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检验科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检验科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一、目的为了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在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能力,降低传染病传播风险,保障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检验科在开展各项检验工作时,可能发生的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
三、术语和定义1. 职业暴露:指检验科工作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含有病原体的物质,可能导致感染的风险。
2. 传染病: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3. 应急预案:为应对职业暴露事件,预先制定的应急处理措施和流程。
四、应急预案的启动1. 当检验科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应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
2. 暴露程度评估:根据暴露的病原体类型、暴露量、暴露部位、暴露人群等因素,对暴露程度进行评估。
3. 暴露分级:根据暴露程度,将职业暴露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五、应急处理流程1. 轻度暴露处理流程:(1)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暴露部位,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
(2)观察暴露部位的局部反应,如红肿、疼痛等,必要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3)定期随访,关注暴露部位的恢复情况。
2. 中度暴露处理流程:(1)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暴露部位,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
(2)尽快进行病原体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3)在暴露后48小时内,接种相应的疫苗。
(4)定期随访,关注暴露部位和免疫系统的恢复情况。
3. 重度暴露处理流程:(1)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暴露部位,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
(2)尽快进行病原体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3)在暴露后48小时内,接种相应的疫苗。
(4)立即上报医院领导及相关部门,协调资源,开展紧急救治。
(5)定期随访,关注暴露部位和免疫系统的恢复情况。
六、培训和演练1. 检验科应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职业暴露应急处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实验室发生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实验室发生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一、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实验室发生传染病职业暴露事故,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行,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验室生物安全规定,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实验室在开展生物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传染病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职业暴露的情况。
三、应急预案1. 发生职业暴露后的立即处置(1)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受伤人员应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
(2)实验室负责人应在第一时间内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治受伤人员。
(3)受伤人员应保持冷静,尽量避免慌张和恐慌,以免加剧病情。
2. 受伤人员的救治与观察(1)受伤人员应立即接受现场急救处理,如清洗伤口、包扎等。
(2)根据暴露的病原体类型和程度,受伤人员可能需要接受预防性用药,具体用药方案由实验室负责人或专业医生制定。
(3)受伤人员需进行病情观察,观察期间应严格执行医嘱,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如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3. 实验室的消毒与处置(1)实验室负责人应立即对暴露现场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扩散。
(2)根据病原体类型和暴露程度,采取相应的生物安全措施,如隔离、封锁、销毁等。
(3)实验室负责人应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经过和处理情况,以便后续调查和分析。
4. 信息报告与沟通(1)实验室负责人应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根据要求及时上报相关信息。
(2)实验室负责人应与受伤人员的家属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告知事故处理进展和受伤人员的病情。
(3)实验室负责人应组织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5. 培训与演练(1)实验室应定期组织生物安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实验室应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确保工作人员熟悉应急处理程序和操作。
四、注意事项1.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生物安全操作规程,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2. 实验室应配备完善的防护设施和急救用品,确保在发生职业暴露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与处置流程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与处置流程传染病职业暴露是指在从事医疗、护理、实验室等与传染病相关的职业中,可能接触到病原体或受到传染的情况。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个关于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预案与处置流程的例子。
一、应急预案1.培训和教育: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传染病防控培训和教育,了解传染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和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流程。
2.设备和装备: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确保相关人员在工作环境中的防护设施完备。
3.监测和检测:建立相应的监测和检测机制,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体检和病原体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感染风险。
4.应急处置物资:准备应急处置物资,如消毒剂、急救药品等,以应对传染病职业暴露事件。
二、处置流程1.首次接触:若是首次接触传染病患者或潜在感染源,应立即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循相关防护措施,如手部卫生、消毒等。
2.伤口处理:若发生工作中的刺伤、溅泼或其他伤害,应立刻将伤口处理干净,并进行血液暴露的风险评估。
必要时,向相关感染管理部门报告。
3.暴露后处理:在接触到病原体后,可进行暴露后预防性治疗,如接种相关疫苗、使用抗病毒药物等,以降低感染风险。
4.报告和记录:对每一次传染病职业暴露事件,应立即向相关管理部门报告,并记录详细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受伤者信息等。
5.隔离和观察:对于疑似或确认感染的情况,应立即进行隔离,并进行观察,以保护其他人员的安全。
必要时,进行相关病原体检测。
6.反馈和调查:对每一次职业暴露事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回访和调查,以了解相关情况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防控措施的有效性。
7.心理支持:对于受到职业暴露的人员,应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应对可能的精神压力和焦虑。
以上是一份关于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与处置流程的简要说明,实际情况可以根据不同的传染病和职业环境进行调整和完善。
在任何情况下,保护相关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原则。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传染病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某些特殊的职业中,比如医护工作者、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卫工人、动物饲养员等等,这些人职业暴露传染病的风险也就更高,如何减少职业暴露传染病的风险,应该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一、制定职业暴露传染病应急预案的必要性传染病是指通过生物体(包括人类和动物)之间的直接或者间接接触而传播的疾病。
现实生活中,医护工作者在接触患者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处理有害生物时,环卫工作人员在清理垃圾时等等,这些人在工作中都存在着与传染病病原体接触的风险。
因此,在特殊职业群体中,制定应急预案显得十分必要。
二、制定职业暴露传染病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 管理职责的界定明确职业暴露传染病的风险源和暴露途径,及工作单位和现场负责管理职责的分工。
2. 预防措施对员工进行健康教育和传染病预防知识培训,及时对工作环境进行消毒和清洁。
对于高风险的工作环节,应该提供防护设备。
3. 暴露事件应对当有职业暴露传染病事件发生时,员工应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或相关职能部门汇报。
现场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隔离暴露现场、对相关人员进行检查、消毒等。
同时,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提出报告,并启动卫生应急预案。
4. 应急响应和处置在职业暴露传染病的应急处置活动中,需要涉及到应急响应机制、突发事件情况分类、化验数据分析处理、与第三方沟通联系、协同联合、应急预案的执行和验收等一系列问题。
要对各种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处理,协调职能部门,现场处理人员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快速的进行应急处置,为控制疫情、保障人身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5. 后续监控和评估处理完职业暴露传染病的事件,还应该进行后续的监控和评估,以便随时掌握疫情的发展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评估处理情况和预警制度,期间需组织专家发布相关报告。
三、制定职业暴露传染病应急预案需要注意的问题1. 职业暴露传染病应急预案应该尽量全面、细致,对各种情况进行分类处理,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
实验室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理方案
实验室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目的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各种医疗检验过程中发生的一切意外情况。
检验科常见的传染病有:艾滋病(AIDS)、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梅毒。
(三)职业暴露概念本预案所称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中意外被可疑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此处所谓可疑传染病病人是指能通过血液、体液接触传播的病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主要是针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疾病造成的职业暴露。
(四)工作原则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制度规范,管理到位;主动监测,反应迅速;积极处理,措施果断;机制通畅,遏制危害。
(五)组织机构设立检验科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微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各项工作,医院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助感染管理科做好应急诊疗工作。
1、检验科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医院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主管副院长成员:检验科主任、感染管理科主任、护理部主任、医务科主任、各临床科室主任。
(1)根据本科室特点,制定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操作规程。
(2)组织科室所有人员培训,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
(3)为科室可能暴露的员工提供合格的防护用品和安全技术设备。
(4)对职业暴露人员做好经常性监督和评估,评估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人员安全操作情况。
(5)建立规范的暴露事件报告制度,建立健康监督制度,对每一次意外暴露情况作详细记录。
(6)为职业暴露人员提供职业暴露预防和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的技术支持和咨询。
2、医院感染管理科(1)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组织人员及时查找原因,制定防护方案。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与处置流程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与处置流程一、职业暴露的定义职业暴露指从事某种特定职业所面临的某些工作环境及生产过程中的可能危害作用,如接触病原体、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等,容易导致职业疾病及职业健康问题。
二、职业暴露的分类1. 生物危害: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等微生物以及感染类疾病所导致的危害。
2. 化学危害:主要包括有毒有害化学品及物质所导致的危害。
3. 物理危害:主要包括噪声、辐射及振动等物理因素所导致的危害。
三、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1. 紧急撤离:在职业暴露事件发生后,需要尽快撤离现场,远离危险区域,避免被接触或吸入有害物质,如果无法撤离,应及时关闭相关设备、关门闭窗,防止有害物质侵入。
2. 全面联系:当有职业暴露事件发生时,应尽快联系相关应急部门及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3. 紧急处置:对于生物危害、化学危害、物理危害等不同类型的职业暴露,需要进行不同的紧急处置措施。
(1)生物危害:先进行隔离措施,避免进一步传播,建立病例监测台账,联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专业机构寻求帮助。
(2)化学危害:着重进行中毒症状的护理、解毒措施,对受害者进行检查、处理,避免扩散和二次污染。
(3)物理危害:对伤害者先要进行现场处置,迅速转移到医院进行治疗,同时加强对身体伤害的康复工作。
四、职业暴露的处置流程1. 事发现场的情况评估:在职业暴露事件发生后,首先需要对事发现场进行细致的情况评估,确定危险性及影响范围,并确定紧急处置流程。
2. 安全措施的实施:随着现场情况的评估,需要尽快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着重强调人员的保护、建立疏散通道或封闭现场等。
3. 作业人员的伤害评估:对于伤害的作业人员,需要进行紧急评估和处理,确保伤者的安全,避免病情加重。
4. 现场清理:对于现场裸露的污染物和危险品,需要安全地进行处理和清理。
5. 监测与调查:对具体职业暴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进行深入调查和监测,以防止此类现象再次发生并预防相关危害。
6. 情况的汇报:及时把职业暴露的事故情况报告有关方面,以便处理。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以下是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预案:
1.肺结核暴露应急预案:
(1)立即将暴露者隔离,避免与其他人密切接触。
(2)对被暴露者进行肺结核菌素试验,以确定是否已感染结核菌。
(3)对感染者进行化验和胸部X射线检查,以确认是否患有肺结核。
(4)根据感染程度,尽早给予合适的药物治疗,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5)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如提供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
2.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暴露应急预案:
(1)立即清洗暴露部位,避免病毒进一步侵入。
(2)一周后进行特定抗体检查,确定是否感染了乙型肝炎或丙型肝
炎病毒。
(3)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及时就医,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4)对已感染者进行传播风险评估,制定个人防护计划,加强防护
措施。
3.艾滋病暴露应急预案:
(1)立即进行紧急预防性药物治疗(即PEP),在暴露后的72小时
内进行初步治疗。
(2)进行血液检测,确定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3)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对感染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
(4)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如戴手套、穿防护衣等。
4.传染性疾病暴露应急预案:
(1)立即清洗或冲洗被暴露的部位,用肥皂和水充分清洗。
(2)进行疫苗接种或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感染或减轻疾病症状。
(3)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等。
实验室发生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实验室发生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室已经成为人类获取知识和开拓视野的重要地方,而实验室里不可避免会出现职业暴露的情况,尤其是在实验室中发生传染病的职业暴露,一旦发生后会给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周围的人们带来极大的风险和威胁。
因此,实验室应该制定应急预案并建立完善的紧急反应机制,以确保一旦发生传染病职业暴露事件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应急危机。
一、实验室发生传染病职业暴露的可能性实验室工作涉及到使用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等生物实验材料。
但是,即便有完善和严格的安全规定和流程,职业暴露仍然是发生的。
职业暴露的概念是指工作人员在工作环境中接触到有害物质或者病原体,导致健康损害的一种危险现象。
实验室的专业性及其特殊的工作环境使得工作人员更容易接触危险性更高的生物实验材料。
这意味着职业暴露的风险也相应增加了。
在实验室中,职业暴露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生物实验或者处理实验废弃物时,如果不提高安全意识,减少操作中出现事故,就会更容易发生职业暴露,增加实验室中疾病暴发的风险。
二、各项预防措施的执行工作人员应该遵照操作规程和实验室安全规定进行操作,包括戴手套、佩戴过滤面罩、室内消毒等。
实验室管理人员也需要确保实验室有必要的消毒药剂,清洁工具、生物防护设备等。
针对职业暴露的预防还应包括诸如预防针(HBV)接种等措施,以减少工作人员感染病原体的风险。
实验室管理人员还应定期进行安全相关培训,包括职业暴露、急救知识以及事故应急预案等。
此外,实验室管理人员应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合理地分配工作,不超过工作人员的承受能力。
他们还要密切关注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工作人员的身体状况,特别是在工作几个小时后的疲劳。
三、实验室传染病职业暴露的应急准备一旦实验室发生传染病职业暴露事件,就需要采取迅速、有效的应急措施。
应急预案旨在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紧急事件。
根据实验室的不同情况,应急预案可能包括以下步骤。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传染病是一种通过感染源传播给其他人的疾病,如果在职业中发生了暴露,就需要采取紧急措施来预防疾病的传播和控制感染源。
以下是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预案。
1. 丙型肝炎:对于医疗工作者,如果在处理疾病的过程中,不慎被感染者体液(如血液、尿液等)溅到眼睛、口腔、鼻腔、开放性伤口或损伤、皮肤破损处等,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漱口、清洗眼睛或其他暴露部位,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 定期监测相关检查项目(如肝功能、病毒载量等)。
- 需及时接种丙型肝炎疫苗。
- 如果暴露者没有接种过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Immune globulin)或疫苗,并且感染源阳性,需在暴露后立即接种。
2. 结核病:结核菌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容易通过呼吸道传播。
以下是各种职业暴露后的预防及救治措施:- 让被暴露者立即就医,进行评估和评估是否出现结核细菌感染。
- 进行结核菌感染筛查和相关检查。
- 进行结核菌感染打击治疗,即预防性用药。
3. 高致病性血清型病原体感染:职业暴露于高致病性血清型病原体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尽快移除暴露物,把暴露区域清洗干净。
- 切勿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嘴巴等暴露区域。
- 如果在暴露后有症状(如发热、呕吐、腹泻等),应立即就医。
4. 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病毒。
以下是对于工作场所职员的传染预防及救治措施:- 建立好个人防护设备(如口罩、手套等),以防止暴露。
- 定期接种流感疫苗。
- 平时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
- 如果出现了疑似流感症状(如发热、咳嗽、喉咙痛等),应及时就医。
5. 职业危害因素:某些职业暴露因素可能导致职业暴露及传染病的感染,例如在研究疾病或疫苗研制过程中,人们需要与病原体直接接触。
在这种情况下,应采取以下措施:-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 注意工作场所的环境卫生,保持清洁。
- 建立严格的工作规范和操作流程,避免职业暴露。
检验科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实验室发生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实验室发生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为做好实验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工作,降低职业暴露感染各种传染病的风险,保障科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职业暴露,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文件的规定,结合科室实际情况,特制定实验室发生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一、成立科室职业暴露应急小组组长:xxx成员:各实验室人员来协调和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工作,组织科科人员加强生物安全学习,增强预防职业暴露的意识。
二、发生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措施1、含有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等溅洒于皮肤、黏膜表面应立即先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2、含有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等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长时间彻底冲洗。
3、含有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的针头或玻璃刺伤皮肤时,立即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部位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然后用流动的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再用0.5%碘伏、75%酒精、等消毒创面。
4、被含有各种传染病标本污染工作服、衣物时,立即用1000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30-6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
三、判断暴露源性质,对特殊职业暴露特殊处理1、被乙肝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锐器刺伤→局部处理→24小时内抽血检查乙肝抗体→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备案和相对科室的主管部门→感染管理科和我院传染病专家。
在职业暴露登记表上填写意见→按传染病专家组意见注射乙肝免疫价球蛋白或注射乙肝疫苗,按0、1、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三个月后抽血复查。
2、被丙肝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污锐器刺伤→局部处理→24小时内抽血检查丙肝抗体→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备案和相对科室的主管部门→感染管理科和我院传染病专家在职业暴露登记表上填写意见→按传染病专家组意见执行。
4.9.3.1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处理流程、完整登记处置、随访
沭阳xx医院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总则第一条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成立职业暴露后应急管理小组,并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流程。
第二条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卫技人员在各种传染病诊疗过程中的发生的一切意外情况。
医院常见的传染病有:艾滋病病毒(AIDS)、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
第三条本预案所称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中意外被可疑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人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此处所谓可疑传染病病人是指能通过血液、体液接触传播的病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主要是针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疾病造成的职业暴露。
第四条工作原则为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制度规范,管理到位;主动监测,反应迅速;积极处理,措施果断;机制通畅,遏制危害。
第五条医院设立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微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各项工作,院感科和防保科负责医院职业接触的日常工作,医院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助院感科做好应急诊疗工作。
组织机构及职能(一)、医院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主管副院长成员:院感科主任、护理部主任、医务科主任、检验科主任、各临床科室主任、麻醉科主任(一)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操作规程。
(二)相关部门组织培训,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
(三)为科室可能暴露的员工提供合格的防护物品和安全技术设备。
(四)对职业暴露人员做好经常性监督和评估,评估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人员安全操作情况。
(五)建立规范的暴露事件报告制度,建立健康监督制度,对每一次意外暴露情况做详细记录。
(六)为职业暴露人员提供职业暴露预防和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的技术支持和咨询。
(二)、院感科及预防保健科:(1)发生职业接触后立即组织人员及时查找原因,制定防护方案。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救援预案与处置流程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救援预案与处置流程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救援预案与处置流程是为了保护职业暴露者的生命安全,防止传播疾病并尽快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
下面是一个基本的应急救援预案与处置流程:一、应急预案制定1.针对不同的传染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2.组织相关培训,提高职业暴露者的科学素养和应急处理能力;3.保障应急救援设施和物资的供应。
二、暴露后的自我处置1.立即离开暴露源,迅速远离可能的传染源;2.保持冷静,并用清水或消毒剂仔细清洗暴露部位的皮肤;3.暴露部位为眼睛时,及时用流动清水冲洗眼睛。
三、紧急求助与报告2.向所在工作单位或卫生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暴露事件;3.根据工作单位的规定进行相关检查,如一些疾病需要抽血检测等。
四、诊断与评估1.由相关医院或机构根据病情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2.根据检查结果和评估情况,确定相应的处理方案;3.针对不同的传染病,可能需要进行相关的病原学检测。
五、及时隔离与治疗1.根据疾病的传染性和危害程度,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2.尽快开始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3.在治疗期间,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六、健康监测与康复1.在治疗期间,定期进行相关的健康监测,如血常规、乙肝病毒载量等;2.根据康复情况,遵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和康复护理;3.监测恢复期间的身体状况,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工作。
七、研究与评估1.暴露后的职业暴露事件可能需要进行相关的病例研究和评估,以提高后续处理能力;2.根据反馈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应急救援预案;3.组织分享和交流经验,推动相关应急救援的进一步发展。
以上是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救援预案与处置流程的基本步骤,具体的操作和措施应根据传染病的特点和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确保救援效果和职业暴露者的安全。
传染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和应对传染病职业暴露事件,保障医务人员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医疗机构的正常秩序,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医务人员及工作人员在各种传染病诊疗、护理、科研等工作中可能发生的职业暴露事件。
三、定义1. 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及工作人员在从事传染病诊疗、护理、科研等工作中,意外接触或吸入传染病的病原体,可能导致感染的事件。
2. 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如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等。
四、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2. 制度规范,管理到位。
3. 主动监测,反应迅速。
4. 积极处理,措施果断。
5. 机制通畅,遏制危害。
五、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传染病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传染病职业暴露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 设立传染病职业暴露应急处理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应急处置措施。
3. 医院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助应急处理小组做好相关工作。
六、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职业暴露事件后,立即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
2. 应急处理小组立即进行现场评估,确定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
3. 对暴露者进行初步处理,包括:(1)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局部;(2)污染眼部等黏膜时,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对黏膜进行冲洗;(3)如有伤口,立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4)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清洗后,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0.5%碘伏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5)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4. 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决定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
5. 对暴露者进行健康监测,定期检查抗体水平,必要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6. 对暴露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与处置流程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与处置流程1、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规范预防原则,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视为具有传染的病原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实验室人员熟悉生物安全操作知识和消毒技术.3、不在实验室喝饮料、吸烟、吃食物、化妆和会客.4、实验室用品专用,不将私人和无关物品带入实验室。
5、工作时戴手套、穿工作衣和隔离衣,如手套破损应即将丢弃、洗手并戴上新手套。
6 、不用戴手套的手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
7、尽量避免使用尖锐物品和器具,宜用不易破碎的材料制品,禁止用口吸任何物质。
8、结束工作后,对操作台消毒,如用消毒液清洗后,要干燥20 分钟以上;操作时有标本、检测试剂溅出时应及时消毒,平时保持环境整洁.9、工作完毕,脱去手套后洗手,再脱去工作衣,用肥皂和流水洗手。
10、遇意外事故,即将进行局部处理,并即将分别以口头和书面方式报告上级部门。
11、遇高危意外事故,除局部处理外, 同时应即将采取预防措施,包括随访、检测、歇息暂时离开原岗位3 个月,按医嘱服用相关药物进行预防。
1、目的:制定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有效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和减少职业暴露后的感染率。
2、合用范围:所有医务人员.3、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特殊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
如不慎被乙肝、丙肝、HIV 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即将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被暴露的粘膜,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4、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及时报告医院控感科,采静脉血送检验科,并且做好登记。
登记的内容包括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等.必要时注射免疫高价球蛋白。
5、被HIV 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抽血查HIV 抗体,必要时按1 个月、3 个月、6 个月复查,同时口服贺普丁(拉米呋定)每日1 片,并在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等.6、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
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一、应急预案1. 预防措施(1)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2)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医疗器械时要戴手套。
严格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3)医务人员应当正确使用职业防护用品。
(4)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医务人员若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工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6)使用后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
严禁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2. 处理流程(1)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必须在2小时内上报护理部,护理部接报后立即评估职业暴露情况并指导处理。
(2)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患者时,医务人员应当在暴露发生后1小时内报告院感办,院感办应当立即组织专家进行暴露后感染的危险性评估,在暴露4小时内检测HIV抗体,随后根据HIV抗体的检测结果和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3)暴露源为HCV阳性患者时,暴露发生后46小时内抽血检查HCV抗体和肝功能,并按医嘱进行早期干预。
(4)被HB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抽血查HBV DNA,同时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5)发生职业暴露后,院感办负责追踪检查相关抗体的滴度,并根据结果给予相应处理。
二、处置流程1. 发生职业暴露后,当事人应保持冷静,立即进行初步处理,如冲洗伤口、消毒等。
2. 尽快报告所在科室负责人和院感管理部门,说明暴露情况,包括暴露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
医院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医院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一)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分级一、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三级。
1、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短。
2、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3、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1)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2)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
(3)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一)局部应急处理措施:(1)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4)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5)污染物的泼溅:发生小范围的泼溅事故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发生大范围泼溅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领导和安全负责人到达现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范围和程序。
(二)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处理:1、院感科和检验科对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一、目的为了提高对传染病职业暴露的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暴露造成的危害,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部员工在职业活动中可能遭受的传染病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包括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寄生虫病等。
三、应急预案1. 传染病职业暴露的识别和报告(1)员工在职业活动中,一旦发现自身或他人出现传染病症状,应立即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报告。
(2)部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确认为传染病职业暴露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传染病职业暴露的评估和分类(1)暴露评估:根据暴露的性质、程度、病原体类型等因素,对暴露进行评估。
(2)暴露分类:根据评估结果,将暴露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3. 传染病职业暴露的处理(1)轻度暴露: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如有伤口,应立即清洗伤口,并涂抹抗生素药膏。
(2)中度暴露:在轻度暴露处理的基础上,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
(3)重度暴露:在中度暴露处理的基础上,立即送医院进行紧急救治,必要时进行隔离治疗。
4. 传染病职业暴露的跟踪和监测(1)对暴露人员进行健康状况监测,定期检查体温、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
(2)对暴露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度过心理恐慌期。
5. 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预防(1)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2)建立健全公司传染病防控制度,严格执行各项防控措施。
(3)为公司员工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消毒液等。
四、组织架构和职责1. 公司成立传染病应急指挥部,负责公司传染病职业暴露应急处理的统筹协调和指挥。
2. 各部门设立传染病联络员,负责本部门传染病职业暴露的识别、报告和处置。
3. 卫生保健部门负责传染病职业暴露的处理、跟踪和监测工作。
4.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对传染病职业暴露员工进行关爱和心理疏导。
2024年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2024年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各种传染病的爆发和蔓延成为了全球卫生安全的严峻挑战。
而职业暴露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传染病传播途径,对于职业暴露后的应急预案,不仅需要国家和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也需要广大职业人群的规范和紧急措施的实施。
本文将针对2024年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预案进行讨论,旨在为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提供参考。
一、建立健全的职业暴露监测体系为了提前发现和控制职业暴露,国家和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包括但不限于:1. 建立全国范围的职业暴露监测网络,密切关注各职业群体的健康状况,并对疑似职业暴露者进行调查和检测。
2. 建立职业暴露风险评估体系,根据各种职业的特点和暴露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同时,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职业人员的防护意识。
3. 加强职业暴露数据收集和分析,定期发布职业暴露疫情报告,为决策者和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完善职业暴露的报告和处置机制对于职业暴露情况的报告和处置,应建立快速、高效的机制,包括但不限于:1. 建立严格的报告制度,职业机构和雇主应及时向卫生部门报告职业暴露病例,并按照相关流程进行隔离和治疗。
2. 加强职业暴露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各级政府、卫生部门和相关部门之间应建立联络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协同处置。
3. 建立职业暴露后的追踪管理机制,对暴露者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加强职业暴露的防护和控制措施对于不同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和控制措施存在差异,政府应加强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宣传,以保障职业人员的权益和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传染病的应急预案建议:1. 对于高风险职业(如医护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等),应建立严格的个体防护装备使用规范,提供足够的防护设备和培训,并定期检测其防护效果。
2. 对于经常与动物接触的职业(如兽医、农民等),应加强对动物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建立有效的隔离和检疫制度。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总4页)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总则第一条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成立职业暴露后应急管理小组,并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流程。
第二条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卫技人员在各种传染病诊疗过程中的发生的一切意外情况。
医院常见的传染病有:艾滋病病毒(AIDS)、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
第三条本预案所称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中意外被可疑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人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此处所谓可疑传染病病人是指能通过血液、体液接触传播的病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主要是针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疾病造成的职业暴露。
第四条工作原则为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制度规范,管理到位;主动监测,反应迅速;积极处理,措施果断;机制通畅,遏制危害。
第五条医院设立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微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各项工作,院感科和防保科负责医院职业接触的日常工作,医院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助院感科做好应急诊疗工作。
组织机构及职能一、医院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主管副院长成员:院感科主任、预防保健科主任、护理部主任、医务科主任、检验科主任、各临床科室主任、麻醉科主任(-)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操作规程。
(二)相关部门组织培训,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
(三)为科室可能暴露的员工提供合格的防护物品和安全技术设备。
(四)对职业暴露人员做好经常性监督和评估,评估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人员安全操作情况。
(五)建立规范的暴露事件报告制度,建立健康监督制度,对每一次意外暴露情况做详细录。
(六)为职业暴露人员提供职业暴露预防和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的技术支持和咨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的全部内容。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总则第一条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成立职业暴露后应急管理小组,并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流程。
第二条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卫技人员在各种传染病诊疗过程中的发生的一切意外情况.医院常见的传染病有:艾滋病病毒(AIDS)、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
第三条本预案所称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中意外被可疑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人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此处所谓可疑传染病病人是指能通过血液、体液接触传播的病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主要是针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疾病造成的职业暴露。
第四条工作原则为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制度规范,管理到位;主动监测,反应迅速;积极处理,措施果断;机制通畅,遏制危害。
第五条医院设立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微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各项工作,院感科和防保科负责医院职业接触的日常工作,医院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助院感科做好应急诊疗工作。
组织机构及职能(一)、医院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主管副院长成员:院感科主任、预防保健科主任、护理部主任、医务科主任、检验科主任、各临床科室主任、麻醉科主任(一)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操作规程. (二)相关部门组织培训,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 (三)为科室可能暴露的员工提供合格的防护物品和安全技术设备。
(四)对职业暴露人员做好经常性监督和评估,评估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人员安全操作情况。
(五)建立规范的暴露事件报告制度,建立健康监督制度,对每一次意外暴露情况做详细记录。
(六)为职业暴露人员提供职业暴露预防和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的技术支持和咨询.(二)、院感科及预防保健科:(1)发生职业接触后立即组织人员及时查找原因,制定防护方案.(2)接到职业暴露报告后,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服药、定期随访"的原则,进行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检测确认工作.(3)院感科接到感染确认报告后,负责情况的上报和治疗药品的领取和发放.(4)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做出初步的危险性评估,指导被暴露者进行伤口消毒处理。
(5)收集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基本资料和标本结果,做好登记,便于调查分析,随访复查.(6)做好被暴露者的心理辅导工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预防性服药等,并负责与上级疾控中心取得联系,得到技术指导.(7)做好被暴露者的跟踪随访,及时安排定期复查,情况严重者,送上级相关医疗机构检查治疗。
(8)加强对所有人员的院感知识培训和教育。
(9)督导临床科室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范操作治疗,避免医院感染和职业暴露。
(三)、临床科室:(1)负责发生职业暴露后的临时紧急处理。
(2)获取暴露源(病人)的病情资料,如暴露源情况不明,设法动员病人给予配合,做相应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或病情资料报送医院防保科,以备对照评估。
(3)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
(所在科室、院感科、医务科或护理部)(4)当事人被暴露后,由科室开出相应项目检验单,抽取血样标本,经医院院感科主任签字后,送检验科检测,并将检验结果送回院感科存档,以备跟踪评估。
(四)、检验科:主要承接相关检测工作,接到相应项目检验单后立即进行急查,迅速报告检验结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
如医务人员在夜间值班时发生职业暴露,则送检的血样标本由所在科室的二线值班医生签字后即可接收。
(五)、医务科及护理部:(1)做好相关科室的协调工作。
(2)协调安排被暴露者的相关费用和支出。
(费用由当事人科室支出)(3)解答被暴露者业务外的有关疑问。
(六)、相关专科等根据医务科、护理部和院感科的意见,做好被暴露者的跟踪治疗。
防护措施医务人员预防传染病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1.医务人员进行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要求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登记和报告1、职业暴露报告程序(1)、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l小时内上报。
(2)、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
(3)、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
(所在科室、院感科、医务科或护理部).2、建立职业暴露登记制度职业暴露事故的事故发生单位应建立“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保存和上报。
详细记录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暴露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它体液)和含有HIV 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包括赴现场专家或领导活动) ;是否采用暴露后预防药物,并详细记录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暴露后几小时或几天)、药物毒副作用情况(包括肝肾功能化验结果)、用药的依从性状况,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
3、保密制度无论职业暴露、事故,对涉及的职业暴露者,均应注意做好保密工作.每一个得到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均应做好保密工作.4、事故的报告小型事故(存在任何一种小的损伤或一级暴露)可在紧急处理后立即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措施报告本单位主管领导。
重大事故(存在严重损伤或二级及以上暴露)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要向本单位主管领导报告,主管领导要立即派专家到现场。
应急处置(一)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分级一、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三级.1、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短. 2、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3、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1)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2)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3)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一)局部应急处理措施:(1)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 75%乙醇或 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4)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5)污染物的泼溅:发生小范围的泼溅事故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发生大范围泼溅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领导和安全负责人到达现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范围和程序。
(二)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处理:l、院感科和检验科对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2、实施预防性用药.(1)用药时间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超过24小时的,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2)用药原则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但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但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3)用药方案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
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用28天.如双汰芝(AZT与3TC联合制剂)300mg/次,每日2次,连续服用28天或参考抗病毒治疗指导方案。
强化用药程序: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如佳息患或利托那韦,均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用28天。
3、暴露者应分别在暴露后即刻、6周、12周、6个月、12个月对HIV抗体进行检测,并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4、暴露者应如实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完成后资料交预防保健科存稿。
(二)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l、已知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则可不予特殊处理,如抗HBs滴度低(〈10IU/mI),需加强乙肝疫苗1次(5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