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贾传奇(二)贩夫治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贾传奇(二)贩夫治国

话说今天的陕西省有一条河叫渭水,是黄河的支流。商朝末年的一天,一位70多岁的老人来到渭水边钓鱼。与

别人不同,他鱼竿上的钓鱼钩是直的,鱼钩上也没放鱼饵;更奇怪的是,他不把鱼竿放进水里,而是举在半空中,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负命者上钩来”,就是说,不要命的就来

上钩吧。这位老人就是姜子牙。(图1)

当地人看到姜子牙钓鱼这副怪模样,纷纷议论,都觉得太可笑了。这个直钩钓鱼的怪事就在当地传开了。渭

水一带属于周族部落的地盘,当时担任周族部落头领的是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周文王看见商纣王荒淫无耻,暴虐无道,就悄悄地做起了消灭商朝的准备。他广揽人才,扩充自己的势力。周文王广招人才和一般人不一样,他不是在家坐等人才上门,而是深入民间,寻访人才。这一天,周文王来到渭水边,听到了直钩钓鱼这件事。周文王认定这个钓鱼的老头不是凡人,在渔夫的指引下,他找到了姜子牙,一聊,发现姜子牙谈吐不凡,很有见识。周文王非常高兴,就讲:“我曾听祖父讲过,我们这儿将来会来一个圣人,在他的

帮助下,我们会兴旺发达。老人家,您莫非就是那个圣人?”姜子牙说:“正是在下”。于是,周文王拜姜子牙为军师,尊称他为“太公望”。“太公望”是指能给我们带来希望的老人。后来,人们所以称姜子牙为姜太公,就是从“太公望”这个称呼来的。(图2)(图3)

姜子牙是一个满腹经纶很有才干的人,他想投奔周文王,去开创一番事业。而当时周文王又求贤若渴,姜子牙为什么不毛遂自荐,直接求见周文王,而跑到渭水边,自编自导了一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呢? 这跟姜子牙的出身经历有关系。关于姜子牙的出身经历,有很多文献记载。屈原的《离骚》讲,“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吕望”就是姜子牙,“鼓刀”就是挥舞着屠刀杀猪宰牛。这两句话说,姜子牙曾经当过杀猪宰牛的屠夫,虽身怀绝技,但怀才不遇,后来碰上了周文王才得到重用。有一本叫《尉缭子》的书讲,“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盟津,人谓之狂夫”。

是说,姜子牙不仅在朝歌当过杀猪宰牛的,而且在盟津还干过摆摊卖吃的。此人疯疯癫癫,所以“人谓之狂夫”。另外《盐铁论》中讲,“太公贫困,负贩于朝歌”。“负贩”就是背着东西走街串巷做小买卖的货郎。这些记载,说法虽然不太一样,但所指的都是小商小贩。姜子牙既然是个很能干的人,怎么到了70多岁还在受穷,原因何在?

就客观原因讲,夏商周三朝都是奴隶制王朝,当时在工商业实行“工商使官”的制度,即手工业生产、商业贸易,全都控制在各级奴隶主贵族手里,由他们把持。普通老百姓,要想从事工商业,只有两条路可以走:或投靠奴隶主贵族,供他们驱使,充当他们赚钱的工具;或从事奴隶主贵族所不屑于干的小商小贩,赚点蝇头小利。姜子牙虽有本事,但没有办法改变整个社会制度,只好做个小买卖,赚点小钱了。

就主观原因来讲,姜子牙怀有远大的政治报复,一直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但商朝末年,朝政黑暗。姜子牙不愿跟昏君、奸臣同流合污,所以只好流落江湖当一个普通老百姓。身为百姓,当然也只能受穷。姜子牙投奔周文王,不毛遂自荐,而是跑到渭水边直钩钓鱼,他这样做,有两点原因:第一,姜子牙是一个小商小贩出身的普通百姓,又是从外地来的人,当他来到周族部落时,谁也不认识,找不着求见周文王的关系。他到渭水边采用直钩钓鱼这个怪招,就是试图吸引当地人的眼球,进而引起周文王的注意。这种做

法属于典型的商业营销技巧,商人出身的姜子牙,是深谙此道的。第二,更重要的是,姜子牙想利用这样一个机会试探周文王。当时社会上传说周文王是一个很贤明的人,姜子牙没跟他打过交道,所以要试探一下、了解一下。过去有本事的人投靠一个好领导,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这个过程,跟做买卖差不多。古语讲,“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择”是选择的意思。“良臣”是有本事、有道德、有抱负、讲原则的人。这种人对于自己想投靠的领导很挑剔,他必须要受到重用,受到重视。明君要懂得人才的价值,尊重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这是作为明君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怎么判断是不是明君呢?就需要考验一下。所以,姜子牙跑到渭水边去钓鱼,就是为了去试探周文王是不是一个真正懂得人才价值的人,值不值得去投靠。姜子牙在做小商贩时,虽然经营得不太好,但多年的商人生涯,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经验,所以他才会想出用直钩钓鱼的怪招,吸引周文王的注意。但历史上关于姜子牙认识周文王的过程,并不只有“直钩钓鱼”一种说法。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记载了3种说法:第一种,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钓鱼的故事。《史记》讲,“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是说姜子牙曾经很穷,年纪大了,头发都白了,还没熬出头,于是就利用直钩钓鱼的机会见到了周文王。第二种,是说姜子牙博学多才,曾经在商朝当过官,甚至还在商纣王的

身边干过差事。但眼见商纣王荒淫无耻,暴虐无道,把朝政搞得一团漆黑,姜子牙就愤然辞官,流落江湖。他到过很多地方,没有得到别人的赏识,只好投奔了周文王。第三种,是说姜子牙本来就是个普通老百姓,从来没有当过官,长期在海边隐居。周文王是个贤明能干的人,因此,引起了商纣王的嫉恨和猜忌,所以商纣王把周文王抓起来,一关就是好几年。姜子牙和一些江湖豪杰认为周文王是贤明之士,试图把周文王搭救出狱。他们从各地搜罗来了金银财宝,美女佳人,献给商纣王,商纣王非常高兴,就把周文王放了。从此,姜子牙追随在周文王的身边。司马迁把3种说法都记录下来,并讲:“言吕尚所以事周虽异,然要之为文”。是说,虽然社会上关于姜子牙是如何认识周文王的说法有很多,但后来姜子牙担任了周文王、周武王的师傅,这是确凿无疑的。究竟哪种说法对呢?司马迁也拿不准。所以,司马迁写《史记》时,就把它们都记录下来了。但似乎司马迁也认为钓鱼的说法可能性比较大一点,所以把这种说法放在了第一位。和钓鱼的说法比较贴近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姜子牙的出身和经历,姜子牙是小商贩出身的一个普通百姓,又是一个外地人,所以他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招数,从头到尾都体现了商人的智慧。其实,姜子牙采用在渭水边直钩钓鱼的作法,也是有风险的。假如周文王读不懂姜子牙怪招背后的潜台词,也就找不到姜子牙了,姜子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