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政策作业教案资料
形势与政策教案(大学、中职)
形势与政策教案(大学、中职)教案章节:第一章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政策教学目标:1. 了解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
2. 掌握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3. 分析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1. 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
2. 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 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关注当前国际形势的新闻和事件,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2. 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和目标。
3. 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探讨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目标的掌握程度。
3. 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案章节:第二章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与政策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形势和主要挑战。
2. 掌握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基本内容和重点。
3. 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形势:经济增长、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2. 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基本内容:创新驱动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
3. 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重点: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区域政策。
教学活动:1. 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最新数据和趋势,让学生了解实际情况。
2.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内容和目标。
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探讨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作用和效果。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基本了解和认识。
2. 评估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内容和重点的掌握程度。
3. 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案章节:第三章我国社会政策与民生改善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社会政策的基本内容和目标。
形势与政策教案(大学、中职)
形势与政策教案(大学、中职)第一章:国际形势与我国的外部环境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和趋势。
使学生掌握我国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挑战与机遇。
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国际形势变化对我国影响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最新发展。
当前国际热点问题及我国立场。
国际形势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1.3 教学活动分析国际新闻事件,讨论其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小组讨论:研究我国在不同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和外交策略。
观看相关国际形势的纪录片,进行课堂讨论。
第二章: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与政策2.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
让学生掌握国家宏观调控的最新政策。
培养学生分析经济形势和政策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演变和最新措施。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创新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
2.3 教学活动分析我国近年的经济数据,了解经济发展趋势。
角色扮演:模拟政府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过程。
小组研究:探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实现协调发展。
第三章:我国社会政策与民生改善3.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方向。
让学生了解民生改善的现状和挑战。
培养学生对社会政策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2 教学内容我国社会政策的基本框架和最新动态。
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的改革措施。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民生改善的成就与问题。
3.3 教学活动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当前社会政策的看法。
小组讨论:分析某项社会政策对民生的影响。
观看关于民生改善的纪录片,进行课堂讨论。
第四章:我国科技发展与创新政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使学生掌握国家创新政策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2 教学内容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和领域优势。
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政策对企业和产业的影响。
青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和支持政策。
我国军事安全形势(形势与政策教案)
授课内容认清军事安全形势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一、我国周边军事安全形势1、美军海上围堵,继续对我进行战略遏制。
其一,是美军海上岛链封锁。
其二,是美军亚太基地封锁。
其三,是美军军力东移。
据统计美军海军舰艇有300多艘。
其中,航母11艘,太平洋6 艘;核潜艇72艘,战略核潜艇14艘,攻击型核潜艇58艘。
部署:太平洋与大西洋为9:5。
“华盛顿”号航母宽92米,高81米,相当于25层建筑物,拥有3300个房间,乘员达6000多人,不仅包括军人,还包括摄影师、理发师等,是一座“活动的城市”。
“华盛顿”号航母的甲板上停着最先进的战斗机和预警机,指挥塔下的E-2C鹰眼预警机的作战半径达2000到3000公里,如果到达黄海,“华盛顿”号可以“像看自己的手掌心一样察看中国主要海军基地和战斗力”。
——《环球时报》2010.6.82、日本军事扩张,给我国安全造成威胁日本周边矛盾重重,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与俄罗斯关于北方四岛的争端。
与中国关于东海汽油田的争端。
日本政府12日作出决定,准备在东海油气田联合开发问题上向中方做出一定让步,允许中国对“白桦”(中国称“春晓”)油气田的出资比例超过50%。
——参考消息2010.5.4 第1版中国多名官员指出:“不改善报道,谈判就无法进行下去。
”日本的报道是:“春晓不涉及日本主权问题,不在共同开发之列。
”但没有明确指出,春晓不属于共同开发的对象;应使用“合作开发”。
——参考消息2010.5.4 第1版3、朝鲜推行悬崖战略,东部隐患不可忽视。
《核不扩散条约》于1968年签署,1970年正式生效。
迄今条约的缔约国为188个国家,是国际社会有史以来参加国家数量最多的国际法律文件。
条约宣布冻结合法拥有核武器国家的数量,只有在1965 年1月之前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才是条约所许可的合法的核武器国家,禁止国家间武器及核材料的储藏、运输、转让以及合作性的研制和开发。
第一次朝核危机20世纪90年代初——1994年10月,朝美日内瓦核框架协议的签订。
2024秋形势与政策教案2024年上半年经济中国经济稳中有升未来增长可期
(2)注重经常用设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3)理论讲授注意感情的投入,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 3、学生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围绕一些主题展开讨论等,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 的疑难问题给予解答、分析和总结,进而引导和启发学生自己思考问题。
教学对象 大一、大二、大三各专业学生
1
第二章中国经济稳中有升未来增长可期
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1%。其中,二季度外贸同比增长 7.4%,较一季度和2023年四季度分别提高2.5个和5.7个百分点,季度 走势持续向好。外汇储备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
保持就业和物价稳定是经济运行平稳的重要标志。2024年上半年,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1%,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 核心CPI同比上涨0.7%,保持温和上涨。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
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 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 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这一条,那就南辕北辙了。习近 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前进道路和价值取向,强 调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 点,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坚持党对 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更好适应我 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更多用改革的办法推动 高质量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形势与政策教案(大学、中职)
形势与政策教案(大学、中职)一、引言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认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政策走向,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国际国内形势知识,理解我国的政策体系,培养学生的政策分析能力。
二、国际形势1. 国际政治格局:介绍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分析各大国的外交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 国际经济形势:分析全球经济形势,重点关注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国际金融市场等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3. 国际文化发展趋势:介绍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探讨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三、我国政治形势1. 我国政治制度:介绍我国的政治制度体系,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
2. 我国政府职能:分析我国政府的职能定位,了解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探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和主要内容。
四、我国经济形势1.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了解GDP、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指标。
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介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分析当前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3.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探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和政策导向。
五、我国社会形势1. 我国社会结构变迁:分析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趋势,了解人口老龄化、城乡一体化等社会现象。
2.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介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探讨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途径。
3.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分析我国教育事业的现状和挑战,了解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六、我国科技创新政策1. 科技创新战略:介绍我国科技创新战略的内涵和发展目标,理解其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 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分析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构成,包括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科技计划管理等。
3. 科技创新成效与挑战:探讨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挑战,思考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方法。
立志复兴伟业,踔厉前行形势与政策教案(一)
立志复兴伟业,踔厉前行形势与政策教案(一)教案:立志复兴伟业,踔厉前行形势与政策一、教学目标1.了解当前国家发展形势和政策;2.掌握当前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3.培养学生立志复兴伟业的意识和信念;4.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国家发展形势和政策•背景介绍:当前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知识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结构调整–健康中国战略–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2. 立志复兴伟业的意识和信念•背景介绍:了解爱国、报国、奉献的精神;•知识点:–先进性教育–中国梦–立志复兴伟业的意义–具体实践3. 创新的能力•背景介绍: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知识点:–创新过程与创新原则–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机会与创造机会的能力–结合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三、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交流法;•实践探究法;•归纳法。
四、教学流程1. 国家发展形势和政策- 放映视频、图片,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堂讲授,深入掌握经济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 学生分组,归纳各自所学知识点。
2. 立志复兴伟业的意识和信念- 分小组介绍爱国、报国、奉献的精神;- 背诵《中国梦》,体悟“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学生自主拟定“我的中国梦”。
3. 创新的能力- 课堂探究:提出问题、发现机会、提出方案、实践验证;- 完成“创新小课堂”作业;- 分享具体的创新实践经历。
五、教学资源•教材:《国情教育与家国情怀》;•视频、图片。
六、教学评估•课后作业:完成“创新小课堂”作业;•期末考试:选择、填空、论述。
七、总结反思•总结本节课教学效果,寻找不足之处;•思考针对性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八、扩展应用•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企业等地走访调研,了解实际生产、生活等情况,加深对国家发展形势和政策的认识;•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如创业比赛、科技节等,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可以邀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士前来讲课,让学生听取他们的经验和建议,促进学生的发展。
形势与政策教案
形势与政策教案形势与政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当前国内外形势和政策的发展状况;2. 掌握形势与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内容;3. 分析形势与政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发展趋势;2. 重要形势与政策的理解与分析。
三、教学难点1. 形势与政策的联系与互动关系;2. 形势与政策的实践应用。
四、教学准备1. 形势与政策的理论知识教材;2. 当前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新闻标题:“国内经济增速创新高,外贸外资增长稳定”,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这个新闻标题是在宣传哪方面的内容?(2)国内经济的增长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3)国外贸易的增长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2. 知识展示(15分钟)教师讲解形势与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包括:(1)形势指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和变化趋势。
(2)政策指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行之有效的指导原则和方针政策。
3. 形势与政策的联系与互动关系(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形势如何影响政策的制定?(2)政策如何适应和引导形势的发展?(3)形势和政策的联系和互动关系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意义?4. 形势与政策的实践应用(15分钟)教师出示一系列图片,包括不同领域的政策宣传海报、新闻报道等,引导学生分析形势与政策的实践应用。
并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要求学生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分析形势与政策的影响。
5. 形势与政策的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选择一或两个重要的形势与政策案例,例如“一带一路”倡议、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等,进行详细的案例分析。
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这个案例中的形势与政策有哪些联系和互动关系?(2)这个案例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6. 形势与政策的评价与展望(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当前国内外形势和政策进行评价与展望,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形势与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了解了形势与政策的联系与互动关系,并能够分析形势与政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初中形势与政策教案
初中形势与政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的社会形势和政策走向,提高学生的时事政治素养。
2.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心社会发展的主人翁意识。
3.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国家政策,增强法制观念,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2. 我国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3. 当前我国的重要政策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如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外交事务等,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教学新课:(1)介绍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通过PPT展示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基本国情,阐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2)阐述我国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介绍我国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方向。
(3)讲解当前我国的重要政策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
分析我国的教育、就业、医疗、扶贫等方面的政策,重点介绍这些政策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支持国家政策。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体会,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国家政策。
4.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与青少年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案例,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政策等,让学生分析这些政策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和作用。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学生要关注国家大事,正确理解国家政策,增强法制观念,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国家政策的课后思考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发展战略和政策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国家政策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3.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国家政策的实际情况。
五、教学策略1. 采用多媒体教学,生动展示我国的发展成就和政策内容。
《形式与政策》教案
《形式与政策》教案第一章:形式与政策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形式与政策的定义及其重要性理解形式与政策之间的关系掌握形式与政策的基本概念和术语1.2 教学内容形式与政策的定义和特征形式与政策的历史发展形式与政策的基本概念和术语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形式与政策的定义、特征和历史发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形式与政策的关系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形式与政策的理解和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报告,展示对形式与政策案例的分析第二章:形式与政策分析方法2.1 教学目标掌握形式与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形式与政策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形式与政策分析的重要性和局限性2.2 教学内容形式与政策分析的常用方法: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等形式与政策分析的步骤和技巧形式与政策分析的案例研究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形式与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形式与政策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形式与政策分析的理解和观点第三章:形式与政策制定过程3.1 教学目标了解形式与政策制定的基本流程和步骤掌握形式与政策制定的方法和技巧理解形式与政策制定中的利益相关者和决策机制3.2 教学内容形式与政策制定的基本流程:问题识别、政策方案设计、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等形式与政策制定的方法和技巧:调研、数据分析、专家咨询、公众参与等形式与政策制定中的利益相关者和决策机制: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形式与政策制定的基本流程、方法和利益相关者角色扮演法:学生分组扮演不同利益相关者,进行形式与政策制定的模拟演练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形式与政策制定过程的理解和观点模拟演练:学生进行形式与政策制定的模拟演练,展示对制定过程的掌握和运用第四章:形式与政策评估与监控4.1 教学目标掌握形式与政策评估和监控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会运用评估和监控手段提高政策效果和实施质量理解形式与政策评估和监控的重要性和局限性4.2 教学内容形式与政策评估和监控的基本方法: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动态评估、效益评估等形式与政策评估和监控的步骤和技巧形式与政策评估和监控的案例研究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形式与政策评估和监控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评估和监控手段提高政策效果4.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形式与政策评估和监控的理解和观点第五章:形式与政策案例分析5.1 教学目标学会运用形式与政策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了解我国形式与政策的典型案例及其启示提高学生对形式与政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形式与政策案例选取的原则和标准我国形式与政策的典型案例及其分析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形式与政策案例选取的原则和标准,分享我国形式与政策的典型案例案例分析法:学生分组分析具体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建议5.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形式与政策案例的分析和建议第六章:形式与政策伦理与道德考量6.1 教学目标理解形式与政策制定中的伦理与道德考量的重要性掌握形式与政策制定中伦理与道德考量的基本原则学会在形式与政策制定中进行伦理与道德决策6.2 教学内容形式与政策制定中的伦理与道德考量:公平、正义、透明度、责任等形式与政策制定中伦理与道德考量的原则:合法性、合理性、公开性、参与性等形式与政策制定中的伦理困境和道德决策案例分析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形式与政策制定中的伦理与道德考量及其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伦理与道德考量在形式与政策制定中的应用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形式与政策伦理与道德考量的理解和观点角色扮演法: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进行伦理与道德决策的模拟演练第七章:形式与政策的改革与发展7.1 教学目标理解形式与政策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掌握形式与政策改革与发展的基本途径和策略学会分析形式与政策改革与发展的成效和挑战7.2 教学内容形式与政策改革与发展的背景和动力:经济、社会、政治等因素形式与政策改革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政策创新、制度建设、法治化等形式与政策改革与发展的案例分析:国内外成功经验和启示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形式与政策改革与发展的背景、途径和案例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形式与政策改革与发展的成效和挑战7.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形式与政策改革与发展的理解和观点第八章:国际形式与政策比较研究8.1 教学目标理解国际形式与政策比较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掌握国际形式与政策比较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会运用比较研究分析国际形式与政策的差异和启示国际形式与政策比较研究的方法:历史比较、案例比较、统计比较等国际形式与政策比较研究的步骤和技巧国际形式与政策比较研究的案例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政策比较和启示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国际形式与政策比较研究的方法、步骤和案例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国际形式与政策比较研究的应用和启示8.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国际形式与政策比较研究的理解和观点第九章:形式与政策教育与培训9.1 教学目标理解形式与政策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性和意义掌握形式与政策教育与培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会设计和管理形式与政策教育与培训项目9.2 教学内容形式与政策教育与培训的目标和内容:政策分析、政策制定、政策评估等形式与政策教育与培训的方法:讲授、案例分析、模拟演练、实践考察等形式与政策教育与培训的案例分析:成功经验和启示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形式与政策教育与培训的目标、方法和案例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形式与政策教育与培训的实践和启示9.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形式与政策教育与培训的理解和观点模拟演练:学生进行形式与政策教育与培训的模拟演练,展示对培训项目的掌握和运用第十章:形式与政策未来趋势与挑战10.1 教学目标理解形式与政策未来趋势与挑战的重要性掌握形式与政策未来趋势与挑战的基本知识和观点学会应对形式与政策未来趋势与挑战的策略和方法10.2 教学内容形式与政策未来趋势与挑战的因素:技术、社会、经济、政治等形式与政策未来趋势与挑战的预测和观点:政策变革、政策创新、政策风险等形式与政策未来趋势与挑战的应对策略:政策调整、政策学习、政策适应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形式与政策概述难点解析:形式与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对形式与政策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基本状况,提高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心社会发展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教学重点:1. 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基本状况。
2.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理解和认同。
2.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大学生应该关注哪些方面的事情?2. 引导学生思考: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关注国内外形势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讲授新课1. 当前国内外形势概述- 国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国际:世界格局变化,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心社会发展的意识。
-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案例分析1. 以我国脱贫攻坚战为例,分析形势与政策教育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 以国际热点事件为例,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形势,提高自身素质。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形势与政策教育融入日常生活?2.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关注国内外形势与政策?二、讲授新课1.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关注新闻媒体,了解国内外形势。
- 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讲座、论坛等活动。
- 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
2. 学生个人总结1. 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总结形势与政策教育对自身成长的意义。
2. 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形势与政策教育应用于实际生活中?2.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1. 教师总结:形势与政策教育对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国内外形势与政策,提高自身素质。
《形式与政策》教案
《形式与政策》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与目标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3 教学方法1.4 学习资源第二章:形式与政策的基本概念2.1 形式的定义与分类2.2 政策的概念与特征2.3 形式与政策的相互关系2.4 案例分析:我国政策的形式与特点第三章:政策的制定与实施3.1 政策制定的基本过程3.2 政策制定的主要方法3.3 政策实施的基本环节3.4 案例分析:我国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实例第四章:政策评估与监控4.1 政策评估的概念与意义4.2 政策评估的主要方法4.3 政策监控的内涵与手段4.4 案例分析:我国政策的评估与监控实践第五章:政策分析与决策5.1 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5.2 政策分析的工具与技术5.3 政策决策的原则与程序5.4 案例分析:我国政策分析与决策的实例第六章:政策类型与政策工具6.1 政策类型的分类与特点6.2 不同政策类型的实施机制6.3 政策工具的定义与作用6.4 常见政策工具的应用案例第七章:政策变迁与政策创新7.1 政策变迁的动力与机制7.2 政策变迁的过程与方法7.3 政策创新的概念与重要性7.4 案例分析:我国政策变迁与政策创新的实例第八章:政策伦理与政策法规8.1 政策伦理的概念与原则8.2 政策伦理的困境与解决途径8.3 政策法规的体系与结构8.4 案例分析:我国政策伦理与政策法规的实践第九章:政策分析案例研究9.1 案例研究的意义与方法9.2 国内外经典政策分析案例介绍9.3 案例分析:我国政策分析的实践与启示9.4 小组讨论与报告:选取感兴趣的政策进行分析10.2 形式与政策领域的挑战与机遇10.3 学生反馈与评价10.4 作业与延伸阅读推荐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形式的定义与分类补充和说明: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需要理解形式的概念,并掌握不同类型的形式。
形式可以理解为政策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文字、图表、法规等。
形式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政策的内涵和外延。
形势与政策课教案
形势与政策课教案第一章:当今世界形势与中国发展1.1 教学目标了解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发展态势。
分析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认识中国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的角色与责任。
1.2 教学内容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与中国外交政策。
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
科技创新与国际竞争。
1.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新闻报道和纪录片,了解当前世界形势。
分组讨论中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的作用。
小组展示各国科技创新政策及对中国的影响。
1.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
分组讨论报告。
课后小论文:分析中国在全球化中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我国政策体系与政策制定过程2.1 教学目标理解我国的政策体系及其特点。
掌握政策制定的基本过程和原则。
了解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途径和方式。
2.2 教学内容我国的政策体系: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政策制定的过程:问题识别、政策方案设计、决策、实施、评估等。
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民主决策、社会听证、公众意见征集等。
2.3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政策案例,理解政策制定过程。
角色扮演:模拟政策制定过程,体验公民参与。
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提高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2.4 教学评估学生对政策体系的理解程度。
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参与情况。
课后小论文:分析一个政策制定过程,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章: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政策分析3.1 教学目标了解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挑战。
分析我国在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及其实施效果。
探讨我国未来经济社会政策的发展方向。
3.2 教学内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挑战。
教育政策:普及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
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创业支持、劳动力市场等。
医疗和社会保障政策: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等。
3.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纪录片,了解我国经济社会政策实施情况。
分组讨论:分析具体政策实施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形势与政策教案(大学、中职)
形势与政策教案(大学、中职)第一章: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
2. 使学生掌握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原则和主要内容。
3. 培养学生分析国际问题时的高度警惕性和坚定性。
二、教学内容1. 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2.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原则3. 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三、教学方法采用讲座、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1. 介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关注国际热点问题。
2. 讲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原则,分析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立场和作用。
3.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在外交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五、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政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二章:我国经济形势与政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2. 使学生掌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其实施效果。
3. 培养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2.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其实施效果3. 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及政策导向三、教学方法采用讲座、数据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引导学生关注经济领域的重要数据和现象。
2. 讲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评估其实施效果。
3. 探讨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及政策导向,让学生了解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
五、教学评估通过数据分析报告、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我国经济形势与政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三章:我国社会形势与政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2. 使学生掌握国家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政策及其实施情况。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2. 国家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政策及其实施情况3. 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及政策导向三、教学方法采用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形势与政策教案(大学、中职)
形势与政策教案(大学、中职)一、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国家政策及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时事政治素养,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及发展趋势;掌握国家相关政策及其实施情况;提高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国际形势2.1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本节课主要介绍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特点、变化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2 国际热点问题本节课主要分析当前国际热点问题,如中东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等,以及我国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和应对策略。
三、国内形势3.1 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本节课主要分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挑战及机遇,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发展理念等。
3.2 我国社会事业发展本节课主要介绍我国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方面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四、国家政策4.1 宏观政策本节课主要解读我国当前的宏观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
4.2 微观政策本节课主要分析我国在企业改革、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微观层面的政策及实施效果。
五、发展趋势与展望5.1 “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本节课主要介绍我国“十四五”规划的主要内容、目标及2035年远景目标,分析实现这些目标的可能性及挑战。
5.2 我国未来发展展望本节课主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展望我国未来的发展前景。
六、全球化与我国的外事政策6.1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本节课将探讨全球化对国际事务的影响,以及我国如何在国际合作中寻求利益最大化。
6.2 我国的外事政策与实践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外事领域的重要政策决策和实际操作,包括一带一路倡议、多边外交等。
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7.1 我国的环保政策与环境现状课程中将讨论我国的环保法律法规,分析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挑战和应对措施。
7.2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践本节课将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及我国如何在经济发展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绿色发展。
形势与政策课教案
形势与政策课教案一、引言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认识我国政策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形势与政策的关系,理解形势对政策的影响,政策对形势的引导作用。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二、国际形势分析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认识国际形势对我国的影响。
2. 教学内容:(1)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2)国际形势对我国的影响(3)我国在国际形势中的地位和作用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三、我国国内形势分析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国内形势的特点,认识我国政策对国内形势的引导作用。
2. 教学内容:(1)当前我国国内形势的特点(2)我国政策对国内形势的引导作用(3)我国国内形势对政策的影响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四、政策分析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认识政策对我国形势的影响。
2. 教学内容:(1)我国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2)政策对我国形势的影响(3)如何理解和把握政策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五、形势与政策的相互作用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形势与政策的相互作用,认识在特定形势下如何制定和实施政策。
2. 教学内容:(1)形势与政策的相互作用(2)在特定形势下如何制定和实施政策(3)如何评价政策的有效性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六、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与政策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认识我国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
2. 教学内容:(1)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特点(2)我国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3)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对政策的影响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七、我国社会事业发展形势与政策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的形势,认识我国政策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大学生形式与政策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当前国内外形势,掌握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重点:1. 当前国内外形势分析。
2. 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并接受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2. 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形式与政策》课程的意义和目的。
2. 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关注哪些形势与政策问题?二、讲授新课1. 当前国内外形势分析(1)国内形势:讲解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战略、民生问题等。
(2)国际形势:分析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动态,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地区安全等问题。
2. 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1)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培养正确的政治观点: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利益,树立全局观念,正确看待国内外大事。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
2.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关注近期国内外重大新闻,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2. 教师提出问题: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二、讲授新课1. 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1)讲解爱国主义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分析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爱国主义,如:努力学习、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等。
2. 提高综合素质(1)讲解综合素质的含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全面发展。
形势与政策教案(大学、中职)
形势与政策教案(大学、中职)教案章节:一、导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提高学生的形势政策意识。
2.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形势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政策素养。
教学内容:1. 国际国内形势概述2. 我国政策体系简介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形势与政策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形势与政策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2. 投影仪、PPT等辅助教学设备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课程的目的、意义。
2. 讲解基本概念:解释“形势”、“政策”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3. 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介绍世界格局、我国发展阶段等。
4. 讲解我国政策体系:介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政策。
5.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当前形势与政策的认识。
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相关资料,加深对形势与政策知识的理解。
教案章节:二、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与政策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我国经济发展形势,认识经济政策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分析经济发展形势、理解经济政策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及现状2. 我国经济政策体系及其特点3.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发展形势与政策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经济政策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2. 投影仪、PPT等辅助教学设备教学过程: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及现状:介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
3. 分析我国经济政策体系:讲解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等。
4. 探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我国发展战略等。
5.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专业,讨论经济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相关资料,加深对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与政策知识的理解。
形势与政策课教案
形势与政策课教案第一章:当前国际形势分析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
使学生认识到国际形势对我国的发展和外交政策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主要国家的外交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国际热点问题及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讲座:教师对当前国际形势进行分析解读。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国际形势对我国的影响。
第二章: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分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和主要特点。
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对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及其特点。
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战略目标。
2.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具体案例讲解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挑战。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及其应对策略。
第三章:我国社会形势分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主要特点。
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3.3 教学方法讲座:教师对我国社会形势进行分析解读。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我国社会发展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第四章:我国外交政策解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外交政策对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我国参与国际事务的策略和成就。
我国外交政策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4.3 教学方法讲座:教师对我国外交政策进行解读。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我国外交政策的成就和挑战。
第五章: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分析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国家安全的基本状况和主要特点。
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安全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性。
5.2 教学内容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
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和挑战。
形势与政策教案
形势与政策教案形势与政策教案辛亥革命第一章历史背景与历史条件从康乾盛世,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到甲午海战,戊戌变法,《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走向了衰落。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
只有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才能摆脱被奴役的命运。
第二章辛亥革命的酝酿准备一、早期的革命运动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总部在香港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目标2、建立统一的革命政党---同盟会时间:1905年8月20日领导人:孙中山,黄兴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机关报:民报地位: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二、三民主义的纲领1905年11月26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民族: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清王朝民权: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统治民生:平均地权,进行社会革命三、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活动中,最能扩大舆论阵地,传播民主革命思想的是革命派与康有为、梁启超代表的保皇立宪派的论战。
这次大论战发生在1905-1907年,重心战场在日本革命派的主阵地是《民报》改良派的主阵地是《新民丛报》目的是扫清革命道路上的思想障碍,揭露改良派反对革命反对共和的真面目。
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清王朝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进行革命改变封建土地制度革命派渐得民心,革命成为民众共识,革命派取得了全面胜利,清王朝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第三章武昌首义与建立民国一、清政府新政时间:1901年4月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改革官制、改革兵制、改革学制过程:1906年为了抵制各地愈演愈烈的革命风暴,西太后下诏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04年最后一届科举“金榜”1905年,清廷派出五大臣赴东、西洋各国考察二、保路运动虚伪的“立宪”——皇族内阁1911年5月组织了“责任内阁”但大部分内阁成员由皇族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式与政策作业直面难题重点,决胜全面小康就当今日益竞争的社会,社会上的难题和困难明显的彰显。
本组员通过搜集资料,查看以往有关资料,我们共同走访了有关部门,记录到我们当前社会经济下存在的问题,并于此做出对比,具体相关笔记如下: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的发展。
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予了人们新的道德观,为道德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并利于人与人之间结成平等友爱的关系。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现代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源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快速过渡到市场经济,其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几种思潮。
一是道德出现了严重“滑坡”,主要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二是道德的本质和主流正在“爬坡”之中,主要表现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观念正在形成;三是抓道德建设会干扰市场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把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对立起来。
我以为这几种观点都是不够全面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道德建设有双重影响。
其积极的影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仅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打下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意识和开拓意识,对转变人们的观念、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地推动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其消极影响是:市场经济是利益驱动经济,对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或把市场经济原则扩大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会导致道德领域评价标准的迷失,表现为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伦理观的盛行,以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的出现。
这些元疑增大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难度。
对上述一些道德失范现象的存在,有些人将其归咎于市场经济本身,认为这是经济发展初期的必然代价。
但多数认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时也是道德经济。
市场经济与道德并不冲突。
主要表现在: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具有道德的合理性。
普遍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是道德经济。
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规律。
因此,市场经济并非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经济现象,而是纵跨了几种社会形态的经济现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原则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是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并最终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的。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联系在一起,决定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必然是在坚持等价交换。
尊重物质利益原则的同时,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统一起来,社会主义道德性质必然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与社会进步要求的集体主义精神的统一,从而真正实现社会的经济发展和道德进步、经济尺度和道德尺度的真正统一。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作具有道德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市场经济是利益驱动型经济,是主体多元型经济,因而很难完全避免商业投机行为。
但是,规范的市场经济同时也是公平竞争型经济、质量效益型经济和法制纪律型经济,是文化含量越来越高的经济形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模式,其运行秩序要求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道德价值之中实现,所以道德必须介人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成和运作过程,并在其中发挥充分的调控作用。
与此同时,人们选择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因此,在人们选择市场经济的目的中,就已经包含了道德上的根本要求。
市场经济不是目的,而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在当代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性、广泛性和频繁性越来越显示出道德对社会的深刻影响。
因而规范经济行为不仅成为法律频频涉及的热点,也成为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市场经济需要道德的支撑,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定。
第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相互促进、共同生长。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决定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道德观念的变化和发展。
从人类道德发展的大趋势看,道德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趋于进步的。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断得到完善,社会主义道德必然日臻高尚。
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将日益成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的新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弘扬这种社会主义的价值精神又成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要求。
因此,我们不应该单方面注重经济建设或道德建设,他们应该统合于具有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建设的大环境下,我们所要建立的道德体系,应当是适应和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同时又引导和超越市场经济的。
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相适应,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而经济的建设也应该是在道德体系所容许的范围内有序有度的发展。
根据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我们总结出当中的问题,并分析和提出解决难题的路径和办法,具体方案如下:1: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要相信人民群众。
4.坚持改革开放,用改革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5.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6.全面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创建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7.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8.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政府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提高综合国力! 领会精神选准课题首先要全面把握规划要义。
要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全面掌握“十三五”规划背景、基本原则、重大任务、发展目标等内容,做到上级精神领会透彻、深刻,规划内容掌握准确、全面。
其次,选题要有针对性。
要围绕规划实施情况, 在选题上下功夫,要把推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作为着力点,立足当前,兼顾中长期,注意政协工作选题与政府选题的互补,紧紧抓住重大工程项目、重大产业发展、重要基础设施、重点民生工程等关键点,精心选取调研、视察、专题协商课题,做到政协履职与与党政合拍、与群众合心、与“十三五”规划实施合力。
深入调研找准对策一是调研要实。
要克服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的形式主义。
坚持眼睛向内、双腿向下、开动脑筋的原则,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取看现场、查资料、访民情、发问卷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民意,深入查找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
二是政协建言献策要有独到的研究、独到的见解。
一方面,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深入钻研,以刨根问底的精神了解问题、分析原因。
另一方面,要聚焦问题提建议、谋对策,认真组织协商论证,多问计各方、不凭空想象。
要通过现象看本质,敢于进言,独立研判,不提人云亦云的建议,不提大而化之的建议,不提不着边际的建议,要提言之有物、切实可行的建议,切实提升建言立论水平,努力提出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供党政决策参考,积极助推“十三五”规划能落实、落实好。
注重落实瞄准目标再好的建言献策没有转化落实也只能作为摆设,不能发挥作用。
再好的规划不去认真实施也只能挂在墙上,不能实现目标。
因此,要进一步着力政协履职成果转化,确保“纸上文章”变成“件件实事”,切实助推“十三五”规划加快实施、科学实施,确保实现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我们要紧紧瞄准“十三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切实推动政协履职成果转化落实,不断完善政协履职成果转化落实反馈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政协履职成果批办、交办、承办、督查、反馈、评价机制,明确办理时限、办理责任,及时督查通报,适时开展政协建言献策“回头看”,切实把政协委员的真知灼见,转化为促发展、惠民生的具体措施,进一步推动工作、解决问题。
“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三五”规划的基本理念、重大举措,传递出直面难题重点、补齐短板弱项、决胜全面小康的郑重承诺和坚定决心。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
越是临近成功的最后一步,越要胸怀全局,统筹兼顾,把重点和难点作为着力点,攻“碉堡”,啃“硬骨头”,努力破解各种瓶颈制约。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广阔,同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我们既要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充满信心,也要更加重视转方式、补短板、防风险,努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继续向贫困、污染等难点和重点问题宣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确保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完成。
“转方式”是我们发展历程必须迈过的坎,也是“十二五”传给“十三五”的接力棒。
如今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但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重点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着力解决质量效益问题,通过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提高供给质量水平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使中国经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保持强劲发展动力。
“补短板”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全面小康必须攻克的难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全面”,体现在覆盖的人口、领域、区域上,不能出现“掉队者”。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虽然取得很大成就,但城乡、区域发展水平还很不平衡,制约发展的“短板”还有不少,农村贫困人口、生态环境质量、公共产品与服务不足等问题都较为突出。
加快补上这些“短板”,任务艰巨,事关全局,必须拿出硬办法,打出组合拳,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防风险”是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面对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务必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新常态也伴随着新矛盾新问题,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
面对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有所准备,团结一心,共同应对,守住风险底线,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事物发展总是与各种矛盾相伴相生。
有问题有矛盾有风险本身并不可怕,关键要有直面问题、化解矛盾、排除风险的决心和办法,不能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束手无策、无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