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国家公园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单元划分、记录汇总表

合集下载

中国的国家公园时代来了

中国的国家公园时代来了

中国的国家公园时代来了作者:耿国彪来源:《绿色中国》2020年第08期近日,在湖北省神农架国家公园科学研究院大龙潭金絲猴野外研究基地,母猴“小贝”诞下了一只雄性幼崽。

这个新诞生的机灵呆萌的小家伙儿名字叫做“扇贝”,是今年诞生的第9只金丝猴宝宝。

“国宝”金丝猴是神农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被誉为“华中屋脊精灵”。

神农架国家公园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姚辉介绍,大龙潭金丝猴群体是神农架金丝猴群体中最小的一个种群,数量有90多只,7个家庭,1个全雄单元。

据第三次金丝猴种群调查,目前神农架金丝猴种群数量已从2005年的8个增至10个,数量从1280余只增加到1470余只,栖息地面积从210平方公里增至354平方公里。

这只是各国家公园试点中一个物种种群数量改善的事例。

在其他国家公园试点也经常有这样的故事出现。

近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联合北京大学开展荒漠猫专项调查时,从野外回收的红外相机数据中发现了一组荒漠猫抚育幼崽的画面。

照片中是一只雌性荒漠猫安静的守护在旁边,看着4个孩子相互打闹、嬉戏玩耍的场景。

荒漠猫为中国所有猫科动物中仅有的特有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EN)物种,荒漠猫在全国数量稀少,分布密度低,对其生活史所知甚少。

据专家介绍,此次调查到一只雌性荒漠猫能成功抚育4只幼崽的情况实属罕见,这充分反映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内物种食物链完整,顶级野生动物食物充足,荒漠猫、雪豹等猫科动物种群繁殖率较高。

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始终突出自然生态系统的严格保护、整体保护、系统保护,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

国家公园坚持世代传承,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遗产。

截至目前,我国已建立东北虎豹、祁连山、大熊猫、三江源、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神农架、普达措、钱江源和南山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涉及青海、吉林、海南、浙江等12个省份,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占陆域国土面积2.3%。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研究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研究

第48卷第4期2023年7月㊀林㊀业㊀调㊀查㊀规㊀划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Vol.48㊀No.4July2023doi:10.3969/j.issn.1671-3168.2023.04.013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研究吴必锋,古定豪,余德会,李萍,唐秀俊,王泽文(贵州省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贵州雷山557199)摘要:为掌握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鸟类资源状况,采用公里网格随机布设60个红外相机监测位点,对雷公山重点区域地面活动鸟类进行调查㊂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100台红外相机野外累计正常工作18074个相机日,累计获得独立有效鸟类照片(视频)2883份㊂调查监测记录到鸟类7目㊁17科㊁48种,其中栗苇鳽㊁红点颏㊁蓝歌鸲㊁斑胸钩嘴鹛㊁灰头绿啄木鸟㊁灰翅噪鹛㊁褐翅鸦鹃等7种为雷公山保护区鸟类新纪录㊂分析结果表明:鸟类相对多度最高为白鹇,其次为灰胸竹鸡和棕头鸦雀;鸟类网格占有率最高为白鹇(42.05%),棕头鸦雀(35.23%)和灰胸竹鸡(25.00%)次之㊂关键词:红外相机技术;鸟类调查;相对多度;网格占有率;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图分类号:S759.9;S718.63;S757.2;TB866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1-3168(2023)04-0081-05引文格式:吴必锋,古定豪,余德会,等.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23,48(4):81-85.doi:10.3969/j.issn.1671-3168.2023.04.013WU Bifeng,GU Dinghao,YU Dehui,et al.Bird Survey in Leigo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Based on Infrared Camera Technology[J].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2023,48(4):81-85.doi:10.3969/j.issn.1671-3168.2023.04.013Bird Survey in Leigo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Based on Infrared Camera TechnologyWU Bifeng,GU Dinghao,YU Dehui,LI Ping,TANG Xiujun,WANG Zewen(Administration of Leigongshan Nature Reserve,Leishan,Guizhou557199,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grasp the status of wild bird resources in Leigo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60 infrared camera monitoring points were randomly arranged using a kilometer grid to investigate ground ac-tive birds in key areas of Leigongshan.From January2020to December2021,100infrared cameras worked normally in the field for a total of18074camera days,and a total of2883independent and effec-tive bird photos(videos)were obtained.The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ing recorded48species of birds in 17families and7orders,among which7species were new records of birds,including Ixobrychuscin na-momeus,Calliope calliope,Luscinia cyane,Pomatorhinus erythrocnemis,Picus canus,Garrulax cineraceus and Centropus sinensis.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Lophura nycthemera was the highest,followed by Bambusicola thoracica and Paradoxornis webbianus;the highest bird grid oc-cupancy rate was Lophura nycthemera(42.05%),followed by Paradoxornis webbianus(35.23%)and Bambusicola thoracica(25.00%).Key words:infrared camera technology;bird survey;relative abundance;grid occupancy rate;收稿日期:2022-02-25.基金项目:贵州省林业科研课题(黔林科合 2020 16号);黔东南州科技计划项目(黔东南科合J 2020 063号).第一作者:吴必锋(1986-),男,贵州施秉人,工程师.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Email:jefeng920@林业调查规划Leigo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㊀㊀近年来,红外触发相机(infrared trigger camera)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野生动物调查监测工作的开展,并涉及物种识别㊁种群数量估计㊁生境利用㊁活动节律等各方面复杂研究[1-2]㊂以前由于红外相机野外布设不规划㊁布设点位主观随意性大等问题,造成监测数据很难结合物种生境情况进行系统分析[3-4]㊂因此,科学布设相机抽样位点,规范获取监测数据,应用ArcGIS对植被和DEM数据进行自然间断点分级,系统性抽样开展红外相机调查监测,将突破传统方法的不足,有利于摸清区域野生动物本底,推进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创新㊂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南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贵州境内重要的区域,但有关保护区的鸟类专项调查一直未开展,鸟类种类与资源量分布等数据信息已多年未进行编目和更新,急需开展系统的调查和监测㊂为此,充分利用ArcGIS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开展公里网格系统抽样布设红外相机点位,以覆盖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境的调查监测,以期进一步完善和核实保护区鸟类物种,为保护区鸟类监测与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参考㊂1研究地自然概况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 雷公山保护区 )地处苗岭东段(108ʎ5ᶄ~108ʎ24ᶄE, 26ʎ15ᶄ~26ʎ32ᶄN),横跨雷山㊁台江㊁剑河㊁榕江4县,总面积为47300hm2,最高海拔苗岭主峰雷公山2178.8m,最低海拔650m,东西横延约15km,南北纵深约30km,是一个典型的山地环境,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极为明显的分水岭高地[5]㊂保护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区内雨量充沛㊁生物资源丰富,已经鉴定的各类生物种类5158种,其中:动物2300种,高等植物2595种,大型真菌263种㊂列入国家一㊁二级重点保护动植物共有85种,其中:植物有红豆杉㊁南方红豆杉㊁钟萼木㊁异形玉叶金花㊁台湾杉等25种(一级4种㊁二级21种);动物有云豹㊁金钱豹㊁林麝㊁白颈长尾雉㊁鸳鸯㊁红腹锦鸡㊁大鲵㊁黑熊㊁穿山甲㊁猕猴㊁藏酋猴㊁大灵猫等60种(一级12种㊁二级48种)[7-9]㊂2调查方法2.1样地布设基于雷公山保护区201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通过ArcGIS对ASTGTM3DEM数据进行分析,采用ArcGIS自然间断点分级法(Jenks)将海拔划分为650~1062m㊁1063~1334m㊁1335~1617m㊁1618~ 2178m共4个梯度,植被类型划分为阔叶林㊁针阔混交林㊁针叶林㊁竹林和灌丛5种类型,每个梯度内的每种植被类型至少布设一个监测样地点位[4]㊂结合雷公山保护区实际生境情况,在公里网格中选取100个调查监测样地点位(图1)㊂图1㊀雷公山保护区鸟类调查监测样地Fig.1㊀Bird survey and monitoring sample plots inLeigongshan Nature Reserve2.2相机安装监测2020年1月 2021年12月在布设的每个固定样地内适宜点位安装1台红外相机,两台红外相机点位之间直线距离不小于1km,监测时间为1a,所有相机均设置为全天候连续工作,相机模式为图片和视频,单次触发拍摄设置为连拍照片1张和录像时长20s㊁触发间隔为0s㊁触发敏感度为正常,期间每4~6个月收集1次数据㊁更换1次内存卡和电池㊂调查监测使用的红外相机均为北京迪越达BG962-X36W,内存卡为金士顿64G SD卡,电池为南孚5号碱性电池㊂相机安装时,充分考虑动物活动痕迹,选在视线通透㊁地面低矮灌木和杂草较少的位置,捆绑在树干约0.5m高度,机头平行于地面,朝无阳光直射的方向[2,6,10];并做好点位号㊁红外相㊃28㊃第48卷吴必锋,等: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研究机编号㊁安装时间㊁坐标海拔㊁植被类型㊁综合覆盖度和调查人员等信息记录,并拍摄1张含有位置和时间信息的现场照片[2,6]㊂2.3数据统计及分析红外相机在野外每监测4~6个月进行一次数据收集,及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物种识别,物种识别主要依靠专家鉴定图片㊁视频㊁羽毛和骨骼等,以及借助工具书‘中国鸟类图鉴“[11]辨别鉴定鸟类物种;依据‘中国鸟类志(上下)“分类系统[12]将其归纳到所属科目;参照‘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组织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21年)“,确定每种动物的濒危等级(endangered category,EC);参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确定保护级别㊂将同一监测位点红外相机30min 内拍到的多张同一物种照片或视频记为1张独立有效照片[1,6],单台红外相机野外持续工作24h 记为1个相机工作日[2,6]㊂通过对红外相机记录图像数据的识别统计,获得雷公山保护区红外相机监测鸟类物种名录,计算各物种的相对多度指数(relative abundance index,RAI)和网格占有率(grid occupancy,GO)[2,13-14]㊂相对多度指数(RAI)为调查区域内每100个单位相机日获取同一物种在所有点位记录的独立有效照片数[6,14],计算公式为:RAI =A i T ˑ100(1)式中:A i 为记录物种i 的独立有效照片数;T 为总有效相机工作日㊂网格占有率也被称为物种相机位点出现率,指某一调查区域内某物种被拍到的网格单元数或相机位点数占所有正常工作网格单元数的百分率[6,14],计算公式为:GO i =n i N ˑ100%(2)式中:n i 为物种i 被记录到的相机位点数;N 为正常工作100个相机日的点位数㊂3结果分析野外调查监测期,全部调查样地位点中100台红外相机正常工作100个相机日及以上的有88个点位,累计工作18074个相机日;相机丢失㊁损坏或系统出错导致正常工作100个相机日以下的有12个点位,累计丢失2571个相机日㊂本次监测调查共获得41739份照片和视频,其中独立有效鸟类照片(视频)2866份,记录到48种鸟类(7目㊁17科),栗苇鳽㊁红点颏㊁蓝歌鸲㊁斑胸钩嘴鹛㊁灰头绿啄木鸟㊁灰翅噪鹛㊁褐翅鸦鹃等7种为雷公山保护区鸟类新纪录㊂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白颈长尾雉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栗苇鳽㊁凤头鹰㊁褐耳鹰㊁白鹇㊁红腹锦鸡㊁勺鸡㊁褐翅鸦鹃㊁红嘴相思鸟㊁红点颏等9种(表1)㊂表1㊀雷公山保护区红外相机监测鸟类物种名录Tab.1㊀List of bird species monitored by infraredcameras in Leigongshan Nature Reserve一㊁鹳形目Ciconiiformes(一)鹭科Ardeidae 栗苇鳽Ixobrychus cinnamomeusLC 二级120.011 1.14二㊁隼形目Falconiformes (二)鹰科Accipitridae凤头鹰Accipiter trivirgatus LC 二级110.006 1.14褐耳鹰Accipiter badius LC 二级110.0061.14三㊁鸡形目Galliformes (三)雉科Phasianidae 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LC22473 2.61725.00白鹇Lophura nycthemera LC 二级37731 4.04442.05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LC151270.70317.05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NT 一级9490.27110.23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LC 二级17187 1.03519.32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 LC 二级140.0221.14四㊁鸽形目Columbiformes (四)鸠鸽科Columbidae 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LC 5120.066 5.68五㊁鹃形目Cuculiformes (五)杜鹃科Cuculidae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 LC 二级150.028 1.14六㊁鴷形目Piciformes (六)啄木鸟科Picidae灰头绿啄木鸟Picus canus LC 3100.055 3.41七㊁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七)鹡鸰科Motacillidae㊃38㊃第4期林业调查规划续表1山鹡鸰Dendronanthusindicus珠颈斑鸠StreptopeliachinensisLC570.039 5.68(八)山椒鸟科Campephagidae短嘴山椒鸟PericrocotusbrevirostrisLC280.044 2.27(九)鹎科Pycnonotidae黑[短脚]鹎HypsipetesmadagascariensisLC110.006 1.14(十)鸦科Corvidae红嘴蓝鹊UrocissaerythrorhynchaLC7230.1277.95白颈鸦Corvus torquatus LC230.017 2.27(十一)鸫科Turdidae红胁蓝尾鸲TarsigercyanurusLC630.017 6.82北红尾鸲PhoenicurusauroreusLC480.044 4.55红尾水鸲RhyacornisfuliginosusLC111460.80812.50灰背燕尾EnicurusschistaceusLC280.044 2.27紫啸鸫MyiophoneuscaeruleusLC240.022 2.27斑鸫Turdus naumanni LC16210 1.16218.18乌鸫Turdus merula LC8290.1609.09虎斑地鸫Zoothera dauma LC191630.90221.59橙头地鸫Geokichla citrina LC240.022 2.27(十二)画眉科Timaliinae棕颈钩嘴鹛PomatorhinusruficollisLC4130.072 4.55白颊噪鹛Garrulax sannio LC11340.18812.50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 LC二级13720.39814.77蓝翅希鹛Minla cyanouroptera LC110.006 1.14灰眶雀鹛Alcippe morrisonia LC2180.100 2.27栗头凤鹛Yuhina castaniceps LC110.006 1.14斑胸钩嘴鹛PomatorhinuserythrocnemisLC120.011 1.14灰翅噪鹛Garrulax cineraceus LC390.050 3.41(十三)鸦雀科Paradoxornithidae棕头鸦雀ParadoxorniswebbianusLC312351.30035.23续表1灰头鸦雀Paradoxornisgularis(十四)莺科Sylviidae黄眉柳莺PhylloscopusinornatusLC110.006 1.14极北柳莺PhylloscopusborealisLC140.022 1.14(十五)鹟科Muscicapidae棕胸蓝姬鹟FicedulahyperythraLC2360.199 2.27乌鹟Muscicapa sibirica LC18510.28220.45北灰鹟Muscicapa dauurica LC850.0289.09红点颏Calliope calliope LC二级290.050 2.27蓝歌鸲Larvivora cyane LC230.017 2.27(十六)山雀科Paridae大山雀Parus major LC13250.13814.77绿背山雀Parus monticolus LC7420.2327.95(十七)文鸟科Ploceidae山麻雀Passer rutilans LC3310.172 3.41白腰文鸟Lonchura striat LC10490.27111.36㊀㊀对所有监测样地物种的RAI统计分析表明:(1)雷公山保护区鸟类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为白鹇(RAI=4.044),其次为灰胸竹鸡(RAI=2.617)和棕头鸦雀(RAI=1.300);(2)雷公山保护区鸟类网格占有率最高的为白鹇(42.05%),其次为棕头鸦雀(35.23%)和灰胸竹鸡(25.00%)㊂监测数据显示,在研究区域内还存在较大的人为干扰,干扰形式包括人类活动以及狗㊁牛㊁羊等家养动物㊂100个样地点位中仅有13个相机位点未探测到人类及家犬和家畜等饲养动物活动,其中探测到人类活动次数>家畜>家犬㊂但监测数据统计也表明,同一物种被2个以上点位记录,且距离农田或公路距离在1km以内人类干扰较大的点位[15-16],占总点位50%以上的有棕头鸦雀㊁红嘴蓝鹊㊁红尾水鸲㊁红嘴相思鸟㊁雉鸡㊁白颈长尾雉和红腹锦鸡等20种鸟类,占监测记录鸟类物种的42%;其中分布在人类干扰较大点位占比最大的为棕头鸦雀,达81%,其次为红嘴蓝鹊71%和红尾水鸲64%㊂㊃48㊃第48卷吴必锋,等: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研究4讨㊀论㊀㊀红外相机技术在动物调查中的影像记录能够准确鉴定物种,本次调查监测记录识别到鸟类48种,与目前雷公山保护区公开发布记录的鸟类名录对比新增了7种分布记录㊂同时,被记录的鸟类大部分是在林底层和地面活动,其RAI值和GO i值均较大,非林底层和地面活动的鸟类则较小㊂这表明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开展林底层和地面活动鸟类的资源调查㊁监测和编目,具有物种识别准确㊁人为干扰小㊁监测数据真实等优势,这与国内外大部分研究结果一致㊂本次调查监测结果显示,雷公山保护区林底层和地面活动的鸟类资源丰富,尤其是白鹇㊁灰胸竹鸡等雉类和虎斑地鸫㊁斑鸫等鸫类在保护区内拥有较丰富的种群数量㊂因此,进一步利用红外相机技术深入地对保护区内雉类和鸫类的生境结构㊁数量分布状况及栖息地植被类型和坡位坡向海拔等空间生态位进行研究非常必要㊂人类活动是影响野生动物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人类干扰受到各方面极大关注㊂统计分析表明,人类活动对鸟类的分布影响并非全是负面,有些鸟类喜欢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活动,体现了动物的生境选择是动物响应异质环境的重要形式[17]㊂因此,在物种生境选择利用研究上,应加强多种生态系统功能的交互作用㊁物种共存机制对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18],这有助于理解物种共存机制以及制定科学性和实效性的物种保护政策㊂致谢:感谢贵州林业局冉景丞研究员㊁贵州大学粟海军教授㊁贵州师范大学杨卫诚副教授在调查工作中的宝贵意见和物种识别鉴定中的帮助㊂参考文献:[1]OᶄCONNELL A F,NICHOLS J D,KARANTH K U.Camera traps in animal ecology:methods and analyses[M].New York:Springer,2011.[2]肖治术,李欣海,王学志,等.探讨我国森林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规范[J].生物多样性,2014,22(6):704-711.[3]MEEK P D,BALLARD G,CLARIDGE A,et al.Recomme-nded guiding principles for reporting on camera trapping re-search[J].Biodiversity&Conservation,2014,23(9):2321-2343.[4]粟海军,李光容,陈光平,等.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红外相机调查初报[J].兽类学报,2018,38(2): 221-229.[5]周政贤,姚茂生.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6]范宗骥,欧阳学军,万雅琼,等.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广东鼎湖山及其周边林地的鸟兽调查[J].生物多样性, 2020,28(9):1147-1153.[7]张华海,张旋.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8]王子明,李萍,李扬,等.雷公山自然保护区鸟类新记录[J].野生动物学报,2015,36(1):118-120. [9]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EB/OL].(2021-03-16).http:// /zwgk/xxgkml/zzjg/jggk/202103/t202 10316_67208271.html.[10]肖治术,陈立军,宋相金,等.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中型兽类与雉类的编目清查与评估[J].生物多样性,2019,27(3):237-242.[11]约翰㊃马敬能,卡伦㊃菲利普斯,何芬.中国鸟类野外手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12]赵正阶.中国鸟类志(上下)[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3]OᶄBRIEN T G,KINNAIRD M F,WIBISONO H T.Crouc-hing tigers,hidden prey:Sumatran tiger and prey popula-tions in a tropical forest landscape[J].Animal Conserva-tion,2003,6(2):131-139.[14]陈立军,肖文宏,肖治术.物种相对多度指数在红外相机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及局限[J].生物多样性,2019,27(3):243-248.[15]盛琪,董灵波,刘兆刚.应用GIS对野生动物生境适宜性的评价 以大兴安岭盘古林场紫貂为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0,48(6):157-162. [16]游卫云,高欣,梅爱君,等.基于红外触发相机技术的白鹇栖息地选择研究[J].四川动物,2019,38(5):564-570.[17]张明海,李言阔.动物生境选择研究中的时空尺度[J].兽类学报,2005,25(4):395-401. [18]钟明,侍昊,安树青,等.中国野生动物生境适宜性评价和生境破碎化研究[J].生态科学,2016,35(4):205-209.责任编辑:杨焌熔㊃58㊃第4期。

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碳储量遥感估测方法与空间分析

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碳储量遥感估测方法与空间分析

Key words:forest carbon stocks;remote sensing⁃based estimation;spatial analysis; Wuyi Mountain National Reserve
森林碳汇( forest carbon sink) 是指森林生态系
随着 1997 年《 京都议定书》 的签订,造林和再造林
量为因变量,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K 最邻近分
国东南大陆最高峰。 全区土地总面积 56 527 hm ,
行森林单位面积碳储量遥感估测。 多元线性回归、
均气温 8. 5 ~ 18 ℃ , 年 均 降 雨 量 为 1 486 ~ 2 150
析软件 IBM SPSS Statistics 19 实现,人工神经网络
碳密度差别不大,森林平均碳密度为 52 40 t / hm2 ,碳储量为 278 542 3 万 t;森林碳密度与所处位置的海拔、坡向
负相关,与坡度、林地土壤水文状况、植物生长状况正相关;随着海拔的降低和人为干扰活动的增强,核心区、缓
冲区、实验区森林碳密度的空间聚集性减弱,破碎化趋势增强。
关键词:森林碳储量;遥感估测;空间分析;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 multiple liner regression,MLR) 、K 最邻近分类算
Spatial Analyst 中的 Surface Analyst 工具,生成研究
间数据库中,包含森林碳密度、3 个地形因子 ( 海
法( K⁃nearest neighbor,KNN) 、人工神经网络( artifi⁃
观测法、模型模拟法及遥感估测法等
[3]
。 其中,遥
感估测法是用遥感数据和森林生物量实测数据,通
过统计分析建立经验模型来估算森林生物量,并根

福建武夷山地区鸟类居留变化分析

福建武夷山地区鸟类居留变化分析

福建林业|福建武夷山地区鸟类居留变化分析谢少和(福建省邵武市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福建邵武354000)摘要:对近60a 来福建武夷山地区鸟类居留监测资料和调查记录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福建武夷山地区共有76种鸟类居留情况发生变化,占该区鸟类种数29.12%。

从鸟类增减变化来看,本次调查新记录有26种,未观测到的鸟类有17种;从迁徙鸟类的居留变化来看,武夷山地区共有33种鸟类的居留发生变化,其中夏候鸟24种,旅鸟7种,冬候鸟2种;从区域内分布变化看,部分鸟类发生垂直迁徙和分布区扩散现象。

福建武夷山地区鸟类居留发生变化与该地区近58a 来气候变暖有关,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关键词:鸟类居留;变化;气候暖化;福建武夷山中图分类号:Q958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3-4382(2022)02-0041-05FUJIANLINYE福建林业科学研究鸟类居留变化是鸟类对环境、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响应,开展鸟类居留变化研究是鸟类监测和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

福建武夷山及其周边地区自19世纪以来,开展了许多鸟类研究,采集到白额山鹧鸪()、棕腹大仙鹟()、蓝鹀()等新种及新亚种31种,被誉为“世界著名模式标本产地”。

1938-1943年和1963年6-7月,鸟类专家郑作新等[1-3]在武夷山脉北段的邵武市、武夷山市(原崇安县)及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挂墩、大竹岚、黄坑等地进行鸟类野外观察和采集,共记录234种(3个亚种)鸟类,隶属于47科18目。

本文对近60a 来福建武夷山地区鸟类居留的监测资料与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初步探讨该地区鸟类居留变化情况,为今后该地区的鸟类监测和保护提供科学数据。

1研究区自然概况福建武夷山区域包括武夷山国家公园和邵武市等地,属武夷山山脉北段,东经117°27'-117°51',北纬27°33'-27°54'。

区内群峰林立,地势起伏,沟谷纵横,呈中山地貌,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m,为我国东南大陆最高峰。

红外触发式相机在天华山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中的应用

红外触发式相机在天华山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中的应用

红外触发式相机在天华山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中的应用作者:王家安闻家林来源:《新丝路杂志(下旬)》2018年第01期摘要:2015年至2016年,在天华山保护区设置32条监测样线,利用红外线触发式相机对该区域野生动物进行监测。

通过相机的监测记录,调查者了解了当地的野生动物物种和生活状况,并对拍摄到的影像数据进行分析,再结合传统使用的样线监测法,形成了下述分析报告。

关键词:红外线相机;生物多样性;定期监测一、研究地区概况陕西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南坡,东西宽约17.3KM,南北长约24.5KM,总面积25485公顷。

区内海拔730M~2786M,气候呈现出温度较低,冬暖夏凉,温暖湿润的特点,平均气温为11.5℃。

区内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复杂,生物群落典型,垂直带普分布明显,森林覆盖率达95﹪。

在动物地理区划中,秦岭是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分水岭,保护区处于古北界和东洋界的交汇处。

区内分布有野生脊椎动物227种,占陕西省脊椎动物总数739种的30.72﹪。

其中哺乳动物54种、鸟类138种、爬行类21种、两栖类8种、鱼类6种。

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种类37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林麝、金钱豹、金雕等。

区内有野生植物207科、760属、1819种。

主要有:红豆杉、秦岭冷杉、巴山冷杉、太白红杉、连香树、水曲柳、香果树等。

二、研究方法1.样线设置:以保护区为总体,结合全国大熊猫普查样点设置,采用机械布点,共布设调查样线32条。

分布于保护区的麻房子保护站的张果老洞沟、石板沟、32KM无名沟;木河坪保护站的东西木河、太山坝、大青沟;菜子坪走廊带的石门沟、鲸鱼沟、84KM等区域。

2.调查时间:2015年——2016年共进行6轮次。

3.调查范围:样线两侧各20米;样线中段和末端各布设相机一部;共布设相机64部,海拔跨度从800——2320米。

4.调查方法:每3人为一个调查小组,在样线的起点、终点及每隔100米处各设置一个长60米,宽40米的调查样方,在样方内调查大熊猫及其它野生动物的实体、食痕、粪便、尿迹、足迹、体毛、卧迹、叫声、爪痕、植被状况及栖息地环境因子,如生境类型、海拔、经纬度及竹林分布、竹种、密度、高度、年龄、生长状况等信息,同时记录每次调查用时及干扰因子等。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资源调查编目(Ⅲ):鸟纲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资源调查编目(Ⅲ):鸟纲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资源调查编目(Ⅲ):鸟纲程松林;雷平;兰文军;邹思成;张彩霞【期刊名称】《南方林业科学》【年(卷),期】2024(52)2【摘要】截至2021年底,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有鸟纲动物18目67科195属337种,其中常见物种19种,占5.64%;模式种(亚种)42种,占12.46%;中国特有种9种,占2.67%。

中国受胁(CR/EN/VU)物种18种,近危物种(NT)28种,数据缺乏物种(DD)1种;IUCN受胁物种9种,近危种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5种;列入CITES附录I和附录Ⅱ的有32种;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3种。

DG-F 指数为0.884 7(DF=43.282 4,DG=4.991 5)。

研究区单位面积内乔木数量、物种数和郁闭度,是影响鸟类多样性的关键因子;按物种构成可大致分为:低山农林营作干扰亚区(海拔900 m以下),次生性植被(过渡性)亚区(海拔900~1 400 m),山顶原始植被亚区(海拔1 400 m以上)3个分布梯度。

研究区在中国鸟类区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有待深入研究。

【总页数】8页(P58-65)【作者】程松林;雷平;兰文军;邹思成;张彩霞【作者单位】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63【相关文献】1.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蛇类物种资源调查初报2.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麂及其生境调查初报3.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方铁杉资源调查初报4.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资源调查编目(Ⅰ):两栖纲5.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资源调查编目(Ⅱ):爬行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保护区陆生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评估报告模板

保护区陆生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评估报告模板

保护区陆生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评估报告模板
一、项目概述
本次监测评估旨在通过红外相机技术,对保护区内陆生野生动物进行长期、持续的监测,评估其种群分布、活动规律及生态状况。

监测范围覆盖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共布设红外相机XX台。

二、监测结果
1.种群分布:根据红外相机拍摄的数据,监测区内共记录
到XX种陆生野生动物,包括XX、XX、XX等。

其中,XX 种群数量较多,主要分布在保护区的XX区域。

2.活动规律:通过对拍摄数据分析,发现监测区内动物的
活动规律与季节、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春季和秋季是动物活动较为频繁的时期,而夏季和冬季则相对较少。

此外,不同动物种群的活动时间也有所差异,如XX主要在晨昏时段活动,而XX则多在夜间活动。

3.生态状况:从红外相机拍摄的照片中可以观察到,保护
区内植被生长良好,动物生存环境较为适宜。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人为干扰因素,如非法狩猎、道路建设等,可能对动物生存造成威胁。

三、评估结论
1.本次监测评估初步掌握了保护区陆生野生动物的种群
分布、活动规律及生态状况,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2.监测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陆生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总体
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潜在威胁因素,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措施。

3.建议在未来的监测工作中,进一步优化布设点位和相机
类型,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加强与当地社区的合作,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共同推进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物名录增补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物名录增补
( 1 9 8 3 ) ,L 、 T
1 . 2 箬 竹 钝 绥 螨 m6 l y s e i u s i n d o c a l a mi Z h u e t C h e n ,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1 1 - 0 8 ; 2 0 1 3 — 0 3 — 0 2 修回 作者简介 : 程松林 , 男, 高级工程师 ; 研究方向 : 自 然保护 区管理研究与保 护生物学 。E - m a i l : s o n i n 5 1 3 @l 2 6 . c o n r .
种, 硬骨鱼纲 ( O s t e i c h t h y e s ) 3 6种 , 两栖 纲( Am p h i b i a ) 2 5 为便 于全 面 了解 江西 武夷 山的动 物多样 性 ,进 一
步 开展研 究分 析 , 现将 保 护 区新 增物 种在此 归总记 述 。 说明: 以下 文 中物 种名 后 “ F ” 表 示 实 地 调 查 记 录 种, “ L ”表 示依 据文 献 报道 种 , “ T ”代 表模 式 标本 种 ,
2 0种 、 文献记载 中国新 纪录 4种、 江西省新 纪录 3 1 种, 腹足纲( G a s t r 0 p o d a ) 和软 甲纲( Ma l a c o s t r a c a )  ̄ h 种为保护 区首 次进行 科学记 录。 关键词 : 动物名录 ; 增补 ; 江西武夷山 分 类号 : Q 9 5 8 _ 3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l 0 0 6 — 2 5 0 5 ( 2 0 1 3 ) 0 2 — 0 0 4 0 — 0 4
t c h e k i a n g e n s i s 针叶林 、 中山苔藓矮林和 中山灌丛一草 甸 等 。海 拔 1 5 0 0 i n以上为 原 生状态 保存 较 为完 好 的

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初步研究雷公山自然保护区黑熊的活动规律和种群密度

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初步研究雷公山自然保护区黑熊的活动规律和种群密度

农业资讯NONGYEZIXUN 农业信息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初步研究雷公山自然保护区黑熊的活动规律和种群密度侯德华 吴必锋 弓丽花 王再艳 廖 佳(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贵州黔东南 557100)摘 要 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黑熊可能会对保护区内外居民构成威胁,相应地,人类的活动干扰也可能会对黑熊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黑熊进行监测尤为必要。

传统的监测方法有样线法、痕迹分析法、估计法等,与传统方法相比红外自动相机作为一种新型的监测手段特别是对野生动物活动而言,其优点显著,即人为因素干扰少、对动物影响较小、物种鉴定精准、可全天候持续工作等。

现阶段,红外触发相机已被广泛应用于自然保护区科研调查工作。

基于此,主要分析探讨红外相机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黑熊资源的相关监测,以期能实质性地拍摄到黑熊活体,为今后研究黑熊生境信息提供基础。

关键词 红外相机;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监测;黑熊黑熊别名狗熊、黑瞎子,毛被漆黑色,胸部具有白色或黄白色月牙形斑纹;头宽而圆,下颚白色,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1-2]。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大约有黑熊7 000只。

亚洲黑熊属,我国有5个地理亚种,分别为西藏黑熊、长毛亚种(喜峰黑熊)、四川亚种、台湾亚种和东北亚种。

黑熊被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为类Ⅰ保护动物,并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易危种,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

近年来,由于黑熊所属栖息地的破坏,致使种群数量表现为下降态势,因此加强黑熊资源监测至关重要。

1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况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于贵州省东南部,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台江、剑河、榕江4县相连,北起台江县的南刀寨,南至雷山县的开屯、高岳山,西抵雷山县的乌尧、乌东、猫鼻岭一线,东至台江县的五迷寨、剑河县的大平山、榕江县的小丹江一线,地理坐标为东经108°05′~108°24′,北纬26°15′~26°32′,总面积达72万hm2[4-5]。

探秘武夷山国家公园

探秘武夷山国家公园

探秘武夷山国家公园作者:***来源:《绿色中国》2021年第09期2021年8月15日,CCTV1《大美中国》栏目播出宣传片《大美中国·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

武夷山国家公园的“高颜值”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眼前一亮。

武夷山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也是我国唯一一个既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保护地。

经过4年多的努力,武夷山国家公园圆满完成各项试点任务,为我国在集体林区、重点旅游区建立国家公园探索出“武夷山样本”。

体制试点2016年6月,武夷山正式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福建省北部有1001.41平方公里被纳入试点范围。

试点区拥有210.7平方公里未受人为破坏的原生性森林植被,保存着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

随着海拔的递增,呈现出5条特色鲜明的植被垂直带谱。

试点区物種丰富度居世界大陆区系前列,被誉为“蛇的王国”“鸟的天堂”“昆虫世界”“世界生物模式标本产地”“研究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

国家公园,这个词在全世界并不陌生。

在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后,首批国家公园有望在2021年底前正式亮相。

海拔2160.8米的华东第一峰黄岗山耸立其中,丹霞地貌绘作底色,造就了我国山体最秀、类型最多、景观最集中、山水结合最好的自然景观区。

“试点区的物种十分丰富,近几年还发现了新种雨神角蟾,像黄腹角雉这样珍贵的野生动物在巡山过程中也经常能见到。

”武夷山国家公园执法支队星村大队桐木中队中队长徐自坤说。

徐自坤2002年从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武夷山,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他都视若珍宝。

在徐自坤眼中,新物种发现的场面并不少见,作为林业工程师和植物分类专家,他常年工作在武夷山国家公园腹地。

黄岗山是武夷山脉的最高峰,素有“华东屋脊”之称。

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内,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峰有34座,随着海拔的提升,这里的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现象,“一山多景”的奇特景象颇为常见。

千岛湖消落带植被重建区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初报

千岛湖消落带植被重建区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初报

2019年4月防 护 林 科 技A pr .,2019第4期(总187期)P r o t e c t i o nF o r e s t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N o .4(S u m N o .187)文章编号:1005-5215(2019)04-0013-02收稿日期:2019-02-18基金项目:杭州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千岛湖库区消落带植被重建技术研究(2017S 13) 作者简介:徐高福(1963-),男,浙江淳安人,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风景园林与森林经营技术研究.千岛湖消落带植被重建区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初报徐高福,余梅生,何竣,余明华(淳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浙江杭州311700)摘 要 以千岛湖消落带植被重建区为研究区域,利用红外相机对消落带植被区内的主要野生动物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8台红外相机累计738个总有效监测日共拍摄个体独立照片83张,全部为省级一般保护动物其中野猪(S u s s c r o f a )照片81张,鼬獾(M e l o g a l em o s c h a t a )2张㊂千岛湖库区消落带植被重建后为地栖兽类活动增加了栖息空间,与自然针阔混交林相比没有差异,而在无植被的库区消落带则没有拍摄到野生动物,消落带植被重建效果初显㊂关键词 红外相机;消落带;植被重建;地栖兽类;千岛湖库区中图分类号:T N 931.3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3601/j.i s s n .1005-5215.2019.04.005I n f r a r e dC a m e r aT r a p sM o n i t o r i n gf o rW i l dA n i m a l s i n V e ge t a t i o n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r e a of Q i a n d a oL a k e X uG a o f u ,Y u M e i s h e ng ,H e J u n ,Y u M i n gh u a (X i n a n j i a n g D e v e l o p m e n tC o r p o r a t i o no fC h u n a nC o u n t y ,H a n gz h o u3117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a k i n g t h e v e g e t a t i o n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r e a o f t h eQ i a n d a oL a k ew a t e r -f l u c t u a t i ng z o n e a s th e r e s e a r c h a r e a ,t h ei n f r a r e d c a m e r aw e r e u s e d t o c o n d u c t p r e l i m i n a r y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n t h em a i nw i l d a n i m a l s i n t h e v e g e t a t i o n z o n e o f t h e f a d i n g z o n e .R e s u l t s h o w s t h a t e i g h t i n f r a r e dc a m e r a t r a p sh a v ea t o t a l o f 738t o t a l e f f e c t i v em o n i t o r i n g d a ys .T h e r e a r e 83i n d e p e n d e n t p h o t o s ,a l l o fw h i c h a r e p r o v i n c i a l -l e v e l g e n e r a l p r o t e c t e d a n i m a l s ,i n c l u d i n g 81p h o t o s o f w i l db o a r (S u s s c r o f a )a n d t w o s h e e t s o f M e l o g a l em o s c h a t a .A f t e r t h e v e g e t a t i o n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n t h ew a t e r -f l u c -t u a t i n g z o n e o f t h eQ i a n d a oL a k e r e s e r v o i r a r e a ,t h eh a b i t a t s p a c e i n c r e a s e f o r t h e g r o u n d -b a s e db e a s t s .C o m p a r e d w i t h t h en a t u r a l c o n i f e r o u s a n db r o a d -l e a v e dm i x e d f o r e s t s ,t h e r e i sn od i f f e r e n c e i n t h en a t u r a l a n dc o n i f e r o u s f o r -e s t s .T h e ef f e c t o f v eg e t a t i o n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s f i r s t r e v e a l e d .K e y w o r d s i n f r a r e dc a m e r a ;f a d i n g z o n e ;v e g e t a t i o n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g r o u n d -b a s e db e a s t s ;Q i a n d a oL a k er e s e r v o i r a r e a由于季节性水位涨落或周期性蓄水,在河流㊁湖泊㊁水库形成消落带㊂消落带的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缺乏,生态系统十分脆弱㊂恢复和重建受损的消落带生态系统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1]㊂千岛湖,位于浙江省杭州西郊淳安县境内,拥有岛屿1078个,湖岸线2500k m ,消落带2000~7500h m 2㊂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对千岛湖库区消落带重建一直在不断探索,尤其是近年来通过产学研合作,因地制宜选择造林树种㊁采取相应植树与管护措施,对千岛湖消落带植被恢复与重建有了初步的认知及实践经验㊂2011-2014年,浙江大学等在利用红外相机对千岛湖的典型陆桥岛屿进行了兽类动物物种多样性监测[2],但未涉及千岛湖消落带㊂红外相机监测是相对廉价和快速的调查方法,对野外工作人员的要求相对较低,大量图片资料可用于公众教育和吸引公众对保护工作的关注与支持㊂本研究以千岛湖消落带植被重建区为研究区域,利用红外相机对消落带植被区内的主要野生动物进行了初步调查㊂1 研究地概况研究地点位于千岛湖的梓桐口林场,在淳安县西北方向约25k m ㊂属浙江西部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缘,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㊂受山林和大面积水域影响,形成千岛湖冬暖夏凉的独特小气候㊂年平均气温15~17ħ,无霜期230~270d ㊂平均日照时数1951h 左右,年降雨量1300~1500mm ㊂选择坡向西南㊁斜陡坡(26~34ʎ)㊁黄红壤的残坡积土,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岸线长300m 的消落带,分2015㊁2018年两次定植造林,乔木选用银叶柳(S a l i xc h i e n i i )㊁池杉(T a x o d i u ma s -c e n d e n s )㊁水杉(M e t a s e q u o i a g l y pt o s t r o b o i d e s )㊁枫香(L i q u i d a m b a r f o r m o s a n a )㊁枫杨(P t e r o c a r ya s t e n o p t e r a )㊁加杨(P o pu l u s ˑc a n a d e n s i s )㊁乌桕(S a p i u ms e b i f e r u m )㊁水竹(P h y l l o s t a c h y sh e t e r o -c l a d a )等8种,采用苗高3.2m 左右的大苗造林;交叉种植小叶蚊母树(D i s t y l i u mb u x i f o l i u m v a r .r o -t u n d u m )㊁水团花(A d i n a p i l u l i fe r a )㊁细叶水团花(A d i n a r u b e l l a )㊁大花栀子(G a r d e n i a j a s m i n o i d e sf o r m.g r a n d i g l o r a )㊁芦苇(Ph r a gm i t e s a u s t r a l i s )和桑(M o r u s a l b a )等灌木,下层为狗牙根(C yn o d o n d a c t y l o n )等草本㊂消落带植被重建区的上方为一片橘园,再往高处为针阔混交林,周边没有栽种植物的消落带作为对照调查研究区㊂据0~20c m 混合土样的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测定表明,平均p H 5.0,全氮10.50g k g -1,全磷0.52g k g -1,速效氮119.55m g k g -1,速效磷3.74m g k g -1,速效钾51.54m g k g -1,土壤有机质23.73g k g -1㊂2 研究方法2.1 红外相机监测方法利用样线法对研究区进行野生动物痕迹普查,根据踏查分析,在2015㊁2018年两次定植造林区相距50m 各设一个红外相机,安放点计4个,一个安放在无橘园的全坡段为针阔混交林㊂另3个安放在同地段无造林的上有橘园的消落带上㊂共8个安放点㊂在研究区内按选定的巡护监测路线安放8台L T L 6210M C 红外相机,每台相机放置4个月㊂将L T L 6210M C 红外相机固定于离地面80~100c m的树干上,相机镜头与地面平行或与地面呈<5ʎ的俯视角,尽量保持拍摄地点的开阔性,但不能破坏拍摄地点的原始构造,增加拍摄动物的成功率㊂统一红外相机的设置,每次拍照3张并拍摄一段20s 的视频,连续2次拍照最短时间间隔为2m i n 等参数,采用24h 监测㊂同时记录每一台相机在每个位点上放置的日期㊁G P S 位点㊁植被类型㊁优势种㊁海拔㊁坡度㊁坡向㊁动物痕迹及人为干扰等信息㊂2.1 数据分析方法红外相机拍摄的照片下载到计算机后,按照生境表编号建立文件夹,分别将每台相机每个位点上所拍摄的照片存入对应的文件夹,以使照片与生境表相对应,方便将照片进行归类[3]㊂对地点或时间相近连续拍摄的物种照片采用相同侧面㊁部位的斑纹㊁体型㊁毛色等特征进行比对,判断是否属同一次数㊂采用动物的拍摄率作为其相对多度的指标(R o v e r o e t a l .,2014),将拍摄物种定义为:常拍种(>10%)㊁较常拍种(1%~10%)㊁偶拍种(0.1%~1%)和罕拍种(<0.1%)[4]㊂按以下公式计算拍摄率(C a pt u r e r a t e ,C R )[5]C R =(N ˑ100)/T式中:N 为各模式内兽类个体独立照片总数;T为总有效监测日㊂3 监测研究结果2018年7月4日至2018年11月3日,8台红外相机在8个点位监测,以1台相机在野外工作24h 算作1个有效监测日,共计738个总有效监测日(有3台相机在对照区因各种原因实际投入监测时间不足,折算1台)㊂共拍摄个体独立照片83张,拍摄到的动物全部为兽类㊂其中野猪(S u s s c r o f a )照片81张,鼬獾(M e l o g a l em o s c h a t a )2张,分别占总体个体照片的97.59%和2.41%㊂拍摄到的两种动物均为省级一般保护动物㊂野猪为较常拍种,鼬獾为偶拍种㊂详见表1㊂表1 研究区利用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野生兽类表拍摄地点物种照片数量拍摄率无橘园的全坡段为针阔混交林野猪(S u s s c r o f a )91.222018年定植消落带造林区(上有橘园与针阔混交林)监测之一野猪(S u s s c r o f a )91.222018年定植消落带造林区(上有橘园与针阔混交林)监测之二野猪(S u s s c r o f a )243.252015年定植消落带造林区(上有橘园与针阔混交林)监测之一野猪(S u s s c r o f a )212.852015年定植消落带造林区(上有橘园与针阔混交林)监测之二野猪(S u s s c r o fa )182.44鼬獾(M e l o ga l em o s c h a t a )20.27同地段无造林的上有橘园的消落带无00根据2018年7月4日至2018年11月3日为期4个月的红外相机监控野外动物记录,库区消落带湿地森林建设后为地栖兽类活动增加了空间,与(下转第23页)41防 护 林 科 技 2019年到了显著水平,与其他的施肥处理相比也达到了显著性差异(处理8除外);处理7的单株叶质量排第2位,为74.25g,比不施肥的对照处理增加22.89%;以处理1的单株叶片最轻,为63.12g ,但是也显著高于不施肥的对照处理㊂单片叶质量以处理6最重,为0.82g ,比对照处理增加30.16%,差异显著,与处理3(单叶质量0.80g )差异不显著,与其他施肥处理差异显著;单片叶质量比对照增幅超过20%的处理有3个,分别为处理6㊁7㊁3;以处理1单片叶最轻,为0.66g ,与对照处理增幅为4.76%,差异显著㊂表4 不同施肥处理对银杏叶生长的影响处理组合单株叶质量/g 株-1比C K增减/%差异性比较0.05水平上单片叶质量/g 株-1比C K增减/%差异性比较0.05水平上1A 1B 1C 163.124.47g 0.664.76f 2A 2B 1C 265.788.87f 0.7112.70d 3A 3B 1C 368.1412.78e0.826.98a b4A 1B 2C 273.1221.02a b 0.699.52d e5A 2B 2C 372.1619.43b c0.7417.46c 6A 3B 2C 170.2316.24c d 0.8230.16a 7A 1B 3C 374.2522.89a 0.7925.40b 8A 2B 3C 175.1224.33a0.7519.05c 9A 3B 3C 269.2214.56d e 0.687.94e f C K -60.42-h0.63-g 3 结论N ㊁P ㊁K 配比施肥结果表明,参试银杏的苗高㊁地径㊁叶片生长情况均显著好于不施肥的对照㊂苗高以纯N4.6g 株-1㊁纯P6.4g 株-1㊁纯K1.1g 株-1的处理最高,达到了53.02c m ,比不施肥的对照处理增加30.08%;地径以纯N9.2g 株-1㊁纯P 3.2g 株-1㊁纯K1.1g 株-1的处理最粗,为11.14mm ,比不施肥的对照增加35.03%;叶片单株质量以纯N4.6g 株-1㊁纯P6.4g 株-1㊁纯K1.1g 株-1的处理最重,达到了74.25g,单片质量以纯N 9.2g 株-1㊁纯P3.2g 株-1㊁纯K1.1g 株-1的处理最重,达到了0.82g ㊂参考文献:[1]康志雄,陈顺伟,金民赞.叶用银杏不同施肥处理效应[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1999,16(3):265-269[2]吴家胜,张往祥,曹福亮.氮磷钾对银杏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1):63-66[3]谢友超,曹福亮,李荣锦,等.施肥对叶用银杏生长及叶产量的影响[J ].江苏林业科技,2000(6):9-12[4]尹燕萍.施肥对银杏生长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J ].山西林业科技,2016,45(2):42-44[5]甘青,吴雪松,周琴,等.不同施肥处理对银杏幼苗生长的影响[J ].林业科技通讯,2016(12):19-20(上接第14页)自然针阔混交林相比没有差异,而在没有种栽植物的库区消落带则没有拍摄到野外动物,效果初显㊂4 讨论红外相机技术以其能24h 不间断监控野外动物记录,被动物生态学者所重视及应用[6]㊂但此法多应用于人为活动稀罕的自然保护区,对于千岛湖区消落带存在明显不足,在4个月监测中,大部分为一些未发现目标动物或人员的空照片㊂对相对丰富度较低的物种特别是消落带这种特别区域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7],对野生动物监测还要根据目标物种的习性在相应林层设置相机方能提高物种发现率[8],如何更科学准确监测消落带植被重建区野生动物,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㊂参考文献:[1]徐高福,余梅生,方炳富,等.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消落带生态问题与对策研究[J ].防护林科技,2017(10):66-68,76[2]徐爱春,斯幸峰,王彦平,等.千岛湖片段化栖息地地栖哺乳动物的红外相机监测及最小监测时长[J ].生物多样性,2014,22(6):764-772[3]刘芳,宿秀江,李迪强,等.利用红外相机调查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J ].生物多样性,2014,22(6):779-784[4]章书声,鲍毅新,王艳妮,等.不同相机布放模式在古田山兽类资源监测中的比较[J ].生态学杂志,2012,31(8):2016-2022[5]马鸣,徐峰,C h u n d a w a t R S ,等.利用自动照相术获得天山雪豹拍摄率与个体数量[J ].动物学报,2006,52(4):788-793[6]刘芳,李迪强,吴记贵,等.利用红外相机调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物种[J ].生态学报,2012,32(3):730-739[6]张履冰,崔绍朋,黄元骏,等.红外相机技术在我国野生动物监测中的应用:问题与限制[J ].生物多样性,2014,22(6):696-703[7]田成,李俊清,杨旭煜,等.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物种多样性的初步调查[J ].生物多样性,2018,26(6):620-626[8]房以好,任国鹏,高颖,等.红外相机安放于地面和林冠层对野生动物监测结果的影响[J ].生物多样性,2018,26(7):717-72632 第4期 于平 氮磷钾配比施肥对银杏幼苗生长的影响。

一种基于红外相机数据估测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基于红外相机数据估测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方法[发明专利]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013.10.09C N 103347156 A (21)申请号 201310251977.6(22)申请日 2013.06.24H04N 5/33(2006.01)G06K 9/00(2006.01)(71)申请人清华大学地址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00084信箱82分箱清华大学专利办公室(72)发明人刘雪华 武鹏峰 邵小明(74)专利代理机构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代理人贾玉健(54)发明名称一种基于红外相机数据估测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方法(57)摘要一种基于红外相机数据估测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方法,先在某区域内布置数量n 的红外相机,在监测时间t 后,获取每台红外相机的照片数据,然后选定动物,去除特定拍摄时间内明显能够辨认为同一个体的动物照片,统计剩余照片中每一张照片显示的动物个体数量并求和,计算得到红外相机拍摄的动物照片数N 0;再得出每台红外相机所拍摄的动物个体数量的近似值αN 0;然后计算每台红外相机的拍摄范围;获得区域内动物平均密度;所获取的平均密度与区域面积S 相乘,得到区域内动物种群数量估测结果N ,相比于Karanth 等所采用的捕获-再捕获模型,本发明操作简便、灵活,能够获取区域内动物数量的本底资料,对野生动物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 103347156 A*CN103347156A*1/1页1.一种基于红外相机数据估测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种基于红外相机数据估测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某区域内布置数量n 的红外相机,在监测时间t 后,获取每台红外相机的照片数据,逐一检查照片,辨认每张照片中动物,并归类放置;步骤二,选定需要进行种群数量估测的动物,去除特定拍摄时间内能够辨认为同一个体的动物照片,统计剩余照片中每一张照片显示的动物个体数量并求和,得到红外相机拍摄的动物照片数N 0;步骤三,对动物重复出现率α进行赋值,0<α≤1,计算得出每台红外相机所拍摄的动物个体数量的近似值N 1;N 1=αN 0,步骤四,基于不同的红外相机款式,经过微实验测试,获取红外相机相关参数,相关参数为:红外相机拍摄夹角θ、红外相机拍摄距离d ,然后计算每台红外相机的拍摄范围A ;A =πd 2θ/360,步骤五,结合红外相机数量n 、红外相机监测时间t 两个变量,获得区域内动物平均密度D;步骤六,所获取的动物平均密度D 与区域面积S 相乘,得到区域内动物种群数量估测结果NN =D×S 。

武夷山国家公园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单元划分、记录汇总表

武夷山国家公园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单元划分、记录汇总表

DB35/T 1921—20208附 录 A(资料性附录)监测单元划分监测单元划分参见表A.1。

表A.1 监测单元划分表监测单元 编号 面积(km2) 比例(%) 四至范围黄岗山 HGS 216.9 21.7 北至国家公园界,西至桐木关-三港峡谷,南至三港-皮坑口峡谷,东至皮坑口-麻栗峡谷。

挂墩山 GDS 78.9 7.9 西、北至国家公园界,南至先峰岭-米罗湾峡谷,东至桐木关-先锋岭峡谷。

猪母岗 ZMG 320.0 32.0 北至先峰岭-米罗湾峡谷,西、南至国家公园界,东至坳头-先锋岭峡谷。

高山顶 GSD 142.9 14.3 北至国家公园界,西至皮坑口-麻栗峡谷,南至皮坑口-红星-星村,东至808县道。

白塔山 BTD 189.3 18.9 北至三港-红星村峡谷,西至坳头-先锋岭峡谷,南、东至国家公园界。

三仰峰 SYF 53.5 5.3 西至808县道,北、东、南至国家公园界。

DB35/T 1921—20209附 录 B(资料性附录) 监测记录汇总表安装位点信息记录表、检查、换卡信息记录表、安装位点信息汇总表、照片和视频物种鉴定记录表的格式和内容分别参见表B.1至表B.4。

表B.1 安装位点信息记录表监测单元: 安装人: 相机地点: 省(区市) 县(保护区) 乡(镇) 村 小地名: 经度: 度分秒纬度: 度分秒海拔(m): 相机编号: 相机型号: 相机高度: cm 安装日期:20年月日时分存储卡编号:安装地点生境特点:□小路,□兽道,□山坡,□山脊,□垭口,□林间开阔地,□溪边,□水塘,□石洞旁,□倒木,□其它坡位:□山脊,□上部,□中部,□下部,□沟谷,□平地 坡向:□东,□东北,□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坡度:距离居民点距离(km): 居民点类型:□镇,□行政村,□自然村植被类型□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竹林,□灌丛,□灌草丛, □草甸,□沼泽,□裸地(岩),□茶园,□农田,□其它 平均高度(m):□5~9,□10~19,□20~29,□>30森林类型:□原始林,□次生林,□人工林,□无乔木10 m 范围内最粗 5颗树的胸径(cm): 1. cm 2. cm 3. cm4. cm5. cm建群种:密度:□密,□稀疏,□开阔高度(m):□0~1,□1~3,□3~5,□>5盖度:□0%~24%,□25%~49%,□50%~74%,□75%~100%灌木类型:□常绿,□落叶,□竹丛,□混合,□无,□其他优势种:草本盖度:□0%~24%,□25%~49%,□50%~74%□75%~100%类型:□无,□禾草类,□非禾草类 人为干扰类型(距离相机位点 50 m 半径内):□农业生产,□基建,□道路,□放牧,□旅游,□其它 取回日期 20 年月日时分备注DB35/T 1921—202010 表B.2 检查、换卡信息记录表监测单元: 相机位点编号:相机地点: 乡(镇) 村,小地名:检查、换卡日期:20 年 月 日, 检查/取卡/换卡人:相机状态:□正常,□故障,□丢失,□脱落,□停止工作,□其他处理方式:□未做处理,□修复,□取回相机,□更换相机电池状态:□正常,□电量耗尽,□丢失,□脱落,□其他处理方式:□未做处理,□更换电池存储卡状态:□正常,□损坏,□丢失,□脱落,□其他处理方式:□未做处理,□更换存储卡,□取回存储卡原卡编号: 新卡编号:D B 35/T 1921—202011表B .3 安装位点信息汇总表相机地点乔木 灌木 草本监测单元安装人 省 县 乡镇 村 小地名 经度 纬度 海拔(m ) 相机编号 相机型号 相机高度(c m )安装日期 存储卡编号 安装地点生境特点 坡位 坡向 坡度 距离居民点距离(k m ) 居民点类型 植被类型 森林类型 平均高度(m )建群种 密度 类型 盖度 优势种 类型 盖度 人为干扰类型 取回日期 备注D B 35/T 1921—202012表B .4 照片和视频物种鉴定记录表物种数量(只)编号 照片或视频文件名储存位置监测单元 相机编号经度纬度拍照日期拍照时间物种名称a 幼体雌性雄性 性别未知行为 天气状况b拍摄时温度c积雪d 干扰类型e干扰程度f鉴定人照片处理照片复查a一张照片上有两种动物或两种以上动物,则每个物种各填写一行,暂时无法识别的物种记录到能鉴定的最细类别,家禽家畜等填写家禽家畜的名称及数量,非工作人员填写“人”及数量。

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的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的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的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张明军;颜文博;曾治高;毛全盛;王琦【期刊名称】《四川动物》【年(卷),期】2024(43)2【摘要】2018年12月—2021年9月采用公里网格法从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内选取的125个公里网格中布设了162台红外相机进行调查监测。

累计42 078个相机工作日内获得有效探测照片9 225张,鉴定出6目13科23种哺乳动物,有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和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 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赤麂Muntiacus vaginalis、小麂Muntiacus reevesi、野猪Sus scrofa和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的相对多度和网格占有率较高。

人类活动对区内哺乳动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影响,物种相对多度指数沿海拔梯度从低到高呈中峰模式。

本研究初步掌握了园内大中型哺乳动物的物种组成、空间分布和相对多度,完善了园内哺乳动物编目信息,为国家公园的保护管理和规划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总页数】11页(P230-240)【作者】张明军;颜文博;曾治高;毛全盛;王琦【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9.8【相关文献】1.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云南西畴县鸟兽多样性初步研究2.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江西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物种多样性监测初报3.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武夷山国家公园兽类及鸟类的多样性研究4.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初步监测5.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四川荷花海国家森林公园大中型兽类多样性初步监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夷山国家公园公布11个新种

武夷山国家公园公布11个新种

武夷山国家公园公布11个新种
张志国;肖芳奕
【期刊名称】《绿色中国》
【年(卷),期】2022()3
【摘要】2022年1月7日,武夷山国家公园召开生物资源本底调查阶段性成果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福建省林业局副局长、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林雅秋介绍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本底调查开展情况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林雅秋公布了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陆续发现的动植物新种11种,中国新记录种12种,武夷山新分布种100多种。

【总页数】4页(P66-69)
【关键词】阶段性成果;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副局长;本底调查;体制试点;新闻发布会;中国新记录种
【作者】张志国;肖芳奕
【作者单位】绿色中国;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
【相关文献】
1.武夷山鸟类绦虫—新种及一新记录
2.武夷山革板螨属1新种和拉提螨属1新种(蜱螨亚纲:中气门目:派盾螨科)
3.5个林业碳汇项目获得备案签发/武夷山国家公园
监测又有新成果/永安市获“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建设示范单位”4.武夷山蛇蛉一新属新种(蛇蛉目:盲蛇蛉科)5.武夷山国家公园监测又有新成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用红外相机研究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分布规律

利用红外相机研究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分布规律

利用红外相机研究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分布规律李广良;李迪强;薛亚东;王秀磊;杨敬元;余辉亮【期刊名称】《林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09【摘要】利用红外相机对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分布范围和活动规律进行调查。

于2010年8-9月和2011年3-9月,在95个位点放置红外相机,每台相机在每个位点放置时间为1~2个月。

共获得野生动物照片9665张,其中有效照片536张;有效照片中兽类占82%,鸟类占18%,经鉴定,兽类有19种,鸟类有9种。

在海拔2219~2597 m的区域和寒温性针阔混交林中拍摄的动物种数和拍摄率均最高,说明这些区域的野生动物数量和种类最多。

同种动物在不同的植被型下拍摄率不同,说明该种动物对各植被型的偏好程度不同。

对6种最常见兽类和2种雉类的研究表明:在寒温性和温性针阔混交林中拍摄率最高的是斑羚、红腹角雉,在温性针阔混交林拍摄率最高的是毛冠鹿,在寒温性针阔混交林中拍摄率最高的是野猪、梅花鹿、红腹锦鸡,在针叶林中拍摄率最高的是鬣羚。

%To investigate diversity and relative abundance of the wildlife in Hubei Shennongjia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fra-red cameras were installed in 95 sites,with each site maintained for one to two months and monitored the movement of the animals from August to September,2010,and from March to September,2011. The cameras totally took 9 665 photos with identified animals,and of them there are 536 effective photos,among which 82% were mammals,18% were birds. The total 19 species of mammals and 9 species of birds were identified. At different elevations and in differentvegetation types the photographic rates ( PR ) of infra-red cameras were varied. The P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t elevation of 2 219 -2 597 m; PR of infra-red cameras in cold temperate mixed coniferous and broadleaved forest was the highest,indicating that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of mammals and birds in these places were more than other regions. For the same specie of animal in different vegetation the PR was different,suggesting preferation of wildlife in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 By studying on 6 mammal species and 2 pheasant species in the Shennongjia National Nature Reserve,the result showed that in temperate and cold temperate mixed coniferous and broadleaved forest the PR of Naemorhedus goral and Tragopan temminckii were the highest,in temperate mixed coniferous and broadleaved forest the PRs of Elaphodus cephalophus was the highest,and in cold temperate mixed coniferous and broadleaved forest the PRs of Sus scrofa,Cervus nippon,Chrysolophus pictus were the highest,and in coniferous forest the PR of Capricornis sumatraensis was the highest.【总页数】8页(P97-104)【作者】李广良;李迪强;薛亚东;王秀磊;杨敬元;余辉亮【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神农架 442421;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神农架 4424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718.6【相关文献】1.利用红外相机调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物种 [J], 刘芳;李迪强;吴记贵2.利用红外相机对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的初步调查监测 [J], 方宏明3.基于红外相机陷阱法的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线路周边野生动物的调查研究 [J], 刘雷雷;赵永健;王清春;崔国发;杨南;郑长燕;刘东4.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研究 [J], 柯胜兵5.利用红外相机对四县垴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的思考 [J], 王晓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用红外相机调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物种

利用红外相机调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物种

利用红外相机调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物种刘芳;李迪强;吴记贵【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2(032)003【摘要】红外相机是监测野生动物的有效工具,目前广泛用于兽类资源调查以及动物损害、鸟巢生态学、种群评估、行为生态学等研究领域.为了调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于2010年5-12月采用红外相机进行系统调查,在210个位点放置了红外相机,每台相机在每个地点上放置一个月.研究期间共拍摄到照片2203张,其中73%为兽类,12%为鸟类,13%为工作人员,2%为其它人员.共鉴定出17种兽类(分属5目10科)以及36种鸟类(分属5目17科).兽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5种动物分别是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猪獾(Arctonyx collaris)、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狗獾(Meles meles)和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鸟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5种动物分别是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松鸦(Garrulus glandarius)、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和宝兴歌鸫(Turdus mupinensis).红外相机在不同海拔、不同植被类型以及不同月份所拍摄动物的拍摄率不同:在1000-1400m的海拔段,拍摄率显著高于低海拔(600-1000m)以及中高海拔(1400-1700m);在阔叶林中的拍摄率最高,在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灌丛中的拍摄率相似;秋季(8-10月)拍摄率较高,夏季(6-7月)次之,冬季(11-12月)最低.红外相机拍摄到的累积物种数与相机放置的时间成上升曲线,但曲线的增长速率逐渐变缓.研究表明红外相机适合于调查和监测大中型兽类和部分鸟类,所采集的动物数据以及拍摄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将为保护区的监测、科研和环境教育提供资料.讨论了应用红外相机调查和监测野生动物的技术细节.【总页数】10页(P730-739)【作者】刘芳;李迪强;吴记贵【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北京市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京102115【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利用红外相机对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的初步调查监测 [J], 方宏明2.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红外相机调查初报 [J], 方浩存;严合章;王太强;李燎原;刘玉芳;黎大勇3.基于红外相机陷阱法的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线路周边野生动物的调查研究 [J], 刘雷雷;赵永健;王清春;崔国发;杨南;郑长燕;刘东4.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红外相机调查初报 [J], 方浩存;严合章;王太强;李燎原;刘玉芳;黎大勇;;;5.基于红外相机调查的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哺乳动物分布和日活动节律分析[J], 蒋健;巨龙飞;范雅倩;张洪亮;宋泽;鲍伟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探究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探究
所用相机像素为 1 200 万,间隔 3 s 连续拍摄 5 次。 采用全天候监测,要求相机捆绑牢固、取景范围空旷宽广, 置于动物痕迹(粪便、足迹和取食痕迹等)较多的地点, 同时记录相机放置的时间、地点、海拔、植被类型等信息, 每隔 3 个月收集 1 次数据和更换电池,收集数据方式为 直接更换内存卡。 2.3 数据整理与分析
收稿日期:2020-07-15 作者简介:侯德华(1987—),男,苗族,贵州雷山人,本科,工程 师,研究方向为林业。E-mail: 651891898@。
腰平均温度为 11.7 ℃,7 月为 20.5 ℃,1 月为 1.3 ℃;山 顶年平均温度为 9.2 ℃,7 月为 17.6 ℃,1 月为 -0.8 ℃。 该保护区由以台湾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等珍稀 植物为主的中亚热带珍稀树种群落、珍稀濒危动植物物 种及其森林生态系统组成。据记载,保护区已经鉴定的 野生动物有 53 目 280 科 2 239 种,其中兽类有 8 目 23 科 53 属 67 种;鱼类有 4 目 10 科 30 属 35 种;两栖类有 2 目 8 科 36 种;爬行类有 3 目 10 科 33 属 60 种;鸟类 14 目 31 科 154 种;昆虫有 22 目 194 科 1 114 属 1 861 种; 寡 毛 类 4 科 5 属 26 种。 有 国 家 级 保 护 物 种 1 级 4 种、 2 级 31 种及 110 余种珍稀濒危物种。
2 研究方法
2.1 相机布设位置与方法选择 根据常年在保护区工作所获得的信息和走访调查掌
握的野生动物分布活动情况来采取人为定点法,在保护 区交密管理站辖区、西江管理站辖区、雷公山管理站辖 区、方祥管理站辖区、小丹江管理站辖区共布设了 30 部 红外相机。每个辖区人为选择动物经常活动的地点布设 5 部红外相机,固定于离地面 50 ~ 80 cm 的树干上,清理 红外相机前的障碍物,减少误拍率。 2.2 红外相机设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B35/T 1921—2020
8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监测单元划分
监测单元划分参见表A.1。

表A.1 监测单元划分表
监测单元 编号 面积(km2) 比例(%) 四至范围
黄岗山 HGS 216.9 21.7 北至国家公园界,西至桐木关-三港峡谷,南至三港-皮坑口峡谷,
东至皮坑口-麻栗峡谷。

挂墩山 GDS 78.9 7.9 西、北至国家公园界,南至先峰岭-米罗湾峡谷,东至桐木关-先锋
岭峡谷。

猪母岗 ZMG 320.0 32.0 北至先峰岭-米罗湾峡谷,西、南至国家公园界,东至坳头-先锋岭
峡谷。

高山顶 GSD 142.9 14.3 北至国家公园界,西至皮坑口-麻栗峡谷,南至皮坑口-红星-星村,
东至808县道。

白塔山 BTD 189.3 18.9 北至三港-红星村峡谷,西至坳头-先锋岭峡谷,南、东至国家公园界。

三仰峰 SYF 53.5 5.3 西至808县道,北、东、南至国家公园界。

DB35/T 1921—2020
9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监测记录汇总表
安装位点信息记录表、检查、换卡信息记录表、安装位点信息汇总表、照片和视频物种鉴定记录表的格式和内容分别参见表B.1至表B.4。

表B.1 安装位点信息记录表
监测单元: 安装人: 相机地点: 省(区市) 县(保护区) 乡(镇) 村 小地名: 经度: 度


纬度: 度


海拔(m): 相机编号: 相机型号: 相机高度: cm 安装日期:20





存储卡编号:
安装地点生境特点:□小路,□兽道,□山坡,□山脊,□垭口,□林间开阔地,□溪边,□水塘,
□石洞旁,□倒木,□其它
坡位:□山脊,□上部,□中部,
□下部,□沟谷,□平地 坡向:□东,□东北,□东南,□南
□西南,□西,□西北,□北
坡度:
距离居民点距离(km): 居民点类型:□镇,□行政村,□自然村
植被类型
□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竹林,□灌丛,□灌草丛, □草甸,□沼泽,□裸地(岩),□茶园,□农田,□其它 平均高度(m):□5~9,□10~19,
□20~29,□>30
森林类型:□原始林,□次生林,□人工林,□无
乔木
10 m 范围内最粗 5颗树的胸径(cm): 1. cm 2. cm 3. cm
4. cm
5. cm
建群种:
密度:□密,□稀疏,□开阔
高度(m):□0~1,□1~3,□3~5,□>5
盖度:□0%~24%,□25%~49%,
□50%~74%,□75%~100%
灌木
类型:□常绿,□落叶,□竹丛,□混合,□无,
□其他
优势种:
草本
盖度:□0%~24%,□25%~49%,□50%~74%
□75%~100%
类型:□无,□禾草类,□非禾草类 人为干扰类型(距离相机位点 50 m 半径内):□农业生产,□基建,□道路,□放牧,□旅游,□其它 取回日期 20 年




备注
DB35/T 1921—2020
10 表B.2 检查、换卡信息记录表
监测单元: 相机位点编号:
相机地点: 乡(镇) 村,小地名:
检查、换卡日期:20 年 月 日, 检查/取卡/换卡人:相机状态:□正常,□故障,□丢失,□脱落,□停止工作,□其他
处理方式:□未做处理,□修复,□取回相机,□更换相机
电池状态:□正常,□电量耗尽,□丢失,□脱落,□其他
处理方式:□未做处理,□更换电池
存储卡状态:□正常,□损坏,□丢失,□脱落,□其他
处理方式:□未做处理,□更换存储卡,□取回存储卡
原卡编号: 新卡编号:
D B 35/T 1921—2020
11
表B .3 安装位点信息汇总表
相机地点
乔木 灌木 草本
监测单元
安装
人 省 县 乡镇 村 小地
名 经度 纬度 海拔(m ) 相机编号 相机型号 相机高度(c m )安装日期 存储卡编号 安装地点生境特点 坡位 坡向 坡度 距离居民点距离(k m ) 居民
点类型 植被类型 森林类型 平均高度(m )
建群种 密度 类型 盖度 优势种 类型 盖度 人为干扰类型 取回日期 备注
D B 35/T 1921—2020
12
表B .4 照片和视频物种鉴定记录表
物种数量(只)
编号 照片或视频
文件名
储存位置监测单元 相机编号经度纬度
拍照日期拍照时间
物种名称a 幼体雌性雄性 性别未知
行为 天气状况b
拍摄时
温度c
积雪d 干扰类型e
干扰程度
f
鉴定人
照片
处理
照片
复查
a
一张照片上有两种动物或两种以上动物,则每个物种各填写一行,暂时无法识别的物种记录到能鉴定的最细类别,家禽家畜等填写家禽家畜的名称及数量,非工作人员填写“人”及数量。

b
根据照片判断未知,晴,雨,阴或雪。

c
填写照片上显示的温度。

d
根据照片拍摄环境判断无或有。

e
距安装位点50 m 距离内有农业生产、基建、道路、放牧、旅游及其它干扰。

f
干扰程度:高,中,低,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