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肖洛霍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高尔基的创作
高尔基的创作以小说、戏剧成就最高。此 外,还有传记、散文、诗歌、特写、政论、 文学评论等。 1、代表作:《母亲》 2、高尔基早期创作的五部作品 (1892-1899): 《马卡尔· 楚德拉》(2)《伊则吉尔老婆 子》 (3)《鹰之歌》(4)《切尔卡什》 (5)《福马· 高尔杰耶夫》
———肖洛霍夫
一、肖洛霍夫生平简介
肖洛霍夫(Mikhail Aleksandrovich Sholokhov 1905~ 1984) 苏联作家。苏共党员。 苏联科学院院士 (1939年起)。苏共 中央委员(1981年 起)。诺贝尔文学奖获 得者(1965)
肖洛霍夫出生于顿河地区维辛斯卡亚镇。母亲出 嫁前一直给地主家当女仆;生父是个哥萨克下级 军官;继父是平民知识分子“外乡人”,年轻时 当雇工,后来做过商店店员和磨坊经理,十月革 命后担任苏维埃政权下粮食部门的职员。 十月革命前,肖洛霍夫在故乡一带读小学、中学。 国内战争时期参加苏维埃政权的征粮队,任粮食 采购员、检查员和机枪手,经常在草原上和白匪 匪徒作战。 1922年来到莫斯科,当过装卸工人、泥水匠和房 管部门的会计员、办事员。顿河大草原的气息, 哥萨克的独特生活风貌,青少年时代广泛的社会 经历,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生活基础。
肖洛霍夫
肖洛霍夫
我作为一个作家,无论过去和现在都认为自己的 天职在于,用我过去和将来的一切作品,向劳动 的人民、建设的人民、英雄的人民表示敬意…… 我希望我的书,能够帮助人们变得更完美,心灵 更纯洁,能够唤起对人的爱,唤起人们积极地为 人道主义和人类的进步理想而斗争。如果我多少 能做到这一点,我就是幸福的。

编年小说
在小说中,作者还突出了主人公性格中“观察”这
一重要特点。萨姆金是律师(尽管这不是一个献身于自己 的事业的称职的律师),这一职业本身保证了他能够广泛 地接触各个层次的生活,观察各种风潮和动向,窥探各种 人物的命运和秘密,衡量和调整自己在人们中间的位置。
作品展示的广阔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精神生活的复杂
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不能扑灭的!
尼洛夫娜形象——觉醒故

第一阶段,愚昧、软弱、 落后的家庭妇女。 第二阶段,由“母爱”到 同情革命,开始觉醒。 第三,参加实际革命工作, 更加深刻地理解革命。 第四,走上革命道路,成 为自觉的战士。
《克里姆 ·萨姆金的一生》
《克里姆· 萨姆金的一生》 插图
后期(1941-1984)
1941年夏,卫国战争爆发后,肖洛霍夫作 为《真理报》和《红星报》的战地记者活 跃于南方战线,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 无情和红军将士的浴血奋战,积累了大量 生动、感人的创作素材。 战后,他先后发表了《他们为祖国而战》 和《一个人的遭遇》,1960年发表了《被 开垦的处女地》第二部。
《静静的顿河》
《静静的顿河》是他创作中的一部史诗性 的力作,肖洛霍夫说他想在小说中“表现 革命中的哥萨克”。小说开头有一首歌唱 哥萨克血泪历史的古老民歌:“我们光荣 的土地不是用犁来翻耕……我们的土地用 马蹄来翻耕,光荣的土地上种的是哥萨克 的头颅,静静的顿河到处装点着年轻的寡 妇,我们的父亲,静静的顿河上到处是孤 儿,静静的顿河的滚滚波涛是爹娘的眼 泪。”
在革命前,哥萨克内部已开始阶级分化,正如 《静静的顿河》中所描写的鞑靼村那样,既有 李斯特尼茨基、珂尔叔诺夫、莫霍夫等几户地 主、富农和商人,也有珂晒伏依、柯特里亚洛 夫等一贫如洗的贫雇农和备受歧视的“外乡 人”,还有施托克曼这样的布尔什维克来到村 里组织秘密小组,宣传革命真理。哥萨克中的 阶级对立已尖锐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
十月革命爆发后,被推翻的各种反动势力纷纷逃亡 到顿河流域,妄图把顿河变成他们颠覆年轻苏维埃 政权的反革命根据地。“静静的顿河”开始“波浪 翻滚”,哥萨克面临着革命与叛乱、真理与偏见、 红军与白军的根本抉择:上层哥萨克如李斯特尼茨 基、珂尔叔诺夫等像亡命徒一样死心塌地公开投入 反革命叛乱,大部分哥萨克中农和落后农民被他们 欺骗利用,盲目地卷入了和红军的野蛮厮杀,只有 贫苦哥萨克和“外乡人”,如珂晒伏依等人才坚定 地拥护革命,投靠红军和布尔什维克。经过反复的 较量、艰苦的搏斗和痛苦的考验,哥萨克白匪的叛 乱才被平息。大部分哥萨克群众转到了革命一边, 苏维埃政权终于在顿河地区彻底胜利了。
史诗性巨著
这部长篇小说以中农哥萨克麦列霍夫一家的兴衰为主要线 索,以逐渐走向毁灭的悲剧人物葛利高里为贯穿全书的 “中心主人公”。 葛利高里从小接受了古老的哥萨克传统生活方式的熏陶, 青年时代应征入伍,参加了帝国主义战争。亲身的经历, 现实的教育,同共产党人和革命哥萨克的接触,使他开始 有所觉悟。十月革命后内战一开始,他参加了红军赤卫队, 英勇地同白匪作战。 1918年春,形势突然逆转,白匪利用红军执行政策上的 过“左”错误,煽动顿河哥萨克暴动。葛利高里不能容忍 所在部队不经审判就处决了全部白军俘虏,在白匪的“哥 萨克自治论”的影响下,他脱离了红军,和哥哥彼得罗一 块参加了反革命暴乱。
二、文学创作之路
他比我年轻40多岁,但我应当承认,他 比我有才华100倍…… —— 绥拉菲莫维奇
初期(1923-1926)
1924年12月加入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 1924年12月,肖洛霍夫发表了他第一部真正意义 上的文学作品《胎记》。 1925年,肖洛霍夫回到故乡,开始了他文学创作 的第一个高潮。先后发表了《顿河故事》、《浅 蓝色的草原》等小说集。 这些作品都是描写国内战争的,反映了内战时期 特殊的顿河地区哥萨克内部阶级斗争的尖锐性、 复杂性和悲剧性。如《胎记》 、《看瓜田的人》、 《漩涡》等。
哥萨克
哥萨克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社会阶层。远从 15世纪开始,大批不堪忍受农奴制压迫的农奴、 仆役、流犯和市民,纷纷从俄国内地逃亡到边远 的顿河、库班河大草原上成为“自由民”,逐步 建立起具有自治性质的哥萨克组织。 哥萨克酷爱自由,英勇善战,性格粗旷强悍。后 来沙皇对哥萨克采取怀柔和镇压相结合的政策, 授予一定“特权”、“荣誉”,灌输“忠君爱国” 的毒素,使之效忠沙皇。 哥萨克一面务农,一面习武,过着一种传统的近 乎中世纪宗法制的生活方式。由于长期生活在闭 塞的环境里,远离俄国的民主运动,加之沙皇的 欺骗收买,哥萨克逐渐变得愚昧粗野,狭隘偏执, 充当起沙皇镇压革命的刽子手和国际宪兵的角色; 顿河也从自由的根据地变成反动的堡垒。
《海燕之歌》
母亲
巴威尔形象——成长故事 第一阶段,初步走上革命道路,加入工人小组。 第二阶段,利用“沼地戈比事件”,发动经济斗 争,反映了巴威尔作为工运领导者的不成熟。 第三阶段,组织“五一游行”,发动政治斗争, 反映了巴威尔作为工运领导者的成熟。 第四阶段,在“法庭斗争”中,反映了他作为党 和阶级的代言人的特质。 这是第一个自觉的无产阶级战士形象。反映俄国 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成长过程。
在这些富有时代特色和生活气息的短篇里, 作者表现了新生苏维埃政权的生命力和革命 哥萨克的优秀品质,揭发了反动哥萨克对革 命的疯狂仇恨和血腥罪行,展示了哥萨克劳 动群众的觉醒过程和走向新生活的艰难道路。
中期(1927-1940)
1926年,肖洛霍夫开始构思长篇小说《静静的顿 河》,第二年秋完成了小说的第一部。 年轻的作家忐忑不安地将小说寄给了国家文学出版 社,却被无情地″枪毙″了,理由是″美化″、″吹棒″ 哥萨克。于是他又将书稿寄给当时影响很大的文学 杂志《十月》,又遭到无情的拒绝。但幸运的是, 时任《十月》杂志总编的绥拉菲莫维奇看了小说后 力排众议,主张全文刊发。他预言肖洛霍夫:″一年 后整个苏联都会知道他,两年后全世界都会知道他! ″
《一个人的遭遇》
作品以主人公自述的方式,叙述了索科洛夫一生四 十多年的生活经历,中心是描写他在卫国战争中的 遭遇和命运。 小说的主人公索科洛夫是一个工人,战前建立了一 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卫国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天,他 就告别妻子儿女应征入伍。在战争中,他负伤被俘, 在德国集中营里受了两年的非人折磨,多次死里逃 生,1944年才设法回到祖国。然而,他朝夕思念的 妻子和两个女儿早在1942年就被敌机炸死,唯一的 儿子也在战争胜利的那天早晨壮烈牺牲于柏林前线。 战后,他复员回来当了汽车司机,收养了一个在战 争中失去父母的孤儿,组成新的家庭,重新去争取 新的幸福生活。
三、《静静的顿河》
《静静的顿河》是 作家花14年时间写 成的长篇巨著,共4 部8卷,于1940年全 部出齐。
《静静的顿河》
小说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到 1922年俄国国内战争结束的历史性转折为 背景,以1917年的十月革命引起顿河地区 哥萨克社会急剧深刻的变化为题材,着重 写了顿河地区建立苏维埃政权后哥萨克发 动叛乱及其被平定的经过。
一个人的心灵究竟能够承受多少苦难?
《一个人的遭遇》
索科洛夫的悲惨遭遇,真实地表现了千百万苏 联人民在战争中亲身经历的生活,概括了整整 一代人的命运,有着深刻的典型意义。 这篇小说强烈谴责了德国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残 暴罪行及其给苏联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反映 了苏联人民为战胜德国法西斯而进行的艰苦斗 争及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表现了苏联人民在战 争中的崇高的爱国热忱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
3、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 (1)《童年》(1913)(2)《在人间》(1916) (3)《我的大学》(1923) 4、著名的散文诗《春之旋律》: 结尾用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寓意手法写的部分,就是《海燕之 歌》 5、描写俄国资产阶级兴亡的历史画卷的长篇小说: 《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1925) 6、最后一篇长篇小说,也是他的一部卓越的史诗: 《克里姆· 萨姆金的一生》
出版
1928年初,《十月》杂志开始连载《静静 的顿河》第一部,5月开始连载第二部。同 年6月,莫斯科工人出版社出版了小说第一 部单行本。1933年和1940年又相继出版了 小说的第三、四部。《静静的顿河》发表 后,立即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仅 1928-1929年两年间,莫斯科工人出版社 就再版了三次第一部和五次第二部。 1932年肖洛霍夫发表了他的第二部长篇小 说《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
高尔基
一、 高尔基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高尔基(1868~1936): 苏联文学的奠基人, 杰出 的无产阶级作家,他以卓越 的艺术创作,把世界无产阶 级文学推向了新的高峰。 高尔基是与但丁、莎士比 亚、歌德、巴尔扎克、托尔 斯泰齐名的世界一流作家。 列宁称之为“无产阶级艺术 最杰出的代表”。
变动是与主人公的这一特点相联系的。萨姆金的个人生活 史并不占据画面的主要位置,伴随着主人公生活轨迹的似 乎是一场由许许多多的人们参与期间的永无终结的论战, 这四十年间俄国社会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由此而得到了 深刻而又清晰的揭示。
史诗风格
萨姆金是一个没有任何信仰,也不相信任何学说 的“怀疑论”者,对革命运动经历了从旁观、被裹挟、 乃至反对的过程。萨姆金内在的性格矛盾决定了他思想 的混乱与庞杂,他的人生道路是那些灵魂空虚的知识分 子走向精神毁灭的历史。与此同时,作品也塑造了库图 佐夫式的优秀知识分子的形象,描绘了人民群众思想情 绪的变化和革命知识分子的成长历程。 《克里姆· 萨姆金的一生》艺术构思精巧而又大气, 人物设置宏大而又缜密,充分体现了高尔基晚年的史诗 性的创作风格。
二、高尔基的生平
高尔基原名阿历克赛· 马 克西姆· 彼什科夫,高尔 基是笔名,意即“痛苦的 马克西姆”,他出生在伏 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 镇,现在的高尔基城。 10岁那年母亲去世,高尔 基不得不独立谋生. 高尔基读书刻苦,关注社 会现实 ,积极参加革命 活动。
高尔基与托尔斯泰
他一生四次被捕: 1、第一次:1889年因参加民粹党革命被捕; 2、第二次:1898年之后从事写作和革命活动被 捕; 3、第三次:世纪之交的1901年,高尔基积极投 入革命被捕; 4、第四次:1905年大革命后,高尔基写了《致 俄国全体公民和欧洲各国舆论界》的呼吁书,结 果又以“叛国罪”投入监狱。 1936.6.18高尔基逝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