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管理规定实用版
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
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和相关的职业活动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这些工业生产与职业活动中潜在的危险源也在同步增加,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有必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危险源管理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制定目的、适用范围、管理责任等内容。
二、制定目的本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制定目的是为了确保工作场所的危险源得到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生产设施的完整。
三、适用范围本危险源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业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办公区域、仓库等工作场所。
所有从业人员都应严格遵守和执行本制度的规定。
四、管理责任4.1 段落一危险源管理工作的领导层应明确相应的管理职责,并将其纳入企业管理体系之中。
4.2 段落二各级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危险源管理工作的组织、管理和监督,确保危险源管理的有效开展。
4.3 段落三从业人员应切实履行自己在危险源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积极参与危险源的识别、评估和控制工作。
五、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估5.1 段落一所有从业人员都应具备一定的危险源识别能力,主动发现、记录和报告工作场所中的潜在危险源。
5.2 段落二危险源识别与评估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负责,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六、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6.1 段落一针对各类危险源,应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明确责任人和执行时间。
6.2 段落二控制措施的执行应按照制度要求进行,人员不得擅自修改控制措施。
七、事故应急管理7.1 段落一各工作场所应建立健全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明确各级人员在事故发生时的划分责任和应急响应程序。
7.2 段落二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技巧。
八、危险源管理的监督与检查8.1 段落一领导层应定期组织危险源管理工作的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危险源(点)管理制度
危险源(点)管理制度危险源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在各类生产和工作场所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危险源,如机械设备、化学品、高温等。
如果不加以管控和管理,这些危险源可能会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制定和执行危险源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员工安全和生产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
二、目的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制定旨在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类可能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危险源,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责任主体1. 公司领导层:负责全面贯彻执行危险源管理制度,为制度执行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2.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危险源管理制度,并监督各部门的执行情况。
3. 各部门主管:负责组织本部门的危险源评估与管控工作,确保员工的安全。
4. 员工:应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和规定,积极配合危险源管理工作,提高安全意识。
四、危险源管理流程1. 危险源识别:各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危险源识别机制,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危险源排查,记录潜在的危险源信息。
2. 危险源评估: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估,确定危险源的严重性和可能性,筛选出重点管控的危险源。
3. 危险源控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例如技术控制、管理控制、个人防护措施等,有效降低危险源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
4. 危险源监控:建立定期检查和监测制度,对危险源管控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 事故应急预案: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提前做好应急演练工作,保障员工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处理。
五、培训与教育1. 全员参与危险源管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2. 定期组织危险源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源管控措施、应急预案等内容。
3. 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确保其了解相关危险源管理制度并能有效执行。
六、评估与改进1. 定期对危险源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结合事故案例和改进意见,不断完善危险源管理制度,提高其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危险物品和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
危险物品和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危险物品和重大危险源的检测、监控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控制能力和事故预防能力,实现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特制定了本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危险物品和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章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分类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根据重大危险源的种类和能量在意外状态下可能发生事故的最严重后果,重大危险源分为以下四级: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导致特别重大的事故,如核电站、石油化工厂等。
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导致重大的事故,如煤矿、化肥厂等。
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导致较大的事故,如危险品仓库、液化气站等。
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导致一般的事故,如加油站、涂料厂等。
第三章重大危险源的监控评估各部门、车间应对重要的设备、设施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评估监控的日常管理体系。
应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包括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重大危险源监控检查表、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方案等。
每两年至少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评估工作应由注册安全评价人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主持进行,或者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进行。
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及严重程度、重大危险源等级、防范事故的对策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价、评估结论与建议等。
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以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所属企业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将有关情况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
水利单位危险源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水利工程建设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运维等环节。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危险源,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运维等过程中,可能引发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源头。
二、危险源辨识第四条各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危险源辨识制度,定期对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运维等环节进行危险源辨识。
第五条危险源辨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对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运维等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全面的辨识。
(二)动态性:危险源辨识应随着工程建设、施工、运维等环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和完善。
(三)实用性:危险源辨识应结合实际,切实可行。
第六条危险源辨识内容包括:(一)水利工程建设:地质条件、施工工艺、设备设施、材料、环境等因素。
(二)施工环节: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爆破作业、起重作业、水上作业、施工现场用电等。
(三)运维环节:设备设施维护、运行管理、巡查检修、应急处理等。
三、危险源控制第七条各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制定危险源控制措施,确保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
第八条危险源控制措施应包括:(一)工程技术措施: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消除或降低危险源风险。
(二)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完善应急预案等。
(三)个人防护措施: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品,并确保其正确使用。
第九条对重大危险源,应采取以下控制措施:(一)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明确救援程序和措施。
(二)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
(三)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四、监督检查第十条各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危险源管理的监督检查,确保危险源控制措施落实到位。
第十一条监督检查内容包括:(一)危险源辨识是否全面、准确。
物业管理项目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2篇)
物业管理项目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为加强项目管理,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避免造成人员伤亡、职业危害和重大经济损失,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在存在危险因素场所工作的全体员工。
一、较大危险危害因素场所的确定。
根据国家标准《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____)确定本项目具有较大危险危害因素场所。
二、安全规定1、属于具有较大危险危害因素的场所,在物业管理处必须进行登记建立档案,具有较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设备必须由具有相应安全技术资格的专人进行操作。
2、具有较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设备必须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要求进行定期检测、检验。
3、长期处在具有较大危险危害因素场所工作的职工,必须按照职业安全卫生要求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对不适合在该场所从事作业的人员,由行政人事部调离原岗位,安排适宜工作。
员工健康体检由行政人事部牵头组织。
4、临时出现的危险性场所,必须设置监护人,监护人必须具有相应的应急处置能力,且必须坚守岗位,待工作结束后方可离岗。
5、为防止造成人员伤害设置的安全防护装置必须齐全。
三、设备、设施安全保障1、生产经营设备、设施应有配套的安全设备或安全警示装置《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凡可产生危险、有害因素较大的场所、部位,都应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例如,设备的可动零部件是否设置有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凡人员易触及的可动零部件,应尽可能封闭或隔离。
对于操作人员在设备运行时可能触及的可动零部件,必须配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
对于运行过程中可能超过极限位置的生产设备或零部件,应配置可靠的限位装置。
2、安全设备、设施使用、维护、检测的安全保障《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
重大危险源规章制度
重大危险源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所有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包括但不限于化工企业、煤矿企业、石油石化企业、危险品运输企业等。
第三条重大危险源是指因其性质、数量、存储、运输、处理等特点可能造成人身、财产及环境严重危害的物质或设备。
第四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明确重大危险源管理的职责、任务、措施和要求,确保重大危险源安全稳定运行。
第五条单位应当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建设,提高重大危险源事故的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六条单位应当定期组织重大危险源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重大危险源的认识和管理能力。
第七条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重大危险源事故报告和调查制度,确保事故发生后及时报告和调查。
第八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和监督检查制度,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安全评估和检查。
第二章重大危险源管理第九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台账,明确重大危险源的名称、分类、位置、负责人等重要信息。
第十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估制度,对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
第十一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管控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有效管控,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
第十二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应急处置的程序和责任人,保障事故时及时迅速处置。
第十三条单位应当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职责分工和管理工作流程,确保安全生产。
第十四条单位应当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测和检测,确保设备和物质运行状态良好。
第十五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技术档案,记录关键设备、物质使用情况和安全操作规程。
第十六条单位应当定期组织重大危险源安全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和危险意识。
第17条单位应当建立重大危险源信息公开制度,向社会公开重大危险源的相关信息,接受监督。
危险源管理制度
危险源管理制度1. 引言危险源是指能够引发事故或者危及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的物质、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以及人员行为等因素。
危险源管理制度是为了防范和控制危险源,保障工作场所安全和员工健康,制定的组织性文件。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管理制度的目的、范围、责任、流程等内容。
2. 目的危险源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预防和减少危险源引发的事故;•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严重性;•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3. 适用范围危险源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司员工,包括办公室、生产车间、实验室等工作场所。
4. 责任4.1 高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负有以下责任:•审批并发布危险源管理制度;•分配必要的资源,以确保危险源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定期评估和更新危险源管理制度;•提供培训和宣传,以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和理解。
4.2 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负有以下责任:•协助高层管理者制定和实施危险源管理制度;•确保部门内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估工作;•分配必要的资源,以确保危险源的有效控制;•培训、指导和监督部门员工,提高他们的危险源管理能力。
4.3 员工员工有以下责任:•遵守危险源管理制度的规定;•参与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估工作;•配合部门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控制危险源的风险;•接受危险源管理的培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5. 流程5.1 危险源识别和评估•各部门根据工作场所特点和工作流程,进行危险源识别和评估;•识别出的危险源应当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5.2 危险源控制•针对评估结果中的高风险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实施控制措施,确保危险源的风险降低到合理的范围内。
5.3 监督和检查•部门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要对危险源的控制措施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记录相关信息。
5.4 培训和宣传•针对不同部门和职责,开展相关的危险源管理培训;•定期组织危险源管理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6. 文件控制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发布、修改、废止和备份应当按照公司文件管理制度相关要求进行。
工程施工危险源管理制度
工程施工危险源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施工现场安全,预防施工事故的发生,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保障工程建设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类危险源的管理。
第三条工程项目的业主、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以及施工单位应当遵守本管理制度的要求,维护施工现场的安全和环境卫生。
第四条工程施工危险源管理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绩效导向”的原则,不断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水平和管理水平。
第二章危险源的识别与分析第五条工程施工中的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或造成损害的各种因素和条件。
第六条危险源的识别应当有科学的方法,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特点和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
第七条危险源的分析应当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危险源的影响程度和可能引发的风险。
第八条危险源的识别与分析应当及时更新,随着施工过程的推进不断改进和完善。
第九条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危险源识别和分析的制度,明确责任人,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第十条工程项目的业主、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及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对危险源的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第三章危险源的控制与排除第十一条工程施工中发现的危险源应当及时予以控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十二条危险源的控制主要包括隔离、防护、限制、预警等措施,以及提出相应的应急预案。
第十三条危险源的排除是指通过改变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完全消除危险源。
第十四条危险源的控制和排除应当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并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十五条危险源的控制和排除应当与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目标、程序和工作计划相衔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第四章紧急救援和应急预案第十六条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明确各类事故应急处理程序和责任人。
第十七条应急预案主要包括火灾、事故、自然灾害等各类紧急救援措施和应急响应步骤。
化工企业危险源管理制度
化工企业危险源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化工企业危险源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的一切化工企业。
第三条化工企业危险源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第四条化工企业应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落实措施,确保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
第二章危险源识别与评估第五条化工企业应定期组织对生产、储存、使用、运输、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场所、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源识别与评估。
第六条危险源识别与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性质、数量、储存方式、使用方法等;(二)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原因、后果及影响范围;(三)危险源存在的风险程度及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四)现有安全设施、应急措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第七条化工企业应根据危险源识别与评估结果,对危险源进行分类,确定重大危险源。
第三章危险源监控与管理第八条化工企业应对重大危险源实行挂牌督办,明确责任人,确保重大危险源得到有效监控。
第九条化工企业应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系统,对重大危险源实施24小时动态监控。
第十条化工企业应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设施进行检测、检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一条化工企业应建立健全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四章危险源信息管理与共享第十二条化工企业应建立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危险源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第十三条化工企业应将危险源信息与政府部门、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及员工进行共享,提高危险源管理的透明度。
第五章危险源事故处理与总结第十四条化工企业发生危险源事故时,应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救援,减少损失。
第十五条化工企业应对危险源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查明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危险源监管制度范本
危险源监管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危险源监管工作,确保安全生产,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危险源的单位,包括但不限于工厂、企业、矿山、建筑工地、化工厂等。
第三条危险源监管部门是指依法对危险源进行监督管理、检查和处罚的政府职能部门。
第四条危险源监管部门应当加强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协作,建立健全危险源监管的信息共享机制和数据交流机制。
第五条危险源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危险源监管队伍,定期组织培训和知识普及。
第六条危险源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危险源管理人员的日常指导和监督,确保其履行管理职责。
第七条危险源管理人员应当熟悉危险源的相关法律法规,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管理能力。
第八条单位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危险源管理人员,确保危险源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九条单位应当在重大危险源周围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明确标识危险性和禁止入内的区域。
第十条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第二章危险源的分类与管理第十一条危险源根据危险程度和类型进行分类,包括但不限于爆炸物品、有毒有害物品、易燃易爆物品、高温高压设备等。
第十二条单位应当对所属的危险源进行注册备案,向危险源监管部门提供相关的资料和证明文件,并提交更新的备案信息。
第十三条单位应当制定详细的危险源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责任人和管理措施,确保危险源的安全运营。
第十四条单位应当定期对危险源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危险源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第十五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措施和责任分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第十六条单位应当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危险源的安全性。
第十七条单位应当定期向危险源监管部门报送危险源管理情况,如实提供相关信息和报告。
第三章危险源监管的权限和职责第十八条危险源监管部门具有对危险源的监管、检查、处罚的权限。
选矿厂危险源点安全管理制度模版
选矿厂危险源点安全管理制度模版一、总则1.为确保矿厂危险源点的安全管理工作,维护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和企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矿厂内的危险源点安全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危险化学品存储区域、设备间、高处作业区域等。
3.矿厂的危险源点应由专人负责,建立健全危险源点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安全生产工作。
二、危险源点的划分与管理1.危险源点的划分应根据危险性、作业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评估,合理划分为不同级别的危险源点。
2.每个危险源点应设立责任人,负责危险源点的日常管理和安全检查工作。
3.危险源点的管理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4.危险源点的管理应做到工作和作业环境的可视化,确保安全检查和事故应急时的便捷性。
三、危险源点的安全管理要求1.危险源点的设备和仪器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定期进行维修和检验。
2.危险源点的安全防护设施应齐全,并保持良好工作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更改。
3.危险源点的工作人员应进行专业的安全培训,并持有相应的操作证书。
4.危险源点的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作业规程操作,不得违章操作。
5.危险源点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识,进行安全告知,确保人员了解危险源点的存在和潜在风险。
6.危险源点的使用和维护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记录检查结果。
7.危险源点应建立健全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
四、危险源点的监督和考核1.矿厂内设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对危险源点的监督和考核工作。
2.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巡视危险源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安全运行。
3.对于违反安全管理制度的个人或单位,将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和惩罚,并记录在案。
4.对于危险源点的安全管理工作不达标的个人或单位,将进行严肃问责,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整改。
五、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应经主管部门审批并重新制定。
危险源管理制度
危险源管理制度(____字)一、前言危险源管理制度是指为了预防和控制企业内可能产生的危险源对人身、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害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要求和措施。
本制度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规范企业运营,保护环境。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员工和访客,在企业内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
二、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指的是可能导致事故、伤害或者疾病发生的物质、装置、活动或环境条件。
例如,化学药品,机械设备,高温、高压等都属于危险源。
三、危险源管理的原则1. 预防为主:防止事故和损害的最佳方式是在事故发生前预防事故的发生。
因此,在识别和管理危险源时,我们应该采取主动的预防措施。
2. 综合管理:危险源管理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管理。
包括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安全培训,事故调查等方面。
3. 风险评估: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其可能造成的风险,然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减少风险。
4. 法律遵守:企业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与之相关的管理制度,并确保员工遵守。
四、危险源管理的步骤1. 识别危险源:对企业内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识别。
可以通过检查现场设施,查阅相关资料,询问员工等方式进行。
2. 风险评估:对已经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分析,评估其可能造成的风险。
可以采用风险矩阵、层次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评估。
3. 控制措施制定:根据危险源的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措施应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装备等方面。
4. 实施和执行:将制定好的控制措施付诸实施,并确保员工执行。
此外,还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对员工进行培训,确保其对控制措施的理解和执行。
5. 监督和检查:定期对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记录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6. 事故调查和分析:对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查找事故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7. 改进和完善:根据事故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对危险源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1 目的为保证对重大危险源的检测、监控和管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要求,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的有效控制,防止和减少重大危险源事故,保障人员安全和公司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检测和监控要求。
3 依据3.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4 职责4.1公司总经理对重大危险源的检测、监控和管理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4.2安全科负责重大危险源的检测、监控和管理,并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档案;4.3重大危险源所在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并做好记录。
5 工作要求5.1重大危险源辨识、管理重大危险源辨识、管理应做到:5.1.1明确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确定重大危险源及化学品的名称、规模、地理位置及相关信息;5.1.2明确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制定应急预案,告知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措施;5.1.3公司总经理直接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管理并对管理结果负责(生产装置部分);5.1.4管理措施依照《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工艺(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消防安全制度》、《化学危险物品管理制度》等执行实施。
5.1.5应建立健全物质安全技术要求,根据要求配置应急器材。
5.1.6明确应急预案报市安监部门备案,每年定期演练1次。
5.1.7明确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新建项目周边的防护距离应满足国家标准或有关规定,对周边的防护距离不符合规定的已建,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5.2非重大危险源的危害辨识:明确按照厂房内外的地理位置、生产活动的各个阶段或确定的工作任务划分作业活动,分析每个作业活动中存在什么危害,谁会受到伤害,伤害怎样发生,并形成文件。
5.3安全评价5.3.1明确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评价导则进行评价;5.3.2明确一般危险化学品和剧毒品的评价时间要求;5.3.3明确企业内管理部门;5.3.4明确按照国家规定,评价机构要符合资质要求;5.3.4明确评价机构提出的整改要求,各部门要各司其职;5.3.5对照评价措施要求,进行督促检查。
安全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经营、管理及道路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危险源辨识、评价、控制等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公司安全生产稳定运行。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第四条公司应定期开展安全危险源辨识工作,明确辨识范围和责任。
第五条危险源辨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全面辨识生产、经营、管理及道路运输过程中的各种危险源。
(二)系统性:从系统角度出发,分析危险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动态性:根据生产、经营、管理及道路运输过程中的变化,及时更新危险源信息。
第六条危险源辨识内容包括:(一)物的不安全状态:设备设施、原材料、产品等存在的缺陷或隐患。
(二)人的不安全行为:员工在操作、管理、作业过程中违反安全规程的行为。
(三)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作业场所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环境因素。
第七条危险源辨识方法:(一)现场观察法:通过现场观察,发现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二)访谈法:与员工、管理人员进行访谈,了解生产、经营、管理及道路运输过程中的危险源。
(三)资料分析法:分析公司安全生产相关资料,发现潜在危险源。
第三章危险源评价第八条危险源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客观性:评价结果应客观、真实、准确。
(二)实用性:评价结果应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三)动态性: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调整评价结果。
第九条危险源评价方法:(一)风险矩阵法:根据危险源的可能性、严重程度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二)事故树分析法: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确定事故发生的概率。
(三)故障树分析法:分析设备故障的原因,确定故障发生的概率。
第四章危险源控制第十条危险源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优先控制:优先控制重大危险源,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二)综合治理: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控制危险源。
危险源管理制度
危险源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辨识公司范围内作业场所的危险源,规范公司危险源的安全管理,防范重大事故发生,确保公司安全生产顺利进行,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控制的管理工作。
三、职责1、公司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公司重要危险源的审核与批准。
2、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公司危险源的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对一般危险源应按照有关规定和办法处理;对重要危险源应实施控制,并上报。
3、公司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危险源的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
对一般危险源应按照有关规定和办法处理;对重要危险源应实施控制,并上报。
四、危险源控制流程1、危险源的辨识危险源辨识就是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识别出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因素,并判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原因的过程。
(1)危险源辨识方法①询问和交流;②现场观察;③查阅有关记录;④获取外部信息;⑤工作任务分析;(2)风险评价方法①直接判定法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危险源均应判定为重大危险源:a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b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c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②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详见附件1)(3)危险源辨识范围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施工工序: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特殊装置、设备: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各种设施:管理设施(指挥机关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医院卫生所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4)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控制流程2、危险源的控制(1)控制原则:针对评价出的重要危险源必须由分管安全领导组织有关人员制定控制管理方案,并辅助制定运行控制程序,必要时包括应急程序。
实用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内容(通用15篇)
实用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内容(通用1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实用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内容(通用15篇)规章制度是组织成员行为的约束和引导,以确保工作任务的顺利进行。
生产作业场所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生产作业场所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生产作业场所的危险源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企业的生产安全水平,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生产作业场所,并应当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相一致。
二、职责和分工1.企业负责人负责危险源安全的组织和实施工作,确保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控制,组织危险源安全监督,推动危险源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
3.生产作业人员严格遵守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配合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做好危险源安全管理工作。
三、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1.危险源的识别2.危险源的评价将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其对员工安全的危害程度和可能导致的事故发生概率,为危险源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四、危险源的控制1.技术措施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减少或消除危险源的产生,并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安全水平。
2.组织措施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工作岗位的安全责任,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素质。
3.管理措施建立完善的危险源管理制度,包括危险源的登记、标识、监控、检查等,确保危险源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五、应急管理六、监督检查和违法处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危险源的监督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对于违反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规定进行处罚。
七、安全宣传和教育八、制度的执行和评估1.制度的执行企业负责人要亲自带头,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全程参与,确保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2.制度的评估定期对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包括制度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以上是本企业生产作业场所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对其的实施要力求科学合理,确保危险源得到有效的控制,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公司危险源管理制度
公司危险源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公司员工的安全与健康,维护公司财产和生产设施的正常运转,防止因危险源引发的事故和损失,特制定本危险源管理制度。
二、目的本危险源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公司安全管理工作,明确员工的安全责任,构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和控制各类危险源,确保公司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三、适用范围本危险源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括生产作业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涉及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所有危险源。
四、危险源管理责任1. 公司领导层要高度重视危险源管理工作,制定相关政策、计划和措施,明确危险源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
2. 各部门负责人要认真履行危险源管理职责,组织开展危险源排查和评估,设计并实施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3. 生产作业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4. 安全管理部门要做好危险源管理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危险源识别与评估1. 公司要建立健全的危险源管理制度,明确危险源的分类和识别方法,按照危险源的性质和程度进行评估,确定危险源管理的优先级和重点领域。
2. 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估应包括但不限于:物理危险、化学危险、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及环境危险等,将其分析、评估,并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3. 危险源的评估应定期进行,对其进行监测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危险源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六、危险源控制措施1. 制定危险源控制计划,确定预防控制、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保护等措施,全面排查和控制各类危险源。
2. 加强生产设备和生产环境的管理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操作环境的安全、整洁。
3. 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员工应对危险情况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4. 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应急救援装备,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F-ED-J4890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危险源管理规定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危险源管理规定实用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 目的
为了加强和规范公司对危险源的监控管
理,防止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生命和财产
安全,制定本标准。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区域内危险源的监督管理活
动。
3 原则
3.1 建立公司、车间、班组三级危险源监
控管理网络,实现对危险源的动态监控、有效
监控。
3.2 公司EHS部门负责对本单位危险源普查、登记、检测、评估和实施监控管理;各部门/车间负责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对确认的危险源制定科学的应对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对危险源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从而达到系统安全的目的;各班组负责危险源日常监控管理,发现异常,立即按现场处置方案处置,同时,按程序立即上报。
4 程序
4.1 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危险源和贮存区危险源两种。
4.2 危险源区域:贮罐区(贮罐)、危险物品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压力容器。
4.3 公司是危险源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
任主体,应当加强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检测监控。
4.4 公司要在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加强危险源的现场检测监控和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4.5公司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危险源。
对排查出的危险源存在的事故隐患,EHS 部门应当按照危险源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危险源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治理。
4.6公司在危险源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事故隐患在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
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4.7公司应当制定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应急救援预案的各项措施,每年进行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4.8 危险源分级
通常把危险源划分为四级:
Ⅰ级:安全的,暂时不能发生事故的,可以忽略;
Ⅱ级:临界的,有导致事故的可能性,事故处于临界状态,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该采取措施予以控制;
Ⅲ级:危险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造成
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Ⅳ级:灾难的,会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严重伤亡或财产巨大损失,必须立即设法消除。
4.9 危险源辨识方法
4.9.1询问、交谈。
4.9.2现场观察。
通过对工作环境的现场观察,可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从事现场观察的人员,要求具有安全技术知识和掌握了完善的职业健康安全法规、标准。
4.9.3查阅有关记录。
查阅已发生的事故、职业病记录,可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4.9.4获取外部信息。
从有关类似组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有关危险源信
息,加以分析研究,可辨识出存在的危险。
5 其他
5.1 本制度由上海万代制药有限公司EHS 部负责修订和解释。
5.2 本制度自20xx年8月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