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稳定
农村社会治理与农村社会稳定
农村社会治理与农村社会稳定农村社会治理和农村社会稳定是当前农村发展中至关重要的议题。
农村社会治理涉及到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等多方参与,旨在维护农村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农村社会稳定则是指农村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农村地区人口众多,社会关系错综复杂,治理困难较大。
加强农村社会治理,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化解农村矛盾和冲突,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农村社会治理的主要内容农村社会治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村基层自治、党的领导、村民自治、法治建设、共治机制等。
农村基层自治是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的基础,党的领导是确保农村社会治理科学有序进行的核心。
村民自治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形式,法治建设则是保障农村社会治理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
共治机制是多方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
三、农村社会稳定的意义农村社会稳定对于实现农村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农村社会的稳定可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对农村安定的影响。
四、农村社会稳定的保障机制农村社会稳定的保障机制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群众的共同参与。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社会治理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视,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
其次,社会组织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动员和组织居民参与农村社会治理,促进社会治理的科学化和专业化。
同时,居民群众也应积极参与到农村社会治理中,增强农村社会稳定的内生动力。
五、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的建议为了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 提高农村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通过加强农村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政策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推动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2. 加强农村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工作。
鼓励村级组织建立健全多元化冲突化解机制,及时解决农村社会矛盾,避免矛盾的激化。
3. 推动乡村治理创新。
村泰民安的意思-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村泰民安的意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村泰民安,是指在农村地区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状态。
村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实现村泰民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农村是我国的重要基础和重要资源,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农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村泰民安的实现,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国家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对村泰民安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实现途径进行探讨,旨在深入分析农村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问题,为实现村泰民安提供有益的思路和举措。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文章结构部分将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和内容安排。
首先将简要说明本文的大纲内容,包括引言部分、正文部分和结论部分的内容概述,以及各部分所包含的主要论点和论据。
接着将介绍每个部分的具体内容安排和论述逻辑,并说明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联和衔接。
最后将强调整篇文章的结构设计和逻辑展开,以及本文所要传达的主题和观点。
通过文章结构部分的说明,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本文的内容安排和论述逻辑,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全文的主旨和要点。
文章1.3 目的部分内容:本文旨在探讨“村泰民安”的含义和重要性,以及实现村泰民安的途径。
通过对“村泰民安”的深入分析和讨论,旨在增进人们对于农村社区安全和民生福祉的认识,提升对于农村发展的重视和关注。
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为农村社区安全和民生福祉的改善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2.正文2.1 村泰民安的概念村泰民安是指村落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状况。
其中,村泰指的是村落的繁荣与安定,民安指的是人民的安居乐业。
这个概念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理想状态,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
村泰民安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村泰,指的是村落的整体状况,包括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治安情况等,繁荣稳定是村泰的基本特征。
农村社会治理与维护社会稳定分析
农村社会治理与维护社会稳定分析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村社会治理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十个不同的角度探讨农村社会治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一、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社会治理的第一个重要任务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只有通过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改善农业生产状况,才能够让农民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发生,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二、保障农民权益农村社会治理应该以保障农民权益为重要任务。
对于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可以减少农民与其他社会群体的矛盾,提高农民的满意度,从而增强社会稳定。
三、强化基层组织农村社会治理需要加强基层组织的建设。
通过建立健全的村委会和农民自治组织,可以让农民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提高基层自治的能力,减少冲突和纠纷的发生。
四、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农村社会治理需要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
社会组织的规范化运作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提升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有力支持。
五、推进农村法治建设农村社会治理需要推进农村法治建设。
通过依法治理农村社会,可以建立起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律环境,增强社会的法制观念和秩序意识,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六、加强社会矛盾化解农村社会治理需要加强社会矛盾的化解。
通过建立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及时解决农村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冲突,避免激化和升级,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社会治理需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减少因为基础设施不完善而引发的冲突和不满情绪。
八、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农村社会治理需要强化农村公共服务。
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可以减少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增加他们对社会的信任感,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九、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农村社会治理需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通过传承和发展优秀的农村文化,可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观念,增强社会凝聚力,维护社会稳定。
农村低保政策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总结
农村低保政策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总结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农村低保政策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总结篇1为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积极有效地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金水里社区贯彻落实市、区政法委关于维稳工作的要求,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做好各项综治维稳工作,现将20xx年上半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加强领导,严格落实维稳工作责任社区及时调整了维稳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领导责任制,制定了切实可靠的工作计划,把维护稳定工作作为平安创建的重要内容。
定期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辖区治安维稳工作,及时进行了维稳形势研判,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类诱发不稳定的因素产生。
落实专人开展维稳工作,为维稳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维护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夯实维稳第一道防线一是把做好维护稳定工作的重点放到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础工作上来,把解决问题的工作重心,由事后处置迁移到事先预防和事中控制上来。
二是加强了维稳信息员队伍建设。
进一步结合社区实际,加强了以居民小组长、楼栋长为主的信息员队伍建设,不断拓宽信息渠道,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对各类影响稳定的苗头因素早发现、早控制、早化解。
三、深化落实社会矛盾排查工作,加强信息研判和预警能力(一)全面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金水里社区积极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建立健全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成立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风险评估团,制定了《金水里社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方案》,对社区最低生活保障、三八妇女节、广场文艺演出等、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等进行了社会风险评估和报备,分别在活动开展前进行了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评估,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了社会不和谐隐患,提交社区对社会稳定风险的研判和应急处置能力。
村庄社会和谐
村庄社会和谐在标题的引导下,我将按照文章的形式,来探讨村庄社会和谐的问题。
村庄社会和谐村庄是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之一,其社会和谐的状态对于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村庄社会和谐不仅指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还涉及到社会结构稳定、资源合理利用以及生活品质提升等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村庄社会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实现的途径。
一、村庄社会和谐的意义1. 社会稳定村庄社会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一个和谐的村庄社会意味着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秩序良好。
村民之间的和睦相处可以减少冲突与纷争,为家庭和个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稳定可持续的社会结构也有利于吸引外来投资与人才,推动村庄经济的发展。
2. 资源合理利用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村庄中,土地、水源、森林等资源是村民们共同拥有的财富。
通过资源共享与合理分配,村庄社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村庄社会和谐意味着村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科学管理资源,使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并保护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
3. 生活品质提升村庄社会和谐直接关系到村民的生活品质。
社会和谐的村庄意味着村民们共同分享公共福利,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
和谐的村庄社会还能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包括清洁的水源、绿化的环境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
通过不断提升生活品质,村庄社会能够激发村民的活力,增强社会凝聚力。
二、实现村庄社会和谐的途径1. 加强村庄自治村庄自治是实现村庄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之一。
村庄自治强调村民的自主权与自治能力,通过村民自身的决策参与与管理,推动社会发展。
自治不仅能够增强村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还能够培养村民的责任意识与社区精神,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2. 加强社会公平与公正在村庄社会和谐的建设中,必须强调社会公平与公正。
公平意味着村民们享有平等的机会与权益,不受性别、贫富等因素的歧视。
公正要求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所有村民都能够分享发展成果。
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与法规,消除不公平现象,建设公正社会,从而促进村庄社会的和谐。
农村工作的社会治安与稳定维护
农村工作的社会治安与稳定维护农村社会治安与稳定维护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与进步。
为了实现社会治安与稳定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农村工作的社会治安与稳定维护。
一、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村级组织是农村社会治安维护的基础。
通过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能够提高村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增强社会和谐稳定。
村级组织可以通过组织村民自治、开展法制教育等方式,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
二、加强农村警务力量建设农村警务力量是保障农村社会治安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加强农村警务力量建设,可以提高农村治安管理的能力,增强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能力,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
农村警务力量的建设包括警察队伍的建设、警察装备的更新以及警情管理的优化等方面,通过提高警务力量的专业化水平和技能培训,能够更有效地维护农村社会治安与稳定。
三、加强农村公共安全教育农村公共安全教育是提高村民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农村公共安全教育,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的安全素质和安全防范意识,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农村公共安全教育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安全知识宣传活动、组织安全演练等方式,加强对村民的安全宣传和培训,提高村民的救援和自救能力,切实保障农村社会的安全稳定。
四、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是保障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
通过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能够提高农村矛盾纠纷的化解能力,增强社会和谐稳定。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包括村民自治、社区组织、人民调解等方面,通过搭建农村矛盾纠纷调解平台、加强村民自治和社会组织力量的建设,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村社会矛盾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五、加强农村网络安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农村网络安全日益受到关注。
加强农村网络安全,可以有效防范网络犯罪,维护网络环境的安全稳定。
农村网络安全包括网络防火墙的设立、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保护以及网络犯罪的打击等方面,通过加强网络安全的宣传教育、完善网络安全技术手段,能够保障农村网络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如何解决影响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如何解决影响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一、主要矛盾和问题农业生产方面1、耕地减少,土地承包缺乏灵活性,不便土地合理流转,导致农村纠纷不断。
一方面,城镇化、工业化和公路建设征用了大量土地,而土地补偿或土地置换不到位,从而导致人地矛盾十分突出,村组干部也无能为力。
另一方面,土地承包缺乏灵活性,不便土地合理流转,导致农村纠纷不断。
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了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和土地使用性质,引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三是侵占农民承包土地,不按有关政策和协议及时足额给农民补偿引发纠纷。
四是土地分配不公或合村并组后农民承包土地悬殊过大,人地矛盾突出引发纠纷。
2、高素质劳动力的外流不利于农业生产。
现在从农村转移出去的劳动力绝大多数是年轻力壮,有一定文化的人,而留在农村的往往是老人、妇女和文化程度较低,没有专业技能的人。
由于这些人接受新技术能力有限,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
3、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上升,阻碍了农民收入增长步伐。
4、农业技术服务功能滞后。
一是经费不足、基层农业信息技术员少,高素质的农技推广人员少,无法大范围推广农业新技术。
二是推广手段落后。
一些农技人员主要凭借感性和经验搞推广服务,缺乏必要的检验、检测设备和分析仪器,特别是发展高产稳产粮食,需求矛盾更加突出。
农村市场仍存软肋一是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不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十分薄弱,商品双向流通渠道十分不畅,农民卖难、买难的问题还很突出。
导致农村商品流通成本高,农村市场监管工作薄弱,使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农村未能有效地发挥。
二是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过快,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过高,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近年来中央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实际效果,增加了农民增收的难度,对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三是市场秩序不规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和谐稳定美丽乡村实施方案
和谐稳定美丽乡村实施方案为了实现乡村的和谐稳定和美丽宜居,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建设美丽乡村。
1. 加强环境整治,清理垃圾,美化乡村环境。
2. 发展乡村旅游业,挖掘乡村文化和特色资源,吸引游客。
3. 建设乡村公共设施,如健身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等,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4. 加强农田治理,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农村产业振兴。
1. 发展现代农业,推广高效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2. 支持农村企业发展,鼓励农民创业,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推进乡村治理。
1. 建立健全乡村自治组织,加强乡村社会治理能力。
2.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在乡村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3. 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秩序,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四、促进农民增收。
1. 加强农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2. 发展乡村电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五、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
1. 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利用。
2. 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推广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3. 加强农村生态修复,保护好乡村自然生态环境。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落实,我们相信可以实现乡村的和谐稳定和美丽宜居。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打造美丽乡村,让乡村振兴成为现实!。
村和谐稳定情况汇报
村和谐稳定情况汇报近年来,我们村的和谐稳定情况一直都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村里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谐稳定的局面也得到了有效维护。
下面我将就村和谐稳定情况向大家做一次汇报。
首先,我们村的基本民生得到了有效保障。
在村委会的领导下,我们积极落实国家的惠农政策,加大对贫困户的帮扶力度,确保了全体村民的基本生活水平。
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了村庄的整体形象。
其次,我们村的社会治安形势持续稳定。
通过加强村级治安力量建设,我们有效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了村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了各类社会治安宣传活动,增强了村民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形成了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再次,我们村的内部矛盾得到了妥善化解。
在处理村内矛盾纠纷时,我们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通过调解、协商等方式,及时有效地解决了各类矛盾纠纷,维护了村民的合法权益,确保了村庄的和谐稳定。
同时,我们还注重加强村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了村民之间的感情,形成了团结和睦的氛围。
通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文化娱乐等方式,我们增强了村民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有效凝聚了村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村庄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的来说,我们村的和谐稳定情况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和谐稳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还需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取得的成果,确保村庄的和谐稳定局面得到长期维护。
希望全体村民能够继续团结一心,共同为村庄的发展繁荣而努力奋斗。
以上就是我对村和谐稳定情况的汇报,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审议,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村庄的和谐稳定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谢谢大家!。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
在这一过程中,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进行探讨。
一、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性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才能实现农民安居乐业、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目标,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进行。
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是实现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减少社会矛盾,增强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
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保障。
通过加大对农村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农民的生活环境,可以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
四、加强乡村治理乡村治理是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健全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农村治理能力,可以更好地调解和处理农村内部矛盾,增强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五、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保障。
通过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动农村生态建设,减少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增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
六、加强农村社会公平与正义农村社会公平与正义是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保障。
通过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可以促进农村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实现,增强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
七、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内容。
通过加强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推动农村文化创新,提升农村文化水平,培养农民的文化素质,可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健康向上的农村文化氛围,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
稳定农村社会秩序的保证措施
稳定农村社会秩序的保证措施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为了确保农村社会的持续稳定和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来防范和化解冲突,维护社会和谐。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禁止非法组织和活动非法组织和活动是破坏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政府应当加强对非法组织和活动的打击力度,采取必要的法律手段进行取缔。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确保其规范、合法运作。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社会治安是农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应建立健全各级公安机关,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警力投入,密切监控重点区域和人员,防范各类犯罪活动。
此外,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减少犯罪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发展合作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经济问题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农村地区,培育和发展合作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是一个重要的措施。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减少因经济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加强土地管理,保障农民权益土地问题是农村社会不稳定的根源之一。
因此,政府应当加强对土地的管理,建立健全的土地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要加强土地承包合同的约束力,防止非法侵占和乱占土地的行为。
同时,要加大土地流转的信息公示和监管力度,确保土地交易的公平、公正。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不完善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
通过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有助于缓解因为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的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加强文化宣传和精神教育文化传承和精神教育是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文化宣传和精神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
通过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农民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推动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分析
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分析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解决农村发展面临的困境,乡村振兴成为了中国政府的重点工作。
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是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民生活的幸福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
一、农村经济的繁荣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
农村是农民的家园,也是农民创造财富的地方。
只有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民才能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提高自身的生计水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大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的发展。
同时,要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为农村经济的繁荣提供有力支持。
二、农民生活的幸福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之二是实现农民生活的幸福。
农民是农村的主体,只有农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基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等公共服务的建设与完善。
同时,要注重保障农民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需求,提高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此外,还需要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建设和谐的农村社区,提高农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三、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之三是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只有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乡村振兴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加农民的土地流转和入股收益。
同时,要强化农村治理,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和内部管理水平,有效解决农村社会矛盾和问题。
此外,还需要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发挥农村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促进农民的共同发展和团结稳定。
四、推进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之四是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是农村的基础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同时,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和抗旱能力。
农村工作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农村工作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一、农村工作的重要性农村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基础。
农村工作的稳定发展对于保障农民的利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国家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工作旨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产技能,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二、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提升农民的生产技能。
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提供专业技术培训和创业教育,帮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创业意识和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
通过培训,农民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农业的需求,增加收入来源。
三、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促进农村工作具有重要影响。
在农村地区,我们需要加大对道路、桥梁、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特别是在交通方面,加强农村公路的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通达性,便利农民出行和货物运输。
四、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通过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电商,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农村产业的竞争力。
政府可以提供贷款、补贴等支持,引导农民投资农村产业,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增加农民收入。
五、加强宏观政策的引导作用农村工作需要有相关的支持政策来引导和推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为农村工作提供政策基础。
同时,加大对农村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相关政策的认识度和参与度,推动农村工作的稳步发展。
六、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教育是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
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帮助农民提升文化素质和技能,为农村工作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七、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农村医疗卫生体系是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
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设施的建设和改进,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保障农民的健康权益。
鼓励优秀医生到农村执业,提供良好的薪酬和发展机会,增强农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信任。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原因及对策分析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原因及对策分析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原因及对策分析农村社会稳定是维护国家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方面。
然而,当前农村社会稳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存在和发展给农村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对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1.农村人口纷散化。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不少农村居民涌向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老弱病残留守问题,这也加剧了农村社会的不稳定性。
2.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多农村地区存在贫富差距和区域发展差异,这也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给农村社会稳定造成很大压力。
3.农村文化教育落后。
农村地区的文化教育落后,很多农村地区的居民缺乏接受现代化知识的机会,这也会导致一些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冲突和分裂,进而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
4.农村治安状况不稳定。
农村地区的治安状况也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
很多地方暴力犯罪、毒品滋生等问题比较严重,造成了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威胁。
5.就业问题。
农村地区的就业问题也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
很多农村居民没有工作机会、收入低,这也会导致他们的生活质量不高、社会心态不稳定。
二、导致这些因素的原因1.城乡差距。
城乡差距是导致这些因素出现的一个原因。
城市地区拥有更好的教育、医疗和就业机会,所以吸引了很多农村居民前往城市谋求发展。
2.资源短缺。
农村地区的资源短缺是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原因。
很多农村地区缺乏资源、技术和资金,这使得他们的经济发展缓慢,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3.知识落后。
农村地区的知识落后也是导致这些因素出现的原因之一。
由于知识水平低,很多农村居民难以适应现代化生活,这也加剧了文化分裂的问题。
4.政策制度不完善。
政策制度不完善也是导致这些因素出现的原因之一。
如果政策制度完善、执行得力,很多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但目前农村地区的政策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
村社区稳定 安全情况汇报
村社区稳定安全情况汇报
近期,我们对村社区的稳定和安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汇报,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和分析。
首先,我们对村社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梳理。
村社区总人口为XXX人,其中老年人口占比XX%,儿童和青少年占比XX%,成年人口占比XX%。
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居民生活便利,交通便捷,环境优美。
其次,我们对村社区的治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通过走访居民和与村民代表进行交流,我们了解到村社区的治安情况总体良好。
近年来,村社区没有发生较大的治安事件,居民生活安宁,社会秩序良好。
警方对村社区的治安工作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定期开展巡逻和宣传活动,有效维护了村社区的安全稳定。
再次,我们对村社区的灾害防范和应急救援能力进行了评估。
村社区建立了完善的灾害防范体系,包括防汛、防火、防台风等各项措施,确保了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村社区组织了应急救援队伍,定期进行演练和培训,提高了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水平。
最后,我们对村社区的社会稳定和民生保障情况进行了调查。
村社区注重改善民生,加强了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健全了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时,村社区还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综上所述,村社区的稳定和安全情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村社区的情况,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共同努力,确保村社区的稳定和安全。
同时,也希望广大居民能够积极配合,共同营造和谐安定的社区环境。
弘扬乡土文化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弘扬乡土文化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而弘扬乡土文化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之一。
乡土文化代表了农村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通过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可以增强农村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农村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保护传统乡土文化、弘扬优秀地方文化和建设多元文化平台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探讨如何通过弘扬乡土文化来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保护传统乡土文化乡土文化是农村社会的瑰宝,承载着农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
然而,随着城乡发展的差距拉大,传统乡土文化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为了保护传统乡土文化,我们应该采取有力的措施。
首先,加强传统乡土文化的保护意识培养。
政府、学校和社区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传统乡土文化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对乡土文化的自豪感和珍视之心。
其次,加强传统乡土文化资源的整理和保护。
相关部门可以组织专业团队,对农村乡土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与整理,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保护,例如修缮老建筑、整治传统村落等。
最后,加强传统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乡土文化的传承需要青年一代的参与和推动。
学校可以开展传统文化课程,传授乡土文化的知识和技艺,以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弘扬优秀地方文化乡土文化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乡土文化传统。
弘扬优秀地方文化可以丰富农村社会的精神生活,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
首先,要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
不同地区有各自的传统艺术、手工艺、民俗习惯等,相关部门可以进行深入调研,发掘和整理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
其次,要加强对地方文化的宣传和普及。
政府可以组织文艺演出、传统节庆等活动,向公众展示和推广地方优秀文化,激发农民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最后,要注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地方文化的传播。
借助互联网、移动应用等新媒体平台,可以更广泛地传播地方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其中。
三、建设多元文化平台建设多元文化平台是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农村工作中的社会治理与稳定
农村工作中的社会治理与稳定一、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农村是我国的基本社会单位,农村工作的社会治理与稳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良好的社会治理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满意度,促进农村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为农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二、综合施策加强社会治理农村社会治理应该以综合施策为基础,通过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能力,加强村规民约的制定和执行,搭建乡贤、志愿者等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平台,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的创新和发展。
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社会治理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
应该加强乡村党组织的领导力和组织力,提高基层村委会的决策能力和执行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农村干部队伍,推动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规范村规民约的制定和执行村规民约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法规,制定和执行好村规民约对于维护农村秩序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加强村规民约的宣传教育,推动村民广泛参与制定,明确约束与激励机制,加强执行和监督,确保村规民约的有效实施。
五、发挥乡贤和志愿者等组织作用乡贤、志愿者等社会组织在农村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应该发挥他们的智力、资源和经验优势,加强与农村基层组织的合作,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的专业化和精细化。
六、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是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
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加强法律援助工作,推动法治文化在农村的广泛传播,增强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信仰。
七、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的创新和发展农村社会治理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要积极借鉴国内外的社会治理经验,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通过建立社会化、多元化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农村社会治理的效能和效率。
八、加强社会矛盾化解和纠纷调解加强社会矛盾化解和纠纷调解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
要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渠道的矛盾化解机制,加强纠纷调解工作,及时、公正、有效地处理各类矛盾和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农村发展与社会稳定
农村发展与社会稳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农村地区的发展与社会稳定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农村地区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减少城乡差距,保障社会稳定。
本文将从农村经济发展、教育医疗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农村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首先,农村经济发展是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村是国家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农产品供给的主要来源。
农村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农民的努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提供必要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创业致富。
同时,农民也需要通过勤劳努力,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收入水平。
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还能够增加农村社会的就业机会,减轻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
其次,教育和医疗改善也是农村发展与社会稳定密切相关的领域。
教育是培养农村人才和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农村地区普及高等教育,增加农民的知识水平,有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加强医疗改善也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往往存在医疗服务难题。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医疗的投入,提供免费或者低价医疗服务,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良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能够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增加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促进社会稳定。
最后,生态环境保护是农村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农村发展中应当注重生态保护工作,加强水土保持、林木种植等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好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同时,政府也要加大农村环保投入,提高环保意识,推动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才能够确保农民有稳定的生活来源,保障他们的根本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
综上所述,农村发展与社会稳定密切相关。
农村经济的发展、教育医疗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都有助于提升农村的发展水平,减少城乡差距,保障社会稳定。
农村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探讨
农村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探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农村,涌入城市。
这种趋势不仅使得城市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在农村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中,我们应该如何探讨和思考呢?首先,农村发展对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是国家的根基和农民的归宿,只有农村发展稳定了,社会才能有根基,国家的安定与和谐才能得到保障。
农村发展不仅能够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经济水平,还能够提供就业机会,减轻城市就业压力。
同时,农村发展还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因此,稳定并且持续的农村发展对于社会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社会稳定对于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稳定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流入农村,推动农村发展。
相反,如果社会不稳定,将会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阻碍投资和产业的发展,使农村发展陷入困境。
因此,要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维护社会的稳定。
在探讨农村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时,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些具体的问题。
一方面,农村资源和环境保护与社会稳定密切相关。
农村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问题既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计,也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如果农村资源过度开发,环境遭到破坏,不仅会导致农业生产能力下降,还会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
因此,农村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充分考虑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
另一方面,农村教育和医疗保障问题也是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教育和医疗是民生问题,关系到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社会的稳定。
只有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到农村,推动农村发展。
同时,关注农村教育和医疗问题也能够减少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实现社会的均衡发展。
最后,我们还应该重视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传承是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内在需求。
农村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传承和弘扬农村文化有助于增强农民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促进农村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驻村书记的农村安全与稳定维护策略
驻村书记的农村安全与稳定维护策略农村地区一直是我国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农村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驻村书记作为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工作中的重要力量,其担负着农村安全与稳定维护的职责。
本文将从农村治安维护、基层组织建设以及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探讨驻村书记的农村安全与稳定维护策略。
一、农村治安维护农村地区的治安问题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驻村书记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维护农村的治安。
首先,加强农村巡逻防控。
驻村书记可以组织村委会成员、村民自治组织和保安力量等,定期在农村地区进行巡逻,加强对违法犯罪活动的监控与打击,提高农村地区的治安水平。
其次,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关注。
驻村书记可以重点关注重点人群,如刑满释放人员、精神病患者、家庭暴力等问题的相关人员,通过开展帮教、矫治等工作,降低其对农村社会稳定的影响。
此外,开展安全教育宣传也是维护农村治安的有效途径。
驻村书记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农村居民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防能力,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是有效维护农村安全与稳定的重要保障。
驻村书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首先,完善村级法治建设。
驻村书记可以组织村级法治委员会,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级安全管理制度,以法治思维引导农村居民依法行事。
其次,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驻村书记可以通过培训、学习班等形式,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维护农村安全稳定的能力,将党员队伍作为推动农村安全与稳定的主力军。
此外,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也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
驻村书记可以通过提升村民自治组织的履职能力,让村民参与到农村安全与稳定维护工作中,形成社会共治的格局。
三、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创新是驻村书记维护农村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手段。
驻村书记可以通过以下策略进行社会管理创新。
首先,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
驻村书记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农村居民信息和安全问题的及时掌握和处理,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女客们因诉求始终得不到合理解决,曾到乡政府跳 过楼,到法院闹过集体离婚,提起过确认选民资格诉 讼,村选委会否认女子户的选举权,还曾与乡政府 工作人员发生过激烈的肢体冲突,以致一些”女客” 被行政拘留。 • 乡政府工作人员包括乡长无数次地接访、陪访,无 数次地到区、市、省上“领人”;村委会因“女客” 问题而被集体罢免,村上几年都无村委会。最后,纠 纷终于在外力的强力干预和“非常手段”的作用下 “调解”结案了。女户们由起初的34户,到最后坚 持下来的只有14户了,四年中她们耗资共十九万元。
(2)农民权益缺乏有效的救济途径。
•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5条第2款 规定,“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县级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 由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征地 补偿、安置争议不影响征用土地方案的 实施。”
•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三款 规定,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 据经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会同有关部门拟 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在被征用土地所在 地的乡(镇)、村予以公告,听取被征用土 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征地 补偿、安置方案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 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 施。
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 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 第一条, 下列涉及农村土地承包民事纠纷,人民法院应 当依法受理: • (一)承包合同纠纷; • (二)承包经营权侵权纠纷; • (三)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 • (四)承包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 • (五)承包经营权继承纠纷。 • 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未实际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提起 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申 请解决。 • 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就用于分配的土地补偿费数额提起 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010年 11月24 日,安 徽池州 村民因 征地矛 盾将市 长轿车 掀(左 图)
2010年10月14日,广西梧州市苍梧县龙圩镇 因征地纠纷引发的一起事件
现 场 警 车 遭 围 攻 被 掀 翻 警 民 流 血 冲 突
现 场 警 现 场 警 车 遭 围 攻 被 掀 翻 车 遭 围 攻 被 掀 翻
三、土地权属争议及救济途径
• 所谓土地权属争议,是指土地所有 权和使用权归属或界线等问题引起 的确权争议。
1、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归属发生纠 纷,能否直接提起诉讼?
答:不能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先 提交人民政府处理,就是说土地、自然 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归属纠纷的行政 处理程序是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的前置程序(前提),否则法院不予受 理。
2、不动产征收的权限及程序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征收下列土地的,由国务院批 准: (一)基本农田; (二)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三十五公顷的; (三)其他土地超过七十公顷的。 征收前款规定以外的土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 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 征收农用地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先行办理农 用地转用审批。其中,经国务院批准农用地转用的,同时办 理征地审批手续,不再另行办理征地审批;经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征地批准权限内批准农用地转用的,同时 办理征地审批手续,不再另行办理征地审批,超过征地批准 权限的,应当依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另行办理征地审批。
四、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及 解决途径
救济途径
• 协 • 调 •仲 •诉 商 解 裁 讼
2010年8月28日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 民调解法》,该法自 1年1月1日起施 行 ,该法规定了人 民调解委员会的组成 人员、产生程序、工 作原则、方法以及调 解协议的履行、法律 效力等内容,标志着 农村调解工作走向法 制化、规范化、程序 化。
《物权法》86条—92条
①用水、排水相邻关系:应给与方便;自然流水 的利用,应合理分配;自然流水的排放,应尊重 自然流向; ②通行相邻关系: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 ③施工相邻关系:因建筑、修缮建筑物或铺设管 线的不得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与日照; 不得危及相邻不动产的安全; ④排放有害物相邻关系:不得违反规定排放废气、 废水、固体废弃等有害物; ⑤最小损害义务: ⑥补偿责任:
诉 讼
•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51条、52条规定, 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双方当事人通 过协商、调解人不能解决的,可以向农村 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如对仲裁裁 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 内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裁决书发 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协 商、调解不成,也可以不通过仲裁,直接 向法院提起诉讼。
3、当前征收农地纠纷发生的原因
(1)补偿标准严重偏低。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 的原用途给予补偿。 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 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 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 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 数,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单位平均每人 占有耕地的数量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 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 但是,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 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
•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和现代农业的 发展,尤其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 加大,农村土地价值提升,因土地被征收 获取的征地补偿费、承包经营纠纷以及承 包收益分配纠纷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如果 处理不当,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农 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案
例
• 2004年1月20日,陕西百花乡木兰村34户“女客”(出嫁女)得 知新换届的村委会撕毁女子户与原村委会签订的协议,拒绝 女子户参与村集体收益分配时,女子户们便径直到区信访局 上访。百花乡政府进行调查了解后,工作组多次召开村两委 会成员、村民代表、村财务监督小组成员以及女户代表参加 的各类对话会、座谈会、协调会,甚至连乡党委书记、乡长 都来到村上给双方做工作。 • 但村上的男户与女户势不两立、互不相让,两委会又旗帜鲜 明地站在男户的立场上,致使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这一纠 纷的解决过程竟持续了四年之久。四年里,女户们不断地在 乡、区、市、省的有关部门上访或到司法部门“打官司”。
2、不同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主体之间就 权属发生纠纷怎样救济?
• 解决途径 • 协商解决; • 单位之间(如村与村之间)发生争议的,由县级 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 单位与个人(村与村民)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 争议的,由乡政府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 对上面政府处理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 政诉讼; • 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 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农村土地承包法》
• 第三十条 承包期内,妇女结婚,在新居住地未取 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 妇女离婚或者丧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 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 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 第三十一条 承包人应得的承包收益,依照继承法 的规定继承。 • 林地承包的承包人死亡,其继承人可以在承包期 内继续承包。
因拆迁老百姓无家可归!
(一)关于征收农地的有关问题
《宪法》第10条第三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 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 并给予补偿。 《物权法》40条第一款,“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 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 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第二款规定, “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 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 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 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五、宅基地、相邻关系矛盾 纠纷及处理
1、农村使用宅基地建小产权房,其 法律属性?
• 一、深入调查,找准问题的关键;
• 二、以情感人,耐心细致做好当事人 思想工作; • 三、善于运用国家法律政策,营造调 处氛围; • 四、灵活把握,注重实效。
处理相邻关系纠纷的原则
有利生产
方便生活
团结互助 公平合理
第三十三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 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 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 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 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 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 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 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当事人可以 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 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仲 裁
2009年6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 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
已于2010年1月1日起实行。明确列举了农村土
地承包仲裁委员会 的受案范围、仲裁委员会设 置条件、程序等规定,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 纷的解决提供了另一个途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第二 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和仲裁,适用本法。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包括: • (一)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农村土地承包 合同发生的纠纷; • (二)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出租、互换、转让、 入股等流转发生的纠纷; • (三)因收回、调整承包地发生的纠纷; • (四)因确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的纠纷; • (五)因侵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的纠纷; •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 因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及其补偿发生的纠纷,不属于农 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或者 诉讼等方式解决。
1、征收与征用的区别?
①发生的原因与征收对象。征收:国家为公共利益需要, 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 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征用:因抢险、救灾等紧 急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个人 的不动产、动产。 ②根本区别:征收是取得财产的所有权;征用是暂时取得 财产的占有、使用权。 ③补偿条件和范围不同。征收是应当补偿,其范围包括土 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土地附着物和青苗补偿等费用, 以及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征收房屋的还应当 保障居民的居住条件。征用财产使用后应当返还被征用人, 财产毁损灭失的应给予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