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高中语文听课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链
授课人:XXX
导语:有没有梦想。马蒂尔德也有梦想。感受马蒂尔德的悲喜人生。
1、展示自学中的收获。(按组:学案设计有字音字形填空+自主字音字形。生1字词积累。生2线索。生3、4主旨时讽刺。生5乐观任劳任怨生6劳动者的伟大。生7情节:需—借—用—丢—找—赔—识。教师归类:情节人物主题。)
2、教师追问:最欣赏的情节。读文本,说明原因。
借项链(读文本)识项链()(找出假项链的伏笔)如果没有假项链的结果是什么?(学生答得还是不错的。主旨,回味无穷。教师板书虚荣纯朴善良)教师指出“赔项链”也显示出了虚荣?应该值得推敲。是虚荣还是守信?
3、学生讨论一个人既虚荣又善良是否符合现实?
(生:本质纯朴善良,社会环境让人虚荣)
4、一夜风头出尽,项链成锁链(学生对下联:半生光阴熬完,靓女变丑女/十年光阴耗完,朱颜变花颜/十年沧桑终结,娇颜变笑颜/十年青春全失,佳人变妇人)问,喜欢哪一幅对联。
马蒂尔德变还是没变,不能一概而论。
5、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心理、动作、对比、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属于预设)
6、主题(同情、讽刺、赞颂、揭示)
人生启示(生答)关于梦想。梦想决定高度,高度决定态度。
7、留作业,续写结尾
小组活动不足。
教学中没有抓住重点。作为情节来说主要是结尾的妙处以及铺垫照应。教师应该尽快地导入此中来。
通过学生对情节的分析说明人物性格。结论不是在分析人物中得出的,二是分析情节的副产品。
对文本不能从整体上关照。
课程的设置上应该从一个比较高的高度进行把握。只见树叶不见泰山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对教学过程的把握还有比较大的欠缺。
项脊轩志
授课人:XXX
导语:游子吟(投影)语言浅近,选的小事儿,无穷魅力
1、朗读课文(4个学生,分工提出读的要求,字音停顿。没有提出听众应该注意的方面。其他学生指误)
2、展示自学成果(分小组展示。生1名作状、词类活用等,生2古今异义生3重点词语归制等重要实词,生4特殊句式——教师展示,运用试题的形式,再妣殆归归宁/词类活用)
3、根据导学材料,用1、2、3填空(一间书斋,两种情感,三个亲人)
(学生找出“多可喜,亦多可悲”)预设性
4、感受最深的句子及原因(生a“亭亭如盖”)学生的感悟是从助学材料上得来的。
b余扃牖而居;_读书刻苦
c借书满架;悠然自得
5、小组交流困惑的问题,归纳最值得探索的问题。
A如何理解“何为阁子也”?
B对母亲、祖母的“泣”“长号”?
C“喜和悲”通过什么展示出来的?
(研讨三个问题,各抒己见)展示问题后应该让学生研讨。
6、归有光散文的特点。
环节安排比较合理,注意学生的合作和探究,注意关注学生。学生感受不充分。
展示中注意感动的原因、感动的方式(写作方法)。
项脊轩志
明分家
雅喜悲忆母亲
忆祖母
静忆亡妻
收获和质疑的问题未能紧紧地围绕“悲和喜”这个中心,显得有些散。
优质课部分
琵琶行
授课人:XXX
导语:一千多年前,浔阳江……不朽的夜晚
1、小组内交流积累字词(预习检测:左迁/出官/因为/命/——四学生读诗注意语音、整体感知本首诗讲了怎样的故事——教师更正字音)能够注意诗歌的诵读。
2、整体感知(学生叙述故事)
3、选出最值得探究的问题(小组到黑板写)
A景物描写的作用
B为什么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C
探讨景物描写的作用(一切静语皆情语)
学生约提出八个问题,教师让学生选择三个问题。依据不能仅仅是学生选的。教师的指导作用此时未能体现出。在学生选择最值得探究的问题时,教师应该起到指导作用。
4、自主合作
这些描写音乐的句子,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学生选择一处进行赏析、小组讨论)
展示a“大弦嘈嘈如急雨……”
b
c“大珠小珠落玉盘……”为后面做铺垫
d“银瓶乍破……”
e“惟见江心秋月白……”侧面描写
教师点明鉴赏句子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方法指导(手法、内容、感情)。此处能进行非法方法指导较好。指导结束后让学生再次鉴赏较好。
教师指出弹奏的几个阶段。
5、找出琵琶女为什么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学生在文本中找、小组讨论)
教师明确三四段
齐读这两段。分析二人相似之处。经历/感受==相似
教师点评成为千古名句的原因。
再度“我闻琵琶已叹息”段。
6、作者和琵琶女抒发的感情是否完全一致(小组讨论)教师明确琵琶女为自己,白居易为天下。——未在文本中找答案。
7、本节课的收获。(谈自己的收获生1:三个方面/写文章结合景物描写。手法注意正面侧面描写)
8、白居易是怎样写这篇文章的(用笔、泪、心)
能从诗歌的基本教学规律出发,注意文本的整体诵读。
整体环节较清晰。为完成环节而推进进程的现象比较明显。
能够在学法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能对重点语段进行研读。
质疑环节的处理上应该更加精致化。教师的点拨多了些,尤其是后期,教师的点拨冗余。
最后的常春藤叶
授课人:XXX
导语:汶川地震,爱的光芒
1、展示自学成果,读字音(生读、齐读/教师更正误音)字形字义
2、展示小组收获,情节、内容等(生1情节琼珊和贝尔曼联系起来的是什么?生2不落的藤叶生3贝尔曼画叶生病住院去世教师要求按贝尔曼的形式以琼珊为线索。生4……)
3、小组再读文本,找出最值得探究的问题。(小组讨论)
a为什么文章结尾才揭开谜底?(自行解答+另外二生回答。若是详写会有怎样的结果)齐读结尾,看是否有新的发现。——教师总结:情节曲折,出人意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