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动物行为的研究
动物行为的研究-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动物行为的研究-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行为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2.掌握动物行为的分类及具体表现;
3.理解动物行为与环境的关系,进而认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二、教学重点
1.动物行为的分类;
2.动物行为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动物行为与生态平衡的关系;
2.动物行为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
研究性教学、探究式教学、小组讨论。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
1. 动物行为分类
1.根据行为方式分类:本能行为、习性行为、学习行为等;
2.根据行为节律分类:周期性行为、不定期行为等。
2. 动物行为与环境
1.动物行为受到内外环境因素的制约;
2.内部因素:如遗传、神经、荷尔蒙等;
3.外部因素:如温度、光照、气候等;
4.生态系统的平衡性。
3. 动物行为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1.确定行为的类型、驱动和目的以及行为与环境的关系;
2.方法:观察、实验、记录、分析。
六、教学评价方法
1.学生小组展示;
2.个人心得体会;
3.课堂讨论。
七、作业
1.阅读相关文章,分析一种动物的行为特征;
2.调查一个生态环境,分析其中动物行为的适应性。
八、板书设计
动物行为分类
行为方式本能行为
习性行为
学习行为
行为节律周期性行为
不定期性行为
动物行为与环境
内部因素遗传
神经
荷尔蒙
外部因素温度
光照
气候
生态系统的平衡性。
第16章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4.结合课本第16章第3节的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动物行为知识点的掌握。要求学生在完成练习后,相互交流答案,讨论解题思路,共同提高。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观察、实验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2.借助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获取丰富的动物行为研究资料,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动物行为研究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动物行为现象,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3.教师对练习题进行点评,针对学生错误进行讲解,巩固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强调动物行为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思考动物行为现象。
(1)观察与分析: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分析其行为特点,进行分类。
(2)实验探究: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动物行为,分析中的动物行为现象,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4.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5.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举例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如蜘蛛结网与鸟类迁徙。
-阐述生殖行为、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等类型的特点和作用。
2.介绍动物行为研究的意义和方法,重点讲解观察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
5.16.3动物行为的研究教案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七、课后作业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设计了以下课后作业。
1. 论述题: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动物行为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答案:动物行为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动物行为有助于个体适应环境,提高生存竞争力。通过行为方式的差异,个体可以更好地获取食物、逃避敌害、寻找配偶等,从而在生存竞争中占据优势。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案例研究、小组讨论等。讲授法用于传授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案例研究法用于分析具体动物行为实例,小组讨论法用于探讨动物行为的意义和进化意义。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参与和互动。如:设置“动物行为观察”小组活动,让学生观察校园或家附近的动物行为,记录并分析其特点;开展“动物行为解释”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研究者、观察者等角色,模拟动物行为研究过程;进行“动物行为进化意义”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动物行为在进化中的作用。
再次,在课后拓展应用环节,我通过布置作业和提供拓展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这有助于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然而,在反馈作业情况时,我发现部分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不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动物行为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我需要在课堂讲解中加强对动物行为实例的分析,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其次,在课中强化技能环节,我通过讲授法、实践活动法和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掌握相关技能。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实验等活动,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但在组织课堂活动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的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动物行为的认识不足,导致缺乏学习的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动物行为实例的讲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16.3动物行为的研究

互动课堂理解 4 5 6
轻松尝试应用
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是采取( ) A.观察法和实验法 B.观察法和调查法 C.调查法和实验法 D.观察法和推理法
关闭
A
答案
7
快乐预习感知 1 2 3
互动课堂理解 4 5 6
轻松尝试应用
2.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用观察法观察动物的行为时所采用的条 件是( ) A.进行一定的实验对照和比较 B.野外的自然状态 C.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 D.对所观察的动物施加一定的外界影响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第3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
1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
一、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 1.法国昆虫学家 法布尔 是《昆虫记》一书的作者,他在书 中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昆虫世界各种各样小生命的食性、喜好、生 存技巧等。 2.奥地利动物学家 弗里施 是研究动物行为学的杰出学者, 他在对动物感觉器官的研究上很有成就。 3.英籍荷兰动物学家 廷伯根 的研究表明,银鸥幼雏啄亲鸟 取食的行为是由 亲鸟喙上的红斑 引起的。 4.奥地利学者劳伦斯被称为“ 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 ”。他 通过研究发现:如果小野雁在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失去母亲,就会 跟随一种替代物。
关闭
B
答案
8
快乐预习感知 1 2 3
互动课堂理解 4 5 6
轻松尝试应用
3.小鸡在刚出壳时没看到母鸡,而是看到了活动的布娃娃,当研究者 把布娃娃拿走的时候,小鸡也会跟着布娃娃走,这种研究动物行为 的方法属于( ) A.直接观察法 B.间接观察法 C.实验法 D.以上都不对
动物行为的研究-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动物行为的研究-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 引言动物行为是生物学常见的研究方向之一,通过研究动物行为可以深入探讨生物体的进化和生存环境等。
在生物学知识的学习篇章中,探究动物行为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介绍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中,如何教授动物行为的研究。
2. 动物行为的定义动物行为是指一定的动物个体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下,为了完成生态意义而展现的一些运动、表情和声音等反应的总和。
动物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种类繁多,例如进行求偶交配、争夺地盘和抢夺食物等。
3. 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3.1 观察法观察法是动物行为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最早的研究方法。
通过观察动物的进食、休息、移动、通信等行为,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动物的行为机制和习性。
3.2 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在研究动物本能行为、宿性等方面非常有效。
3.3 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通过对动物行为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提取出蕴含的规律和趋势的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动物进食、休息、移动等行为的次数和时长,来判断动物的作息规律和生存状态。
3.4 记录法记录法是通过用笔、相机、录音机等工具记录动物的行为,从中分析动物行为的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用摄像机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然后通过观看录像回放来详细分析动物的行为。
4. 常见的动物行为类型4.1 竞争行为竞争行为是指争夺食物、地盘或求偶交配等行为。
4.2 协同行为协同行为是指动物之间相互配合,能够达到完成某些任务的行为。
例如,蚂蚁在搬运食物时会互相配合,形成一个队伍。
4.3 求偶行为求偶行为是指动物为寻找配偶而进行的行为。
例如,雄性麻雀发出特定的鸣叫声来吸引雌性麻雀。
5. 动物行为与生物学的关系动物行为与生物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通过研究动物行为的特点和规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研究生物的进化和生存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研究动物的求偶行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动物进化和生物生存的环境等因素,从而更好地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不断进化的过程。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动物行为的研究 课件

D 达标训练
3.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是( C ) A.观察法和文献法 B.统计法和推理法 C.观察法和实验法 D.所有方法综合使用 4.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必须让动物处于( D ) A.实验条件下 B.人的控制状态下 C.养殖情况下 D.自然状态下
D 达标训练
5.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D ) A.用摄影机拍摄猎豹的动作,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 法 B.用望远镜观察大猩猩的活动 C.大熊猫繁殖基地用闭路电视研究大熊猫的生产过程 D.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反 应敏感
D 达标训练
10.小明观察了黄蜂的生殖过程:当黄蜂交尾后,雌黄 蜂便在沙土中挖一个穴道,穴道末端扩展成小室。然后, 雌黄蜂飞出去捕捉毛虫或蜘蛛,用其尾部的刺将猎获物 麻醉后带回穴道内的小室。随后在小室内产下一个卵, 并将穴口用沙土封闭后飞走,由卵孵化成的幼虫即以亲 代贮存的猎获物为食,直至发育成成虫后,才掘一下洞 口,从穴道中爬出来。子代黄蜂虽然从未见过其亲代是 如何完成这些程序的,但它发育到一定时候却能重复亲 代所完成的同样程序。 (2)黄蜂的生殖行为是由____遗__传__物__质______决定的。
主要研究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实验法
实验法
Z 自主学习
2.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类别 观察法 实验法
主要目标
描述行为 表现
说明行为 原因
方法程序
借助工具或 直接观察
实验处理后 再观察
材料处理
_不___施__加__影响
__施___加___影响
联系
__实__验__法___
以
__观__察__法__
为基础
Z 知识梳理
第5单元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16.3 动物行为的研究 (共29张PPT)

法布尔著作:《法布尔昆虫记全集》 (十集)(55-83岁)
想一想 思考: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材料主要是通过什么
方法获得的?
观察法——
在野外的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
案例2 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 弗里施奥地利动物学家,在动物
方法程序
区 别
材料处理
联系
实验法以观察法为基础
探究:蚂蚁的通讯
本课小结
实验结论:
蚂蚁靠气味传递信息(也靠触角)
随堂反馈
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是采取( A.观察法和文献法 C.观察法和实验法
)
C
B.统计法和推理法 D.所有方法综合使用
随堂反馈
3.关于观察法和实验法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法中一定没有观察,观察中一定没有实验 B.实验法中一定有观察,观察法中一定有实验 C.在研究动物行为时实验法比观察法好 D.观察法可以没有实验,实验法却离不开观察
根据察看洞穴所收集的信息决定
本课小结
1.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 ——观察法
Hale Waihona Puke 2.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 ——实验法
3.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 ——实验法
4.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 ——实验法
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区别和联系 本课小结
观察法 主要目标 描述行为表现 借助工具 直接观察 对动物不 施加影响 实验法 说明行为发生 实验处理 后再观察 施加影响
感觉器官的研究上很有成就。首
次发现蜜蜂用“圆圈舞”和“摆
尾舞”转递信息。获诺贝尔奖。 著作:《蜜蜂的生活》
第16章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2.讲解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等,让学生掌握研究动物行为的基本方法。
3.分析不同动物的行为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原理解释动物行为背后的生物学原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动物行为有哪些适应性意义?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有什么区别?”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只鸟在筑巢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行为。
2.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行为?它们的行为有什么特点和意义?”激发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兴趣。
3.总结:动物行为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了很多有趣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动物行为的研究。
(二)讲授新知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动物行为的知识点和研究方法。
3.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问题,梳理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三)小组合作
1.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实践性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如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这些教学策略的运用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案例亮点的重要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亮点使得本节课成为了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成长空间。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十六章《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总结归纳
1.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思考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2.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动物行为研究的重要性,并指出它在生物学和生态学领域的应用。
3.通过举例和实际案例,展示动物行为研究对人类社会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如设计一个动物行为的实验。
2.强调作业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认真对待,并通过作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在作业中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如关注动物保护,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重要性,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详细讲解每个部分,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以及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动物行为的研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讲解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包括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多样性和对动物生存与繁衍的重要性。
3.介绍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等,并阐述这些方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动物行为的研究案例,如“熊的冬眠行为”。
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5.16.3动物行为的研究(共22张PPT)

北京师范大究
廷伯根(N.Tinbergen,1907-1988)是英籍荷兰裔动物学家,是研究海鸟行为的科学家,他不仅具有敏锐的观 察力,而且善于设计实验在复杂的环境背景中发现诱发动物行为的原因。廷伯根在自然环境中研究银鸥雏鸟 的求食行为,通过长时间的现场观察,他发现银鸥幼饥饿时总是啄亲鸟的喙,这种行为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他利用模型研究表明,银鸥幼雏啄亲鸟求食的行为是由亲鸟喙上的红斑引起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5
奥地利学者劳伦兹(K.Lorenz,1903-1989) 被称为“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刚孵化 出来的雏鸭或野雁就能够行走,离开巢时 总是追随自己的母亲走,此后再也不会跟 随其他的动物了。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学 习行为。劳伦兹利用孵化箱代替母雁孵蛋, 野雁出壳后首先接触的不是母雁而是劳伦 兹,结果他本人成了野雁的学习对象。在 他走开时,野雁竟排队跟在他的后面,可 见野雁已经认识劳伦兹了。劳伦兹通过研 究发现:如果小野雁在行为发展的重要时 期失去了母亲,就会跟随一种替代物。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11
小资料
三刺鱼生殖行为的研究
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腹部变为红色,经常发生相互间的猛烈攻击。是 什么信号刺激导致雄鱼之间相互攻击呢?研究者观察到,在繁殖季节雄性 三刺鱼看到街上的红色消防车经过窗前时,就会产生攻击行为,而对其 他颜色的车辆没有反应。研究者设计了这样的实验:将与雄性三刺鱼大 小、形状完全一样的模型放入水中,雄鱼视而不见;将模型的下半部涂 成红色,即便模型与雄性三刺鱼大小、形状不完全一样,也会引起雄性 三刺鱼的猛烈攻击。可见,引起雄性三刺鱼产生攻击行为的信号是红颜 色。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十六章《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教学设计

3.教师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梳理知识结构。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交流在研究动物行为过程中的感悟。
3.教师强调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观察过哪些动物的行为?它们的行为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并回答问题。
3.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动物行为的概念、类型及特点,让学生理解动物行为与生存环境的关系。
a.概念:动物行为是生物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2.新课导入:讲解动物行为的概念、类型及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动物行为与生存环境的关系。
3.方法教学:介绍观察法、实验法等方法,指导学生如何研究动物行为。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亲身感受动物行为。
5.讨论与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动物行为的原因,解释动物行为与适应环境的关系。
b.类型:根据功能,动物行为可分为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生殖行为等。
c.特点:动物行为具有目的性、适应性和可塑性。
2.介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和步骤。
a.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b.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结合实例,分析动物行为的原因及适应环境的关系。
3.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使其内化为自身行为。
(三)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动的动物行为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 课件

传播种子的动物 —令人担忧的信号
• 在墨西哥南部洛斯图斯特拉斯研究站附 近的热带森林里,出现了一件怪事:科 学家在茂盛的树林中,发现了一大堆不 寻常的腐烂果子,种子在它们的亲树下 发芽,形成了一块块绿色的地毯。这是 一种令人担忧的信号,因为下一代不可 能在它们父母——亲树的阴影下幸存。
• 一般来说。一只成熟的果子被某一种动物吃进肚里, 然后种子在离结果的树较远的森林空地随粪便排出, 传播后代。可是,在洛斯图斯特拉斯地区,许多食 果子的大型动物,如蜘蛛猴、鹿和貘几乎已被人类 斩尽杀绝,以至成熟的果子没被吃掉而自行从树上 落下,种子没有动物将它们带到远方去,在远处生 根发芽。为此,生物学家们呼吁:我们要研究一个 保护热带雨林的新问题——消灭食果动物是否意味 着毁灭树林?
的重要时期失去了母亲,就会跟随一种替代物。
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
• 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主要用观察法 • 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主要应用实
验法 • 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主
要应用实验法 • 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
应用实验法
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和实验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基本方法。
动物有利于植物种子的传播
• 有些植物的种子有小钩、 卷须、刺或表面有黏液, 能黏附在动物皮毛上, 被动物带走并散落到别 处;
• 有些鸟类如鹎、太平鸟 等以植物的浆果为食, 其种子随鸟粪排出后才 容易萌发;星鸦以松子 为食,它还将大量松子 贮存在苔藓落叶层中, 这些松子容易萌发并长 成树苗。
• 总之,动物能促进植物 的繁殖和分布。
•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热带保护研究项目主任肯特·雷 特福说:“人们不仅可以从森林内部,而且也可以 从森林外部毁灭一个森林。”墨西哥大学阿莱詹德 罗·埃斯特拉达教授补充说:“如果森林中没有灵 长类动物、食果鸟和食果蝠,那么这种热带森林的 继续存在便是不稳定的,就好像树林被砍伐,受到 威胁一样。”一些科学家担心,如果不注意保护动 物,那么,我们将不用砍倒一棵树,就可能失去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
实验蚂蚁数量太少或没有设置重复实验
。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劳伦兹写道:「只见这可怜的孩子伸长了 脖子,一路哀哀悲泣着走到大白鹅和我之间。 这时我稍微动了一下,没想到这孩子便立刻停 止了哭泣,且拉长了脖子向我这边冲过来,热 烈地跟我打招呼:『vee-vee-vee-vee』。那 场面实在令人感动,不过我还是无意扮演鹅妈 妈的角色。因此我一把抓过这孩子,把它塞回 大白鹅腹下,撒腿便跑。我跑了不到十步远, 就已经听到身后又是一阵:『普嘘普─普嘘普 ─普嘘普』。那可怜的小家伙竟然不顾一切地 奔了过来。…这一连串动作的意思很明显:它 把我,而不是那只大白鹅,当成妈妈了!」
第16章 第3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工作单位: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屎壳郎:学名蜣螂
案例1 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
法布尔简介: 法国人,孩提时表现出
对昆虫和自然的喜爱,有强烈 的好奇心和敏锐的观察力。对 昆虫的描述富有诗意和幽默感。 被誉为: 无与伦比的观察家,昆虫诗人
1.观察法:在野外的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动物的 各种行为。
特点:不对其施加任何外界影响或影响降低到最 小,精确,仔细,真实地记录。 2.实验法:对研究对象施加不同程度的外界影响, 然后再观察研究动物的行为。
特点: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 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中观察动物的行为。
3.观察法与实验法的联系与区别
大白鹅此时也刚好孵出了三只小雁鹅,劳 伦兹便把他孵出来的那只小雁鹅放在大白鹅柔 软温热的腹下,想说他已尽到了责任,便在一 旁静坐了起来,不多久,便从大白鹅腹下响起 了一阵轻微的叫声,虽然大白鹅有安抚它,但 是小雁鹅不但没有安静下来,反而急急地钻了 出来,用一只眼睛直直地仰视着大白鹅,接着 便放声大哭地跑开了。
借助器具 直接观察
实验处理 后再观察
对动物不 施加影响
对动物施 加影响
实验法以观察为基础
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 观察法 和 实验法 。 动物学家在森林中用摄象机偷拍下鹿群的生活状况,这 种研究方法属于 观察法 ;将两只幼兔同另外一窝幼兔 放在一起,并在其中一只幼兔的身上预先涂上“新妈妈” 的尿,看这只母兔如何识别自己的孩子,这种研究方法 属于 实验法 。
这种研究方法是单纯的观察法吗?
研究证明-- 如果小野雁在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失去
了母亲,就会跟随一种替代物。
案例4 廷伯根对银鸥求食行为的研究
银鸥
观察发现:
银鸥的幼雏在饥饿时,总是会用喙去啄母 亲的喙。
不同颜色的斑点 啄食次数
实验证明-- 银鸥幼雏求食
的行为是由亲鸟喙 上的红斑引起的。
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2.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长15cm)、一只蚂蚁、一杯 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 ①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 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 一只蚂蚁等距离放在两滴水之间。 (如右图) 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取食行为。
他深信雁鹅行为特别适合科学研究,因为它 和人类行为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行为远比一 般人想象的复杂、多变;他发现雁鹅的社会性 强得惊人,看到它们如何求偶、打斗、养育子 女及表达它们的喜怒哀乐,号称万物之灵的人 类也不能不感动。
劳伦兹为了要观察雁鹅出生的情形,他把二 十枚雁鹅蛋带回,前二十七天时让大白鹅和母火 鸡来孵,第二十八天时,把母火鸡孵的十颗蛋, 放进孵蛋器里,准备迎接小雁鹅的出生。两天后, 孵蛋器里的第一只小雁鹅出生了,劳伦兹把它放 在一个暖枕下,用它来取代鹅妈妈温暖的腹部, 等着它变强壮些,能够开始跨步。就在这个时候, 小雁鹅一直望着劳伦兹,劳伦兹是这样描述的: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土抛向后方,而这贼却抱住那球假装死了。土穴越 掘越深,工作的甲虫看不见了。即使有时它到地面 上来看一看,球旁睡着的甲虫一动不动,觉得很安 心。但是主人离开的时间久了,那贼就乘这个机会, 很快的将球推走,同小偷怕被人捉住一样快。假使 主人追上了它--这种偷盗行为被发现了--它就赶快 变更位置,看起来好像它是无辜的,因为球向斜坡 滚下去了,它仅是想止住它啊! 于是两个“伙伴”又将球搬回, 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假设是(蚂蚁喜欢甜食或蚂蚁不喜欢甜食 )。 (2)本实验的变量是( 糖 )。 (3)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预测一: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
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蚂蚁喜欢甜食。
预测二: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
( 蚂蚁喜欢甜食 )。
蜣螂(屎克螂 )-- 摘自《昆虫记》
但也有时候,贼竟会牺牲一些时间,利 用狡猾的手段来行骗。它假装帮助这个被驱者 搬动食物,经过生满百里香的沙地,经过有深 车轮印和险峻的地方,但实际上它用的力却很 少,它做的大多只是坐在球顶上观光,到了适 宜于收藏的地点,主人就 开始用它边缘锐利的头, 有齿的腿向下开掘,把沙
案例2 珍妮·古道尔:与黑猩猩在一起的38年
蚂蚁在合欢树上搬运种子
案例3 劳伦兹与小雁鹅
案例4 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
劳伦斯简介:
奥地利,动物行为学界的 怪杰,经常与蛙、鸭、鹅、猴、 狗为伍,会几种动物的“语言”。 获诺贝尔奖。 (“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
欧洲的多瑙河边和阿姆湖畔,是雁鹅生活的 天地。在这里劳伦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观 察雁鹅的生活史,并将它们一代又一代的生活 史,用以妙趣横生的科学日志形式记录下来, 撰成《雁语者》一书。
「只见小家伙歪着一颗小脑袋瓜,用它那漆黑 的大眼睛仰头望着我。正像大多数鸟类一样, 这只小雁鹅也用一只眼睛定定地凝视着我,因 为它想把我看个仔细。这只小雁鹅就这么久久、 久久地凝视我。当我开始移动、准备说话时, 它便突然从全神贯注的紧张状态松弛下来,于 是小家伙便开始跟我『打招呼』:它的脖子伸 得长长的,说起话来又急又快,用的是雁鹅那 种多音节的招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