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四世同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四世同堂》

摘要:《四世同堂》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辅以小羊圈胡同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撼和反抗斗争小说无论从选材、艺术表现手法和对文化的批判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和深刻的学术研究价值,是老舍先生正面描写抗日战争的不朽之作。

引言

1944年初,老舍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全书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这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是老舍正面描写抗日战争,揭露、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讴歌、弘扬中国人民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不朽之作。《四世同堂》表面意思是四代人生活在一个家庭里,取家和万事兴,父慈子孝和睦家庭之意。同时又是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文化象征,它象征着中国人传统的人生观,也象征着具有一种具有封闭性、保守性和稳定性的文化心态和生活心态。小说以北京小羊圈胡同祁家祖孙四代的活动为主线,辅以小羊圈胡同各色人等的荣辱沉浮、生死存亡,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人情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撼和反抗斗争,可歌可泣,气度恢宏,是一部感人的现实主义杰作。老舍的《四世同堂》不只是中国出版的最好的小说之一,也是在美国同一时期出版的最优秀的小说之一。(英文译本的名字是《黄色风暴》。

老舍原名舒庆春,父亲早逝,他从母亲那里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比较多。再加上老舍喜欢读一些古典小说,比如《三国演义》、《三侠五义》、《水浒传》等。“作者特殊的成长经历、生存体验以及从小接触的文化环境,造成老舍笔下的迥然有别的人物形象和家庭景观。《四世同堂》这部小说的创作年代处于内忧外患时期,“七七”事变爆发,北京沦陷,保定失守,台儿庄大捷,珍珠港事变,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无条件投降等,这些事件在作品中都有所反映,形成《四世同堂》的创作背景,同时老舍也关注到了饱受苦难的中国人民。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老舍通过《四世同堂》对中国家族文化所造成的国民劣根性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在国家和民族命运岌岌可危的时候,个人的生存显得无关紧要,更为重要的事情是国家和民族能否走向光明。与其他描写抗日战争的作品不同的是《四世同堂》没有过多地关注抗日战争内容,而是从文化的角度来反思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总之,《四世同堂》无论从选材、写作手法、人物的塑造以及对民族精神和市民文化的挖掘都值得细细品读,不愧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

一、独特的取材

老舍1944年到1948年完成的百万字长篇巨著《四世同堂》,是作家从事抗战文艺的代表作,也是一部取材独特的作品。作者选取了北平一条叫小羊圈的普通小胡同里每家每户的日常生活作为素材,从小处着笔,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抗战的宏大背景和人民所遭受的屈辱和痛苦。《四世同堂》对历史进行的微观化与人性化处理,使我们看到的是日常、零碎的体验性的成长与蜕变过程,我们觉察不到真正的历史事件和侵略者烧杀抢掠的血腥场面,但我们能感受到在特定历史境遇中各种人物的真实心灵,反而是这样的娓娓道来,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沦陷区人民的亡国之苦。这样,避开对残酷战争场面的描写,将战争虚化为一种背景和氛围,而重点表现普通市民在战争中的精神沉浮,使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审美力量。消解宏大的历史主题,将重心移到零碎的生活,使严肃、悲壮的历史以一种喜剧的、日常的面目表达出来,这样就将历史与个人结合起来,使整部历史微缩成感性的个人的历史,而在这部感性的个人的历史中,我们读到了一种含泪的微笑。另外,从整个小说创作发展情况来看,《四世同堂》在生活题材上有了新的开拓,40 年代,出现了许多反映八路军、新四军、义勇军、抗日游击队以及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官兵抗战的作品;但反映

沦陷区都市中的普通市民的生活与抗争的作品,尤其是长篇作品却是很少见。《四世同堂》的问世,弥补了这一缺憾,作品画面广阔,涉及十七八个家庭和130 多个人物,囊括了“老派市民、新派市民和城市贫民三大形象系列,丰富的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战争背景下的千姿百态。

二、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

《四世同堂》的语言也是别具一格的。它如同一座语言表达方式异常繁茂的花园,妙语连珠,俯拾即是。

丰富而传神的比喻。小说中拿捏比喻修辞的熟练和精准令人咋舌:如对人物神态的比喻,“见到他们,晓荷把脸上的笑意一直与送到脚趾尖上,全身像刚发青的春柳似的,柔媚的给他们鞠躬”把汉奸见到日本宪兵竭力巴结的献媚丑态写的淋漓尽致;有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比喻,“她的话本也骂道桐芳,可是桐芳已经躲到自己屋里去。像得了胜的蟋蟀似的在盆儿里暗自得意”描写桐芳反抗大赤包而袒护小崔获胜时的窃喜心情既准确贴切又形象生动。

辛辣俏皮的幽默。幽默是老舍语言的一贯风格,虽然《四世同堂》中的幽默不是令人捧腹的笑骂式幽默也不是隽永的艺术式幽默,而是辛辣俏皮的幽默。这是由小说的内容和作者的艺术功力决定的。这种幽默往往和讽刺结合在一起,迸发出激愤的烈焰,直指汉奸和侵略者。例如,文中对招弟的描述“他的肉体已经国际化了”,表明她从灵魂到肉体已经完完全全是一个娼妓,新颖而尖锐。有时,又用生活中毫不相干的两件事等量齐观,如同用放大镜扩大了他的悖谬来造成强烈分讽刺。冠先生人为“与一位西洋人握手差不多便等于留了十秒钟或半分钟的洋”。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地道的北京味儿。老舍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还表现在善用地道的北京口语。老舍出生在北京,长期生活在北京,又擅长“从容调动口语,给平易的文字添上些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老舍《我怎样写<骆驼祥子>》)。自然,写抗日期间,沦陷了的北平的《四世同堂》的语言的北京味儿就更地道了。没有可以雕琢的书面语言,却给人以形象生动、亲切、新鲜、活泼的感觉,并且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三、深刻的文化批判

《四世同堂》是一部文化反思的文学巨著,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使之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老舍长于文化批判,他对以北京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这是他持之以恒的主题。北京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保守气息的大都市,经济上落后、封闭,地位上是三朝皇都,这样使得北京文化具有保守、愚昧和一种深入骨髓的奴性特点,老北京的市民也自然普遍有着苟且偷安、妄自尊大的心理。无论是祈老人的保守苟安,还是冠晓荷病态的官瘾、大赤胞的奴颜婢膝,都是老北京文化熏陶下的产物。小说中祁老人之所以只有自己的生活而不知有国家,生命沉浮于生活的惯性之中,只求暂时做稳了顺民、奴隶,本能地抗拒着生活的变动,只是因为他认为“别管天下怎么乱,咱们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他总以为北平是天底下最可靠的大城”。“当一个文化熟到了稀烂的时候,人们会麻木不仁的把惊心夺魄的事情与刺激放在一边,而专注意到吃喝拉撒中的小节目上去。”这种精致的生活艺术在老舍晚年的小说《正红旗下》中又有精彩的描写,而仍持否定态度,虽然由于怀旧而相当的宽厚温和。小说中描写瑞全心理时,这样写道:“他真爱北京,可是现在已体会出来它是有毒的地方。那晴美的天光,琉璃瓦的宫殿,美好的饮食,和许多别的小小的方便与享受,都是毒物。它们使人舒服、消沉、苟安、懒惰,瑞全宁可到泥塘与血狱里去滚,也不愿回到那文化过熟的故乡”。瑞全把北京文化和国家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