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简介

合集下载

文档:辛弃疾简介

文档: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追赠少师,谥忠敏。

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

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

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辛弃疾作为南宋朝廷大臣而写的一篇文章《议练民兵守淮疏》,表达了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和鲜明而又具体的对策。

辛弃疾就是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体,从不同方面来表达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感情,反映出忧国忧民“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豪情和以身报国的高尚理想。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所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南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砺气节,切磋学问。

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关于辛弃疾的知识与档案

关于辛弃疾的知识与档案

关于辛弃疾的知识与档案摘要:一、辛弃疾的简介1.姓名与字号2.出生与逝世时间3.出生地与籍贯二、辛弃疾的家族背景1.家族历史2.家族成员三、辛弃疾的成就与贡献1.文学成就2.政治军事成就四、辛弃疾的代表作品1.《青玉案·元夕》2.《水调歌头·寄雷州司马青衫泪》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五、辛弃疾的生平事迹1.早年经历2.壮年时期3.晚年时期六、辛弃疾的历史地位与影响1.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对后世的影响正文: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他出生于公元1140 年,逝世于1207 年,享年67 岁。

辛弃疾出生在今天的山东省济南市,是地道的山东人。

辛弃疾出身于世家望族,家族世代簪缨,有着显赫的家世。

他的祖父辛赞曾任唐朝的太原尹,父亲辛师古曾任庐州通判。

辛弃疾的文学成就极高,与陆游、苏轼并称“宋词三大家”,被称为“词中之龙”。

在政治军事方面,他曾历任建州通判、潭州知州、福建安抚使等职务,积极主张抗金,为保卫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辛弃疾的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元夕》、《水调歌头·寄雷州司马青衫泪》、《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

这些作品以其豪放、奔放的个性和浓厚的爱国情怀,成为了宋词的瑰宝。

辛弃疾的生平事迹丰富多样。

早年,他勤奋好学,通经史,善诗词,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

壮年时期,辛弃疾投身政治军事,成为一名英勇的抗金将领,多次参与战斗,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晚年,辛弃疾辞官归隐,致力于诗词创作,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辛弃疾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他的词作以其豪放、奔放的个性和浓厚的爱国情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被誉为“词中之龙”,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启示。

作者辛弃疾的简介

作者辛弃疾的简介

作者辛弃疾的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己仑,号稼轩,汉族,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将领,也
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之一。

辛弃疾的父亲曾任开封府推官,他自幼聪明好学,十分爱好文学。

后来,他在进士科考试中屡次落榜,但并没有放弃,还是不断努力学习。

终于在嘉定二年(1202年)考中
进士,授福州通判,成为一名官员。

辛弃疾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

他的词歌曲丽清新,辞藻华丽,多用对仗工整的七言绝句,独具匠心、别具一格,使得南宋文学成为
一代高峰。

辛弃疾的著名作品有《青玉案·元夕》、《水调歌头·丙
辰中秋》、《定风波·北固山前白鹭飞》等。

他的文学成就也得到了
后人的高度评价,被誉为“辛词骏马,弃疾一代”。

辛弃疾在政治上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物,曾经跟随岳飞参与
剿灭北方的金国入侵,多次经历战事,有着很高的军事才能。

但他同
样也因为机缘不济而屡屡被贬谪。

但即使在逆境中,他仍然热爱他的
祖国和人民。

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感染了世人,成为后人所推崇的
“辛弃疾精神”。

辛弃疾是一位俊杰,用他的才华和忠诚心赢得了历史的尊敬和人
民的爱戴。

他的文学作品和政治事迹都成为中国文学史和历史书籍中
举足轻重的篇章。

宋代词人辛弃疾简介及代表作

宋代词人辛弃疾简介及代表作

宋代词人辛弃疾简介及代表作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宋代词人辛弃疾简介及代表作,欢迎阅读。

辛弃疾简介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

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1] 。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代表作辛弃疾现存词600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部分词作《青玉案·元夕》、《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清平乐·村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鹧鸪天·戏题村舍》、《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鹧鸪天·送人》、《鹧鸪天·代人赋》、《玉楼春·戏赋云山》、《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采桑子·此生自断天休问》、《西江月·遣兴》、《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露天晓角·旅兴》、《卜算子·修竹翠罗寒》、《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鹧鸪天·着意寻春懒便回》、《鹧鸪天·和子似山行韵》、《鹧鸪天·一片归心拟乱云》、《鹧鸪天·和子似山行韵》、《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生查子·游雨岩》、《生查子·漫天春雪来》、《生查子·去年燕子来》、《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南乡子·舟中记梦》、《南乡子·好个主人家》、《定风波·再用韵和赵晋臣敷文》、《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千年调·蔗庵小阁名曰卮言,作此词以嘲之》、《最高楼·醉中有索四时歌者为赋》、《最高楼·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新荷叶·和赵德庄韵》、《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汉宫春·立春日》、《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满江红·暮春》、《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水调歌头·舟次扬洲和人韵》、《水调歌头·盟鸥》、《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念奴娇·书东流村壁》、《念奴娇·赋雨岩》、《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木兰花慢·席上呈张仲固帅》、《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水龙吟·为韩南涧尚书寿甲辰》、《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贺新郎·赋水仙》、《贺新郎·赋琵琶》、《玉楼春·三三两两谁家女》、《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蝶恋花·送祐之弟》、《临江仙·金谷无烟宫树绿》、《一剪梅·记得同烧此夜香》、《一剪梅·中秋元月》、《瑞鹤仙·赋梅》辛弃疾人物评价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词人辛弃疾的一生简介

词人辛弃疾的一生简介

词人辛弃疾的一生简介辛弃疾一生力主抗战北伐,提出许多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

存词六百多首,词风慷慨悲壮,有不可一世之慨。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词人辛弃疾,欢迎阅读!个人简历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早年经历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因为辛弃疾的先辈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

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因而他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起义反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

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

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当街游行示众,后砍头)。

步入仕途在起义军中的表现,以及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

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五岁。

历史名人辛弃疾简介

历史名人辛弃疾简介

历史名人辛弃疾简介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详细介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汉族,南宋着名军事将领词人、豪放词派代表人物,在文学上,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代表作品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清平乐·村居》等。

辛弃疾现存词600余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词人、军事家和政治家。

关于更名一事,辛弃疾在抗击金人的战斗过程中,将原字“坦夫”改为“幼安”,旨在效仿西汉大将霍去病之事,也能奋勇杀敌,带领将士打败异族侵略。

他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

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如“四书五经”。

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辛弃疾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

辛弃疾生平事迹PPT

辛弃疾生平事迹PPT

文学成就
•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 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 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 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 辛弃疾的词不仅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而且风格多样,技法高超,艺术特色鲜明 。其一是善于创造宏大的意境和雄壮的声势,表现出慷慨豪迈的风格。其二是 善于运用奇特的想象,夸张和比兴寄托手法,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以 特殊的精神和性格,寄托自己雄伟壮美的理想。其三是善于运用具有特色的语 言和各种不同的手法,打破词固有的传统形式和格律束缚,表现出大胆的创新 精神,继承了苏轼“以诗为词”的革新精神,使词的艺术形式更加解放,更加 丰富多采。这种创新精神,突出表现在语言个谋篇布局上。
在各任职地,辛弃疾均能 勤政爱民,关心民间疾苦, 努力改善民生。
军事才能
在担任军事职务期间,辛 弃疾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 能,曾成功平定茶商军叛 乱。
改革主张与实践活动
改革主张
辛弃疾主张强化中央集权,推行新政,改革吏治,以振兴南宋王措施,如整顿吏治、加强财政管 理等。
重回仕途
后来辛弃疾得以重回仕 途,继续为国家和人民
贡献力量。
文学成就
中年时期的辛弃疾在文学 创作上达到了巅峰,成为 南宋词坛的杰出代表。
04 辛弃疾文学创作
诗词创作风格
豪放洒脱
辛弃疾的诗词以豪放洒脱为主要风格,气势磅礴,意境深远。他善 于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
现实主义
他的诗词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通 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抒发对时局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 虑。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简介
● 辛 弃 疾 知 镇 江 府 时 , 曾 登 临 北 固 亭 , 感 叹 对 自 己 报 国 无 门 的 失 望 , 凭 高 望 远 , 抚 今 追 昔 , 于 是 写 下 了 《 永 遇 乐 ·京 口 北 固 亭 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开禧元年(1205年)三月,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辛弃疾被降为朝散大夫、提举冲佑观,又被 差知绍兴府、两浙东路安抚使,但他推辞不就职。之后,他还被进拜为宝文阁待制,又进为龙图阁待制、知江陵府。朝廷 令辛弃疾赶赴行在奏事,试兵部侍郎,但辛弃疾再次辞免,回到铅山。
● 一连串的打击使辛弃疾心力交瘁。开禧三年(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今浙江杭 州)府赴任。但诏令到铅山时,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同年九月初十(10月3日),辛弃疾逝世,享年 六 十 八 岁 。 据 说 他 临 终 时 还 大 呼 “ 杀 贼 ! 杀 贼 ! ” ( 《 康 熙 济 南 府 志 ·人 物 志 》 ) 。 身 故 之 后 , 家 无 余 财 , 仅 留 下 生 平 诗 词 、 奏议、杂著、书集。
● 根据其时形势,为取得南宋朝廷的支持,与南宋军队配合作战,辛弃疾力劝耿京“决策南向”,接受南宋朝 廷 的 领 导 。 绍 兴 三 十 二 年 ( 11 6 2 年 ) 正 月 , 耿 京 命 辛 弃 疾 和 贾 瑞 等 人 奉 表 南 归 , 宋 高 宗 在 建 康 ( 今 江 苏 南 京 ) 接见了他们,任命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辛弃疾为右承务郎、天平军掌书记,并让他们回山东向耿京传达南 宋朝廷的旨意。但就在辛弃疾与朝廷接洽成功,准备返回军中的时候,义军内部却发生了重大变故。叛徒张 安国、邵进等谋害耿京,带领一部分人投降了金朝。辛弃疾等人行至海州(今江苏东海附近),闻讯,即约 海州统制王世隆等五十人驰赴金营,其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酣饮,辛弃疾等人出其不意袭进金营,抓获张安国, 在五万金兵中带着张安国,摆脱追敌,急驰而归,献俘行在,后张安国在临安被斩首示众。辛弃疾这一机智 勇敢的行动,在南宋朝野引起极大的震动,正如洪迈所云:“壮声英慨,儒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 辛弃疾后来回忆这段少年时的壮举,感慨道:“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 朝飞金仆姑。”

辛弃疾简介及生平事迹

辛弃疾简介及生平事迹

辛弃疾简介及生平事迹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师仲,号稼轩,江西吉州人,北宋末期闻名词人、文学家、政治家。

辛弃疾出生于一个世代有才之家,曾祖父是庐陵太守、祖父是能诗善曲的郎中、父亲辛弃(节退甫)是担任官职的进士。

因家庭环境良好,辛弃疾自小就有良好的文学素养和修养。

辛弃疾年少时即学习诗词,并在当时的初进文场时成功登科及第。

之后,他开始担任当地的官职,但是很快因为公开反对北方民族入侵而被革职。

之后,他离开官场,走上了著述和文学创作之路。

辛弃疾以其才华横溢、文笔优美的词作走红于京城。

他的作品深深地打动了当时的官僚和文人,其风格激情澎湃、超越时代、充满人文关怀,被誉为“词中之龙”。

他的作品代表了南宋时期的文学水平,而且对后世的诗词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辛弃疾不仅是一个杰出的词人,而且还是一个杰出的政治人物。

他主张以实际行动来挽救危局,主张用实力来解决问题。

他曾经参加了许多反对外族侵略的战争,包括遣澎路、抗金、平云南等战争。

他的许多政治思想被广泛应用,对中国政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战斗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和梦想。

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他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着人性的关怀和文化的温情,成为一个著名的文化大使。

辛弃疾的作品被誉为“词中之龙”,他在当时的文坛上重要地地位无人能够撼动。

他的作品成为了后世文人、诗人和读者学习的权威,对中国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的文学传统被大量流传至今日,成为中国文学的传统之一。

辛弃疾是一个真正的文化大师,他的作品通过自己的人文关怀、情感深沉、及豪放洒脱、优美清新的文学语言,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为今天的社会和文化价值观念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考的深度,成为了我们应该学习、信仰、理解、传承和弘扬的典范。

辛弃疾生平简介及重要作品分析

辛弃疾生平简介及重要作品分析

人物评传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

南宋爱国词人。

他出生时家乡已被金所占领,二十一岁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转江阴签判,他不顾官职低微,进《九议》、《美芹十论》等奏疏,具体分析南北政治军事形势,提出加强实力、适时进兵、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大计,均未被采纳。

后任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湖北转运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等,任职期间,都采取积极措施召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豪强以利国便民。

后被诬落职,先后在信州上饶、铅山两地闲居近二十年。

晚年被起用知绍兴府兼浙江安抚使、知镇江府。

在镇江任上,他特别重视伐金的准备工作,但为权相韩侂胄所忌,落职。

一生抱负未得伸展,终因忧愤而卒。

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

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

如《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满江红》(鹏翼垂空)等,表现了恢复祖国统一的豪情壮志;《驾新郎》(细把君诗说)、《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表现对北方地区的怀念和对抗金斗争的赞扬。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贺新郎》(老大那堪说)、《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永遇乐》(千古江山)等,表现对南宋朝廷屈辱苟安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愤。

这些作品大都基调昂扬,热情奔放。

此外,其描写农村景物和反映农家生活的作品,如《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玉楼春(三三两两谁家女)等,都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清新之感。

其抒情小词,如〈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等,写得储蓄蕴藉,言短意长。

辛弃疾的简介

辛弃疾的简介

辛弃疾的简介一、辛弃疾的背景与生平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汉族,祖籍浙江婺州(今浙江金华),出生于北宋时期的江南地区。

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豪放派词人之一。

辛弃疾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他的父亲辛文房是北宋著名诗人辛弃疾的祖父。

二、辛弃疾与政治生涯1. 任职官员辛弃疾早年投身官场,历任南宋相关部门和地方官职。

他曾在嘉定二年(1209年)担任扬州知府一职,并在任期间积极推行改革措施,力图改善百姓生活。

然而,在政治斗争中受到了一些权贵派系的排挤和迫害。

2. 辞官归隐由于受到政治迫害和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冲突,在担任扬州知府不久后,辛弃疾辞去了官职,选择了归隐田园。

他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创作词作,并以词人的身份流传于世。

三、辛弃疾的文学成就1. 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以其豪放派的创作风格而著名。

他的词作大胆奔放,情感激昂,表现出豪情壮志和对时局的忧虑。

他的词作多以抒发个人感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为主题,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社会意义。

2. 抗金题材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时期,正值金国入侵南宋、统治中国北方。

他深受国家动荡和战争蹂躏之苦,因此在其词作中经常表达对金国侵略者的憎恶和对国家命运之忧虑。

他以自己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了一大批抗金题材的词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部分。

四、辛弃疾与其他文学家之间的关系1. 王安石与辛弃疾辛弃疾与王安石是南宋时期两位文学巨擘。

王安石是辛弃疾的政治对手,他主张变法改革,而辛弃疾则对变法持批评态度。

两人在政治上存在明显的分歧,但在文学上却互相借鉴和影响。

2. 苏轼与辛弃疾苏轼是南宋时期另一位著名文学家,与辛弃疾齐名。

他们俩都是豪放派词人,互相影响和借鉴。

苏轼曾称赞辛弃疾的词作为“卧蚕之作”,而辛弃疾也多次称赞苏轼的才华。

五、对辛弃疾的评价1. 文学成就辛弃疾以其豪放洒脱的词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他以其激昂豪放、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而闻名于世。

辛弃疾生平简介

辛弃疾生平简介

然而正是这样的人充斥官场,把持权位,引导着一条苟且偷安的道路。他愤慨地写道:“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卜算子》)
当辛弃疾带领不多的人马冲过战场烽火来到南方时,怀着满腔热血,渴望一展宏图,却不料从此陷落在碌碌无为的境地,这使他感到难以忍受的苦闷和悲愤。在他南归的第十二年重游当年南归的首站建康时,他写下了著名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今人辑有《稼轩诗文钞存》。词有四卷本《稼轩词》及十二卷本《稼轩长短句》两种。《四库总目提要》云:“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翦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
关于更名一事,辛弃疾在抗击金人的战斗过程中,将原名“坦夫”改为“弃疾”,旨在效仿西汉大将霍去病(前140-前117),也能奋勇杀敌,带领将士打败异族侵略。 辛弃疾的始祖辛维叶,在唐曾任大理寺评事,由陇西狄道迁济南,故为济南人。高祖辛师古,曾任儒林郎。曾祖辛寂,曾任宾州司户参军。祖父辛赞,因累于族众,靖康之变时未能随宋室南渡,仕于金,先后为谯县、开封等地守令。辛弃疾父辛文郁早卒,他自幼随祖父辛赞生活。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这首先表现在他的词中,他不断重复对北方的怀念。另外,在《贺新郎》《摸鱼儿》等词中,他用“剩水残山”、“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等词句讽刺苟安残喘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满。胸怀壮志无处可用,表现在词里就是难以掩饰的不平之情。他擅长的怀古之作中《水龙吟》,面对如画江山和英雄人物,在豪情壮志被激发的同时,他也大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辛词在苏轼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题材范围,他几乎达到了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他将豪放词推帜至一个顶峰.

诗人辛弃疾的简介

诗人辛弃疾的简介

诗⼈⾟弃疾的简介诗⼈⾟弃疾的简介 ⾟弃疾⼀⽣⼒主抗,所以其词抒写⼒图恢复国家统⼀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以下是有关诗⼈⾟弃疾的简介由应届毕业⽣⽂学⽹⼩编整理并分享,欢迎⽼师同学们阅读。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持应届毕业⽣⽹,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编会尽最⼤的努⼒给⼤家收集最好最实⽤的⽂章! ⾟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东济南市)⼈,⽣于北宋灭亡⼗三年之后的⾦⼈统治地区。

他从⼩就受到民族意识与爱国思想的教育,⽴志恢复失地,报效祖国。

南宋⾼宗绍兴三⼗⼀ 年(1161)秋,⾦主完颜亮⼤举南侵,北⽅暴发了以耿京为⾸的农民起义。

⼆⼗⼆岁的⾟弃疾也组织了两千余⼈的抗⾦队伍,在济南南部⼭区起义,不久投归耿京领导的义军,任'掌书记'。

绍兴三⼗⼆年,叛徒张安国杀死耿京投降⾦营。

当时⾟弃疾奉命渡江与南来接洽联合抗⾦事宜,归来途中闻此消息,他即率⾝边仅有的五⼗余⼈,飞骑闯⼊⾦营,活捉张安国,并收拢义军残部万余⼈投归南宋。

⾟弃疾南来后,正值南宋统治集团中妥协投降势⼒嚣张得势之时,他与之进⾏了针锋相对的⽃争。

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他写了《美芹⼗论》六、七年之后,再写《九议》他反复上书,议论恢复⼤计,批驳悲观论点,但均未被采纳。

相反,他却被朝廷派去镇压南⽅的农民起义。

⾟弃疾南来后,先后任建康、滁州、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地⽅官吏。

在任职期间,他做了⼀些对⼈民有益的好事;同时,还尽可能地为北伐做些军事上的准备⼯作。

从四⼗⼆岁起,他先后被削职闲居达⼆⼗年之久。

晚年⼀度起⽤,出任镇江,复被削职,终于未能实现其恢复中原的宏愿⽽病死于铅⼭。

终年六⼗⼋岁。

⾟弃疾是南宋最负盛名的伟⼤词⼈,是我国⽂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

由于恢复失地、抗⾦救国的伟⼤理想不能实现,他就⽤词这⼀⽂学武器来进⾏⽃争,来抒写他积郁于⼼的复杂情感。

他的重要词篇,表现了收复中原、统⼀祖国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建功⽴业、报效祖国的坚强决⼼,批判了南宋王朝偏安江左、妥协投降的错误政策,抒发了⾃⼰虚度岁⽉、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

作者辛弃疾的简介

作者辛弃疾的简介

作者辛弃疾的简介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出生于1140年,是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被誉为“文学巨匠”和“文学大师”。

辛弃疾的家族出自江西省南昌市,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名士。

辛弃疾自幼聪颖,喜爱读书,后来考取了进士,成为一名官员。

他的政治生涯开始于1175年,当时他被任命为太子中允。

之后,他历任枢密副使、刑部侍郎等职位,多次出任要职。

辛弃疾在政治上的表现备受称赞,他秉持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处事原则,深受人民的爱戴。

他在政治上的最大成就是推动“靖康之耻”的复仇运动,这是南宋抵御金朝侵略的一次重要战役。

辛弃疾在这场战役中担任了主要的领导人,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除了在政治上的成就,辛弃疾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他的词作品被誉为“辛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品之一。

辛弃疾的词作品的风格独特,充满了豪迈、激情和浪漫主义的色彩,他的作品被称为“豪放派”词的代表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青玉案·元夕》、《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

辛弃疾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后人的高度评价,他的作品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词作品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现代文学中也有很高的地位。

辛弃疾的文学成就被誉为“辛词之美,天下无双”。

总的来说,辛弃疾是中国文学、政治和军事领域中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成就不仅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而且对后人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他的词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政治和军事成就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篇章。

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人生经历和成就依然是后人所敬仰和追忆的对象。

辛弃疾生平简介

辛弃疾生平简介

辛弃疾生平简介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辛弃疾生平简介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临港街道四风闸村)人。

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追赠少师,谥忠敏。

辛弃疾是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和爱国诗人陆游双峰并峙。

辛弃疾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代表着南宋豪放词的最高成就。

早年生涯1140年5月28日(金天眷三年,南宋绍兴十年五月十一日),辛弃疾生于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其时距靖康之变已有十三年。

其祖父辛赞,是金朝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的县令,却经常灌输他抗金复宋的教育,“纡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曾带他两次到燕京考察军情。

辛弃疾早年受业于毫州刘瞻,刘瞻在金国担任史馆编修,门生诸多,其中,辛弃疾和党怀英是佼佼者,二人并称“辛党”,后来,党怀英在金国担任职务,但是辛弃疾却走上了抗金道路。

辛弃疾十四岁、十七岁时两次参加金朝燕京的科举考试,不中。

杀贼归宋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夏秋季节,金国君主完颜亮入侵南宋,北方抗金部队烽烟四起,22岁的辛弃疾在济南南部山区聚集人马2000人,加入耿京的起义军,辛弃疾担任掌书记。

辛弃疾极力劝说耿京“决策南向”,和南宋的朝廷正规军配合,一同抗击金兵,耿京于是派遣辛弃疾等11人奉表归宋,宋高宗召见之后委任辛弃疾承郎务、天平节度使掌书记,耿京为天平节度使。

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闰二月),辛弃疾在北归途中听说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的消息,率领50骑兵直驱山东,奔入5万人中,将正在饮酒作乐的张安国捉拿,并且号召耿京旧部反正。

之后,辛弃疾长驱渡淮,押解张安国到建康城斩首。

此时,辛弃疾年纪轻轻,名重一时,南宋君主大为惊异,委任其江阴签判,自此,辛弃疾一直居住在南宋,不再北归。

辛弃疾主要事迹

辛弃疾主要事迹

辛弃疾主要事迹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吧,事迹是用于表扬先进、树立典型,使广大干部群众见贤思齐,有所效仿,从而尽心竭力地做好本职工作而如实记载和反映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的书面材料。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事迹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辛弃疾主要事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辛弃疾主要事迹1辛弃疾的个人简介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闸村)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人所占,二十一岁时即参加抗金义军。

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追赠少师,谥忠敏。

与苏轼合称“苏辛”。

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

辛弃疾是南宋词人、将领。

作为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主要著作有《青玉案·元夕》《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念奴娇·赋雨岩》《一剪梅·中秋元月》《稼轩词》等。

辛弃疾活捉叛徒在完颜亮大举南下的时候,北方和中原人民趁金朝后方空虚,纷纷起义。

济南府有一个农民叫耿京,也聚集了几十个人举行起义,先后攻占了莱芜、泰安(都在今山东省)两座县城。

耿京的队伍很快就发展到二十几万人,成为各地起义军中最大的一支队伍。

投奔耿京起义军的人,大多是在金朝统治者残酷压迫下的贫苦农民,也有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他就是辛弃疾。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济南人。

他出生的时候,家乡已经沦陷在金朝统治者的手里。

祖父辛赞虽然在金朝占领区里做过几年地方官,但是心里却一直向着宋朝。

辛赞常常给小孙子讲北宋灭亡的惨痛历史,带着辛弃疾登上高山,眺望祖国的大好河山,给辛弃疾留下很深的印象。

辛弃疾长大后,因为文才出众,被金朝的济南官府推荐到燕京去参加进士考试。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简介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人所占,二十一岁时即参加抗金义军。

归宋以后,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追赠少师,谥忠敏。

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

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作为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主要著作有《青玉案·元夕》、《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念奴娇·赋雨岩》、《一剪梅·中秋元月》、《稼轩词》等。

早年经历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因为辛弃疾的先辈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

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因而他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起义反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

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

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当街游行示众,后砍头)。

步入仕途在起义军中的表现,以及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

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五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简介
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

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

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

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为豪放派爱国诗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忠义军马,留掌书记。

绍兴三十二年,令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

宁宗朝累官至浙东安抚使,加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

曾寓居江西上饶、铅山达十余年。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有《稼轩长短句》。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
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

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

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
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
火阑珊处。

清平乐
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