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不同角度的情节梳理
《我的叔叔于勒》疑难解析
《我的叔叔于勒》疑难解析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菲利普夫妇是自私、冷酷、贪婪、庸俗的小市民,在爱慕虚荣这一点上,他们特别相像。
如菲利普看见别人高雅地吃牡蛎,也摆出绅士风度完全是打肿脸充胖子。
菲利普太太明明怕花钱吃牡蛎,却偏说“怕伤胃”,“怕惯坏孩子”,这样既维护了面子,又省下了钱。
但菲利普太太远比他的丈夫精明、泼辣、有心计。
如在船上发现于勒是穷光蛋后,菲利普是内心恐慌、神态异常、语无伦次,只会向妻子讨主意,而菲利普太太则一面大骂于勒,一面果断地带领全家躲开,脱离了“危险区”。
文中的“我”是一个入世未深、比较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虽然他也盼望叔叔发财回来,但当他得知叔叔的真相后,竟不受父母影响,既仔细观察叔叔,心中默念叔叔,还给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
这与父母的自私冷酷形成鲜明对比。
在这个尚未受到腐蚀的孩子身上,作者寄寓着自己的希望和理想。
2、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的人和人的关系:这是比较传统的认识,主要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论述:“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
”“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主宰了人的心灵和生活。
货币既然能使互相对立的人亲密无间,同样也能使非常亲近的人分道扬镳。
菲利普为什么不肯和亲弟弟相认?就是因为金钱的作用。
这样残酷的情景,是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社会现实概括。
这篇小说对这样普遍的社会问题,作了真实的艺术的反映。
3、小人物生活的辛酸:也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表现的是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从菲利普夫妇立场看,他们为什么不认亲弟弟?首先是于勒占用了菲利普应得的那份家产(在西方文化中,私有制是社会的基础,这点要注意到),菲利普对弟弟还是宽容的,不然不会让他占用自己应得的家产(看来菲利普并不是那么冷酷的人)。
巧用对比手法解读《我的叔叔于勒》
巧用对比手法解读《我的叔叔于勒》巧用对比手法解读《我的叔叔于勒》:文章以“我"为全文的线索,见证了于勒叔叔的悲惨生话,也见证了父母对于勒叔叔的态度。
当父母亲遇到愁苦、贫穷的于勒时,举止失措,情感失控,破口大骂。
“我"却对于勒叔叔有着无限同情,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亲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的同情心与父母的冷酷无情形成鲜明对比,使整个小说故事情节走向高潮。
作者对菲利浦夫妇以及孩子对于勒叔叔的不同态度的对比刻画中,把大人势利、冷酷无情的嘴脸刻画得一览无余,让人既寒心,又痛心。
作者写作的高明之处是把人物置身于出人意料却又合乎情理的态度对比中,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令人久久难忘。
语文九年级上 15 我的叔叔于勒
15 我的叔叔于勒/ 方法拓展
概括、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 1.阅读文章,概括情节
概括全文故事情节,一般可按情节线索发展的阶段分点概括;概括部 分故事情节,可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答题范围,迅速提炼主要信息。
另外,可用文中中心句概括的事件,答出中心句即可。无明显中心句 的事件,应用恰当、简练的语言予以概括。 2.品味技巧,体会情节设置的作用 (1)就全文来说,有设置悬念,一波三折式。作用是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增强故事的可读性,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②菲利普一家生活艰辛,对于勒充满期待→发现真相,幻 梦破灭,遂弃他而去(逻辑)
15 我的叔叔于勒/
③听到于勒发财的消息,一家人期待他归来解困→发现于 勒已成为又老又穷的水手,又急又气,害怕背上包袱,明 知对方身份却不相认(心理)
④菲利普一家苦苦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于勒在海外 发财了,一家人盼他回来搭救→在船上巧遇一个与于勒相 貌相似的水手,他是谁?→原来这是破产的于勒,一家人 希望破灭,不敢相认,失望而归(技巧)
15 我的叔叔于勒/ 真题演练
把小说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①那是1943年冬,天真是寒冷,对正在斯大林格勒城下作战的 德军来说,更是苦不堪言。
②士兵米涅刚一动,腰部被炮弹炸伤的伤口就剧烈地疼痛起来。 “帮帮我吧,我要回国,我要去见米丽亚。”米涅向正忙着撒退的 连长求救,连长轻蔑地看他一眼,冷冷地走了,米涅躺在雪地上, 绝望和希望一同飞向那片阴霾的天空,只有米丽亚美丽的容颜在他 眼前闪动……
15 我的叔叔于勒/
3.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以 免再遇见他”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以免”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唯恐避之不及的心态, 暗含着作者的讽刺。
15 我的叔叔于勒/
故事是怎么讲的——从叙事时间、空间和叙述视角方面解读《我的叔叔于勒》
故事是怎么讲的 ——从叙事时间、空间和叙述视角方面解读《我的叔叔于勒》发布时间:2023-02-28T03:30:19.178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第10月第19期作者:李乐琪[导读]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莫泊桑的代表作《我的叔叔于勒》以丰富的细节、丰满的人物、深刻的内涵而闻名于世,独具特色的叙事艺术更是支撑起整篇小说的关键。
李乐琪广东省岭南师范学院 524048摘要:“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莫泊桑的代表作《我的叔叔于勒》以丰富的细节、丰满的人物、深刻的内涵而闻名于世,独具特色的叙事艺术更是支撑起整篇小说的关键。
从叙事学理论视角出发,探究《我的叔叔于勒》中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叙述视角的技巧运用,以拓展学习视野,深度理解小说。
关键词: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叙述视角当我们看小说时,我们在看什么?一直以来,人们在看小说时,多关注小说“写了什么”,却忽略了小说“怎么写的”。
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小说叙事学在西方兴起,引发了人们对小说的形式技巧和结构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就《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出发,从张弛有度的叙事时间、隐喻丰富的叙事空间和别具匠心的三叙述视角。
一、张弛有度的叙事时间文学与现实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在现实中只会规律性延伸的时间,在文学中可以产生畸变。
叙事与时间的关系问题是保罗·利科叙事学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通过对叙事时间的把控,可以让小说产生特别的意蕴。
1.故事时间和话语时间差异的效果“叙事的一组有两个时间的序列,被讲述的事情的时间和叙事的时间。
这种双重性不仅使一切时间畸变成为可能,挑出叙事中的这些畸变是不足为奇的;更为根本的是,它要求我们确认叙事的功能之一是把一种时间兑换为另一种时间。
”法国文学理论家热拉尔·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中把时间分为“故事时间”和“话语时间”。
故事时间指叙事中主旨事件的跨度;话语时间指阅读话语所花费的时间,一般以作者叙述过程中文字篇幅的长短来计算。
我的叔叔于勒内容概括
我的叔叔于勒内容概括
我的叔叔于勒是一位非常有趣的人。
他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热情的人,总是能给
人带来欢乐和快乐。
他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总是闪烁着智慧和聪慧。
他的笑容总是那么温暖和真诚,让人感到无比舒心和愉悦。
叔叔于勒是一个非常有学识和见识的人。
他广泛涉猎各种学科和领域,对历史、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都有着深厚的造诣。
他喜欢阅读各种书籍,喜欢探讨各种问题,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精神。
他的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总是能够给人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和观点,让人眼前一亮。
叔叔于勒是一个非常善良和仁慈的人。
他总是乐于助人,乐于奉献,乐于为他
人着想。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他都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人。
他喜欢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喜欢给人一些温暖和关怀,让人感受到他的善良和慈爱。
叔叔于勒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他总是能够尽职尽责,勇往直前。
他喜欢挑战自己,喜欢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勇敢地去面对和解决。
他的坚韧和执着总是能够感染身边的人,让人感受到他的坚强和勇敢。
叔叔于勒是一个非常乐观和积极的人。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他总是能够
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
他总是能够从困难中找到希望,从挫折中找到动力,让人感受到他的乐观和积极。
总的来说,我的叔叔于勒是一个非常有趣、有学识、善良、有责任感、乐观的人。
他的存在让我的生活充满了快乐和幸福,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和意义。
我非常感激能够有这样一个优秀的叔叔,他是我生命中的一道光芒,永远闪耀着。
《我的叔叔于勒》课后题答案
例文二 于勒悲伤起来:“我倒了大霉!”“什么事?”我的
父母齐声而出。“我在南美做了笔大生意,结果全部落空, 破产了。”母亲像变了个人似的怒吼道,“我就知道你不 可能有什么出息,现在在外破产了,还想来吃我们,你把 我们拖累得还不够吗?你走,永远不要再回来!我一刻也 不想再见到你。”一旁的父亲脸上露出了沮丧的神情,说: “弟弟,你已经使我无法摆脱贫困,现在我们真养不起你 了,你还是自己谋求生路去吧!”于勒叔叔站在那里,突 然放声大笑,脸上露出鄙夷的神色:“虚伪,全是虚伪, 什么团聚在一起,什么平安过日子,全部是虚伪。我可以
二、于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依据小说内容和 你自己的理解,与同学讨论。
参考答案: “于勒”这个人物形象,其实包含两个层面,一个层 面是菲利普夫妇(或者说“社会”)眼中的于勒,一个层 面是真实的于勒。小说主要呈现的是前一个层面——早年 荒唐败家,成为“败家子”,后来经营致富,希望“赔 偿”,并由于这点儿善意,一下子成了“正直”“有良心” 的人,仿佛成为救世主,最后又老又穷时被摒弃,成为母 亲口中的“这个流氓”。后一个层面,小说几乎没有正面 描写,只是在“我”的眼中,呈现了他最后的面貌——衣 服“褴褛”,“又老又脏,满脸皱纹”,“满脸愁容,
参考答案:“以免”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唯恐 避之不及的心态,暗含着作者的讽刺。
五、想象一下,假如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已经成为百 万富翁的于勒,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试写成300字左 右的短文。
例文一 在父亲不经意间转头时,他的眼睛定住了,放出异
样的光彩。原来他看见斜对面的几个打扮入时的男子众 星捧月般地簇拥着一个人,只见这个人衣着光鲜,正
三、这篇小说是以若瑟夫回忆少年时代往事的角度 来叙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妨试着变换 一下叙事角度,体会一下有什么不同。
《我的叔叔于勒》多种主题解读
《我的叔叔于勒》多种主题解读作者:王爱明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8年第11期《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名篇。
现有的通识化的看法是:这篇文章主要通过菲利普夫妇因于勒贫富而前后变化的态度,构成了令人感叹的情节波澜,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虚伪、自私、贪婪、冷酷的嘴脸,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讲完课文我始终觉得不妥当,以前王君老师在《永远无法完成的救赎——〈再谈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对文章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仔细查看莫泊桑的创作风格和特点,确实如此。
《我的叔叔于勒》不可能只是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应该还有人性的、人物的、社会的等各个层面上的深刻内涵。
一、对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深切同情莫泊桑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
中学毕业后,他应征入伍,战争结束后,他开始了文学创作。
19世纪中叶,欧洲文坛上流行塑造“小人物”的创作潮流,《小公务员之死》《套中人》《羊脂球》等,他们的主人公都是社会底层的,或平民,或小职员,或小官吏等。
莫泊桑延续了这一创作技法,他通过对当时社会底层民众的个性行为以及心理的深刻刻画,流露出对这些人物深切同情。
莫泊桑说过,“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
文中的菲利普夫妇,生活在一个始终想改变自己命运的小职员家庭。
对于拮据的生活状况,作者是这样叙述的:“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15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生活的艰难让人心酸!文中的于勒,一个渴望实现理想,寻求心灵救赎的失足青年,作者是这样描写的:“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
”我们不难读出,莫泊桑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泪流满面”。
二、对病态社会恶浊风气的深刻揭露刘洪涛教授认为:一般而言,中学语文教材中所有的外国文学作品主题,都可从三个层次去理解:经验和人性的层次,社会批判的层次,命运或象征的层次。
《我的叔叔于勒》课文赏析
《我的叔叔于勒》课文赏析《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佳作,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家庭中叔叔于勒的故事,展现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艰辛与无奈。
这篇小说在叙事角度、人物塑造、情节安排、语言运用和主题探讨等方面都表现出色,值得深入赏析。
一、叙事角度《我的叔叔于勒》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通过“我”的视角展开故事情节。
这种叙事角度使得故事更具真实感,让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同时,“我”的视角也揭示了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使小说更具有社会意义。
二、人物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色。
主人公“我”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对叔叔于勒抱有深深的同情。
于勒是一个贫穷的小人物,辛勤努力但命运不济,他对侄子“我”抱有愧疚之情。
而菲利普夫妇则是典型的市侩形象,为了金钱和地位可以抛弃亲情,他们的自私和冷酷与于勒的善良形成鲜明对比。
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小说更具有层次感和深度。
三、情节安排《我的叔叔于勒》的情节安排紧凑合理,通过“我”的家庭背景、叔叔于勒的遭遇、菲利普夫妇的反应等情节的展开,使故事逐渐走向高潮。
小说中情节转折自然,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四、语言运用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运用了生动、质朴的语言,将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
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细致描绘,莫泊桑为读者营造出真实的氛围。
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夸张、排比等,使得语言表达更具表现力。
五、主题探讨《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探讨了贫困、亲情与金钱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于勒和他的家人的描绘,揭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苦难和无奈。
同时,小说也批判了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以及亲情在金钱面前的脆弱和不堪一击。
这种主题的探讨使小说更具有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
通过对《我的叔叔于勒》的叙事角度、人物塑造、情节安排、语言运用和主题探讨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部小说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弱点。
_我的叔叔于勒_的情节构思
于勒是被赶出家门撵到美洲的,穷 困潦倒会迫使他铤而走险,从而投机钻 营与挖空心思去寻找维持生计的门路, 饱受欺侮凌辱与穷困折磨的于勒,“租 开店铺”而经商,会用心经营,不顾一 切去赚钱的,“赚了点钱”不是难事。于 勒沦为水手,靠卖牡蛎为生,也说明于 勒为了生存在作种种努力,中年租店经 商而发迹入情入理。
“我” 家生活拮据,在小说开端以
几件琐事作了渲染。父亲“很晚才从办 公室回来”为了家庭菲利普工作很努力。 “我有两个姐姐”表明人口多,负担重; “衣冠整齐” 去海边“散步” 表明菲利 普一家向往过有钱人的生活。想急于改 变家庭境况过上富裕生活是一家人的追 求,而这仅靠父亲的努力是很难办到的。 于勒给菲利普一家来信说他在美洲“赚 了点钱”,而且表示“发了财”就回来, 和我们“一起快活的过日子。” 两次写 信无疑给他们带来了福音,当然使于勒 身价大增。因为于勒能改变菲利普一家 命运,使他们过上有钱人生活,自然成 了全家救星,盼于勒、赞于勒水到渠成。 于勒成了“全家唯一的希望”。试想,如 果于勒没发财,亦或发了财不写信表示 有福同享,盼、赞于勒等故事情节就无 从展开。所以铺叙经商发财与写信这些 情节,推动了菲利普一家盼于勒、赞于 勒这些情节的发展。
浅谈《我的叔叔于勒》多重叙述视角的转换
浅谈《我的叔叔于勒》多重叙述视角的转换首先就是关于文章的儿童视角,关于为什么有些作家要选择用儿童视角作叙事,如果我们熟悉的《皇帝的新装》那篇寓言,估计就会知道其中的缘由,就是因为儿童视角它是完全区别于我们成人视角,有着完全不同于成人眼中的情节内容,在这篇小说中,主要有三个视角组成,第一个视角就是开头的我(不同于约瑟夫小时候的我),这个我可以理解为我们读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那个“我”,你可以把他当成作者,也可以不当成作者,另一个视角就是约瑟夫,然后就是小时候的约瑟夫(主要故事中的我),也就是于勒的侄子。
于勒的故事就是发生在约瑟夫小的时候,选择儿童视角,其实就是为了对比成人视角,在约瑟夫小时候,他眼睛能看到的,和父母亲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因为儿童眼里没有利害之分,只有好坏之分,而大人眼里除了好坏之分看,还多了利弊之分,就像《皇帝的新装》,最后点破眼前虚假景象的就是儿童,因为儿童是纯真的,没有利害之争,眼里看到什么就说什么,选择儿童的视角是为了对比其父母的利害心理,从而产生文学艺术上的色彩反差。
因为有了这个小时候约瑟夫的视角,我们看到了于勒的这个人的一些细节,比如描述于勒是一个衰老的、脏的、满是皱纹的人。
同时也可以看到父母亲是如何期待富裕的于勒叔叔,之后看见于勒仍然是穷人的时候,又如何的躲避他,形成了一个看与被看的故事层面(大家先记得定格这个层面,最后与故事开头另一个层面进行对比)。
我们过去学习,更注重灌输,而不讲这种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色彩反差。
有人会疑问这不都差不多嘛?其实差别很大,前者只告诉你他们父母做的对与不对,这只是教你怎么做人,后者除此之外,还教你怎么思考,同时还教了你怎么写作。
往往通过反差对比获得的感受和认知,比我们被动的灌输简单的对错概念,从内心里要更容易接受一些,对比判断过程本身就是自身的一个思考和接受过程,从而自己得出的是一个自己认可的结果,而灌输却仅仅是获得一个概念,而无法真正的体会对错这个概念本身。
我的叔叔于勒—学习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
教学过程
导入
平铺直叙的文章不好看,有点儿波澜的故事,才引人入胜,在《随园诗话》中,清代的袁枚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又说﹕“凡做人贵直﹐而作文贵曲。”文章要想好看,就应该给人一种逛园林的感觉:张弛有道、动静分明、悬念迭出、一波三折……如此,方能激起阅读兴趣,引起情感共鸣,达到引人人胜的效果。十九世纪后半期法国著名作家,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莫泊桑,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布局就非常别具匠心,故事情节曲折起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我的叔叔于勒》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九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四单元阅读《我的叔叔于勒》
难点名称
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在整体把握情节是什么的基础上前后观照,才能更进一步地探究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才能体会小说疏密有致、详略得当的裁剪和布局,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地展开情节的构思技巧,有不小的难度。
(4)写到二姐婚事时,有这样一句“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如果于勒叔叔的发展不尽如人意,二姐的婚姻之后会发生什么呢?
文中还有多处悬念设置,希望大家自己找出来品读思考一下。
4、体会自然曲折的情节安排:
除了悬念的设置之外,情节本身也非常曲折,比如:
小结
叙述性的文章必须做到“尺水兴波”,即写出事情的波澜,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将引人入睡的状况转变为引人入胜的境界,让你笔下的事件变得趣味盎然,令读者印象深刻。《我的叔叔于勒》叙述上采用了插叙的叙述方式,巧设悬念,妙用道具,情节安排上曲折又不失自然,总体上是大起大落,但这些急骤变化,并不使人感到突兀,反而让人感到真切、可信,人物形象鲜活生动。衷心地希望同学们在感受到莫泊桑高超的写作技巧之后也能把它们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内容概括
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内容概括摘要:一、家庭背景介绍1.家庭成员及生活状况2.家庭经济拮据二、海边栈桥的散步1.每周日的习惯2.期待大海船归来三、于勒的出现1.于勒的身份揭秘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四、金钱与亲情的抉择1.菲利普夫妇对于金钱的渴望2.于勒与菲利普夫妇的相遇五、小说主题及社会现象1.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关系2.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虚伪正文:在九年级的语文课上,我们读到了一篇名为《我的叔叔于勒》的小说,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
故事发生在一个名叫勒阿弗尔的小城市,那里的人们过着平凡而朴实的生活。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菲利普的商人,他有着一个幸福的家庭。
然而,生活的艰辛使得这个家庭不得不精打细算,过着节俭的日子。
菲利普夫妇有两个女儿,一家人和睦相处,尽管生活不富裕,但他们乐在其中。
每周日,一家人都会穿着体面地来到海边栈桥散步,欣赏大海的美丽景色。
某个周日,当一家人再次来到栈桥时,他们遇到了一艘刚从远方归来的大海船。
船上走下来一个衣着破烂,举止粗野的人,他就是于勒。
原来,于勒年轻时曾花去了菲利普夫妇的一部分积蓄,随后离家去了美洲。
在那片新大陆上,于勒赚到了一笔财富,并计划回报家人。
得知这个消息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起初,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充满怨恨,认为他是家里的败类、无赖。
然而,当听说于勒发财致富后,他们的态度立刻转变,开始亲切地称呼他为“正直的人”和“有良心的人”。
然而,命运再次作弄了他们,于勒的投资失败,一夜之间破产。
得知这个消息的菲利普夫妇再次转变态度,对于勒避而远之,甚至嘲笑他。
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在金钱面前,亲情显得如此脆弱。
菲利普夫妇的经历反映了一部分人在面对金钱诱惑时,做出的冷漠和虚伪的选择。
小说揭示了社会现象,让人深思。
总的来说,《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通过讲述菲利普一家人的故事,展现了金钱与亲情之间的冲突,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际关系的虚伪与冷漠。
情节构思巧妙明线暗线巧合简析《我的叔叔于勒》
一种新的探索和有效的尝试。
所谓“智力竞赛”就是把已学到或应知道的一些抽象知识变成神秘有趣的题目在有限的时间内看谁想的快、答的准用以检验人们智力程度的一种竞赛性活动它既不同于平时的考试测验也不同于一般的娱乐游戏而是二者巧妙的结合。
举办智力竞赛是一项组织性、技术性很强的群众活动。
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一般分为“小学生智力竞赛”和“中学生智力竞赛”两种。
选编知识丰富、形式新颖、引人入胜的竞赛题目是搞好竞赛的关键。
因此要求题目从内容到形式都应做到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相结合。
图书馆举办智力知识竞赛特别是在对少年儿童服务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形式。
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能紧密配合学校教学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因为竞赛中所涉及到的知识是以学生们已学到或知道的知识为前提所以举办这项活动必须向学校老师请教对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这自然会使竞赛和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
能使少年儿童扩大知识视野促进智力发展。
智力的发展是以具有丰富的知识为条件的。
要想使少年儿童具有较丰富的知识单靠课堂上的学习是实现不了的必须有广泛的课外活动做保证。
而举办智力竞赛活动正如把少年儿童带入图书馆这艘巨轮而驶入知识海洋一样使其开阔视野锻炼思维力培养观察力加强记忆力丰富想像力提高判断力从而达到获得广博知识促进智力发展的目的。
能起到宣传推荐图书、辅导阅读的作用。
图书馆的一切业务活动都应以宣传利用馆藏书刊资料为最高目的。
举办智力竞赛活动正是完成这一目的的有利手段。
馆藏丰富的书刊资料就是竞赛题目取之不尽的源泉。
能够陶冶少年儿童的美好的心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为了使竞赛取得较好的成绩参加竞赛者除了坚持阅读一些书刊外在阅读中他们还必须认真地读、认真地思考。
因为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的而他们一般都缺乏判断力往往对书上写的东西都认为是正确的。
利用竞赛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在阅读中克服走马观花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
督促他们把读过的东西弄懂弄通并牢牢地记在心里久而久之不但使他们养成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树立了良好的读书方法和善于思考、强闻博记的良好习惯。
《我的叔叔于勒》内容分析
(1)巧设悬念。
实:菲利普夫妇
(2)双线交织。
虚:于勒
(3)选材以小见大。
(4)鲜明的对比。
于勒成了穷水手
这个贼,这个家伙, 暴怒,改乘别
这个流氓。
的船,躲开他。
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
1. 势利 2. 冷酷 3. 唯利是图 4. 吝啬而又爱慕虚荣
“我”有同情心、有正义感
“我”是小说事情叙述 者,小说以“我”的见闻来 展开情节,起着穿线的作用。 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 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
主题思想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 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 “纯粹的金钱关系”。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
于勒的经济状况 对于勒的评价 采取的行动
当初行为不正, 糟蹋钱
坏蛋、流氓、无
打发他到美
赖;全家的恐怖; 洲去。
赚了点钱,希望能 正直的人, 够赔偿父亲的损失
有良心的人;
每星期天去 海边迎接,
租了一所大店铺, 全家唯一的希望,好 制定上千种 做一桩很大的买卖 心的人,有办法的人;计划。
《我的叔叔于勒》的叙事解读
《我的叔叔于勒》的叙事解读作者:梁述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7年第12期《我的叔叔于勒》通过对菲利普夫妇因于勒的贫富而前后变化的态度的生动描写,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虚伪、自私、贪婪、冷酷的人物形象,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①。
这是运用传统的小说解读方式——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解读法解读出来的小说主题,这种解读方法自然是可以的。
但是,这种解读方法导致的问题也很明显,一是解读出来的人物形象比较单调,主题相对狭隘;二是解读仅仅局限于小说的内容和目的,即这篇小说“说了什么”,而较少关注小说的组织形式和表现方法,即这篇小说是“如何说的”。
小说的本质特征是叙事和虚构,学生只有从叙事和虚构的角度去读小说才可能读出“这一篇”小说的独特之处。
所以,我们不妨在传统的“三要素”解读法的基础之上适当引入叙事学的解读方法,教会学生究竟该怎么读懂一篇虚构的叙事文本——小说。
一、插叙:形成摇曳之美,埋下伏笔热奈特从顺序(order)角度探讨了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的关系②。
顺序指时间的前后排列次序,小说的叙述时间可以和故事时间的次序相同,也可以不同,前者形成了传统小说常用的“顺叙”法,后者形成了“倒叙”“插叙”等叙事效果。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的故事时间应该是:首先,当初于勒行为不正,糟蹋钱,不仅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的那一部分,我们称之为“坏蛋”“流氓”“无赖”,且按照惯例把他打发到美洲去了;然后,我们一家人在哈佛儿过着“刚刚够”的拮据生活;接着,在美洲做上了不知什么买卖而赚了钱的于勒两次写信给我们,表示愿意偿还损失,我们称之为“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最后,在去往哲尔赛岛的“特快号”轮船上遇见并且躲避于勒。
但是,莫泊桑并没有使用顺叙的方法,而是把于勒当初行为不正以及去美洲赚了点钱的内容作为插叙放置在了小说的中间。
我们认为,作者有意使故事时间与叙述时间之间形成错位,由此产生的美学效果有两点。
《我的叔叔于勒》反复手法的运用
《我的叔叔于勒》反复手法的运用
《我的叔叔于勒》反复手法的运用
法国小说家莫泊桑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摒弃华丽的辞藻,追求“一个字使得其所的力量”,刻画了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冷酷无情和势利。
文中的多种反复手法运用,看似繁复,实质上却为人物的成功塑造做出了不少贡献,从而把人物性格表现得入木三分。
一、词语的反复
“终于”——18段中说:“终于有一个看中二姐的人上门来了”中“终于”一词,说明了二姐的婚事已经等待了很久,没有钱连个人的婚姻问题也很难解决,侧面讽刺了金钱主导爱情的社会现象,推动了后面的情节发展。
20段“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终于”写出了一家人为去哲尔赛岛,等待的时间之久,同时也看出了菲利普夫妇的虚荣,把富人家的旅行作为自己一家人的心事,女儿的婚姻也是充满了交易性的,反复手法让人觉得充满了很大的讽刺意味。
32段中,写菲利普去和船长搭话,又一次写到“我父亲终于说”,“终于”体现了菲利普的虚伪,让人讨厌,呼应了船长对他的态度“冷冷的”。
“疯了”——这个词语的反复运用,更好地刻画出了克拉丽丝的形象。
当菲利普怀疑水手是于勒时,克拉丽丝说“你疯了”。
一个“疯”字可以看出这对她的打击之大,几乎是无法接受的,极大地表现出她内心的恐慌和不安。
而当母亲知道“我”把十个铜板给了于勒时,她再次说到“疯了”。
在她看来拿钱给于勒,不是正常人做的事情,是无法接受的。
“褴褛”——文中写于勒重点描写细节,而对衣着的描写尤为突出,两次写。
我的叔叔于勒的故事情节梳理
我的叔叔于勒的故事情节梳理稿子一嘿,亲!今天跟您聊聊《我的叔叔于勒》这故事。
这故事一开始啊,就说“我”家挺穷的,但是老盼着能过上好日子。
“我”爸老念叨着叔叔于勒,说他以前可荒唐了,把钱败光了,还拖累了家里。
后来呢,听说于勒叔叔去了美洲,还写信回来,说赚了大钱,要补偿家里。
这可把“我”爸妈高兴坏啦,觉得苦日子要到头喽。
于是乎,家里人到处显摆,好像真成了有钱人似的。
“我”妈还计划着怎么花于勒叔叔的钱,连姐姐的婚事都因为这个有了盼头。
有一回,“我”一家人出去玩,在船上居然碰见了于勒叔叔。
可这时候的他呀,穷困潦倒,卖牡蛎为生。
爸妈那脸色变得比翻书还快,生怕于勒叔叔认出他们来,赶紧躲开了。
这结局真是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啊!本来满心期待的大救星,结果成了避之不及的瘟神。
您说这多讽刺呀!稿子二亲,来听我跟您唠唠《我的叔叔于勒》的事儿。
“我”生活的这个家呀,经济状况那叫一个糟糕。
天天为钱发愁,爸妈也总是唉声叹气。
就在这时,于勒叔叔出现啦。
不过一开始说他是个不省心的主儿,把家里折腾得够呛。
但是后来听说他在美洲发了财,这可给全家带来了希望。
爸妈那眼睛都放光了,感觉美好生活就在眼前。
接着呢,家里的气氛都变了,大家都憧憬着于勒叔叔回来带着大把的钱。
姐姐找对象都变得顺利多了。
嘿,谁能想到,有次一家人乘船游玩,竟然看到了在卖牡蛎的于勒叔叔。
他哪有什么钱啊,就是个穷光蛋。
爸妈的态度一下子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就像见了鬼一样躲着。
您瞧瞧,这多让人寒心呐!本来以为是救星,结果成了泡影。
这故事啊,真是把人性的善变展现得淋漓尽致。
怎么样,亲,听我说完是不是也觉得挺感慨的?。
(教育精品)《我的叔叔于勒》情节梳理
(教育精品)《我的叔叔于勒》情节梳理《我的叔叔于勒》是一部揭示社会现实和人性多样性的经典小说。
通过主角约瑟夫与他的叔叔于勒的经历,作品深刻地描绘了一个丰富而复杂的故事。
以下是这部小说的情节梳理:一、故事背景与情节开端故事以约瑟夫的家庭为背景,父母都是小职员,家境并不富裕。
叔叔于勒因与家里失联多年,最近突然与家里联系上。
这引发了家庭内部和周围的种种反应。
二、叔叔于勒的首次出现在叔叔于勒的首次出现中,约瑟夫对他的印象并不深刻。
叔叔于勒似乎对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些疏远,但约瑟夫仍对他充满了好奇心。
然而,随着叔叔于勒不断带来关于他在美洲成功的故事,家庭成员开始对他产生期望。
三、叔叔于勒的“转变”叔叔于勒突然不再给家里写信,这使得家庭成员对他产生了怀疑。
约瑟夫了解到叔叔于勒在美洲的经历并不像他之前所描述的那样光彩。
这引发了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失望。
四、家庭的危机与叔叔于勒的归来在家庭陷入经济危机时,叔叔于勒突然带着巨额财富回来了。
他的归来给家庭带来了希望,但也带来了更多的疑问和困惑。
约瑟夫开始认识到叔叔于勒复杂的人性和他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
五、情节的高潮与转折在叔叔于勒带回家的财富被证实为谎言后,家庭再次陷入绝望。
约瑟夫对叔叔于勒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
然而,最后叔叔于勒实际上已经发了财,但因为他的虚荣心和自私导致了这一切的误会。
这个转折点让故事走向了一个新的方向。
六、结局与主题揭示在故事的结尾,约瑟夫对叔叔于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开始接受和理解他的人性复杂性。
这使得约瑟夫在面对生活的困难时,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故事以此揭示了主题:在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时,我们应该理解和接受人性的多样性,而不是一味地将人简单地划分为好与坏。
七、人物塑造与主题深化除了约瑟夫和叔叔于勒外,小说中的其他角色也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例如,约瑟夫的父母代表了对金钱过度追求和依赖的一类人,他们对于勒的期望和失望也反映了社会对于“成功”和“财富”的普遍追求和价值观。
〖2021年整理〗《我的叔叔于勒》文章结构及主旨
《我的叔叔于勒》文章结构及主旨
一、文章结构
这是一篇小说,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是故事的开端,作者抓住几件琐细的小事,通过细节描写,渲染了菲利普拮据的家境,初步揭示出人物爱慕虚荣的性格特征,并点出全文的主要矛盾——菲利普一家迫不及待地盼望于勒早日归来。
第二部分(从“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至“并且决定在举行婚礼之后全家到哲尔赛岛去游玩一次”)插叙了于勒的过去和全家急切盼望他归来的原因,作为故事进一步发展的铺垫。
第三部分(从“哲尔赛岛是穷人们最理想的游玩的地方”到结束),是小说的中心部分,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到“心里异常紧张”)故事的发展。
菲利普夫妇迟疑之余决定向船长打听买牡蛎人的底细,故事情节急剧向前发展。
第二层(到“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这是故事发展的高潮。
菲利普夫妇一切美好的愿望全部破灭了,不由发出了谩骂与诅咒。
第三层(到“那就是哲尔赛岛了”)这是故事的结局。
菲利普夫妇让小儿子出面付钱,自己避开于勒,脱身而去。
第四层(最后一句)故事的尾声,余音绕梁,耐人寻味。
二、文章主旨
本文的中心是:小说写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充分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惨象,艺术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待——破灭(心理的角度)
1. 于勒发财,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 归来解困。
2. 于勒成了穷光蛋,希望破灭了。
开端——发展——高潮 (情节发展的角度)
1. 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 2. 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
归来解困。 3. 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 4. 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
悬念——结局(技巧的角度)
1. 菲利普一家等待于勒归来,为什 么?于勒在海外发财了。
2. 不料于勒成了穷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 态度变化,展开曲折的情节。
试根据下面的提示,从多种角 度,梳理一下课文的情节结构。
1. 原因——结果(逻辑的角度) 2. 期待——破灭(心理的角度) 3. 开端——发展——高潮
(情节发展的角度) 4. 悬念——结局(技巧的角度)
原因——结果(逻辑的角度)
1. 于勒挥霍家产,被送到海外; 2. 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 3. 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