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夕 崔涂 阅读答案附赏析
崔涂《除夜有怀》的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崔涂《除夜有怀》的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注释:据《唐才子传》卷九记载,崔涂“穷年羁旅,壮岁上巴蜀,老大游陇山,家寄江南,每多离怨之作”。
(1)本诗写于作者壮年 (限两字)时期。
(1分)(2)有人认为全诗笼罩在悲苦的氛围里,请具体说说有哪些可悲之事。
(6分)答:这首诗抒写旅途之中适逢除夕之夜的悲愁。
离家远行,一可悲也;行当穷乡僻壤,“乱山残雪”之处,二可悲也;适逢春节,孤独无亲,i可悲也。
(每点2分)(3)尾联在诗中的作用上什么?诗人把乡思之情放在除夕夜来写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尾联起点题、点眼的作用。
表达了岭夜除夕,诗人正在飘泊之中;明日新年,家家喜庆团圆,而自己又那堪如此飘泊,这就把因飘泊而引发出乡思之苦更推进了一层。
二:1.试从炼字的角度赏析“乱山残雪夜”这句诗。
C6分)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参考答案1.(6分)①“乱”既指在一片乱山之中,也指作者心绪烦乱:“残”既扣住时令,又写出残冬余寒未消,借此表现心境凄冷。
②“乱山”“残雪”写出了诗人旅居的环境,也是在衬托作者旅居之夜的纷乱凄凉的.心情。
2.(5分)尾联通过写除夕之夜诗人正在漂泊之中,把叹羁旅、思故乡、念骨肉、感孤独诸多纷杂的思绪归结为“那堪”二字,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堪忍受异乡漂泊,希望早日结束羁旅生涯的愿望。
(或“尾联起点题、点睛的作用。
表达了岭夜除夕,诗人正在飘泊之中;明日新年,家家喜庆团圆,而自己又那堪如此飘泊,这就把因飘泊而引发出乡思之苦更推进了一层。
”)注释迢递:遥远貌。
三巴:指巴郡、巴东、巴西,在今四川东部。
羁危:在艰险中羁旅漂泊。
“烛”:一作“独”。
人:一作“春”。
转於:反与。
僮仆:随行小奴。
飘:一作“漂”。
明日:指新年元旦。
岁华:岁月,年华。
译文巴郡巴东巴西,离家多么遥远;漂泊在这艰险之地,真难容身。
山峦错落,大雪下到更残漏尽;孤烛一支,彻夜伴我异乡客人。
春夕崔涂翻译
春夕崔涂翻译【作者】崔涂,字礼山。
少孤,博涉群书,尤精于《易》,学者称为礼山先生。
他是福建人。
有诗一百多首,《全唐诗》中收录五十三首。
晚春风景,写在哪里呢?“年光”,也就是春光。
在青天下照耀着这片春光。
在小园里照耀着庭院。
我想,最初看见这美好的春色时,心里很是欢喜;可是因为游子太多,却不能归家。
《春夕》作于唐僖宗乾符元年,即公元874年。
这时,崔涂正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博学工文”,却没有做成官。
尽管如此,他却依然没有忘记祖国河山,仍关心着时局。
西楼不独临天涯,佳气葱葱不记家。
可是来到了海角边的高山,回头遥望京城,发现自己已经离开家乡多日了。
望着这繁花似锦的春色,和葱郁的香气,只记得天涯咫尺。
《西楼》写于大中四年,即公元878年。
崔涂因仕途不顺,故被迫流落他乡。
诗人流落西南后,因感叹旅况,而触景伤怀。
诗中,时序、花鸟都有一种寥落之感。
早春二月,诗人来到青楼边的西楼上,见花枝茂密,芳香袭人,不由得忆起故园。
我在同一地点写过去的情景,今天却又是另一番光景。
家乡啊,你究竟在哪里?也许,是在繁华的长安,那就更加伤感了。
夕阳西下,万物已经开始凋零了。
你虽然还存在,却不知道要飘向何方。
《客思》作于大中五年,即公元851年。
该诗运用想象,表达了身居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崔涂自从远离家乡以后,便常在晚上思念家乡的亲人,无法入眠。
在晚春的一个傍晚,一轮红日缓缓西沉,唯见寒鸦数点。
他不由得想起过去那温暖的生活。
这时候,他忽然想起白天曾经见到过的富有特征的景色:那葱茏的树木,那清香的花朵,仿佛就在眼前。
原来他写的是自己曾经亲历的事,但也通过想象把它描述出来了。
白天,他站在屋前,看到的是如今依旧那么茂盛的树林;晚上,他来到床前,看到的则是故乡的情景。
作者思绪万千,希望自己能像回家一样,立刻回到家乡。
在一个小池塘边,诗人觉得景色格外秀丽,于是出神欣赏,久久不愿离去。
夜色渐浓,作者只好离开了。
看到这里,读者也会忍不住说,春景多好啊,在外漂泊的人最想念的就是这些吧。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鉴赏作业Word版含答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鉴赏作业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2题。
(9分)春夕旅怀[唐]崔涂①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注】①崔涂: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
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
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上句描绘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写“我”依依不舍送春归去。
B.颔联的第二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C.颈联“故园书动”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中的书一直没有被翻动过,充满寥落之意。
D.诗中前四句都是对春夕之景的描绘,写春景之寥落;后四句重在抒情,抒发了凄婉动人的愁绪。
2.本诗蕴含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2题。
(9分)渭上秋夕闲望①潘阆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
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
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做了铺垫。
B.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慢慢消失在缥缈的水烟之中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C.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春夕
溪水本是无情的,但入山这三 天里,得到了它的同行,便有 了情感。前边就是分头之处了, 心中便不由自主岭。⑵潺湲: 指溪水慢慢流动的样子和声音。
远远的离开了京都长安,踏 上了漫长的旅途。高低起伏的 山峦,一直绵延到商州城外。 武官的大门锁不住寒冷的溪水, 一夜潺潺湲湲的溪水,把诗人 无尽的离愁别绪载到远方。
2.有人以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 “却”字更好,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请结合诗的具
体内容简要赏析。(6分) ①不赞成。(1分)溪水本无情,但眼前这条溪水, 却又似乎有情。“似”字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 的一种主观感觉,语意灵动轻妙;并设置悬念,引导 读者去体悟作者的情绪。(4分。大意对即可得分。) 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坐实。(1分。有比较 即可得分。) • ②赞成。在“人山三日”的旅程中,溪水与旅人一路 相伴,慰藉他的寂寞;而将别之际,又一夜潺湲,依 依惜别。“却”字确定并强调了溪水的有情,赋予溪 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4分。大意对即可得分。) 而“似”字无此意味。(1分。有比较即可得分。) 只答赞成或不赞成不给分。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8、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5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 ⑴题一作《春夕旅怀》。
• ⑵楚城:泛指旅途经过的楚地 • ⑶子规:一作“杜鹃”。 • ⑷动:动辄、每每之意。华发:白发。 • ⑸五湖:春秋时,范蠡佐越王勾践成就霸 业之后,辞宫,乘扁舟泛五湖而去。这两 句说:我现在还没有归去,我要归去就可 以归去,故乡的五湖风景是没有人来和我 争夺的。言外之意:既然如此为什么还留 滞他乡呢?有自嘲意。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水流花谢两无情""崔涂《春夕》赏析(附译文)
水流花谢两无情——崔涂《春夕》赏析【附译文】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注释】⑴《全唐诗》此诗题下注:一本下有"旅怀"二字。
⑵楚城:指湖北、湖南一带的城市,泛指旅途经过的楚地,作者另有《湘中秋怀迂客》《夷陵夜泊》等诗。
首二句感时,慨叹春光易逝。
⑶胡蝶:即蝴蝶。
胡蝶梦:意即往事如梦。
语出《庄子·内篇·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⑷子规:一作"杜鹃",其鸣声凄切。
上句写思家,下句写春夕。
子规(即杜鹃)夜啼切"春夕",与"家万里"联系。
⑸动:动辄、每每之意。
经:一作"多".绝:一作"别".⑹华发:白发。
唯:一作"移".满镜:一作"两鬓".⑺五湖:春秋时,范蠡佐越王勾践成就霸业之后,辞宫,乘扁舟泛五湖而去。
这两句说:我现在还没有归去,我要归去就可以归去,故乡的五湖风景是没有人来和我争夺的。
言外之意:既然如此为什么还留滞他乡呢?有自嘲意。
【译文】水不停地流走,花儿不断地凋零,这是多么无情啊。
正是这无情的时节,我送着最后一缕春风吹过了楚城。
在睡梦中梦见了万里之外的家乡,醒来时正值夜里三更时分,杜鹃在树枝上凄厉地啼叫。
家乡的来信动辄几年都收不到,春天万物萌生,镜中的我却已是满头白发了。
我现在是因为自己抱负未展而不愿归去,我要归去时自然就归去了,故乡五湖的风景是没有人来和我争抢的。
【赏析】《春夕》是唐代诗人崔涂旅居湘鄂时所作的羁旅诗。
此诗用清丽的语言、工整的格律,把暮春之夜时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写得深婉感人,极富诗意,反映了诗人羁旅生涯中浓烈的苦闷情绪。
全诗意象朦胧,意境深婉,格调沉郁。
崔涂,字礼山。
【精编范文】春夕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 (1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春夕阅读答案篇一:崔涂“春夕”阅读试题及答案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21——22问题。
(7分)春夕[唐]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
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21.简析首联中“送”字在诗中的作用。
(3分)▲ 22.尾联中“自是不归归便得”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21.①首联中的“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
②由送春而牵动的思乡之情,笼罩全篇。
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依依为其送别。
③诗人面对着春水远流、春花凋谢的暮春景色,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触景伤怀,更加思念故乡。
(每点1分)22. ①“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语,深刻地传达出仕途坎坷、孤独飘零的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做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思想感情。
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悲愁痛苦之情。
③此外,从暗用五湖典故看,“归”字,除了归乡之意,还含有归隐田园之意,一语双关。
(①②1分③2分)篇二: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201X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201X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30分)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田字格内。
(4分)当你从烦琐的尘事中抽身出来,你也许会觉得空荡荡的。
那么,请走进图书馆吧。
那里,juàn yǒng wǎn yuē有自然真挚的散文,有幽默的童话,有博识睿智的论文,也有清秀的诗词。
徜徉书海,你一定会深感其乐无穷。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公交公司将开辟新客站至电视台、人社局、苏中批发城,华欣商贸城至农工商超市、泰兴公园的两条线路。
《春夕,崔涂》阅读答案
《春夕,崔涂》阅读答案篇一:期中试卷分析焦作市2012~2013学年(下)期中高二年级水平测试语文试题分析本次高二年级试题,第一大题至第五大题特邀焦作一中青年教师刘静和杜晓琳命制,第六大题作文由市教研室党红英老师命制。
在命题中青年教师体现了很好的业务素养和较强的钻研能力。
我们期待有更多的青年教师在原创命题上下些功夫,出些成效。
在此感谢两位老师的辛勤付出。
命题意图第一大题为论述类文本阅读,文段选用的是一篇文艺品论《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对古代诗歌散文的赏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选择题的方式,重点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概念、重要语句的理解,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判断的能力。
第二大题为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节选自《清史稿·曹谨传》。
重点考查对文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分析综合能力,对重要语句的翻译能力;古代诗歌阅读选自唐代诗人崔涂的《春夕》,重点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名篇名句默写出自高考必背篇目64篇,其中初中部分一题,高中部分两题,考查的是识记、理解能力。
第三大题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选文为印度作家拉斯金·邦德的小说《列车上遇到的姑娘》。
第四大题为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文段摘编自纬零、孟玮的《让历史和未来记住他——叶企孙》。
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感受形象,理解语句,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第五大题是语言文字运用,考查内容包括成语的运用、病句的辨析、语言的连贯等语言表达,所选语文材料均来自课外。
第六大题是作文,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考试结果统计本次参加考试人数文科10998人,理科9669人。
全市平均分,理科91.61分,文科88.47分。
全市最高分134,文科134分(武陟一中韦志颖),理科133分(修武一中杨士?);全市120分以上67人(文科40人,理科27人),115分以上295人(文科142人,理科153人),110分以上987人(文科466人,理科521人),105分以上2427人(文科1162人,理科1265人),100分以上5029人(文科2400人,理科2629人),,90分以上11775人(文科5773人,理科6002人)。
读一首诗崔涂《春夕》,春暮思家,一片愁情还自遣
读一首诗崔涂《春夕》,春暮思家,一片愁情还自遣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唐代:崔涂《春夕》漂流在外,逢着春尽,伤春思家,古今情怀相似。
春暮之景,无非悲凄,落花流水,子规啼血,前人诗文中已经写过不知几千万遍。
春尽之情思,也都在一个可数的象限之内:伤感漂泊,思归怀人;感慨光阴之速,美好消逝;人生老去,功名未立。
千万篇诗文,都也大同小异。
然而后来的诗人,并没有因为前人写过而搁笔。
心中的情感激发时,吟咏他人的诗句是不能表达得尽。
他人的诗文读来或许能产生情感共鸣,然而终究不是内心所涌出,虽无龃龉,终不能完全吻合。
必须要搜罗出自己的词句,表达那一刻的情感,才能尽现。
崔涂《春夕》诗,写春尽思家,情固真实,只是未能感人。
大概是因为在文字上下了太多功夫,反而是淡漠了情感。
表达情感的诗,文字只能为辅,情才为主。
情到至深处,则眼前景致,脑中情思,任随调遣,文字纷纷附来,自然浑成,不知所以,可以惊天地,泣鬼神。
读他的这首诗,则不是那样,只能理解他的感情,而不能触动自己的内心,产生共鸣。
除了尾联“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一反前面愁思之调,显露自嘲自遣之意,读来感觉真挚可喜。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这一联被称作警句,广为传颂,历来为人赞赏。
对仗工整,意象恰当,必然是费了一番功夫才想出。
然而也有一些人,认为这联太俗,可能事因为用巧太过,意义又很显白,流于肤浅,没有余味。
也只能赏其工整,此外再没有可以探究的。
春夕旅怀 阅读答案
春夕旅怀阅读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春夕旅怀阅读答案春夕旅怀[唐]崔涂1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春夕诗歌阅读答案
春夕诗歌阅读答案春夕诗歌阅读答案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注:五湖,指春秋越国大夫范蠡隐居的太湖,这里指崔涂的家乡富春江一带。
《春夕》是旅居湘鄂时所作。
(1)请谈谈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2)颔联用了什么典故?此外,颔联还有哪些值得称道的表达特色?(3分)▲(3)概述全诗表达了那些情思?(4分)▲阅读答案:(1)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点明在异乡送春归的诗人形象(点明春归时节我身在异乡);引起下文诗人凄楚的情怀的抒发。
(每点1分)(2)分析:典故:庄周梦蝶(或:杜鹃啼血)(1分)虚实结合: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
下句实写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只有子规月相伴。
烘托渲染(视听结合):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注意,视听结合分析时不能将蝴蝶一句作为视觉描写)曲折层递: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梦醒而更思乡,子规啼唤,愁上加愁,这三层愁情,一层比一层深。
(每点1分,写出两点即可。
)(3)分析:春逝之伤;思乡之苦;迟暮之悲(或对范蠡功成身退的羡慕);故园美好却欲归不得的矛盾。
(答出1点1分,2点2分,3点4分)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7、夸张:突出了……的本质特征8、对偶:句式整齐有节奏。
说明文阅读1.明确说明对象辨析说明对象可以:a.看文章题目;b.根据说明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古诗春夕·水流花谢两无情翻译赏析
古诗春夕·水流花谢两无情翻译赏析《春夕·水流花谢两无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崔涂。
其古诗全文如下: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前言】《春夕》是唐代诗人崔涂旅居湘鄂时所作的羁旅诗。
此诗用清丽的语言、工整的格律,把暮春之夜时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写得深婉感人,极富诗意,反映了诗人羁旅生涯中浓烈的苦闷情绪。
全诗意象朦胧,意境深婉,格调沉郁。
【注释】⑴《全唐诗》此诗题下注:一本下有“旅怀”二字。
⑵楚城:指湖北、湖南一带的城市,泛指旅途经过的楚地,作者另有《湘中秋怀迂客》《夷陵夜泊》等诗。
首二句感时,慨叹春光易逝。
⑶胡蝶:即蝴蝶。
胡蝶梦:意即往事如梦。
语出《庄子·内篇·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⑷子规:一作“杜鹃”,其鸣声凄切。
上句写思家,下句写春夕。
子规(即杜鹃)夜啼切“春夕”,与“家万里”联系。
⑸动:动辄、每每之意。
经:一作“多”。
绝:一作“别”。
⑹华发:白发。
唯:一作“移”。
满镜:一作“两鬓”。
⑺五湖:春秋时,范蠡佐越王勾践成就霸业之后,辞宫,乘扁舟泛五湖而去【翻译】水不停地流走,花儿不断地凋零,这是多么无情啊。
正是这无情的时节,我送着最后一缕春风吹过了楚城。
在睡梦中梦见了万里之外的家乡,醒来时正值夜里三更时分,杜鹃在树枝上凄厉地啼叫。
家乡的来信动辄几年都收不到,春天万物萌生,镜中的我却已是满头白发了。
我现在是因为自己抱负未展而不愿归去,我要归去时自然就归去了,故乡五湖的风景是没有人来和我争抢的。
【鉴赏】诗一起笔,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
流水落花春去也——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
诗第二句“送尽东风过楚城”更加感伤。
“楚城”,泛指湘鄂一带。
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依依为她送别。
这里,不是春风他送我回故乡,而是他在异乡送春归。
春夕旅怀 阅读答案
春夕旅怀阅读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春夕旅怀阅读答案春夕旅怀[唐]崔涂1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春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夕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崔涂是江南人,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为客,自称是孤独异乡人(《除夕书怀》)。
《春夕》是他旅居湘鄂时所作。
文学此载于《全》卷六百七十九。
诗一起笔,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凋谢。
流水落花春去也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
诗第二句送尽东过楚城更加感伤。
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依依为她送别。
这里,不是春风他送我回故乡,而是他在异乡送春归。
这一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
诗人面对着落红满地、柳絮漫天的残春景物,不可能不更加思念故乡。
由送春而牵动的思乡之情,笼罩全篇。
以下句句写的是思乡衷曲。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这一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是传诵的名句。
诗人运用了新奇的造语,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
上句巧写梦境。
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
然而,这只不过象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翩飞舞于花间,虽然有趣,毕竟虚幻而短暂,醒来之后,蝴蝶还是蝴蝶,庄周还是庄周。
游子从蝴蝶梦中获得片刻的回乡之乐,但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岂不更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
何况此时又正当子规枝上月三更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鸟(即杜鹃)在月下哀哀啼唤:子归!子归!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游子的心,该是何等的痛苦哀伤,真如诗句中所谓道一叫一回肠一断!这里,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一层;梦醒而更思乡,二层;子规啼唤,愁上加愁,三层。
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上一联以景传情,下一联则直接诉说思乡之苦。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音讯杳然,他不可能不望眼欲穿,忧心如焚。
这句中的一个动字,把诗人那种由期待而沮丧、而嗟怨的复杂的心理,逼真地传达出来了。
中考语文诗歌欣赏专题训练
第二部分专题六(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春夕[唐]崔涂①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注释】①崔涂,唐代诗人,浙江人。
公元888年举进士,终生漂泊,久在湘、鄂等地做官。
《春夕》是他旅居湘鄂时所做的羁旅诗。
②五湖:指春秋越国大夫范蠡隐居的太湖,这里指崔涂的家乡富春江一带。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前四句运用“流水、落花、东风、梦、子规、月”等意象,描绘了落花满天的暮春之景,构成清冷孤寂的意境。
B.颔联用了“庄生梦蝶”及“子规啼血”的典故,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C.颈联描写诗人的处境,“动”是动乱不安的意思,“唯”字,更加突出他的内心愁苦之深。
D.本诗抒发诗人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思乡之情及归隐田园之意。
【解析】C项“动”是动辄的意思,书信动辄经年断绝,暗示社会的动乱不安。
2.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首联渲染暮春景色,点明在异乡送春归的诗人形象,引起下文诗人凄楚的情怀的抒发。
B.颔联描写想象之景,诗人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
C.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尾联自慰自嘲,墨中藏意,饶有情味。
D.这首诗,以写景始,以抒情结,意境深婉、情调沉郁。
【解析】B项“想象之景”错,颔联景物描写是虚实结合,上句巧写梦境,是虚景,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
下句实写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只有子规和月相伴。
【赏析】首联照应题目,首联交代了时令、地点,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诗人在异乡送春归,以景写情,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的感叹,引起下文诗人凄楚的情怀的抒发。
颔联运用了“庄生梦蝶”的典故,创造出曲折幽深的情境,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上句巧写梦境。
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
崔涂《春夕》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崔涂《春夕》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春夕旅怀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注:春夕旅怀即春夕①崔涂: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
2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
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五湖,指春秋越国大夫范蠡隐居的太湖,这里指崔涂的家乡富春江一带。
《春夕》是作者旅居湘鄂时所作。
(1)请谈谈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2)颔联用了什么典故?此外,颔联还有哪些值得称道的表达特色?(3分(3)概述全诗表达了作者那些情思?(4分)(4)子规是哪种鸟的别名?李白的《蜀道难》中哪两句也是写子规的?(2分)(5)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6)诗的前四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3分)(7)结合全诗,简析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阅读答案:(1)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点明在异乡送春归的诗人形象(点明春归时节我身在异乡);引起下文诗人凄楚的情怀的抒发。
(每点1分)(2)分析:典故:庄周梦蝶(或:杜鹃啼血)(1分)虚实结合: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
下句实写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只有“子规”“月”相伴。
烘托渲染(视听结合):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注意,视听结合分析时不能将蝴蝶一句作为视觉描写)曲折层递: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梦醒而更思乡,子规啼唤,愁上加愁,这三层愁情,一层比一层深。
(每点1分,写出两点即可。
)(3)分析:春逝之伤;思乡之苦;迟暮之悲(或“对范蠡功成身退的羡慕”);故园美好却欲归不得的矛盾。
(答出1点1分,2点2分,3点4分)(4)杜鹃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春夕旅怀
春夕旅怀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5)诗的颈联“华发春唯满镜生”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内心愁苦而生华发:家书多年断 绝而望眼欲穿,忧心如焚;社会动 乱不安。
春夕旅怀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白话译文:
水不停地流走,花儿不断地凋零,这是多么无情啊。正是 这无情的时节,我送着最后一缕春风吹过了楚城。 在睡梦中梦见了万里之外的家乡,醒来时正值夜里三更时 分,杜鹃在树枝上凄厉地啼叫。 家乡的来信动辄几年都收不到,春天万物萌生,镜中的我 却已是满头白发了。 我现在是因为自己抱负未展而不愿归去,我要归去时自然 就归去了,故乡五湖的风景是没有人来和我争抢的。
春夕旅怀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7)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对春天逝去的伤感; 对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 对社会动荡、家书经年断绝的忧愁; 对自己年华易逝的伤悲; 对仕途坎坷、欲干不能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 对归隐山水田园的向往。
春夕旅怀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8)有人认为尾联中的“归”有归隐之意,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春夕旅怀阅读答案
★春夕旅怀阅读答案
春夕旅怀 [唐]崔涂1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2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
2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
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3分)
(2)结合全诗,简析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阅读答案:
11.略
相关阅读
•听赵秀才弹琴阅读答案附赏析
•李白《送友人入蜀》阅读答案及赏析
•泛淮阅读答案附翻译
•清江引·咏梅阅读答案附赏析
•元稹的唐诗阅读答案及赏析
•长门怨(其一) 刘皂阅读答案附赏析
•柳永《雨霖铃》阅读答案及赏析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阅读答案附赏析
•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阅读答案附赏析•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秋词》《天净沙秋思》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崔涂孤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崔涂孤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崔涂孤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孤雁崔涂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注(1)崔涂(854~?),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
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
终生飘泊,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
(2)矰:zēng短箭。
缴zhuó:系箭的丝绳。
1.这首诗全篇皆实写“孤雁”,作者是怎样突出孤雁之“孤”的?(6分)答案①首联用“几行”归雁之“行”与下句中“独何之”之“独”形成对比,突出孤雁之“孤”。
②颔联通过孤雁在暮雨中的动作、神情、状态,突出其孤。
失群之雁,声音凄厉,呼寻伙伴。
面对芦叶萧萧的池塘,影单心怯,几度盘旋,欲下未下,迟疑畏惧。
③颈联,通过环境渲染来衬托其形单影只,突出其孤:月冷云低,孤雁就是在这样一个昏暗、压抑、恐怖的环境中飞行。
(每点2分)2.结合全诗,说说诗的最后两句作者对孤雁有怎样的感情?又借孤雁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5分)答案最后两句写出诗人对孤雁的安慰与担忧:孤雁未必会遭暗算,但孤飞总使人易生疑惧。
在安慰孤雁的同时也透露出对孤雁处境的担心。
(3分)诗人以孤雁自喻,他漂泊异乡的羁旅之情;世路险峻的孤凄忧虑。
(2分)二:注:①崔涂(854~?),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
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
终生飘泊,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
②赠:zěng短箭。
缴zhuó:系箭的丝绳。
(1)清简要赏析“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一联。
(4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⑴颈联写孤雁在逼近洲渚的暗淡的乌云之间飞行,伴随着它的还有关塞凄凉的月亮,虚实结合,烘托了一种压抑凄冷的氛围,表现了孤雁的孤独无依、凄凉寂寞。
(答拟人手法亦可)⑵诗人托物言志,以孤雁自喻,表达了他漂泊异乡的孤独以及对于世路险峻的忧虑(疑惧、担心)。
首联用“几行”与下句中“独”形成对比,突出孤雁之“孤”;颔联通过孤雁在暮雨中的动作、神情、状态,突出其孤;颈联,通过环境渲染来衬托其形单影只,突出其孤;尾联写诗人对孤雁的安慰与担忧:孤雁未必会遭暗算,但孤飞总使人易生疑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夕崔涂阅读答案附赏析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五湖,指春秋越国大夫范蠡隐居的太湖,这里指崔涂的家乡富春江一带。
《春夕》是作者旅居湘鄂时所作。
(1)请谈谈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
(2)颔联用了什么典故?此外,颔联还有哪些值得称道的表达特色?(3分)
(3)概述全诗表达了作者那些情思?(4分)
阅读答案:
9(1)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点明在异乡送春归的诗人形象(点明春归时节我身在异乡);引起下文诗人凄楚的情怀的抒发。
(每点1分)
(2)分析:典故:庄周梦蝶(或:杜鹃啼血)(1分)
虚实结合: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
下句实写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只有子规月相伴。
烘托渲染(视听结合):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注意,视听结合分析时不能将蝴蝶一句作为视觉描写)
曲折层递: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梦醒而更思乡,子规啼唤,愁上加愁,这三层愁情,一层比一层深。
(每点1分,写出两点即可。
)(3)分析:春逝之伤;思乡之苦;迟暮之悲(或对范蠡功成身退的羡慕);故园美好却欲归不得的矛盾。
(答出1点1分,2点2分,3点4分)(1)请谈谈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
(2)颔联用了什么典故?此外,颔联还有哪些值得称道的表达特色?(3分
(3)概述全诗表达了作者那些情思?(4分)
(4)子规是哪种鸟的别名?李白的《蜀道难》中哪两句也是写子规的?(2分)
(5)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6)诗的前四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3分)
(7)结合全诗,简析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阅读答案:
(1)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点明在异乡送春归的诗人形象(点明春归时节我身在异乡);引起下文诗人凄楚的情怀的抒发。
(每点1分)
(2)分析:典故:庄周梦蝶(或:杜鹃啼血)(1分)
虚实结合: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
下句实写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只有子规月相伴。
烘托渲染(视听结合):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注意,视听结合分析时不能将蝴蝶一句作为视觉描写)
曲折层递: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梦醒而更思乡,子规啼唤,愁上加愁,这三层愁情,一层比一层深。
(每点1分,写出两点即可。
)(3)分析:春逝之伤;思乡之苦;迟暮之悲(或对范蠡功成身退的羡慕);故园美好却欲归不得的矛盾。
(答出1点1分,2点2分,3点4分)(4)杜鹃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5)运用了虚实结合和对比的表现手法。
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形成对比。
作用:渲染了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苦。
(6)诗的前四句运用流水、落花、东风、梦、子规、月等意象,(2分)描绘了落花满天的暮春之景,构成清冷孤寂(凄凉愁惨)的意境。
(1分)(7)诗人面对着春水远流、春花凋谢的暮春景色,表达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
②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表达了游子孤身漂泊异乡的思乡之情。
③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语,深刻地传达出诗人仕途坎坷、孤独飘零的苦闷彷徨、悲愁痛苦之情。
4同时,从暗用五湖典故看,含有归隐田园之意。
(答对一点得两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满分)阅读练习二:
注:崔涂,唐代诗人,浙江人。
公元888年举进士,终生飘泊,久在湘、鄂等地做官。
(1)首联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2分)
(2)颔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4分)
(3)有人认为尾联中的归有归隐之意,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4分)(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3分)
(5)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6)子规是哪种鸟的别名?李白的《蜀道难》中哪两句也是写子规的?(2分)
答案:
(1)(2分)①交待了时令(季节)、地点;(1分)②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
(1分)
(2)(4分)虚实结合、用典、对比(衬托)、对偶、视听结合、借景抒情。
(每点1分,答对4点得满分)
(3)(4分)自是不归归便得一句,表达了诗人想归而不能归的无奈;(2分)五湖烟景有谁争句中化用范蠡携西施归隐五湖的典故,可知归字含有归隐田园之意。
(2分)
(4)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之情:对社会动荡、家书经年断绝的担忧之情;仕途坎坷、年华易逝的自伤之情;渴望归隐的迫切心情。
3分(5)运用了虚实结合和映衬的表现手法,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
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相互烘托、映衬。
作用:渲染了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以景传情,表达作者的思乡之苦。
3分(6)杜鹃。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2分
春夕酒醒皮日休阅读答案附赏析春夕旅怀阅读答案附赏析除夜有怀(崔涂)孤雁(崔涂)春夕旅怀阅读答案孤雁杜甫与孤雁崔涂阅读答案阅读练习三:
⑴首联写景有何作用?
⑵本诗在用典、想象及倒装方面都有精妙之处,请选择其一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⑴诗歌起笔写景,描绘出一幅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流水落花随春去。
以景写情,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的感叹。
把东风拟人化,但不是春风送我回故乡,而是我在异乡送春归,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
落红满地、柳絮漫天的残春景物牵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忧愁、伤感)。
⑵用典:颔联运用了庄生梦蝶的典故,创造出曲折幽深的情境,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尾联暗用范蠡泛舟五湖、归隐田园的典故,归还含有归隐之意。
想象:作者用蝴蝶梦想象梦中回乡的片刻欢娱,杜鹃啼三更令人联想游子之心,渲染了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思乡之情顿出。
倒装:尾联倒装,意思是说,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人和我争的!假如我要回去,便能够回去。
是我自己不回去呀!倒装后强调了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深刻反映了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自嘲、自慰的心理。
阅读练习四: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
2.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思乡之情。
从家万里故园书绝自是不归等处可以看出。
2.用渲染、烘托手法,缘情写景,以景传情。
第一句,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
以残春之景,写诗人的思乡之情。
第三句,子规啼与三更月,构成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传达思乡之情。
参考译文
水不停地流走,花儿不断地凋零,这是多么无情啊。
正是这无情的时节,我送着最后一缕春风吹过了楚城。
在睡梦中梦见了万里之外的家乡,醒来时正值夜里三更时分,杜鹃在树枝上凄厉地啼叫。
家乡的来信动辄几年都收不到,春天万物萌生,镜中的我却已是满头白发了。
我现在是因为自己抱负未展而不愿归去,我要归去时自然就归去了,故乡五湖的风景是没有人来和我争抢的。
赏析:
《春夕》是唐代诗人崔涂旅居湘鄂时所作的羁旅诗。
此诗用清丽的语言、工整的格律,把暮春之夜时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写得深婉感人,极富诗意,反映了诗人羁旅生涯中浓烈的苦闷情绪。
全诗意象朦胧,意境深婉,格调沉郁。
这首诗情切境深,风格沉郁。
诗的前四句通过对暮春之夕特定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景物之间互相映衬、烘托,构成一片凄凉愁惨的气氛。
诗中没有直接点出思乡,而一片思乡之情荡漾纸上。
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尾联自慰自嘲,墨中藏意,饶有情味。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