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改在教育观念上的变化

合集下载

课改实验带来教育观念的变化

课改实验带来教育观念的变化

课改实验带来教育观念的变化摘要:创造性人才的本质在于创造,而想要有所创造必须具有主动探索的能力。

作为当今时代的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便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物理;探索能力;课改实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初中生好奇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

如,讲动能和势能时,我出了这样一个题目,一辆汽车匀速下坡,问它动能的大小怎样变化?这种情况下,由于汽车做匀速运动时动能的大小是不改变的。

有个学生却说:“老师,不对,我认为动能是减小的。

”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汽车在运动的过程中要耗油,耗了油之后质量减小了,所以,动能也就减小了。

”大家都知道按照物理学角度分析,这方面是不考虑的,但是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确实不错,我给予了他鼓励。

在以后的物理课上,他显得更加积极主动。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物理学家海森堡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

”因此,问题的提出非常关键。

要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教师首先要会设计问题。

首先,问题要难度适应;其次,教师应该考虑好问题与问题的衔接和过渡,用问题组和问题库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形成结构知识;最后要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会发问。

如,让学生查资料,看课本,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营造丰富的物理环境,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实验和知识的运用,把物理教学引向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以及他们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探索兴趣。

比如,在学习《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时,就可以带领学生去做一些社会调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得出噪声的来源和噪声的危害。

浅谈小学教师教学观念转变

浅谈小学教师教学观念转变

浅谈小学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改革落后于社会发展,课程改革新思考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们首先要教学观念转变,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课程教材的执行者转化为教学的研究者,要从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和新型的教学方式并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本文从单向信息交流转变的角度,指出如何转变思想观念,明确教改方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标签:观念转换观念更新单向信息交流综合信息交流课程改革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发展素质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教师在积极参与这场课改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转变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

一、转变教育观念,研究新课程改革提出新要求教育要从思想上向素质教育转变,教师的职责已经转变为越来越少传递知识,越来越多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激励,从新构建目标新体系。

二、新课程改革转变特点时代的发展,创新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崭新概念,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成为一个国家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新课标条件下,为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作为知识传授者——教师教育观念将发生变化。

(一)打破旧观念向平等融洽转变在陈旧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地位,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受教师的灌输,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显然是不平等的。

教学中教师充分地接近和了解每一个学生,强化民主轻松的教学气氛,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看法、意见、疑惑、质疑,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学生尊重教师的劳动,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才能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统一的教学目标。

(二)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每一个教师都知道,我们的教学对象既不是一个待灌的瓶,也不是一个无血无肉的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

高中课改感悟心得体会(3篇)

高中课改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国的高中课改已经进行了多年。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有幸见证了这场教育变革的整个过程,并在其中不断成长、收获。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在高中课改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高中课改的核心是转变教育观念,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以下几点:1. 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倡导探究式、合作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

教师需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3. 评价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要求评价方式多元化,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

二、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努力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

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1.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2. 注重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例如,通过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总结学习心得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加强课堂管理。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注重课堂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表扬优秀、纠正错误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关注学生发展,实现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1.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新课改下的教学观心得体会四篇

新课改下的教学观心得体会四篇

新课改下的教学观心得体会四篇新课改下的教学观心得体会1不同的教育思想产生不同的教育。

传统的数学教学的特点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单向平面地讲授教科书的活动.“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是这种传授活动的金科玉律。

在这种理念下,教师崇尚钻研教材,视处理好教材、教好教材为教学艺术,这种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往往超越教学过程本身,脱离学生的现实。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

新课程更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由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论数学结论,要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成为“跳起了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给他们讲得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尽量多些,学生自己能够自主解决的,教师决不和盘托出。

这样才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传统的数学教学因为过分预设和封闭,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课堂上倦怠应付,与创造的喜悦无缘,师生都无法在课堂上焕发生命的活力。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

(I)教师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更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更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

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在课改中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在课改中教学观念的转变

变 和全 面推 进 素质 教 育 的前提 ,是 深 化教 育 改革 、培养
适应 2 l世 纪 需 要 人 才 的 先 导 。


转变 以继 承 为 中心 的教 育 观 念 。树 立培 养 创新
增长 ,而人们 受 教 育的 时间 总是 相对 有 限 的 ,如何 以 有
限 的时 间去 掌握 和运 用无 限增 长 的相 互 联 系 、相 互 交叉
就 是 由以分 析 为主 进行 确定 性 研究 的 时期 .逐 步 进入 到 以整 体化 为主进 行具体 的 、不确定 性研究 的认识 阶段 。 2是 现代 科 学技 术 发 展提 出 的要 求 。现 代科 学 技 术 . 发展 的一个 显著 特 点是 ,在 高度 分化 的基 础上 的 高度 综 合 。学 科越 分越 细 ,门类 越来 越 多 ,学 科之 间的联 系 日
发 展 学 生 的 注 意 力 、记 忆 力 、观 察 力 、 维 力 等 智 力 为 思
实 行 这 个 转 变 的 实 质 ,是 要 从 以 学 科 为 中 心 进 行 分
中心 ,转 到在发 展 智力 因 素的 同时 ,注 重 培养 和 发展 学
生 的 动 机 、 兴 趣 、 情 感 、意 志 和 性 格 等 非 智 力 因 素 。 并 且 使 它 们 相 互 促 进 , 和 谐 结 合 ,协 调 发 展 。
教 师 事 业 发 展
教师在课改中教学观念的转变
杨 平
( 山东省 肥 城市 第三 中学 ,山东 肥城 2 6 9) 710
中 图 分 类 号 :G 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7 — 5 8 2 1 )9 0 1 — 2 4 6 1 0 6 (0 2 0 — 0 5 0 学 校 培 养 人 才 的 主 要 途 径 是 教 育 和 教 学 ,指 导 教 育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观念转变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观念转变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观念转变初二英语组全体教师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我们初一英语组这次的课研题目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观念转变。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带来了教育观念的转变,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又一个亮点。

新课程改革转变观念是关键,只有观念的变化才能带动其它变化,才能完成新课改目标。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多方面的,很难一概而论,但以下几个方面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一.学校观——学校是教育改革中心、教育研究中心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不断发展,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日益扩大,学校对课程、教学、教师发展等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因此,过去的“官本”、“国本”等僵化的管理体制正在被打破,学校将成为教育改革的中心。

这就意味着,教育改革将走向每一个教师自己的生活舞台,更加关注教师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重视教师的赋权感和专业能力的发展,强化所有成员分享共同的价值观和规范,使学校更具活力,更有效率。

一旦学校成为教育改革的中心,基础教育便有了振兴之日。

同时,学校的传统功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学校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而且日益成为探索的中心,兼具教育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角色,科学探索将成为新型学校的重要特征,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成为学校首要的重大使命。

二.教室观——教室是实验室教室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教室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教室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教室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教学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教室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不是单纯接受知识的“讲课室”。

因此,教室的设置安排应该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探究活动的展开,要营造一个积极进取的课堂心理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三.课程观——课程是经验随着新课程的发展,课程是经验的观念得以在实践中形成和确立。

浅谈新课改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教育观念及行为转变

浅谈新课改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教育观念及行为转变
学 生 思 维 的活 跃 性 。 此 以 往 , 长 良好 的师 生 关 系就 会 渐 立 渐 固 , 生 就 会 敢 于发 学
问、 于质疑。 , 敢 如 笔者在课堂上开展小讨论 : 为春秋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学 你认
说中, 哪一 派 的 学说 更 有 利 于 中 国社会 的发 展 ? 生 根据 上 网查 找 的资 料 踊 跃 发 学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 教学观念对教学过程 起着指导作用 , 切先进的教学改 一 革都是从新 的教学观念 中引发出来的 ,一切教学改革 的困难 都来 自旧的教学 观
念的束缚 。 一切教学 改革的尝试都是新 旧教学 观念 、争的结果 。 斗 新课程理念下 的 历史教学过程 的设想 ,要求 我们 首先确立与之相适应 的体 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新
识、 能力 、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并重 , 这就要求历 史教师 在教学过 程 中更新 教
育理 念 、 变传统的教学方 式 , 改 在帮助学生有 效学 习知识 的同时 , 培养 其能力 和
完善其人格 。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 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 中观念 、 为角色都 行 随之发生变化 。 对此 , 笔者有以下深刻体会。


教 育理念 的转变
1 . 学生观的转变 。 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 , 是有血有 肉 、 有思想 、 有灵 性 、 以 可
教育引导的人 。 在历史教学 中要对每一个学 生充满信心和爱 , 充分利用新教材 中 的“ 动脑筋 ” “ 和 活动 与探究 ” 锻炼学生 动脑 、 , 动日和动手能 力 , 让更多 的学生有
观念。
新课 标要 求课堂教学“ 以转变学生的学 习方式 为核心 , 要 注重学 生学 习历史 知识的过程 和方法 , 使学生学会学 习。 转变教学方式 , 立 以学 生为主体 的教 要 树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改革的实行,让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新课程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的变革,也对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个明智型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该如何给自己重新定位呢?本文拟就此问题与大家商榷:一、教育理念的转变理念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根本和基石,教育思想观念是教育教学行为的先导。

教育的不适应,应当首先是教育观念的不适应;收效不大,首先是教育观念转变不够。

在新课改形式下,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观念转变:1.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现代全新教育理论倡导“以人为本”,把学生的成长发展放在首位,以学生自由、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的价值取向。

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采取有效的方式或手段,把沉睡于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唤醒起来、激活起来。

2.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认识到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发展者,而不是教育活动中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者。

我们要把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3.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

今天的教育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具有鲜明的学生意识,要有正确的学生观,打破过去以知识为中心的授受关系、主从关系和不平等的权威、依赖关系。

要尊重学生,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实行教育民主、教学民主,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要通过交往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的思想感情,创设宽容理解的心理氛围,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教育教学方法的转变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教师在总体教育体系下,还将面临教学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诸多实际教学情境的影响和挑战。

因此,要成功地做好现代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扮演好如下的角色: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

转变教育观念 推进课程改革

转变教育观念 推进课程改革

转变教育观念推进课程改革当今的教育正由传统的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转轨,按新课改理念,重新审视过去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我们不难认识到:广大教师必须就教育观念推陈出新,才有可能把课程改革工作落到实处,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现将笔者在教育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一、教师要转换角色,规范教学行为面对新课程,作为教师首先要转换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的身份。

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辅导者、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1.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辅导者。

首先,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结合现行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教育教学业务水平,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长流水”, 依照现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原则,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2.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教师引导的内容不仅仅只有知识的掌握,还应包括学习方法、思辨能力、团结协作等多面的知识。

引导时以启发学生为主,学生遇到疑问时,教师不要立即告诉答案,而是要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的引导还可以用一种激励的方式,当学生被困难吓倒时,教师不要拖着走,而是要激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们不断战胜困难,在学习上取得进步。

3.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一个必须注重的环节,就是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即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

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如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充分的时间和较为广阔的空间。

4.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中,教师应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学习兴趣,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倾听学生心声,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只有这样的互动交流,才是认知的交流,有价值的交流,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真正融洽的师生关系。

浅谈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观

浅谈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观

浅谈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观进入二十一世纪,新的课改在全国各大城市迅速掀起,这次幼儿园课改不仅仅是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一种教育环境的转变。

一、教师角色转变新的教育观,儿童观要求教师角色要转变,教师角色彻底从唯我独尊,唯我独者,高高在上的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孩子们的朋友,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为孩子创设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不让孩子生活在成人的包围之中,老师必须尽可能减少介入,更不可过度介入,“与其牵着儿童的手,倒不如让他们*自己的双脚站着,教师的角色成为孩子的伙伴、园丁、向导、记录者、研究者。

在活动中‘接过孩子抛来的球!’注意倾听儿童,关注儿童使孩子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使自己成为孩子的伙伴。

幼儿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教师要求在和孩子共同建构的过程中,及时提供材料,及时变换空间,及时介入讨论,及时协助解决疑难,及时将孩子的表达方式总结出来,使自己成为孩子成长的有力支持者”。

二、主旋律转变新课改不仅仅是教材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改革的课程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去实施,否则,课程改革还是空话,所以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在幼儿园里幼儿教育小学化,成人化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许多老师潜意识里,老师总觉得游戏可有可无,他们把游戏换成了教学,把玩具换成了教材,不惜打乱孩子的生活常规,搞识字、搞计算……教学形式方法多以上课为主,并且对幼儿约束限制过多,比如要求幼儿不能乱讲话,上课时要坚持30—40分钟,老师怎样说就怎样做等等,同时在其他活动时也有许多规矩,比如不许孩子到处乱跑,做操时要保持整齐划一。

这些教育使我们的孩子形成了一种刻板现象,就人的自由发展而言,这将会限制幼儿的发展,使幼儿的开放性的情感和社会性交往受到伤害,造成今后社会性交往的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等,不仅如此,它也抑制了儿童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新课改中教师教育观念和行为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师教育观念和行为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师教育观念和行为的转变一、教师角色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新时期教育理论认为,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是学科教学的重要职能,但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智能,具有不可代替的意义。

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使他们有效地驾驭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爱,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要使学生积极生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

由于新课程改革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要从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根本问题入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局限于课堂传授知识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

教师要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各自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创新,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而应同时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帮助者和引导者。

因此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形式的需要。

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教师巧妙设疑,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创新主体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是成功创新的无形力量,它能激发创新主体坚持不懈地努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教学,都有必要设计“导入设疑”一环,学生热情高涨,兴趣盎然,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最佳状态。

2、课堂质疑,激发创新潜能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随时善于质疑,扣题发问,学生通过自学或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通过自学后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质疑争辩,促使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由此既掌握了知识,又增添了提问的积极性,体验了提问的乐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沉浸在乐学之中,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潜在意识。

3、实行“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行“开放式”教学,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提高广阔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浅谈在新课改下教师应具备的教育观

浅谈在新课改下教师应具备的教育观

浅谈在新课改下教师应具备的教育观“发展抓教育,教育抓创新”。

随着课改不断深入,教师的陈旧观念已不能适应目前教育的需要,教育呼唤着新课改,新课改最根本的是转变教育观念,以下是我对新课改下教师的教育观念粗浅的探索。

一、素质教育观。

新课改推行素质教育,其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体发展,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因此,教师在主观方面明确以下几点:1.以学生为“本”。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成为敢问、敢想、敢做的“新人”。

2.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教师应当从这几个方面加以培养,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3.指导学生“会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新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终身学习观。

英国技术预测专家J·马丁测算,人类的知识19世纪每50年增加一陪,20世纪是每10年增加一倍,目前是每3年增加一陪。

目前流行的“知识折旧”是如果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会折旧80%。

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加快,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程度逐步提高。

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来说,就是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过程。

三、情感为主的教育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育是以情感为中心的发展学生人格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高曼提出公式“20%(ZQ)+80%(EQ)=100%”,这说明,一个人的成功,情感占主要因素。

在新课改下,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情感生,以知激生,巧用“空间距离”,避免“时间距离”,缩小师生的心理差距,从而产生良好的效果。

四、合作教育观。

在信息发展迅速的今天,知识的激增速度加快,学科之间的交叉性、综合性越来越强,每个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毕竟有限,因此,教师之间的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及时的。

解决教学疑难或讨论新课改下教学设计、构思、转化“学困生”,均需要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通力合作。

新课改教师观

新课改教师观

新课改教师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领域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改革与创新。

其中一项重要的改革便是新课程改革,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要求,也对教师的角色与观念提出了新挑战。

本文将探讨新课改对教师观的影响,并展望未来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形象。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新课程改革是以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新技术革命为背景的,对传统的功利性教育观念进行颠覆与重构的一项教育改革。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主张挑战了传统教育观念,也给教师的角色和使命重新定位提出了新要求。

二、新课改下的教师角色转变在传统课程中,教师被赋予了一种传授者的角色,主要目的是传递知识给学生。

然而,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单一源泉,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新课改下的教师观念转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传统的教师观念认为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和职责。

然而,新课改中的教师观念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成长的伙伴和引路人。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四、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首先,教师需要全面了解新课改的理念和目标,并将其贯彻到教育实践中。

其次,教师需要主动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策略。

此外,教师还需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和沟通,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展望未来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形象在新课改的实践过程中,教师的形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更加积极、开放和多元的特点。

未来,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师将成为学生的学习引导者和陪伴者,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一)转变课程观“课程”是什么?传统的教学中,“课程”被理解为教材或课文,这就意味着“课程”只是政府和教材编者所关注的事,它规定学校“教什么”,学校和教师就忠实有效地去传递、落实课程内容,完成课程任务。

随着新课程的发展,课程不仅仅是教材、教学内容,而且包括学生整个学习活动过程。

课程从本质意义上说就是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资源,意味着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学校课程由此重返生活世界,超越了课堂和教科书的限制,真正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

把课程作为这样来界定,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的生活世界,最大限度地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可以说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仅是课程的传授者、接受者,而是课程的主动参与者和开发者。

(二)转变教材观以往我们总认为“教材即知识”,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

因此,教材中罗列学生应掌握的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应用法则,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认识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不给教师、学生发挥空间和研讨的余地。

这种远离生活情境的“学科中心”的教材观,与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相去甚远。

随着新课程的发展,教材的观念呈现出新的转向,“教材是范例”。

所幸的是我们小语“能力训练”实验对教材的认识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二多年前遵循叶圣陶先生关于“教材无非是例子”的理论,明确提出以“课文无非是例子”的理念,在全国第一个以“能力系列”与“主题系列”整合来建构单元体系。

因此我认为我们实验说的“例子”涵盖这么两层意思――一是传授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例子;二是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

(比如94年我在乐安执教《我的弟弟》是以一个自然段为例子让学生认识因果式的自然段后,指导朗读文章结尾“弟弟学习很认真,也很刻苦。

教学观念的转变(6篇)

教学观念的转变(6篇)

教学观念的转变(6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教学观念的转变的资料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教学观念的转变關於教學觀念的轉變韓旭摘要:教學觀念體現於整個教學活動的過程之中。

本文認為,為推動教育改革的發展與深化,高等學校的教師應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模式,調整教學關係,豐富與擴展教師職能,以適應新的時代要求的教育觀念來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關鍵字:教學觀念教學模式教學關係教師職能為適應知識創新、素質教育的教育新時代要求,高等學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模式,調整教學關係,轉變教師職能,以新的教育理念進一步推動教育改革的發展與深化。

一、教學觀念的轉變教育是一個長期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具有統領性和指導性的理念和基於理念的實踐。

具有什麼樣的教學觀念直接影響了教師的教學理性、教學模式以及課堂上的教學行為。

隨著社會的進步,現代教學觀念正在逐步被廣大教師所接受,並具體演化為以下幾個方面:1.強調啟動學習者的思維圖式(activation of schima)使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發生直接的聯繫。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蓋茨曾對教師提出這樣的建議:學習者在學校環境中獲得的全部經驗點、層次,不歧視後進學生。

通過這樣一系列合理的互動行為,使學生在與教師、與同學的交往中,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評價自己,學會隨時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學會在自我的不斷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能力,豈不就是不需要教了麼?而學生所以要學要練,就為要進入這樣的境界。

教學方法,傳統識字教學的精華是十分寶貴的,而是要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把學生識字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擺在首位,注重學生識字的過程與方法,把注重學生識字的情感作為一種自覺行為貫穿於我們的識字教學的全過程,這樣才能用開放的態度繼承成功的識字教學成果,創新字理識字教學的形式,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好基礎。

篇二:教学观念的转变摘要:体育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或“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身心健康知识、技能、技巧以及品行进行培育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历史课改教学转变教育观念论文

历史课改教学转变教育观念论文

浅谈历史课改教学转变教育观念《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试验稿)》要求课堂教学“要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提倡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新课程目标强调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并重,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进行有效的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能力和完善其人格。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观念、行为角色都要随之发生变化。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在教学中我感受到自己就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实施者和研究者,因而努力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为新课改教学的实施提供先决条件。

体会一,学生观的转变,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

本人在思想上已把学生看作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性可以教育引导的人。

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健康成长的具有创造能力的。

在历史教学中要面对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充满信心和爱心,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动脑筋”和“活动与探究”锻炼学生的动脑、动口和动手能力。

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训练和展示自己的独特的才能,让他们能实实在在的体验到成功和被其他人欣赏的滋味。

特别是在小制作活动中,当同学们拿出自己用橡皮泥或胶泥,模仿制作的形形色色的商周青铜器,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观摩时,教室里立即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老师和学生一起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体会着中华民族的聪慧与伟大。

在学习“昌盛的秦汉文化”一课时,让同学们观看89页的四个兵勇,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用黄泥制作出来。

尔后将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进行评奖。

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加强,同时更加浓厚了他们学历史的兴趣。

再如小游戏:用各地不同的方言说一句话,再用普通话重复一遍,这既让学生真实感受了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必要性,又锻炼了他们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浅谈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与新课程同行 ) 刘丽华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实施,这对于我们教师是一次新的机遇和挑战,也是新的压力,我们教师要如何适应新课改变化的要求,就这一问题,我有如下见解。

一、更新教育观念。

1、新的教学观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达到师生共进、共识、共享,不再是单向的教学过程。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2、新的学生观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就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

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发展潜力,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

3、新的教师观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者,新课程的实践者。

教师应注意和学生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更新课堂教学方式,贯彻新课改、落实新理念。

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

应积极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要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从而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在新课改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该注意掌握好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要转换角色新课改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课改在教学中的变化

课改在教学中的变化

新课改以来教师在教学中的变化1、教育观念的转变,不仅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还推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实验中,许多教师既急于“洗脑”,不断地否定自我,又忙于“充电”,用新的教改理念充实自己。

在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求变”的“启蒙运动”。

以往“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在快速蜕变,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成为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

在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上达成共识。

所以,上好“以学论教”的每一堂课,成为每位“课改”教师的不断追求。

我们看到不少课上教师把识字、读书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感悟课文。

学生不仅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还创造了一些有效的识字方法。

学生“自主识字,自能读书”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地培养与发展。

2、“民主性”取代了“权威性”,师生关系趋于强调和谐、融洽与尊重、赞赏。

在“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确立了“是首席发言人,是参与学习的伙伴,又是启发者、引导者”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教师力求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搭建民主展示自我和评价你我他的平台。

,教师在试图“走向”学生,使自己的“教”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且评价的语言也在悄悄变化。

我们看到,不管采取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教师总能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教学向着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靠拢,且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一反“呵斥”为“呵护”,评价悄然变化着。

以往,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评价,自己的发言一旦被质疑,那种下意识就会使自己抬不起头。

现在,学生不仅乐于接受别人的评价,还尝试着评价同学,甚至,同样敢评价老师。

3、课上学生主动“质疑”、“解疑”的欲望取代了以往的被动听记。

不少老师的课讲到某一环节,尤其在课文讲完了,会设计质疑环节:“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还有什么问题要问?读到这里你还想说些什么?”我想,以往的课堂,有那么多听课的老师在,学生是绝对配和老师的,有问题也不敢问,甚至也不想问。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转变教学思想和方法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转变教学思想和方法

管理动态浅谈新课改下如何转变教学思想和方法■陈炳权摘要:在新课改深入推进阶段,小学教学模式正在从“教会知识”向“教会学习”模式转变。

教学模式的改变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思想与方法也要跟着转变。

教师如何打破传统单方灌输教学的局限,如何进行教育思想维式改革,推进课堂学习方法的创新等,都需要老师不断地进行摸索前进。

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主要通过如下几种教学思想与方法来探析新课改下的课程改革。

关键词:教学方法;思想探究;课程转变引言:尽管新课改的进程正在不断深化,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授课中仍是主要教学模式。

教学思想与方法的转变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一步步进行摸索,逐渐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提高同学们对认识知识、掌握技巧的热情。

对于如何帮助教师转变授课思维并改进教学方式,老师可以从加强实践教学、培育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课堂理论应用性等方面做出调整。

一、实践教学中实现教学思想转变,更新教育观念(一)课堂主体转变,课程因素多元化在传统教育观念中都要求教师遵循“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理念,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学会的知识才是最容易掌握和理解的,只有让学生们参与授课过程才能调动他们的感官,逐渐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方法。

这也就要求教师要在掌握新课程改革大方向的基础上,结合本校教学特色,对教学模式进行突破式改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既承担了引导者的角色也扮演着推动课程进度的主导者角色,然而新课改下要求教学模式要从强迫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教师应该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将原有只追求课堂成绩这一单因素理念向多元化素质培养转变,培养学生参与课堂、主动展现自我的积极性。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学习《观潮》一课时,在领会作者感情时,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对主题思想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分享自己在多次阅读文章后的感受,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之间的互动,也加深了同学们对本节课内容知识的理解。

新课改下教师观念的转变

新课改下教师观念的转变

革 理念 。 现时期 内教师 的教育观 念必须 发生相应 的转 变 。 次 ] 这 新 课改 的具体 要求 主要 有以下 几个 方面 :
11 在 课 程 功 能 方 面 .
1 在课 程管 理方 面 . 5
要 “ 变 课 程 管 理 过 于 集 中 的 状 况 . 行 国 家 、 方 、 校 改 实 地 学 三 级 课 程 管 理 , 强 课 程 对 地 方 、 校 及 学 生 的 适 应 性 ” 实 现 增 学 。
现 学 习结果 与学 习过程 的统 一 。
O 引 言
教师 的教育 观念 , 是教 师在教 育教 学 中形成 的对相 关教育 现象 ,特别 是对 自己的教学 能力和 所教 学生 的主体性 认识 。 它
来 自教 师 教 学 的个 人 经 历 和 经 验 ,是 教 师 行 为 背 后 的 价 值 预 因果 假定 , 是教 师在 其教 育实践 中信奉 和遵 循的 准则 , 其具
体 内容包 括教 师 观 、 生观 、 学 观 、 价观 等 。 课改 致 力于 学 教 评 新
重 构教 师的教 育 观念 , 新 教师 不合 时宜 的 i 革 日观念 , 进 教师 促
课程管 理权 限 的均衡化 是 当前世 界各 国课程 管理发 展的趋 势 。
我 国长期 以来一 直实行 由国家统 一归 E管理 , 有强烈 的 中央 l 带
集 权 色彩 。 国课 程 管理发 展 的趋 势 将是 实 现 国家 、 我 地方 和 学
收 稿 日 期 :0 0 0 — 4 2 1— 2 2
要“ 改变 课程 过 于注 重知 识传 授 的倾 向 , 调形 成 积极 主 强 动 的学 习态 度 ,使 获得 基 础知 识与 基本 技 能 的过程 同时成 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浅谈课改在教育观念上的变化
新课程实施以来,一切改革的最大困难都无一例外地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

与一切新生事物诞生的命运一样,新课程改革的最大困难同样是来自旧观念的束缚。

因此,要实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标,就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我,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改革,以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活动为起点,调整教学关系、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式,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形成了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感受生活,关爱心灵成长是课堂教学的绚丽细节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其本质是交往、互动。

交往昭示着教师的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形成“学习共同体”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

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

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

交往还意味着教师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

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

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体验给予了抹杀,甚至忽略了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

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优结合,它真正关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心灵的需要,从而使教法与学法相得益彰。

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一代新人,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注重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这充分说明合作学习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否则,不利于培养学
仁怀市2014年中小学论文评选
编号:010
生的思考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势必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是如此。

合作能力提升的能力,能形成集体的智慧,但应以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前提,才能有针对性地讨论,有目的性的讨论,才能达到自主学习的要求。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语文教师要创设课堂氛围来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教学《落花生》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预习生字,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去识记这些生字,然后在上课前通过对话,交谈、讨论他们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作为一名村校的学生,要么是留守儿童,要么就是父母都是文盲。

根本没有更多的资源来学习,因此他们是借助拼音自学认识生字的,有的是通过查字典认识的。

所以我常常鼓励他们自学,掌握正确的认字方法,这种学习散发着互动的气息,涌动着生命的灵性。

学生与自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他们互教互学,融合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再出现问题后,不要急于组织或要求学生讨论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

这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达到或做学习的最佳效果。

二、师生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起点
新课程改革开展以来,课堂教学的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没有提高,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是否建立了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是否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新课标确认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

在实践中,语文教师确实是把自己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中转变为与学生拥有平等席位的对话者,他们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及其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了传统意义上把语文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认识。

显而易见,新课程改革六年来,对于课堂教学所倡导的起点也就是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真正地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师生在教与学中进步,在教与学中体验到快乐。

学生的素养是他内在心理的写照,取决于它的心理结构及其质量水平;提高学生的素养就必须化知识为智慧,积文化为品性。

新课程的功能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不仅要重视双基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智慧和能力,而且要促进他们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它也是课堂教学所要求的细节,语文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读懂学生的表情,要时刻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一起创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更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小学语文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它倡导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忠于自己的个人感受,进行自主探求,与他人合作探究,从而达到教育培养激发其创造潜能、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