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课文原文
课文《桃花源记》原文
课文《桃花源记》原文课文《桃花源记》原文《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桃花源记》原文,希望对你有帮助!《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
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
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
桃花源记课文原文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解析: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文学家,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田园诗派鼻祖。
作品有有《饮酒》《归去来兮辞》等。
《桃花源记》课文及注释
1.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
2.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 。
3.武陵:郡名,现在湖南省常德市一带。
4.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5.缤纷:繁多的样子.6.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7.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8.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9.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明亮的样子。
10.俨然:整齐的样子。
11.属:类。
12..纤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13.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4.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
15.黄发垂髫:特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6.要:通“邀”,邀请。
17.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8.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19.具言:详细地说出。
20.叹惋:感叹,惋惜。
21.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延.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22.及郡下:到了郡城。
郡,指武陵郡。
23.诣:到。
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24.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25.遂:终于。
26.南阳:郡名,治所在河南南阳。
27.刘子骥:名磷之,(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
28.规:计划。
29.未果:没有实现。
30.寻:随即,不久。
31.问津:问路。
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津,渡口。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课文原文
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课文原文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奇怪。
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
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
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教案及原文《桃花源记》课文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诵读的基础上,感受桃花源的美,描绘桃花源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桃花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认识其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点:感受桃花源的美,描绘桃花源的美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首先,看PPT欣赏图片。
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脑海中会想到哪个成语(引出“世外桃源”这个成语)“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
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分享交流——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陶渊明,东晋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桃花源记》课文、字词翻译及全文翻译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7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字词翻译。
1、缘.溪行顺着、沿着。
2、夹岸..数百步两岸。
3、芳草鲜.美鲜嫩美丽。
4、落英..缤纷落花。
5、落英缤纷..繁多的样子。
6、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
(意动用法)7、复.前行又,再。
8、复前.行向前。
9、欲穷.其林走到……的尽头。
(形容词作动词)10、便.得一山于是,就。
11、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12、便舍.船舍弃,丢弃。
13、才.通人仅。
14、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15、土地平旷..平坦宽广。
16、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1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18、阡陌..交通田间小路。
19、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20、鸡犬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21、悉.如外人全,都。
22、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
23、黄发..垂髫旧说是长寿的象征,所以用来指老人。
24、黄发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25、并.怡然自乐全,全都。
26、并怡然..自乐愉快、高兴的样子。
初二上册《桃花源记》课文原文
初二上册《桃花源记》课文原文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奇怪。
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
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
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课文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是我国文学第一位田园诗人。
辞赋以《归去来兮辞》最有名,有《陶渊明集》传世。
其诗文语言质朴、自然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
二、故事背景本文大约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
其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无法改变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
《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
三、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描写、状物,也可抒情、议论、说明,通常的写法是寓情理于事、景、物之中,或借叙事、写景、状物而自然而然地抒情言理。
《桃花源记》课文、字词翻译及全文翻译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7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字词翻译。
1、缘.溪行顺着、沿着。
2、夹岸..数百步两岸。
3、芳草鲜.美鲜嫩美丽。
4、落英..缤纷落花。
5、落英缤纷..繁多的样子。
6、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
(意动用法)7、复.前行又,再。
8、复前.行向前。
9、欲穷.其林走到……的尽头。
(形容词作动词)10、便.得一山于是,就。
11、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12、便舍.船舍弃,丢弃。
13、才.通人仅。
14、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15、土地平旷..平坦宽广。
16、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1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18、阡陌..交通田间小路。
19、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20、鸡犬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21、悉.如外人全,都。
22、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
23、黄发..垂髫旧说是长寿的象征,所以用来指老人。
24、黄发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25、并.怡然自乐全,全都。
26、并怡然..自乐愉快、高兴的样子。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原文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原文初中语文桃花源记原文导语: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及课文的背景知识,明确作品的解读离不开作者,环境和文化背景。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初中语文桃花源记原文,欢迎借鉴!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晋朝太元年间,有位武陵人以捕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一条溪流划船前行,忘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两岸几百步内,里面没有别的杂树。
地上芳草鲜嫩茂美,满地落花。
渔人见到这片景色很是惊异。
于是又向前划去,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的发源处没有了,只见那里有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似乎有光线(透出来)。
(渔人)就离了船,从洞口进去。
初进时,洞口很窄,只能勉强通过一个人,再走几十步,就突然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交锗畅通,鸡鸣狗叫声彼此都能听到。
这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男女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人。
(无论)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原文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原文初中语文桃花源记原文导语: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及课文的背景知识,明确作品的解读离不开作者,环境和文化背景。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初中语文桃花源记原文,欢迎借鉴!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晋朝太元年间,有位武陵人以捕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一条溪流划船前行,忘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两岸几百步内,里面没有别的杂树。
地上芳草鲜嫩茂美,满地落花。
渔人见到这片景色很是惊异。
于是又向前划去,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的发源处没有了,只见那里有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似乎有光线(透出来)。
(渔人)就离了船,从洞口进去。
初进时,洞口很窄,只能勉强通过一个人,再走几十步,就突然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交锗畅通,鸡鸣狗叫声彼此都能听到。
这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男女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人。
(无论)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桃花源记》课文、字词翻译及全文翻译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7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字词翻译。
1、缘.溪行顺着、沿着。
2、夹岸..数百步两岸。
3、芳草鲜.美鲜嫩美丽。
4、落英..缤纷落花。
5、落英缤纷..繁多的样子。
6、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
(意动用法)7、复.前行又,再。
8、复前.行向前。
9、欲穷.其林走到……的尽头。
(形容词作动词)10、便.得一山于是,就。
11、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12、便舍.船舍弃,丢弃。
13、才.通人仅。
14、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15、土地平旷..平坦宽广。
16、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1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18、阡陌..交通田间小路。
19、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20、鸡犬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21、悉.如外人全,都。
22、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
23、黄发..垂髫旧说是长寿的象征,所以用来指老人。
24、黄发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25、并.怡然自乐全,全都。
26、并怡然..自乐愉快、高兴的样子。
《桃花源记》-原文、译文、注释、赏析、文言知识、教学问答
《桃花源记》陶渊明〔魏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他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
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
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
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装束,完全如同世俗之外的人一样。
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
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
课文《桃花源记》原文
课文《桃花源记》原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
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
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
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桃花源记课文、字数词翻译及全文翻译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
溪行,忘路之近。
忽逢 7 桃花林,岸数百步,中无,芳草美,落英。
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忧如如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爽朗。
土地平,屋舍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犬相。
其中来往种作,男女穿着,悉如外人。
黄垂髫,并怡然自。
人,乃大惊,所素来,具答之。
便要家,酒作食。
村中有这人,咸来。
自云先世避秦乱,率老婆邑人来此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无魏晋。
这人一一具言所,皆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多日,辞去。
局内人云:“不足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志之。
及郡下,太守,这样。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崇高士也,之,欣然往。
未果,病,后遂无津者。
字翻。
1、溪行着、沿着。
.2、岸数百步两岸。
..3、芳草美嫩美。
.4、落英落花。
..5、落英众多的子。
..6、人甚异.之⋯⋯感觉异。
(意用法)7、复前行又,再。
.8、复前行向前。
.9、欲其林走到⋯⋯的尽。
(形容作).10、便得一山于是,就。
.11、忧如如有光,形容看得不真实的子。
..12、便舍船舍弃,弃。
.13、才通人。
.14、豁然爽朗形容由狭小阴暗突然得光明的....子。
15、土地平平展广。
..16、屋舍然整的子。
..1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8、阡陌交通田小道。
..19、阡陌交通交相通。
..20、犬相能够相互听到。
..21、悉如外人全,都。
.22、黄垂髫老人和儿童。
....23、黄垂髫旧是寿的象征,因此用来指老人。
..24、黄垂髫垂下来的,用来指儿童。
..25、并怡然自全,全都。
.26、并怡然自快乐、高的子。
..27、具答之。
.28、便要家通“邀”,邀。
.29、咸来全。
都。
.30、老婆邑人老婆和孩子。
..31、来此境与人间隔的地方。
..32、乃不知有居然。
.33、无魏晋不要,(更)不用。
..34、具言所地出。
《桃花源记》课文及注释
1.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
2.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 。
3.武陵:郡名,现在湖南省常德市一带。
4.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5.缤纷:繁多的样子.6.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7.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8.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9.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明亮的样子。
10.俨然:整齐的样子。
11.属:类。
12..纤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13.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4.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
15.黄发垂髫:特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6.要:通“邀”,邀请。
17.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8.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19.具言:详细地说出。
20.叹惋:感叹,惋惜。
21.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延.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22.及郡下:到了郡城。
郡,指武陵郡。
23.诣:到。
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24.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25.遂:终于。
26.南阳:郡名,治所在河南南阳。
27.刘子骥:名磷之,(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
28.规:计划。
29.未果:没有实现。
30.寻:随即,不久。
31.问津:问路。
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津,渡口。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课文原文
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课文原文桃花源记魏晋·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奇怪。
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
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
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陶渊明像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田园诗人。
东晋末期南朝宋政治家、初期诗人、辞赋家、田园诗人、隐逸诗人,归隐后写了大量田园诗,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因为好喝酒,又被称为酒圣陶渊明。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
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的诗和辞赋散文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开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
作品平淡自然,出于真实感受,影响唐代诗歌的创作。
【注释】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奇怪。
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
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
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
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
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
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
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