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习俗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增长知识面。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家乡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a. 地图展示家乡地理位置b. 图片展示家乡四季景色c. 讨论家乡的气候特点2. 第二课时:家乡的文化习俗a. 图片展示家乡的传统节日b. 讲述家乡的风俗习惯c. 学生分享家庭习俗经历3. 第三课时:家乡的特色美食a. 图片展示家乡特色美食b. 讲述美食的制作过程c. 学生品尝家乡美食4. 第四课时:家乡的名人故事a. 讲述家乡名人的事迹b. 学生分享名人的故事对自己成长的启示c. 讨论如何成为像名人一样有贡献的人5. 第五课时:家乡的自然景观a. 图片展示家乡的自然景观b. 讲述景观的历史背景c. 学生分享自己游览景观的经历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展示、讲述、讨论、分享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地图、食物、名人故事等资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特色。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家乡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五、教学资源1. 地图、图片、食物等教具。

2. 名人故事、风俗习惯等相关资料。

3. 学生作业本、课堂记录本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第1节:家乡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位置。

2. 讲解: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解释其重要性。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气候特点,如天气、温度、降水等。

4. 分享: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第2节:家乡的文化习俗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传统节日图片,引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好奇心。

2. 讲解:介绍家乡的文化习俗,如节日庆典、传统服饰等。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地方课程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情感,增强他们的地域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家乡的自然环境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教学难点:家乡气候特点的讲解。

2. 第二节:家乡的人文环境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名胜古迹等。

教学难点:家乡历史文化背景的讲解。

3. 第三节:家乡的经济发展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产业结构、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状况等。

教学难点:家乡特色产业的讲解。

4. 第四节:家乡的社会事业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家乡社会事业发展的讲解。

5. 第五节:家乡的风土人情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饮食习惯、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教学难点:家乡民间艺术的讲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家乡的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讲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材》2. 参考资料:相关地方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书籍和资料。

3. 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音频等。

4. 网络资源:相关地方网站、论坛、新闻等。

六、第六节:家乡的知名人物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著名历史人物、文化名人、杰出校友等。

教学难点:家乡名人的生平事迹和贡献的讲解。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当地的文化、历史、地理、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2. 教学内容:a. 地理位置:家乡所在的省份、城市、乡镇。

b. 气候特点:家乡的四季变化、温度、降水等。

c. 水资源:家乡的河流、湖泊、水库等。

d. 动植物资源:家乡的常见动植物种类及其特点。

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环境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名人故事等。

2. 教学内容:a. 历史文化:家乡的历史演变、古建筑、历史事件等。

b. 民俗风情: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

c. 名人故事:家乡的著名历史人物、事迹、传说等。

第三单元:家乡的自然资源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

2. 教学内容:a. 自然资源:家乡的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旅游资源等。

b. 环境保护:家乡的环境问题、保护措施、环保意识等。

c. 可持续发展:家乡的发展战略、绿色产业、生态文明建设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自然、人文、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深入了解家乡的特点和问题。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走进自然、感受家乡的美妙。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创意、表达能力等。

3. 学生实践能力:考察学生在实地考察、小组合作等环节的表现。

4. 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评估学生在课程中的知识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教案一:认识家乡教案概述:本节课是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的教学内容,主题为“认识家乡”。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以及地方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并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能够描述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b. 能够简单描述家乡的地貌特征;c. 能够介绍家乡的特色文化。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b. 培养学生对家乡地方文化的欣赏与尊重。

教学重点:1. 掌握并准确描述家乡地理位置。

2. 掌握并准确描述家乡地貌特征。

3. 掌握并准确描述家乡的特色文化。

教学准备:1. 大屏幕或投影仪。

2. 照片或图片展示工具。

3. 学生课桌上的地方地图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呈现一幅描绘家乡的图片。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看到了哪些东西?你认识这些东西吗?这些东西是你家乡的特色吗?”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思考。

二、探究(25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

a. 展示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图,提问:“你的家乡在哪个省份?在哪个城市?在哪个方位?”b. 引导学生使用地球仪或地图找到家乡的位置,让他们找出家乡的特点。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地貌特征。

a. 准备照片或图片展示工具,呈现家乡的山川、河流等地貌特征。

b. 引导学生观察照片或图片,描述家乡的地貌特征。

3.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

a. 准备图片或照片展示家乡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

b.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照片,描述家乡的特色文化。

三、实践(15分钟)1. 按照小组规模分组,每组由一名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以及特色文化。

其他小组成员进行倾听和提问。

四、归纳(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包括家乡地理位置、地貌特征以及特色文化。

五、小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发表感想: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了解家乡的地理、地貌和文化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家乡探索活动,例如在周末带家长到家乡的重要地标参观。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自己所处的地方的基本情况和特色;2. 掌握一些相关的地方知识和地理概念;3. 培养对自己地方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地方的基本情况和特色;2. 相关地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及多媒体设备;2. 一些相关的图片和地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引起学生对地方的兴趣,如城市的风景、地方特色的食物等,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出示问题:“你们住在哪里?你们的地方有什么特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概念解释(10分钟)告诉学生地方是指一个独特的区域,由一片相对较小的土地组成,拥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

解释并让学生理解“城市”和“乡村”两个概念,通过图片和简单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差异。

3. 地方特点介绍(15分钟)根据学生所居住的地方,以故事或图片等形式介绍该地方的基本情况和特色,如城市的高楼大厦、公园、博物馆等,乡村的田野、农民、农作物等。

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和描述所介绍的地方特点,激发他们对自己地方的兴趣。

4. 地方问答游戏(15分钟)设计一个问答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回答关于地方的问题。

可以采用竞赛形式,根据正确与否给予表扬和奖励,增强学生对地方的了解和记忆力。

5. 模仿创作(20分钟)提供一些简单的绘画材料让学生进行创作,要求他们画出自己所居住的地方的特点和景观。

鼓励学生用丰富的色彩和形象来展现他们对地方的感受。

6. 总结归纳(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课程,总结所学的地方知识和地理概念。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地方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分享。

7. 课堂延伸(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讨论和了解更多关于自己所居住地方的特色和历史,并写下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和想法。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对地方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对自己地方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对地方的兴趣和热爱,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全面了解地方的特色、基本情况和地理概念。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第一章:了解我们的社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环境,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学生所生活的社区环境,包括社区的设施、景点等。

2. 引导学生观察社区的变化,发现社区的优点和不足。

三、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社区,了解社区环境。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社区的优点和不足。

3.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各自观察到的社区变化。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社区环境的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第二章:探索家乡的传统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家乡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等。

2. 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亲身体验家乡的传统文化。

1. 邀请民间艺人来校,展示家乡的传统手工艺。

2. 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家乡的传统手工艺。

3. 组织学生参加家乡的民俗活动,感受家乡的传统文化。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家乡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熟练掌握传统手工艺。

第三章:关爱自然,保护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环保知识,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环保设施,了解环保知识。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环保建议。

3.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各自提出的环保建议。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环保知识的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提出有创意的环保建议。

第四章:了解家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1. 地理特点: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 自然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环境1. 历史文化: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历史名人等。

2. 民俗风情: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和认识家乡。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设置实践作业,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区,亲身体验家乡的特色文化。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分享中的表现,以及实践作业的完成情况。

3.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2课时)1. 第1课时:介绍家乡的地理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2. 第2课时:介绍家乡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资源的意识。

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环境(3课时)1. 第1课时: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底蕴。

2. 第2课时:介绍家乡的民俗风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 第3课时:总结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强化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六、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家乡的经济与社会发展1.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特色产业、经济发展趋势等。

2. 社会发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

第四单元: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1. 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现状、环保政策与措施等。

2. 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绿色生活方式等。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地理1. 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 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让学生熟悉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

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了解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家乡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2. 学习家乡的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等,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三单元:家乡的自然与资源1. 认识家乡的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等,了解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保护的重要性。

2. 学习家乡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四单元:家乡的人民与生活1. 了解家乡人民的生活习惯、民俗风情,感受家乡人民的热情与友善。

2. 学习家乡的发展变化,展望未来的美好生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情景教学、小组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图片、地图、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3. 组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特色。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等。

2. 学生对家乡地理、历史、文化、资源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环保意识以及热爱家乡的情感表现。

五、教学计划第一单元:家乡的地理(2课时)1. 第1课时: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 第2课时: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让学生熟悉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

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与文化(3课时)1. 第1课时:了解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家乡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2. 第2课时:学习家乡的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等,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3. 第3课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第三单元:家乡的自然与资源(2课时)1. 第1课时:认识家乡的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等,了解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保护的重要性。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第一课认识交通标志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一些交通标志。

2、了解这些交通标志的作用,遵守交通规则。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平平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

一天,他在爸爸的陪同下来到学校,爸爸教了一首儿歌给平平。

2、一起背儿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警示要看清;过马路,左右看,交通规则记心中。

二、教授新课 1、交通信号灯(1)同学们,过马路的时候你们注意过交通信号灯吗?(2)谁说说交通信号灯是什么样子的?(3)你们知道这三种不同颜色的信号灯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4)老师给大家讲解三种颜色信号灯表示的不同意思: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通行,黄灯表示警告。

(5)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应该怎么根据各种颜色的信号灯安全的过马路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互相补充,然后各组选出代表汇报。

2、认识交通安全标志(1)出示几种交通安全标志让学生辨认。

(直行、向左转弯、向右转弯、人行横道、步行)(2)人行横道是专门为行人设置的安全通道,行人走路要走人行横道。

1 / 3没有人行横道的地方,要靠路边行走,一定要注意前后左右的车辆,否则容易发生意外。

(3)机动车车道是道路中间的车道,供汽车等机动车行驶。

(出示图,边讲边让学生辨认)(4)非机动车车道是两边的车道,供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行驶。

(出示图,边讲边让学生辨认)三、扩展练习 1、除了刚才我们说过的这几种交通安全标志,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安全标志?2、画一画你知道的交通安全标志,让大家猜。

第二课认识简单的危险标志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危险标志。

2、了解这些危险标志所表示的意义,避免危险的发生。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在街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个牌子,上面画着一个大大的感叹号,像这样(出示图片),你们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吗? 2、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像它那样的标志,它们都属于危险标志一类,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二、教授新课 1、禁止标志这类标志用红色来表示,形状呈圆形,里面有图案或者表示禁止强制意思的文字。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篇一: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1、认识新同学[学习目标]鼓励一年级学生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熟悉和了解。

帮助学生学会几种与别人交往时自我介绍的方法。

帮助学生认识并简单描述自己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照过镜子吗?说说你照镜子看到你自己是怎么样的?二、新课1.观察自己的特点,想一想,我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哪些方面?2.介绍自己。

在小组里介绍3.各组代表上台介绍。

4.认识更多的同学。

如:你好!我是***。

大家好!我叫***。

我和你们一起玩,好吗?我叫***。

我叫***8。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老师,我叫***。

三、小结你学到了什么?2、把手洗干净[学习目标]本课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洗手的方法,初步学会洗手,并且向着经常洗手,讲究卫生的习惯养成发展。

[背景知识]看看自己的手是否脏了,手脏了,就需要洗了。

看看自己的手,看似不脏,但看看洗过手的水就知道了,看似干净的手其实并不干净。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的各个活动中,我们的手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物体,手是很容易弄脏的。

所以要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

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的同时,还要学会正确洗手的方法。

正确的洗手方法的主要内容是用肥皂仔细地洗,用流动的水洗,把肥皂也洗干净三个方面。

教材的主要教学活动是围绕着认识、学习洗手的方法,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进行的。

[教学过程]一、本课的教学是通过一系列实践性的活动展开的。

让每个孩子参与这些实践活动是本课教学取得成果的前提。

要求课前能为每个小组准备洗手的水盆和水、肥皂等物品,擦手的毛巾以及最后用流动的水洗手的场地。

二、活动指导。

活动一谁的手干净,谁的手脏?1、看看自己的手。

我的手脏吗?2、看看同学的手。

我们来比较一下:水的手干净,谁的手脏了?活动二我们来洗手。

1、给每个小组一盆清水。

我们一起来洗手。

2、看看洗过手的水,看看洗过的手。

3、我的手洗干净了吗?活动三我们来用肥皂洗手。

1、给每小组一块肥皂。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教案【篇一: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1、认识新同学[学习目标]鼓励一年级学生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熟悉和了解。

帮助学生学会几种与别人交往时自我介绍的方法。

帮助学生认识并简单描述自己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照过镜子吗?说说你照镜子看到你自己是怎么样的?二、新课1.观察自己的特点,想一想,我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哪些方面?2.介绍自己。

在小组里介绍3.各组代表上台介绍。

4.认识更多的同学。

如:你好!我是***。

大家好!我叫***。

我和你们一起玩,好吗?我叫***。

我叫***8。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老师,我叫***。

三、小结你学到了什么?2、我们做游戏[学习目标]石头剪刀布活动的目标是在游戏中增进同学之间的互相亲近与了解,并在活动中增强四肢的灵活性和思维灵敏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玩过游戏?玩过什么游戏?二、新课1.玩游戏有很多好处,我们来玩游戏吧。

石头剪子、布石头胜过剪子,剪子胜过布,布胜过石头。

2.点将我俩是点将人。

用“石头、剪子、布”选出先后。

我选小明。

3.踢脚绊伴1)找根竹条,几个人一起玩。

石头、剪子、布,谁赢谁当点金人。

2)踢脚绊绊游戏规则踢脚绊绊:四五人坐于一排,各伸双脚。

推一人边数同伴脚尖,边念儿歌。

歌曰:“踢脚绊绊,绊过南山,南山北斗,鲤鱼开口。

新伴上任,旧伴请进。

”凡数至“进”字,被数者即将脚伸进。

谁双脚最早伸进为胜,反之为负。

4.游戏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按游戏规则玩。

三、小结你学会了什么?3、玩小棒[学习目标]玩小棒是一个有较强的竞争性的活动,同时又是一个需要仔细观察判断,静心才能进行的活动。

有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和竞争意识,也有助于锻炼发展学生的手的小肌肉群。

另外,对游戏结果的小棒计数与计分则具有数学的意义。

[活动建议]一、这是一个学生个人依次参加的游戏,教师指导比较困难,也比较费时间。

所以建议先把每小组的小棒分成几份,每人一份进行教学与尝试活动。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方特色文化、历史和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不同地域文化的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家乡的风土人情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历史底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第二课:家乡的美食教学重点:认识家乡的特色美食,了解其制作方法和背后的文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美食的喜爱和传承意识。

3. 第三课:家乡的民间艺术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土陶、戏曲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和传承责任感。

4. 第四课:家乡的历史名人教学重点:认识家乡的历史名人,了解其生平事迹和贡献。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崇敬先贤的品质。

5. 第五课:家乡的自然地理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特点和魅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3.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地方课程教材》2. 辅助材料:家乡的图片、视频、报纸文章等。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民间艺术等。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家乡的相关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

六、教学计划与安排1. 第一周:家乡的风土人情教学内容: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底蕴实践活动:介绍自己的家乡2. 第二周:家乡的美食教学内容:特色美食、制作方法、文化背景实践活动:制作家乡特色美食3. 第三周:家乡的民间艺术教学内容:民间艺术形式、制作技巧、文化内涵实践活动:学习民间艺术制作4. 第四周:家乡的历史名人教学内容:历史名人、生平事迹、贡献实践活动:讲述家乡历史名人故事5. 第五周:家乡的自然地理教学内容: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实践活动:调查家乡的自然环境七、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方课程教案一上

地方课程教案一上

一、我的家乡在哪里1、云南的位置【教学内容】地方课程一年级上册第1页内容。

【教学目的】1、在理解家乡的根底上萌发对家乡的酷爱之情。

2、学会分辨、查找地图,知道家乡在祖国的地理位置。

3、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局部,相识云南省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在地图上查找云南省以及家乡的大致位置。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提醒课题1、边欣赏歌曲,老师谈话:家乡在你的眼里又是怎样的呢?2、学生述说,揭题板书。

二、看地图,找家乡1、相识祖国的地图大屏幕出示中国政区图,看看中国的形态像什么?2、看地图,找云南省的位置(1)让学生在中国政区图上将云南省找出来,涂上颜色。

(2)探讨:云南省在中国的什么位置,云南省的形态像什么?(3)让学生在云南省政区图上将省会昆明市找出来,涂上颜色。

3、找家乡的大致位置(1)老师介绍:禄丰县在昆明()省()县”来说话。

三、课堂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只有我们都酷爱自己的家乡,努力建立家乡,家乡才能富有,国家才能富强,爱祖国要从爱家乡、建立家乡做起。

2、省会昆明【教学内容】地方课程一年级上册第2页内容。

【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昆明的美,以及他为什么叫春城。

2.理解昆明的一些美景,培育学生酷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知道昆明为什么叫春城,培育学生酷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哪些城市的别称吗?春城是指哪座城市呢?为什么被称为春城?2、提醒课题3、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二、相识昆明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说一说昆明为什么叫春城?2、学生读课文第一段答复。

因为昆明气候温柔四季如春,所以我们称它为春城。

3、老师补充介绍昆明。

(1)昆明地处低纬度高原,天气常如二、三月、花开不断四时春,人称“春城”,是云南省的首府,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云贵高原中部,云南省东部,滇池盆地北部,三面环山……(2)昆明四季暖和如春,全年温差较小,市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最热时月平均气温19℃,最冷时月平均气温7.5℃。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第一章:地方特色文化简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地方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当地的文化特色,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

3. 分析地方文化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方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2. 展示法:展示地方文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地方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2. 讲解:详细介绍当地的文化特色,让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3. 展示:展示地方文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地方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调查家乡的民间艺术,了解其特点和历史渊源。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当地的特色美食,培养学生的饮食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地方美食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地方特色美食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当地的特色美食,如小吃、菜肴、糕点等。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方美食的魅力。

3. 分析地方美食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方美食的历史、制作工艺及其特点。

2. 展示法:展示地方美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

3. 品尝法:组织学生品尝地方美食,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美食的了解和感受。

2. 讲解:详细介绍当地特色美食的历史、制作工艺及其特点。

3. 展示:展示地方美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

4. 品尝:组织学生品尝地方美食,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拓宽视野,培养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与气候: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位置,如省份、城市、乡镇等,以及家乡的气候特点,如温度、降水、季节变化等。

2. 家乡的文化传统:介绍家乡的历史、民间传说、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底蕴。

3. 家乡的特色产业:讲解家乡的主要经济作物、农业产品、手工艺品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

4. 家乡的自然景观:介绍家乡的名山、河流、湖泊、公园等自然景观,让学生感受家乡的自然之美。

5. 家乡的人物故事:讲述家乡的历史名人、英雄人物、杰出贡献者等,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向他们学习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美丽景色和特色文化。

2. 故事讲解: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讲述家乡的历史、文化和人物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调查、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文化和自然风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热爱之情以及地方文化素养的提升。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资源1. 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视觉资源。

2. 家乡的历史、文化、人物故事等文字资源。

3. 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场地等资源。

六、教学活动1. 开展“我眼中的家乡”图片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拍摄或收集的家乡图片,并分享图片背后的故事。

2. 举办“家乡特色美食节”,让学生品尝家乡的特色美食,了解美食背后的文化寓意。

3. 组织“家乡文化之旅”,参观家乡的历史建筑、文化遗址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文化底蕴。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 引导学生关注地方特色,提高学生对家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我们的家乡1. 家乡的地理位置2. 家乡的气候特点3. 家乡的自然资源第二课时:家乡的风土人情1. 家乡的传统节日2. 家乡的民间习俗3. 家乡的特色美食第三课时:家乡的文化遗产1. 家乡的历史名人2. 家乡的传统艺术3. 家乡的重要历史事件第四课时:家乡的现代发展1. 家乡的经济发展2. 家乡的社会事业3. 家乡的未来规划第五课时:我为家乡骄傲1. 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相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4. 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情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特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程度。

3. 学生对家乡发展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五、教学资源:1. 地图、图片等教学素材。

2. 相关书籍、文章等参考资料。

3. 网络资源,如地方新闻、报道等。

六、家乡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土地资源2. 家乡的水资源3. 家乡的动植物资源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自然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相分享对家乡自然资源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自然资源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程度。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热爱我们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地方认同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我们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家乡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访问、观察等方法,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提高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地理1. 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2. 第二课时:家乡的地形地貌3. 第三课时:家乡的气候特点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文化1. 第一课时:家乡的历史沿革2. 第二课时:家乡的文化传统3. 第三课时:家乡的名人故事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互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态度、能力和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材2. 课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3. 图片:家乡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相关的图片4. 视频:家乡的风土人情、著名景点等相关的视频素材5.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历史遗迹等场所6. 访谈:邀请家乡的专家学者、民间艺人等进行访谈七、教学安排本课程共计15课时,每周一课时,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地理(3课时)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文化(3课时)第三单元:家乡的社会经济(3课时)第四单元:家乡的风土人情(3课时)第五单元:家乡的保护与发展(3课时)八、教学活动1. 观看家乡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地域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程简介:介绍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的总体结构和主要内容。

2. 家乡特色: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底蕴、民俗风情等。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课程内容和家乡特色,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

2. 图片展示法:展示家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家乡的美。

3.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程内容和家乡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课程:详细讲解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3. 展示家乡图片: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底蕴、民俗风情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家乡的美。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家乡的自然风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提高学生的地域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地理特点:山脉、河流、气候等。

2. 家乡的风景名胜:有名的历史古迹、自然景观等。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点和风景名胜。

2. 图片展示法: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家乡的美。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家乡自然风光的认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自然地理特点:详细讲解家乡的山脉、河流、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

3. 展示风景名胜图片:展示家乡的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家乡的美。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家乡自然风光的认识。

第三章:家乡的历史底蕴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底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生活的地方,培养学生的地域自豪感。

2. 通过学习地方特色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风光:介绍家乡的山水、植被、气候等自然特点。

2. 家乡的人文景观:介绍家乡的历史、建筑、文化等人文特色。

3. 家乡的物产资源:介绍家乡的农作物、特产、矿产等资源情况。

4. 家乡的风俗习惯:介绍家乡的节日习俗、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

5. 家乡的保护与发展:讨论家乡的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故事讲解:通过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说,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家乡实地考察,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资源和风俗习惯。

3. 学生对家乡的保护与发展有初步的认识和看法。

五、教学资源:1. 家乡的图片资料: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节日习俗等。

2. 家乡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说:的文字资料。

3. 家乡的物产资源和矿产资料: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4. 家乡的保护与发展相关资料: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六、教学活动及课时安排:第1课时:家乡的自然风光第2课时:家乡的人文景观第3课时:家乡的物产资源第4课时:家乡的风俗习惯第5课时:家乡的保护与发展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讲授新课:分别讲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物产资源、风俗习惯等内容。

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

4. 实例分析:通过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说,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人文底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1、认识新同学[学习目标]鼓励一年级学生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熟悉和了解。

帮助学生学会几种与别人交往时自我介绍的方法。

帮助学生认识并简单描述自己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照过镜子吗?说说你照镜子看到你自己是怎么样的?二、新课1.观察自己的特点,想一想,我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哪些方面?2.介绍自己。

在小组里介绍3.各组代表上台介绍。

4.认识更多的同学。

如:你好!我是***。

大家好!我叫***。

我和你们一起玩,好吗?我叫***。

我叫***8。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老师,我叫***。

三、小结你学到了什么?2、我们做游戏[学习目标]石头剪刀布活动的目标是在游戏中增进同学之间的互相亲近与了解,并在活动中增强四肢的灵活性和思维灵敏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玩过游戏?玩过什么游戏?二、新课1.玩游戏有很多好处,我们来玩游戏吧。

石头剪子、布石头胜过剪子,剪子胜过布,布胜过石头。

2.点将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我俩是点将人。

用“石头、剪子、布”选出先后。

我选小明。

3.踢脚绊伴1)找根竹条,几个人一起玩。

石头、剪子、布,谁赢谁当点金人。

2)踢脚绊绊游戏规则踢脚绊绊:四五人坐于一排,各伸双脚。

推一人边数同伴脚尖,边念儿歌。

歌曰:“踢脚绊绊,绊过南山,南山北斗,鲤鱼开口。

新伴上任,旧伴请进。

”凡数至“进”字,被数者即将脚伸进。

谁双脚最早伸进为胜,反之为负。

4.游戏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按游戏规则玩。

三、小结你学会了什么?3、玩小棒[学习目标]玩小棒是一个有较强的竞争性的活动,同时又是一个需要仔细观察判断,静心才能进行的活动。

有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和竞争意识,也有助于锻炼发展学生的手的小肌肉群。

另外,对游戏结果的小棒计数与计分则具有数学的意义。

[活动建议]一、这是一个学生个人依次参加的游戏,教师指导比较困难,也比较费时间。

所以建议先把每小组的小棒分成几份,每人一份进行教学与尝试活动。

二、活动的开始阶段,可以不分小棒的颜色而以小棒的根数来计分,以简化计算。

三、活动指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们玩过小棒吗?说说你的感受。

二、新课1.玩小棒是传统的游戏活动。

石头、剪子、布,谁赢谁先玩。

石头、剪子、布可以一个人玩2.我赢了,我先撒小棒3.动了就停捡,一根一根捡精品文档.精品文档1根1分,算算得了几分。

也可以规定不同的颜色,计不同的分4.说说玩过游戏之后有什么感受。

三、小结今天你快乐吗?你学会了什么?4、跳房子][学习目标几个人轮形式有两人轮换跳,跳房子是一个传统活动。

参加跳房子的人数不限,流跳,多人分成两组轮换跳等。

几个人一起跳房子,既是合作,又是交流。

在熟练掌握基本的跳房子方法后,活动还会进入创新、尝试的层次。

所以,这也是一个有利于孩子们发展的活动。

]活动建议[一、跳之前,先在地上用有色石块画出连在一起的方格,有正方形、长方形,。

准备一片状石块或用粗瓦片磨成的圆片(也可.也有长方形与半圆形相结合的以用沙包)。

二、活动指导。

] [教学过程 1、游戏方法和规则 5人一组,一组一个场地,跳跃中不踩线。

)教师示范游戏方法:(13-(也有用沙包)(2教师讲解规则:跳时先将一片状石块或用粗瓦片磨成的圆片的)放在第一方格外,跳者全神贯注,用一只脚将石块轻轻踢进第一格内,然后直至将石块踢依次进行下去,单脚跳进第一格内,用支撑脚将石块踢进第二格。

如果有人过全部方格。

如果中途累了,可以在规定的“老窝”方格内休息片刻。

下一轮在踢的过程中出现石块压线、出格或石块连穿两格的现象,算失败一次,重新从第一格跳起。

先到达终点的,要把石块放在脚背上,轻轻地走出方格。

先完成全套动作者为胜,负者要接受胜者的处罚。

、学生可根据自行图示进行游戏,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并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2 际产生的一些技术间。

3、学生可根据实际难度更换小组或修订规则进行练习。

(可两人一组,简化规则,缩小场4、提示学生课间活动也可作简化的活动练习。

地) 5、小结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今天你快乐吗?你学会了什么?5、挑花线[学习目标]挑花线也是一个传统活动。

几个人一起挑花线,既是合作,又是交流。

在熟练掌握基本的挑花线方法后,活动还会进入创新、尝试的层次。

所以,这也是一个有利于孩子们发展的活动。

[活动建议]一、在玩挑花线的游戏前,为每一个孩子准备,或要求每一个孩子准备一条粗线或细带。

老师自己准备一条较粗的布带,使自己的演示能让全班学生看清楚。

二、活动指导活动一我们来挑花线。

1、导入:会玩“挑花线”的游戏吗?2、一位会挑花线的学生挑给大家看。

3、老师示范一次挑花线。

活动二在手上挑一个简单的花线。

1、线或细带接成圈,套在两只手上。

2、着老师做挑花线的动作。

3、自己在手上挑一个简单的花线活动三两人合作挑花线。

1、请一位学生用粗带在手上挑一个刚才挑的花线。

2、老师演示从别人手上挑出新花样的花线的过程。

3、请两个学生模仿着做一次。

4、分成两人小组,做两人合作挑花线的游戏。

活动四学习更多的挑花线的花样。

1、两人合作学习新的挑花线的花样。

2、三、四人合作学习新的挑花线的花样。

活动小结:今天你快乐吗?你学会了什么?6、踢毽子[学习目标]踢毽子也是一个传统活动,既是游戏,又是运动。

踢毽子的活动目标就是教会并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组织学生参加踢毽子的游戏性活动。

[活动过程]一、做一个简单的牵线的毽子并不复杂,可以准备好制作的材料,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制作。

当然,如果是鸡毛毽子,无论是制作的要求,还是踢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都是很高的,不必作为活动的重点进行。

二、活动指导活动一:我们来做一个带牵线的毽子。

1、老师出示一个带牵线的毽子。

自己表演踢几下毽子。

请一位学生上来表演踢毽子。

2、我们来做一个这样的毽子。

(1)检查一下准备的材料。

(2)老师讲解制作的方法,并作演示。

(3)学生制作毽子。

活动二:我们来踢毽子。

1、请几位学生表演牵着线踢毽子。

2、每人自己练习踢毽子。

3、表演剪掉牵线后怎么踢毽子。

活动三:踢鸡毛毽子1、看漂亮的鸡毛毽子。

2、表演踢鸡毛毽子。

3、我们来试试踢鸡毛毽子。

活动小结:今天你快乐吗?你学会了什么?7、我们一样吗[学习目标]在观察认识我们的身体的活动中,孩子们会发现,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相同的。

本课的活动目标在于发现其实又有许多不同之处。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现自己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发现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

这是一节发现差异、发现自我的课。

[背景知识]在前一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发现每个人的手都有手指、手掌、手背等许多相同的地方,身体的其他部分也基本相同。

本课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进一步比较,发现粗看起来一样的手,仔细比较可以发现许多不同之处,身体的其他部分也是各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不相同的,甚至每个人说话的声音也各不相同。

本课的学习活动是从手的比较开始的,大致安排的顺序如下:1、我们的手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2、我们的手还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3、我们身体的其他部分也是这样,粗看起来一样,细加比较也都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4、甚至连讲话的声音都各不一样。

5、我们可以找出两个人的许多不同的地方来。

6、我们还能找出自己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

一年级小学生观察两个人的不同处时,还会涉及服饰方面的不同。

也不妨让注意到这方面不同的孩子说完,然后再问还有什么不同。

[教学过程]一、手的比较需要近距离观察,所以比较适宜两人或四人小组活动。

说话的声音的比较适宜全班一起活动。

比较两个人的不同的活动可以在小组也可以在全班一起做。

二、活动指导。

活动一我的手和你的手一样吗?1、我们的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我们的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1)我们来比较手的大小。

①手掌和手掌贴着比较。

②把自己的手描在纸上,与同学描下的手比较。

(2)我们来猜猜哪只手是哪个同学的。

①看看小组里其他三个同学的手,猜猜是谁的手?②摸摸小组里其他三个同学的手,猜猜是谁的手?3、说说我们的手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活动二我们的头发一样吗?活动三我们说话的声音一样吗?1、我们来听听四个同学说话的声音。

2、他们说话的声音一样吗?3、我们来做游戏:猜猜这是谁的说话声音?活动四说说两个人不同的地方。

1、我们请两位同学上来,大家一起找找两个人不同的地方。

2、我们两人一组,找找自己和同学不同的地方。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活动小结:今天你快乐吗?你知道了什么?8、男孩和女孩][学习目标但这是一节认识性别的课。

自己是个男孩还是女孩,一年级小学生是知道的。

本课的活动目标是在此对性别的认识还停留在知道自己是男孩或女孩的水平上。

包括可以观察到基础上进行初步的性的教学,通过观察了解男孩与女孩的不同,的上的厕所也是不同的等。

]背景知识[难为人们往往会作出回避、“男孩和女孩”一课初步涉及性的教育。

一提到性,情、讨厌、神秘等反应。

这自然会影响孩子。

其实,性的认识就是对人的认识,也可以说是前一节课“我们一样对自己的认识。

对生命的认识,对环境的认识,正因为我们每个人之所以如此不同,之所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吗”的继续。

如无性繁殖的变形女性这种性别存在的缘故。

无性繁殖的动物,是因为有男性、虫,可以世世代代保持相同的形状和性质。

而我们每个人由于一半继承于父亲,一半继承于母亲,才产生了一个人不会完全相同于另一个人的结果。

教材的活动是从我是男孩还是女孩开始的。

大体上由下列活动组成:、我是男孩还是女孩?1 (1)我是男孩。

我是女孩。

(2)我们是男孩。

我们是女孩。

2、我们班有几个男孩,有几个女孩?我们来画一个男孩,画一个女孩。

(1) 画的是男孩吗?男孩是怎样的呢?(2) 画的是女孩吗?女孩是怎样的呢?(3) (4)男孩、女孩的更多的不同的地方。

] 教学过程[ 一、分组这是一节认识男孩、女孩的课。

在分组活动的时候,每个组都要有男孩与女孩。

在“我们班有几个男有的活动还可以考虑一个男孩与一个女孩合作进行。

当然,孩,有几个女孩”的活动中,还可以男孩坐一边,女孩坐另一边进行活动。

二、活动指导。

活动一我是个男孩还是女孩?、说说我是个男孩还是女孩。

1精品文档.精品文档2、我是怎么知道自己是男孩或女孩的?3、我们来一起说:我们是女孩!我们来一起说:我们是男孩!活动二数数我们班有几个男孩,有几个女孩。

1、数数我们班有几个男孩,有几个女孩。

2、男孩在一起,我们来数一数。

女孩在一起,我们来数一数。

活动三我们来画一个男孩。

1、我们来画一个男孩。

2、画的是男孩吗?3、男孩是怎样的呢?活动四我来画一个女孩。

1、我们来画一个女孩。

2、画的是女孩吗?3、女孩是怎样的呢?活动五男孩、女孩的更多的不同的地方。

1、出示男、女厕所的标志。

问:这是什么标志?2、男孩、女孩还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活动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9、把手洗干净]学习目标[讲究本课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洗手的方法,初步学会洗手,并且向着经常洗手,卫生的习惯养成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