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维导图在美术学案设计的运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思维导图在美术学案设计的运用

思维导图也称思维导图,它是一种图文并茂的笔记方式,类似于一个“米”字形,从一个中心概念向四

方发散出多个概念(见图1)。

每个概念可包括关键词及图形两部分,周围都用边框围住,概念之间用箭头连接。它摒弃了传统文字叙述的单线程组织、记录信息的笔记方式,采用了网状图表的直观方式,把不同层次的知识点进行层级化、结构化,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形成一目了然的直观效果和全局观念。后现代“耗散结构理论”指出:系统必须开放,与外界有物质和能量交换,远离平衡态,系统内部各元素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

因此教学过程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的

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学案替代教案,使教学更具有生成性;学案需要千人千面的个性展示,与思维导图多元化凸显个性的特点正相吻合。在教学设计,运用思维导图技术就能较好的保证这种开放和动态的生成。中,在知识的建构上,思维导图不但有多元化的预设,更具有根据学情的随机生成。

根据美术课创造性、形象性特点及课改实际,思维导图适应美术教学的需求。首先,美术课是具有创造性的学科,倡导放射性思维。思维导图既有概念内涵的向心力约束,又有概念外延的多元化放射、拓展,既能充分发挥美术教师善于想象的学科优势,同时也能避免其停滞于经验层面的随意性较大的不足。其次,美术教学具有视觉性特点,涉及大量的图形图像,而传统的文字学案在文字和图形的整合上不直观、不连贯,不能突出学科优势。美术学习也是一种资源型学习,运用思维导图能较快的组织、梳理好尽可能多的资源(包括教材资源、校内外资源、人力资源等),图表化的学案既可以提炼为严谨的文字学案,也能对板书、范画、课件的设计提供系统化的帮助。再者,在课改实践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关键,“过程与方法”常落后于“知识与技能”,且美术常规课的组织教学也是弱项,为了从教学技术上凸现探究与生成,我们需要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以教参所附的学习目标为出发点的,学习目标是教学的

核心部分,这就保证了它作为学案的有效性。

二、思维导图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1、学案撰写

作图之前,需准备若干彩笔和一张白纸,纸张要大,最好八开以上,便于尽情挥毫、放手拓展。作

图流程及有关说明如下:以中国结一课为例

①分解学习目标

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关键词(见下表),再围绕着圆心(课题)辐射排列并连线,这就形成了最上级的分支。句子分解为关键词后,改变了句子的单一指向性,关键词获得了多元指向性,概念

的外延就扩大了,可联系的概念的也增多了(见图

2

,因原图较大,在此省略了部分关键词分支)。

学习目标(教参原文)

对中国结的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能运用材质、造型、色彩等方面的知识,对编制的结进行装饰与美化;树立深入探究事物规律的意识。

分解

关键词

吉祥文化、材质、造型、色彩、编制、装饰、美化、探究、规律、意识

每一个概念都可以一种颜色来表示。而且,如果可能的话,要尽可能用图形、图像来表达一个关键词,这可以刺激想象力,并大大加深识别和直观决策。

②发散多元概念

以学习目标的各个关键词为若干个中心,分别进行拓展。在概念发散上数量越多越好,层次越多越好,且不要考虑是否符合逻辑,不要自我否定,要鼓励奇思异想和荒诞不经,以突破常规的线性思维、铺陈尽量多的概念(见图3,因原图较大,以下都只选择“吉祥文化”分支进行举例)。

③串联相关概念

这一步就是形成教学策略的关键。在已经铺陈的思维导图上,分析同级或不同层级的概念之间的有效关系,对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进行串联,形成预设的教学思路(见图4)。

⑴图中红色箭头串联的几个概念可拓展为如下教学思路:春节,我们全家成员用各种中国结打扮自己,迎接新春。爷爷穿上了唐装,衣服的盘扣是平结,奶奶手工做得的布鞋用了寿字结,爸爸的汽车里挂上了平安结,妈妈的丝巾和服装更有多种结型,我的手链也用三环结装饰了。

⑵图中绿色箭头串联的几个概念可拓展为如下教学思路:“非典”时期,在人民医院门口的隔离带旁,人们自发用中国结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感人的“新式隔离带”,讨论其意义所在,并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类

似可以运用的情境。

2、课堂运用

在课堂中运用更显出思维导图的生成性优势。在原有思维导图的基础上,一切从学生出发,根据学生所带的材料、课堂中的回答以及学生的活动进行策略的调整,并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资源和路径,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所以其前提是——建构资源平台。作为学案的使用,教师在课前就将思维导图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思维导图学案基础上,按照自己的能力、兴趣收集、整理资料,为上课作准备。要通过这种美术学案转变学习方式,就要重视“资源型”学习,所以应该利用思维导图的信息进行资源平台的建构,这其实就是师生都应该做的课前准备工作。要将思维导图上的信息进行物化,作为教师可有如下准备工作:做课件、搜集中国结实物、制作范例等;作为学生可有如下准备工作:搜集信息、

各种中国结实物、互相讨论、准备工具材料等。

在课堂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亮点,以下列举几个实例加以说明(详见末页附思维导图6):

①头饰:学生带来在张家界旅游的照片,在她与少数民族同胞的合影中发现其头饰有几种中国结—→该学生积极查阅资料,辨别结型—→她主动邀请邻座几位女生根据自己的外形、服饰、个性进行量身定做—→探讨恰当的结型与饰品搭配的可能性—→搜集资料后和其他组的女生交流心得。

②拔河:体育委员提到学校拔河赛的事情,教师提示中国结的应用—→学生想到将拔河绳子中间的红色绳头改为中国结的同心结—→体育委员号召几个人一起尝试用平结串联制作拔河的绳子—→教师及时提示将拔河比赛提升到迎奥运的高度,要求这一组学生绘制拔河赛的海报,凸显中国结的团结精神。

③拆解:几个学生无意拆散了教师的作品“三环结”—→教师提示他们可以从拆解“三环结”中系统摸索“双喜结”、“寿字结”等相近结型的编制规律—→并尝试与一一对应的结型名进行分析或另取名字—→给大家

示范怎么举一反三的编制这几种类似结型。

需要注明的是,思维导图被教师画在黑板上,学生所带的学习资源的信息随时被补充上去,师生把这个图当作战略沙盘演绎,共同提出下一步学习思路,推动学习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