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风剂中成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集祛风药于一炉,祛风邪,止头痛之力较 强。
2.辛温与辛凉并用,薄荷用量独重,又用苦 寒的清茶调服,但散寒为主。
[运用]
1. 用方指征:头病,鼻塞,脉浮 2. 加减运用: 1) 头痛属风寒者,应重用川芎,并酌加苏叶、生姜, 以加强祛风散寒之力; 2) 头痛属风热者,加菊花、僵蚕、蝉蜕疏散风热, 方名菊花茶调散。 3) 头痛久而不愈者,配合全蝎、僵蚕、桃仁、红花等 以搜风活络止痛。
[功用]
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主治] 风疹、湿疹。 病因病机:风热或风湿之邪袭于皮里,浸淫
血脉,郁于肌肤腠理之间。 症状:皮肤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 瘙痒,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黄,脉浮数。
[方解]
君: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疏风止痒。 臣:苍术、苦参、木通:祛湿。 佐:知母、石膏:清热泻火。 生地:清热凉血。 当归、胡麻仁:养血活血。 使: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医方论》:三药直走内络,祛风化痰极为 得力,故不必用血药也。
注意:
1.白附子,全蝎有毒,用量不宜过大。
2.但气虚血瘀或内风引起的口眼歪斜不宜。
附方:止痉散。
全蝎,蜈蚣。
祛风止痉力强。
消风散
《外科正宗》
[组成]
荆芥
防风
牛蒡子 蝉蜕
苍术
苦参
石膏
知母
当归
胡麻仁 生地各6g
木通
甘草各3g
薄苘15g 白芷 、 羌活 、 炙甘草各6g 清茶调服。
[功用]
[主治] 风邪头痛。 病机特点:风邪上犯,阻遏清阳之气。 风邪上犯:头痛,头风。 风邪犯表,邪正相争:恶寒发热,目眩鼻塞,
脉浮。
[方解]
君:川芎:祛风活血止头痛,尤善治少阳、厥阴经头 痛(头顶或两侧痛),为诸经头痛之要药
臣:薄荷:清利头目 助川芎 荆芥:疏风解表 疏风止痛 佐: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后脑牵连项痛) 助君
药 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前额及眉心痛) 细辛:散寒止痛,善治少阴经头痛 疏风止痛 防风:祛风止痛 清茶调服:清利头目, 制诸辛温发散药温燥与
升散 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1) 偏于风热,而见身热口渴者,加银花、 连翘以疏风清热解毒; 2) 偏于湿热,而见胸脘痞满,身重乏力, 舌苔黄厚而腻者,加地肤子、车前子、栀 子以清热利湿; 3) 血分热甚,见五心烦热,舌红或绛者, 加赤芍、丹皮,紫草、水牛角以清热凉血。
配伍当归,生地,胡麻仁的意义何在?
方中配伍当归,生地,胡麻仁以养血活 血,滋阴润燥,可使已伤之阴血得以补充, 又能活血调血,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 灭”之意。
[方解]
君:独活:长于祛下焦风寒湿邪,蠲痹止痛。 臣:防风、秦艽:祛风胜湿; 助独活蠲痹止痛。
细辛:温经祛寒止痛。 肉桂:温里祛寒, 通利血脉。 佐:桑寄生、牛膝、杜仲:补肝肾,强筋骨。 当归、芍药、地黄、川芎:养血活血。 人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渗湿。 使: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祛邪与扶正并用,补散兼施,祛风湿不伤正, 正复而邪除。
2.辨别病邪的兼夹以及病情的虚实,进行 适当的配伍。
3.注意外风与内风之间的相互影响,对外 风引动内风或内风兼夹外风而致内外合病者, 应分清主次轻重,全面兼顾。
第一节 疏散外风 一.功用特点:疏散外风 二.适应症:风邪外袭之外风证
川芎茶调散
《局方》
[组成]
川芎 4.5g
荆芥各12g
细辛3g 防风
主要症状:眩晕,四肢抽搐,或猝然昏倒, 不省人事,口角歪斜,半身不遂等。因为起 病急骤,见证多端,类似风的特点,故又称 为类中风。
羚角钩藤汤(了解)
《通俗伤寒论》
[组成]
[功用] 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配伍特点]
以祛风药为主,疏风透表止痒,配合祛湿, 清热、养血之品,集疏风,祛湿,清热、养
血诸法于一方,既能祛风除湿,又能养血以 助疏风止痒之效。 故有外透内清,上疏下渗,祛邪扶正兼顾的 特点。
[运用]
1.用方指征: 主治风疹、湿疹,以皮肤瘙痒,疹出色红,
或遍身云片斑点为证治要点。
2.加减运用
治风剂
一. 定义:
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的药物为主组成, 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的作用, 治疗风病的方剂。
二.分类、适应证、代表方:
1. 疏散外风---外风证---川芎茶调散等 2. 平熄内风---内风证---镇肝熄风汤等
三.注意事项:
1.应辨别风病属内、属外,采取相应的治 法和方剂。
另外,可制约疏风药,祛湿药,免其耗伤阴 血。
第二节
平熄内风
一.功用特点: 平熄内风。 二.适应症: 脏腑功能活动失调产生之内风证。
内风证
风病在汉,唐以前多认为是外风所伤。
至明,清以降,才把外风与内风明确分开。 由于肝风有肝阳化风,热极动风,阴虚风动 等不同机制,故其治法又有镇肝熄风,凉肝 熄风,滋阴熄风等区别。
独活,秦艽,防风,细辛Hale Waihona Puke Baidu桂心:
祛邪
桑寄生 杜仲 牛膝:补肝肾
当归 川芎 芍药 干地黄:补血
扶正
人参 茯苓,甘草:补气
[运用]
用方指征:痹证时久,腰膝冷痛,关节屈伸 不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2.加减运用: 1) 寒痹而疼痛剧烈,活动不便者,加制川
乌、制草乌、干姜等以加强温经祛寒之力。 2) 湿邪偏盛而关节及下肢肿胀者,去地黄,
加防己、苍术、猪苓、泽泻等以祛湿消肿。 3)久痹,关节强直者,加白花蛇、全蝎等
以搜风通络,活血止痛。
牵正散
[组成] 白附子、白僵蚕、全蝎。 (可温酒送服) [功用] 祛风化痰止痉。
[主治] 风中经络,口眼歪斜,甚或口目肌肉抽动。
[病机特点] 风痰阻于头面经络,经脉不利。
方解 君:白附子:祛风化痰,善祛头面部风痰。 臣:全蝎,僵蚕:祛风止痉,通络。 热酒:宣通血脉,引诸药药入络。
独活寄生汤
《备急干金要方》
[组成]
独活9g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桂心 苓
秦艽
防风 人参 茯
甘草
当归
川芎
芍药
干地黄各6g
[功用]
[主治]
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 筋骨失养:肢节屈伸不利。 风寒湿邪痹阻于腰膝筋骨:腰膝疼痛,或麻
木不仁。 肝肾虚寒,气血虚弱:畏寒肢冷,心悸气短。 舌淡苔白,脉细弱。
2.辛温与辛凉并用,薄荷用量独重,又用苦 寒的清茶调服,但散寒为主。
[运用]
1. 用方指征:头病,鼻塞,脉浮 2. 加减运用: 1) 头痛属风寒者,应重用川芎,并酌加苏叶、生姜, 以加强祛风散寒之力; 2) 头痛属风热者,加菊花、僵蚕、蝉蜕疏散风热, 方名菊花茶调散。 3) 头痛久而不愈者,配合全蝎、僵蚕、桃仁、红花等 以搜风活络止痛。
[功用]
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主治] 风疹、湿疹。 病因病机:风热或风湿之邪袭于皮里,浸淫
血脉,郁于肌肤腠理之间。 症状:皮肤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 瘙痒,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黄,脉浮数。
[方解]
君: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疏风止痒。 臣:苍术、苦参、木通:祛湿。 佐:知母、石膏:清热泻火。 生地:清热凉血。 当归、胡麻仁:养血活血。 使: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医方论》:三药直走内络,祛风化痰极为 得力,故不必用血药也。
注意:
1.白附子,全蝎有毒,用量不宜过大。
2.但气虚血瘀或内风引起的口眼歪斜不宜。
附方:止痉散。
全蝎,蜈蚣。
祛风止痉力强。
消风散
《外科正宗》
[组成]
荆芥
防风
牛蒡子 蝉蜕
苍术
苦参
石膏
知母
当归
胡麻仁 生地各6g
木通
甘草各3g
薄苘15g 白芷 、 羌活 、 炙甘草各6g 清茶调服。
[功用]
[主治] 风邪头痛。 病机特点:风邪上犯,阻遏清阳之气。 风邪上犯:头痛,头风。 风邪犯表,邪正相争:恶寒发热,目眩鼻塞,
脉浮。
[方解]
君:川芎:祛风活血止头痛,尤善治少阳、厥阴经头 痛(头顶或两侧痛),为诸经头痛之要药
臣:薄荷:清利头目 助川芎 荆芥:疏风解表 疏风止痛 佐: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后脑牵连项痛) 助君
药 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前额及眉心痛) 细辛:散寒止痛,善治少阴经头痛 疏风止痛 防风:祛风止痛 清茶调服:清利头目, 制诸辛温发散药温燥与
升散 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1) 偏于风热,而见身热口渴者,加银花、 连翘以疏风清热解毒; 2) 偏于湿热,而见胸脘痞满,身重乏力, 舌苔黄厚而腻者,加地肤子、车前子、栀 子以清热利湿; 3) 血分热甚,见五心烦热,舌红或绛者, 加赤芍、丹皮,紫草、水牛角以清热凉血。
配伍当归,生地,胡麻仁的意义何在?
方中配伍当归,生地,胡麻仁以养血活 血,滋阴润燥,可使已伤之阴血得以补充, 又能活血调血,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 灭”之意。
[方解]
君:独活:长于祛下焦风寒湿邪,蠲痹止痛。 臣:防风、秦艽:祛风胜湿; 助独活蠲痹止痛。
细辛:温经祛寒止痛。 肉桂:温里祛寒, 通利血脉。 佐:桑寄生、牛膝、杜仲:补肝肾,强筋骨。 当归、芍药、地黄、川芎:养血活血。 人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渗湿。 使: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祛邪与扶正并用,补散兼施,祛风湿不伤正, 正复而邪除。
2.辨别病邪的兼夹以及病情的虚实,进行 适当的配伍。
3.注意外风与内风之间的相互影响,对外 风引动内风或内风兼夹外风而致内外合病者, 应分清主次轻重,全面兼顾。
第一节 疏散外风 一.功用特点:疏散外风 二.适应症:风邪外袭之外风证
川芎茶调散
《局方》
[组成]
川芎 4.5g
荆芥各12g
细辛3g 防风
主要症状:眩晕,四肢抽搐,或猝然昏倒, 不省人事,口角歪斜,半身不遂等。因为起 病急骤,见证多端,类似风的特点,故又称 为类中风。
羚角钩藤汤(了解)
《通俗伤寒论》
[组成]
[功用] 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配伍特点]
以祛风药为主,疏风透表止痒,配合祛湿, 清热、养血之品,集疏风,祛湿,清热、养
血诸法于一方,既能祛风除湿,又能养血以 助疏风止痒之效。 故有外透内清,上疏下渗,祛邪扶正兼顾的 特点。
[运用]
1.用方指征: 主治风疹、湿疹,以皮肤瘙痒,疹出色红,
或遍身云片斑点为证治要点。
2.加减运用
治风剂
一. 定义:
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的药物为主组成, 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的作用, 治疗风病的方剂。
二.分类、适应证、代表方:
1. 疏散外风---外风证---川芎茶调散等 2. 平熄内风---内风证---镇肝熄风汤等
三.注意事项:
1.应辨别风病属内、属外,采取相应的治 法和方剂。
另外,可制约疏风药,祛湿药,免其耗伤阴 血。
第二节
平熄内风
一.功用特点: 平熄内风。 二.适应症: 脏腑功能活动失调产生之内风证。
内风证
风病在汉,唐以前多认为是外风所伤。
至明,清以降,才把外风与内风明确分开。 由于肝风有肝阳化风,热极动风,阴虚风动 等不同机制,故其治法又有镇肝熄风,凉肝 熄风,滋阴熄风等区别。
独活,秦艽,防风,细辛Hale Waihona Puke Baidu桂心:
祛邪
桑寄生 杜仲 牛膝:补肝肾
当归 川芎 芍药 干地黄:补血
扶正
人参 茯苓,甘草:补气
[运用]
用方指征:痹证时久,腰膝冷痛,关节屈伸 不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2.加减运用: 1) 寒痹而疼痛剧烈,活动不便者,加制川
乌、制草乌、干姜等以加强温经祛寒之力。 2) 湿邪偏盛而关节及下肢肿胀者,去地黄,
加防己、苍术、猪苓、泽泻等以祛湿消肿。 3)久痹,关节强直者,加白花蛇、全蝎等
以搜风通络,活血止痛。
牵正散
[组成] 白附子、白僵蚕、全蝎。 (可温酒送服) [功用] 祛风化痰止痉。
[主治] 风中经络,口眼歪斜,甚或口目肌肉抽动。
[病机特点] 风痰阻于头面经络,经脉不利。
方解 君:白附子:祛风化痰,善祛头面部风痰。 臣:全蝎,僵蚕:祛风止痉,通络。 热酒:宣通血脉,引诸药药入络。
独活寄生汤
《备急干金要方》
[组成]
独活9g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桂心 苓
秦艽
防风 人参 茯
甘草
当归
川芎
芍药
干地黄各6g
[功用]
[主治]
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 筋骨失养:肢节屈伸不利。 风寒湿邪痹阻于腰膝筋骨:腰膝疼痛,或麻
木不仁。 肝肾虚寒,气血虚弱:畏寒肢冷,心悸气短。 舌淡苔白,脉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