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认识
十一届3中会感想
在这初冬的阳光下,迎来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各国都很关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都对未来的中国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三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议题重要,意义深远。
三中全会拆解改革“硬骨头”包括转变政府职能、缩小收入差距、打破垄断、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金融体系改革等六大方面。
改革为了谁?发展为了谁?全会指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让普通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伟大成果就是对这一问题最好的回答。
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了,当前摆在全党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学习和落实全会的精神。
我认为,作为一个基层党员,学习三中全会精神,最重要的是不能仅仅止步和满足于文字材料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深入研究文件的精髓和要点,真正的领悟全会召开的重大历史意义。
同时也要充分的认识到学习只是第一步,如何将三中全会的精神落到实处才是更重要的,它将是我们全党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一定会好好学习、领会和践行三中会全会的精神。
在学习领会精神的基础上,积极行动起来,紧紧围绕党中央制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沿着党中央绘制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奋勇向前。
在落实全会精神的过程中,我会谨记切勿好高骛远,光唱高调,坚持实实在在的、脚踏实地的立足自己的本职岗位,自觉做到心中有党,牢固树立起永远跟党走决心和信心,在自身不断提高中,展示新时期党员的新形象。
在基层岗位上,我会心系群众、紧跟形势,认真的捕捉和分析自己工作的重点,把握机遇,开拓进取,去努力,去奋斗,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上级交付给自己的工作任务。
特别是现在已近年终,各项工作进入扫尾阶段,我会以加倍的信心和努力将全年工作任务完成到位,这才是我学习全会精神的落脚点。
才是我为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的真实的表现。
十一届三中全会
初中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编稿老师覃剑一校程文军二校杨雪审核张萍萍十一届三中全会一、真理标准的讨论1. 背景:粉碎“四人帮”后,广大人民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然而当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2.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 意义和影响: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破除了个人迷信,推倒了“两个凡是”,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1. 时间:1978年底。
2. 地点:北京。
3. 内容:(1)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3)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 影响:(1)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2)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一、平反冤假错案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2. 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平反冤案。
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1. 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初步实现有法可依局面。
2. 人民群众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成为共识。
例题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胜利召开,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 三大改造的完成C. “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 D . 土地改革的完成思路分析:B 、C 、D 三项所反映史实均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而且都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无关。
而在1978年,思想理论界进行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做了理论上的准备。
答案:A例题2 1980年,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被恢复名誉的中共党员是( )A. 彭德怀B. 刘少奇C. 邓小平D. 陶铸思路分析:国家主席刘少奇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认识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全会认真地、全面地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的错误,从指导思想上进行了拨乱反正,重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指导方针。
从而使我国的国民经济能够沿着一条新的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
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全会果断地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已不适用于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从1979年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全会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所有这些在我国的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都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
全会对经济发展问题作出了如下决策:一、对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必须进行调整全会指出,由于林彪和“四人帮”的长期破坏,国民经济中存在不少问题,一些重大比例关系失调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过来,生产、建设、流通、分配中的一些混乱现象没有完全消除,城乡人民生活中多年积累下来的一系列问题,必须进行妥善解决。
基本建设必须积极地而又量力地循序进行,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不可一拥而上,造成窝工和浪费。
必须在这几年中认真地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切实做到综合平衡,以便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全会讨论和原则同意1979、1980两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安排,建议国务院修改后提交五届人大讨论通过。
会议认为,这个计划安排是积极的可行的。
二、经济管理体制必须进行改革全会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分集中,必须加以改革。
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权力,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着手大力精减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转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实行分级分工分人负责,加强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权限和责任,提高工作效率。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指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举行的中国共
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十一届第三次全体会议。
这次全会被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它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和调整,具体内容包括:
1. 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等改革口号,并批评了过去保守主义和错误政策的思想。
2. 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提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土地使用权和经营自主权。
这一政策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 修改了国有经济的管理体制,鼓励国有企业进行自主经营,并开展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经济政策。
这一政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4. 推行外向型经济政策,鼓励外国投资和技术引进,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通过扩大对外贸易,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5. 改革教育体制,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即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 改革政府机构和行政管理体制,推行了分权和科学决策原则,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和透明度。
这次全会的决策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并开启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进程。
名词解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名词解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中国北京召开。
这次全会被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正式拉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参考内容有:1. 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经济建设摆在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位置,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基本任务。
这一主张反映出党中央对中国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为后续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2. 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具体方向,明确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决策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大门,为吸引外资、加强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3.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批判和纠正“四人帮”错误,提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思想,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一精神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供了重要遵循。
4. 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所有制结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现了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良性互动和有序竞争,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5. 推动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改革举措,包括农村经济制度改革、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改革、科学技术体制改革、军队、法律、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
这些改革措施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为中国加入世界经济体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内容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对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次全会的决策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探索了正确的方向,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贡献
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贡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它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中国北京举行。
这次会议是
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转折点,对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历史贡献如下:
1.明确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和目标:这次会议确定了中国的
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
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导思想,明确了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2.决定了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会议决定取消集体农
业生产责任制,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自愿组成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大包干经济责任区,使农民能够按劳分配和有限度地经营土地,从而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开始了对外开放政策:会议提出了对外开放的决策,取消了
对外贸易专卖制,鼓励引进外资和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彻底改变了过去的封闭状态,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现代化进程。
4.解放了思想,倡导科学发展观:会议强调理论和实践统一的
重要性,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重要思想,倡导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倡导实行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指导。
总的来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开辟了新的道路,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是中国历史上转折性的一次会议。
对党的是一句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
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在这条正确路线指引下,在坚决推进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党领导全国人民紧紧把握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开辟了党的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国家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经济领域,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平均收入大大提高。
在政治领域,尽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安定因素甚多,但是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在思想领域,那种死气沉沉的僵化局面,已被思想解放、实事求是的潮流所冲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景象正在逐步形成。
在文化领域,科技、教育、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等事业逢勃发展,欣欣向荣。
在军事国防领域,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外交领域和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外交格局的调整、“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践,使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大大提高。
总之,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
这条路线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们回首走过的道路,30年的历史经验极其丰富,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些根本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
30年来,我们在理论上的重大发展,在政策上的成功调整,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上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无一不是坚持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的结果。
谈谈你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意义的认识
谈谈你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意义的认识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议。
这次会议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是在中国开启改革开放的转折点上取得的重要里程碑。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这次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意识的觉醒。
在毛泽东去世后,党内陷入了一段初级阶段的无纪律状态。
而这次会议恢复并强调了党的集体领导的重要性,这是中国共产党历来的重要原则之一。
通过重新确立并坚持集体领导,党能更好地应对国家面临的各种挑战,凝聚力量,推动改革进程。
其次,这次全会决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和路径。
全会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突破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制,引入市场经济的机制,放宽了对个体经济的限制。
这个决定意味着中国将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为中国后来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再次,这次全会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环境和思想空间。
全会强调了重视科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路径,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口号。
这将为中国学界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和创新空间,促进了学术界和知识界的繁荣发展。
最后,这次全会标志着中国的外交方向发生重要变化。
全会提出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方针,强调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使得中国得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中国取得了国际地位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开启了中国的新时代,不仅在经济、政治和外交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变革,同时也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中国机遇。
这次全会为中国当前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
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会议。
会议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中国北京举行,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展开,对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
一、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会议。
会议决定放开农村土地使用权,鼓励农民个体经济的发展,引入市场机制,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会议还决定发展城市经济,鼓励外资进入中国,推动对外开放。
这些决策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推动了农村经济改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放开农村土地使用权,鼓励农村发展个体经济。
这一决策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机会,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在农村经济改革的推动下,农民开始种植经济作物,发展家庭农场,逐渐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农村经济的改革不仅为农民增加了收入,也为城市提供了稳定的农产品供应,推动了农村和城市经济的互动发展。
三、推进了国有企业改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放开企业经营权,引入市场机制。
这一决策为国有企业提供了更大的自主经营权,激发了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活力。
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使得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经营策略,提高效益。
同时,国有企业改革还引入了股份制改革,使得国有企业逐渐实现了法人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推动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四、推动了科技创新和教育改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科技水平。
会议决定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鼓励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动。
这一决策为中国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动了科技研究的发展。
同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提出要改革教育制度,提高教育质量。
会议决定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提高教师待遇,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认识
第一篇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在这条正确路线指引下,在坚决推进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党领导全国人民紧紧把握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开辟了党的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国家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经济领域,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平均收入大大提高。
在政治领域,尽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安定因素甚多,但是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在思想领域,那种死气沉沉的僵化局面,已被思想解放、实事求是的潮流所冲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景象正在逐步形成。
在文化领域,科技、教育、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等事业逢勃发展,欣欣向荣。
在军事国防领域,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外交领域和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外交格局的调整、“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践,使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大大提高。
总之,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
这条路线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们回首走过的道路,30年的历史经验极其丰富,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些根本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
30年来,我们在理论上的重大发展,在政策上的成功调整,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上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无一不是坚持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的结果。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针对“两个凡是”的严重障碍,把解放思想作为重大问题提出来,指出:“首先是解放思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是什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是什么?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这次会议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第一,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第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
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富有远见地提出了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改革的任务。
第三,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
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等同志所作的错误结论。
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共中央副主席,邓颖超、胡耀邦、王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选举产生了以陈云为首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
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
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经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为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
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第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3000字【精选文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 3000字【精选文档】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在这条正确路线指引下,在坚决推进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党领导全国人民紧紧把握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开辟了党的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国家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经济领域,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平均收入大大提高。
在政治领域,尽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安定因素甚多,但是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在思想领域,那种死气沉沉的僵化局面,已被思想解放、实事求是的潮流所冲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景象正在逐步形成。
在文化领域,科技、教育、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等事业逢勃发展,欣欣向荣。
在军事国防领域,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外交领域和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外交格局的调整、“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践,使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大大提高。
总之,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
这条路线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进行的政策创新,使中国共产党焕发了青春,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全会认真地、全面地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的错误,从指导思想上进行了拨乱反正,重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指导方针.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态度
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态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拥有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说到八零后,都是总提到是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代,每个人每个成长的过程中经历的一年余与一年都有着很大的不同,有人八零后一代经经历着日新月异的环境的巨变。
甚至可以说每一年、每一月,身边都发生着不断变化变化。
我们从童年在回忆的回忆中不仅仅能够找到童年的乐趣,更能以小见大的地从侧面看到整个社会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进步与蓬勃发展。
一、生活的变化1、几件大事当我问到母亲小时候的生活时,她总骄傲的说,家里有一台十二寸黑白电视、一块手表、一辆自行车、一台收音机,这已经是当时院子里最好的家境了。
穿的衣服不带补丁,已经是在穿着上最期望的事情。
那时姥爷下班后,带回一个5分钱的奶油冰棍,对母亲来讲,这是一个孩子那时最幸福的享受。
姥爷姥姥出差带回来一块花手绢,对那时的孩子来说就是最珍贵的礼物。
这是三四十年前的景象。
父母结婚时,家里准备了一台二十一寸电视机,一台电冰箱,一辆自行车,没有单独的一套房子,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
母亲穿着当时很奢侈的红呢子套裙,走进了父亲的家。
酒席的所有操办和菜品的制作全是自己家里厨房完成的。
这是一幅二十年前的景象。
在我4岁时,家里安装了第一部电话,还是单位的内部线,只能通过接线员才能联系到你要找的人。
那时父母搬出了爷爷奶奶家,住进了单位分配了第一套住房,40平方米。
住进新家几年以后,父母很奢侈的买了一台29寸的大彩电。
这是十五年前的家。
十年前我第一次遇见了电脑,那是去一个在深圳做生意的叔叔家,横放式的主机以及球形屏幕已经让我很惊讶,记得在第一次玩时,紧张的不知道怎么操作才好。
记得那时只有在那个叔叔家一家见过电脑,憧憬崇拜感油然而生。
2、交通工具的变化听父亲讲,七十年代末期,永久、凤凰、飞鸽等品牌的自行车开始在中国流行。
其中牌子最响的是永久和凤凰牌。
那时,有一辆自行车的感觉不亚于现在有辆轿车的感觉,尤其是骑“永久”就像开奔驰一样有面子,而一辆“凤凰”就像现在有一辆皇冠一样。
简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启示
简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启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影响和启示。
一是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党的一切工作中去,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基础性工作,把全党抓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任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使全党全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科学、更加有效。
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拥护党的革命理想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爱国主义上。
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为指导,以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社会主义自觉、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主要任务,坚持以教育引领思想政治教育。
三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共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上。
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把培养共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把培养共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加强共产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共产党员建设成为时代先锋,把共产党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全体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上。
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把培养全体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把普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培养全体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加强全体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全体公民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质上。
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培养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把培养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把青少年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二十年前出现了有争议的新一代青年,他们被称为80后,那一年他们十岁。
对于他们的争议的结果在二十年后的今天依然尘埃落定,无论当年是怎样的他们,今天都已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这个时代是靠他们在建设。
然而当初缘何起争议,那时的正义在今日看来或许意味深长。
80后是第一批吃到改革开放果子的青年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两年他们出生,每个人每个成长的过程中经历的每一年都有着很大的不同,有人八零后一代经经历着日新月异的环境的巨变。
甚至可以说每一年、每一月,身边都发生着不断变化变化。
与那童年记忆并行的是社会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进步与蓬勃发展。
一、生活上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觉得是改革开放后的速度,一切都在飞速的发展,一些都在提速。
时代丢掉了自行车,开上了像飞机。
如交通工具的变革,我们中国是个自行车王国,那古老而又神圣的牌子叫做“永久”,叫做“凤凰”就像现在有一辆皇冠一样。
到了80年代,摩托车开始逐步成为了人们的时尚。
而现在汽车已经悄悄地走进了平常百姓的普通生活,汽车再也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交通工具的发展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还从客观上推动了我国工业的进步,工业的兴衰史总决定着一个国家是否能稳定发展的步伐,从简单的自行车,到复杂的轿车甚至飞机最近前一段时间08年底自己我国自主研制的飞机,都标志着我国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抓住了这第一生产力,从他入手,也由他产出。
想一想每次科技革命都少不了的通讯工具的变革,在这三十年里我们走过的似乎不仅是三十年。
从书信到电报,从电报到电话,从电话到呼机,从呼机到手机,从手机到电脑。
科技不断的在发展,通讯设备也得到了不断更新,电脑的普及更是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谓不出家门就知天下事。
中国的改革开放就像是自己国内的的一次科技革命,只不过是囊括了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每次科技革命都伴随着性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我们生活中对于能源一词的概念恐怕就是灶膛里的火了。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主要是因为它(
之所以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从会议的历史大背景看:一方面,1976年10月,在党的领导下,同“四人帮”的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
但怎样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面,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重新奋起,我们党又一次处在重要的历史关头。
尽快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面,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
另一方面,从国际形势看,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国内外发展大势也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
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地回应了人民的关切和世界的关注。
其次,从全党当时的工作形势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与会同志在讨论工作重点转移问题的同时,普遍感到,如果不正确解决指导思想问题,不纠正“左”倾错误,包括“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不解决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工作重点转移。
会议对真理标准问题展开了思想交锋,会上要求重新恢复和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呼声十分强烈。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讲话深刻指出,首先是要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在讲话中还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邓小平还提出改革经济体制,他语重心长地说:“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
当我们回首这次被称为“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重要会议时,却会发现,这只有5天的短短会议中确定的一切,都是汹涌澎湃的时代大潮在之前两年的荡涤和酝酿中已经确定的。
平反冤假错案,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发展经济成为工作重心……拥有巨大威望的邓小平复出,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做了著名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之后,尚未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已经定局。
这是“文革”结束后的中国在重新寻找自己的历史出口。
时代、人心和政治领袖的决断,在排除了“两个凡是”的最后一点干扰后,终于从“文革”的深渊中将中国带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
主要内容:
1.思想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的思想路线,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2.政治上:果断停用“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
3.组织上: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以及一些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意义:
1.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2.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3.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点.
4.使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
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经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为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
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第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全会认真地、全面地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的错误,从指导思想上进行了拨乱反正,重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指导方针。
从而使我国的国民经济能够沿着一条新的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
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全会果断地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已不适用于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从1979年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全会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所有这些在我国的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都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
全会对经济发展问题作出了如下决策:一、对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必须进行调整全会指出,由于林彪和“四人帮”的长期破坏,国民经济中存在不少问题,一些重大比例关系失调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过来,生产、建设、流通、分配中的一些混乱现象没有完全消除,城乡人民生活中多年积累下来的一系列问题,必须进行妥善解决。
基本建设必须积极地而又量力地循序进行,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不可一拥而上,造成窝工和浪费。
必须在这几年中认真地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切实做到综合平衡,以便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全会讨论和原则同意1979、1980两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安排,建议国务院修改后提交五届人大讨论通过。
会议认为,这个计划安排是积极的可行的。
二、经济管理体制必须进行改革全会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分集中,必须加以改革。
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权力,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着手大力精减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转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实行分级分工分人负责,加强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权限和责任,提高工作效率。
三、要尽快把农业搞上去会议深入讨论了农业问题,同意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发到各省、市、自治区讨论和试行。
全会认为,全党目前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
为此目的,必须首先调动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必须在经济上充分关心他们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切实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
具体措施是: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必须受到国家法律的切实保障,不允许无偿调用和占有生产队的劳力、资金、产品和物资;公社各级经济组织必须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计算报酬,克服平均主义;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人民公社要坚决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稳定不变,人民公社各级组织都要坚决实行民主管理、干部选举,帐目公开。
今后一个较长时间内,全国粮食征购指标继续稳定在1971—1975年“一定5年”的基础上不变,绝对不许购过头粮。
为了缩小工农业产品交换的差价,全会建议国务院作出决定,粮食统购价格从1979年夏粮上市的时候起提高20%,超购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价50%;棉花、油料、糖料、畜产品、水产品,林产品等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也要分别情况,逐步作相应的提高。
农业机械、化肥、农药、农用塑料等农用工业品的出厂价格和销售价格,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在1979年和1980降低10%到15%,把降低成本的好处基本上给农民。
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后,一定要保证城市职工的生活水平不致下降。
粮食销价一律不动,群众生活必需的其它农产品的销价,也要坚决保持稳定;某些必须提价的,要给予消费者以适当补贴。
会议还讨论了加强农业科学教育,制定发展农村牧业的区域规划,建立现代化农林牧渔业基地,积极发展农村社队工副业等重要问题,并决定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改善城乡人民生活全会还指出,城乡人民生活必须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
必须坚决反对对人民生活中的迫切问题漠不关心的官僚主义态度。
同时,我国经济目前还很落后,生活改善的步子一时不可能很大,必须把有关的情况经常告诉人民,并在人民和青年中继续加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思想教育,各级领导同志必须以身作则。
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做出的各种决策,确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道路,标志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经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现改革开放,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主义的理论和政策、路线、方针,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路线。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在这条正确路线指引下,在坚决推进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党领导全国人民紧紧把握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开辟了党的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国家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经济领域,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平均收入大大提高。
在政治领域,尽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安定因素甚多,但是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在思想领域,那种死气沉沉的僵化局面,已被思想解放、实事求是的潮流所冲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景象正在逐步形成。
在文化领域,科技、教育、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等事业逢勃发展,欣欣向荣。
在军事国防领域,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外交领域和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外交格局的调整、“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践,使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大大提高。
总之,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
这条路线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 中国共产党围绕着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政策创新。
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 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形成了党的总政策, 并构建了全新的政策体系。
(一)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进行的政策创新,使中国共产党焕发了青春,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首先,紧紧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出台了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
在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在城市,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全面出台了各个领域改革的新政策。
在所有制上, 实行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政策;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政策 . 制定了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
实行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
其次,紧紧围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目标,出台了一系列政治体制改革的政策。
主要有,在党的领导下,行党政分开的政策;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运作方式的政策;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政策,等等。
这使我国的政治生活有了新的生机。
第三,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在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上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
(二)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又有政策创新, 集中表现在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并围绕基本纲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进行了全面的政策创新。
在经济方面,提出了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和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政策思路;制定了与科教兴国战略相适应的科技、教育政策和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人口、资源、环境政策; 制定了所有制结构调整政策;制定了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制定了渐进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政策;制定了“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政策;制定了与加快中西部发展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相适应的资源、产业、人才政策,等等。
在政治方面, 制定了始终坚持“三个代表”的党的建设政策; 制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政策;制定了从国情出发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政策;制定了标本兼治的廉政政策;制定了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政体制改革的政策;制定了与巩固和平、争取发展的国际战略相适应的对外政策,等等。
在文化方面, 制定了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基本政策;提出了“唱响主旋律, 打好主动仗”和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的方针;提出了文化经济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思路, 等等。
而于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又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增添了新的篇章。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吴邦国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