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精神儿童现状
关爱残障儿童存在的问题
![关爱残障儿童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743878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9.png)
关爱残障儿童存在的问题【摘要】残障儿童在社会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教育资源不平等、医疗保障不完善、社会融合困难、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家庭支持不足等。
这些问题造成了残障儿童在生活中的困境和不公平待遇。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倡导社会关爱残障儿童,并提升全社会对残障儿童的包容度。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残障儿童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和包容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得到应有的关爱和支持,实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残障儿童、关爱、教育资源、医疗保障、社会融合、心理健康、家庭支持、政府投入、社会倡导、包容度1. 引言1.1 残障儿童的生存现状残障儿童是社会中一个比较脆弱的群体,他们面临着许多生存上的困难和挑战。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约有超过一亿名残障儿童,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障碍。
残障儿童在教育、医疗、社会融合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和不公平待遇。
在教育方面,残障儿童往往面临着教育资源不足和不平等的问题。
很多学校缺乏适应残障儿童的教育设施和教学资源,导致他们无法得到应有的教育和培养机会。
这严重限制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医疗保障不完善也是残障儿童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许多残障儿童由于家庭条件贫困或者缺乏对残障儿童的专业医疗服务,导致他们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服务,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残障儿童的生存现状并不乐观,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改善残障儿童的生存境况,让他们能够享受到与其他儿童同等的权利和机会。
1.2 社会对残障儿童关爱的认识在社会对残障儿童关爱的认识方面,存在着一些误解和偏见。
部分人认为残障儿童是负担,对社会没有贡献价值;部分人认为残障儿童是“可怜的”对象,需要施舍和怜悯。
这种认识的存在导致了对残障儿童的歧视和排斥现象,使他们在社会中感到孤立和无助。
实际上,残障儿童和正常儿童一样,也有自己的潜能和价值,他们也应该得到社会的关爱和尊重。
我国目前残疾现状分析报告
![我国目前残疾现状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75fafb5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3.png)
我国目前残疾现状分析报告引言残疾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给残疾人群体带来了很大的生活困难。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关注残疾人的程度不断提高,我国也在不断采取措施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
本文将对当前我国残疾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提供参考和启示。
1. 残疾人口数量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我国残疾人口数量约为8500万人,占总人口比例为6.34%。
其中,视力残疾人数最多,占40.28%;其次为听力残疾人口,占22.71%;肢体残疾人口占16.75%;智力残疾人口占11.45%;语言残疾人口占7.16%;精神残疾人口占5.65%;其他残疾占5%。
残疾人口的规模庞大,需要社会关注和支持。
2. 残疾人生活状况2.1 教育问题残疾人群体的教育面临很大的挑战。
尽管我国政府一直倡导普惠教育,但残疾人的基础教育普及率仍然偏低。
仅有不到50%的残疾人接受过正规的基础教育。
此外,特殊教育学校的数量和教学资源也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残疾人的需求。
2.2 就业问题残疾人就业形势也较为严峻。
由于种种原因,包括社会歧视和缺乏适应性的工作环境,残疾人就业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鼓励和促进残疾人就业,但仍然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其中,以提供就业岗位、改善职业培训和加大企业就业歧视的打击力度为重点。
2.3 社会融合问题残疾人的社会融合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挑战。
许多残疾人面临社会歧视和偏见,他们的基本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缺乏无障碍设施和服务等基础设施也加剧了残疾人的社会融合问题。
因此,提高社会融合水平,加强法律保护和提供适应性的公共服务是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3. 政府政策和措施我国政府在残疾人问题上一直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
其中,残疾人保障条例和残疾人综合服务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残疾人的权益保护和服务提供进行了明确规定。
此外,政府还出台了扶持残疾人就业、加大特殊教育投入等政策,鼓励和推动残疾人的全面发展。
浅淡残儿在特教学校教育现状及就业状况
![浅淡残儿在特教学校教育现状及就业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f784ed62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61.png)
浅淡残儿在特教学校教育现状及就业状况残儿是指身体、智力、精神上因各种原因而出现功能障碍的儿童,他们需要特殊的教育和关怀。
在中国,特殊教育学校成为残儿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
本文将对残儿在特教学校教育现状及就业状况进行分析和探讨。
当前,中国的特殊教育学校数量逐渐增加,面向不同残疾类型的特殊教育学校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由于资源不均衡和政策制度不够完善,特殊教育学校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资源配置不均衡。
因为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和规模的不足,导致一些地区的残儿无法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教师队伍不足。
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对教师的专业要求很高,加之特殊教育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不足的问题。
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不高。
一些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设备和教材有限,教学质量不高,导致一些残儿无法得到有效的教育。
二、残儿在特教学校的就业状况当前,随着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一些残儿也逐渐获得了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就业机会,但整体来说,残儿的就业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残儿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歧视和困难。
现实中,一些企业和机构对残疾人的就业持保留态度,导致残儿就业难度增大。
残儿的职业技能匮乏。
特殊教育学校侧重于残儿的教育和康复,但对于职业教育却相对薄弱,导致残儿在职业技能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
家庭和社会环境对残儿就业的支持欠缺。
由于社会对残疾人就业的关注度不高,导致残儿在社会环境中面临着许多挑战。
三、完善残儿特殊教育和就业保障机制为了改善残儿在特教学校教育和就业方面的现状,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和政策。
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支持力度,为特殊教育学校提供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以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
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待遇和培训力度,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投身特殊教育领域。
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和社会企业的合作,为残儿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并为残儿提供更多的贴心服务。
提高社会对残疾人就业的关注度,鼓励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就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残儿在特教学校的教育和就业状况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随着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度逐渐增加,相信残儿的教育和就业状况会逐步改善,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注孤残儿童调查报告
![关注孤残儿童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d71ca5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0e.png)
关注孤残儿童调查报告引言:孤残儿童是指在生活中独自面对残疾或身心障碍的儿童,他们无法依靠父母或家庭的支持来克服困境。
面对身心上的困难和社交隔离,孤残儿童往往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关注孤残儿童的现状,并探讨如何改善他们的生活。
第一部分:孤残儿童的现状1.1 孤残儿童的定义孤残儿童是指在生活中独自面对身心障碍或残疾的儿童。
这些儿童通常缺乏亲情的支持和社交交流,他们的身心困难使他们更难以融入社会。
1.2 孤残儿童的人数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全球估计有数百万的孤残儿童,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他们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中都存在,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1.3 孤残儿童面临的挑战孤残儿童面临着身心上和社交上的挑战。
他们可能需要特殊的医疗和康复治疗,但由于缺乏财务支持和资源,许多孤残儿童无法获得适当的照顾和治疗。
此外,他们通常缺乏与同龄人的交流机会,导致社交隔离和较低的自尊心。
第二部分:关注孤残儿童的机构和项目2.1 国际组织的努力许多国际组织致力于关注和支持孤残儿童,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国际残疾人组织(IDLO)。
他们通过提供医疗援助、教育机会和社区支持等方式,帮助孤残儿童克服困境。
2.2 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项目在许多国家,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也开展了各种项目来关注孤残儿童。
这些项目包括提供医疗服务、康复治疗、特殊教育和职业培训等。
通过这些项目,孤残儿童有机会获得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第三部分:改善孤残儿童的生活3.1 提供综合支持为了改善孤残儿童的生活,我们需要提供综合的支持。
这包括提供医疗和康复治疗、教育和培训机会,以及心理和社交支持。
只有通过综合性的支持,孤残儿童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潜力。
3.2 加强社会意识和包容除了提供支持外,我们还应加强社会意识和包容,消除对孤残儿童的歧视和偏见。
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我们可以促使社会更加关注孤残儿童的权益,让他们得到尊重和平等的对待。
3.3 组织社区活动组织社区活动是帮助孤残儿童融入社会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国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
![中国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833c4ae9bb4cf7ec4afed038.png)
中国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1.我国特殊儿童的数量1987年4月1日,我国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残疾人口5164万,其中0-18岁的残疾儿童数量为1074万,0-14岁的残疾儿童有817.5万,6-14岁义务教育学龄阶段的残疾儿童约625万。
当时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约为十亿,如果1998年按有人口十二亿来计算的话,我国大陆现有残疾人约6200万,0-18岁残疾儿童约1289万,6-14岁义务教育学龄阶段的残疾儿童约750万,其中视力残疾儿童15.1万,听力语言残疾儿童96.6万,智力残疾儿童513.6万,肢体残疾儿童57.8万,精神残疾儿童1.4万,综合残疾儿童65.9万。
2.我国特殊教育的形式随着1951年周恩来总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的签署,特殊教育即已成为新中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建国初一直到八十年代中期,特殊教育学校一直是我国大陆实施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
随着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颁行,特殊教育期刊特别是1990年《残疾人保障法》和1994年《残疾人教育条例》的实施,推广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任务迫在眉睫,根据中国残疾儿童数量多、80%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特殊教育学校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并且都集中在大中城市、建特殊教育学校一次性投资太大等国情,1989年在总结了1988年全国第一次特殊教育工作会议经验的基础之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教委等八部委《关于发展特殊教育若干意见》,在确立了发展特殊教育的基本方针(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原则,着重抓好初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同时,提出了在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和残疾儿童在普通班级随班就读的新形式。
目前国家"九五"期间特殊教育发展的格局是"以大量的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
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以教育部门为主,民政部门、卫生部门、残联部门和社会力量作补充的特殊教育办学渠道,正在形成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残疾人教育体系。
残障儿童生存现状及福利服务分析
![残障儿童生存现状及福利服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0f3b93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4.png)
残障儿童生存现状及福利服务分析杨洋【摘要】The disabled children are relatively weak even in disadvantaged groups. Most of them became disabled due to illnesses. Their families usually took the heavy burden produced by disabled children, because of lack of correspondingly welfare service. As a result, many families fell into poverty and even abandoned their disabled children. Therefore, it’s an urgent task to improve welfare services to them.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basic condition, urgent demand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disabled children’s livelihood in China. It probed into practical policies and solutions for the disabled children’s welfare service, in lin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残障儿童是我国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其绝大部分是因病致残,由于相关福利服务的缺失,残障儿童造成的沉重负担基本上是由其所在家庭独自承担,导致这些家庭由残致贫,甚至出现遗弃残障儿童的现象,因此,针对他们的各项福利服务亟待提高。
本文就中国残障儿童目前生活的基本状况及其迫切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可操作性强的残障儿童福利服务对策及解决方案。
中国残疾儿童社会福利现状分析
![中国残疾儿童社会福利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ec02b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1e.png)
中国残疾儿童社会福利现状分析【摘要】中国残疾儿童社会福利现状分析主要包括残疾儿童的权利保障情况、教育福利、医疗保障、康复服务以及社会融合情况。
目前存在着残疾儿童社会福利不足的问题,如权利保障不足、教育资源匮乏、医疗服务不完善、康复服务不足以及社会融合程度不高等。
为了改善现状,可通过加强政策制定、提高医疗和康复服务水平、加强教育投入、促进社会融合等方面进行改进。
未来应该注重提高残疾儿童的社会地位和权益保障,以及增加福利资源的投入,为残疾儿童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关键词】中国残疾儿童、社会福利、现状分析、权利保障、教育福利、医疗保障、康复服务、社会融合、不足之处、建议、改进措施、政策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中国残疾儿童社会福利现状分析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其中不少孩子出生时就带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残疾儿童是社会上最弱势的群体之一,他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对残疾儿童的社会福利保障尤为重要。
在中国,残疾儿童的社会福利状况并不乐观。
在权利保障方面,许多残疾儿童的权利受到侵犯,缺乏必要的保护和支持。
在教育福利方面,很多残疾儿童由于缺乏适当的教育资源和支持,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
在医疗保障方面,一些残疾儿童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在康复服务和社会融合方面也存在不足,导致残疾儿童在康复和社会融合过程中面临困难和阻碍。
综合以上所述,中国残疾儿童社会福利现状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有必要加大对残疾儿童社会福利的投入和支持,提升其权利保障水平,改善教育、医疗、康复和社会融合服务质量,让每一个残疾儿童都能获得平等的社会福利待遇。
2. 正文2.1 残疾儿童的权利保障情况分析在中国,残疾儿童的权利保障情况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残疾儿童面临的歧视和排斥现象较为严重,他们往往受到教育、医疗、康复和社会融合等方面的不公平对待。
这导致了残疾儿童的基本权利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残疾儿童的权利意识较为薄弱,他们往往缺乏对自身权利的了解和维护意识。
农村学校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分析
![农村学校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3851a4a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e2.png)
农村学校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分析随着中国农村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村学校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残疾儿童在农村学校的随班就读现状如何?对于残疾儿童而言,他们在农村教育中所面临的困境又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对农村学校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1.政策保障逐步完善,但执行落实仍有不足随着农村教育的不断发展,政府相关部门也不断出台政策来保障残疾儿童的教育权益。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包括《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等,明确规定残疾儿童有权利接受教育,并且应当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国家也对农村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升级工程,以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和环境。
尽管政策保障已经逐步完善,但在实际执行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些农村学校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无障碍设施,难以满足残疾儿童的学习需求。
一些学校和教师对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需求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
这些问题使得残疾儿童在农村学校的随班就读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2.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残疾儿童就读困难重重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和不均衡分配,残疾儿童的就读问题尤为突出。
一方面,由于农村地区学校和教育资源的匮乏,许多残疾儿童无法就近接受教育,只能在家中闲置。
即使有些残疾儿童能够到学校就读,但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无法获得有效的特殊教育和辅助设施,导致他们的学习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也是一个制约残疾儿童教育的问题。
相比于城市学校,农村学校往往缺乏专门的特殊教育师资力量,使得对残疾儿童的教育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这就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以提高农村学校的特殊教育水平,为残疾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3.社会观念和文化习俗影响难以忽视农村学校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现状还受到了社会观念和文化习俗的影响。
在一些农村地区,人们对残疾儿童的认知和态度存在许多误解和偏见,甚至存在着歧视和排斥的现象。
这种社会观念和文化习俗的影响,使得一些残疾儿童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我国残疾儿童受教育的现状与保护
![我国残疾儿童受教育的现状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2c418dfb19e8b8f67c1cb9d2.png)
3 . 全 面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
残 疾 儿童 义 务 教 育是 我 国基 础教 育 的 一 个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为 了使 我 国残疾 儿 童 义 务教 育 与 其他 教 育保 持 同步 发 展 和得 到 同幅度 的提 高 ,我 们 必 须深 化 体 制 改革 ,树 立大 教 育 观 ,将 特 教 融人 大 教 育 体 系 ,实 现普 教 与 特教 一 体 化 ,实 现 残疾 儿 童 义 务 教育 与普 通 儿童 义 务 教育 的均 衡 发展 ,进一 步 提 高 我 国残 疾 儿童 的入 学率 。 总 之 ,保 护 残疾 儿 童 受 教 育 的权 利 ,需 要 立 法 机 关 、教 育 行 政部 门 以及 学校 的共 同努 力 。 完善 残 疾 儿 童教 育 法 律 制度 , 制 定促 进 残 疾儿 童 受 教 育权 实 现 的 国家 相 关 政策 ,建立 健 全 社 会 保 障体 制 ,才能 保 证 残疾 儿 童 教育 事 业 的 持续 健 康 发 展 ,从 而 有效 地保 护残疾 儿 童 的受 教 育权 的实现 。
教 育师 资 队伍 。 目前 在 特殊 学 校工 作 的教 师 中 的人 有 4 6 % 从 来 没 有接 受 过 任 何特 殊 教 育知 识 和 技 能 的培 训 。为 此 我们 可 以扶 持 普通 学 院 或 大学 开 设 特殊 教 育 专业 必 修 课 程 ,并 鼓励 普 通 大
、
学 毕业 后 加 修 一定 的学 分后 就 可 以获 得 特 殊教 育 教 师 的资 格 认 证 ,以便 从事 特殊 教育 教学 工作 。
一
( 1 )完 善特 殊 教育 立 法体 系 , 以 《 特 殊教 育 法 》为 核 心 , 建 立健 全 特 殊 教育 法 制 体 系 。在 《 特 殊 教育 法 》 中应 坚持 “ 教 育公 平 ” 和 “ 适 当 教 育 ”的 原则 ,前 者 指 “ 所有 公 民都 有 平 等 接受 教 育 的 权 利 ” ,后 者 指 “ 所 有 儿 童 都有 接 受 适合 他 们 需 要 的教 育 的权利 ” 。 ( 2 )加 强教 育行 政 执法 是教 育 法律 得 以贯 彻 的保 障 ,执 行 的力 度 直 接关 系到 法 律 的实 施 。教 育 行 政机 关 应 当保 障残 疾 儿 童 受教 育 权 的 实现 。行 政 机 关可 以对 实 施侵 害公 民受 教 育 权 行 为 的个 人 和单 位 进 行 处 罚 ,并 强制 其 履 行 义务 。应提 高 行 政 机 关 的法 律 意 识 ,加 强行 政 机 关 的 执法 力 度 ,规 范 执 法 ,以更 好 地保 障残 疾儿 童受 教育权 的实现 。 2 . 教 育 资 源 方 面 ( 1 )加大教育资金投入 ,提高残疾儿童教育经费特别是国 家 财政 性 教 育 经费 的额 度 ,使 之 每年 持 续 、稳 定 的增 长 ;调 整 教育投资结构,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经费投资 比例 ;合理配 置教育资源,提高残疾儿童教育支 出的比例。
中国困境儿童教育状况调查
![中国困境儿童教育状况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7c28c6b0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1.png)
中国困境儿童教育状况调查近年来,中国困境儿童教育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困境儿童是指处于社会经济困难、残疾、留守等特殊生活状态的儿童。
他们往往面临着接受良好教育的困境,这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困境儿童教育的状况进行调查,并探讨改善措施。
一、困境儿童教育现状1. 教育资源不均衡中国的困境儿童普遍生活在经济相对较为贫困的地区,这些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他们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层次面临着受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问题。
这使得他们很难获得与其他儿童平等的教育资源。
2. 教育质量低下与教育资源不均衡相伴随的是教育质量的低下。
困境儿童所处的学校往往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设施简陋,教育条件差。
这使得他们的受教育质量大大不如其他儿童,阻碍了他们的个人发展。
3. 心理健康问题困境儿童在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的限制下,往往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
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卑、孤独、无助等负面情绪,这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造成了困扰。
二、改善措施1. 增加教育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困境儿童教育的资金投入,提高他们接受教育的机会。
增加经费可以改善困境儿童所在学校的教育条件,提高教师待遇,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2. 落实教育优惠政策政府应该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教育优惠政策,让困境儿童享受到更多的教育福利。
这可以包括免除学杂费、提供助学金、提供免费午餐等。
通过这些政策的落实,可以帮助困境儿童克服经济困难,更好地接受教育。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困境儿童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关注,应设立专门的机构或组织,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提高抗压能力,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4. 建立合作机制政府、学校、社会组织等各方应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努力改善困境儿童的教育状况。
通过合作,可以整合各方资源,提供更综合的支持和帮助。
三、结语中国困境儿童教育状况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组织等各方应共同努力,为困境儿童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帮助他们实现自身价值。
中 国自闭症儿童现状的报告
![中 国自闭症儿童现状的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4ce4873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5f.png)
中国自闭症儿童现状的报告《中国自闭症儿童现状的报告》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它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困扰。
在中国,自闭症儿童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他们的现状值得我们深入关注和了解。
首先,从数量上来看,自闭症儿童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据相关研究和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自闭症儿童的发病率约为 1%左右,这意味着每一百个儿童中就可能有一个患有自闭症。
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在症状表现方面,自闭症儿童通常存在社交沟通障碍。
他们难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不会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缺乏眼神交流和面部表情。
语言发展也往往迟缓,有的孩子甚至完全没有语言能力,或者只会重复某些词语和句子。
同时,他们还可能表现出刻板的行为模式,比如不停地拍手、转圈、排列物品等。
对环境的变化也非常敏感,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规律。
自闭症儿童的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由于目前没有明确的生物学指标,诊断主要依靠专业医生对儿童的行为观察、家长的描述以及一系列的评估工具。
然而,我国在自闭症诊断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专业的诊断医生数量不足,导致很多孩子无法及时得到准确的诊断。
另一方面,家长对自闭症的认识不足,往往在孩子出现明显症状后才开始寻求帮助,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机。
在教育方面,自闭症儿童面临着诸多困难。
由于他们的特殊需求,普通学校往往难以满足其教育要求。
虽然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尝试将自闭症儿童纳入融合教育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教师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不知道如何与自闭症儿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教育。
同时,自闭症儿童在学校也可能会受到其他同学的歧视和排斥,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伤害。
为了帮助自闭症儿童,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政府加大了对自闭症康复机构的支持力度,提供资金和政策保障。
同时,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也加入到关爱自闭症儿童的行列中来,开展各种公益活动,为患儿和家庭提供帮助和支持。
全国残疾人数量、残疾人康复机构数量、在岗人员数量及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趋势分析
![全国残疾人数量、残疾人康复机构数量、在岗人员数量及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17eae1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f4.png)
全国残疾人数量、残疾人康复机构数量、在岗人员数量及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趋势分析残疾人即肢体、语言、听力、精神、智力或多重存在长期缺损的人,这些缺损与各种障碍相互作用,或可阻碍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在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和切实地参与社会。
一、残疾人康复发展概况优化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经办服务,推动实现残疾儿童康复“应救尽救”。
2021年,全国共23.7万人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2021年,全国共36.3万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
以农村低收入残疾人为重点,持续组织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
2020年,全国共1077.7万持证残疾人及残疾儿童得到基本康复服务;2021年,全国共850.8万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
料来源: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整理加强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情况多部门数据比对,保障农村低收入残疾人基本医疗,维护残疾人健康。
2020年,全国共为242.6万残疾人提供各类辅助器具;2021年,全国共177万残疾人得到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服务。
料来源: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整理得到康复服务的持证残疾人中,有视力残疾人78.4万,占比9.21%;听力残疾人65.1万,占比7.65%;言语残疾人5.1万,占比0.6%;肢体残疾人407万,占比47.84%;智力残疾人68.8万,占比8.09%;精神残疾人157.6万,占比18.52%;多重残疾人49.8万,占比5.85%。
料来源: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整理加强残疾人康复机构与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社区康复工作。
截至2020年底,全国有残疾人康复机构10440个,其中残联系统康复机构2550个;截至2021年底,全国有残疾人康复机构11260个。
料来源: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整理开展残疾人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评估,实施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
截至2020年底,全国康复机构在岗人员达29.5万人;截至2021年底,全国康复机构在岗人员达31.8万人。
料来源: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整理其中,管理人员3.3万人,占康复机构在岗人员的10.38%;业务人员23.2万人,占康复机构在岗人员的72.96%;其他人员5.3万人,占康复机构在岗人员的16.67%。
中国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报告
![中国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d5bac92915f804d2a16c151.png)
中国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报告钱志亮1874年英国人穆威廉开创了中国现代特殊教育的新纪元,在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之际,回首一百二十多年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了解现状、展望未来,我们兴奋之余不免心情沉重现状不容乐观,同志仍需努力!1.我国特殊儿童的数量1987年4月1日,我国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残疾人口5164万,其中0-18岁的残疾儿童数量为1074万,0-14岁的残疾儿童有817.5万,6-14岁义务教育学龄阶段的残疾儿童约625万。
当时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约为十亿,如果1998年按有人口十二亿来计算的话,我国大陆现有残疾人约6200万,0-18岁残疾儿童约1289万,6-14岁义务教育学龄阶段的残疾儿童约750万,其中视力残疾儿童15.1万,听力语言残疾儿童96.6万,智力残疾儿童513.6万,肢体残疾儿童57.8万,精神残疾儿童1.4万,综合残疾儿童65.9万。
我国的特殊教育一般是指狭义的,即对身心发展有残疾的儿童施行的教育,如果按照当前国际流行的对特殊教育的定义,以学习上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为教育对象的话(包括阅读障碍、书写障碍、写作障碍、计算障碍等在的学习障碍、情绪情感障碍、言语障碍、行为困扰、品行问题、交往障碍、心理健康问题、身体病弱等),中国约2亿的学龄儿童中,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绝不止750万:前联特殊儿童的比率占5-8%;美国学习方面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占总数的8%-12%;英国"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检出率为20%;荷兰报告问题儿童的患病率为26%;波兰特殊儿童的比率为30%!如果按照10%的出现率计算,我国"特殊教育需要"的学龄儿童约有2000万,相当于两个市的人口。
2.我国特殊教育的形式随着1951年周恩来总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的签署,特殊教育即已成为新中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建国初一直到八十年代中期,特殊教育学校一直是我国大陆实施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
中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和未来发展建议
![中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和未来发展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09d8d8b71fe910ef12df8fa.png)
班就读发展方面发挥 了重要作用 ,
但无论 是新 修订 的 《 务 教育 法》 义
还 是 《 疾 人 保 障法 》, 支 持 和 保 残 在 障 残 疾 儿 童 随 班 就 读 上 仍 存 在 着 极 大 的 改 善 空 间 。 管 上 述 两 部 法 尽 律都有 条 款规定 “ 通学 校应 当 、 普 必 须 接 收 具 有 接 受 普 通 教 育 能 力 的残疾 适 龄儿童 、 年 随班就 读 , 少
因此 , 国残 疾 儿 童 随 班 就 读 说 得 我 热 闹 , 却 缺 少 实 质 上 的法 律 和政 但 策 上 的 保 障 与 支 持 。 些 问题 不从 这 法 律 法 规 上 解 决 , 疾 儿 童 随班 就 残
读很难健康发展 。
支 持 。 管 我 国特 殊 教 育 经 费 增 长 尽
第 四 , 班 就 读 教 师 大 多 没 有 随
经过 培 训 。目前 我 国除 十 几 所 大 学 ( 括 部 属 高 等 师 范 大 学 和地 方 师 包 范 大 学 )开 设 有 特 殊 教 育 专 业 以
工 作 大 多 由县 级 教 育 行 政 部 门进 行 。 目前 县级 教 育行 政部 门基 本 但 上 没有 专 职 的特 教 干 部 ,涉 及 到对 众 多 随班 就读 普 通 学 校 的有 效 管 理
A O R A F J UN L O
M D E R N o
SP CI E E AL DUCAToN l
责 编 :雷 随班就读 任 辑展 蕾
中 国残 疾儿 童随 班就 读
现 状 和 未来 发展 建议
● 彭 霞 光
一
、
中国 残 疾 儿 童 随 班 就 读 现
低 视 力 儿 童在 普 通 学 校 随 班 就 读 ,
中国残疾儿童状况研究
![中国残疾儿童状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76f1c330912a2161479291d.png)
残率 , 改善生活质量 。
参 考 文 献
1 刘力 生 . 中 国高 血 压 防 治 指南 2 0 1 0 . 中 国 高血 压 杂 志 , 2 0 1 1 , l 9: 7 0 1 —
7 4 3 .
2 张蜀平 , 游志清 , 袁晶 , 等. 老年高血压病治疗状况 的调 查研究. 西南
个县 ( 市、 区) , 2 9 8 0个 乡 ( 镇、 街道 ) , 共5 9 6 4个 小 区 。在 确 定
2 . 1 儿童残疾率显 著下 降
据本 次调查 数据 , 残疾 儿童 占调
查 儿童 总数 的 1 . 6 0 %, 比1 9 8 7年 下 降 了 I . 0 2个 百分 点 。2 0 0 6 年 残 疾 儿 童 在 残 疾 人 口总 数 中 的 比 例 为 6 . 1 0 %, 与 1 9 8 7 年
3 l 6 2
医
生 0月 第 3 5卷 第 2 0期
H e b e i Me d i c a l J o u r n a 1 . 2 0 1 3 , V o l 3 5 O c t N o . 2 0
受教 育程度等多种 因素 影响 , 本组仍有 4成左右 的高血压患 者, 未规律或是根本就 不使 用 降压药 , 经调查 了解 这些 老人大
童 的现状 , 分析了造成 不 同类 别残疾 的原 因 提 出 了综 合解决
残 疾 儿童 问题 的对 策 建 议 。
1 对 象 与 方 法
2 结 果
I . 1 调查对象
我国于 2 0 0 6年 4月 1日进行 了第二次残疾人
抽样调查 , 此次调查 涉及 全 国 3 1 个省、 自治 区、 直 辖市 的 7 3 4
军医, 2 0 1 0, 1 2: 1 0 3 9 — 1 0 4 1 .
浅析我国残疾儿童教育现状-教育文档
![浅析我国残疾儿童教育现状-教育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66c614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d0.png)
浅析我国残疾儿童教育现状-教育文档浅析我国残疾儿童教育现状现在,我国各类残疾儿童为主的特殊教育取得了有效地发展,同时还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政策,可是,残疾儿童教育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怎样更好的解决残疾儿童现在的教育问题,应该从教育资金的投入,教学方法,特殊教育师资水平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缺乏沟通交流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地区差异明显教育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残疾儿童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大问题。
2012年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这是中国自1993年提出达到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线后首次实现了这一承诺。
然而,在众多教育类型中,虽然近年来残疾人教育的投入总量有所提高,但相关数据表明,残疾人教育学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仅占全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0.38%,而普通小学在该项目上的比例高达33%,是残疾人教育学校的10倍之多。
在我国的人口中,大约有57%的人居住在农村;而在500万残疾儿童中,80%的残疾儿童都生活在农村。
由于我国教育政策长期偏重优先发展城市教育事业,导致城乡区域差别较大,农村的教育在办学条件、教学水平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城市。
另外,据统计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仅有1705所左右,而依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残疾儿童较多的县市都应建立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按照要求,我国初步预估特殊教育学校至少应有近万所。
但目前,全国大多数县市没有相应的学校,甚至很多县没有一个残教班,这也在无形中导致不少残疾儿童因为无法就近上学,也没有办法像健全人一样选择受教育的地区、类别等,最终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权利。
二、教学方式单一,学校考评制度严重影响残疾儿童教育的发展我国现阶段残疾儿童教学方式与普通学校相类似,大多数都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师授课方式比较单一,基本都是讲授课。
在课堂上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按照一个模式培养学生,忽视了因材施教和课堂外的教育途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针对性,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我国收留养育孤残儿童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收留养育孤残儿童的现状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1c58db76c66137ef0619c6.png)
我国收留养育孤残儿童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当前,我国收留养育孤残儿童的现状堪忧,主要体现为儿童福利院资金不足、民间合法收养率低而非法收养率高、收养的事前实质审查机制和事后监督机制缺失。
本文从制度体系、立法体系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最终明确提出建立适度普惠型福利制度、大力推进家庭寄养制度、制定《儿童福利法》并完善相关部门法等建议,以期改善中国孤残儿童合法权益多受侵害的现状。
标签:孤残儿童;儿童福利;收养;家庭寄养“河南兰考7名弃婴于火灾中遇难,引发了社会对于弃婴收养问题的广泛关注,使得孤儿和弃婴这个群体以刺目的方式进入了公众视野”[1],这充分暴露出当前我国儿童福利制度不完善,孤残儿童的权益保障不足。
一、当前我国收留养育孤残儿童存在的现实问题1.儿童福利院资金渠道狭窄,资金严重不足。
“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由国家财政全额拨款”[2]。
儿童福利院属于这类事业单位,其运营资金完全依靠当地的财政拨款,隶属于当地民政局管辖,完全行政化管理,运营模式僵硬单一。
由于高度依赖政府财政,导致儿童福利院的资金来源渠道狭窄,而外界人士的爱心捐款实际上是杯水车薪,资金不足导致儿童福利院内部设备不齐全、工作人员的工资低、服务人员数量少且不专业,因而无法从根本上使孤残儿童的生活质量得到持续有效的保障和改善。
2.孤残儿童数量庞大,合法收养率低而非法收养率高。
我国当前存在着数量庞大的孤残儿童群体。
从民政部门的相关统计看,截至2010年,全国共有71.2万名“孤儿”,截至2013年,“孤儿”也有57万名之多[3]。
从“婴儿岛事件”足以看出,由于残疾儿童难治疗,大部分人选择遗弃残疾儿童,这是导致孤残儿童数量庞大的直接原因。
然而收养人基于经济成本和情感需求的考虑,多数倾向于收养身体健康的儿童,如此便造成了孤残儿童收养率普遍偏低的现状。
同时,据2013年的孤儿调查结果显示,在57万名“孤儿”中儿童福利机构仅收养10.9万名[4]。
中国特殊儿童教育现状
![中国特殊儿童教育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33252ec581c758f5f71f671a.png)
中国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1.我国特殊儿童的数量1987年4月1日,我国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残疾人口5164万,其中0-18岁的残疾儿童数量为1074万,0-14岁的残疾儿童有817.5万,6-14岁义务教育学龄阶段的残疾儿童约625万。
当时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约为十亿,如果1998年按有人口十二亿来计算的话,我国大陆现有残疾人约6200万,0-18岁残疾儿童约1289万,6-14岁义务教育学龄阶段的残疾儿童约750万,其中视力残疾儿童15.1万,听力语言残疾儿童96.6万,智力残疾儿童513.6万,肢体残疾儿童57.8万,精神残疾儿童1.4万,综合残疾儿童65.9万。
2.我国特殊教育的形式随着1951年周恩来总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的签署,特殊教育即已成为新中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建国初一直到八十年代中期,特殊教育学校一直是我国大陆实施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
随着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颁行,特殊教育期刊特别是1990年《残疾人保障法》和1994年《残疾人教育条例》的实施,推广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任务迫在眉睫,根据中国残疾儿童数量多、80%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特殊教育学校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并且都集中在大中城市、建特殊教育学校一次性投资太大等国情,1989年在总结了1988年全国第一次特殊教育工作会议经验的基础之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教委等八部委《关于发展特殊教育若干意见》,在确立了发展特殊教育的基本方针(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原则,着重抓好初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同时,提出了在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和残疾儿童在普通班级随班就读的新形式。
目前国家"九五"期间特殊教育发展的格局是"以大量的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
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以教育部门为主,民政部门、卫生部门、残联部门和社会力量作补充的特殊教育办学渠道,正在形成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残疾人教育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孤独症儿童数量
孤独症又称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其特点是个体社会人际交往和沟通模式的质的异常,包括在各种场合的多种功能活动,如社会交往障碍、言语表达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刻板等行为方式。
根据2001年全国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报告,我国0-6岁精神残疾儿童现患率为0.101%,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数推算,全国约有精神残疾儿童10.4万。
根据2007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报告,目前我国0-6岁精神残疾现患率为0.110%,约有精神残疾儿童11万人。
因此,我国精神残疾儿童数量在10万人左右,且现患率呈上升趋势。
另据精神残疾儿童发现率推算,全国每年新增0-6岁精神残疾儿童约1.5万人。
由于孤独症是儿童精神残疾致残的主要原因,所以孤独症儿童在精神残疾儿童中应占据较大比例。
(二)中国残联所做的工作
为满足广大孤独症儿童及家庭的康复需求,探索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工作的有效途径,在中国残联、教育部、卫生部等有关部门的推动下,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被纳入《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与配套实施方案》。
“十一五”期间,中国残联将在全国选择31个试点城市,建立省级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发挥现有妇幼保健、特殊教育网络和相关社会力量的作用,探索建立孤独症儿童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康复训练的干预体系。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全国31个试点城市以及省级康复训练机构的筛选和认定工作,制定了《“十一五”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试点工作实施办法》,成立了全国专家技术指导组,召开了“十一五”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研讨会,组织目前国内孤独症教育与康复领域的专家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编写了《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训练》一书,作为“十一五”期间开展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全国统一培训教材,同时举办了全国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骨干技术人员培训班。
二、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和康复训练问题逐步引起政府、社会的重视,国内有关专家、学者、教师以及孤独症儿童家长在康复领域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但是,到目前为止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问题突出表现为:
1、早期干预不足,影响康复效果。
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目前孤独症儿童早期筛查、诊断、干预的工作体系尚未建立,评估工具的研究不足,筛查队伍力量薄弱,缺乏有效的转介,导致多数孤独症儿童得不到早期干预,影响后期康复效果。
此外,孤独症是一种新的较为少见的精神疾病类型,公众对孤独症的认识还不清楚,这也成为导致康复效果不理想的因素。
2、康复训练机构匮乏,孤独症儿童受益面窄。
虽然各地均成立公办或民办康复机构,开展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工作,但是,由于孤独症儿童数量较多,且现患率呈上升趋势,导致现有康复机构相对不足,难以满足孤独症儿童和家庭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孤独症儿童受益面较窄。
3、康复人员缺乏系统培训,康复训练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孤独症儿童康复人员队伍数量不足,训练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康复人员普遍缺乏孤独症教育和相关康复知识的系统培训,未能掌握科学、规范、有效的训练方法,导致工作能力不足,整体素质不高,制约了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的发展。
三、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对策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康复是“十一五”期间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新领域。
针对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孤独症儿童康复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总结和提炼有效的工作经验,为今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此项工作奠定基础。
因此,“十一五”期间,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建立工作体系,提高认识
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及配套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将积极与卫生部、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加强协作,动员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工作,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各尽其职、协调运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加强康复人员培训,形成一支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骨干队伍。
同时加大对试点地区的扶持力度,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条件。
2、加强科学研究,形成有效机制
我们希望通过“十一五”的试点工作,能够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突破,取得成果:(1)、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
通过试点工作总结、摸索出一套适合基层普及的,经得起检验的训练和教育方法。
(2)、科学实用的标准。
我们将加强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的科学研究,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制定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评估标准和机构建设标准,进一步引导、规范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
(3)、形成有效运转的机制。
探索儿童“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康复”的早期干预体系以及相关保障制度的建立。
3、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十一五”工作仅仅是一个开端,我们希望通过“十一五”的试点工作的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建立以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为骨干,社区、家庭为依托的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服务网络,全面有效推进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在全国范围的广泛开展。
4、加强宣传报道,动员社会力量
孤独症是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一种精神疾病,也是事关数十万儿童、家庭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
我们希望加强宣传报道,利用“助残日”、“精神卫生日”、“国际残疾人日”等节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形式,广泛开展以孤独症儿童康复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康复知识,使孤独症儿童的康复问题得到社会广泛关注,营造关心、支持、帮助孤独症儿童的良好社会氛围,促使孤独症儿童得到有效的康复训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近年来,随着大众医疗健康知识的普及,自闭症(也叫孤独症)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不再陌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中国目前大约有60万到180万的自闭症患者。
其中70%的患者为3-12岁。
自闭症的发展
1943年,美国医生、心理学家利奥•凯纳首先提出“自闭症(也叫孤独症)”的概念。
80年代初,中国南京脑科医院医生陶国泰确诊了中国第一例自闭症患者。
1993年,中国第一家民办自闭症康复训练机构星星雨在北京成立,由此奠定了中国针对自闭症患儿康复训练的主要模式。
据权威部门报道,中国民办自闭症康复机构至今已逾600家。
2007年,国家将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纳入《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根据《精神病防治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提出的任务目标,将在全国各个省级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试点机构,开展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
2009年,中国成立第一家公立自闭症学龄教育学校-----广州康纳学校。
2009年,雨人科技推出中国第一款针对自闭症儿童家庭训练的产品-----星乐宝统合训练仪。
从此正式开启自闭症儿童家庭训练模式。
自闭症的特征
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主要有三大核心症状: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刻板重复行为或狭隘兴趣。
1、社会交往障碍:
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不大察觉别人的存在;
与人缺乏目光接触,未能主动与人交往,分享或参与活动;
在群处方面,模仿力较弱,未能掌握社交技巧,缺乏合作性;
想象力较弱,极少通过玩具进行象征性的游戏活动。
2、语言交流障碍:
语言发展迟缓和有障碍,说话内容,速度,及音调异常;
对语言理解和非语言沟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
可能欠缺口语沟通的能力。
3、刻板重复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某些行事方式和程序,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并且不断重复一些动作;
兴趣狭窄,会极度专著于某些物件,或对物件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特定形状的物体特别感兴趣。
自闭症的治疗
由于自闭症病情的特殊性,目前在国际上还找不到可以完全治愈的方法。
在中国,主流自闭症儿童康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教育训练
教育训练是目前对自闭症患儿最主要的康复方法,同时也是应用范围最广泛的方法。
在中国,有90%以上的自闭症康复机构是使用教育训练的方法。
家庭训练
家庭训练是目前对自闭症患儿效果最好的康复形式,并且是长期可行的。
但是在此之前,由于家长缺乏专业的训练方法,同时又难以承受机构训练的昂贵费用,使家长痛苦不已。
直至星乐宝的出现,才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家长普通面临的难题。
星乐宝不但可以让孩子接受专业化的训练课程,同时还为家长带去了专业的训练知识。
药物治疗
针对自闭症患儿的药物治疗问题,业界的看法是一直存在争议的。
争议的焦点有以下几点:1、有效性;2、对患儿的副作用;3、费用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