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理教案-降水和降水的分布_0543文档
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教案:降水和降水分布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降水的概念和降水的形成原因。
(2)掌握降水的分类和测量单位。
(3)了解降水在全球的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讲解、图片展示、班级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2)通过练习题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2)增强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降水的概念和形成原因(1)降水的概念(2)降水的形成原因:空气上升和冷却、水汽凝结和云滴形成等。
2.降水的分类和测量单位(1)降水的分类:大气水汽降落到地面的形式,如雨、雪、冰雹等。
(2)降水的测量单位:毫米、厘米等。
3.降水在全球的分布特点(1)降水量的分布特点:近赤道高、远赤道低。
(2)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同。
(3)世界降水的主要带状分布:热带雨林带、沙漠带、大陆性季风带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张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降水在全球分布是否均匀?有些地方降水多还是少?2.探究(15分钟)(1)降水的概念:通过图例和示意图向学生解释降水的概念。
(2)降水的形成原因:通过示意图和动画资料,向学生讲解降水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理解降水是由水汽凝结形成的。
(3)降水的分类和测量单位:通过展示不同形式的降水和测量单位的转换,引导学生了解降水的分类和测量单位。
3.梳理(10分钟)(1)降水量的分布特点:通过图片和数据表格展示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引导学生总结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2)降水的季节分布: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分布特点。
(3)世界降水的主要带状分布:通过地理图谱和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世界降水的主要带状分布,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带状分布的原因和特点。
4.拓展(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自己所在地区的降水特点,了解降水对当地的影响,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初中地理七年级《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优秀教学设计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阅读降水柱状图,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教学重点和难点】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课前准备】1.用雨量器和量杯观测近期的一次降雨或降雪,并记录降水量。
2.教师搜集: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资料、阅读资料“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3.童谣《小松树,快长大》磁带与录音机4.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我国传统的居民房屋建筑形式中的平顶房、尖顶房、大土楼、竹楼、高架屋、窑洞等的照片或图片。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听童谣《小松树,快长大》:“小松树,快长大,绿树叶,发新芽,阳光雨露哺育它,快快长大,快快长大!”优美的音乐告诉我们:小松树的长大,必需的自然条件是什么?——阳光、雨露(及肥沃的土壤等)。
雨露是从哪里来的,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哪些影响?讲授新课:一、降水与生活1.降水的概念活动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请同学们讨论并解释: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如果我们把洗干净的湿衣服晾在阳台外面,过不了多会儿,衣服就干了,这是怎幺回事?(学生的讨论结果有很多种,教师归纳:衣服上的水分不断蒸发成为水汽,进入大气中。
)教师:水分不断蒸发成为水汽,进入大气中,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我们接着讨论另一种现象。
活动2:冬天的清晨,当你的父亲开车送你去上学的路上,车厢内必须开暖风,否则过一会儿,玻璃就模糊而看不清窗外了,请同学们讨论并解释:玻璃为什么会模糊了,这是怎幺回事呢?(学生的讨论结果有很多种,教师归纳:车厢内的水汽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就会凝结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上。
)教师:如果水汽升入到高空大气中,会凝结成小水滴吗?那就是雨吗?(学生讨论)活动3:水汽升入到高空大气中,气温降低也会凝结产生降水: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资料,找出降水的概念及其降水的各种形式。
学生回答: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4.课后思考题:布置一些关于降水和降水分布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思考,巩固所学知识。例如:
a.降水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主要类型?
2.强调作业的实践性和探究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注重作业的反馈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提问,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研究精神。
4.重视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5.分组合作,探究学习: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展示等形式,深入理解降水知识。
6.强化数据分析能力:提供降水数据,指导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降水特点,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结合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关爱环境,树立和谐发展的价值观。
4.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与降水相关的自然现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降水的相关知识。
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网络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3.设计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和记录身边的降水现象,培养观察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8.情感教育:结合降水知识,引导学生关爱环境,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学活动:播放一段关于世界各地降水的视频,展示雨、雪、雾等不同降水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降水的多样性。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降水的形成原因、类型及分布规律,特别是锋面雨、地形雨、对流雨等不同类型降水的形成机制。
2.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对农业生产、水资源分布等方面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降水分布图,解释降水现象。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降水现象,激发学生对降水知识的学习兴趣。
2.新课内容:讲解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主要类型及分布规律,引导学生探究降水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4.实践环节:指导学生利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分布图,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要求:短文结构清晰,观点明确,建议具有可行性。
-目的:加深学生对降水与农业生产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请学生观察并记录家中一周的用水量,结合本节课学习的降水知识,思考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要求:记录详细,思考深入,能够提出具体的节水措施。
-目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明白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讲解降水分布规律,引导学生学习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分析降水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介绍降水对农业生产、水资源分布等方面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降水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4.强调降水资料的处理方法,如降水分布图的绘制,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降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5.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降水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1(七年级地理)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降水形成的条件和过程2、使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测定方法3、使学生了解降水的分布和季节变化【教学方法】讲授法、查阅法、讨论法。
【重点】降水的条件、降水量的分布和季节变化【难点】降水的条件、降水量的分布和季节变化【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结合教材“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找出乞拉朋齐和阿塔卡马沙漠,阅读扩展资料“世界雨极与旱极”,说一说世界降水的分布的特点。
教师:上述资料说明了什么?学生:乞拉朋齐降水多,阿塔卡马沙漠降水量少,说明了世界降水量的分布是不均衡。
教师:世界降水究竟是怎样分布的,有什么规律呢?学过“降水的分布”,我们就可以知道了!讲授新课:三、降水的分布(空间变化)1.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教师:不同的地区降水量不同,人们为了研究的方便,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等降水量线与等高线、等温线都是等值线,具有相类似的特点,那么什么叫等降水量线呢?学生:在地图上把年平均降水量相等的点连成的光滑曲线,叫等降水量线。
教师强调: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教材的“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就反映了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状况。
2.影响降水的因素教师:阅读教材的“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可以发现:为什么有的地方降水量大,有的地方降水量少?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活动1:请同学们《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一说世界降水随纬度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学生: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少。
教师归纳:赤道附近降水多,由赤道向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越来越少。
活动2:在教材“世界降水量分布图”中找到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和西岸,找到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东部、内部、西部,并结合《七年级地图册》(上册)的“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图,说一说它们的降水量有什么差异?学生: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较少。
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陆降水较少,沿海多。
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材地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地理教案 / 初中地理 / 七年级地理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广阔的见识,可以让学生了理解到做人的道理还有生存的意义,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地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年降水量的概念;2、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能够知道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过程与与方法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感知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的影响,从而把握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道尽管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产生深刻的影响,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同地区的人们是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降水的数量的;2、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简单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分布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比眼力:下面图片中,沙漠景观是第几幅,草原景观是第几幅,平原景观是第几幅?(出示图片)世界之大,自然景观千奇百态,各有千秋,你想探索其中的奥妙吗?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造就这个奇妙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降水的分布。
二、学前热身不同的地区降水量不同,人们为了研究的方便,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分布情况。
你还记得等高线和等温线的定义吗?你能由此推出等降水量线的概念吗?三、合作探究互动一:分组讨论:如果你是杭州天堂伞的经销商,要到国外开辟新的市场,下列国家或地区中你会选择哪里作为你的目标,说说你的思路。
互动二: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讨论:1、图上有哪些重要纬线?2、你知道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什么吗?互动三:1、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线图讨论:赤道附近降水多在多少毫米以上?两极附近降水多在多少毫米以下?由赤道到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2、出示flash动画,了解对流雨的形成。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七上册地理教案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七上册地理教案多看地球仪,拿着地球仪,按照地球自转的方向转动,在脑子里建立起地球的概念。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七上册历史教案,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七上册地理教案一、背景与意义分析为适应今年秋季全面使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本人试写这一教案,帮助自己进一步地深入理解和研究新教材教法。
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知识积累与疏导: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
认知率达100%技能掌握与指导: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仪器,测出降水量,运用图表资料,说出降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利用率达100%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发展智能。
举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互动率达100% 情意修炼与开导: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南通生产、生活的关系,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
投入率95% 观念确认与引导: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
认同率达100%三、障碍与生成关注对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不容易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应着重在图的阅读分析上下功夫。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南通地区降水资料创设情景,引出问题录像:降水的各种类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
引出问题: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你从中有何感想?地理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到他们的生活世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创设这一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地理现象,能充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
合作交流,分析影响设置多张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的句子,参照第一张小卡片,用实例或者推测的方法,在其他小卡片的空白处写出这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初中地理降水的分布教案
教案: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目标:1. 了解降水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2. 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掌握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3. 理解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教学重点:1. 降水形成的原因及条件。
2. 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教学难点:1. 降水形成条件的理解。
2. 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掌握。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3. 相关降水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气温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气温与降水的关系。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降水吗?降水有哪些形式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降水的概念: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 介绍降水形成的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有足够的凝结核。
3. 讲解降水的形成过程,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降水形成的过程。
三、世界降水分布(10分钟)1. 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地图,观察并描述降水分布的规律。
2. 讲解降水分布的规律:a. 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 南北回归线两侧,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c. 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d.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四、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对农业、水资源、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2. 举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降水的形成条件、降水分布的规律及其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2. 强调降水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自己所在地区的降水特点。
2. 调查周边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绘制降水柱状图,并分析降水变化规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降水形成的原因、降水分布的规律以及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使学生掌握降水知识。
(七年级地理教案)“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七年级地理教案
本节教材是第四章的重点、难点,内容抽象,需理解记忆的东西较多,考虑到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抽象的东西变得直观、形象,课堂上出示自制的投影片(包括复合片)和放录像,结合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回答,效果良好。
教学过程如下:[导入新课]
学习世界气候,先要知道气温、气压和降水的形成、分布和变化。
前两节我们已经学习了气温和气压的形成、分布与变化,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三节降水的形成和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板书)
一、大气降水(板书)
问题1.根据你平时的生活经验,观察投影片,大气降水主要有哪些形式?
出示雨、雪、雹等投影片,让学生总结(降雨、降雪、冰雹等均属大气降水)。
不管哪一种降水形式,大气中一定要含有水汽。
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降水量/毫米10522477181135169112572412
(2)画面显示一个长方形图(指导学生要把握图幅的大小,不要过小或过大)。(3)画面显示横坐标,依次标注12个月份。(指导学生把横坐标12等份,在每等份的中央标注月份)(4)画面显示纵坐标,依次标注降水量刻度,单位是毫米(指导学生降水量的刻度,要根据资料中月平均降水量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来确定。如本资料中,最高值169毫米,最低值5毫米,因而每个刻度就应确定为30毫米或50毫米,总刻度从0至200毫米就行了)。(5)画面逐月显示12根柱形,说明12根柱形表示12个月的降水量,每根柱形的高低表示各月降水量的多少,12根柱形的 降水量之和,表示年降水量(指导学生根据资料中各月降水量的多少,依次画出12根柱形,注意提示学生每根柱要画在横坐标每等份的中央,即12根柱形之间的距离要相等,不要太粗或太细)。3.学生画好图后,鼠标点击读图要求,引导学生分析该地降水在一年的季节变化情况。(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7、8、9月份)(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1、2、3、4、11、12月份)(3)该地的年降水量是多少?(约749毫米)(4)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该地全年降水较多,且不均匀,夏秋降水较多,冬春降水较少)4.根据以上分析,总结降水柱状图的阅读方法。
三、降水的分布
1.教师指出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等降水量线与前面学习 过的等高线、等温线一样,都属于等值线。也就是说,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要领与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的阅读要 领基本相同。2.多媒体展示课本P56图3.21“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分析下列问题。(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4)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贫乏的地区各分布在哪里?3.以“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为底图,教师边鼠标点击,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读图要求,边得出结论。(1)画面显示用红色勾勒出赤道,并闪烁。对赤道附近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的地区用黑色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归纳出第一问的结论: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2)画面显示用蓝色虚线勾勒出南、北极圈,并闪烁。对两极地区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地区用黑色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归纳出第二问的结论:两极地区降水少,年降水量多在200毫米以下。(3)画面显示用绿色虚线勾勒出南、北回归线,并闪烁。然后用黑色块分别闪烁回归线东西两侧的降水量, 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第三问的结论: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4)画面分别显示北回归线和北极圈、南回归线和南极圈,让学生指出是哪两带?(北温带和南温带)然后对温带地区内陆和沿海地区降水量分别闪烁,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第四问的结论:在温 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5)画面分别显示乞拉朋齐和阿塔卡马沙漠所在地方及降水量,并闪烁。让学生从两地所在的降水量的多少,得出第五问的结论: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乞拉朋齐,最贫乏的地区是阿塔卡马沙漠。4.通过以上读图分析,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板书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3.在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5.让学生回忆影响世界各地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的因素有哪些?(纬度、海陆、地形)同样,使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也是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因素影响的结果,除此之外,还受地形的影响。6.多媒体演示地形对降水的影响。(1)画面显示山体。(2)画面显示暖湿气流,并沿坡爬升,闪现云层、降雨。(3)让1名学生上讲台指图说明:哪是迎风坡?降水多还是少?(多)哪是背风坡?降水多还是少?(少)大家评判补充,使学生认识迎风坡和背风坡及其与降水多少的关系。教师并给学生说明乞拉朋齐在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印度境内),位于迎风坡,因而降水很多,被称为世界“雨极”。板书4.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作业布置1.根据你的生活体验,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思考学校所在地的一年之中,哪个季节降水多?哪个季节降水少?为什么?2.阅读课本P56图3.21“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思考下列问题。(1)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主要在哪些大洲的什么位置?(非洲的中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南美洲的北部和中部)(2)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主要在哪些大洲的什么位置?(非洲的北部、亚洲的西部和中部、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中部)(3)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的有哪几个大洲?(南美洲、欧洲)
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水柱图。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世界各地区降水的分布,更好地利用降水的规律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3.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读围观察讨论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相关课件雨量器量杯课时安排:1~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所处的地区在地球上属于高纬度,还是低纬度地区?一年之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生:略。
师: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
(同学们鼓掌,烘托课堂的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讲授新课:(提问)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大气降水有哪些形式?生:降水、降雪、冰雹等。
师:不管哪一种形式的降水,总之在大气中一定要含有水汽。
那么大气中的水汽是从哪儿来呢?(想一想,可以同桌讨论一下)师:同学们知道湿衣服晾在室外,过一段时间就干了,那么衣服中的水分到哪去了呢?(蒸气后变成了水汽发进入大气中)海洋、河流、湖泊以及土壤和植物等在太阳照射下,蒸发或蒸腾的水汽,进入到大气中,这就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板书:一、降水与生活1.降水:(1)什么是降水?(2)降水是怎么样形成的?(3)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师:降水降落到地面后,怎样知道降水的多少呢?板书:三、降水量的测定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第54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doc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3《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2一、我想学:导航与预习学习目标▲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二、我要学:探究与突破知识点1:降水和生活阅读书本P53和P54的相关内容☆探究知识形成(一)降水的相关知识1、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的总称,包括液态的,固态的、,其中降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气象部门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把降雨划分为、、、等不同等级。
3、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称为,测量单位一般采用。
(二)降水与生活⑴想一想:以下的降水情况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连线题)连续24小时的暴雨五谷丰登雷州半岛有近两个月没有下雨洪水成灾风调雨顺土地龟裂,农作物缺水,用水紧张阴雨连绵一个月天气寒冷,交通堵塞08年春节前后韶关的冰雪天气衣服难干,物品易发霉小结:⑵小组合作完成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理解。
知识点2:降水的季节变化☆探究知识形成想一想:十堰一年中哪个季节多雨,哪个季节少雨?小结: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
通常用各月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一)降水量柱状图(重点)1、读图(P55图3.19)⑴横坐标表示,纵坐标表示;柱子的高低,反映了的多少。
提示:降水的季节变化可从降水的柱状图上作直观判断。
主要抓住两点:其一是全年各季节的降水是否均匀.................?其二是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⑵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的降水是有差别的,地的降水多且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地的降水较少,主要分布在季,降水的季节差异很大。
⑶一年中的降水总量,就是,它影响着当地的干湿程度。
例如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地区,会比较;而200毫米以下的地区,就很。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突破知识应用1、读图3.20中表示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
七年级地理教案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9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降水和降水的分布9篇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教学要求1. 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 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内容点析1. 本节教材的结构和编写思路与上一节相同。
2. 降水有多种形式,教材的重点是降雨。
划分降雨等级的标准见参考资料。
3. 降水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多方面的。
教材通过活动设计,使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或已有知识,具体举例说明降水多少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加深学生对降水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认识。
4. 降水的时间变化主要讲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的季节变化一般用降水柱状图表示。
因此,教材的重点放在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上。
教材首先安排图3.19,使学生对降水柱状图有直观认识,并且理解各地降水季节变化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大(b地),有的地方小(a地)。
接着,教材通过活动设计,以使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降水柱状图,这如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图一样,是学生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5. 降水的空间分布重点是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等降水量线与等温线、等高线一样,都属于等值线,其绘制原理、阅读要领基本相同。
因此,在学生学习了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的基础上,教材没有再安排等降水量线模式图,而是直接设计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图3.21)。
6. 图3.21中标示的世界“雨极”和世界“干极”,指的是气象观测记录中的世界之最。
7. 降水的空间分布主要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这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都有反映。
此外,从理解气候差异来说,还需要先了解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为此,教材简单介绍了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的差异。
教学建议【降水与生活】1. 降水是人们熟知的大气现象,学生也都已有认识。
因此,教学时可请学生发言,补充降水的形式(雨、雪、雹等),而对于降水的成因和条件不必多讲,对于降水的概念也不需要作严谨的解释。
七年级地理教案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一课时)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降水及降水量的测定;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
3、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教学方法启发式谈话、图像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法1 教师在黑板上挂出降雨和降雪景观图。
向学生提问:这两幅景观图各表示什么天气?(降雨、降雪)降雨和降雪是我们常见的天气现象,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我们统称为大气降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方法2 创设环境,引导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
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
(或可以直接通过事先准备好的卡片或简单的工笔画)推出课题: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讲授新课](板)一、降水与生活(板)1、降水及其主要形式问1:当老师提到降水时,你是怎么理解降水的?(学生自由回答)明确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讨论:引入:天气多变,降水的形式多样,你发现自然界还有哪些形式的降水?分组讨论回答。
(如雨夹雪,雨夹冰雹,人工降雨等,但是要注意露霜雾是在近地面由于气温和气压变化形成的,因此不属于降水。
)问2:在各种各样的降水当中,你觉得在咱们重庆地区,哪种形式是最主要的?降雨是主要的降水形式转折:你经常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天气预报里边关于降雨的大小有哪些等级划分?暴雨、大雨、中雨、小雨。
(板)2、降雨的等级(暴雨、大雨、中雨、小雨)师生互动:生活中,人们并不是严格按照气象部门的标准对降雨进行等级划分,而是根据感受来进行判断。
如:毛毛雨——春秋,暴雨——夏天午后等。
当下毛毛雨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多愁善感,情绪低落)下暴雨的时候你又有什么感受?(痛快,倍感清爽)雨后天晴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精神振奋)转折: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发现降水对人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其实,降水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影响更大。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2(七年级地理)
《4.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2课时【学习目标】:1、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特点。
2、学会分析影响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因素。
【教学重难点】: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影响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因素【学法指导】:自主预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质疑点评【自主学习】:(只要跟着河流走,就能够发现大海)1、找出什么是等降水量线?2、通常用图来表示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
3、一般来说,赤道地区降水,两级地区降水;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西岸和内部降水;在温带,地区降水较多,地区降水较少;在山地,一般坡降水多,坡降水少。
4、通常情况下,降水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
5、被称为地球“雨极”的是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读图4.9,分析:(1)赤道附近地区的年降水量大约在多少毫米以上?两极附近呢?两地哪里降水多?哪里降水少?(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3)在中纬度地带,亚欧大陆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当堂测验】:1、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表现最明显的是()A、高纬度地区B、中纬度地区C、低纬度地区D、全球一样2、下列地区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最少的是()A、亚洲西部B、赤道地区C、亚洲东部D、撒哈拉沙漠3、世界年降水量由赤道向两极的变化总趋势是()A、逐渐减少B、逐渐增多C、先减少后增多D、先增多后减少4、有关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B、沿海地区的降水量一定比内陆地区多C、世界上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太平洋沿岸地区D、世界降水量最贫乏的地区是亚欧大陆内部5、我国东南沿海的降水比西北内陆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因素B、人为因素C、地形D、海陆因素6、关于地形因素对降水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迎风坡气流被抬升,降水多B、迎风坡气流被抬升,降水少C、背风坡气流被抬升,降水少D、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多7、下列降水分布特点的形成,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的是()A、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B、台湾山脉西侧降水少,东侧降水多C、赤道地区多雨,极地附近少雨D、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降水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8、了解世界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需要阅读()A、降水量柱状图B、降水量曲线图C、等降水量线图D、降水量饼状图【我的收获】。
七年级地理教案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_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降水柱状图的阅读、绘制;世界降水分布的。
差异2、难点:降水柱状图的绘制;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我们诏安在一年中什么时候下雨最多呢?(夏天)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
(一)降水与生活互动1、什么是降水它的主要形式是什么?明确: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互动2、降雨都一样大小吗?明确: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
互动3、降雨量的多少是如何测量的?读p54阅读材料。
(与气温的测量进行比较)工具:雨量器量杯测量单位:毫米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注:年降水量是指这个地方多年平均降水量互动4、不同的降水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呢?引导学生从“不同强度、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降水加以说明。
(可结合地理图册p22进行说明)例如:xx年强台风所带来的强降水,使不少人房屋倒塌,使一些人失去了财产,失去了家园,甚至失去了生命。
互动5、完成p54活动1。
小结:结合活动2得出降水过多或过少,会对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但降水适时、适量对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是有好处的。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我们都希望年年“风调雨顺”,但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
我们可以用“降水柱状图”表示。
互动1、指导学生读图3.19,分析a、b两图降水量情况?明确:a地较均匀;b地差异较大: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互动2、完成p55活动1,并与3.19图作比较。
认识到不同地区降水季节变化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理教案-降水和降水的分布_0543文档EDUCATION WORD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理教案-降水和降水的分布_0543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降水的观测方法和降水形成的过程。
掌握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认识降水的季节变化类型。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差异。
使用降水柱状图,说明降水季节变化的特点。
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勤于思考的品质。
教学建议关于“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总体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的安排与前一节的气温分布有类似的地方,可以利用前一节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从降水的来源→降水量的测定→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分析成因,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思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大气降水是从空中降落下来的雨、雪、雹等总称。
教材通过一段文字讲述了降水的来源到降落到地表的动态过程,水汽从这里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物质是在一刻不停运动着的,而运动是由一定规律可循的。
降水量的测定首先是学生形成年降水量的准确概念,其次在降水量的测定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世界降水的分布和降水的季节变化,教材体现了降水的时间概念、空间概念、数量概念的结合。
在降水的空间分布中,教材通过提问对各地降水量的多少作了定性的叙述,而在降水的季节变化中,偏重定量的说明。
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另外,教材用提问、图像、小结的形式,反复说明一个问题,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图像能够较直观地反映降水的时空分布和变化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课本提供的读图问答,引导学生读图思路,降低难度和训练思维;课文中对规律的总结归纳,可以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关于“降水的分布”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的教法建议对于降水的分布,同样也分为时间(季节)和空间(世界)的变化。
某地降水的时间变化用降水柱状图,降水的空间分布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办法:1、引导学生明确年降水量世界分布中“等降水量线”的含义,可以与等高线、等温线对比,知识迁移。
2、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按照提出问题→读图分析→总结规律→分析成因的步骤进行。
提出问题可以参照课本商有关内容。
最后总结归纳,用表格的形式展示,表格的“列”的排列是从低纬到高纬,如果画成半球图展示,更直观,效果可能更好。
总之,是知识系统、条理清楚,便于学生理解。
中纬地区东西两岸先不填写内容。
3、对于降水柱状图,首先要识图,了解绘图方法,找到它与气温曲线图的不同之处。
其次要读图:各月降水量的约数,什么季节多雨?什么季节少雨等,充分利用课本中提出的问题。
最后归纳出世界降水季节分布五种类型。
4、将降水柱状图中涉及的几个城市,依照2表格中归纳的降水空间图中找到它们的大体位置。
如新加坡在赤道附近,所以为全年多雨型。
完成表格中中纬东西岸的内容。
对降水时空分布形成的原因,本节教材涉及的不多,都放在影响气候的因素中一起讲解了,教师提前在这里引导学生简单的分析、讲解,可以起到及时了解原因、分散难点的作用。
这节内容不太难,应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及课文中涉及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认真观察、讨论,找出降水时空分布的规律。
使学生在读图、析图、归纳上有所提高。
关于“降水和降水量的测定”的教法建议对于本节课,首先应使学生明确降“水”的来源,可以用举例、动画、朗读等方法,从感性入手认识到水汽的来源是海陆水体蒸发及植物的蒸腾。
通过动画使学生认识到降水形成的过程。
注意提醒学生降水与降雨的不同之处。
对于“降水量的测定”,学生看课本雨量器示意图,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设计简易的雨量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观测。
测定降水量时应每天定时观测(每天8时、20时),不是等降水后才测;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mm);降水量是指某个时段(日、月、年)降水的总和(以便与气温区别),通常所说的某地年降水量是指该地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可引导学生计算多年平均降水量;教师可以选择补充降水等关于“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教学设计示例关于“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示例【教学重点】大气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教学手段】录像:降雨和降雪的片断计算机课件:(1)降水的形成过程动画;(2)雨量的测定---雨量器;(3)某地年降水量测量值;(4)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5)表格;(6)降水柱状图;(7)降水量季节分布【教学过程】(录像引课)大气降雨和降雪片断(提问)下雨、雪是常见的天气现象,我们将大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统称为降水,思考降的“水”从何而来?(板书)第二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降水的来源(学生朗读)“小水滴的旅行”(计算机动画1)降水形成的过程(学生总结降水形成的过程)(承转)为了研究气候的特征,我们必须研究降水的分布特征,因为降水是气候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所以必须先研究降水量及测定方法(总结板书)二、降水量的测定(投影片2)测量降水量用雨量器,介绍雨量器的用法。
同学们自己也可以制作简单的雨量器,回去可以试一试。
用雨量器可以量算出一个地区日、月、年的降水量,与气温的平均值不同的是,降水量是求和。
每天要定时观测,不是下雨才测的。
(投影片3)这是一张某地年降水量测量值示意图,图中的数字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求多年降水量的平均值)单位是什么?(mm)你能否按照所学的等温线图、等高线图的制作方法,按照20mm间隔,画出该地的等降水量线图?点击投影片,出现绘制结果,和同学的比对。
该图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什么?(由西到东逐渐减少)(提问)我们了解降水量图的绘制方法和读法后,来学习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板书)三、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学生活动)参照课本P44问题,小组讨论并完成下面表格(投影片5)(教师总结)点击投影片,完成表格,黑体字部分先不做。
其中原因分析部分要教师讲解。
(讲授)大气降水时间分布也不均(板书)四、降水的季节变化(投影片6)我们将不同月份多年的降水量求和制作了降水柱状图。
读图思考课文P44提出的问题(学生活动)(教师总结)根据世界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分布特征,可以将降水的季节分布概括出以下五种类型,找出每种类型代表的城市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中的位置。
并完成表格(投影片7)(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到大气降水的时空分布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下面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1、为什么位于内陆的天山上会常年被积雪覆盖?2、学校所在地属于哪一地区,哪种类型?【设计思想】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重点是利用图像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归纳规律的能力。
第一个环节从感性认识入手了解降水形成的过程,给学生一个事物是不断运动和联系的启示。
学生的朗读,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更有想象发挥的空间。
降水很容易和降雨混淆,所以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降水概念的含义。
第二个环节是降水量的测定,因为在前一节将天气和气温的测定时,学生已经知道天气要素观测的内容,没有更多的讲解,这里重点使学生了解到降水量与气温的不同之处:气温是平均值,短时间的降水量是这个时期降水多少的总和,而一个地区多年降水量是平均值,其计算方法与多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一致。
第三个环节设计等降水量线的画法,主要是知识的迁移,只是单位不同。
因它是世界年降水量图制作和阅读、分析的基础,所以设计了画图和总结规律,以使学生更明确。
对于年降水量分布图,充分利用了课本提出的问题,用分组讨论的方法解决,教师是引导者、点播者,如果学生条件好,就多讲解些影响因素,如果学生较差,就使他明白现象即可,重点是了解规律,在读图讨论过程中培养能力。
第四个环节是分析降水量的季节分布图。
首先是明确降水柱状图的制作方法,有读气温区线图的基础,按照课文问题分析并不难,所以让学生充分活动,以培养合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由于时空分布内容联系较紧密,所以设计表格,将二者结合起来总结。
以上各个教学环节,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同要求,呈现的教学方式、方法各有不同,第一个环节从感性入手,引起兴趣;第二个环节将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第三、四个环节,由于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此类地图的知识储备,因此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利于学生从多个头绪中找到联系。
【板书设计】第二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降水的形成二、降水量的测定三、降水量的分布四、降水的季节变化探究活动1、将水果从冰箱中拿出来,观察表面水珠的形成;观察洗澡时水滴的形成2、降水的形成:准备一个玻璃杯,杯中放少量水,杯口用塑料纸扎紧,放在太阳底下晒一会儿,然后拿到荫凉的地方,观察杯中降水的形成。
3、测定一周的降水量。
选择一个平底、上下一样大小的大口瓶子放在院内空旷的地方,下雨以后用直尺测量瓶中雨水的深度,即是此次的降水量。
将一日、一个月、一年的数字相加就是当地日、月、年的降水量。
级的划分,使学生对日常的降水量预报有较为清晰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