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诵读不可忽视的句中停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诵读不可忽视的句中停顿
学习《五人墓碑记》时,有人对题目的读法产生疑问。是“五人墓碑/记”,还是“五人墓/碑记”呢?“五人墓碑/记”和“五人墓/碑记”停顿不同,题意却有较大的区别。前者以五人墓碑为记述对象,后者以五人墓为记述对象,文体为碑记。经过课文学习,大多数学生赞成后一种读法。“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为该文的点题之句。它既表明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又指出本文是为五人墓的墓碑写的碑记。在古文诵读中,句中停顿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对文章的理解,不可小觑。
《师说》的“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等句中带“也”句子,往往被许多学生读错。他们将这些“也”与现代汉语的“也”等同,错读成“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其实“也”为句中语气词,表感叹或停顿。现代汉语中的“也”在古文里对应的词语是“亦”。“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也”“亦”并存,它们分工明确,互不干扰。所以,诵读时,在让学生理解句中“也”的意义同时,更须示范学
生正确的读法:“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通过反复诵读,逐渐理解并巩固“也”的意义。这样,以后碰到《指南录后序》“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季氏将伐颛臾》“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及《逍遥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等句子,就能举一反三,领会“也”的句中意义,诵读时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里,强调句中停顿有助于虚词的理解。
古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许多为现代汉语中的
双音节词。如果不加注意,以现代意义理解古文,往往会出错,它们大部分可用恰当的诵读停顿来加以区别。“地方千里”,“地方”意为“土地纵横”,可读成“地/方千里”来区别现代汉语中的“地方”。“其实百倍”,“其实”意为“它实际上”,读成“其/实百倍”以区别现代汉语中的“其实”。《指南录后序》“亦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可”,可以;“以”,凭借;应诵读为“尚可/以口舌动也”,以与现代汉语的“可以”区别。同理,《六国论》“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也应读成“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类似的还有:《五人墓碑记》“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行为”意为“品行成为”,读“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前进缶”、“请指示王”的“前进”、“指示”,为“走向前献上”、“指出来给……看”意义,读成“前/进缶”、“指/示王”;《琵琶行(并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为”意为“就写了”读成“因/为长句”;《寡人之于国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然而”意为“这样却”,读成“然/而不王者”。这些相联的单音节词都要通过停顿,以区别现代汉语中作为一个词的意义。而且,这样的停顿符合语法规律。
句子的理解是句中停顿的依据。反过来,正确的句中停顿可加强整个句子的理解。屈原的《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来我道夫先路”,“来我道夫先路”的意思是“跟我来吧,我为你引导前方的路”。将“来”单独读出,诵读成“来/我道夫先路”,即符合句子语法特点,又可以强化句意。《烛之武退秦师》“晋军函陵,秦军?锬稀保?“军”为驻扎意,读为“晋/军函陵,秦/军?锬稀保?可避免望文生义。《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也”,在诵读时读成“知明而行/无过也”,非常顺口,从不感到别扭。但按“就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句意,读成“知明/而行无过也”更妙。“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用”意为“因为”,“用心一也”意为“是因为心思专一”;正确的读法应为“用/心一也”。《师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句,“李氏子蟠”句意为“李家的孩子名蟠的”,也可读为“李氏子/蟠”。正确的句中停顿还可巩固词类活用、文言句式。《鸿门宴》“常以身翼蔽沛公”读成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作状,像鸟展开翅膀一样,修饰“蔽”;“翼蔽”应连在一起。《秋声赋》“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宜”为“应该这样”,在文中作谓语,此句为主谓倒装句,故单独读。《陈情表》“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是”为“这样看来”意,承接上文,引领全句,读时“是”后宜稍作停顿。
在古文里,句中停顿不同,句意也不同。《廉颇蔺相如列传》“以戏弄臣”,有两种读法。“以戏/弄臣”与“以/戏弄/臣”。前者将“弄臣”理解成专门取悦于大王的人,意为“把它给侍臣们玩耍”。后者将“戏弄”理解成侮辱耍弄,意为“来侮辱耍弄我”。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还在课后文本研习上设置句意辨析题。它采用的是第二种意思,认为对“秦王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的行为,蔺相如不会说“以戏/弄臣”,在众人面前将美人及左右侍臣说成弄臣,只会说秦王以此“来戏弄我”。这当然是一家之谈。考各种版本的注释,把它理解成“把它给侍臣们玩耍”也很多。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古文里,抑扬顿挫的诵读离不开准确的句中停顿,理解巩固文意也离不开准确的句中停顿。句中停顿,岂可小觑?
(黄旭宝浙江省浦江县第二中学32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