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贫困地区脱贫至富的非经济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参考题目

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参考题目

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参考题目1.互联网在新农村文化建设(或经济发展)中的普及及其作用研究(以某个县、区、乡镇或自然村为例)2.社区下岗职工再就业状况调查3.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状况和心理状况调查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报告——以某一个具体的村庄为个案5.阻碍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非经济因素分析6.大学生村官(或者特岗教师)工作和发展状况的调查和思考7.农村基层村民自治状况分析8.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观及其影响9.普通群众视角中的当代大学生形象调查分析10.当前农村干部及群众法律意识的调查11.新形势下,社会(企业)对人才需求特点调查分析12.私营企业中工会组织现状研究13.河南民间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14.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践与问题反思15.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推广现状及成效16.农村宗教信仰和封建迷信活动状况及其对策研究(以某个县、区、乡镇或自然村为例)17.流动人口对当前生育水平的影响18.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宅基地置换城市住房问题研究19.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20.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困难救助研究21.河南地域文化资源产业化问题研究2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究2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24.职业教育跨越发展研究25.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与对策研究26.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思路与对策27.河南农民工就业形势、对策及其长效机制研究28.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的调查29.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现状调查30.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调查31.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调查32.未成年人犯罪的状况及原因分析3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34.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35.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考察分析增加农民收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对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必要性。

36.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37.城市与农村生育观的差异、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38.农地征用中侵犯农民利益情况调查39.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40.根据实习点的实际情况探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

农村贫困户收入低下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农村贫困户收入低下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农村贫困户收入低下的主要原因及对策以农村贫困户收入低下的主要原因及对策为标题一、主要原因农村贫困户收入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原因:1. 教育水平低: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学校数量不足,教育质量不高。

农村贫困户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技能水平有限,很难找到高薪工作,从而导致收入低下。

2. 就业机会少: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依赖农业生产,且农业劳动力过剩。

由于缺乏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农村贫困户难以找到稳定的工作,只能依靠农田劳动,而农田劳动的收入相对较低。

3. 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不便、通信不畅,给农村贫困户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由于交通不便,农产品难以流通,农村贫困户的收入受到了限制。

4. 资金投入不足:农村贫困户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很难进行农业技术改造和创业。

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农村贫困户很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收入自然也难以提高。

二、对策针对农村贫困户收入低下的主要原因,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教育投入:增加农村地区的学校数量,提高教育质量。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提高农村贫困户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从而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2. 发展多样化的产业: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

通过发展多样化的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村贫困户的收入来源。

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

提高农产品的流通能力,降低物流成本,增加农村贫困户的收入。

4. 加强财政扶持:增加对农村贫困户的资金投入,提供贷款和补贴等扶持政策,帮助农村贫困户进行农业技术改造和创业。

通过提高资金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5. 加强培训和就业指导:开展农村贫困户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帮助他们了解就业市场需求,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从而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阻碍农村地区实现产业振兴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阻碍农村地区实现产业振兴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阻碍农村地区实现产业振兴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农村产业振兴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农村地区往往面临着各种阻碍和困难。

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村产业振兴,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阻碍农村地区产业振兴的原因,并提出有效对策。

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探讨。

一、阻碍农村地区实现产业振兴的原因1. 产业结构单一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通常较为单一,大部分农户依然依赖传统的农业种植和畜牧业生产,缺乏多元化的产业发展。

2. 技术水平低下农村地区的科技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制约了农村产业的发展。

3. 资金和人才匮乏农村地区的资金和人才资源相对匮乏,很难满足产业升级和发展的需求。

4. 市场需求狭窄传统的农村产业主要面向当地市场,市场需求狭窄且价格波动大,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

5. 基础设施滞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交通、通讯、电力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制约了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二、对策分析1. 多元化发展产业农村地区应鼓励农户开展多元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乡村特色产业等,提高产业的多样化和综合效益。

2. 推进科技创新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科技投入和支持力度,鼓励引进和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水平的现代化。

3. 加强资金支持设立专门的农村产业振兴基金,向农村地区倾斜更多的金融资源,支持农村产业多元化和升级发展。

4. 拓宽市场渠道通过政府引导和产业协会组织等机制,帮助农村地区的产业拓展市场,开拓国内外销售渠道,提高产品质量和知名度。

三、结语农村产业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施策,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作用。

只有深入分析农村产业振兴面临的阻碍,科学制定对策,才能有效地推动农村产业的振兴,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未来政策能够更加贴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农村产业振兴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农村经济发展是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和农民增收的关键,但是我们也要面对一些制约因素。

本文将从农村土地问题、农产品销售渠道、农村技术和教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金融支持、农村人口流失、农村民主管理、农村资源保护、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政策缺失等方面,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农村土地问题农村土地流转困难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土地承包制度限制和农民对土地产权缺乏明确认知,致使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大规模农业经营难以实现。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确保农民合法权益同时鼓励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农产品销售渠道农村缺乏健全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传统的中小型农贸市场面临经营困难,农产品流通环节中间环节过多,导致农民收入低下。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建设农产品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三、农村技术和教育农村技术和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农村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致使农业生产效益不高。

加强农村技术和教育的对策是推动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的普及,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素质。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潜力。

农村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使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差。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五、农村金融支持农村金融服务不完善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

农村信贷制度不健全,对农民和农村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够。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供给。

六、农村人口流失农村人口不断流失给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大量年轻人离乡背井,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制约了农田的耕作和农村工业的发展。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大对农村人口流失地区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留住农村人口,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阻碍农村地区实现产业振兴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阻碍农村地区实现产业振兴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阻碍农村地区实现产业振兴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1. 资金短缺:农村地区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农业收入,而农业收入受到天气、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较难稳定增长。

农村地区常常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难以开展新的产业发展。

2. 人才流失:由于农村地区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人才流失严重。

年轻人普遍选择离开农村地区去大城市谋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导致农村地区缺乏高素质人才以促进产业发展。

3. 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交通、通讯、电力等方面的条件不足,限制了产业的发展。

农村地区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交通、通讯、电力等方面的配套能力。

4. 技术创新不足:农村地区在产业发展中缺乏技术支持和创新能力,无法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农村地区需要重视技术创新,提高技术研发水平,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对农村地区的信贷投放等方式,解决农村地区的资金短缺问题,为产业振兴提供资金支持。

2. 加强人才培养和留住工作: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地区人才培养的水平,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

政府可以推出一系列的引才政策,提供优厚的工作条件和发展机会,吸引外地人才到农村地区创业就业。

4. 加强技术创新和转化: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科技研发投入,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科研人才。

可以建立技术转化机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推动农村地区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农村地区实现产业振兴的关键是解决资金短缺、人才流失、基础设施不完善和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

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引导和推动产业发展,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农村地区自身也需要加大自我提升和转型的力度,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不断推动产业发展。

影响乡村振兴的障碍因素及应对措施

影响乡村振兴的障碍因素及应对措施

影响乡村振兴的障碍因素及应对措施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能有效解决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又能够从根本上切实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进而为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起,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不难发现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能够有效推进乡村振兴之路,必然需要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与研究,并提出解决对策措施,助力乡村振兴到2035年取得阶段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达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远景目标。

关键词:乡村振兴;障碍因素;应对措施引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巨大成果,实现了全国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将贫困率控制在4%以下。

要实现全面脱贫,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乡村是脱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央1号文件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潜力后劲在“三农”,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在“三农”领域提出的一项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下,加快乡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举措。

目前,乡村中存在很大一部分贫困人口,要正确认识贫困乡村存在的资源匮乏、人才短缺、经济实力弱、规划错位等困境,在精准扶贫的基础上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1影响乡村振兴的主要障碍因素1.1农民收入增速较低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农村地区打破了原有低效的农业经营模式的限制和约束,多元化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当前的主要趋势。

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分布较为分散且普遍经济效能低,各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也并未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行紧密结合,因此使得农民的经济收入渠道较为单一且保守。

甚至因为农业经营收入低,农村小农经济出现了代际分工的“兼业”模式,代际分工中的中青年季节性地进城务工,老人和儿童留守农村,大片农业用地荒废,农民经济得不到根本性保障。

致贫原因调研报告

致贫原因调研报告

致贫原因调研报告致贫原因调研报告引言:贫困是一个复杂而深入的社会问题,影响着世界各地的许多人。

为了更好地了解贫困的根源,本报告对致贫原因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经济因素:1. 就业机会不足:就业是改善贫困状况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然而许多地区在经济发展不充分的情况下,缺乏足够的就业机会,导致人们难以找到稳定的收入来源。

2. 低教育水平:教育水平与就业机会密切相关,缺乏教育资源和贫困家庭对教育的投入不足,使得贫困人口难以获得高收入的工作机会。

3. 资源不均衡分配:一些地区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很难吸引外来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导致贫困问题长期存在。

二、社会因素:1. 社会歧视和排斥:一些特定的群体,如少数民族、残疾人或其他弱势群体,面临着社会歧视和排斥,很难融入主流社会,从而导致他们生活质量的下降和贫困问题的加剧。

2. 城乡差距: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导致贫困问题的另一个原因。

农村地区缺乏现代化的产业和基础设施,导致就业机会有限,农民收入低,难以摆脱贫困。

同时,城市中的高房价和生活成本也使得一些低收入人群难以维持基本生活。

三、自身原因:1. 缺乏企业家精神:一些贫困人口缺乏创业意愿和敢于承担风险的决心,导致他们无法利用有限的资源开展自己的经济活动,限制着自身发展的机会。

2. 疾病和健康问题:贫困地区的医疗资源匮乏,疾病和健康问题成为困扰贫困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时,贫困条件下的营养不良和恶劣生活环境,也对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结论:贫困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和个人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仅仅从经济层面来解决贫困问题是不够的,还需要适时采取相关政策措施来提高教育水平、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消除社会歧视、加强健康保障等。

只有全面解决致贫原因,才能实现真正的脱贫目标。

脱贫攻坚战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脱贫攻坚战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脱贫攻坚战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脱贫攻坚是中国近年来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也是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自2013年以来,中国政府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脱贫攻坚工作在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及时研究对策,进一步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更大成就。

本文旨在对脱贫攻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研究,为相关政策的落实提供参考。

一、问题分析1.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滞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薄弱,直接影响了当地农民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贫困地区道路破烂、交通不便,给农产品运输和市场销售带来了困难。

贫困地区水电供应也不稳定,制约了当地工商业发展。

通讯设施滞后更是影响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2. 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单一贫困地区多为山区、荒漠地带,自然资源相对匮乏,产业结构单一。

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长期以来依赖传统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受限,农民收入不稳定。

产业结构单一直接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来源,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 贫困地区教育医疗资源匮乏在贫困地区,教育、医疗资源匮乏是普遍问题。

教育资源匮乏直接影响了当地学生的学习条件和质量,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都存在不足。

医疗资源匮乏更是影响了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医疗设施、医疗人员等都存在不足,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医疗资源更是匮乏。

4. 贫困户“因病返贫”现象严重在贫困地区,一些贫困户因病返贫的现象比较严重。

由于长期缺乏医疗保障、营养不良等原因,一旦患上重病,会让家庭陷入再度贫困的境地。

治疗费用高昂、交通不便等问题,都让这些家庭的生计雪上加霜。

因病返贫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二、对策研究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于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尤其是道路、水电、通讯等方面,需要提升投入力度,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条件。

政府可以引入社会资本,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化投资。

2. 发展多元化产业对于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政府需要制定多元化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引导当地农民逐步实现产业升级。

思政课社会调查课题参考

思政课社会调查课题参考

思政课社会调查课题参考1.本地区民风民俗调查2.阻碍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非经济因素分析3.本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调研4.本地区农民业余文化生活调查5.本地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查研究6.本地区封建迷信存在方式及存在原因的调查与分析7.农民法律意识、法律常识及维权情况调查与研究8.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与研究9.社会生活中诚信问题的调查与分析10.本地区对传统孝道伦理的认同状况调查1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12.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情况调查13.本地区“三农”问题调查14.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15.农村贫富差距的社会调查报告16.关于大学生同居行为、婚前性行为问题的调查17.本地区房地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18.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状况调查19.本地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和经验典型调查20.中小学教师队伍和教学资源状况调查21.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来源及收入与支出结构调查分析22.贫困村、贫困户致贫原因调查分析23.富裕村、富裕户致富渠道、过程和原因调查分析24.本地区居民贫富差距问题调查研究25.在校大学生阅读情况调查26.在校大学生日常消费现状及消费观调查27.在校大学生恋爱观调查28.学校食堂卫生情况调查29.农村医疗卫生调查30.大学生村官境遇调研31.孤寡老人生存现状调查32.大学生支教生涯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影响调查33.农村教师生存现状调查34.本专业就业前景、趋势调查35.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实施情况的调查36.农村或城市社区基层党团组织建设调查研究3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个案调查38.农村“进城择校上学”现象的调查报告39.大学生留校实习现象调查和心里分析40.侵华日军在山西的暴行调查41.八路军在山西地区的抗战情况调查学生亦可以根据自己实际和需要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要求,自行选择或设计社会实践项目和内容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写出实践报告。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与对策研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农村贫困问题仍然存在。

本文将探讨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以解决这一挑战。

一、原因分析1.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多年来一直比较落后,缺乏科学技术的支持。

许多农村地区仍依赖传统的人工劳动,农作物产量低下。

在缺乏现代化设施和技术的情况下,农民难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导致收入的下降。

2.不平衡的区域发展中国的发展严重不平衡。

发达地区如北京和上海享受着先进的设施和良好的教育资源,而农村地区却面临着教育、卫生和基础设施等资源的严重匮乏。

这种不平衡的发展使得农村地区很难融入全球化的进程。

3.教育水平低下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有限,许多农民子女因此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教育是摆脱贫困的关键,缺乏教育限制了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提升的能力。

这不仅影响个人的发展,也会对整个农村社区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4.土地问题土地问题一直是影响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有限,这限制了他们进行农作物转种和农业大规模经营的能力。

此外,部分地区的土地肥力下降,也使得农业收入下降。

二、对策探讨1.加强农业现代化为了提高农村地区的农业产量和农民的收入,我们需要加强农业现代化的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供现代化农业设备和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作物产量。

2.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要加强教育和医疗资源的投入,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卫生条件。

通过促进区域发展的均衡,农村人口也能够分享到经济的发展成果。

3.改善教育状况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是摆脱农村贫困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投入,建立现代化的教育体系,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提高教育质量。

4.土地制度改革政府应该加快土地制度改革的进程,推动农村的土地流转。

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与解决途径

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与解决途径

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与解决途径农村贫困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其原因复杂多样,解决途径也需要综合施策。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一、原因分析1.就业机会不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很多农民缺乏稳定的就业机会。

传统的农业劳动力过剩,非农产业发展不足,导致很多人无法脱贫。

2.教育水平低由于受教育程度限制,很多农民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无法获得高收入。

3.基础设施滞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通讯、医疗等方面的不便使得农民生活质量较低,也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和产值。

4.生态环境问题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空气污染等问题影响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制约了农民增收致富。

二、解决途径1.拓展就业渠道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非农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向农村转移,提升农民就业机会。

同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

2.加强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支持,提高农民教育水平,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和人力资源。

建立健全的教育体系,促进农村教育事业持续发展。

3.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通讯、医疗等设施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生态环境保护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推动农村土地整治、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工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结语:农村贫困问题的根源复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政府与社会各界协同合作,实施全方位的措施,才能有效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希望未来农村地区贫困问题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让每一个农民都能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和发展机遇。

以精准扶贫为视角浅析贫困地区脱贫动力不足问题

以精准扶贫为视角浅析贫困地区脱贫动力不足问题

以精准扶贫为视角浅析贫困地区脱贫动力不足问题近年来,我国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贫困地区脱贫动力不足仍然是当前扶贫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以精准扶贫为视角,深入浅出地分析贫困地区脱贫动力不足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贫困地区脱贫动力不足的表现1.1 经济增长缓慢贫困地区脱贫动力不足的表现之一是经济增长缓慢。

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等因素的限制,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乏力,大多数贫困家庭缺乏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导致他们难以实现脱贫。

1.2 教育水平低贫困地区脱贫动力不足的另一个表现是教育水平低。

由于贫困家庭的收入水平有限,他们往往无力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导致孩子的教育机会有限,教育水平低下。

这使得贫困家庭的下一代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长期以来困于贫困的泥淖中。

1.3 缺乏创业意识在贫困地区,由于环境和资源条件的限制,大多数人缺乏创业意识,对于创业和就业的机会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这使得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2.1 自然环境限制贫困地区脱贫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是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

贫困地区大多山区或偏远地区,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条件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和障碍,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限制。

2.2 基础设施薄弱贫困地区脱贫动力不足的原因还在于基础设施的薄弱。

由于地区的经济条件差,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有限,导致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薄弱,无法满足当地居民的正常需求,进一步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3 政策措施不到位贫困地区脱贫动力不足的原因还在于政策措施不到位。

尽管国家对贫困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和措施,但是由于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力等问题,导致一些政策效果不明显,失去了对当地居民脱贫的驱动力。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3.2 加强职业教育为了解决贫困地区脱贫动力不足的问题,还需要加强职业教育。

贫困县实施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贫困县实施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贫困县实施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与对策贫困县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当前的重点工作。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自然和社会历史原因,贫困县发展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这些困难和挑战必须得到有效应对,以实现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

本文将探讨贫困县实施乡村振兴所面临的困难和对策。

一、资源匮乏是主要问题贫困县在乡村振兴中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源匮乏。

这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中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

此外,贫困县的资源也受到了环境污染、物种减少、土地沙化等问题的影响,使得乡村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该通过政策支持和扶持措施,加强对贫困县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同时,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重视环境保护,通过绿色生产,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从而解决资源匮乏问题。

二、产业结构单一贫困县的经济往往以单一产业为主,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

这导致在经济下行的时候,贫困县受到的冲击更大。

此外,贫困县的产业也缺乏技术创新,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和竞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多元化,提高贫困县的经济稳定性,这包括从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业、旅游业等。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对贫困县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

三、农民低素质农民低素质是贫困县乡村振兴中的另一大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水平落后等多种因素,贫困县的大部分农民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不高。

这不仅对农民日常生活、工作带来困难,也限制了农民发展乡村经济的创新性、引领力和竞争力。

因此,政府应该重视贫困县农民素质提高的工作。

政府可以通过教育扶贫、创业培训等方式,加强对贫困县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创业意识。

同时,可以通过建设文化设施和公共服务机构,加强文化交流和资源共享,为贫困县农民提供更多文化、社会资源的接触和利用。

四、基础设施滞后贫困县乡村振兴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基础设施滞后。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途径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大部分。

然而,中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贫困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一、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1.1 乡村经济体系的薄弱中国农村地区的经济体系相对薄弱,农业仍然是主导产业。

然而,在市场化的冲击下,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市场风险高,给农民带来了不稳定的收入。

1.2 教育和技能水平不足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相对薄弱,教育资源不足,许多农村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限制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和提高收入的机会。

1.3 医疗服务水平低下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设施不完善,医疗资源相对不足。

许多贫困农民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保障,致使疾病成为致贫和返贫的主要原因。

1.4 土地问题中国的农村土地资源相对有限,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一些贫困农民无法拥有足够的土地用于农业生产,因此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1.5 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交通、电力、通讯等方面存在巨大的不平衡。

这限制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外部联系。

二、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途径2.1 发展农村产业为解决乡村经济体系薄弱的问题,应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加强农业科研,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此外,政府可以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村产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2.2 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和技能,应加大对农村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入。

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例如修建学校和提供奖学金。

此外,还可以建立培训机构,提供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2.3 改善农村医疗服务为了改善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医疗设施和医疗资源的供给。

此外,鼓励医疗人才到农村地区执业,提供相应的奖励和补贴,以改善乡村医疗服务水平。

2.4 推动土地制度改革为了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政府可以进行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有稳定的土地承包权和流转权,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脱贫攻坚存问题及原因分析脱贫攻坚中存问题及对策3篇

脱贫攻坚存问题及原因分析脱贫攻坚中存问题及对策3篇

脱贫攻坚存问题及原因分析脱贫攻坚中存问题及对策3篇精品文档,仅供参考脱贫攻坚存问题及原因分析脱贫攻坚中存问题及对策3篇坚决打赢扶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供大家参考选择。

脱贫攻坚存问题及原因分析脱贫攻坚中存问题及对策1 裕安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区、人口大区、革命老区,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致贫的原因较为复杂。

全区脱贫目标是20XX年区摘去贫困帽子,7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2X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推进下,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扎实的阶段性成效。

但还存在着一些明显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妥善解决。

一、村出列存在短板。

一是部分村贫困发生率偏高。

受因病、因学、因残、丧失劳动力等致贫原因影响,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薄弱,单一的提供就业机会、发展产业等帮扶措施面对医药、就学花费及自然灾害损失导致大量开销显得支不敷出,贫困户致贫、返贫比率还居高不下;二是村集体收入难以达标。

部分贫困村还存在历史债务,特色产业支撑不够,发展村集体收入手段较单一,如依靠土地流转租金、村级光伏电站等,而村级光伏电站建设并网的滞后又让依赖光伏收益的贫困村集体经济雪上加霜;三是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展不快。

部分贫困村位处山区、库区一线,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用电质量不高,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薄弱,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突出;四是贫困村基础信息更新不及时。

扶贫信息系统与医保、社保、低保等系统不统一,信息录入不一致问题突出,部分贫困村存在识别不准、信息不全、采集滞后、录入错误甚至闭门造车等问题。

二、户脱贫存在问题。

一是自身有局限性。

受因病、因学、因残、丧失劳动力等致贫原因的影响,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薄弱,加之等靠要的思想较为突出,自身发展主观能动性有待加强;二是发展欠缺资金。

影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分析

影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分析

地 区增强 自身的 “ 造血功 能”,促进 民族地 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关键词 :民族地 区经济发展 ;非经济 因素 ;战略趋向
中 图分 类 号 :F2 . 17 8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3 2 (0 8 0 — 0 6— 4 0 8— 9 8 20 ) 1 0 4 0
影 响 民 族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的 非 经 济 因 素 分 析
高 昕
[ 南 民族 大 学 西南 民族研 究 院 ,四 川 成 都 西

60 8 ] 10 3
要 :影响 民族地 区经济发展 的非经济 因素有历 史因素、 自然 因素、教育 因素、文化 因素 、政策 因素等。
要克服 阻碍 民族经 济发展 的非经济 因素 ,需要 发展教 育、更新观 念 ,加 强基础设 施、 实施优 惠政 策等 ,使 民族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1 1 期 20 0 8年 1月
河 南 商业 高等 专科学 校学 报
Ju n lo n n B sn s olg o r a fHe a u ie sC l e e
Vo . 21 No 1 .1
Jn 2 0 a.08
收 稿 日期 :2生死存亡” ,更无从谈起
经济 的再发 展 了 。
作者简介 :高听 ( 90一 ,女,河南 光山人 , 18 ) 西南 民族大学西南 民族研究院研究生。

46 ・
维普资讯
融 、相互 作 用 的动态 过程 ,其 长期 性 、复杂 性 、艰
资源环 境代 价 过 大 ” 是 我 们 前 进 中 面 临 的 突 出 问
题之一 。这些历史因素共同影响着民族地区经济的

当前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案

当前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案

当前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案脱贫攻坚战是我国近年来的一大重要任务,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这场艰苦的战役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下面我就这些问题,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一些应对方案。

一、存在的问题1.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程度深。

尽管我国已成功脱贫的人口数量巨大,但仍有部分贫困人口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这些人口的脱贫任务更为艰巨。

2.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

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的落后,严重制约了贫困地区的发展。

3.产业发展不足。

贫困地区往往缺乏主导产业,导致经济基础薄弱,无法有效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4.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低。

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影响了贫困人口的素质提升和健康状况。

5.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

部分扶贫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落实不到位、监管不力等问题。

6.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部分扶贫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浪费、贪污等现象。

二、应对方案1.加大扶贫投入。

继续加大财政、金融等扶贫投入,确保扶贫资金充足。

2.优化扶贫政策。

完善扶贫政策体系,确保政策精准发力。

3.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1)改善交通条件。

加强贫困地区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便捷度。

(2)保障水电供应。

加大贫困地区水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贫困人口用电、用水需求。

(3)优化信息通信。

提高贫困地区宽带网络覆盖率,降低通信费用,助力贫困地区信息化发展。

4.发展特色产业。

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1)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根据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发展适宜的特色产业。

(2)打造产业链。

培育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助力贫困人口增收。

(3)加强产业扶贫。

通过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创业。

5.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服务水平。

(1)改善教育资源。

加大贫困地区教育投入,提高师资水平,确保贫困子女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脱贫攻坚中的困难与挑战

脱贫攻坚中的困难与挑战

脱贫攻坚中的困难与挑战脱贫攻坚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然而,脱贫并非易事,它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脱贫攻坚中的困难与挑战,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1. 经济困难经济困难是脱贫攻坚中最主要的挑战之一。

许多贫困地区缺乏产业和就业机会,导致人们无法摆脱贫困。

此外,缺乏资金和投入也限制了扶贫工作的进行。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关键是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发展当地产业和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政府可以通过引入外来投资、提供补贴和扶持措施来促进产业发展,同时加大对贫困家庭的金融支持。

2. 教育难题教育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环节,但在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不平等现象普遍存在。

许多孩子缺乏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这严重限制了他们逃离贫困的可能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

政府可以增加教育经费,提供更好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同时加强教育扶贫政策的实施,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3. 医疗困难贫困地区的医疗条件差,医疗资源不足,这使得贫困人口难以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

许多人因为缺乏医疗资源而无法及时得到治疗,导致疾病加重甚至是死亡。

解决医疗困难的关键是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医疗资源的分配。

政府可以增加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改善医疗条件,建设医疗设施,培养更多的医疗人才,同时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

4. 基础设施不完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制约脱贫攻坚的一个主要因素。

缺乏良好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导致贫困地区的发展受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贫困地区的交通、水供应、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

5. 社会保障问题脱贫攻坚中的另一个挑战是社会保障问题。

贫困地区缺乏社会保障体系,许多人无法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这增加了贫困人口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制定并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向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

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及扶贫政策分析

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及扶贫政策分析

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及扶贫政策分析农村贫困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虽然我国近年来在扶贫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贫困问题依然困扰着广大农村地区。

本文将探讨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并对当前的扶贫政策进行分析。

一、农村贫困的原因1.重复种植和单一经济结构在农村地区,由于一些农民长期重复种植同一种作物,导致了土地肥力的下降和农作物产量的降低。

此外,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依靠农业收入,缺乏多元化的经济来源。

这使得农民的经济收入面临较大的风险,一旦作物受灾或市场行情不佳,就容易陷入贫困。

2.资金短缺和金融服务不畅许多贫困农村地区由于资金短缺,无法进行农业投资、发展产业和壮大农民经济实力。

此外,金融服务在一些农村地区仍然存在不畅的情况,农民难以获得贷款和其他金融支持,制约了他们的发展潜力。

3.教育资源匮乏和技能不足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有限,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这导致了农村劳动力技能的不足。

缺乏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机会,使得农民难以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需求,限制了他们实现财富增长和脱贫的能力。

二、扶贫政策分析1.发展乡村产业针对农村贫困问题,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

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发展乡村产业。

通过引导农民发展合适的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比如,政府鼓励农民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色农业和农村电商等,以提高农村经济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减少贫困的风险。

2.改善基础设施为解决农民出行不便、通信不畅等问题,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改善农村交通状况,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有助于扩大农民的市场覆盖面,增加收入来源。

3.教育和技能培训政府积极改善农村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此外,还加强对农民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帮助他们适应现代农业和其他产业的需求。

通过提高农民的教育和技能水平,可以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从而减少农村贫困。

4.完善社会保障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扩大农民的社会保障覆盖面。

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经济增长一直是国家、区域、公司等各种组织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通常人们会认为,经济增长仅仅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如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人口增长等等。

但是,事实上,非经济因素也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文将分析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

一、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遵循的政治规则,其中包括政府选举、政治自由等等。

研究表明,政治制度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影响。

民主制度通常比独裁制度更有利于经济增长,因为民主制度可以促进政府的透明度和问责制,使政府更容易管理。

此外,民主制度还可以提高教育水平和人均收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二、教育教育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加人均收入,促进企业发展。

此外,教育还可以提高个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这在创新型经济中尤为重要。

所以,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文化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文化既可以帮助经济增长,也可以妨碍经济增长。

例如,一些文化传统可能导致对创新的排斥,这将给经济增长带来巨大压力。

另一方面,如果文化具有创造性和包容性,就更容易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因此,政府应该鼓励具有创新和包容性的文化,以促进经济增长。

四、环境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大自然造成的持续性损害,会限制企业的投资和创新能力。

因此,政府应该有计划地开展环保活动,以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增长,特别是在发展经济的初期。

五、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拥有的网络和信任。

社会资本有助于构建安全、和谐、高效的社会环境。

在经济增长中,社会资本可以促进企业间的互动和交流,帮助企业更好地完成市场之间信息的交流。

此外,社会资本还可以减少对扯皮造成的损失,促进企业协同创新,融合创新和共创,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六、创新研究创新是任何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政府应该鼓励技术公司投入更多资金进行研发,同时不断改善专利法规制,提高知识产权价值等等,以便更好地保护知识财产和技术创新,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阻碍贫困地区脱贫至富的非经济因素分析
据资料显示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樱桃园镇经济比较落后,以农业为主,外出打工相对较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现象甚是严重,不仅影响了农村自身的发展也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贫困地区脱贫至富事关国家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所以,利用假期的时间,在家乡的几个村庄做了相关的调查得出了以下阻碍贫困地区脱贫至富的非经济因素。

一·知识水平
知识决定命运,决定人生的高度。

农村整体素质不高,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劳动生产率、市场竞争力。

现今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知识鸿沟相对较大,从樱桃园镇附近几个村庄的教育来看,导致其不能脱贫致富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儿童教育。

大约四五个村庄建有一所小学,学校老师的文化水平不乏高中生,村里十几岁的孩子不是辍学在家帮忙干农活就是早已装扮成超过其自身年龄的服饰外出务工。

(二)农村总体教育程度。

总体教育程度较低,到达大学本科以及以上文化水平的人约占到百分之一。

八成的人只是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

(三)农村干部素质低,有的甚至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或文盲,基层腐败严重,仅从乱收费,拒发直补金等
(四)农村扫盲率。

教育投入重城市轻农村,目前还尚有1.8亿文盲。

据国家统计局1997年和2001年两次抽样调查,农村文盲或半文盲劳动者比重占总数的8.5%,小学文化程度的为33.9%,初中文化程度的为46.2%,高中文化程度的为10.19%,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为1.3%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6.5年,只有小学水平都足以说明。

二·思想观念
(一)小农经济思想局限。

1、乡土意识。

土地在农民的心目中更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浓重的乡土意识使传统农民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即所谓的安土重迁。

乡土意识还表现在人们的老乡观念上。

不论走
到哪里,只要遇到了老乡、同乡,距离马上可以缩短、关系即刻可以拉紧,显得格外亲近和亲热。

因此,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农民的乡土观念成为选择友人、同事、合作伙伴的重要依据,在这些价值选择中,同乡往往是首选的目标。

2、小富即安。

有小农意识的农民,其追求相对较低,只要超过了旱涝保收,吃饱喝足略有结余的目标,就会产生富有的感觉。

其结果:一是没有了从前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不干活要饿肚子的危机感;二是有了结余就开始琢磨着享受,“烧香、修坟、包二奶”,而不懂得把结余投入再生产,扩大成果;三是有点成就便沾沾自喜,飘然自得。

3、重农轻商。

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生活在家庭、家族和自然村落环境中,以土为生,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

这种自然经济,使农村人口的流动性很小,对流通商品的依赖性很小。

4、缺乏自律。

由于小农生产方式是典型的个体行为,自家的地、自家的犁、想下地就下地,想种啥就种啥。

所以,没有规章,也不懂得什么是制度,不需要约束,也没有自律。

办事一般随心所欲,公私不分、上下不分、内外不分、轻重不分,不用说作为一个主观应肩负的责任,就连作为一个人与社会相处的标准分寸都难谈得上。

5、宗派亲族。

个体经营,势单力薄,没有组织,没有协作,没有共同的利益责权,自然也就没有抗风险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风调雨顺的时候养尊处优,一旦出现了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叫天不应,求助无门。

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宗派亲族,小农意识强的人只相信同姓同血缘的本家人。

为了集合力量战胜灾难,拉帮结派,任人唯亲。

传统农民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家庭、家族而不关心社会。

6、小绩则满。

传统农民由于生活在封闭的村落小圈子中,缺乏与外界的接触、冲撞与对比,容易产生一种随遇而安的思想。

“三亩田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被农村普遍接受的生活方式。

它从一个角度说明了农民进取心不强,只要有吃有喝有穿,就不愿意去冒更大的风险,赚取更多的收入,听天由命,知足常乐,缺乏向命运挑战的开拓精神。

这种小农思想:1、阻碍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2、阻碍农业机械化生产和高新技术的应用。

“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3、阻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保守,不敢冒险
与聊城市区附近的农村相比,樱桃园镇的农民已经远远落后了,他们已经达到小康社会,新农村计划早已落到实处,家家住上了小楼房。

而樱桃园镇的农村还是保持着多年俗气未脱的模样,不仅仅是村民的思想意识跟不上,政府也是畏畏缩缩,生怕自己的策略变动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一味按兵不动,结果就是农民一穷再穷。

从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上来看,聊城市区附近的农民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改变生产形势,改为经济作物种植,与传统的粮食作物相比,利润不仅仅是几倍的问题,很多农户都已步入了现代化的水平,不再为车房担忧。

樱桃园这些偏远农村的农民思想相对较为保守,怕经济作物收入不稳定,怕赔本,多年来固守传统的粮食作物生产,很是安心。

(三)养儿防老传统观念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物价也疯涨,抚养一个孩子的负担变得越来越重,抚养,上学,生活,上学等等到处都等着用钱,即使是农村消费水平虽然低一点但是孩子的从小到大的起居,上学等费用也不可小雀。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养儿防老之一说法,农村正很好的传承了这一思想,家家都不会少于2个孩子,四五个孩子的很是普遍,近年来计划生育的控制下还有所好转,我们的父辈那个年代这种现象更为严重,甚至有的家里将近两位数的孩子,一家人的吃饭问题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农村就形成了“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现象。

(四)腐朽封建的官本位思想。

个别干部宗旨意识淡薄,看重的是官位,追求的是仕途升迁,热衷于搞“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基至虚报浮夸,欺上瞒下,为个人和小集体谋私利的主意多,为地方和群众办实事的办法少,是导致农村止步不前重要原因。

三·人才外流
(一)大学生外流
近年来,农村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多,但对自己家乡的影响确是微乎其微,大多数人考上了不错的大学,搞得有模有样,把家里父母兄弟接出家乡,举家迁移,没有理由再回家
乡造福,受益的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家人,根本无暇顾及外人。

即使搞得一般,也只有过年过节回家探望亲人,风风光光来风风光光走,没留下任何有益于老乡的东西。

从大学生公务员考试就可以看出来,很对学生不想去小城镇,更别说农村了,历年来村官考试报名的人数也是少之又少,农村成了大学生们望而却步的地方,更别说回乡造福百姓了。

(二)成功创业的人外流
农村外出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少数有头脑的人找对了路子,转身变凤凰,腰缠万贯,在外地买了车房,与有些大学生那个一样将自己的亲人举家迁移,从此杳无音讯,他们的成功与家乡似乎没有干系,如果他们的聪明才智用在自己家乡的建设上,或是拿出一点资金用于农村发展上,那么现在的农村将是另一种面貌。

(三)年轻人外出务工
年轻人有朝气有活力,更有创造力,而农村年轻人却很少有留在家里的,只有过年的时候年轻人才会回家跟家人团聚,平日农村只有老人孩子和少数妇女,一幅“老弱病残”的景象
所以,农村空巢现象越来越严重,然而正是这种空巢现象阻碍了,甚至僵化了农村脱贫致富。

四·资源缺乏
(一)自然资源缺乏。

偏远的农村没有过硬的经济支柱,比如煤炭、天然气等,除了一亩三分地之外没有任何额外收入。

(二)社会资源缺乏。

农村在家务农的妇女占得比例额相对加大,农闲季节只能空闲在家,如果村庄附近有小型工厂,可以为她们提供一份补贴家用的工作,既不耽误农活,又不耽误照顾孩子。

而樱桃园镇的村庄附近没有一家工厂,一眼望去全是庄稼地-农村人的全部寄托。

五·国家扶持
(一)国家扶持不足
国家于贫困地区的真实情况了解不足,以至于对贫困地区的整治缺乏关注。

(二)惠民政策不能落到实处
历年来国家的惠民政策不断出台,但农民的生活现状又改善了多少呢,这就要归结于惠民政策的落实情况了。

国家的扶贫、救济金要经过多少关卡才能真正送到农民手里?像是过五关斩六将,没关都要打折扣,到了农民手里也就只剩残枝破叶了,所以惠民政策没有落到实处对农民的生活也没有太大改观。

六·先富不能带动后富
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然后实现共同富裕。

这是邓小平的主张,
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路线。

一直以来中国就是沿着这条预先设计的路线走过来的。

走着,走着,人们发现,一部分人确实先富裕起来了,而且是通过权钱交易一夜暴富起来的,而且是用国家的,全体民众的共同资本暴富起来的,却不但不带动其他人共同富裕,反而严重阻碍最广大的民众富裕起来。

七·环境制约。

贫困地区靠天吃饭,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特别是秋季玉米的收成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最为严重,秋季又是多风季节,一场风来袭,村民们大半年的劳动都会功亏一篑,更别说收成了。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贫困地区久久不能脱贫致富。

要想实现脱贫致富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更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