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控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理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过程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控制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与相互关系。
2. 学生能够描述常见的过程控制算法,如PID控制,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工具分析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和鲁棒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设计简单的过程控制系统,并进行模拟。
2.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和计算工具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和优化。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解决实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控制问题,提高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过程控制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增强对工程技术的兴趣和认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敢于面对挑战,勇于尝试新方法。
3.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形成积极向上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考虑其已具备一定的工程基础和数学分析能力,课程性质偏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过程控制基本理论的同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其成为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有效监控,并为后续教学提供指导依据。
二、教学内容1.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控制系统定义、开环与闭环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
- 教材章节:第1章 过程控制概述2. 控制系统组件: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被控对象等组成部分的作用和特性。
- 教材章节:第2章 控制系统组件3. 常见控制算法:PID控制算法、前馈控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原理及应用。
- 教材章节:第3章 控制算法基础4.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方程,系统稳定性分析。
- 教材章节:第4章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5. 控制系统性能分析:稳态误差、动态性能指标、频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
过控课程设计乙苯
过控课程设计乙苯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乙苯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场景;掌握乙苯过控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乙苯过控的原理和操作步骤,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能够使用相关仪器和设备进行乙苯过控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乙苯过控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化工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为:1.乙苯的性质:介绍乙苯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乙苯的制备方法:讲解乙苯的制备原理和工艺流程。
3.乙苯过控原理:阐述乙苯过控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4.乙苯过控应用:介绍乙苯过控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场景。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的教学方法为:1.讲授法:讲解乙苯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场景。
2.讨论法:学生讨论乙苯过控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产中遇到的乙苯过控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4.实验法:指导学生进行乙苯过控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为:1.教材:乙苯过控相关章节。
2.参考书:乙苯过控的理论与应用。
3.多媒体资料:乙苯过控实验操作视频。
4.实验设备:乙苯过控实验装置。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方式为: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评的30%。
2.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30%。
3.考试:期末进行闭卷考试,评估学生对乙苯过控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40%。
六、教学安排本章节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共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教学时间:安排在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
3.教学地点:教室201。
七、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本章节差异化教学措施如下:1.针对学习风格不同的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等。
2.针对兴趣不同的学生,引入相关案例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过程控制的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其核心原理;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过程中的控制问题;3. 引导学生了解过程控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拓展知识视野。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模型描述实际过程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过程控制系统并进行仿真实验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工具对过程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求知欲;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认识到过程控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在实际问题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组成、开环与闭环控制、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2. 数学模型描述:传递函数、状态空间表示、线性系统的特性;3. 过程控制原理:PID控制算法、超前-滞后校正、串并行控制;4.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系统仿真;5. 过程控制应用案例分析:工业生产过程、生物医学工程、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实例;6. 现代过程控制技术:智能控制、网络控制、大数据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过程控制基本概念及性能指标;第二周:数学模型描述及传递函数;第三周:过程控制原理及PID控制算法;第四周: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及建模;第五周:过程控制应用案例分析;第六周:现代过程控制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章节,涵盖教材中过程控制的核心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过控原理课程设计
过控原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过控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a.了解过控原理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掌握过控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c.了解过控原理在工程应用中的广泛性。
2.技能目标:a.能够运用过控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b.能够运用过控原理设计和优化控制系统;c.能够运用过控原理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b.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c.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过控原理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过控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具体包括:1.过控原理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过控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3.过控原理在工程应用中的广泛性;4.过控原理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过控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过控原理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过控原理在工程应用中的广泛性。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使学生掌握过控原理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过控原理教材,用于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2.参考书:过控原理相关参考书籍,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3.多媒体资料:过控原理相关的视频、动画和图片,用于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4.实验设备:过控原理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工具,用于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原理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3. 引导学生了解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和解决过程控制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过程控制系统的能力,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
3. 提高学生运用现代工具(如计算机软件)进行过程控制系统仿真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认识到过程控制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过程控制问题。
2. 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具备一定的控制系统设计能力。
3. 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4. 关注过程控制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为我国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包括过程控制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2. 过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介绍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状态空间表达式、方块图及其相互转换。
教材章节:第二章 数学模型3. 过程控制策略:讲解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以及串级、比值、前馈等复合控制策略。
教材章节:第三章 控制策略4.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方法:阐述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步骤和方法,包括稳定性分析、性能指标和控制器设计。
教材章节: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分析5. 过程控制系统仿真:介绍过程控制系统仿真软件及其应用,通过实例演示仿真过程。
教材章节:第五章 系统仿真与实现6. 过程控制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过程控制系统的实际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过控课程设计绪论
过控课程设计绪论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过控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过控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过控课程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掌握过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3)理解过控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和意义。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过控知识分析简单的问题;(2)具备过控系统设计和优化的基本能力;(3)学会使用过控相关软件和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过控技术的热爱和敬业精神;(2)增强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能力;(3)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过控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应用和技术发展趋势。
具体安排如下:1.过控课程概述:介绍过控课程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过控系统组成:讲解过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3.过控技术应用:分析过控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和意义;4.过控系统设计:介绍过控系统设计和优化的方法和技术;5.过控相关软件和工具:学习使用过控相关软件和工具。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过控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4.实验法: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使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过控课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趣味性;4.实验设备:提供实验所需的设备和器材,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过程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介绍过程控制工程是现代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科,致力于研究与控制工业过程的设计、建模、分析及优化。
在这门课程设计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各种控制策略来控制和优化工业过程。
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仿真实验,培养学生的过程控制能力。
通过设计一个实际工业过程的控制方案,学生将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设计内容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程控制系统的建模:通过对目标工业过程进行建模,学生将了解该过程的运行原理和特点,并能够将其抽象为一个数学模型,以便后续的控制系统设计。
2.控制系统设计:根据过程控制系统的模型,学生将设计一个合适的控制策略,以实现对目标过程的控制。
控制策略可以包括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预测控制器等。
3.控制系统仿真:通过使用仿真软件,学生将实现对设计的控制系统的仿真。
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学生可以评估控制系统的性能,并对其进行优化。
4.控制系统实现:在仿真结果满足要求后,学生将根据设计的控制方案,实现一个真实的控制系统。
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并编写相应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对目标工业过程的控制。
设计步骤1.确定课程设计的工业过程: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工业过程作为课程设计的对象。
该过程可以是任何能够体现过程控制的工业过程,例如温度控制系统、流量控制系统等。
2.过程建模:学生需要对选择的工业过程进行建模,包括建立数学模型和参数估计。
可以使用传统的物理建模方法,如质量平衡、能量平衡等,也可以利用系统辨识方法进行建模。
3.控制系统设计:根据过程模型,学生需要选择适当的控制策略并进行控制器参数的优化。
学生可以使用MATLAB、Simulink 等软件工具来辅助控制系统设计。
4.控制系统仿真:学生需要将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仿真,以评估其性能。
学生可以使用Simulink等软件工具进行仿真实验,并分析仿真结果。
5.控制系统实现:在仿真结果满足要求后,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并编写控制程序,实现对工业过程的控制。
过控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过控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我的课程设计之路虽然不算太长,但却颇有心得。
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过控是课程设计中的一把利器。
所谓过控,即通过设计的方法,使整个课程更加系统化,有层次地呈现知识点,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和掌握知识,达到透彻理解的效果。
过控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我在课程设计中所运用的一些体会。
1. 提前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在开始设计课程之前,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非常必要。
教学计划应该包括所需时间,知识点分布,教学方法等等。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你事先规划好整个课程的脉络,更好地掌握和安排进度,避免中途出现紧急情况导致进度拖慢。
2. 突出重点,分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将重点知识逐一突出,进行分段教学。
例如,如果学习的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编程语言,那就可以先讲解语言的基本语法,再加深语言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和技巧。
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也能够逐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 设计测验评估和小练习在课程的末尾或过程中,设立一些测验或小练习能够很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水平。
这些测验和小练习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也可以是简答题。
通过这些测试,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从而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4. 多媒体教学现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如何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达到过控的效果,已成为课程设计中的重要命题。
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应注意抓住重点,切忌各种信息杂糅,过多的干扰。
另外,选择合适的音效与动作,使课件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总之,过控是课程设计中的一把重要利器。
通过各种方法的合理运用,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达到更好的掌握知识的效果。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设计的目的,即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与完善,始终把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最终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优化。
过控原理课程设计
过控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过控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的特点及应用;2. 学会分析控制系统的性能,了解稳定性、快速性及准确性等评价指标;3. 掌握典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的过控原理知识,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控制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引导学生认识到控制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自动化及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设置,旨在使学生掌握过控原理的基础知识,提高解决实际控制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年级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对实际应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过控原理的概念、发展及应用领域,激发学生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内容列举: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
2.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讲解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方法,使学生掌握建模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内容列举: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模型。
3. 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学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及准确性等性能评价指标。
教材章节: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内容列举:稳定性分析、快速性分析、准确性分析。
4.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对比分析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的优缺点,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
教材章节:第四章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内容列举:开环控制原理、闭环控制原理、开环与闭环控制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控制仿真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仿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掌握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
2. 学生能运用控制理论分析实际工程问题,设计出合理的控制策略。
3. 学生了解过程控制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如化工、热能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仿真软件搭建过程控制系统模型,进行系统仿真。
2. 学生能够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优化控制策略,提高系统性能。
3.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自动化及控制技术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过程控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二年级自动化及机器人兴趣小组的选修课程,旨在通过过程控制仿真课程设计,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和控制理论知识,对自动化技术有一定兴趣,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深入了解过程控制领域的前沿动态,为将来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过程控制基本原理回顾:包括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稳定性分析等,对应教材第3章内容。
2. 仿真软件介绍与操作:介绍过程控制仿真软件(如MATLAB/Simulink),并进行基本操作培训,对应教材第4章内容。
3. 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教授如何利用仿真软件搭建控制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分析系统性能,对应教材第5章内容。
4. 控制策略设计与优化:学习PID控制、模糊控制等常见控制策略,并通过仿真软件进行参数优化,对应教材第6章内容。
5. 过程控制应用案例:分析化工、热能等领域的过程控制应用实例,了解控制技术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7章内容。
过程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理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过程控制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熟悉过程控制的原理和方法、掌握过程控制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技术;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过程控制理论进行简单的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够使用相关的软件工具进行过程控制仿真和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对过程控制理论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关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技术。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如过程、控制、反馈等;2. 过程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3. 过程控制的数学模型,如连续时间系统模型、离散时间系统模型等;4. 过程控制仿真技术,如MATLAB/Simulink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和原理,讨论法用于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和研究具体案例,实验法用于验证和应用所学知识。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我们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和参考书将用于提供基础知识和扩展内容,多媒体资料将用于辅助讲解和演示,实验设备将用于进行实际操作和验证。
教学资源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考试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分析能力。
我们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评估结果将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用于指导和调整教学。
过程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工程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过程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解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及分类。
2. 使学生了解过程控制系统中各环节的作用,掌握主要参数的测定与调整方法。
3. 帮助学生理解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学会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控制系统的性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实际过程控制工程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的过程控制系统方案,并进行模拟与优化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工程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未知、解决问题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过程控制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过程控制工程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养。
课程目标明确、具体,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同时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过程控制工程基本概念:控制系统定义、分类、性能指标。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方框图、信号流图。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控制系统元件及环节: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滤波器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4.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系统仿真。
教材章节:第三章5. 常见过程控制系统分析:PID控制、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
教材章节:第四章6. 过程控制系统应用实例:化工、热工、电力等领域。
教材章节:第五章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过程控制工程基本概念第二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第三周:控制系统元件及环节第四周:过程控制系统设计第五周:常见过程控制系统分析第六周:过程控制系统应用实例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通过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教材章节和内容,有助于教师按计划进行教学,同时便于学生跟进学习进度。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流量比值控制
一.设计任务分析1.1设计任务的描述在了解、熟悉和掌握双闭环流量比值控制系统的工艺流程和生产过程的静态和动态特性的基础之上,根据生产过程对控制系统所提出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稳定性要求,应用控制理论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综合,最后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予以实现。
1.2设计的目的通过对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课程设计,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过程控制系统》课程中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我们将《过程检测与控制仪表》、《自动控制原理》、《微机控制技术》和《过程工程基础》等课程中所学到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
锻炼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让学生了解一般工程系统的设计方法、步骤,系统的集成和投运。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设计的要求1.从组成、工作原理上对工业型流量传感器、执行机构有一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2.分析控制系统各个环节的动态特性,从实验中获得各环节的特性曲线,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3.根据其数学模型,选择被控规律和整定调节器参数。
4.在Matlab上进行仿真,调节控制器参数,获得最佳控制效果。
5.了解和掌握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法,并在THJ-2型高级过程控制系统平台上完成本控制系统线路连接和参数调试,得到最佳控制效果。
6.分析仿真结果与实际系统调试结果的差异,巩固所学的知识。
1.4本次设计的具体要求1.控制电磁阀的开度实现流量的单闭环的PI调节。
2.通过变频器控制电磁阀运行实现流量的单闭环的PI调节3.用比例控制系统使副回路的流量跟踪主回路的流量,满足一定的工艺生产要求二.总体设计方案2.1方案论证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比值控制系统可以选择不同的控制方案,比值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案主要有开环比值控制系统,单闭环比值控制系统,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几种。
方案一:单闭环控制系统原理设计的系统框图如图2.1所示。
图2.1 单闭环流量比值控制系统原理图单闭环流量比值控制系统与串级控制系统相似,但功能不同。
可见,系统中没有主对象和主调节器,这是单闭环比值控制系统在结构上与串级控制不同的地方,串级控制中的副变量是调节变量到被控变量之间总对象的一个中间变量,而在比值控制中,副流量不会影响主流量,这是两者本质上的区别。
过程控制类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原理和应用范围。
2. 学生能够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学生能够了解过程控制中的常见参数,如偏差、控制变量、扰动等,并理解它们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过程控制知识,设计简单的控制系统,并分析其性能。
2.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仿真软件等工具对过程控制系统进行模拟和优化。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过程控制现象,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过程控制在实际工程领域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增强对工程技术的兴趣。
2.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关注过程控制技术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过程控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一定的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和优化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工程伦理观念。
为实现这些目标,课程将重点关注知识点的实际应用,结合实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介绍过程控制定义、分类及应用领域,使学生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框架。
教学内容:第一章第一节“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
2. 过程控制数学模型:讲解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包括传递函数、状态空间表达式等。
教学内容:第一章第二节“过程控制的数学模型”。
3. 过程控制参数:阐述偏差、控制变量、扰动等参数的定义及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第一章第三节“过程控制参数及其作用”。
4. 过程控制策略:介绍PID控制、模糊控制等常见控制策略,分析其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教学内容:第一章第四节“过程控制策略”。
过程控制类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类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了解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原理;(3)熟悉常见的过程控制算法和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过程控制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能力;(3)掌握过程控制软件的使用和维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2)增强学生对过程控制技术的兴趣和信心;(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程控制基本概念:介绍过程控制的发展历程、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2.过程控制系统组成:讲解过程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组成部分,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3.过程控制原理:阐述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4.过程控制算法:介绍常见的过程控制算法及其优缺点和适用场景;5.过程控制应用:分析实际过程中的控制案例,讲解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过程中的控制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让学生动手设计和调试过程控制系统。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过程控制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实验室设备,确保学生能够动手实践。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一、设计目的与要求:了解并掌握单回路控制系统的构成和控制原理。
了解PID 参数整定的基本方法,如Ziegler-Nichols 整定方法、临界比例度法或衰减曲线法。
学会用matlab 中的Simulink 仿真系统进行PID 参数整定。
二、设计正文:在热工生产过程中,最简单、最基本且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单回路控制系统,其他各种复杂系统都是以单回路控制系统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单回路控制系统的组成方框原理图如图1所示,它是由一个测量变送器、一个控制器和一个执行器(包括调节阀),连同被控对象组成的闭环负反馈控制系统。
干扰图1、单回路控制系统组成原理方框图控制器的参数整定可分为理论计算法和工程整定法。
理论计算方法是基于一定的性能指标,结合组成系统各环节的动态特性,通过理论计算求得控制器的动态参数设定值。
这种方法较为复杂繁琐,使用不方便,计算也不是很可靠,因此一般仅作为参考;而工程整定法,则是源于理论分析、结合实验、工程实际经验的一套工程上的方法,较为简单,易掌握,而且实用。
常用的工程整定法有经验法、临界比例度法、衰减曲线法、响应曲线法等等,本设计中主要是应用Ziegler-Nichols 整定方法来整定控制器的参数。
参数整定的基本要求如下所述:1、通过整定选择合适的参数,首先要保证系统的稳定,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2、在热工生产过程中,通常要求控制系统有一定的稳定裕度,即要求过程有一定的衰减比,一般要求4:1~10:1。
3、在保证稳定的前提下,要求控制过程有一定的快速性和准确性。
所谓准确性就是要求控制过程的动态偏差和稳态偏差尽量地小,而快速性就是要求控制时间尽可能地短。
总之,以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去选择合适的参数。
目前工程上应用最广泛的控制是PID 控制,这种控制原理简单,使用方便;适应性强;鲁棒性强,其控制品质对被控对象的变化不太敏感。
(1)比例控制(P 控制):G c (s)=K p =1/δ; (2)比例积分控制(PI 控制):G c (s)=K p (1+1/T I s)=1/δ(1+1/T I s); (3)比例积分微分控制(PID 控制):G c (s)=K p (1+1/T I s+T D s)。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熟悉常用的控制算法、控制 器设计和优化方法。
了解过程控制系统的性能指 标评价方法,能够对所设计 的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 。
课程设计流程
01 02 03 04 05
确定设计任务和要求,明确设计目标。
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包括被控对象特性分 析、控制算法选择、控制器设计等。
完成系统实现,包括硬件选型、软件编程、 系统调试等。
通过参加科研项目、实践实习等方式,加强实践 能力培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谢谢聆听
01
实验注意事项
02
确保数学模型的准确性;
03
合理选择控制器参数;
04
注意仿真实验的边界条件。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实验结果展示
通过图表等形式展示实验结果,包括系统响应曲线、误差曲线等 。
结果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包括系统性能评估、控制器性能评估等。
结果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可行性以及改进方向等 。
过程控制分类
根据控制对象的不同,过程控制可分为温度控制、压力控制、流量控制、液位 控制等;根据控制策略的不同,过程控制可分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过程控制系统组成
A
被控对象
被控对象是过程控制系统中需要调节的工艺参 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
测量变送器
测量变送器用于将被控对象的参数转换为 标准信号,以便控制器进行处理。
针对特定应用场合进行流量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如减少管道阻力、 提高阀门调节性能等,以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06 过程控制系统仿真与实验
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介绍
MATLAB概述
MATLAB是一款由MathWorks公司开发的高级编程语言和交互式环境,广泛应用于算 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等领域。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2 目录一、设计目的 2二、设计要求 3三、实现过程3 1、 系统概述 (3)1.1加热炉 (3)1.2加热炉工艺过程 ...................................................... 4 13控制参数的选择及控制燃烧方案的确定 . (5)1.4加热炉的工艺结构及其设备组成 (6)1.5生产线的特点 ........................................................ 6 2、 设计与分析 .. (7)2.1加热炉生产工艺和控制要求 (7)2.2燃烧控制系统及仿真 (7)四、总结 11五、附录 12六、参考文献12 一、设计目的经过一个学期的过程控制系统课程的学习,对过程控制有了一个基本的了 解。
然而仅仅在理论方面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将所学的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中, 惟独这样才干真正的对过程控制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 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可以了解具体生产工业过程控制系 统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同时也对氧化铝的生产工艺有一个大概的认识,惟独 弄清晰生产工艺对控制的具体要求,才干去设计一个过程控制系统。
同时:1、 提高对所学自动化仪表和过程控制的原理、结构、特性的认识和理解,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融会贯通。
2、针对一个小型课题的设计开辟,培养查阅参考书籍资料的自学能力,通过独立思量,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3、综合运用专业及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提髙其综合素质,获得初级工程应用经验,为将来从事专业工作建立基础。
二、设计要求燃烧量对蒸汽母线压力:G(s)= —?——r+ 100^+11、査阅资料,深入掌握钢铁工业过程的工作原理及控制要求,绘制出钢铁工业生产过程工艺流程图。
2、设计控制方案。
(1)根据燃烧对象特性及控制要求,完成燃烧量的选择、执行器、变送器的选择、控制仪表选择等方案设计。
过控送风控制课程设计
过控送风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过控送风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的专业术语及概念;2. 学生能描述过控送风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了解各部件间的相互关系;3. 学生掌握过控送风系统控制策略的基本原理,能够分析不同工况下的系统运行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简单的过控送风控制系统方案,并进行初步的参数设置;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模拟操作,对过控送风系统进行调试和故障排查;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的软件工具,对过控送风系统的运行性能进行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探究过控送风系统的过程中,培养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2.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3. 学生能够认识到过控送风系统在现代建筑中的重要作用,关注节能环保,提高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过控送风系统的设计与调试方法。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技术感兴趣,但需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引入过控送风系统基本概念,介绍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在现代建筑中的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 内容:过控送风系统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
2. 讲解过控送风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分析系统运行中的相互关系。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 内容:风机、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的功能及选型。
3. 探讨过控送风系统的控制策略,学习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特点。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 内容:定风量控制、变风量控制、节能控制策略。
4. 设计过控送风系统方案,进行参数设置和模拟操作。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 内容:系统方案设计、参数计算、软件模拟操作。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05
02
问题分析
温度控制是工业过程中常见的控制问题,涉 及传感器选择、控制算法设计和执行机构配 置等方面。
04
案例二
液位控制系统设计
06
解决方案
通过设计合理的液位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机 构,实现液位的稳定控制,并考虑系统的安全 性和可靠性。
学生作品展示及评价标准
作品展示
学生将完成的过程控制课程设计作品 进行展示,包括设计思路、实现过程 、实验结果等方面。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过程控制领域将逐渐实现网络化控制,即通过网络实 现对远程设备的监控与控制,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
深入学习先进控制技术
为了适应过程控制领域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深入学习先进控制技术,如智能控制、多 变量协同控制等,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竞争力。
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解析法
通过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利用数学方法求解控制器参数, 以获得最优的控制性能。
仿真法
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被控 对象的动态特性和控制系统的性 能,通过调整控制器参数优化系 统性能。
先进控制技术应用
预测控制
01
利用被控对象的历史数据和模型预测未来输出,通过优化算法
求解未来控制量,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
经验分享与改进建议
01
经验分享:在完成过程控制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学 生可以获得以下经验
02
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同类型的 控制系统设计。
03
熟悉常见的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机构,以及它们 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经验分享与改进建议
1
学会使用仿真软件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实验,验 证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市职业大学项目设计说明书
项目名称储罐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的
设计与实现
学生姓名颜泽凯
学生学号127301436
班级名称12电气4
项目日期2014/5/27
指导老师吴晓帆
一、引言
1.1 项目名称和意义
储罐液位与流量的串级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储罐通常是中间存储和缓冲单元,在储罐中存储一定体积的物料,一旦上游生产过程出现局部停车,由于储罐中还有物料,在一定时间内不会影响下游生产。
在规定时间内使得上游恢复生产,不会对生产造成过多经济损失。
另外,对于塔类容器,其塔釜液位的稳定直接影响塔器的工作效果。
1.2 项目目标
1.2.1 巩固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
1.2.2 巩固串级控制系统的组态、投运和控制器参数整定
1.3 项目要求
1.3.1 稳定性:对恒值系统要求当系统受到扰动后,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能够回到原来的期望值。
对随动系统,被控制量始终跟踪参据量的变化。
稳定性是对系统的基本要求,不稳定的系统不能实现预定任务。
稳定性,通常由系统的结构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
1.3.2 快速性:对过渡过程的形式和快慢提出要求,一般称为动态性能。
稳定高射炮射角随动系统,虽然炮身最终能跟踪目标,但如果目标变动迅速,而炮身行动迟缓,仍然抓不住目标。
1.3.3 准确性:用稳态误差来表示。
如果在参考书如信号作用下,当系统达到稳态后,其稳态输出与参考输入所要求的期望输出之差叫做给定稳态误差。
显然,这种误差越小,表示系统的输出跟随参考输入的精度越高。
1.4 项目内容
1.4.1工艺分析及方案确定
1.4.
2.储罐液位与流量的串级控制方案设计
1.4.3控制方案实施(组态编程)
1.4.4运行调试(系统投运与参数整定)
1.4.5运行结果分析
二、工艺分析及方案确定
2.1 工艺流程及对象特性分析
P1101
图2-1 工艺流程图
2.2控制方案确定
主对象储罐液位滞后小,响应快,为了保证主变量无余差,主控制器选用比例积分控制器。
副对象储罐入口流量,为了保证其快速跟踪主控制器的输出,选用比例控制器。
不是温度选择PIC,如果是温度选PID。
2.3原理分析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它是由主控、副控两会路组成,主控回路的调节器称主调节器,控制对象为水箱,水箱的液位为系统的主控制量,副控制回路中的调节器称副调节器,流入水箱的流量作为副控制量,主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副调节器的给定,副调节器的输出直接调节电磁阀的转速,改变进入水箱的泵的流量,从而达到控制水箱液位的目的;在该控制系统中,由于水箱存在容积延迟,从而导致该过程的难以控制。
串级控制是改善调节过程动态性能的有效方法,由于其超前的控制作用,可以大大克服系统的容积延迟。
采用一步整定法,通过组态软件对整定过程及液位的平衡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直至达到主、副回路的最佳整定参数。
三.储罐液位与流量的串级控制方案设计
3.1串级控制系统结构原理
3.1.1控制流程图
图3-1 控制流程图
3.1.2方块原理图
3.2仪表作用方式的选择
3.2.1控制阀开闭形式及控制器正反作用方式选择
(1)控制阀开闭形式选择
气开阀:随着压力信号的增大,阀门逐渐开大,无信号时,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气闭阀:随着压力信号的增大,阀门逐渐关小,无信号时,阀门处于全开的状态。
气开、气闭的选择原则:主要从工艺生产上的安全要求出发。
当输入气压信号中断时,应保证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所以控制阀应该选择气开型
(2)控制器正反作用方式确定
根据系统必须构成负反馈的原则以及串级控制系统先副后主的判定顺序可知:FIC1106为反作用,LIC1101为反作用。
3.2.2控制规律选择
PID控制规律的选择
主对象储罐液位滞后小,响应快,为了保证主变量无余差,主控制器选用比例积分控制器。
副对象储罐入口流量,为了保证其快速跟踪主控制器的输出,选用比例控制器
四.控制方案实施
4.1 打开工程
在没有打开任何工程的前提下,在SMPT-1000监控环境中打开储罐工程09_TankLI1101 CascadeControl。
4.2阀门设置
点击工具栏中的V按钮,打开阀门/挡板控制配置对话框,将阀门FV1106设为内控状态。
4.3 系统组态
(1)点击工具栏中的按钮,将当前窗口切换到控制系统组态窗口,进行控制系统组态。
(2)从控制模块库中拖入两个数据采集点,采集储罐液位LI1101和入口流量FI1106。
(3)从控制模块库中拖入两个PID控制器模块。
(4)从控制模块库拖入一个执行单元,阀门位号FV1106,数据输出类型为绝对量。
4.4 添加曲线
连接各个模块,组成储罐液位-储罐入口流量串级控制系统。
在趋势曲线画面中添加LI1101、FI1106、FV1106、FV1101的实时曲线。
4.5 系统运行
将阀门FV1101固定开度为30,点击工具栏中的运行按钮,让储罐工程运行起来。
五.运行调试
5.1系统投运与运行
5.1.1冷态开车
(1)检查各阀门是否设置正确,
(2)编写控制回路,
(3)确保各个阀门都处于关闭后开车运行至少3秒以上,
(4)在副控制器中,手动状态下将“输出OP”设成50,确定后等FI1106稳定(4.9<=FI1106<=5.1)3秒以上,
(5)把副控制器设成“自动”,把“SP”设成6以及设置PID参数,确定后观察曲线是否出现衰减震荡。
5.1.2升液位
(1)当LI1101>=55后,等3秒以上,暂停运行,将出口泵打开,FV1101设成45,
(2)把主控制器投自动,“SP”设60,设置好PID参数,
(3)把副控制器的比例减小50%后投串级,确定后继续运行。
5.1.3LIC1101
观察液位是否能稳定在设定值,改变PID参数。
5.1.4加干扰
液位稳定1分钟后,把FV1101设成20,观察液位能否稳定,改变PID参数调节。
5.1.5安全与稳定要求
确保当液位大于50后不能低于15,不能高于85。
5.2控制器参数整定
5.2.1工程整定方法
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将主控制器LIC1101的状态设为自动。
通过经验按照单回路控制系统PID参数整定方法直接整定主控制器参数。
记录整定好的控制器参数和LI1101、FI1106的响应曲线。
将LI1101设定值从50%变为60%,记录LI1101的响应曲线。
待LI1101稳定后,将LI1101设定值从60%再变为50%,记录LI1101的响应曲线。
在FIC1106控制器配置对话框中,将控制器设为手动状态。
将控制器输出OP值修改为55,也就是将FV1106的开度突变为55。
经过10s左右后,将控制器状态设置为自动状态。
观察在FV1106自身受扰动的情况下LI1101曲线的变化趋势。
待系统稳定之后,将FV1101开度设置为40,观察LI1101曲线的变化趋势。
当LI1101稳定后,再将FV1101开度调回到30,等待LI1101稳定。
六.运行结果分析
第七章总结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过程向着大型、连续方向发展,对控制系统的控制品质提出了日益增长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单回路液位控制已经难以满足一些复杂的控制要求,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由于控制过程特性呈现大滞后、外界环境的扰动较大,要保持水箱液位最后都保持设定值,用简单的单闭环反馈控制不能实现很好的控制效果,所以采用串级闭环反馈系统。
本设计采用水箱液位和注水流量串级控制,设计系统主要由水箱、管道、三相磁力泵、水压传感器、涡轮流量计、变频器、可编程控制器及其输入输出通道电路等构成。
系统中由液位PID 控制器的设定值端口设置液位给定值,水压力传感器检测液位。
涡轮流量计测流量,变频器调节水泵的转速,采用PID算法得出变频器输出值,实现流量的控制。
流量控制是内环,液位控制是外环。
制作相对应的控制画面,让画面的个按钮与变量相对应,对系统的个参数进行整定,通过不断的调试,使系统尽可能的保持在要求的位置。
系统电源由接触器和按钮控制,系统电源接通后PLC进行必要的自检和初始化,控制器接收到系统启动按钮动作信号后,通过接触器接通电机电源,启动动力系统工作,开始两个闭环系统的调节控制。
参考文献
王爱广,王琦主编.过程控制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李友善主编.自动控制原理.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0
王树青主编.工业过程控制过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