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备课的误区

合集下载

新手教师备课的常见误区及应对策略

新手教师备课的常见误区及应对策略

新手教师备课的常见误区及应对策略备课是每位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对于新手教师来说,备课可能会成为一项挑战。

在备课过程中,新手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备课效果和教学质量。

因此,本文将介绍新手教师备课的常见误区,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过分依赖教材新手教师通常会过分依赖教材,将教材内容视作备课的唯一指南。

然而,过分依赖教材容易导致备课过程形式化,缺乏创造性和灵活性。

对策:新手教师应该基于教材,进行更多的拓展和延伸。

他们可以参考其他教学资源、学生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增加教材之外的内容和活动,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缺乏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新手教师有时候可能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备课时的方向性不清晰。

这种情况下,备课可能会变得零散而无效,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对策:新手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理清备课的思路,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三、时间安排不合理新手教师常常会在备课中遇到时间安排不合理的问题。

他们可能花费过多时间在某个教学环节上,导致其他环节无法得到充分的准备。

对策:新手教师应该合理安排备课时间。

他们可以根据各个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和难度,给予不同的备课时间。

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备课经验和教学实践,逐渐提高备课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缺乏备课的反思和调整新手教师有时候可能忽视备课的反思和调整阶段,缺乏对备课过程的全面审视,从而无法发现备课中的不足之处。

对策:新手教师应该养成备课反思的习惯。

他们可以在备课结束后,对备课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发现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

此外,新手教师还可以向资深教师请教和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提升备课的质量和水平。

五、缺乏备课资源的广泛利用新手教师有时候可能没有充分利用各种备课资源,导致备课的局限性和单一性。

对策:新手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各种备课资源。

他们可以查找相关教学资料、参考其他教师的备课案例、利用互联网等多种方式获取备课资源。

走出备课的误区心得体会

走出备课的误区心得体会

走出备课的误区心得体会教师是一群专业的社会知识分子,他们教书育人、传播文明,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备课是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环节。

因而,作为老师,要想做好教学,必须把备课摆在首位,以高效的精神投入到备课中,走出备课的误区,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走出备课的误区,就必须克服“简单复制”的误区。

很多老师在备课时只是简单地复制别人的课件,甚至只是一味地把学校的教育课本里的教学内容“死记硬背”,从而扼杀了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和灵活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此外,有些老师备课时过分依赖教科书,把教科书当做唯一的教材,完全忽视更好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的重要性,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过于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效果的提高。

其次,要想走出备课的误区,还要克服“重技术轻内容”的误区。

很多老师在备课时太过于看重技术,认为只要采用新型教学技术,就能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

教学技术是备课的重要工具,但它仅仅是工具,技术本身并不能决定教学的质量,教学的本质仍然是内容。

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老师要重视技术,但也要注重内容,要把备课的重点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置上,要坚持“以内容为本”,让学生得到最有价值的知识。

此外,为了走出备课的误区,还要克服“过分纠结”的误区。

有些老师在备课时过分地把时间耗在细节操作上,以至于忽略重要内容,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备课一定要把握节奏,切忌过于纠结,而应该尽量提高备课的效率,及时完成备课工作,以免影响教学质量。

总之,以上三点,就是走出备课的误区的途径。

要想做好备课,就必须积极运用多媒体等技术,但不可忽视内容;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不可过分追求技术;要节省备课时间,不要过分纠结技术细节,并努力提高备课的效率。

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只有走出备课的误区,才能让教学更有效、更成功。

走出备课的误区好的方面

走出备课的误区好的方面

走出备课的误区好的方面一、走出备课误区1、健全课程设计。

备课不能脱离课程设计,要注重教学目标,课程整体设计才能真正把握课堂的真谛,尤其要注重教具的运用及语言的精彩,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

2、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备课要注意与学生的素质、年龄等因素紧密结合,把握学生的学习节奏,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找出学生的兴趣点,以及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训练方法,真正把教学有机地与学生发展结合起来。

3、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备课要参考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中获取课文的背景,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学习水平的新的发展,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有趣的情景,有温馨的氛围,让学生融洽的学习,实现真正的教学和学习。

4、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备课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放宽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完善的学习结构,培育学生独立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5、注重学生思想健康和德育方面。

备课要将教育理念与课堂教学融合起来,以学生为主体,使教学具有温暖的精神气息,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倡积极的人生观。

二、有效的备课技巧1、重视理论备课。

备课一定要以理论为基础,即要熟练掌握相关教学理论,注意教学方法与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能力,分析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困难。

2、分析学生实际情况。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年级和知识结构,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变更学习策略,组织课堂灵活生动,调动学生学习学习的积极性。

3、实践准备题目。

要把课堂中的实验题目准备好,以求让学生能够清晰的掌握知识和原理,既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又可以让学生练习操作熟练技能,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知识本质。

4、用心备课。

备课不能只是一件走过场的事情,应该认真备课,把课堂学习完全覆盖,以达到贴切深入,每次备课要熟练理解教材、知识点,安排好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环节,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注重实效性,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

注重实效性,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
表 自己的主 见 , 出 自己的看 法 , 长 的个 人意 志代 替 了集 提 组 体意见。 现象 之 四 : 体 备课 成 了“ 式教 育 ” 集 模 学校 组 织 人 员撰 写 教案 , 激 趣 导入 、 课 展 开 、 动 从 新 活
把集体备课的 目的简化为可操作的教案, 追求的只是
组长 , 由备课 组 长 将 其装 订 成册 , 之 “ 体 备课 ” 将 参 著 谓 集 ,
系列 问题。 什么是集体备课” 为什么要进行集体备课” 如“ “ “ 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如何控制 ” 备课 的重心是什么?” “ 等,
由于对集体备课认识不足 , 使许多学校的“ 集体备课” 都流
于形 式 。
集体备课要求 同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通过集体讨 论 、 同研 究、 共 合作攻关 、 智慧碰撞 、 专家引领等形式 , 制定 教学预案并共同实现相 同的教学 目标和教学任务 在这个
过 程 中 , 师们 有 效地 对 备 课 思想 、 程 资源 、 课手 段 及 教 课 授
者, 教案成了教师教学的 “ 标准答案” 。教学方法、 教学手
教学水平的备课手段。

意义、 方法 , 只好把备课 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 时聚在一 按 起东扯 西拉, 没有真正的讨论 , 只是撰写几旬记录备查。 集
体 备课 成 了 一 形 式 而没 有 实 质 的东 西 。 种 ・

理性看待集体备课的现状
集 体 备 课利 于 在教 师 交 流 中碰 撞 智 慧 的火 花 , 实现 教 学 资源 共 享 。 为此 , 不少 学 校 也在 积 极 地进 行 着 有 益地 探 索 , 而集 体 备课 在很 多 时候 并没 有达 到 预期 的效 果 , 反 然 相 目前 由于部 分 教 师 思想 认 识 上 的不 足 , 集 体 备课 还 缺乏 对 足够 的 重视 和 理 解 , 集 体 备课 走 入 了一 种 误 区 。 使 现 象之 ~ : 体备 课 成 了“ 案 之和 ” 集 教

反思自己备课中普遍存在的不足与改进对策

反思自己备课中普遍存在的不足与改进对策

反思自己备课中普遍存在的不足与改进对策云安县白石中学邱炳焕我在教学取得很大的进步,回想到当初自己走了不少冤枉路,经过不懈的努力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终于摸索出属于自己的备课模式,先谈谈当初作为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一个人在不断反思备课的不足之处才会有进步,如果一个教师不及时反思自我的备课的纰漏,那么造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懂得反思的教师不是好老师。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敢于反思备课的误区才会取得进步。

以下谈谈我曾遇到过的备课误区:1.误区一,当初我把备课想象得较简单,认为教师用书上的就是现成的教案,不经思考就复制到教案本上,虽然每节课都是完成任务,但是经检测,学生还是吃不消。

因为教师用书是备课参照物,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离开学生实际承受能力,再好的教师用书当作圣旨来用的话都是徒劳无功。

改正这个备课误区就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生知识水平来有目的有选择地采集教师用书部分的备课资源,做到合理使用资源,不是随意宣科照本,生搬硬套,要讲灵活运用教师用书!2.误区二是备课就是为了应付备课检查,为了迎合新课改精神和理念,搞点旧瓶换新酒——形式上弄点新意思的名词,比如本来讲授法硬套成任务型或小组合作模式,本来是传统教学过程改变学习过程,有点变味的感觉。

备课这样的想法真是有点偷梁换柱,弄点走过场的感觉,现在想起来有点自欺欺人,有点内疚感,我所以用事实求是的精神唤醒我的良知,我不能猛目跟风,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备课,不是体现什么新课改,安个新名词来滥竽充数,我及时去学习新课改体验下的备课要求和标准以及经验,及时更新知识和进行知识的充电,这样才能与时俱进!3.误区是备课都是纯属备教材,没有备学生,教案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自以为自己有多高深的知识和学问,但是到了检测阶段,学生还是没有考好!备课不是显示自己学问的高深,而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备课,本来这班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但硬是搞点高深知识,学生听了之后都是鸭子听雷,根本吃不消,所以备教案要根据学生理解水平来备课,不是围绕什么问题而发散到无穷无尽地方去!总之,一个年轻的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可避免碰壁,但是要善于总结备课的教训才会有成长!。

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

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

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两种思想。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时下,集体备课已成为各个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重点工作。

然而,集体备课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值得我们警醒:一、备课组将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了同年级的各位任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交给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将其装订成册,集体备课等同于各任课教师备课“教案之和”。

这种方法,虽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但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没有了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更谈不上教师心灵的碰撞和共同智慧的结晶,集体备课有形无实。

二、备课组为了快速完成集体备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由各位任课教师分头“在线查找”,他们将各大教育网页中与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进行“成功下载”,没有取舍,不加选择,装订成册后谓之“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

“放着现成的优秀教案不用,自己再费尽周折、千辛万苦去写,岂不是‘没事找事’?”三、集体备课就是同一教案。

同年级组的教师集体备课以后,大家以同样的进度完成同样的内容,使用同样的资料,布置同样的作业,甚至上课的环节都如出一辙: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

这样一来,教师上课就如同工人在车间加工零件,课堂完全没有了教师的个性和学生特点的体现。

集体备课要求在教学思想、教学重难点处理、练习、检测等方面做到基本统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案内容和教学环节要高度一致。

集体备课既要强调共同研讨,又要突出个性特色。

四、老教师“主宰”备课,“经验主义”唱主调。

当集体备课任务分配以后,教师们都能认真撰写教案,精心备课。

但到了讨论交流的时候,发言者一般都是老教师,年轻教师很少参与。

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教师认为集体备课应该是老教师的“权威”活动,资格深、经验多、水平高的他们,说出的话往往也带有权威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年轻教师放不开,想说不敢说,讲错了怕别人讥笑。

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 评价 备课 过程 , 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
集体备课这种形式 ,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 促
进 教师 的 自我成长 。所 以对集体备课 的评价 时应重在评 过 程, 看看该老师是否积极参与集体备课 , 是否在深钻教材的 基础上提出有价值 的问题 , 是否查阅资料、 补充教学内容 , 能
案 内容都高度一致 。 集体备课既要强调共 同研讨, 统一认识, 又要突 出个性特色和 自由发挥 。如果同组教师都抱着 同一 版本的教案走进教室去照本宣科, 那则是对集体备课的歪曲。 3集体备课 ≠个人不备课 . 集体备课 旨在克服个人备课 的惰性、片面性和随意性 ,
善富有个性 的教学方法。 特别是对 年轻 教师 , 更应讲清原因,
育网页 中与新教材相 匹配 的教案进行下载 , 装订成册后谓之 “ 集体备课” 。全然不顾 内容是否切 合 自己教学的实际需要 , 不加选择和取舍, 网上的资料全盘吸收 。 把 集体备课与传统的个人备课相 比, 有着明显的优势和长
培植一种交流、 合作 、 究的学术气氛, 研 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 资源, 推广学校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 , 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
让其真正理解“ 为什么这样做” 同时感悟 出“ , 怎么做” 总之, 。 不管是评课者还是执教者, 人人都要 以平等交流 的方式 , 做
同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参与 , 相互探讨 , 贡献才智, 共享 资源。如果某一个人一味依赖集体各课, 机械地使用他人撰
写的教案, 就难 以取得理想的课堂效果 。 4集体备课≠ 组长备课 . 由于组长往往是年纪较长 , 并且是学科教学 中的“ 元老” , 在教师中有一定的威望 和地位 , 以, 所 在集体备课中, 研讨往 往 由组长说了算 , 成了组长唱“ 独角戏” 的场所 。 其他教师 “ 出

老师备课常见误区及解决办法?

老师备课常见误区及解决办法?

老师备课常见误区及解决办法?在备课中,主要存在哪些常见的误区?应该如何矫正?备课是上课的基本前提,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受备课的影响和制约。

教学中的备课常常遭遇诸多困难,陷入诸多误区之中。

这些误区大致可以归结为认识层面的误区,管理层面的误区,技术、操作层面的误区。

一、认识层面的误区及其分析(一)认识层面误区的种种表现。

表现之一:备课=写教案=抄教科书很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认为,备课就是写一份教案,而教案的内容也就是抄一遍教材。

殊不知,备课的内涵远不止于此。

1、在内容上要找准重点和难点。

如果备课的重点和难点不明确,教学中主次不分,这样讲出来的课学生是无法学好的。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掌握教材内容的系统性,找出教材前后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让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根据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三个不同要求:了解(对知识的含义有感性的初步认识,能知道“是什么”)理解(对概念和规律达到理性认识,能说明“为什么”)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迅速解决问题,知晓“怎么做”),确定每次课的教学重点,结合学生实际,恰当安排教学内容。

另外,即使同一科目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求也不同,备课的侧重点也就大不相同了,而学生也能根据教师的要求,掌握重点内容,将所学的知识很好地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

2、教师要了解的知识面不能仅限于教材。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有一桶水”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看教材,还应查阅相关资料,根据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进行链接。

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对教材中滞后内容及欠妥之处作必要调整,使教学内容成为适宜的、完善的知识体系。

只有教师的知识丰富了,重点突出了,才能使课讲得生动,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表现之二:备课=背课在备课过程中很多内容都要牢记于心,有些教师就把备课过程转变成“背课”过程,将要教的内容记在心中,上课时就平铺直叙。

从表面上看,老师讲得似乎滔滔不绝,功底深厚,而实际上课堂已在不知不觉中转变成了演讲。

走出备课误区-形成有效备课

走出备课误区-形成有效备课

走出备课误区,形成有效备课区县:滨海新区大港学校: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太平村中学学科:生物姓名;吴存宽走出备课误区,形成有效备课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教学实践的观察与分析,指出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存在的几大误区,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分别对课前、课上、课后的备课问题进行案例分析与论述,从而为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进行有效备课提供帮助。

关键词:有效备课课堂生成课后备课大凡天下之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所做的重要准备工作,有效备课是优化课堂教学、是生物课堂教学有效,并逐步走向高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进行有效备课不仅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吃透教材、研究如何教的过程,更是教师结合学生实际需要寻求最佳学习方法,研究学生如何学的过程。

但遗憾的是很多一线教师认为“我都教了这么多年书了,那些教学内容早就滚瓜烂熟了,还非得备课写教案,这要耗费我多少时间呀!而真正上课时,我几乎不看那备课本上写的什么内容。

”对于很多教师而言备课已成为一种形式,一种任务,一种负担,成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不得不应付的差事。

我通过观察教学过程中的种种现象,分析出当前广大教师对备课的认识存在以下几大误区:误区一: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习过程。

新课程强调:“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备课应该从以如何教的方案中跳出来,精心设计以学生如何学为中心的方案,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很多教师在升学压力下,只重视知识传授,以“中考”、“高考”为指挥棒,忽视学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的发展和提高。

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短期内可能会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但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就无从谈起了。

教师备课的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过程,获得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如通过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难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提高总结概括能力,这些工作都是教师不可替代的。

走出集体备课误区的有效策略

走出集体备课误区的有效策略

走出集体备课误区的有效策略“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能够形成更新的多元的思想。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自主、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气氛,发挥“集团效应”优势。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日渐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亮点”。

它要求同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等形式制定出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方案。

集体备课最突出的功能是汇聚集体智慧,优化教学方案,减轻教师负担,增强课堂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是实现我市“惜时增效,轻负高效”课题的有效途径,被各单位所采纳,我校也不例外。

不过,在实施之初,因为教师思想理解上的缺乏,对集体备课缺乏充足重视和理解,学校在集体备课方面缺乏管理经验,使我校的集体备课走入误区……课教师,由他们分头撰写,将参差不齐的个人教案复印后人手一份装订起来,形成集体教案,集体备课等同于“教案之和”。

这种“承包式”的方法,虽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但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没有了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更谈不上教师心灵的碰撞和共同智慧的结晶,有形无实。

务,实现自我解放,将教学参考资料——《教案书》上的内容原封不动打印出来;更有便捷者,干脆“在线查找”,“成功下载”,装订成册。

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自己教学的实际需要,没有舍取,不加选择,全盘吸收,美其名曰“集体备课”。

这种做法即使“简单易行”,却更缺少教师参与的成份,集体备课形同摆设。

校要检查了,迅速利用一节课时间一目十行的浏览一遍,在“重点”地方划上波浪线,某个地方加几句话,算是有了“批注”。

划线局部是否是重点、批注是否适宜可想而知。

在这种情况下,幸亏多数教案不是精心备的,既使有那么几位工作认真的教师,教案是精心备的,也被埋没在这些“文物”堆里,令人惋惜。

发展下去,还会有谁去精心备课呢?不如同流合污,一起应付了事。

针对以上情况,近年来,我校在集体备课方面持续改进管理办法,增大管理力度,逐步走出误区,收到良好效果。

走出备课的误区(共5篇)

走出备课的误区(共5篇)

走出备课的误区(共5篇)第一篇:走出备课的误区走出备课的误区2014.2.25 当老师的,都知道课堂教学前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备课。

但事实上,我们很多老师在备课中不知不觉误入了歧途,让原本该重要的备课,变得了太简单,枯燥,以致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惟有走出“备课”的误区,老师们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备好课。

一、“备课不单是写教案”。

和老师谈起备课的事,都说是在抄教案,没意思,是徒劳,但备课真的就是他们说的抄教案那么简单吗?凡教育专业毕业的老师,都应该知道“备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备课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课程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表达方式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的学习的一个准备过程。

备课包括有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师,备教具和写教案等步骤,“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个子内容,是被包含的关系。

所以,老师要明确“备课”与“写教案”之间是个不等式关系,并非写了教案就是备了课。

何况更多老师还不是在写教案,是在抄教案,就更不是在备课了。

二、“备课不是给领导看的”。

这个误区的直接诱因在学校的领导身上。

本来备课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的前奏,但由于备课属于教学“六认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各学校都把它归入了“重点检查”的对象,把它当成了考核教师工作态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而每次检查备课情况时,领导都只看了个备课本。

只要教案字迹工整,内容多,样式新,就是在“认真备课”。

为何领导都要这样来检查备课呢?理由是在备课活动中,其他工作几乎是无形的,就数教案最直观,既看得见,还能辨他个仔细;领导检查备课不要紧,但结果又导致了些怪现象,一是只要听说学校要检查备课,老师们就会熬上一个晚上把备课全部“突击”到位;二是只要有领导来听课,都会提前把教案抄好,上课时都夹着备课本是“有备”进教室。

为了给领导一个备课的好印象,很多老师都会到书店去认真挑选一本好教案,作为自己备课的“临摹本”。

备课的概念这样转为狭义,而且又被蒙上了功利和应付的面纱,备课自然演变成了不少教师的精神包袱,再也不能能为教学服务了。

文科备课中的常见误区及避免方法

文科备课中的常见误区及避免方法

文科备课中的常见误区及避免方法在备课过程中,文科教师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不仅影响了课堂的效果,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了解这些误区并找到避免的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首先,误区之一是“只注重知识点的传授”。

很多教师在备课时,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传授知识点上,而忽视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

知识点的传授虽然重要,但如果没有有效的教学策略和互动环节,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和乏味。

为了避免这一误区,教师应该在备课时考虑如何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来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忽略学生差异化需求”。

每个学生的学习背景、兴趣和能力都有所不同,如果教师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这些差异,教学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

为了避免这一误区,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例如,可以在课程中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有些教师在备课时,过于依赖教材,忽视了教材之外的资源和教学方法。

虽然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但教材本身可能存在局限性,特别是在处理复杂的文科主题时。

为了避免这一误区,教师可以积极寻找和使用各种辅助材料,如相关的文学作品、历史文献或多媒体资源,这样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另外,“过分依赖传统教学方法”也是一个常见的误区。

传统的讲授法虽然在某些情况下有效,但在文科教学中,单纯的讲授可能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应该探索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维发展。

在备课过程中,另一个需要避免的误区是“缺乏教学目标的明确性”。

如果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那么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可能会显得无序和无效。

为了避免这一误区,教师在备课时应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并确保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能围绕这些目标展开,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最后,“忽视课后反思与调整”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走出备课的误区业务笔记心得

走出备课的误区业务笔记心得

走出备课的误区业务笔记心得备课是每位教师必不可少的一种工作,熟练的备课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

但是,备课也会存在一些误区,因此,走出备课的误区也是教师备课工作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重视授课方法的科学性。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授课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并不强,他们的参与意识也不强,容易导致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流失。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授课方法,注重以问答、讨论等复杂的活动布置,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帮助他们在备课的过程中更加融入,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遵循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是推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而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学习行为的动力,对于提高学习效果意义重大。

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创造有利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突出学习的动机作用,加强对学生的认知,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升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重课堂管理的科学性。

研究发现,课堂的秩序性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注重课堂管理的科学化,运用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通过课堂的管理达到收敛的目的,以确保存在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最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可读性和可视化特性。

研究表明,课堂教学有其独特的特征,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目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注重注重可读性和可视化,利用图片、文字等图像来辅助教学,以促进学生的理解与应用。

以上是教师备课过程中应针对性强化的四个方面内容,也是走出备课误区的重要依据。

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不断强化科学化教学方法,根据教学过程要求,积极开展课前、课中、课后等备课活动,以达到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最终效果。

总之,走出备课的误区,可以用专业化的备课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备课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建立起自己的备课框架,提高备课的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教育。

走出备课的误区业务笔记

走出备课的误区业务笔记

走出备课的误区是一项重要的业务,需要专业的笔记本记录。

备课有很多方法可以实现,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做法,我们需要确保备课时不会掉入误区。

首先,要明确本次备课的目标,以确定备课的重点。

备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可以掌握所
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实现学习目标的目的。

所以,在备课时,要根据课程的目标,确定本
次备课的重点,以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其次,要深入理解学习内容,并且给学生形成课堂上的有效活动。

学习内容的深入理
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且能够更好地将学习内容融入课堂活动中,从而获得学习
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此外,要重视备课的实际效果,以排除不合理的备课内容,避免学生的学习成绩受到
影响。

只有在备课时能够认真负责,能够确保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真正的提高,而不是在备课中被迷失,无法达到课程目标。

最后,要记录备课过程,以便在今后的备课中可以参考。

备课是一项持久的工作,随
着教学内容的更新,有时需要及时调整备课内容,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在备课过程中,记录备课过程,以便在今后的备课中可以参考,有助于提高备课的效率。

充分理解备课的重要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课堂活动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努力走出误区,在日常的备课中记录重要的内容,以保持学习
的高效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课程的目标。

大学三年备课中的常见错误及避免方法

大学三年备课中的常见错误及避免方法

大学三年备课中的常见错误及避免方法在大学教育中,备课是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在备课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往往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

下面将从教育角度分析大学三年备课中的常见错误,并提出避免这些错误的方法。

首先,有些教师在备课时倾向于过度依赖教科书和课程大纲。

这种行为就好像是把教学过程交给了教材,而非自己。

课程大纲和教科书虽然是重要的参考工具,但教师应该以创造性思维来解读和应用教材内容,使其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环境。

其次,另一个常见的错误是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

有些教师可能会机械地按部就班地进行备课,而忽视了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情况。

每个学期和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有独特的学习风格和需求,因此备课应当灵活应对,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

另外,一些教师可能在备课时过于理想化或者过于简化教学内容。

理想化可能导致教学内容脱离实际,难以为学生提供实际应用价值;而过度简化则可能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或者失去学习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尽量平衡理论与实践,确保教学内容既具有挑战性又贴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场景。

此外,忽视教学资源和技术的利用也是备课中的一个常见错误。

现代教学已经进入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资源和教学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

忽视这些资源可能会导致教学效果的降低,错失提升教学效率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机会。

最后,大学教师在备课中常见的错误之一是缺乏持续的专业发展和更新教学理念的意识。

教育领域的知识和理念不断更新和演变,教师应当保持学习的状态,参加专业发展培训和交流活动,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和学生的发展。

综上所述,大学三年备课中的常见错误包括过度依赖教材、缺乏灵活性、理想化或简化教学内容、忽视教学资源和技术利用,以及缺乏持续的专业发展意识。

为了避免这些错误,教师们应当以创造性和灵活性进行备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积极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和技术,同时保持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态度,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大学三年备课的常见误区与纠正

大学三年备课的常见误区与纠正

大学三年备课的常见误区与纠正大学三年备课的常见误区与纠正在大学教育的旅程中,备课是每位教师不可或缺的任务之一。

然而,许多新教师常常陷入一些常见的误区,影响了他们的备课效果与教学质量。

让我来为你揭示这些误区,并提供一些纠正的建议。

首先,有些教师往往陷入“时间管理困境”。

他们可能会过于专注于一个单一的备课项目,比如一堂课的教案或者一份详细的讲义,结果导致其他课程的备课时间不足。

这种情况就好比是一位热心的厨师在为一道主菜准备时忘记了其他几道菜的烹饪。

要纠正这一误区,教师们可以尝试制定备课计划,合理分配时间给每一门课程,确保所有课程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准备。

其次,还有一些教师可能会过于依赖于“传统的教学资源”。

他们可能会倾向于使用老旧的教材或者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充分利用到现代的技术与资源。

这就好比是一位熟练的木匠只用手工工具,而不去尝试现代化的电动工具一样。

要纠正这一误区,教师们可以积极探索和利用在线教育平台、教学视频、互动式课件等现代化的教学资源,以丰富和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

另外,还有些教师可能会落入“孤军奋战”的陷阱。

他们可能会倾向于独自一人完成所有的备课工作,缺乏与同事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这就像是一位孤独的艺术家在闭门造画,而没有其他同行的启发和帮助。

为了纠正这一误区,教师们应该积极参与学院内部的教学团队或者跨学科的合作项目,分享经验、资源和教学策略,从而丰富自己的备课视角。

最后,还有一些教师可能会面临“缺乏反馈和评估”的问题。

他们可能会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反应。

这就好比是一位厨师在烹饪完一道菜后,没有人尝试给出口味评价一样。

为了纠正这一误区,教师们应该积极寻求同事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可以通过课堂调查、小组讨论、学生作业等方式,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总之,备课是大学教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要做到高效和有效,需要避免以上提到的常见误区,并积极采纳纠正建议。

小学5年级文科备课的常见误区与对策

小学5年级文科备课的常见误区与对策

小学5年级文科备课的常见误区与对策在小学五年级的文科教学备课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了解并克服这些误区,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许多老师在备课时容易陷入内容重于方法的误区。

这种误区表现为对教材内容的深入讲解,却忽略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仅仅把教材内容逐字逐句地讲解给学生听,可能会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对此的对策是,在备课时应注重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

例如,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讨论互动、情景模拟等方式,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参与中掌握知识。

其次,另一个常见误区是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在备课过程中,往往会以全班学生为标准,忽视了学生在理解能力、学习兴趣和知识基础上的差异。

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部分学生感到难度过大或过小,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设计有层次的教学活动和作业。

比如,在课堂上可以分组讨论,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上参与和学习。

再者,很多教师在备课时过于依赖教材,而忽略了教材以外的资源和信息。

这种做法会导致教学内容的单一和狭隘,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互联网资源、图书馆的书籍、教育软件等。

此外,结合时事热点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另一个误区是对评价的忽视。

备课时往往会专注于如何讲解知识点,但对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关注不够。

有效的评价不仅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为教师提供调整教学策略的依据。

教师应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例如,可以通过课堂表现、小组合作、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最后,教师在备课时常常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需求。

小学生正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老师的关心和课堂氛围非常敏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出备课的误区
当老师的,都知道课堂教学前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备课。

但事实上,我们很多老师在备课中不知不觉误入了歧途,让原本该重要的备课,变得了太简单、枯燥,以致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惟有走出“备课”的误区,老师们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备好课。

一、“备课不单是写教案”
和老师谈起备课的事,都说是在抄教案,没意思,是徒劳,但备课真的就是他们说的抄教案那么简单吗?凡教育专业毕业的老师,都应该知道“备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备课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课程的知道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表达方式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的学习的一个准备过程。

备课包括有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师,备教具和写教案等步骤,“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个子内容,是被包含的关系。

所以,老师要明确“备课”与“写教案”之间是个不等式关系,并非写了教案就是备了课。

何况更多老师还不是在写教案,是在抄教案,就更不是在备课了。

二、“备课不是给领导看的”。

这个误区,的直接诱因在学校的领导身上。

本来备课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的前奏,但由于备课属性教学“六认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各学校都把它归入了“重点检查”的对象,把安当成了考核教师工作态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而每次检查备课情况时,领导都只看了备课本。

只要教案字迹工整,内容多,样式新,就是在“认真备课”。

为何领导都要这样来检查备课呢?理由是在备课活动中,其他工作几乎是无形的,就数教案最直观,既看得见,还能辨他个仔细;领导检查备课不要紧,但结果又导致了些怪现象,一是只要听说学校检查备课,老师就会熬上一个晚上把备课全部“突击”到位;二是只要有领导来听课,都会提前把教案抄好,上课时都夹着课本是“有备”进教室。

为了给领导一个备课的好印象,很多老师都会到书店去认真挑选一本好教案,作为自己备课的“临摹本”。

备齐的概念这样转为狭义,而且又蒙上了功利和应付的面纱,备课自然演变成了不少老师的精神包袱,再也不能能为教学服务了。

三、“老教师不能不备课”。

据调查,不少学校在备课上都出台了这样的政策:中青年教师备课必须写详案,老年教师备课可以不写教案。

教育是“树人”工程,虽然几年内教材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但随着教育对象的变化,我们教师的教学观,以及使用的教学工具也要随之变化才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都要在课前认真检查自己是否做好了上课的准备。

不能因自己年老了,就可以课也不准备了。

教师既然选择了教书,就不能因自己的年龄去简化不该简化的过程,不说教案要写成详案,至少要写出对待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的计划,记录出学生的进步情况,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要么在备课本上作以记录,要么在教材上进行旁批,以免出现教学中的“老糊涂”现象。

四、“备课不能只是教师单边活动”
教学是双边活动,作为教学准备工作的备课,不能只老师动起来,也要积极动员、引导学生对课堂的准备。

如今老师备课中的“备学生”,大多只是简单了解学生知识水平,有些还注重了一些学生的性格、爱好和特长。

但这些几乎是老师以“旁者”的身份,单方面去分析学生在课堂上将会出现的“学法”,教师“一厢情愿”的预设课堂和现实中生成的课堂往往是两个样。

原因就是在教师做教学的准备活动时,学生没参与进来,没有和老师互动备课。

教师备课活动中,要先备教材,然后邀请学生加入,让他们去“备课”,预习课文,“备”出问题,老师再根据学生的疑难,按照不同层次学生准备“开锁的钥匙”。

只要这样在上课前,师生都认真进行了准备,难道课堂还会不精彩吗?
五、“备课不能‘闭门造车’”。

现在的“备课”,或是老师一个人在办公室“开单车”,或是年级组内几个教师聚集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进行团队合作,美其名曰在集体备课,实则,这些备课,说白了,都是在“备教法”。

特别是那诸葛亮式的大备课,看似热闹,汇集了大家的智慧,但这集中、统一形成的“优质教案”,根本无法适应每个学生的口味,也不可能适应每个教师去操作。

教无定法,对于不同学生,因需求的差异,教师的教法也应略有所别。

对于不同能力的教师,教法上也要尽量贴近他本人,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

要是一味拿名师的课去“依葫芦画瓢”,定然是课堂中没了“生命”。

这样闭门造出的“车”,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算得上是课堂前设置的“安全隐患”。

因此在备课时,不能一个或几个老师“远离
教室”、“远离学生”、“远离教师个人能力”、“远离教育理论”,在那里“妄自菲薄”的搞什么“大教法”、“大智慧”的研究,又大张旗鼓地拿学生做实验。

六、“备课并非课课都详案”。

学校要求中青年教师都这么做。

但在一个由全国教师加入的QQ 群里,经调查,85%的教师不同意这么做。

理由一:教案本身只是一个上课计划,可行度到底有多少还难说,与其把时间耗费在写教案上,还不如多钻石教材和研究学生上;理由二:教案本身就分为详案和略案两种,加之一个单元内的课文也有主次之分,所以在写教案上也要有轻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课课都详案。

在编写详案时,不宜一味去追求什么师说,生一、生二说的“预设”课,也不宜频繁回归到传统教案的套路,把课堂教学的目的、重难点,组复新巩布等教学过程全部都呈现在书面上,更不能机械地把学生的情况、教材的情况都一一累赘到纸上。

七、“网上的能不搞‘拿来主义’”。

现在的网络是个无穷的资源库。

我们教师想要的教案,从小学到高中,从语文到美术,应有尽有,只要利用一搜索引擎工作,键入课文的名字或关键词,轻轻一点击,就会“网”到想要的教案。

对此,不少老师开始用查找网上的“共享资源”,来代替过去的备课,“美其名曰”在搞什么“网络备课”。

其实他们多是直接下载了教案,不用“加法”也不用“减法”,就直接用到了自己课堂。

这样的“拿来就用”的方法,一是不利教师自己的成长。

在教师专业化成长路上,备
课也是个“学习、研究的大课堂”,简单的“拿来主义”,不但不会让自己教学的本领增强,而且会增长自己的工作惰性;二是经常用别人的思想去教育自己的学生,很多时候做不到“对症下药”。

久之,将会在学生中失去师者的“知识渊博”的好印象。

因此,教师在借鉴网络资源时,要学会“加一加”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减一减”别人不着边际的教法,把别人的先进理念补植到自己的大脑中,把别人先进的教法嫁接到自己的教法中,切实让自己的课堂也能丰富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