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证治疗应把握的若干问题

合集下载

痹症的中医调护

痹症的中医调护

痹症的中医调护
一、病情观察:
1、观察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观察皮肤、汗出、体温、舌脉及伴随症状等变化。

二、生活起居护理:
1、恶寒发热、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者,宜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2、脊柱变形者宜睡硬板床,保持衣被清洁干燥,出汗多时及时擦干,更换衣单。

3、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患者,要经常帮助其活动肢体,适时更换卧位,受压部位用软垫保护,防止发生压疮。

三、饮食护理:
1、饮食宜高营养、高维生素,清淡可口,易于消化。

2、风、寒、湿痹者,应进食温热性食物,适当饮用药酒,忌食生冷。

3、热痹者,宜食清淡之品,忌食辛辣、肥甘、醇酒等食物,鼓励多饮水。

四、情志护理:
1、病程缠绵,行动不便,患者常心情抑郁。

要关心患者,给予心理安慰,减轻其痛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劝说家属给予患者家庭温暖及生活照顾,使其心情舒畅
五、用药护理:
1、风寒湿痹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2、热痹者,汤剂宜偏凉服
3、注意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出现唇舌手足发麻、恶心、心慌等症状时,及时报告医师。

4、用药酒治疗时注意有无酒精过敏反应。

六、健康教育
1、注意防风寒、防潮湿,出汗时切忌当风,被褥常洗常晒,保持干燥清洁。

2、需继续服药者,应告知其特殊药物的煎煮法,并注意药后反应,如有不适,及时诊治。

3、均衡饮食,肥胖者需指导患者减轻体重,以减轻关节负荷。

4、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应减少嘌呤类的食物。

5、根据病情和体质,适当活动。

中医痹症试题及答案

中医痹症试题及答案

中医痹症试题及答案痹症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

下面是一些中医痹症的试题及答案,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痹症的知识。

试题一:痹症的主要病因是什么?答案:痹症主要病因是风、寒、湿邪侵袭体内,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筋骨肌肉失去营养和活力。

试题二:痹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答案:痹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肢体麻木、疼痛、关节肿胀、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

疼痛多以寒凉、酸痛为主,症状可以局限在某个部位,也可以同时出现在多个部位。

试题三:痹症的辨证要点是什么?答案:痹症的辨证要点主要包括寒热虚实辨证和病位辨证。

寒痹多见于寒凉环境长期暴露引起,临床上表现为寒冷感、疼痛剧烈,彰显寒痛特点。

热痹多见于气滞血瘀引起,临床上疼痛剧烈、红肿热痛等热痛症状突出。

虚痹多因气血不足引起,临床上症状多以酸痛、无力为主。

实痹多由风、寒、湿邪引起,临床上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剧烈、红肿等实证症状明显。

试题四:中医治疗痹症的常用方剂有哪些?答案:中医治疗痹症常用的方剂包括桂附地黄丸、川芎茶剂、寒湿痹康颗粒等。

桂附地黄丸主治寒湿痹证,具有温阳祛寒、活血通络的作用。

川芎茶剂主治寒湿痹证,具有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的作用。

寒湿痹康颗粒主治寒湿痹证,具有温阳化湿、行气活血的作用。

试题五:中医痹症的预防和保健措施有哪些?答案:中医痹症的预防和保健措施主要包括保持适当的运动量,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保持良好的体态和姿势,避免受寒湿气候影响,保持情绪稳定等。

此外,还可以适当按摩和保暖来促进气血畅通,预防和改善痹症。

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的学习,相信您对中医痹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如遇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或中医机构,以获得更准确的指导和治疗方案。

祝您身体健康!。

《内经》针灸治疗痹症的论述

《内经》针灸治疗痹症的论述

《内经》针灸治疗痹症的论述
《内经》中对痹症的治疗有着详细的论述,尤其是针灸治疗方面有着
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一、痹症的病因病机。

《内经》认为痹症的发生与风寒湿三种因素有关,其中风邪主要感受
肌表,寒邪主要伤及筋骨关节,湿邪主要损伤脾胃之气,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有痹邪内停的表现。

同时,情志失调,营养不良等也可能是导致痹症
的原因。

二、针灸治疗痹症的基本原则。

《内经》认为针灸治疗痹症的基本原则是“祛邪并通”,即既要祛除
邪气,同时又要使经络通畅。

治疗时应根据各种痹证的特点灵活运用针灸
方法,包括针刺、灸热、按摩等多种技法,防止针刺迎邪,同时应注意穴
位的承应关系。

三、常用针灸方法。

1、针刺法:针刺法是最基本的针灸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经络穴位,
促进气血运行,调和阴阳,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针刺穴位有瘈、肩井、肘髎、足三里等。

2、温针灸:温针灸是将灸热与针刺相结合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风寒
湿性的痹症。

通过温针和灸热,可使经络通畅,祛除寒湿邪气,达到治疗
作用。

痹症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痹症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痹症的康复和健康指导(1)本病发生多与气候和生活环境有关,平素应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避免居暑寒之地。

(2)居住寒冷地区或气候骤变季节,注意保暖,免受风寒湿邪侵袭。

(3)出汗时不可当风,被褥常洗常晒,保持干燥清洁。

(4)平时应注意生活调摄,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助于提高机体对病邪的抵御能力。

(5)久病患者往往情绪低落,宜畅情志。

(6)均衡饮食,肥胖者需指导患者减轻体重,以减轻关节负荷。

(7)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应减少嘌呤类食物摄入。

(8)须继续服药者,应告知其特殊药物的煎煮法,如川乌、附子宜久煎等,并注意药后反应,如有不适,及时来院诊治。

眩晕的康复和健康指导(1)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2)保持情绪稳定,防止七情内伤。

(3)注意劳逸结合,避免体力和脑力的过度劳累。

(4)饮食有节,防止暴饮暴食,防止过食肥甘醇酒及过咸伤肾之品,尽量戒烟戒酒。

(5)眩晕发病后要及时治疗,注意休息,严重者当卧床休息。

(6)注意饮食清淡,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突然、剧烈的体位改变和头颈部运动,以防眩晕症状的加重,或发生昏仆。

(7)有眩晕史的病人,当避免剧烈体力活动,避免高空作业。

中风的康复和健康指导(1)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避免疲劳,畅情志,以防止卒中和复中。

(2)饮食上宜食清淡宜消化之物,忌肥甘厚味、动风、辛辣等刺激之品,并禁烟酒。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度用力,经常食用含纤维素多的食物。

(4)为患者制订康复训练计划,促进肢体功能锻炼。

(5)按时服药,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监测血压的变化。

(6)恢复期要加强偏瘫肢体的被动活动,并配合针灸、推拿、理疗、按摩等。

(7)如患者出现一过性头晕、步履不正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胸痹的康复和健康指导(1)积极锻炼,免受风寒。

居处除保持安静、通风,还要注意寒温适宜。

(2)清淡饮食,饮食忌冷、忌饱,忌食肥甘、辛辣等刺激之品。

(3)畅情志,不可大悲大喜,保持情绪稳定。

(4)保持大便通畅,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以及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痹症的辩证施护

痹症的辩证施护

痹症的辩证施护痹症是以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的疼痛、酸楚、麻木和关节肿胀、屈伸不利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发生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病理机理为气血运行不畅,故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以及舒经通络为护治痹症的基本原则,后期当配补益正气护治之法;本病的辨证施护如下:一、风痹以风邪偏盛为主,症见恶风、疼痛游走不定、时而走窜上肢,时而流窜下肢为其特征;施护:1、病人表现为恶寒喜暖,得热则舒,应往在温暖、向阳、避风的房间;病室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2、注意保暖,不宜在寒冷季节或阴雨天气到室外活动,预防因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可于疼痛剧烈的部位加用护套,鼓励患者多晒太阳;3、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本证初起多有恶寒发热等表证,痹阻日久又可出现关节肿大,畸形、屈伸不利,甚至僵直,不能行动,严重者难治;如病邪深入脏腑,则出现脏腑证候,其中以心痹为多见,应按心痹施护;4、中药宜温热服,并严密观察服药后的反应;如关节疼痛剧烈的病人,治疗上常用附子、川乌药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使用这些药物时剂量应由小量开始,逐渐增加,久煎或与甘草同煎可缓解毒性;服药后患者若有唇舌、手足发麻、恶心、心慌、脉迟等中毒症状时,应通知医生的酌情减轻药量或停止服用;对于药性比较峻猛、毒副作用较大的虫类药物,如全蝎、蜈蚣等,可研末装入胶囊内吞服;如采用西药抗风湿治疗时,也应注意观察其副作用;5、结合针灸、推拿、理疗、药浴等实施综合治疗,常穴位有肩髃、曲池、尺泽、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膝眼、委中、风市等;6、宜湿性饮食,忌生冷;如病变只以关节局面部症状为主,不发热,亦无脾胃症状时,饮食可以随意,无须多加限制,如米面粗粮、新鲜水果蔬菜等;7、药酒对于治疗风寒湿痹有显着疗效,临床常用的药酒有五加皮酒、国公酒、虎骨酒、木瓜洒、蛇酒等;二、寒痹以寒邪偏盛为主,寒为阴邪,其性凝滞;症见痛有固定处,疼痛剧烈,怕冷,遇寒加重,遇温痛减为其特征;施护:1、患者明显畏寒,受寒则疼痛更甚,所以要注意保暖,避风寒,并应注意关节等局部之处保暖,避免用冷水洗澡,其膝关节处可加护膝;2、可采用局部湿热疗法,如灸法、熏蒸、热敷、拔火罐等;熏洗和熨贴疗法对痹证引起的疼痛有明显效果;如坎离砂醋调外敷;食盐、葱白炒热后熨贴患处;松节油、牛膝煎水热敷等;亦可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疏风通络的中药做离子透入治疗;3、汤药宜热服,也可饮少量,以助温经通络,有利于康复,并注意服药后的反应;4、慢性患者长期卧床,应注意定时更换体位,将罹患关节保持功能位置,在疼痛缓解后,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以免肌肉萎缩或关节畸形,并应注意皮肤,预防发生褥疮;5、饮食宜温热,忌食生冷食物;可多用生姜、辣椒等温热性调料,以助热散寒、通经络;酒类性热,又能通经活络,可酌情选用;三、湿痹以湿邪偏盛为主;症见身热不扬或午后发热、肢体关节麻木、疼痛沉重、痛有定处;施护:1、病因以湿为主,故病室宜保持通燥,以多曝晒,防潮湿气候要提高室温以驱散潮气;2、及时更换衣服被褥,保持清洁;3、患者一般疼痛不重,以酸麻胀木为主,关节可有肿胀;但因身体沉重,懒言懒动,活动过少,返致气血失畅,易致关节肌肉萎缩,故应鼓励患者尽重活动;4、局部可用针灸、隔姜灸、神灯照射等疗法,配合按摩、梅花针等疗法,可以预防和治疗肌肉萎缩、关节畸形、缓解症状;5、中药和饮食宜湿热报;可多配合选用燥湿之品,如苡仁、鳝鱼、鳗鱼、扁豆、蚕豆、赤小豆等;四、热痹以风寒湿邪经久,热毒流注关节,或内有蕴热,复感风寒湿邪,与热相搏而致的,以关节红肿、灼热疼痛为特点;本病见于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及痛风急性发作期;1、病室宜凉爽通风,光线柔和;关节虽然红肿热痛,但不可直接吹风;2、关节肿胀明显、疼痛剧烈、兼有发热时,应使其卧床休息,将患肢垫起;痛不可触者,可将患处暴露,减少接触,协助患者选择舒适卧位,设法减轻疼痛,如行动不便的患者,可放置脚踏、木拐等;待疼痛缓解后,逐渐增加活动锻炼;4、局部禁止用湿热疗法;可用黄芩煎水冷湿敷;5、中药宜温服或偏凉服;6、饮食以清热疏利食品为主,忌食辛辣刺激之物;可多食丝瓜、苋菜、绿豆、冬瓜、菱角、藕、香蕉、西瓜等;。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及难点应对措施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及难点应对措施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及难点应对措施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诊疗方案骨性关节炎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

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

本病应属中医“痹症”范畴。

一.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1.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吲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

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治法:散寒除湿,祛风通络。

推荐方药:防己黄芪汤合防风汤加减。

防风10g,防己10g,黄芪10g,羌活10g,独活10g,桂枝10g,加减:关节肿胀或积液,可加茯苓30g、泽泻20g;如服药后有咽干、咽痛者,可酌加玄参10g、麦冬10g、知母10g。

中成药:可选用具有祛风通络、散寒除湿功效的中成药,追风透骨丸、风湿骨痛液、蠲痹口服液等。

2.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

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疏风,除湿止痛。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

秦艽15g 当归12g 甘草6g 羌活12g 防风9g 白芷12g 熟地10 茯苓9g 石膏30g 川芎9g 白芍12g 独活9g 黄芩12g 生地12g 白术12g 细辛3g加减:关节热甚加忍冬藤30g,关节肿胀明显加防己15g、生米仁30g,关节游走痛加海风藤15g。

中成药:可选择具有清热除痹,通经活络功效的中成药,正清风痛宁、追风透骨丸、通络开痹片、四妙丸、三妙丸等3.瘀血闭阻证:曾有外伤或扭伤史,或痹病反复发作,日久入络,关节刺痛,掣痛,疼痛较剧,痛有定处或痛而麻木,不得屈伸,或关节僵硬变形,关节及周围皮色暗紫,舌体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而干涩,脉细涩。

痹证治疗中应解决的三个问题(朱良春讲课录音稿

痹证治疗中应解决的三个问题(朱良春讲课录音稿

痹证治疗中应解决的三个问题(朱良春讲课录音稿各位同道,很高兴的来参加这次的讲习班,那么向同道进行一些汇报,交流、切磋,我想这个过程是教学相长的一个过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我想在座的各位都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优点,我想大家能利用这个机会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为振兴我们的中医中药的这个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那么我想先在这里抛砖引玉,作一些汇报,下面我就言归正传,我今天要汇报的题目就是痹证治疗中应该解决的三个问题。

那么痹证同这个风湿病可以说是同义词,基本上是如此,它包括骨与骨关节病、结缔组织病、免疫系统疾病、其它系统伴有骨关节的疾病都包括在痹证这个大的范围内。

从病因方面来说,有内因有外因,内因主要是肾阳亏虚、气血失调;外因是风寒湿热乘虚而入,内经的痹论里面讲得很清楚“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由于外邪乘虚而入,痹阻经脉、气血痹阻不通,留滞经脉关节,痹证乃作。

那么一般的来说呢,痹证一开始就进行正规的治疗,是很容易把病治好的,那么由于一开始的时候医生对这个病没有一个正确的、明确的辩证,明确的诊断,进行合理的治疗,还有一种就是病人没有及时的就诊,造成失治、误治,病延日久,正虚邪缠,五脏气血衰少,气血周流不畅,湿停为痰,血凝为瘀,痰瘀交阻,凝涩不通,邪正混淆,如油入面,这个面就是面条的面,如同这个油到了这个面里头,揉在一起,胶着难解,呈现虚中夹实,这个时候病邪除了风寒湿热以外,还兼有病理产物,就是痰和瘀,为此在辩证治的时候我们必须抓住以下的三个环节:第一个就是治证与治病,第二个扶正与祛邪,第三通痹与解结。

充分发挥中医药多层次、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于机体的优势,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治证与治病那么首先谈一谈这个治证与治病的问题,辩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一个临床特色,但是如果在辩证的同时,也考虑到辨病,有针对病的用药,那么结果必然能提高疗效,那么也就是说中医的辩证论治和现代医学对有关病的认识结合起来。

膝痹症诊疗方案的疗效评价及难点分析

膝痹症诊疗方案的疗效评价及难点分析

膝痹症诊疗方案的疗效评价及难点分析(2010年度)疗效评价: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年龄43-71岁,平均年龄56岁,男13人,女17人,病程均在1-5年。

2.治疗方法:参照膝痹症诊疗方案3.疗效评价:采用国际膝骨关节炎WOMAc量表(v3.1)进行关节指数评分判定法:例数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30 10 11 5 4 86.64.总结:治疗总有效率达86.6%,效果尚可。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风湿病治疗过程中,应用中医治疗时可配合应用西医治疗,同样,在应用西医治疗时亦可配合中医治疗。

这样,中医、西医可以扬长避短,收到满意的疗效。

如对急性风湿热的病人,由于病情较急,可在服用清热利湿、祛风通络中药的同时,静点青霉素和激素以抗炎、抗风湿治疗。

临床实践证明,很多风湿类疾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疗效与单线应用中医或西医治疗相比,有很大的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具有广阔的前景。

难点分析:3年随访,复发率较高中医学认为 OA属“痹症”范畴,其病因病机是由于人体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感受风寒湿邪,筋脉痹阻,气血不畅积久而发。

本病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

人体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易于导致本病。

如《灵枢•经脉》中云:“胃,足阳明也,是主血所生病者膝膑肿痛。

”指出膝痛与足阳明胃有关。

《诸病源候论》有:“亦有气血虚,受风邪而得之者。

”认为素体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流滞关节。

《古今医鉴》曰:“痹因无精内虚,肾阳不足,感受外邪,不能祛散,搏于经脉,留于关节或内注筋骨所致。

”指出肾阳不足乃其病因。

《张氏医通》曰: “膝为筋之府,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

”提出肝肾不足而导致本病。

《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痹在骨则重,在脉血凝而不流,在筋则屈不伸,在于肉而不仁,在于皮则寒。

”指出痹证病乃感受风寒湿邪气而发病。

《儒门事亲》曰:“此疫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劳力之人,辛苦失度,触风冒雨,侵处浸湿,痹从外入。

项痹的治疗难点与解决思路

项痹的治疗难点与解决思路

一、治疗难点项痹病急性期时许多患者颈肩部剧痛难忍,夜间明显,甚则颈肩部不能触物,尤其是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根性痛,多数患者经针灸治疗疼痛缓解不显,甚则有加重趋势。

此类患者是由于脊椎小关节紊乱致使关节间隙改变,使关节囊及临近的韧带因牵拉而损伤或突出的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继发无菌性炎症,刺激颈丛、臂丛神经产生放射性疼痛,致颈部活动受限,甚至彻夜难眠,单纯采用针灸疗法治疗,效果不佳。

二、针对治疗难点应对思路我们严格的按照推拿手法操作,运用滚法、揉法、拿法先放松局部肌肉,再采用改良定点斜板法进行复位,配合脊柱微调手法改善关节结构关系,做到定点、定椎,同时复位时注意用力的大小、角度和方向,并且避免医源性的损伤,从而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使各种组织各守其位,缓解软组织痉挛、恢复关节功能,消除无菌性炎症,解除或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使疼痛减轻或消除,提高临床疗效。

一、治疗难点项痹病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椎体不稳,传统推拿手法虽然能明显缓解颈肌紧张、痉挛等症状,而且部分患者由于内心恐惧对针灸的依从性较差,治疗时间亦不能达到预期的疗程。

再加之未能很好的配合使用中药,虽然治疗后症状缓解,但易于复发,远期疗效不佳。

二、针对治疗难点应对思路我们强调中药辩证的进一步精、细、准,根据项痹的不同证型,即风寒痹阻、血瘀气滞、痰湿阻络、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分别选用羌活胜湿汤、桃红四物汤、半夏白术天麻汤、金匮肾气丸、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中药具有花费少,副作用小,疗效确切,患者易接受,且很少出现并发症,而且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中药治疗的机理在于减轻或消除神经根局部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改善局部循环,促进神经根周围炎症介质消除,促进神经根结构及功能的恢复。

并且运用中药能解决部分因内心恐惧针灸而不能坚持治疗的患者的治疗难题。

因此,辩证运用中药可以提高项痹的治疗效果,减少复发,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痹证疼痛的中医辨证治疗要注意哪些?

痹证疼痛的中医辨证治疗要注意哪些?

痹证疼痛的中医辨证治疗要注意哪些?发布时间:2022-02-14T02:17:28.870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1期作者:胡明亮[导读] 痹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

内因是痹证发生的基础。

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起痹证的内在因素。

因其易受外邪侵袭,且在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后,易使肌肉关节、经络痹阻而形成痹证。

正如《灵枢五变篇》说:“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

”《济生方痹》亦说:“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

”三台县景福镇中心卫生院摘要:痹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

内因是痹证发生的基础。

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起痹证的内在因素。

因其易受外邪侵袭,且在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后,易使肌肉关节、经络痹阻而形成痹证。

正如《灵枢五变篇》说:“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

”《济生方痹》亦说:“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

”关键词:痹证;中医;治疗;辩证1.病因病机1.1 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由于居处潮湿,涉水冒雨,气候骤变,冷热交错等原因,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人体,注入经络,留于关节,使气血痹阻而为痹证。

由于感邪偏盛的不同,临床表现也就有差别。

正如《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尚胜者为行痹;无事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以风性善行而数变故痹痛游走不定,而成行痹;若无事寒气凝涩使气血凝滞不通,故疼痛剧烈,而成痛痹。

1.2 感受热邪,或有郁久化热感受风热之邪与湿相并,而致风湿热合邪为患。

素体阳盛或阴虚有热,感受外邪之后,易从热化,或因风寒湿痹日久不愈,邪留经络关节、郁而化热,以致出现关节红肿疼痛发热等症,而形成热痹。

痹证日久,容易出现下述三种病理变化:一是风寒湿痹或热痹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日甚淤血痰浊阻痹经络可出现皮肤瘀斑,关节周围结节、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症;二是病久使气血伤耗,因而呈现不同程度的气血亏虚的症候;三是痹证日久不愈复感于邪,病邪由经络而病及脏腑而出现脏腑痹的证候。

痹症(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指南-等级评审-中医疼痛科

痹症(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指南-等级评审-中医疼痛科

第四节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行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西医学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一、诊断1、诊断依据(1)病史: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

(2)好发人群: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3)症状:反复膝关节、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晨僵感30min。

(4)体征:肢体关节肌肉压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5)辅助检查资料: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2、鉴别诊断骨关节患者出现手、髋和膝等关节受累时,易误认为类风湿。

然而,前者的手为骨性隆起,称为Heberden结节和Buchard结节,而类风湿是滑膜炎;骨关节炎的疼痛在使用过多时出现,休息后消失,而类风湿症状呈持续性;晨僵在骨关节炎不超过30分钟。

在类风湿多超过1小时;血沉、C-反应蛋白和类风湿因子在骨关节炎为正常,而在类风湿多为异常;及X线片在骨关节炎为增生性改变,在类风湿则为破坏性改变。

二者可相鉴别。

3、中医证候分型(1)风寒湿痹①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等表证。

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②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③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

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2)风湿热痹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活多个关节,活动不便,局部烧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

朱良春先生谈痹证治疗中应解决的三个问题

朱良春先生谈痹证治疗中应解决的三个问题

朱良春先生谈痹证治疗中应解决的三个问题在痹证治疗中,我认为还应该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治证与治病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临床特色。

但如果仅凭辨证,不考虑辨病,在治疗中也仅仅是针对寒热、虚实、气血、表里、阴阳用药,没有针对病的用药,其结果是可能有效,也可能疗效不甚显著。

我在这里谈的辨病和辨病论治,主要是强调参考现代医学的认识,即所谓"融汇新知",也就是中医的辨证论治和现代医学有关病的认识结合起来,在辨证论治的同时,还要选择有针对性的方药,以提高疗效。

这里说的有针对性的方药,一方面,需要在临床中细心观察总结;另一方面,则需要学习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的成果,把它们用到临床中去。

以痹证为例,痹证的范围很大,包括了现代医学几十种疾病,从辨证来说,实证无非风、寒、湿、热、顽痰、死血,虚证无非脏腑、气血、阴阳亏虚,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疾病的共性,虚补实泻,也确是提纲挈领的施治大法,但不同疾病还存在特定的个性,也就是其自身的病理特点,即使辨证为同一证型,其临床特征也不尽相同,治疗用,药应当有所差异。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常用仙灵脾、露蜂房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对血沉、抗链"0"、粘蛋白增高而呈风寒湿痹表现者,多选用川乌、桂枝,对湿热痹表现者,多选用蓓草、寒水石、虎杖。

验之临床,不仅可改善临床症状,且可降低这三项指标。

痛风性关节炎属代谢谢障碍性疾病(尿酸生成过多,排泄减少),常用大剂量土茯苓、萆薜降低血尿酸指标。

增生性关节炎是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性,继而引起新骨增生的一种进行性关节病变,常用骨碎补、鹿衔草、威灵仙延缓关节软骨退变,抑制新骨增生。

同时,对于颈椎增生加大剂量葛根(30g),腰椎增生加用川断,以引诸药直达病所。

强直性脊柱炎,由于椎突关节狭窄,椎问盘外环纤维化,以及椎体周围韧带钙化,使脊柱强直畸形,常用鹿角、蜂房、蕲蛇,活血通督,软坚散结,除痹起废。

对长期使用西药激素的患者,在逐渐减量的同时,给予补肾治疗,并常用大剂量穿山龙、萆薜。

不掌握这些理论,恐怕是治不好“痹症”的

不掌握这些理论,恐怕是治不好“痹症”的

不掌握这些理论,恐怕是治不好“痹症”的痹病的治疗,首先应胸有大法。

李济仁先生很欣赏张石顽所论:“行痹者,痹处行而不定,走注历节痛之类,当散风为主,御寒利气仍不可废,更须参以补血之剂,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痛痹者,寒气凝结,阳气不行,故痛有定处,俗称痛风是也,当散寒为主,疏风燥湿仍不可缺,更须参以补火之剂,非大辛大温不足以释其凝寒之害也;着痹者,肢体重着不移,疼痛麻木是也,盖气虚则麻,血虚则木,治当利湿为主,祛风散寒亦不可缺,更须参以理脾补气之剂”(《张氏医通》)。

张石顽的论述提示了,治痹时不仅应重视痹病成因中的“杂气合至”特点,还应注重从人体内脏功能、气血功能入手,综合施治,以助祛除邪气。

但这只指一般情况,遇特殊情况,在一定的时间内可攻其一邪为主。

01先生发现,痹病很难在短期内完全治愈,故治疗时应以某方为主,大法基本不变,辅药随证加减,以体现变中不变、不变中有变的规律,守方守法是相当重要的,切不可主方、大法变动不休。

先生常针对痹病的每一证型,均确定了大法主方。

热痹,以白虎汤为主。

偏热者,多用白虎桂枝汤,加地骨皮、丹皮、丹参;偏风者,多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羌活、独活、豨莶草、威灵仙、当归、川芎;偏湿者,多用苍术白虎汤,加黄柏、山栀、防己、木瓜、白术、茯苓等。

寒痹,以桂枝附子汤为主。

偏寒者,加巴戟天、补骨脂、仙灵脾、片姜黄等;偏风者,以桂枝附子汤合蠲痹汤加减,其中必用川芎、当归、丹参;偏湿者,则用桂枝附子汤合防己黄芪汤,加细辛、苍术、白术、山药等。

02对于痹病的组方,先生认为附子、川乌、草乌是不可缺的。

但此三味药峻猛且有毒性,犹如奇才怪癖,一般人不敢轻易动用,这是很遗憾的事情。

附子辛温大热,有毒,走而不守,性烈力雄,有补火回阳,通经散结之功,善治一切沉寒痼冷之证,为祛散阴寒的首选药物。

先生认为附子用量必须视病情,一般要量大,量小则疗效不显,常用量15克以上。

此外,附子还有“坚肌壮骨”、“好颜色”的美誉。

痹症注意事项

痹症注意事项

痹症注意事项
痹症是中医病名,以肢体疼痛肿胀,酸楚麻木,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累及脏腑,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我们常说的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都属于痹症的范畴。

痹证多有人体脏腑虚损,正气亏虚,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热等病邪入侵所致,痹症的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失养,每逢阴天下雨,气候突变的时候,以及季节交换的当口,关节,肌肉和筋骨就会感觉到酸痛,或疼痛加重,痹症的预防和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防寒保暖,避免受凉淋雨以及防风防寒之邪侵入人体,其次要避免出汗当风,劳动或运动后要用热水洗浴,不可在身热汗出之时用冷水洗浴或吹空调等。

再次,应加强个体调摄,如饮食有常,劳逸结合,起居规律,另外,应积极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以及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外界的抵抗力。

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不要进行运动量较大或时间较长的锻炼,以防加重病情,可适当进行散步,打太极拳,五禽戏,做体操等轻度锻炼,还需饮食忌口,忌食寒凉,发物,痛风患者还要禁食啤酒,动物内脏,海鲜,发物,辛辣,豆腐等嘌呤含量高的食物。

痹症的中医治疗方法很多,除辨证论治内服中药外,还可采用中医特色的针灸,刺络,拔罐,穴位注射,外敷膏药,中药熏洗等治疗方法。

消除痹症的疼痛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法

消除痹症的疼痛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法
的心理压力
专家建议与患者心得
药物治疗: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抗风湿 药等药物进行治疗
物理治疗:采用热敷、按摩、针灸等方 法缓解疼痛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避免过度劳累
饮食调整: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 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减轻 心理压力
运动锻炼:适当进行运动,增强体质, 提高免疫力
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避免病情反复
成功案例分享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性别、 职业等
痹症类型:风 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 炎等
治疗过程:药物 治疗、物理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等
治疗效果:疼痛 缓解、关节功能 改善、生活质量 提高等
患者反馈:对 治疗方法的满 意度、对医生 的评价等
医生建议:预 防措施、日常 护理、定期复 查等
风寒湿邪侵袭:风寒湿 邪侵入人体,导致气血 运行不畅,引发痹症疼
痛。
肝肾亏虚:肝肾亏虚, 气血不足,导致筋骨 失养,引发痹症疼痛。
痰湿阻滞:痰湿阻滞, 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筋 骨失养,引发痹症疼痛。
气血瘀滞:气血瘀滞, 导致筋骨失养,引发
痹症疼痛。
外伤劳损:外伤劳损, 导致筋骨受损,引发
痹症疼痛。
正确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
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要求进 行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合理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 油腻、辛辣食物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 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 抑郁等不良情绪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 过度劳累
痹、寒痹、湿痹、热痹、瘀痹 肿胀、僵硬,伴有怕冷、四 肿胀、僵硬,伴有发热、口

痹证治疗中应解决的三个问题朱良春讲课录音稿

痹证治疗中应解决的三个问题朱良春讲课录音稿

痹证治疗中应解决的三个问题(朱良春讲课录音稿各位同道,很高兴的来参加这次的讲习班,那么向同道进行一些汇报,交流、切磋,我想这个过程是教学相长的一个过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我想在座的各位都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优点,我想大家能利用这个机会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为振兴我们的中医中药的这个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那么我想先在这里抛砖引玉,作一些汇报,下面我就言归正传,我今天要汇报的题目就是痹证治疗中应该解决的三个问题。

那么痹证同这个风湿病可以说是同义词,基本上是如此,它包括骨与骨关节病、结缔组织病、免疫系统疾病、其它系统伴有骨关节的疾病都包括在痹证这个大的范围内。

从病因方面来说,有内因有外因,内因主要是肾阳亏虚、气血失调;外因是风寒湿热乘虚而入,内经的痹论里面讲得很清楚“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由于外邪乘虚而入,痹阻经脉、气血痹阻不通,留滞经脉关节,痹证乃作。

那么一般的来说呢,痹证一开始就进行正规的治疗,是很容易把病治好的,那么由于一开始的时候医生对这个病没有一个正确的、明确的辩证,明确的诊断,进行合理的治疗,还有一种就是病人没有及时的就诊,造成失治、误治,病延日久,正虚邪缠,五脏气血衰少,气血周流不畅,湿停为痰,血凝为瘀,痰瘀交阻,凝涩不通,邪正混淆,如油入面,这个面就是面条的面,如同这个油到了这个面里头,揉在一起,胶着难解,呈现虚中夹实,这个时候病邪除了风寒湿热以外,还兼有病理产物,就是痰和瘀,为此在辩证治的时候我们必须抓住以下的三个环节:第一个就是治证与治病,第二个扶正与祛邪,第三通痹与解结。

充分发挥中医药多层次、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于机体的优势,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治证与治病那么首先谈一谈这个治证与治病的问题,辩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一个临床特色,但是如果在辩证的同时,也考虑到辨病,有针对病的用药,那么结果必然能提高疗效,那么也就是说中医的辩证论治和现代医学对有关病的认识结合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痹证治疗应该把握的若干问题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作者:魏东生2006-9-5
摘要: 痹证是因人体卫外不足或脏腑功能失调致风、寒、湿等邪乘机侵入人体,造成气血周流不畅而致的多种疾病。

本文探讨痹证治疗应把握的若干问题。

1 扶正气与如何扶正的问题综观《黄帝内经》与《金匮要略》两部中医学经典,对于发病学的认识几乎是一脉相承的,只是继承与发展的不同而已。

对于痹证的治疗,结合《内经》及《金匮要......
痹证是因人体卫外不足或脏腑功能失调致风、寒、湿等邪乘机侵入人体,造成气血周流不畅而致的疾病即现代医学所讲的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皮肌炎等病症。

本文探讨痹证治疗应把握的若干问题。

1 扶正气与如何扶正的问题
综观《黄帝内经》与《金匮要略》两部中医学经典,对于发病学的认识几乎是脉相承的,只是继承与发展的不同而已。

它们均认正气不足一内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内经》提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思想和《金匮要略》发病学之“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之观点及其杂病辨证思想都体现了其治病求本,重视人体正气的精神实质。

对于痹证的治疗,结合《内经》及《金匮要略》之历节篇4、6条论述,笔者以为应以扶正为主,同时结合临床辨证之风、寒、湿、热、瘀等邪之轻重不同,而兼以祛风、散寒、清热、活血之法,做到扶正为主兼以祛邪,或攻补兼施。

不可只顾攻邪而忘了扶正。

对于在痹证治疗中如何扶正的问题,余认为当以内经关于两气相感的论述及临床辨证所得为依据,决定如何扶正。

(1)寒痹扶正宜温补肾阳。

寒痹之发,根本原因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

故在治疗上以温肾阳为要,选用乌头汤或麻黄附子细辛汤,伍以既祛风湿又温肾阳之巴戟天、仙灵脾、狗脊等品;(2)着痹扶正宜健脾祛湿。

着痹之作,根本原因在于脾胃虚弱,或湿盛气虚之体复感外邪。

故治疗以健脾益气,化湿和中为第一要务,亦为痹证治疗中最当考虑之因。

痹证之所以长期不愈,从病邪的角度来讲,是由于湿邪不去。

湿邪与风、寒、热、瘀等邪相合,且湿邪粘滞难剔不易快除,病程缠绵难愈。

治疗上除湿之法不可偏废,治湿虽有发汗、利小便、宣肺、温肾等法,根据同气相求的理论,余主张健脾祛湿当放首位,方选用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辅以行气化湿之剂,取其气行则湿化之理也;(3)行痹扶正宜养血活血为法。

行痹之因,世人皆以风性善行而变之理以阐发之,如追溯其源,余认为《金匮要略》历节篇之“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之论述合乎其病机。

故治疗当以养血活血为要,且“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方取四物汤加通经活络之丹参、鸡血藤等;(4)尪痹扶正宜补肾健骨。

尪痹之作,多由于素体肝肾亏虚或痹证日久,累及肝肾而致,且痹证中后期,多有骨质疏松,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

依“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的理论,治疗当补骨健骨,配以活血化瘀之品,且实验证明活血化瘀确有改善软骨细胞功能,促进新骨生成及修补之效。

故偏阴虚者可用六味
地黄丸加减,偏阳虚者可选右归丸加减治疗。

在上述诸扶正培本治疗同时,还应依邪气偏盛,选用相应的祛邪药。

2 关于湿热型痹证的问题
随着全球天气的转热,空调的普及,人们生活居住条件的改善,湿热型痹证将会取代传统的寒湿型而成为痹证的主要证型。

由于湿热证治疗的复杂性及矛盾性,这要求我们临床中医生要很好的继承和学习温病学的相关知识。

对于湿热型痹证的治疗,余认为首先当分清在表在里,湿热之邪孰轻孰重的问题。

对于因寒湿之邪郁而化热但寒湿仍占主要地位者,可选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以治之。

湿热之邪在表者可选用麻杏石甘汤或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进行加减治疗。

在里者,选方用药要注意以下3点:(1)热重于湿者,可选用白虎加桂或白虎加术汤;湿重于热可选三仁汤加减;湿热并重者可选王氏连朴饮加减进行治疗。

上述选方用药可适当加用清热活血之品。

(2)用药应考虑肺为水之上源,湿热多居中焦,湿邪下流等基本问题。

要宣肃肺气使其水道通调,运化中焦以绝水之源,清利下焦之湿热以因势利导。

共奏湿热去而痹证愈之效。

宣肃肺气可选杏仁、桔梗等;运化中焦多选用醒脾化湿且有健脾之功的药物,如豆黄卷、扁豆花、苡米等;清利下焦湿热多用利湿不伤阴之剂如茅根、车子、白花蛇舌草之类,既防热邪伤阴,又可防其利小便而耗伤阴液之弊。

对于热邪伤阴者,可随方加入养阴清热之品,如石斛、生地、麦冬等。

(3)湿为阴邪,湿盛则阳微,且湿邪粘滞不通,非辛温透达之剂不能破其滞结,故在湿热痹证的治疗中,应少佐部分辛温通痹之剂如细辛、桂枝、附子等,使瘀血得热而行,湿得温而化,同时亦有反佐它药过于苦寒之功效。

3 虫类药运用的问题
虫类药在痹证中,特别是在久痹顽痹的治疗中,由于其钻透剔邪,搜风通络,消肿定痛之效宏力强而备受青睐。

对于虫类药在复方中的配伍问题,《温病条辨》注解中曾指出“飞者入气,行者入血”的使用原则,可供临床参考。

笔者以为虫类药物运用应依其性味功效而选用之。

如寒湿盛者可选用辛温之白花蛇,热盛者可选用性寒之地龙,湿盛者可加蚕砂,行者可入全蝎、蜈蚣,瘀者可加土鳖虫,痰阻者可加僵蚕等,蜂房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之效,亦可随证选用之。

因虫类药物大多性味偏温,熄风搜风之剂又多燥,为防其伤阴化燥之弊,可佐加石斛、麦冬、生地等滋阴之剂以反佐。

注:两气相感:此语出自《内经》痹论篇,结合《内经》有关条文及临床实际,余认为此言实际上是中医体质学说的开端,应拓展运用于临床。

作者单位:437100 湖北咸宁,咸宁市麻塘风湿病专科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