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中医穴位贴敷法

合集下载

穴位敷贴法课件PPT

穴位敷贴法课件PPT

缺点
皮肤过敏风险
部分人对某些中草药成分可能产生过敏反应,导致皮肤红肿、瘙 痒等症状。
疗效不稳定
穴位敷贴法的疗效受到个体差异、操作技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 时会出现疗效不稳定的情况。
需要专业指导
穴位敷贴法的操作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应在专业医师或针 灸师的指导下进行。
发展前景
1 2
结合现代科技
病变部位
根据病变部位选择相应的 穴位,如咳嗽可选择肺俞、 天突等穴。
少而精原则
选取少数几个关键穴位, 避免过多或过于分散。
贴敷材料
中药散剂
将中药研磨成粉末,用适量的介 质调和制成药饼或药丸进行贴敷。
鲜药
选取新鲜的中草药,洗净后直接贴 敷在穴位上。
膏药
市售的成品膏药,根据需要选择合 适的进行贴敷。
操作步骤
清洁皮肤
敷贴结束后,用温水清洁穴位 周围的皮肤。
调整饮食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以免影响药效和刺激皮肤。
休息与活动
敷贴后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 动和出汗,以免影响药效和造
成不适。
03
穴位敷贴法临床应用
内科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如胃痛、腹泻等,可以通 过穴位敷贴法缓解症状, 调整消化功能。
呼吸系统疾病
穴位敷贴法课件
目 录
• 穴位敷贴法简介 • 穴位敷贴法操作流程 • 穴位敷贴法临床应用 • 穴位敷贴法实证研究 • 穴位敷贴法优缺点分析 • 穴位敷贴法常见问题解答
01
穴位敷贴法简介
定义与历史
定义
穴位敷贴法是一种将药物敷贴在 特定穴位,通过刺激穴位和药物 的渗透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 的中医疗法。
清洁穴位用酒精或温水清洁所选 穴位,去除污垢和油脂。

穴位敷贴技术

穴位敷贴技术

11/21/2016
临床应用—常用赋型剂
鸡蛋清:能清热解毒,含蛋白质和凝胶,能增强药物的粘 附性,可使药物释放加快,但容易干缩和变质。 凡士林:医用凡士林,呈半透明状,主要用于医药上配制 各种软膏、眼膏的基质,还可用于皮肤保护油膏。凡士林粘 稠度适宜,穿透性较好,能促进药物的渗透,可与药粉调和 为软膏外敷。 麻油或植物油:麻油调和贴敷药,能增强药物的粘附性, 可润肤生肌。
丸剂:将药物粉碎过细筛后,拌和适当的粘糊剂制成,便 于应用。
11将药物研碎过筛后,加水或面糊等赋形剂适量,制 成锭形,晾干,临床使用时加水或醋磨糊,涂敷于穴位上。 可减少配制过程的麻烦,方便储存,适应于慢性疾病的保健。 软膏剂:将药物粉碎过细筛或经提取浓缩后的浸膏,加入适 宜的基质调匀并熬成膏状,使用时摊贴于穴位上。本剂型的 渗透性较强,药物释放得慢,具有粘着性和扩展性。 硬膏剂:将药物放入麻油或豆油内浸泡1~2日,将油放锅 内加热,炸枯后过滤,药油再熬至滴水成珠时,加入铅丹或广 丹,摊涂于厚纸、布等材料中央做成固体膏剂。使用时可直 接贴用或加热后贴于穴位。本剂型作用持久,保存方便。
11/21/2016
理论依据
理同内治
病从外入、由表达里,即有外治以应之,故先取其外。病 由内生,形诸于外,由里达表,亦可以外治,非外治者不 能治内。内服汤药与穴位敷贴同样的通过经络“内联脏腑、 外络肢节”和“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到达五脏 六腑、五官九窍和四肢百骸,发挥其治疗作用。
《理瀹骈文》:“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经文内 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外治之理,即内 治之理。”
11/21/2016
临床应用—常用剂型
涂膜剂:是利用现代工艺以高分子聚合物为成膜材料,制成 的含药涂膜剂,为一种新颖的骨架型经皮给药,使用时涂于皮 肤特定穴位上。 贴膏剂:采用高分子材料作基质而制成,具有药物容量高、 剂量准确,透皮性、贴敷性、保湿性好,贴着舒适,不污染衣 物等特点,是具有发展前景的外用中药新剂型。 药袋:将应用药物粉碎过细筛后,放入布袋,混以水、醋、 酒或其它赋型剂,放笼上蒸热后,乘热放于贴敷穴位上,冷 后更换。 磁片:将磁片制成不同大小,面积应根据保健目的和穴位 的部位而定,使用时,根据需要贴敷于相应穴位。

论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论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论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治疗及护理体会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又称为天灸,是指将某些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经过辩证后贴敷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引起局部皮肤发红或发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本文对穴位贴敷疗法在多种中医儿科疾病中的治疗及护理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穴位贴敷在中医儿科疾病中的应用穴位贴敷配置方法方法是将配制好的草药研成细末,用生姜汁调匀,成lcm×1cm大小膏状,放入2cm×2cm纱布块上,贴于相应穴位,透气胶布固定。

在治疗不同疾病时选择不同的穴位。

1.1 在肺炎喘嗽中的应用取穴:肺俞、大椎、定喘穴等,背部穴位均取双侧。

贴敷时间依据不同年龄及耐受程度,每次0.5~3h即可。

1次/d,5~7次为1个疗程。

张艳平等[1]研究显示,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喘嗽总有效率达96.67%。

穴位贴敷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能快速吸收肺部秽音,提高患者体内干扰素水平,增强机体非特异性防御能力,是治疗小儿肺炎的有效方法之一[2]。

1.2 在泄泻中的应用方取穴:中脘、神阙、天枢等。

贴敷时间依据不同年龄及耐受程度,每次0.5~4h即可。

1次/d,7次为1个疗程。

黄琴等[3]研究显示,穴位贴敷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总有效率可达94.0%。

贴敷药物可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肤部,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治疗和调整作用。

贴敷药物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联络脏腑,沟通表里,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

1.3 在外感发热中的应用取穴:双侧涌泉穴、大椎、风门等。

贴敷时间依据不同年龄及耐受程度,每次0.5~12h即可。

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刘吉昌等[4]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法治疗感冒发热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在开始出汗时间、起效时间较快,但痊愈时间与口服西药治疗无较大差异。

穴位贴敷疗法集腧穴、药物两者综合作用于一身,治疗感冒发热患者,无须经过辩证,只要符合“发热,无汗出”条件即可应用,有是证用是药,不涉及其后的个体化辩证治疗,适用范围较广,便于临床操作。

中医外治之穴位贴敷疗法

中医外治之穴位贴敷疗法

中医外治之穴位贴敷疗法中药外敷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经络学说,通过辨证论治、选取相应的腧穴,并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贴敷,通过中药对腧穴的刺激,发挥经络系统整体调节作用,从而发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平衡脏腑作用,达到预防及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贴敷疗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中医外治法之一,在《内经中就有“内者内治,外者外治”的记载。

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在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的一行之有效的独特疗法,临床应用广泛,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深受患者喜爱。

不论西医还是中医,不论内治还是外治,其根本目的是在有效治疗或者预防疾病的同时,减少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穴位贴敷疗法和中医其他疗法一样,均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前提,通过药物的刺激,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恢复机体内部各脏腑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本疗法适用于临床各科疾病,不仅在外科、骨伤、皮肤、五官、肛肠等科疾病的治疗方面显出特色,而且对内科、妇科疾病也有显著疗效,尤对老幼虚弱之体、攻补难施之时、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更有内服法所不具有的诸多优点,故穴位敷贴疗法从古至今一直受到临床医家关注。

荣宸医用冷敷贴是由67种名贵中药材(文三七,新疆五彩阿魏,清水全虫,土元,全开广地龙,蜈蚣,辽细辛,龙血竭,何首乌,鸡血藤,红花,伸筋草,透骨草,路路通,灵霄花,乳香,明没药)等精制而成。

具有活血化瘀,壮骨续筋,祛风散寒,去湿除痹等功效。

荣宸医用冷敷贴古方黑膏的治疗范围:说的简单通俗点,就是治疗骨病。

其中包括(骨质增生,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骨刺,滑膜炎,半月板损伤,足跟痛,网球肘,肌肉酸痛等病症)中医常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只要瘀阻的经脉打通了,病自然就好了。

荣宸医用冷敷贴延续古法传承制作,以养血壮骨为基础,辅以活血化瘀祛风散寒去湿等功效,开创了以补为主,以治为辅的新思路。

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穴位贴敷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已经在中医儿科的治疗和护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以调整人体经络与脏腑功能、改善疾病症状为主要作用,通过在特定穴位贴敷特定药物或贴敷艾灸等方式,达到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在我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穴位贴敷疗法对于儿童疾病的疗效以及在护理中的价值和意义。

下面我将就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治疗及护理体会进行详细阐述。

一、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治疗作用穴位贴敷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其治疗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调理脏腑功能:穴位贴敷疗法通过作用于特定穴位,能够调理人体脏腑功能,解决儿童常见的消化不良、睡眠问题等。

2. 缓解疾病症状: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常用于缓解儿童常见的感冒、咳嗽等疾病症状,有效改善患儿的不适感和症状。

3. 提高免疫力:穴位贴敷疗法能够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儿童的抵抗力,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4. 促进健康生长发育: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还能够帮助儿童促进健康的生长发育,对于生长迟缓、体质虚弱的儿童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二、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护理意义穴位贴敷疗法除了在治疗上发挥作用外,其在护理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1. 疼痛管理:穴位贴敷能够有效地缓解儿童的疼痛感,对于手术后疼痛、内脏疼痛等能够发挥一定的镇痛作用。

2. 心理护理: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护理中能够帮助儿童调整心理状态,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提高治疗的合作度。

3. 促进康复:穴位贴敷疗法能够促进病情的康复,加快伤口愈合、促进组织修复,有利于儿童的康复与恢复。

4. 保护皮肤:在穴位贴敷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对皮肤的护理,避免过敏和损伤,保护儿童的皮肤健康。

三、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应用技巧在实际操作中,穴位贴敷疗法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以下是我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总结的一些应用技巧:1. 穴位的选择:穴位贴敷需要根据儿童的病症和体质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避免选择禁忌穴位或选择错误的穴位。

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应用

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应用

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2-24T14:53:37.247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3期作者:樊显翠[导读] 探析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应用效果樊显翠庆阳市环县人民医院甘肃省庆阳市 745700摘要:目的:探析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抽选本院中医儿科近一年内所收治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疗法,实验组患儿加之穴位贴敷疗法,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配合度。

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穴位贴敷法可以应用在多种儿科疾病治疗中,对于提升儿童治疗配合度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因当在临床实践中广泛适用。

关键词:穴位贴敷法;中医儿科;应用效果儿科患儿通常对疼痛耐受度较低,对苦味药物接受能力差,并且常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较低的治疗配合度,因此采用不会对患儿带来疼痛感受的穴位贴敷法对于提升儿科患儿的治疗配合度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穴位贴敷疗法以中医通络学说为理论根基,通过对中药进行二次加工的方式将其制成药膏贴敷在对应穴位上,以起到活血通络、对症治疗的目的[1]。

本文基于此抽选本院120例儿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析穴位贴敷疗法对于中医儿科的应用效果,现取得研究成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选本院中医儿科近一年内接收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两组患儿的疾病种类涵盖消化系统疾病及呼吸道疾病等多种类型,且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作为研究样本。

1.2纳入标准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如下:①患儿家属对研究流程具备充分认知,并签字确认;②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3排除标准本次研究的排除标准如下:①患儿不存在其他严重疾病;②患儿不存在精神障碍或交流困难现象。

中医儿科特色疗法中药穴位敷贴PPT课件

中医儿科特色疗法中药穴位敷贴PPT课件

06
CATALOGUE
中药穴位敷贴的研究与展望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国内研究
近年来,国内对中药穴位敷贴的研究不断深入,涉及穴位选 择、药物配方、敷贴方法等多个方面。同时,大量的临床实 践也证明了中药穴位敷贴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有效性。
国外研究
虽然中药穴位敷贴在国外的研究相对较少,但随着中医在国 际上的传播和认可,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这 一领域。目前,已有一些国外医疗机构尝试将中药穴位敷贴 应用于儿科疾病的治疗。
穴位定位
确定穴位位置,可以用手指轻轻按压寻找敏感点,也可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 进行定位。
敷贴方法与时间
敷贴方法
将制备好的药膏或药饼贴于选定的穴位上,用胶布固定,防止脱落。敷贴前可先 用酒精清洁皮肤。
敷贴时间
根据患儿年龄、体质和病情,敷贴时间一般为2-4小时。对于敏感体质的患儿, 应适当缩短敷贴时间,并注意观察皮肤反应。
中医儿科特色疗法 中药穴位敷贴汇报人源自xxx2024-01-24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中药穴位敷贴的基本原理 • 中药穴位敷贴的临床应用 • 中药穴位敷贴的操作方法 • 中药穴位敷贴的临床效果评价 • 中药穴位敷贴的研究与展望
01
CATALOGUE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探讨中药穴位敷贴在 儿科疾病治疗中的应 用及优势。
遗尿
中药穴位敷贴可用于治疗小儿 遗尿,通过刺激穴位,改善膀 胱功能,减少夜间尿床现象。
不同年龄段的敷贴疗法
婴儿期
对于婴儿期的宝宝,中药穴位敷贴疗 法需特别注意敷贴时间和药物选择, 避免对皮肤造成刺激。
幼儿期
幼儿期宝宝皮肤较为敏感,敷贴时应 选择刺激性小的药物,并控制敷贴时 间。

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
背俞穴:一方面,背俞穴是脏腑之输注于腰背部的 腧穴,可以治疗与其相应的脏腑病症。《素问·咳论》 “治脏者,治其俞。”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说: “五脏之系皆在于背,脏腑十二腧皆在背,其穴并可 入邪,故脏腑病皆可治背。”另一方面,背俞穴位于 膀胱经,性质属阳。《难经·六十七难》:“阴病行 阳,……俞在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病 阳治”。
任督二脉之穴:可振奋阳气,内络脏腑,协调阴阳
穴位
神阙: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 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较差,脐下没有脂肪组织,皮 肤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渗透性较强,药物分子较易 透过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弥散入血而通 达全身,脐下腹膜还分布丰富的静脉网,连接于门静 脉,从而使药物得以经此捷径直达肝脏。
膻中
肺系疾病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药物选择 寒证明显:白芥子,细辛,法半夏,延胡索,丁香,
肉桂,白胡椒 寒证不明显:白芥子,细辛,法半夏,延胡索,沉香,
甘遂,全瓜蒌
肺系疾病
肺纤维化 药物选择: 虚证: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 痰瘀证:血竭,水蛭,僵蚕,皂荚,黄芪,白术,蚤
休,防风,甘草,蝉蜕
溯源
宋代《太平圣惠方》中记载:“治疗腰腿脚风痹冷痛 有风,川乌头三个去皮脐,为散,涂帛贴,须臾即 止”。明代《普济方》中有“鼻渊脑泻,生附子末, 葱诞和如泥,罨涌泉穴”的记述。李时珍的《本草纲 目》中更是收载了不少穴位贴敷疗法,如“治大腹水 肿,以赤根捣烂,入元寸,贴于脐心,以帛束定,得 小便利,则肿消”等等,另外吴茱萸贴足心治疗口舌 生疮、黄连末调敷脚心治疗小儿赤眼至今仍在沿用。
/桂枝 白芥子,麻黄,细辛,荜茇,石菖蒲 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肉桂,沉香,樟脑,

穴位贴敷操作方法

穴位贴敷操作方法

穴位贴敷操作方法
穴位贴敷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贴敷特定的穴位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穴位贴敷的操作方法:
1. 清洁穴位:用温水和肥皂清洗贴敷部位,然后用干净毛巾擦干。

2. 选择合适的穴位:根据需要贴敷的目的选择适当的穴位。

若不确定可以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建议。

3. 准备贴敷材料:准备好贴敷材料,如膏药、贴敷粉、贴敷布等。

4. 贴敷方法:
(1)膏药贴敷:将膏药剪成适当大小,贴在穴位上,用手指压实。

(2)贴敷粉贴敷:将贴敷粉均匀撒在穴位上,用气垫布或胶布将其覆盖固定。

(3)贴敷布贴敷:将贴敷布剪成适当大小,用凡士林或透明胶布粘贴在穴位上。

5. 固定贴敷:用胶布或绷带将贴敷材料固定在穴位上,确保贴敷材料不会松动。

6. 保持时间:根据需要,贴敷时间可以长短不等,一般可保持数小时至整夜。

7. 贴敷后护理:在取下贴敷材料后,用温水擦拭贴敷部位,保持干燥。

如有不
适或皮肤敏感,应及时停止贴敷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穴位贴敷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建议,以确保正确的穴位选择和操作方法。

此外,穴位贴敷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特定的疾病和情况可能需要特殊处理,如妊娠期、孕妇、儿童等,应慎重进行。

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9 年第 6 卷第 24 期2019 Vol.6 No.24113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治疗及护理体会邹雪凤(重庆市潼南区中医院,重庆 402660)【摘要】我国中医疗法源远流长,其中穴位贴敷就是比较典型的疗法之一,在儿科疾病治疗中应用较广。

穴位贴敷对于多种小儿疾病的治疗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不仅可以减少小儿的治疗痛苦,同时可以在根本上减少小儿日后病情复发的几率。

本文对穴位贴敷疗法在小儿疾病治疗中的几种典型应用进行了探讨,同时也总结了几点治疗过程中对小儿护理的相关体会,希望可以有助于提升穴位贴敷疗法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医儿科;穴位贴敷;治疗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24.113.01在中医治疗中穴位贴敷疗法主要就是通过将药物进行研磨或者熬制,并通过膏药的方式在相关穴位进行贴敷,从而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该方法在临床实践中操作方便,价格低廉,同时也能够有效减少小儿患者的治疗痛苦,所以在小儿疾病治疗中应用较多。

1 中医儿科中对穴位贴敷疗法的典型应用1.1 应用于肺炎咳喘的治疗在治疗小儿肺炎咳喘时一般选择的穴位主要有大椎穴、肺腧穴以及定喘穴等,具体的贴敷次数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年龄来进行断定,通常每次贴敷期间为4小时到8小时之间,一天贴敷一次即可,5次为一个疗程。

在临床实践中,穴位贴敷疗法对于小儿肺炎咳喘的治疗有效率可达96%。

该方法在治疗小儿肺炎咳喘中作为重要的辅助疗法效果显著。

1.2 应用于小儿腹泻的治疗在治疗小儿腹泻中主要选取的穴位有天枢穴、中脘穴以及神阙穴等,贴敷次数和时间期间根据患者的年龄以及对药物的承受程度进行确定,通常一般为24小时之间为宜,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情况遵照医嘱执行,7次为一个疗程。

在临床中应用该方法治疗小儿腹泻的有效率可达94%。

小儿穴位贴操作规范

小儿穴位贴操作规范

小儿穴位贴操作规范
一、操作目的
用于小儿感冒、咳嗽、小儿腹泻、厌食、虫积等症状。

二、评估要点
评估患儿皮肤有无破损,有无过敏,有无红肿。

三、物品准备
治疗盘、弯盘、棉签、酒精、神阙贴数个、医用垃圾桶。

四、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

2、核对患儿床号、姓名、住院号、腕带,评估患儿,向家长解释取得配合。

3、洗手,带口罩。

4、备齐用物携至患儿床边,再次核对。

5、选择合适的穴位治疗部位,用 75%酒精棉球擦拭皮肤,待干。

6、将穴位贴敷贴于穴位处,指导保留 8-10 小时。

7、再次核对,整理床单位,询问患儿及家长需要。

8、处理用物。

9、洗手,取口罩。

10、记录。

11、操作时间:完成时间限 5 分钟以内。

五、指导要点
1、告知患儿家属穴位治疗的目的及部位。

2、告知患儿家属如皮肤出现红痒,及时告知。

六、注意事项
1、皮肤过敏者、皮肤破损部位慎用。

2、如出现皮肤红痒,可缩短使用时间或暂停使用,并用外用软膏对症处理。

3、初次使用或 2 岁以下的婴幼儿可酌情减少敷贴时间,4-6 小时/次,每天交替更换治疗部位。

小儿穴位帖敷处方

小儿穴位帖敷处方

小儿穴位帖敷疗法小儿鉴于其生理特点,有些年龄偏小的患者不喜欢也不太适合内服汤药,有些患儿做针灸更是很害怕,见到针就哇哇大哭,临床中发现,小孩对艾灸这种热熏的方式也很恐惧,中医认为恐伤肾,所以治疗需要小孩的配合,经过长时间摸索,和以前湖北民间老中医师承的经验,可以使用外贴穴位,使用一定的介质调成粘状,固定在穴位上,深受患儿的喜欢,而且疗效较之汤药和艾灸等治疗方法可以比肩,根据脉象和舌象和指纹特点选择不同的配方。

让小儿生病远离哭声,父母省心。

小儿常见疾病四大分类外感类1 咳嗽痰多五子定咳粉(生金散)2 感冒咳喘寒包火(玉叶和营散还魂散)3 支气管哮喘(三仁椒米粉)4 鼻炎 (小儿通窍散)脾胃类1 小儿腹泻 (小儿止泻散)2 小儿食积(肥儿散)3 小儿厌食 (小儿迎香贴)肾阳肾气虚损类1 小儿好动好哭闹 (止静散)2 小儿口中口水多,易流涎 (控涎贴)3 小儿遗尿 (缩泉粉)4 五迟五软:斜颈等 (小儿护元散)皮肤、皮损1 风疹、荨麻疹、瘙痒(五官) 小儿消风散2 鹅口疮手足口病口疮(小儿疮脚贴)3 喉咙起泡舒喉散4 脚气湿气小儿脚气贴小儿散剂贴敷疗法验案之外感王小朋友 3岁 2014年4月18日 am 8:40 其母抱来时诉其近几日小孩沉闷不欲食,之前喜玩家中小白兔,诊其脉两脉弦滑,右寸浮数,苔黄,指纹紫。

口气重,口干不欲饮,气管里似有痰鸣,晨起流鼻涕,不打喷嚏,痰吐绿色,稍粘,纳差。

余嘱其外贴护元散五天量,敷脚心涌泉穴及肺俞用醋调护元散药。

三天后其母电诉,药用两天,效颇佳,上症几失。

后其回漳州老家一趟,小儿感冒复发,呕吐,余嘱乌梅三豆饮加冰糖生姜煮包菜心喝,次日早晨诉呕吐止,感冒咳嗽亦止,食欲变好,又玩起了他心爱的小白兔。

小儿外感之 1 咳嗽痰多:使用五子定咳粉,生金散(用醋调,贴肺俞丰隆)现值秋季,秋五行属金,与肺气相应,主燥肃杀之气重,小儿易外感咳嗽,很多一些陈年咳嗽也会在秋天容易复发,咳嗽有伴有痰,有白有黄,有浓有稀,有些伴有厌食、腹泻,脾胃虚弱,土不生金,导致肺气更加虚弱,咳嗽长久不愈,中药贴敷能补土生金,肺气旺则长久不愈的咳嗽可以停止,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患儿,脾胃一好,就很少咳嗽的原因外感之2感冒咳喘:秋天小儿易外感,容易晨起打喷嚏,流鼻涕,鼻塞不通气,有时会发烧,头痛,喉咙痛。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规范

08、穴位贴敷治疗的操作规范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一、适应症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主要有: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二、操作规范1施术前准备1)药物:①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

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2、施术方法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

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治疗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儿科的治疗与护理中应用穴位贴敷疗法的成效。

方法:以我院中医儿科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所接诊的14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71例患儿接受基础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71例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穴位贴敷疗法的治疗与护理,回顾性分析穴位贴敷疗法的成效。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医儿科中的治疗及护理中,穴位贴敷疗法具有无创伤、操作方便及所选穴位精简的特性,患儿的接受度高,可以有效提高治疗与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穴位贴敷疗法;中医儿科;护理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需要将中药研磨成粉末状,继而调制为丸状或膏状,贴敷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

随着中医的发展,近些年来穴位贴敷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较为简单方便,通常对于针灸治疗的适应症而言,穴位贴敷疗法均可适用。

在中医儿科的临床治疗中,肺炎喘嗽、外感发热、肠系膜淋巴结炎、腹泻均可以应用穴位贴敷疗法加以治疗,且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1]。

廖康荣[2]在研究中指出,通过对百日咳患儿施以中医穴位贴敷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临床症状也可以明显减轻,治疗效果良好。

本文将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中医儿科接受治疗与护理的14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穴位贴敷疗法的成效,现作如下的论述。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中医儿科所接诊的142例患儿均在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接受治疗与护理,患儿的疾病包括肺炎喘嗽、腹泻、肠系膜淋巴结炎、外感发热。

观察组患儿中,男性43例,女性28例,年龄5个月-11岁,平均(5.6±2.6)岁,对照组患儿中,男性40例,女性31例,年龄6个月-11岁,平均(5.6±2.4)岁。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儿接受基础治疗与常规护理,由主治医师按照患儿的病情给予针对性治疗,采用中医与西医联合治疗的方法,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四点,一是监测患儿的病情和生命体征,给予针对性护理;二是与患儿耐心沟通,建立良好关系,消除不良情绪,便于后续的治疗与护理均可以顺利进行;三是做好饮食护理,叮嘱患儿家长按照食谱准备食物,饮食应清淡且有营养;四是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护理,避免患儿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出现皮肤感染、创伤、肺大泡、心肌损害等并发症。

中医适宜技术--穴位贴敷

中医适宜技术--穴位贴敷

2、多选气味俱厚之品,有时甚至选用 力猛有毒的药物,如生南星、生半 夏、川乌、草乌、巴豆、斑蟊、附 子、大戟等。
3、选择适当溶剂调和敷贴药物或熬膏,以 达药力专、吸收快、收效速的目的。
❖ 醋调敷贴药,而起解毒、化瘀、敛疮等 作用,虽用药猛,可缓其性;
❖ 酒调敷贴药,则有行气、通络、消肿、 止痛作用,虽用药缓,可激其性;
收或刺激脐部以治疗疾病时,又称敷脐 疗法或脐疗。
如:小儿脐贴
若将药物贴敷于涌泉穴,通过足部吸
收或刺激足部以治疗疾病时,又称足心 疗法、脚心疗法或涌泉疗法。
作用原理及特点
腧穴敷贴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皮肤 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也就是中药透皮作 用,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因而具有双重治疗作 用。
穴位贴敷法
中医适宜技术
【概述】
腧穴敷贴法是指在某些穴位上敷贴 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 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其中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如毛垠、 斑蟊、白芥子、甘遂、蓖麻子等) 捣碎 或研末敷贴穴位,可以引起局部发泡化
脓如“灸疮”,则又称为“天灸”或 “自灸”,现代也称发泡疗法。
若将药物贴敷于神阙穴,通过脐部吸
俞、心俞、膈俞处,最后用胶布固定。一般 贴敷6~8小时,如果敷后局部有烧灼疼痛难
忍感,可提前取下。如果局部只有发痒、发
热等感觉,可多贴敷几个小时,或等药物干 燥后再取下。每隔10天贴敷1次,即初伏、 中伏、末伏各1次,1年共敷贴3次。一般连 续敷贴3年。
3、口疮
❖ 取穴:涌泉(双)。
❖ 用法:将吴茱萸研为细末,贮瓶备用。贴敷 时取药末10克,加入鸡蛋清或醋适量,调如 糊膏状,分别敷于双侧涌泉穴,包扎固定即 可。每次敷贴12~24小时,每日1次。亦可将 吴茱萸末用鸡蛋清调和为丸如蚕豆大,分贴 于双侧涌泉穴,胶布固定即可。每穴每次贴 药1丸,每2天敷贴1次

(完整word版)穴位贴敷治百病——儿科

(完整word版)穴位贴敷治百病——儿科

小儿腹泻(一)敷脐方[组成]车前子、丁香各1克,肉挂2克. (车前子一袋【分15次用】丁香一袋【分3次使用】肉桂2带【分3次使用】)[制法]上药各研细末、和匀备用.[用法]用时取2克置脐中,然后以加热之纸膏药盖贴于上。

每隔2天换药1次。

[功用]温中止泻。

[主治]1小儿腹泻(脾虚型),[疗效]一般1次即可获效。

无不良反应.[附记]引自《中药贴敷疗法》。

(二)贴剂膏[组成]朱砂、樟脑、松香、明矾各等份。

[制法]上药各研细末,和匀备用.[用法]成人取黄豆大2粒,小儿减半,填于脐中心,外用胶布或膏药封贴,1次不愈者,可在24小时后更换1次。

[功用]温散止痛,因肠止泻。

[主治]1肠炎与婴幼儿腹泻(单纯消化不良)。

[疗效]1治疗肠炎30例,痊愈28例,无效2例。

用治轻型幼、婴儿腹泻30例,痊愈37例,无效3例。

贴后一般2—12小时见效。

[附记]引自1g 75年《赤脚医生杂志》(5)。

(三)止泻敷脐方[组成]吴茱萸、肉桂、黄连、木香各3克,苍术5克. (吴茱萸1袋、肉桂1袋、木香2袋苍术1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与适量葱白捣烂如泥状,摊成药饼状备用。

[用法]上药分2次敷于神阴穴上,外用伤湿止痛膏覆盖固定。

24小时换药1次。

同时配用西药止泻4味药(复方新诺明,多酶片,复方地芬诺脂,次硝酸铋),按体重给药。

[功用]温中燥湿,消炎理气.[主治]小儿肠炎.[疗效]治疗65例,全部有效。

[附记]引自l 991年《陕西中医》(8)。

加减:脾胃虚寒考去黄连,加小茴香、赤石脂各5克;湿热下注者去肉桂、吴茱萸,加秦皮5克。

(四)复方五倍散[组成]五倍子9克,生姜、吴茱萸各6克,白胡椒7粒。

葱白1段。

(五倍子2袋,生姜、吴茱萸各两袋,??)[制法]上药姜葱捣烂,余药研细末,食酷20一25毫升加热至50一60℃与上药搅拌成稀糊状备用。

[用法]脐部先用凡士林涂檫1遍,再趁热(不烫)敷脐部(约6厘米×6厘米,厚0.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中医穴位贴敷法
穴位贴敷疗法源远流长,属中医外治法范畴,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将中药制成软膏、药饼,贴敷于人体经络相关穴位上,通过穴位渗透皮肤导入脏腑,直达患病之处,激发全身的经气,达到沟通表理、调解营卫、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健脾益肾、鼓舞人体正气、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以达到预防疾病和治疗的目的。

现代医学证明,穴位贴敷是有局部刺激作用,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其产生抗体,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

穴位贴敷疗法注意事项:
1、个别患者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发红、微痒及灼热感,应揭去贴敷药,无需特殊处理,过敏严重者,暂停贴敷,及时就诊。

2、每日每次贴敷时间,根据患儿年龄不同,时间长短各异。

0-6个月4-6小时
6个月-1岁6-8小时
1岁-3岁8-10小时
3岁以上10-12小时
西安市中医医院儿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