馨提示: 答题时要综合运用各种断句方法!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
一、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⒈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解析:“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
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例⒉盖大苏泛赤壁云。 • 解析:“盖”是句首语气词,这句话的 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盖╱大苏╱泛赤壁云。
二、“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 顿。
例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解析:“妻子”是两个单音词,朗读时它们之间 应有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不要误读为: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
五、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例⒈先帝不以臣卑鄙。

解析:"先帝"是主语,"以"是谓语,"臣卑鄙"是
宾语,"不"作"以"的状语,故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
• 解析:这是四字骈句,应该两句一顿,即: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例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
• 解析:这是一个非四字骈字句,可按意 义划分节奏,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归纳答题步骤:
1、通读全文,弄懂大意,凭语感断,先易后难 2、抓词语 3、观句式 4、利用上下文内容的关连、呼应断句 5、通读全文,进行检查。 检查:利用翻译、语法分析或语感来检验。断句 后,意思是否讲得通,内容是否合理。
• 例如,余闻之也久。
• 解析:这句话应这样划分节奏:“余 闻之也╱久”。如果误将“也”看作是谓语 前面的副词状语,就容易误读为“余闻之╱也 久”。
三、根据文意确定停顿。
例⒈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古文诵读:不可忽视的句中停顿

古文诵读:不可忽视的句中停顿
义 , 诵 读 时 也 不 再 犯 同 样 的错 误 。这 里 , 强 调 句 中 停 顿 有 且行 为没 有过 错 了 ”句意 ,读 成 “ 知 明/ 而行 无过 也 ”更
助于虚词 的理解 。
妙。 “ 蚓无爪 牙之 利 ,筋骨 之强 ,上食 埃土 ,下饮黄泉 ,
古文 中连在一 起 的两个单音 节词 许多 为现代 汉语 中的 用 心 一 也 ” , “ 用 ”意 为 “ 因为”, “ 用 心 一 也 ” 意 为 双音 节词 。如果 不加注 意 ,以现代 意义理解 古文 ,往往 会 出错 ,它 们大 部分可用 恰 当的诵读 停顿来 加 以区别 。 “ 地
不 厚,则其 负大 舟也无 力 ”、 “ 风之 积也不 厚 ,则其负 大 己, 则 知 明而 行 无 过 也 ” ,在 诵 读 时 读 成 “ 知明而行/ 无 过 就智 慧明达 ,而 翼也 无力 ”等句 子 ,就 能举一 反三 ,领 会 “ 也 ”的旬 中意 也 ”,非常顺 口,从 不感 到别扭 。但按 “
中停顿可 加强 整个句 子的理解 。屈 原的 《 离骚 》 “ 乘骐 骥
在 让学 生理解句 中 “ 也 ”的意义 同时,更须 示范 学生正确 以驰骋 兮 ,来 我道 夫先路 ”, “ 来 我道 夫先路 ”的意 思是
的读 法 : “ 师 道之 不 传 也/ 久 矣 ”、 “ 欲 人之无 惑 也/ 难 “ 跟 我 来 吧 ,我 为 你 引导 前 方 的路 ”。将 “ 来 ” 单 独 读
后 序》 “ 予之 生也幸 ,而幸 生也何所 为 ”、 《 季 氏将伐 颛 汜南 ” , “ 军 ”为驻 扎 意 ,读 为 “ 晋/ 军 函陵 ,秦 / 军 汜
臾》 “ 丘 也闻有 国有家 者 ”及 《 逍遥 游 》 “ 且夫 水之积 也 南 ”,可避免 望文 生义 。 《 劝学 》 “ 君 子博学 而 日参 省乎

文言文停顿节奏

文言文停顿节奏

11、刻 / 唐贤今人诗赋 / 于其上。 12、予 / 独爱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3、是以 / 先帝简拔 / 以遗陛下。 1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1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16、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文言文朗读的停顿节奏
一、句首发语词、总领性词语和关联词后 面要停顿。
文言文中如“至”、“夫”、“若 夫”、“故”、“然”、“然则”、 “是”、“乃”、“或”、“自”等等 虚词放在句首,诵读应在其后稍加停顿, 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
? ①至于/夏水襄陵 ? ②或/王命急宣 ? ③乃/摘而藏之 ? ④然/有根无树 ? ⑤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⑥且/焉置土石 ? 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刻 唐 贤 今 人 诗 赋 于 其 上。 (停两处) 12、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停两处) 13、是 以 先 帝 简 拔 以 遗 陛 下。 (停两处) 14、邻 人 京 城 氏 之 孀 妻 有 遗 男。 (停两处) 15、今 诚 以 吾 众 诈 自 称 公 子 扶 苏、项 燕。(停三处) 16、盖 余 之 勤 且 艰 若 此。(停两 处)
如(1)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 蛇者说》) (3)晚年/手不释卷。
6、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 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 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晋/陶渊明/独爱菊。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
7、一般地说,以下的两种短语间不能停顿,否则会影响 古文原来的意思。
9、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如: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停一处) 2、衔 远 山,吞 长 江。(停两处) 3、受 任 于 败 军 之 际,奉 命 于 危 难 之 间。 (停两处) 4、中 间 力 拉 崩 倒 之 声。(停两处) 5、然 得 而 腊 之 以 为 饵。(停两处) 6、至 于 负 者 歌 于 途,行 者 休 于 树。(停三处 7、岂 若 吾 乡 邻 之 旦 旦 有 是 哉。(两处) 8、而 乡 邻 之 生 日 蹙。(停两处) 9、中 峨 冠 而 多 髯 者 为 东 坡。(停两处) 10、学 而 不 思 则 罔。(停一处)

文言文的句式停顿规律

文言文的句式停顿规律

文言文的句式停顿规律我们在给文言文断句的时候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那么关于这方面的口诀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的句式停顿规律,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文言文的句式停顿规律一、了解文言文句式的内容,读好停顿我们在读文言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结合课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懂句意、文意,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一个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该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文意。

这样,你就能把握住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例如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此句在文中之意是:(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

朗读时应在舌一吐后停顿,即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不能停在而二虫后,即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如果读成后者,其句意就成了(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这样就不好理解了。

二、了解文言文词语特点,读好停顿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在文言文里常常是两个单音节词,词义与现代汉语也有所不同。

在文言文里,就要将两个单音节词分开来读,而不能错把它们当成一个词来读。

例如: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中可以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能愿动词可以,所以在朗读时应这样停顿:可/以已大风;又如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三、借助语法知识,读好停顿在弄懂文言文句意的基础上,可以用语法知识去分析句子的结构。

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这样能把握文言文句中的一些自然停顿。

1、主谓之间应稍加停顿。

例:(1)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曹刿论战》)(3)普/性深沉有岸谷。

(《赵普》)2、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稍加停顿。

例:(1)恐/前后受其敌。

(《狼》)(2)恐/托付不效。

(《出师表》)(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出师表》)3、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面应稍加停顿。

例:(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初中语文文言文停顿技巧

初中语文文言文停顿技巧

·
···初中语文文言文停顿技巧
1、先将句子翻译出来,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

2、保持句子中语意的完整是停顿基本的要求,即不破读。

如:其一∕犬坐∕于前。

“犬”字修饰“坐”,“犬坐”联系紧密,分析成“其一犬∕坐于前”就是错误。

3、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如“夫”、“盖”等,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

4、文言文中有些词放在句首,总领主句乃至全段,诵读时必须稍有停顿,否则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主谓之间应稍加停顿。

如:武陵人/捕鱼为业。

6、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稍加停顿。

如:忘∕路之远近。

再如:问/今是何世。

7、文言句中有表示方位的词或时间性的词,如“俄而、“先”、“中”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

例如:中/ 峨冠而多髯者/ 为东坡。

8、文言句首中出现表假设、转折、递进等的连词,如“若”、“而”、“虽”、“且”、“然”、“然则”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

例:虽/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9、“之”“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如:余闻之也/久矣。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指导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指导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指导1、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

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

如:(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句首语气词(或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若夫”等,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

如:(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夫/环而攻之。

3、若句首出现连词,如“若”“而”“然则”“于是”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以”“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

如连词在句子的中间,就应该在连词前面停顿。

如:(1)若/无兴德之言。

(2)而/山不加增。

(3)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4、提前的状语,应在其后和主语间停顿。

如:(1)俄而/百千人/大呼。

(2)中/轩敞者/为舱。

5、动词与它所带的补语之间应停顿。

如:(1)舜/发/于畎亩之中。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

6、句子成分倒置处一般要停顿。

如:(1)作亭者/谁。

(2)何陋/之有?以上是应该停顿的地方,下面介绍一般不能停顿的几种情况:1、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一般不能停顿。

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所字”“者字”等固定句式中间不能停顿。

如: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介宾短语之间不能停顿。

如:颓然/乎其间者。

4、起舒缓语气作用、调音节作用的“之”的前后不能停顿。

如:(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5、否定词与其中心语之间不能停顿。

如:(1)小惠/未偏,神/弗福也。

(2)城/非不高也。

其实,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远远不止这些方法,而这些方法也不是孤立使用的,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还是要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

文言文语句翻译方法指导上传: 黄仁树更新时间:2012-2-22 16:45:44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常见的形式有:(1)……者,……也;(2)……者也;(3)……也。

被动句,常以“为……所……”“……于……”等形式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诵读不可忽视的句中停顿
学习《五人墓碑记》时,有人对题目的读法产生疑问。

是“五人墓碑/记”,还是“五人墓/碑记”呢?“五人墓碑/记”和“五人墓/碑记”停顿不同,题意却有较大的区别。

前者以五人墓碑为记述对象,后者以五人墓为记述对象,文体为碑记。

经过课文学习,大多数学生赞成后一种读法。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为该文的点题之句。

它既表明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又指出本文是为五人墓的墓碑写的碑记。

在古文诵读中,句中停顿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对文章的理解,不可小觑。

《师说》的“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等句中带“也”句子,往往被许多学生读错。

他们将这些“也”与现代汉语的“也”等同,错读成“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其实“也”为句中语气词,表感叹或停顿。

现代汉语中的“也”在古文里对应的词语是“亦”。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也”“亦”并存,它们分工明确,互不干扰。

所以,诵读时,在让学生理解句中“也”的意义同时,更须示范学
生正确的读法:“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通过反复诵读,逐渐理解并巩固“也”的意义。

这样,以后碰到《指南录后序》“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季氏将伐颛臾》“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及《逍遥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等句子,就能举一反三,领会“也”的句中意义,诵读时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这里,强调句中停顿有助于虚词的理解。

古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许多为现代汉语中的
双音节词。

如果不加注意,以现代意义理解古文,往往会出错,它们大部分可用恰当的诵读停顿来加以区别。

“地方千里”,“地方”意为“土地纵横”,可读成“地/方千里”来区别现代汉语中的“地方”。

“其实百倍”,“其实”意为“它实际上”,读成“其/实百倍”以区别现代汉语中的“其实”。

《指南录后序》“亦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可”,可以;“以”,凭借;应诵读为“尚可/以口舌动也”,以与现代汉语的“可以”区别。

同理,《六国论》“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也应读成“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类似的还有:《五人墓碑记》“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行为”意为“品行成为”,读“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前进缶”、“请指示王”的“前进”、“指示”,为“走向前献上”、“指出来给……看”意义,读成“前/进缶”、“指/示王”;《琵琶行(并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为”意为“就写了”读成“因/为长句”;《寡人之于国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然而”意为“这样却”,读成“然/而不王者”。

这些相联的单音节词都要通过停顿,以区别现代汉语中作为一个词的意义。

而且,这样的停顿符合语法规律。

句子的理解是句中停顿的依据。

反过来,正确的句中停顿可加强整个句子的理解。

屈原的《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来我道夫先路”,“来我道夫先路”的意思是“跟我来吧,我为你引导前方的路”。

将“来”单独读出,诵读成“来/我道夫先路”,即符合句子语法特点,又可以强化句意。

《烛之武退秦师》“晋军函陵,秦军?锬稀保?“军”为驻扎意,读为“晋/军函陵,秦/军?锬稀保?可避免望文生义。

《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也”,在诵读时读成“知明而行/无过也”,非常顺口,从不感到别扭。

但按“就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句意,读成“知明/而行无过也”更妙。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用”意为“因为”,“用心一也”意为“是因为心思专一”;正确的读法应为“用/心一也”。

《师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句,“李氏子蟠”句意为“李家的孩子名蟠的”,也可读为“李氏子/蟠”。

正确的句中停顿还可巩固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鸿门宴》“常以身翼蔽沛公”读成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作状,像鸟展开翅膀一样,修饰“蔽”;“翼蔽”应连在一起。

《秋声赋》“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宜”为“应该这样”,在文中作谓语,此句为主谓倒装句,故单独读。

《陈情表》“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是”为“这样看来”意,承接上文,引领全句,读时“是”后宜稍作停顿。

在古文里,句中停顿不同,句意也不同。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戏弄臣”,有两种读法。

“以戏/弄臣”与“以/戏弄/臣”。

前者将“弄臣”理解成专门取悦于大王的人,意为“把它给侍臣们玩耍”。

后者将“戏弄”理解成侮辱耍弄,意为“来侮辱耍弄我”。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还在课后文本研习上设置句意辨析题。

它采用的是第二种意思,认为对“秦王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的行为,蔺相如不会说“以戏/弄臣”,在众人面前将美人及左右侍臣说成弄臣,只会说秦王以此“来戏弄我”。

这当然是一家之谈。

考各种版本的注释,把它理解成“把它给侍臣们玩耍”也很多。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古文里,抑扬顿挫的诵读离不开准确的句中停顿,理解巩固文意也离不开准确的句中停顿。

句中停顿,岂可小觑?
(黄旭宝浙江省浦江县第二中学3222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