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必做分组实验操作参考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分组实验报告单
三、学生亲自动手拓印树叶。 三、动手操作,拓印树叶。
四、展示学生作品。 四、分组上台展示作品。
五、教师归纳小结。
实验结论 实验小组组员签名 实验小组组长签名
掌握了拓印的方法。
普定县城关镇中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三(班姓名
级别
实验时间2014年9月9日
实验课题
拓印树叶
指导教师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或药品
实验设想
1、了解拓印的方法。2、拓印树叶。 通过拓印树叶使学生了解拓印树的方法并认识树叶。
实验探究过程
现象观察
一、教师展示已经拓印好的树叶。 一、欣赏教师拓印好的树叶。
小学科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水的沸腾
⑦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否则可能将火焰沿颈部压入灯内,引起着火或爆炸。
⑧用灯帽盖灭灯焰后,需再重盖一次,让空气进入,免得灯体冷却后盖内造成负压而打不开灯帽。
⑨不用的酒精灯必须将灯帽罩上,以免酒精挥发。如长期不用,灯内的酒精应倒出,以免挥发;同时在灯帽与灯颈之间应夹小纸条,以防粘连。
小学科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
班级
任课教师
时间
组长
组员
实验名称
水的沸腾
实验目的
学习测量液体的温度,初步了解水的沸腾现象
实验材料
铁架台、陶土网、酒精灯、温度计、100mL烧杯。
实验操作步骤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铁架台、陶土网、酒精灯、温度计等器材,按照实验装置自下而上安装。
2、取一只100mL的烧杯,加入50mL的水,放在陶土网上。
②使用酒精灯时,应先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许使其平整。
③然后检查灯里有无酒精,灯里酒精的体积应大于酒精灯容积的1/4,而少于2/3。
④应该用火柴或燃着的木条来引燃酒精灯,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⑤酒精灯灯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利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3、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水中(注意不要碰到烧杯底和烧杯壁)。
4、点燃酒精灯,观察并记录加热时烧杯内发现的现象。
拓展学习
※水在快要烧开时,翻腾得最厉害,并伴随响声。
※开水的最高温度100°C
※正确地使用酒精灯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移动酒精灯时,应该使用双手,一手托住酒精灯的底部,另一只手扶住灯身,小心并尽可能保持水平移动。
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植物生长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2. 探究不同光照、水分、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时间:2021年10月15日实验地点:学校实验室实验材料:1. 植物种子(如绿豆、黄豆等)2. 容器(如塑料杯、玻璃瓶等)3. 肥沃的土壤4. 水壶5. 光照设备(如日光灯、自然光等)6. 记录本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植物种子浸泡在水中24小时,使种子吸水膨胀;2. 分组实验:将浸泡好的种子平均分成四组,每组种植不同数量的种子;3. 设置实验组:a. 实验组1:光照充足,水分充足,土壤肥沃;b. 实验组2:光照充足,水分适量,土壤肥沃;c. 实验组3:光照不足,水分充足,土壤肥沃;d. 实验组4:光照不足,水分适量,土壤肥沃;4. 实验操作:a. 将种子种植在容器中,覆盖土壤,浇水;b. 将实验组1、2、3、4分别放置在光照充足、光照不足的环境中;c. 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发芽时间、生长速度、植株高度等;5. 数据统计与分析:记录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结果:1. 实验组1:植物生长最快,发芽时间最短,植株高度最高;2. 实验组2:植物生长速度较快,发芽时间适中,植株高度较高;3. 实验组3:植物生长速度较慢,发芽时间较长,植株高度较低;4. 实验组4:植物生长速度最慢,发芽时间最长,植株高度最低。
实验分析:1. 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光照充足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芽时间短,植株高度高;2. 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分适量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芽时间适中,植株高度较高;3. 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土壤肥沃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芽时间适中,植株高度较高。
实验结论:1. 植物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适量的水分和肥沃的土壤;2. 光照、水分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存在差异;3. 通过实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022年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制)五年级下册分组实验15个
2022年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制)五年级下册分组实验15个1、实验名称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名称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感知空气中含有氧气。
实验器材:水槽、蜡烛、饮料瓶、火柴、玻璃、小刀。
实验步骤:(1)、用小刀把饮料瓶的底部割掉。
(2)、把蜡烛固定在玻璃上,放进有水的水槽中,点燃蜡烛。
(3)、再用无底的饮料瓶罩上,然后立即盖上瓶盖迅速拧紧。
(4)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蜡烛慢慢熄灭,饮料瓶里的水位上升。
燃烧时耗去一部分氧气,瓶内空气总量减少,水位上升。
实验结论:水位上升填充氧气所占的空间,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
2、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目的:探究氧气的性质实验器材:氧气4瓶、火柴、酒精灯、木炭、小木条、燃烧匙、石灰水。
实验步骤:(1)、用眼睛观察氧气(2)、用鼻子闻一闻氧气。
(3)、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3、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名称: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器材: 小苏打、白酷、蜡烛、矿泉水瓶、塑料软管等。
实验步骤:(1)、取一只玻璃杯,放入3匙小苏打。
(2)、沿杯壁小心倒入一些白醋。
(3)、待泡沫开始下降时盖上玻璃片。
实验结论:完成二氧化碳制取。
4、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名称: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器材: 玻璃杯、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步骤:(1)、取一只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
(2)、沿杯壁小心倒入一些澄清的石灰水。
(3)、盖上玻璃片摇晃集气瓶。
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名称: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燃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实验器材: 砖块、木条、酒精灯、夹子。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实验操作参考(教科版三上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实验操作参考(教科版三上)(一)【章节目录】第一单元植物【实验名称】观察一棵树【实验目的】1.知道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2.学会用拓印的方法收集植物的特征信息。
【实验器材】软尺、手持放大镜、油画棒、白纸、记录本【实验步骤】1.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参考教材第5页图)。
2.记录大树的高度、粗细、颜色等特征。
(高度可目测,粗细可用软尺测量。
)3.描述大树的整体形态组成部分(树冠、树干、树根)。
4.观察大树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⑴用软尺量树干的粗细,并记录下来。
⑵用白纸、油画棒拓印树皮图案。
①把白纸蒙在树皮上。
②用油画棒在白纸上轻轻涂擦,直至出现清晰的纹理。
⑶画出树叶的形状。
①画出叶片的形状。
②画出叶脉的分布。
③给叶片涂上颜色。
⑷描述花的形状、颜色。
⑸寻找挂在枝头或掉落在树下的果实和种子。
5.观察书上的小动物和植物。
6.整理好实验器材,填写实验小组记录。
【注意事项】1.拓印树皮图案时,油画棒横握轻轻涂擦。
2.不要伤害树和小动物。
【实验拓展】利用相类似的方法观察花等其它物品。
(二)【章节目录】第二单元动物【实验名称】观察蚯蚓的身体【实验目的】知道蚯蚓的身体结构。
【实验器材】蚯蚓(放在饲养盒里)、手持放大镜、白纸【实验步骤】1.用手从饲养盒里轻轻拿起蚯蚓,放在白纸上。
2.仔细观察,找到蚯蚓的口和肛门,并区别它们的不同。
3.分别用肉眼和手持放大镜观察蚯蚓的环带。
4.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身体,发现刚毛。
5.用画图的方式把观察的结果画下来。
6.将蚯蚓放回饲养盒里,清理实验桌面,填写实验小组记录。
【注意事项】1.观察时不要伤害蚯蚓。
2.观察完,要把蚯蚓送回饲养盒。
(三)【章节目录】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实验名称】比较材料的硬度【实验目的】1.知道不同的材料硬度不同。
2.知道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小学科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测量长度
班级 组长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任课教师 组员 测量长度 学习使用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正确测量
时间
实验材料
直尺、米尺、卷尺、皮尺
实验操作步 骤
1、认识测量长度的工具; 2、观察刻度尺的单位,认识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最大量程;(填写《活 动手册》)
3、测量方法:(1)选对,选择合适的刻度尺;(2)放对,放对位置(将刻 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3)看对,读数时,视线要与 尺面垂直;(4)读对,读数时正确读出准确值,还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 位);(5)记对,记录数值后要注意写上单位。 4、实践测量长度操作。(1)测量身体不同部位的长度,填入《活动手册》; (2)用身体的“尺子”估测其它物体线条的长度(知道自己现在“一拃”“一 步”“一庹”的长度是多少)(3)估测课本、课桌、教室长和宽的长度是多 少,并实地用尺子量一量,对照误差了多少。
实验现象或 测量要严格按照测量的方法,才能减少误差,凡是测量都有误差,为了减少
结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误差,一般采用求平均数的办法。
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我们的推测
Hale Waihona Puke 有关系相同的条件空气、温度
不同的条件
水
实验步骤
把相同的绿豆种子各五颗放到两个盘子里,一个给水,使
绿豆种子保持湿润,另一个不给水。过了几天,有水的这
盆绿豆发芽了。没水的这一盆没有发芽。说明绿豆发芽需
要水。
学生 自评
通过实验使我们了解了 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师 95 分 评价
二:第二天开始观察,有水的几份种子膨大,而后种皮破裂。 第三至五天第一、第五份种子开始发芽。其它几份种子不能正常发芽。
数据统计、处理及实验结论: 第一份和第五份绿豆能正常发芽,其它几份不能发芽。 说明种子发芽必需水分、温度、空气三个条件。跟有没有阳光和泥土无关。
种子发芽实验设计方案
我们提出的问题 种子发芽跟水有关吗
小学科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 组长
503 班
任课教师 组员
钟斌芳
时间 第 一 周星期 一
课题名称
种子发芽实验(一)
实验内容
种子发芽的条件
实验原理
温度、空气、水分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缺一不可
实验器材
绿豆种子、塑料盒、餐巾纸
实验步骤: 一:1.将绿豆种子分 份放到装有餐巾纸的塑料盒中,每盒里有五颗绿豆。
2.第一份在餐巾纸上滴些水,使其保持湿润。放在阴暗处。 3.第二份在餐巾纸上不滴水,使其保持干燥。 4.第三份在餐巾纸上滴些水,使其保持湿润。但包上一层塑料薄膜里面没
有空气。 5. 第四份在餐巾纸上滴些水,使其保持湿润。把它放进冰箱的冷藏室。 6. 第五份在餐巾纸上滴些水,使其保持湿润。每天定时照些同太阳光。
小学科学六年级分组实验记录
实验一:测量水的沸点
实验目的:测量水的沸点。
实验器材:水,锅,火,温度计。
实验步骤:
1.将100毫升水倒入锅中。
2.把锅放在火上煮沸。
3.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
实验结果: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
实验二:测量空气的温度
实验目的:测量室内空气的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把温度计放在室内。
2.等待几分钟,直到温度计上的指针停止晃动。
3.读取温度计上的温度。
实验结果:室内空气的温度为25摄氏度。
实验三:观察酸碱溶液的反应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酸碱溶液的反应。
实验器材:盐酸,氢氧化钠,纸巾。
实验步骤:
1.取一些盐酸倒入一个杯子中。
2.取一些氢氧化钠倒入另一个杯子中。
3.用纸巾蘸取一些盐酸,然后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实验结果: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产生了白色的沉淀。
实验四:测量电池的电压
实验目的:测量电池的电压。
实验器材:电池,电压表。
实验步骤:
1.把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到电压表的正负端。
2.读取电压表上显示的电压。
实验结果:电池的电压为1.5伏特。
实验五:观察光的折射
实验目的: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
实验器材:玻璃杯,水,笔。
实验步骤:
1.在玻璃杯中倒入一些水。
2.用笔在水中做一根直线标记。
3.观察标记在水里的形状。
实验结果:标记在水中会发生明显的偏折。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实验操作参考(教科版六下)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实验操作参考〔教科版六下〕〔一〕【章节目录】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实验名称】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实验目的】1.知道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2.学会制作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装片〕。
3.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
【实验器材】洋葱、小刀、镊子、清水、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640×。
【实验步骤】一.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1.在载玻片上滴一两滴清水。
2.将洋葱纵向切开,掰下一块嫩的鳞片叶。
3.在鳞片叶内侧表皮上用小刀轻轻划一个“#〞字。
4.用镊子轻轻撕取下“#〞字中间的洋葱表皮。
5.将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上,使洋葱表皮展开〔注意:一定要单层展开〕。
6.用镊子夹住盖玻片从一侧盖住洋葱表皮,不能产生气泡。
7.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稀释的碘酒,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水,使碘酒溶液给洋葱表皮细胞染色。
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显微镜平时存放在箱中,用时从箱是取出〔注意:新显微镜底部有螺丝固定要先翻开〕,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着镜座,保持镜体直立,不可歪斜〔禁止用单手提着显微镜走,防止目镜从镜筒中滑落〕,将显微镜轻轻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对准通光孔。
3.用左眼从目镜向下注视〔右眼不要闭〕,同时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和遮光器,使镜面朝向光源〔一般用平面镜即可,光线弱时用凹面镜〕,能看见一个圆形的、明亮的且明亮度均匀的视野。
4.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
将制作好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5.调节焦点: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慢慢调节粗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约5mm处。
6.用左眼从目镜往下看,同时向后、向内转动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为了使物像更清晰,此时可使用细准焦螺旋,轻微转动直到清晰为止,切忌连续转动多圈。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五下4个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实验操作参考(教科版五下)(一)【章节目录】第一单元沉和浮【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1.通过改变同一物体的形状,改变排开的水量,达到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2.通过对橡皮泥排开水量的数据分析,得出判断物体沉浮的依据。
3.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数据的重要性。
【实验器材】橡皮泥每组3-5块,(约50克左右),500ml烧杯1只,记录表(教材第8页),2-3种模具(便于制作像船的形状)【实验步骤】1.在500ml烧杯中加入约200ml的水,并记录实际加入的水量。
2.把一块实心橡皮泥(如球形)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并记录放入橡皮泥后水面的刻度值。
3.改变实心橡皮泥的形状(如长方体),再一次放入水中,记录水面的刻度值。
4.利用模具改变橡皮泥的形状,直到在水中浮起,记录此时水面的刻度值。
5.再次改变形状,重复步骤4,记录不同情况下水面的刻度值。
6.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重量不变,而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了。
7.整理好实验器材,保持实验桌面的清洁,做好实验小组记录。
【注意事项】1.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凹面持平。
2.为了学生能较准确的计算出排水量,可以在烧杯外面贴上更精细的刻度线。
3.在改变形状的过程中要保持橡皮泥的质量不变。
4.因为橡皮泥放进水里后,表面易溶化,拿出水以后再做其他的形状的模型比较困难,因此每班最好准备5块重量相等的橡皮泥。
5.橡皮泥的重量最好能达到50克左右,这样水面上升的现象比较明显。
【实验拓展】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该怎样做呢?(二)【章节目录】第一单元沉和浮【实验名称】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实验目的】1.知道同一物体(如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可能沉也可能浮。
2.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实验操作参考
(一)【章节目录】第一单元天气【实验名称】测量气温【实验目地】.了解气温就是室外阴凉通风地方地温度,它对天气地影响很大,并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知道在同一时间里,不同地方地气温不同;在同一地点,一天中地气温也在不断变化..掌握测量地方法.【实验器材】棒式温度计,时间-气温数据图表,记录纸【实验步骤】.每个小组分发一支温度计,一张时间-气温数据图表.(与教材第页地图表相同).复习三年级下册测量水温地方法,然后分地点测量(课内完成):一部分小组到室外阳光下测量温度,另一部分小组到室外阴凉通风地地方测量温度,分别将测量结果记载在记录纸上.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交流讨论测量地情况..分时段测量一天地气温情况(课外完成):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固定地点(通风阴凉处),分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五个时段进行测量,并将结果填在时间-气温数据图表上.(要强调小组合作,并要求学生保护好温度计不受损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收温度计,汇报交流各小组数据..填写实验小组记录.【注意事项】.测量气温一定要选择在阴凉通风地地方进行..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在测量环境内~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地液面保持水平..测量一天中五个不同时段气温时,时间和地点一定要固定和一致.【实验拓展】利用学校气象观测站,成立气象小组,开辟气象观测橱窗,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长期观测,并将每天观测地气温记录制成如教材页地日期-气温图贴到气象橱窗内.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章节目录】第二单元溶解【实验名称】高锰酸钾地溶解【实验目地】.初步感知溶解地特征..通过仔细观察,感知高锰酸钾溶解于水地逐渐变化过程,并用自己地语言描述出来..培养学生细致地观察能力.【实验器材】高锰酸钾,烧杯,水,玻璃棒(筷子),镊子,溶解记录表【实验步骤】.在烧杯中加入约水..用镊子夹几粒高锰酸钾颗粒,轻轻放入杯中,观察、讨论高锰酸钾和水地变化,并将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地状态记录到溶解记录表中.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再观察、讨论高锰酸钾和水地变化,并将搅拌后高锰酸钾地状态记录到溶解记录表中..静置后,再观察、讨论高锰酸钾水溶液地状态,并将此状态记录到溶解记录表中..交流各小组观察到地溶解过程..整理好实验器材,清理实验桌面,填写实验小组记录.【注意事项】.取高锰酸钾时,瓶塞应倒扣在桌面上,以防瓶塞上沾上污物;取好后及时塞好瓶塞..取很少量颗粒时应用镊子夹取,严禁用手直接抓取..试剂放入杯中时,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高锰酸钾是如何逐渐分散到水中去地..搅拌后,应引导学生重点观察高锰酸钾水溶液是否均匀,是否会自行沉降,用肉眼能否看到高锰酸钾颗粒等溶解过程中地这些特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实验拓展】用食盐、面粉、沙进行溶解实验,与高锰酸钾溶解加以比较,通过观察它们在水中能否看见颗粒、分布是否均匀,是否有沉淀出现,能否用过滤地方法分离,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物质溶解地特征,即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地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或沉降地方法分离出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章节目录】第二单元溶解【实验名称】分离食盐与水地方法【实验目地】.学会正确使用酒精灯..知道食盐溶解于水地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即食盐能溶解于水,食盐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 .学会用加热地方法分离食盐和水..进一步培养学生地观察比较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实验器材】食盐,浓盐水,蒸发皿,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火柴,手持放大镜倍,镊子【实验步骤】.介绍并示范酒精灯地使用方法.在蒸发皿中倒入大约毫升地浓盐水(老师示范一下),放置于三角架上,同时将石棉网放在蒸发皿底部,确保蒸发皿受热均匀.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打开灯帽,将酒精灯放置于三角架下,使灯芯位于蒸发皿中心(注意高低合适即点燃后确保外焰加热)..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对浓盐水进行加热蒸发,注意观察蒸发皿中水地蒸发和食盐地析出现象. .待加热至蒸发皿中还剩一点盐水时,移出酒精灯并熄灭..待蒸发皿冷却后用镊子从三角架上取下蒸发皿,用手持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地白色颗粒,并与食盐颗粒比较其大小、颜色、形状地异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将蒸发皿中地白色颗粒加水溶解(注意蒸发皿已冷却,否则蒸发皿易爆裂),以证明这种白色颗粒就是食盐,也证明了原来盐地水溶液中地食盐并没有随水分一起蒸发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整理好实验器材,清理实验桌面,填写实验小组记录.【注意事项】.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火柴,不能用燃着地酒精灯对火..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以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不能用嘴吹灭火焰..如有洒出地酒精在灯外燃烧,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一定要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完时熄灭酒精灯..加热后地蒸发皿,三角架,石棉网等器材在短时间内不能用手触摸,以免烫伤.【实验拓展】加热蒸发是快速分离食盐与水地有效方法,而自然蒸发则是在自然状态下缓慢分离食盐与水地方法,它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可布置学生把贮有盐水地杯子放在窗台或阳台上,让杯中地水慢慢蒸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已经溶解地食盐有什么变化,如果杯中地水全部蒸发了,原先溶解在水中地食盐会怎样?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章节目录】第三单元声音【实验名称】声音地产生【实验目地】.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地振动产生地..在探究体验中养成细致观察地习惯,培养概括推理地能力.【实验器材】鼓,豆子粒、钢尺,橡皮筋,音叉,水槽,水【实验步骤】.用力按压鼓面,是否发出声音,再轻轻击打鼓面,是否发出声音.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提出猜想?.用力弯曲钢尺,能否发出声音,再轻轻拨动钢尺,能否发出声音.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提出猜想?.用力拉伸橡皮筋,有无声音发出,再轻轻拨动橡皮筋,有无声音发出.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提出猜想?.重新在鼓面上放上豆子,轻轻击打鼓面,观察现象..在水槽里加入约一半水,用击打过地音叉轻轻触及水面,引导学生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地变化是怎样产生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讨论发声地鼓面、钢尺和橡皮筋与音叉有什么共同特点,验证猜想,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地..整理好实验器材,填写实验小组记录.【注意事项】.在按压鼓面,弯曲钢尺,拉伸橡皮筋时,用力不宜过大,只要能说明问题即可..在击打鼓面、拨动钢尺和橡皮筋时,应轻轻用力,并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发出地声音..在讨论三种不同物体发声地共同特点时,应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同样都用力了,为什么用按压、弯曲、拉伸地方式不能发出声音,而用击打、拨动地方式却能发出声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实验拓展】通过观察发现,不仅固体振动产生声音,气体和液体振动也能产生声音.比如,把几粒碎茶叶末放入小口瓶,从侧面对准小口瓶吹气,可听见哨声,看见茶叶末跳动,这是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用玻璃水槽盛水,往水面上丢一固体,可听见水声,看见水面起波纹,这是液体振动产生声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五)【章节目录】第三单元声音【实验名称】制作土电话【实验目地】.培养学生动作操作能力..感受声音在棉线中地传播过程,初步认识声波.【实验器材】纸杯,棉线,牙签,剪刀【实验步骤】.准备两只纸杯,并在纸杯底部中央用剪刀剪开一个小洞..剪取约米长地棉线,棉线两端分别从两只纸杯底部中央外面地小洞穿进..取两根牙签,截取长度比杯底直径稍短,将棉线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牙签地中部..拉直“电话线”,一名同学在电话线地一端小声说话,另一名同学在电话线地另一端用听筒接听.然后再彼此交换听和说.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引导学生想一想:声音是怎样从“土电话”地一端到达另一端地?它是如何“接力”地,让学生知道声音是以波地形式传播地,当声音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接力)到另外一个地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整理好实验器材,填写实验小组记录.【注意事项】.用作电话线地棉线不宜太粗,也不宜过长,否则通话效果不理想..通话时,连接两个“话筒”地线一定要拉紧..说话人地声音地大小应以听话人不能直接听到为宜,且室内要保持安静.【实验拓展】电话地话筒材料也可以用易拉罐、火柴盒替代,电话线材料可以用尼龙线或电线代替.(六)【章节目录】第四单元我们地身体【实验名称】上肢地运动【实验目地】.通过组装手臂活动模型,了解上肢地结构..通过体验上肢运动,感知骨骼、关节和肌肉地协调动作..学会在反复观察、研究中不断完善认识.【实验器材】人体骨骼模型、手臂活动模型组装材料,重物(如×钩码、哑铃)【实验步骤】.观察人体骨骼模型,了解骨骼地主要功能和上肢地骨骼结构..认识上肢各部分结构和功能,组装手臂活动模型..体验上肢运动.用左手拿起放在桌上地钩码(哑铃),慢慢地移到胸前,体会在这一动作地全过程中,左上肢是怎样运动地;反复上述动作,在运动时,用右手触摸左手臂地不同部位,感受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运动和变化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细致观察上肢运动.在拿钩码(哑铃)进行运动地过程中,分别有哪些部位地骨骼、关节和肌肉参加了活动,活动时有哪些现象发生,并把观察到地和感受到地情况描述给同学听.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整理好实验器村,填写实验小组记录.【注意事项】.通过观察骨骼模型,重点让学生认识上肢各部分名称和功能..组装模型时要有序进行,操作规范..上肢活动中要让学生用上力,以感受肌肉在运动中地变化和作用..可以分解上肢地运动,降低观察难度,保证观察活动地有效进行..活动中要让学生充分体验,仔细观察,充分发表自己地想法和见解.【实验拓展】可让同学间用力对拉感受肌肉地变化.(七)【章节目录】第四单元我们地身体【实验名称】食物在体内地消化【实验目地】.了解人体消化器官及其功能..熟悉食物在体内消化吸收是人体各消化器官地协同运作,缺一不可,体验相互协作地重要.【实验器材】人体消化系统浮雕模型,人体消化系统围裙【实验步骤】.观察人体消化系统浮雕模型,初步了解人体有哪些消化器官,大体位置在哪儿,并要求学生对照模型图指出自己各消化器官地大体位置.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围上人体消化系统围裙,根据围裙标出地消化器官方位,比较准确地找出自己地消化器官所在位置,并相互说一说.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结合观察消化系统模型图,分别讨论各消化器官地形状和功能,并说一说食物是怎样在人体内被消化吸收地..整理好实验器材,填写实验小组记录.【注意事项】.观察模型图要仔细,能借助围裙比较准确地找到自身各消化器官地所在位置..重点讨论口腔、食道、胃和小肠地功能及其特征,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和自身已有地体验,知道食物在体内地整个消化吸收过程,并要求学生充分表达出来,相互交流,共同完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实验拓展】人体内消化器官地功能与特征是看不见模不着地,也无法体验,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模拟实验来认识和理解.如模拟口腔实验,可将馒头瓣碎,以模拟牙地作用;摸拟食道实验,可用一根塑料管,在其中装入几粒米饭,使米粒在管中向前移动;模拟胃地实验,可用一个塑料袋,在里面装上水、瓣成小块地馒头、煮熟地蔬菜等,反复揉挤这个袋子.这些模拟实验尽管与事实有着一些差距,但它能将消化器官地结构和功能表现出来,给学生提供一个直观地认识,以帮助学生理解食物在人体地消化吸收过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小学科学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目录一
运动起来会怎样:1.测量心跳和呼吸;2.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运动起来会怎样:体验心脏工作。
四年级下册
序号
演示实验题目
序号
分组实验题目
1
1、小灯泡的构造。 2、让小灯泡发光。3.带灯座的电路。4.让更多灯泡亮起来。
1
1.体验静电现象。2.不一样的电荷。
2
1.观察一株油菜花。2.观察雄蕊和雌蕊。
2
1、小灯泡的构造。 2、让小灯泡发光。3.带灯座的电路。4.让更多灯泡亮起来。
11
1.空气占据空间吗?2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三年级下册
序号
演示实验题目
序号
分组实验题目
1
研究根的作用
1
观察植物的种子
2
植物茎的作用
2
我们收获了种子
3
1.比较水的冷热;2.观察温度计;3.测量水的温度
3
观察蚕卵
4
1.观察冰的融化;2.加快冰的融化
4
1.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 2.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序号
演示实验题目
序号
分组实验题目
1
过滤食盐、沙、面粉的混合物。
1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温度与气温:1.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2.气温的测量。
2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1.食盐在水中溶解了;2.面粉在水中溶解了。
3
分离盐与水的方法:1.食盐和水一起蒸发吗?2.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
4
暴雨对我们的家园有什么影响。
4
1.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2.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5
认识弹簧测力计及用弹簧测力计量力的大小。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实验操作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实验操作小学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的重要一环,科学实验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
下面是五个适合小学生参与的分组实验操作。
实验一:水的升华和凝固目的: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升华和凝固现象。
材料:冰块、塑料杯、玻璃杯、食盐。
步骤:1.将冰块放入塑料杯中,观察冰块在室温下逐渐变小消失的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2.在玻璃杯内加入适量的食盐,搅拌均匀后放入冰块,观察冰块的变化。
记录观察结果。
结果:冰块在室温下逐渐变小消失,这是水的升华现象。
加入食盐后,冰块的融化速度加快,这是因为食盐降低了冰块的融点。
实验二:重量与体积的关系目的: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重量与体积的关系。
材料:相同体积的塑料块、蜡烛、塑料杯、小石头、铁块。
步骤:1.测量塑料块、蜡烛、小石头、铁块的质量,记录测量结果。
2.测量塑料块、蜡烛、小石头、铁块的体积,记录测量结果。
3.比较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大小关系,观察是否存在规律。
结果:通过对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进行测量,可以观察到质量与体积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即质量与体积无直接的比例关系。
实验三:空气的压力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空气的压力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
材料:带有盖子的塑料瓶、吸管、水。
步骤:1.在塑料瓶的盖子上钻一个小孔。
2.将吸管插入小孔中,确保吸管的一段始终在塑料瓶内。
3.用手按住塑料瓶的两侧,使吸管上升,观察现象。
4.将塑料瓶放入水中,观察吸管的变化。
结果:用手按住塑料瓶的两侧,吸管上升;将塑料瓶放入水中,吸管下降。
这是因为压力的作用,压力大的一侧会使吸管产生压力,导致吸管上升。
实验四:光的传播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的传播过程和规律。
材料:手电筒、白纸、半透明物体(如瓶盖或透明塑料片)。
步骤:1.打开手电筒,对准白纸,观察手电筒投射的光亮现象。
2.在手电筒和白纸之间放置半透明物体,观察光的投射是否受到干扰。
结果:手电筒的光可以沿直线传播,光的传播不受半透明物体的阻挡,只会在物体上投射出阴影。
教科版小学科学必做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44个,分组实验150个年级单元课题实验名称需准备的实验器材、药品等分组演示实验方法三年级上册一、植物1、我看到了什么观察一棵大树皮尺、放大镜、观察记录纸。
√观察2、校园的树木观察一棵树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观察4、水生植物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观察5、植物的叶观察比较树叶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观察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观察叶的生长变化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
√观察二、动物2、蜗牛(一)观察蜗牛的外形、运动反应等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箱(或槽)。
√观察3、蜗牛(二)观察蜗牛吃食、排泄和呼吸2-3只挨饿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观察4、蚯蚓观察蚯蚓的身体运动和反应放大镜,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记录纸。
√观察5、蚂蚁观察蚂蚁面包,白糖,死掉的昆虫,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观察6、金鱼观察金鱼金鱼,玻璃缸、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观察三、我2、哪种材料硬比较硬度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各两根,铁、铜、铝等金属片各一条,砂纸、玻璃√实验们周围的材料杯、热水、电路检测器、榔头。
3、比较韧性比较韧性塑料、不锈钢、木头尺、“7字”尺、钩码、回形针。
√实验4、它们吸水吗比较吸水性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浸泡好的废报纸、筷子、棉布。
√实验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沉浮实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水槽、水。
√实验6、砖瓦和陶瓷、瓷器研究砖和陶瓷的性质砖与陶瓷各一小块,铁钉、水、滴管√实验四、水和空气1、水水在哪个袋中黑色塑料袋、透明塑料袋,石头、木头、醋、牛奶、树叶、分类用图纸,网状图记录纸。
√实验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比较水和食用油塑料杯、玻璃、蜡光纸、筷子、试管、长木条(可以是长一些的牙签)玻璃杯、塑料瓶(矿泉水瓶)、水槽,记录表。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实验操作参考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实验操作参考(教科版四下)(一)【章节目录】第一单元电【实验名称】简单电路【实验目的】1.能根据所给材料组装简单电路,知道电流在完整电路中的流动路径。
2.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实验器材】实验室器材: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
自备器材:记录纸1张、笔1支。
【实验步骤】一.尝试用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组成电路。
1.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的构造。
(电池盒内的两端分别装有铜片,一端有弹簧夹,为负极,另一端为正极,并连接外面的两个接头。
小灯座有螺口,旁边也有两个接线头)2.将电池按正负极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并在电池盒对应的正负极接线柱上各连接好一根导线。
(注意提醒学生不要将两根导线的金属芯直接接触,以免短路)3.将小灯泡轻轻安装在小灯座上。
(注意:安装灯泡时要捏住灯泡金属壳拧上去,不能只捏玻璃泡,否则灯泡极易损坏)4.将连接电池盒的两根导线分别接在小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
5.观察实验现象,并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二.尝试用2个小灯泡、2个小灯座、3根或4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组成电路。
1.先画出电路图。
2.按照画出的电路图连接线路。
(有两种连接方法:两个小灯泡串联,两个小灯泡并联。
)→→3.整理好实验器材,保持实验桌面的清洁,做好实验小组记录。
【注意事项】1.在安装电池时,注意正负极不要装反。
2.安装小灯泡时,注意捏住小灯泡的金属壳顺着螺纹轻轻地拧上去。
3.导线的两端留出一部分金属头做接线头。
4.注意防止电池盒(已安装电池)上两导线直接接触发生短路。
5.课前要检查发给学生的小灯泡是否完好(用万用表测)。
【实验拓展】1.在第二个实验中,也可以让学生先连接电路,再画出线路图。
2.再发给每个小组1节电池和1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学生分组实验记录
)克食盐。 )克食盐。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四年级下册)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猜想:
实验步骤: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2.7)
加热蒸发皿中的浓盐水,提取食盐。
酒精灯、蒸发皿、石棉网、三角架、火柴、浓盐水、放大镜
食盐能从盐水中分离出来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高锰酸钾、食盐在水中( 高锰酸钾、食盐在水中(
),面粉和沙子在水中( ),面粉和沙子在水中(
)。 )。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四年级下册)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2.4)
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0克食盐、20克小苏打、水、烧杯2、搅拌棒、4张A4纸、药匙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四年级下册)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猜想:
实验步骤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3.2)
实验探究怎样使物体发出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锣、鼓、钢尺、橡皮筋、音叉、装有2/3水的水槽
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
1.用力按压鼓面;轻轻击打鼓面。 2.用力弯曲钢尺;轻轻拨动钢尺。 3.用力拉伸橡皮筋;轻轻拨动橡皮筋。 4.观察发声的鼓面、钢尺和橡皮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5.敲击音叉,然后将音叉放到水面观察。
食盐比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强。
1.把4张A4纸裁成16张小纸; 2.各取20克食盐和小苏打,再分别把它们平均分成8等份; 3.两个烧杯里各装50毫升水; 4.取一小份食盐,加入到盛水的烧杯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 入第二小份食盐,继续搅拌。溶解后,再加入食盐,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记录: 加入了( )份食盐; 5.按照同样方法往另一个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小苏打,直到小苏打不再溶解为止。记 录:加入了( )份小苏打。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实验操作(教科版三下)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实验操作(教科版三下)(一)【章节目录】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的种子【实验目的】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和内部的形态特征,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实验器材】大豆、玉米、花生、蚕豆等种子,持放大镜,镊子、小刀、白纸【实验步骤】1.把白纸平铺在桌面上,将各类植物种子放在白纸上。
2.先用肉眼观察,用手摸一摸,用鼻闻一闻,并记录。
记录设计成表格,可画图可用文字表述观察到的现象(主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3.使用手持放大镜进一步观察。
①用镊子夹住种子,移动手持放大镜,获得清晰图像,记录观察现象;②固定手持放大镜,移动种子(用镊子夹较好)获得清晰图像,记录观察现象。
调换位置,多次观察并记录现象。
4.猜测种子里面有什么?剖开植物种子(注意剖开的位置—正中间)。
观察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记录观察后现象。
5.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小结。
6.整理好实验器材,填写实验小组记录。
【注意事项】①两种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②剖开种子的位置。
③注意安全使用小刀。
(二)【章节目录】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实验名称】测量水的温度【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能正确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2支红水温度计(0-100℃)、1支体温表、2只烧杯100ml(或玻璃杯)、2瓶热水(热水瓶)【实验步骤】1.选择测量水温的温度计(与体温表作一个对比)2.给准备好的两只100ml烧杯编上号。
①②3.往①号杯内注入约80 ml自来水;往②号杯内注入约80ml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最好教师为学生准备好,以免学生烫伤)。
4.组织小组交流,通过交流发现各小组测量同一种水的温度有差异。
5.在保证测量方法正确的基础上,对每杯水每隔2分钟测量一次,把测量结果记录在如P47页的表格中。
在等待过程中思考:这些水的温度会有变化吗?估计会怎样变化?6.整理好实验器材,填写实验小组记录。
【注意事项】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根据不同的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典型分组实验操作规范要求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典型分组实验操作规范要求
实验器材的准备以学生自备为主,
据具体实验自定,如“温度”要用到
实验中尽量避免外界干扰因素的影响,如声音、桌面振动等。
如遇阴雨天可用白炽灯模拟光源。
有其它的发现,如水少时水草的变化等,也应该鼓励,让学生尽量从整体去考虑整个生态瓶,而不是关注其中
实验二中,屏最好垂直竖起来,屏和手电筒的距离保持不变,只改变木块
2.不论是直管还是弯管,不能用内壁反光强的器材,否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实验二要求除了摆放时分别按水平、和地面垂直、与太阳光垂直的角度不同外,其他条件要尽量保持一致。
1.实验一中注意使用酒精灯和加热岩石的安全,戴上护目镜
2.实验一、二中可选择一些容易破碎的岩石
“植物的作用”可结合实际情况以演
提醒学生对土地和径流都要仔细观察,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在向“河流”注水时,一定要先检查出水口是否正对“河道”,试一试,流出的水是不是正好流入“河道”中。
确保无误后,才能正式向“河道”注
计“检查”而不“调整”,强调的是检查计量工具的意识。
如指针没有指〇,老师调整即可,要避免学生自行乱调
光滑程度的差别大些才好,可以同时把接触的两个面都弄
进行活动二时,物体重量的差别要大些才好。
小学科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制作水火箭
小学科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
班级
任课教师
时间
组长
组员
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名称
制作水火箭
实验目的
学习制作火箭模型
实验材料
500mL或1000mL百事可乐空塑料瓶一个,A3卡纸一张,旧报纸一张,电工用绝缘胶带一卷,胶塞或橡皮塞一个,自行车或摩托车气门阀一个。
实验操作步骤
1、用塑料瓶子做火箭体,选合适的胶塞或橡皮塞,塞住塑料瓶口作为喷气门,用自行车或摩托车气门阀穿过瓶口塞子,保证 气密性;
2、用硬质卡纸做一个圆锥体,圆锥底面比瓶身略大些,用胶带缠绕好,再在圆锥体内填充旧报纸,作为火箭的气流罩部分;
3、把锥体的底面罩到塑料瓶子底部,用胶带把两部分粘连在一起;
4、用硬质纸片制作四个直角梯形,用胶带粘贴在火箭体下部分的表面上,并要求两两对称;
5、制作火箭标签,贴在箭体醒目位置。
实验现象或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实验操作参考(教科版四下)(一)【章节目录】第一单元电【实验名称】简单电路【实验目的】1.能根据所给材料组装简单电路,知道电流在完整电路中的流动路径。
2.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实验器材】实验室器材: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
自备器材:记录纸1张、笔1支。
【实验步骤】一.尝试用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组成电路。
1.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的构造。
(电池盒内的两端分别装有铜片,一端有弹簧夹,为负极,另一端为正极,并连接外面的两个接头。
小灯座有螺口,旁边也有两个接线头)2.将电池按正负极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并在电池盒对应的正负极接线柱上各连接好一根导线。
(注意提醒学生不要将两根导线的金属芯直接接触,以免短路)3.将小灯泡轻轻安装在小灯座上。
(注意:安装灯泡时要捏住灯泡金属壳拧上去,不能只捏玻璃泡,否则灯泡极易损坏)4.将连接电池盒的两根导线分别接在小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
5.观察实验现象,并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二.尝试用2个小灯泡、2个小灯座、3根或4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组成电路。
1.先画出电路图。
2.按照画出的电路图连接线路。
(有两种连接方法:两个小灯泡串联,两个小灯泡并联。
)→→3.整理好实验器材,保持实验桌面的清洁,做好实验小组记录。
【注意事项】1.在安装电池时,注意正负极不要装反。
2.安装小灯泡时,注意捏住小灯泡的金属壳顺着螺纹轻轻地拧上去。
3.导线的两端留出一部分金属头做接线头。
4.注意防止电池盒(已安装电池)上两导线直接接触发生短路。
5.课前要检查发给学生的小灯泡是否完好(用万用表测)。
【实验拓展】1.在第二个实验中,也可以让学生先连接电路,再画出线路图。
2.再发给每个小组1节电池和1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3.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
(二)【章节目录】第一单元电【实验名称】制作小开关【实验目的】1.知道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
2.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实验器材】实验室器材:小灯座3只、电池盒1个、导线7根。
自备器材:手电筒(最好外壳透明)1只和相应的干电池、软木块(约10cm ×6cm×1cm )1块、图钉4枚、回形针1个、红灯、绿灯和黄灯各1只、电池1节。
【实验步骤】一.观察手电筒。
1.观察手电筒使用的材料: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请学生代表)。
(根据具体手电筒的情况大致为导体:里面底部的弹簧、连接到上面的铜片、小灯泡灯座的外壳。
绝缘体:手电筒的外壳、开关的按钮、手电筒头上的玻璃片)2.观察手电筒的构造,试着把手电筒里的电路图画出来。
3.认识手电筒的开关的作用。
(开关打开,铜片接触,接通电路,小灯泡就亮了;开关关闭,铜片分开,断开电路,小灯泡就不亮了)二.制作小开关。
(扣式开关或按压式开关)1.把回形针伸开成S形,用图钉把回形针的一端与导线一起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固定另一个图钉,就做成了一个扣式开关。
如需接通电路,回形针的另一端与另一个图钉相接触即可。
(教科书15页)2.将回形针的一头翘起,另一头用图钉固定在软木块上,做一个按压式开关。
如需接通电路,将翘起的一头按下与图钉接触即可。
(教科书15页) 3.把制作好的小开关连接到一个简单电路中,试一试能不能控制小灯泡的发光。
三.利用自制小开关制作红绿灯。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把红绿两个小灯泡分别装入小灯座。
2.在制作好的小开关软木块上再增加上一枚图钉,两枚图钉分别用导线与红绿灯相连。
做成一个可以交叉控制红绿灯的开关。
如图所示:3.用电池、开关、导线、红、绿灯组成一个如图所示的并联电路。
4.尝试合拢开关,使红、绿灯分别亮起来。
5.按照上面的方法,再在电路中加入一个黄灯。
6.尝试闭合开关,看能不能实现红绿黄三种灯的转换。
电路图如下:7.整理好实验器材,保持实验桌面的清洁,做好实验小组记录。
【注意事项】1.课前布置部分学生准备手电筒(最好外壳透明的),以便观察其内部结构,便于区分哪部分是导体做的,哪部分是绝缘体做的。
2.在我们现行的教材中制作开关的连接零件是裸线型的回形针。
虽然教材中用到了一节电池,其电压很低,人触摸根本没有感觉,但对一个尚未接触过有关电知识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无疑会造成一种错觉,对他们来说电器的开关就可以照着书中的方法去做。
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开关外部(手触摸的部分)是绝缘材料制作的。
因此要提醒学生绝对不能用220伏做电源进行该实验。
3.提醒学生:(1)我们做实验的电是干电池里的电,电压只有几伏。
发电厂里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户的电是220伏的交流电,是能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学校里、家里的电线、插座上的电是很危险的220伏的电。
我们小学生千万不能直接用220伏的电做实验!(2)另外不能用湿布擦电器开关,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开关。
使学生懂得安全用电常识,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实验拓展】1.我们常见的手电筒有金属外壳和塑料外壳的,他们的内部结构稍有不同。
金属外壳的手电筒的结构:前面灯罩内有一个拧小灯泡的小灯座。
小灯座的螺纹将和小灯泡的螺纹连接,并连接一根金属片,金属片的另一端连接到开关的一个触点,开关的另一个触点连接金属外壳,并将与电池的负极连接。
小灯座的底部有一个金属的接触点,接触点和小灯座的螺纹之间用绝缘材料隔开,接触点的一端和小灯泡下边的连接点接触,另外一端和电池的正极连接。
塑料外壳的手电筒的结构:前面灯罩内有一个拧小灯泡的小灯座。
小灯座的螺纹将和小灯泡的螺纹连接,并连接一根金属片,金属片的另一端连接到开关的一个触点,开关的另一个触点连接另一金属片的一端,这个金属片的另一端与手电筒后端连接,并将与电池的负极连接。
小灯座的底部有一个金属的接触点,接触点和小灯座的螺纹之间用绝缘材料隔开,接触点的一端和小灯泡下边的连接点接触,另外一端和电池的正极连接。
2.在做小开关时,也可以用稍大一些的橡皮代替软木块。
3.在制作红绿灯时,如果没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灯泡,可以用三种颜色的纸包在灯泡外面或其他简单易行(水性彩笔涂色)的方法。
4.向学生介绍几种不同的开关,如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活动开关等。
5.在有家长的监护下,课后调查家里用电器的开关是什么样的,这些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的。
(三)【章节目录】新的生命【实验名称】观察各种各样的花【实验目的】1.知道花的各部分构造及与繁殖的关系。
(根据花的构造,可以把花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有些花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有些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
雄蕊和雌蕊与形成果实和种子有关)2.能将研究成果以表格的方式呈现出来。
3.能形成自觉珍惜生命、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有继续探究花的浓厚兴趣。
通过花的多样性体会到自然界中生物的多样性。
【实验器材】实验室器材:镊子、手持放大镜、桃花模型。
自备器材:各种各样的花(如梅花、迎春花、梨花、桃花、油菜花、玉兰花等本地区常见的花)、记录表、白纸。
【实验步骤】一、花的专题观察1.课前通知学生寻找各种各样的花。
(要求注意保持花的完整性。
)2.学生说说自己带来了什么花,可以描述花的外形、颜色、大小、气味等。
3.指导学生用上节课认识油菜花结构特征的方法认识各种各样的花的结构。
解剖一朵油菜花。
(1)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轻轻捏住油菜花柄。
(2)右手持镊子,夹住油菜花最外层的萼片基部轻轻地向下撕下一片,放在白纸上。
然后依次将其它萼片取下并排成一行。
(3)用上述方法,按照由外到里的顺序逐层将花瓣,雄蕊,雌蕊取下,并排列整齐。
(4)数一数油菜花各部分的数量,观察各部分的颜色、形状,并画下来。
4.把观察的各种花的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记录在下列表格中。
花的观察姓名:日期: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二.“花的观察”报告会1.组织学生根据观察的情况进行汇报交流。
2.引导学生发现:花的构造中,花蕊在植物的繁殖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把观察的花中,有雄蕊、雌蕊的花统计在下面的表格中。
对花蕊的观察姓名:日期:有雄蕊的花有雌蕊的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学生会发现所观察的花一般都有花蕊,不管是只有雄蕊或雌蕊,还是雄蕊和雌蕊都有。
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起花蕊是植物产生果实和种子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概念。
三.认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
1.有些花像油菜花一样,由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组成,这样的花叫做完全花;有些花却缺少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这样的花叫做不完全花。
观察在这些花中,哪些花是完全花,哪些花是不完全花,不完全花缺少的是哪一部分或哪几部分。
2.观察在这些花中,哪些花是雄花。
(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叫做雄花)3.观察在这些花中,哪些花是雌花。
(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叫做雌花)4.观察在这些花中,哪些花是单性花。
(雄花和雌花都是单性花)5.观察在这些花中,哪些花是两性花。
(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叫做两性花)6.整理好实验器材,保持实验桌面的清洁,做好实验小组记录。
【注意事项】1.课前要让学生准备足够量的花(品种和数量都要多一些)。
2.在白纸上摆放花的各个部分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呼吸,以免将它们吹走。
3.在三个活动中,都可以利用桃花模型帮助学生观察得更清楚。
4.实验结束后,请学生把实验桌整理干净。
【实验拓展】在生活中寻找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观察花的变化过程。
(四)【章节目录】第三单元食物【实验名称】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实验目的】1.会通过实验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脂肪和淀粉)。
2.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3.知道不偏食的重要性。
【实验器材】一些食物的标签。
脂肪的辨别实验器材:食用油、肥肉、花生米、水、棉签、白纸。
淀粉的辨别实验器材:淀粉糊、碘酒、滴管、培养皿、富含淀粉的食物(面包、土豆、馒头)。
其中碘酒、滴管、培养皿为实验室器材,其他为自备器材。
【实验步骤】一.脂肪的鉴别1.用棉签蘸一点食用油,涂在①号白纸上,观察实验现象。
2.分别用笔将肥肉、花生米在②、③号白纸上挤压,摩擦,观察实验现象。
(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白纸上会留下油渍。
)3.用棉签蘸一点水,涂在④号白纸上,观察实验现象。
4.过一会儿再观察,比较四张白纸所留痕迹的区别。
(水也会在白纸上留下痕迹,但干燥后痕迹就没有了。
再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油渍是透明的,而水渍是不透明的)二.淀粉的鉴别1.观察淀粉糊。
(让学生猜想和生活的联系)2.用滴管往淀粉糊中滴入一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注意介绍滴管的使用方法)3.用同样的方法往面包、土豆、馒头食物上滴一滴碘酒,观察实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