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科配备标准

合集下载

初中实验室和功能室配备标准

初中实验室和功能室配备标准

初中实验室和功能室相关标准目录初级中学实验室、功能室配备标准相关说明1.教学仪器配备:依据教育部最新颁发的配备标准进展配备。

一类标准:学生分组实验除二人配合实验外,其它实验按一人一组配备。

二类标准:学生分组实验按二人一组配备。

三类标准:学生分组实验按二人一组配备。

2.音乐、美术、体育器材配备:依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中学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进展配备。

3.本标准实验室间数分为"根本设置〞和"标准设置〞两个层次。

"根本设置〞是学校实验室和功能教室建立必须到达的最低要求,"标准设置〞是学校实验室和功能教室建立应到达的规要求。

4.标准中的实验室和功能教室的间数指标,初级中学是以学校建立规模和班额人数分别为12—54班〔4 —18个平行班〕,每班50人参考设计的。

学校规模小于12个班的可参照本标准中12个班的数据指标执行.学校规模大于54个班的,以本标准中54个班的数据指标为基准,学校每增加12个班时,实验室和功能教室各增加一套。

5.学校在进展实验室建立时,除要认真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同时还应符合其它相关的法规标准。

注:多功能大教室能容纳一个年级的学生,小教室能容纳两个班的学生,面积为人均1㎡。

实验室、功能教室的配置一、物理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的功能:为课程容提供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科学实践活动的场地,为开放式探究实验提供方便。

它包含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等配套设施。

〔一〕物理实验室设备注:二个以上实验室的学校,至少有一个实验室必须有现代化设备,其余的逐步装备完善。

〔二〕环境及设计要求1.实验室的平面设计要求:第一排实验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500㎜,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最后一排实验桌的后沿距后墙不应小于1200㎜,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1000㎜。

《江西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

《江西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

附件一:江西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目录一、总则 (5)二、学校设置与规划 (5)(一)学校设置 (5)(二)学校规模 (8)(三)校园规划设计 (8)三、学校建设用地标准 (9)(一)学校建设用地组成 (9)1.建设用地 (9)2.体育用地 (9)3.绿化用地 (10)(二)学校建设用地面积 (10)四、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11)(一)校舍建筑组成 (11)(二)校舍建筑面积 (11)(三)校舍用房面积 (12)(四)校舍建筑标准 (12)(五)校舍安全标准 (12)五、学校装备条件标准 (12)(一)通用教学设备 (12)(二)学科专用教学设备 (14)1.语文、英语和品德学科专用教学设备 (14)2.数学、科学学科专用教学设备 (14)3.艺术科专用教学设备 (15)4.体育科专用教学设备 (15)5.卫生与健康教育专用教学设备 (15)6.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 (15)(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16)(四)图书馆藏书及设备配备 (16)(五)办公及生活设备 (17)六、师资配备标准 (18)七、公用经费标准 (18)附件:1. 江西省普通小学各类校舍用房使用面积标准 (19)2. 江西省普通小学语文、英语和品德学科专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 (21)3. 江西省普通小学艺术科专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 (24)4. 江西省普通小学体育科专用设备配备标准 (27)5. 江西省普通小学卫生与健康教育专用设备配备标准 (30)6. 江西省普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 (32)7. 江西省普通小学图书馆(室)配备标准 (33)江西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一、总则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适应教育现代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满足新课程实施对校园建设、师资、设施配备等办学条件的要求,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小学办学条件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赣府发[2010]15号),特制定《江西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小学体育学科课程标准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及主要内容

小学体育学科课程标准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及主要内容

小学体育学科课程标准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及主要内容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在现代教育形成过程中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体育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增进身体健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体育活动,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逐渐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

(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体育运动过程是一个不断对面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一个不断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能不断地体验到进步或成功的喜悦,能不断地体育各种复杂的情感,从而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与他人和群体的联系是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体育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方式,因此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逐步理解解和习惯一定的社会规范,学会规范约束和调整自已的行为,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队精神。

(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体育课程是一种技能性的课程,它的许多内容是不能够或不完全能够通过语言或其他符号系统传授学习的。

体育知识是一种操作性和技能性知识,学生的学习包括技能性知识和谁知性知识的学习,是通过运动实践来实现的。

体育课程学习中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提高运动欣赏能力;2.关于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3.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4.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能力;5.正确的体育与健康观念与科学锻炼的方法。

(完整版)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

(完整版)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理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1.运动能力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

运动能力分为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

基本运动能力是从事生活、劳动和运动所必需的能力;专项运动能力是参与某项运动所需要的能力。

运动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

2.健康行为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提高健康意识、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关键。

健康行为包括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作息和卫生习惯,控制体重,远离不良嗜好,预防运动损伤和疾病,消除运动疲劳,保持良好心态,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等。

健康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

3.体育品德体育品德是指遵循在体育运动中应当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

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个方面:体育精神包括自尊自信、勇敢顽强、积极进取、超越自我等;体育道德包括遵守规则、诚信自律、公平正义等;体育品格包括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正确的胜负观等。

体育品德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

上述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联系密切、相互影响,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全面发展,并在解决复杂情境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整体发挥作用。

(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喜爱运动,积极主动地参与运动;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和锻炼,增强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体育实践能力;树立健康观念,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发扬体育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规则意识。

一级学科名称(代码):体育学(0403)

一级学科名称(代码):体育学(0403)

一级学科名称(代码):体育学(0403)一级学科名称(代码):体育学(0403)第一部分本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一、学科方向与特色1.学科方向。

具有4个学科方向,参照《体育学一级学科简介》。

2.学科特色。

本学科应结合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产业等发展实践,突出学科特色发展与社会贡献,反映学科发展方向和服务国家、区域需求。

同时,按自身定位坚持特色发展,体现体育学科发展的重要地位和社会声誉。

二、学科队伍3.人员规模。

专任教师不少于40人。

其中正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不少于30%。

每个学科方向梯队配备合理,人员不交叉申报,正高级职称不少于3人(民族传统体育学方向除外)。

4.人员结构。

专任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合理,年龄在45岁以下的教师比例不少于3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不少于30%,其中不少于50%的教师获得外单位博士学位,且具有一定数量的海外经历教师。

5.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

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外体育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入选省部级重要人才计划,且具有重要的学术头衔和学术兼职,原则上要求在同学科或相近学科博士点担任博士生导师并已完整培养1届博士生。

近5年主持或完成国家级课题1项,且科研经费不少于20万;出版学术专著或主编普通高校全国规划教材1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4篇;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或相当)奖励1项。

学术骨干不少于4人,在体育学4个学科方向相应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影响。

近5年,每位学术骨干主持或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2项,且科研经费不少于6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3篇。

已完整培养1届硕士生,或参加过博士生指导小组工作并协助完整培养1届博士生,培养质量较好,能承担博士研究生的教学任务。

三、人才培养6.培养概况。

近5年,在体育学一级学科内不少于5届硕士毕业生,且已授予学术学位总数不少于100人,所培养的研究生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

学校教职工配置新标准

学校教职工配置新标准

学校教职工配置新标准1. 引言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制定本配置新标准。

本标准旨在为学校教职工的配置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2. 教职工配置原则2.1 科学合理原则: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需求、学科特点和规模,合理配置教职工人数和岗位,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结构优化原则:注重教职工队伍的年龄、专业、学历、职称等结构优化,提高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2.3 动态调整原则:根据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需要,适时调整教职工配置,保持配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2.4 激励与发展原则:注重教职工个人发展规划与学校发展的紧密结合,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 教职工配置标准3.1 教职工总数根据学校规模、教育层次和学科特点,教职工总数可按以下比例进行配置:- 小型学校(学生人数 < 1000):教职工比例约为1:10;- 中型学校(学生人数 1000-3000):教职工比例约为1:12;- 大型学校(学生人数 > 3000):教职工比例约为1:15。

3.2 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应根据学校开设的课程和学科特点进行配置,保证各学科教师的平衡发展。

具体配置标准如下:- 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每门学科至少配备1名专业教师;- 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学科:每门学科至少配备1名专业教师和1名实验员;- 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根据学校规模和学生人数适当配置;- 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每门学科至少配备1名专业教师;- 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综合实践等学科:根据学校需求适当配置。

3.3 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主要包括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配置标准如下:- 小型学校:校长1人,副校长1人,教导主任1-2人,教研组长适量;- 中型学校:校长1-2人,副校长1-2人,教导主任2-3人,教研组长适量;- 大型学校:校长2-3人,副校长2-3人,教导主任3-4人,教研组长适量。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 安全性原则:这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确保学生的安全,防止运动伤害和其他健康问题。

2. 科学性原则: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应基于科学原理,符合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和体育锻炼原则。

3. 适度性原则:体育锻炼的内容和负荷应适度,避免过度训练或运动负荷不足,确保学生在安全和科学的环境中进行锻炼。

4. 整体性原则:体育与健康教学应关注学生整体发展,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

5. 个性化原则:教学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身体条件、运动经验等,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6. 实践性原则:体育与健康教学应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技能和体能。

7. 健身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8. 健康管理原则:应关注学生的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健康指导和健康管理措施,如定期检查、营养指导等。

9. 课程设置与评价: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0. 教师专业素养:教师需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总之,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4.06.11•【文号】教体艺[2014]4号•【施行日期】2014.06.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1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现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以下简称《基本标准》)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基本标准》是对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估、检查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凡是达不到《基本标准》要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学校,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不得评为合格等级,各省(区、市)不得批准其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学校。

各高等学校要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体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和规范管理,认真落实《基本标准》。

教育部将适时组织开展面向所有高校的《基本标准》达标工作专项评估、检查,凡不达标的学校,将予以通报并限期整改,整改期间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学校停止招收运动队新生。

请将此件转发至所属高校。

教育部2014年6月11日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本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体育工作。

一、体育工作规划与发展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学校体育纳入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各项工作,认真执行国家教育发展规划、规章制度及各项要求。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锻炼习惯。

挖掘学校体育在学生道德教育、智力发展、身心健康、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形成中的多元育人功能,有计划、有制度、有保障地促进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艺术、健康和国防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艺术、健康和国防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艺术、健康和国防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3.09.06•【字号】湘教发[2013]33号•【施行日期】2013.09.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湖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艺术、健康和国防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湘教发〔2013〕33号)各市州教育局,各普通高等学校: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经厅务会研究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省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育、艺术教育、健康教育和国防教育课程(以下简称“四项课程”,在高校的体育、艺术、国防指的是公共体育教育、公共艺术教育、公共军事课教学)建设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目的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艺术、健康和国防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强学生体质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是回应民声、顺乎民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实现中国梦的迫切需要。

多年来,中央、国家就学校体育、艺术、健康和国防教育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和省里也下发了许多专门文件。

因此,切实加强学校四项课程建设,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意义十分重大。

但是,中央文件、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的规定并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少数地方和学校由于办学理念偏差,片面强调知识传授、文化教育和专业教育,忽视体育、艺术、健康和国防教育,四项课程开设普遍不齐、不足,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开设,加上其他一些复杂因素,导致学生身体素质、综合素质、国防意识和个体的核心竞争力严重下滑,引起全社会的广泛质疑和担忧,各方面纠偏的呼声十分强烈。

学校体育课程设备与设施管理制度

学校体育课程设备与设施管理制度

学校体育课程设备与设施管理制度引言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校体育教育工作,保障体育课程的顺利进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制定本制度,对学校体育课程设备与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

体育设备与设施的采购与验收1. 学校应当根据体育课程需要,合理规划体育设备与设施的采购计划。

2. 采购前,需进行市场调研,选择正规供应商,并进行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对比。

3. 采购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公开招标或询价,确保采购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

4. 验收时,需根据采购合同,对照设备与设施的型号、规格、数量等进行查验,确保设备与设施的质量。

体育设备与设施的维护与管理1. 学校应设立专门的体育设备管理与维护部门,负责体育设备与设施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

2. 定期对体育设备与设施进行检查、保养,确保设备的安全、正常使用。

3. 对于易损耗的设备,应制定更换计划,及时更新,确保体育课程的顺利进行。

4. 学校应对体育设备与设施进行编号管理,建立管理档案,详细记录设备与设施的采购、验收、使用、维护等情况。

体育设备与设施的使用1. 学校应制定体育设备与设施的使用规范,明确使用范围、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

2. 体育教师应在上课前对学生进行设备与设施的使用培训,确保学生正确、安全地使用设备与设施。

3. 学生使用体育设备与设施时,必须遵守使用规范,服从管理人员的安排,不得擅自操作或损坏设备。

体育设备与设施的 safety 管理1. 学校应定期对体育设备与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2. 体育教师上课前应检查设备与设施的安全性,确保上课安全。

3.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与设施,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维修或更换。

体育设备与设施的资料管理1. 学校应建立体育设备与设施的资料档案,包括采购合同、验收报告、维护记录等。

2. 资料档案应存放在安全的地方,便于查阅。

3. 学校应定期对资料档案进行整理、归档,确保资料的完整、准确。

体育设备与设施的报废处理1. 学校应制定体育设备与设施的报废标准,明确报废条件、程序等。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二)基本理念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二)课程目标三、课程结构(一)设计依据(二)结构(三)学分与选课四、课程内容(一)必修必学内容(二)必修选学内容五、学业质量标准(一)学业质量标准水平(二)说明六、实施建议(一)教学与学习评价建议(二)学业水平评价方案设计建议(三)教科书编写建议(四)地方和学校实施建议附录A: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附录B:教学与学习评价案例附录C:术语解释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学校体育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健康教育学为基础,同时还涉及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营养学、体育伦理学、体育美学和体育史学等学科知识。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高中课程中基于生命、指向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学科,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增强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提高国家公民素养和综合实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增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本课程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基础教育,对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

本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选择性和综合性:基础性强调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和保持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实践性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关注学生通过适宜的运动负荷和方法进行体能练习和运动技能学习,积极参加课内体育学习以及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社团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选择性强调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在学校开设的若干运动项目中进行自主选择,较为系统地学习1~3个运动项目,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综合性强调关注多种内容和方法的整合,以体育教育为主,融合健康教育内容,注重学科德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配备标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配备标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配备标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山东省教育部门制定了《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以下简称《配备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标准,以促进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配备标准的目的和意义《配备标准》旨在规范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的配备,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通过明确教学设备配备的标准,为学校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有利于学校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配备标准的具体内容1、教室设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室应具备足够的空间,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

教室内部应配置多媒体设备、教学用具、实验器材等必要的设施。

2、实验室设施:实验室是开展科学实验、技术实践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实验室应具备宽敞的空间,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同时应配置各种实验器材和设备。

3、图书馆设施:图书馆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应配置丰富的图书资源,提供良好的阅读和学习环境。

4、体育设施:体育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保障,应配置各种体育器材和设备,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

5、艺术设施:艺术设施是开展音乐、美术等艺术活动的重要保障,应配置各种乐器、画具等设备。

四、实施配备标准的措施和建议1、加强宣传和培训:加强对《配备标准》的宣传,让学校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2、制定详细计划:学校应根据《配备标准》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项任务和时间节点,确保按计划有序推进。

3、加强监督和评估: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学校实施《配备标准》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提高教学质量。

4、提供支持和服务:教育部门应为学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帮助学校解决实施《配备标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5、持续改进和完善:学校应根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持续改进和完善《配备标准》,提高其实施效果。

小学体育学科课程标准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及主要内容

小学体育学科课程标准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及主要内容

小学体育学科课程标准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及主要内容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在现代教育形成过程中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体育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增进身体健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体育活动,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逐渐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

(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体育运动过程是一个不断对面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一个不断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能不断地体验到进步或成功的喜悦,能不断地体育各种复杂的情感,从而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与他人和群体的联系是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体育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方式,因此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逐步理解解和习惯一定的社会规范,学会规范约束和调整自已的行为,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队精神。

(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体育课程是一种技能性的课程,它的许多内容是不能够或不完全能够通过语言或其他符号系统传授学习的。

体育知识是一种操作性和技能性知识,学生的学习包括技能性知识和谁知性知识的学习,是通过运动实践来实现的。

体育课程学习中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提高运动欣赏能力;2.关于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3.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4.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能力;5.正确的体育与健康观念与科学锻炼的方法。

体育学科各项赋分标准

体育学科各项赋分标准
体育学科各项赋分标准
学科单位姓名赋分标准
评价内容
总分
评分标准
得分





教学50分源自各项计划15分1、全年计划详实(2分)
2、学期计划符合本校的实际(2分)
3、有无学生档案(1分)
5、体育组工作计划具体(2分)
6、过程性材料齐全(4分)
7、教案设计科学书写工整详略得当环节齐全(4分)
教学
35分
1、教师是否按教案上课(5分)


50分
口令
10
1、稍息立正,看齐、向左、右、后转,齐步走—立定,跑步走—立定,向左、右、后转走(每项1分,共10分)
自编操
1、自编操6节、编排科学合理(2分)
2、动作娴熟、标准、到位(2分)
3、自喊自作,节奏分明、声音洪亮(1分)
技巧
1、前滚翻—后滚翻—肩肘倒立—头手倒立---上、下垫的姿态(每项2分,共10分)
理论测试
时间90分钟,分值25分
优秀
90分以上(45周岁以上教师85分以上就为优秀)
良好
80分以上(45周岁以上教师75分以上就为良好)
及格
60分以上
不及格
60分以下
总分等级
2、教学时间分配合理(2分)
3、教学目标明确(2分)
4、教师教法方法灵活,学生学法合理多样(6分)
5、教学重、难点突出、解决得当(5分)
6、教师示范标准、到位、指导合理(4分)
7、程序、环节合理(3分)
8、教师教态亲切、自然、和蔼(4分)
9、师生双边活动配合默契(2分)
10、能够达到预计的运动负荷(2分)

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配备标准)

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配备标准)

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目录一、总则二、学校设置与规划(一)学校设置(二)学校规模(三)校园规划设计三、学校建设用地标准(一)学校建设用地组成1.建设用地2.体育用地3.绿化用地(二)学校建设用地面积四、学校校舍建设标准(一)校舍建筑组成1.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2.办公用房3.生活用房(二)校舍建筑面积(三)校舍用房面积(四)校舍建筑标准五、学校装备条件标准(一)常规通用教学设备(二)学科专用教学设备1.语文、英语和品德学科专用教学设备2.数学、科学学科专用教学设备3.艺术科专用教学设备4.体育与健康教育专用教学设备5.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四)图书资料配备(五)办公及生活设备六、师资配备标准七、公用经费标准附件:1. 山东省普通小学各类校舍用房使用面积标准2. 山东省普通小学语文、英语和品德学科专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3. 山东省普通小学艺术科专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4. 山东省普通小学卫生保健与健康教育专用设备配备标准5. 山东省普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6. 山东省普通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配备标准7. 山东省普通小学图书(阅览)室配备标准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一、总则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适应教育现代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满足新课程实施对校园建设、师资、设施配备等办学条件的要求,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小学办学条件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山东省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规划,特制定《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本《标准》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和管理学校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办学条件的标准。

《标准》所规定的各项办学条件是举办全日制普通小学教育应当执行的基本标准。

在达到《标准》的基础上,学校应逐步提高相关办学条件指标,以充分满足教育教学及学校发展的需要。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装备标准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装备标准

附件四: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验室、现代教育装备、图书及教学软件配置标准说明:1、有条件的学校,实验教学仪器可按Ⅰ类两套标准配备,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满足一人一组,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2、初级中学和小学的班额分别以每班50人和46人为基准。

学校应根据班额人数的多少,相应调整分组仪器的数量;3、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品目和数量,按教育部最新颁发的配备目录执行。

对易出故障和易损、易耗的仪器设备应适当增加,以备随时添补。

〔二〕、现代教育装备配置标准说明:1、学校规模按12班/校、初中按50人/班、小学46人/班标准计算;2、现代教育装备配备标准分必配和选配,“数量〞有“〔〕〞的为选配设备,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配备。

〔三〕、图书室(馆)装备配置标准一、图书室(馆)建筑1、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有藏书室、学生阅览室,条件较好的学校要建图书馆。

2、图书室要设置藏书室〔包括学生借书处〕、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藏书室面积每千册占地2-3平方米。

3、室内有良好避风、换气、采光、照明、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尘条件。

二、室内设备配备书架、阅览桌椅、出纳台、报刊架、书柜、目录柜、办公桌椅、装订设备、平安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打印机等设备。

三、书刊藏量图书室每年要剔旧更新图书,藏书量〔含电子图书〕不低于规定标准的情况下,一般每年新增图书比例应不少于规定标准的1%。

四、藏书分类比例表〔四〕、教学软件配置标准说明:教学软件配置标准依据学校规模:小学6—12个班、初中12个班标准制定。

学校规模大于此标准,每增加6个班按比例增加原基数20%配置。

每学期更新量不低于原配置的10% 。

附件五: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体育教学器材配备标准〔一〕、音乐教学器材配置标准说明:1、本目录列入了学校完成音乐、美术课教学任务应具有的根本教学器材。

音乐、美术课教学器材的配备数量是按每个学校装备一个音乐和一个美术教室,每室50人的需要量进展配备的,暂没有音乐、美术教室的,可按实际需要量配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辽宁省中小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试
行)
一、中小学校体育教师配备基本标准
(一)任职资格
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经过体育专业学习或培训,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且每学年接受继续教育应不少于48个学时。

(二)配备比例
学校应当在核定的教职工总编制数内,根据体育课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按照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授课时数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备体育教师。

小学1~2年级每5~6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3~6年级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初中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高中(含中等职业学校)每8~9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

农村200名学生以上的中小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体育教师。

二、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器材配备基本标准
(一)体育场地
1.小学
2.九年制学校
3.初级中学
4.完全中学
5.高级中学(含中等职业学校)
注:1.300米以上的环形田径场应包括100米的直跑道,200米的环形田径场应至少包括60米直跑道。

2.田径场内应设置1~2个沙坑(长5~6米、宽2.75~4米,助跑道长25~45米)。

3.器械体操区学校可根据实际条件进行集中或分散配备。

4.因受地理环境限制达不到标准的山区学校,可因地制宜建设相应的体育活动场地。

(二)体育器材
1.小学体育器材
(1)12个班(含12个班)以下
(2)13个班(含13个班)以上
注:标注“★”的器材为低值易耗器材设备,应及时补充。

2.中学体育器材(含九年制学校、初级中学、完全中学、中等职业学校、高级中学)
(1)12个班(含12个班)以下
(2)13个班(含13个班)以上
注:标注“★”的器材为低值易耗器材设备,应及时补充。

各中小学校都应根据学校班级的规模设置体育器材室一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