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胀

合集下载

最新中医内科学——鼓胀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中医内科学——鼓胀教学讲义ppt课件

·源流
2、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没有“鼓胀”病名, 相当于其所述的肝水、脾水、肾水的范畴. 《金 匮 水气篇》称“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 ,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脾 水者, 其腹大,四肢若重,津液微不生,但若 少气,小便难”,“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 ,不得溺”。这些论述(肝脾肾功能失调)奠定 了后世鼓胀病机学基础。
•治疗原则:攻补兼施 •虚则补之 •温补脾肾 •滋养肝肾 •实则泻之 •理气 •利水 •化瘀
六、辨证论治
分证论治
1、气滞湿阻
症状:腹部胀大,按之不坚,胁下胀满 或痛,食少纳呆,嗳气后稍减,或下肢 微肿,苔白腻,脉弦细。
鼓胀特点+肝郁湿阻症 治法:疏肝解郁,除湿散满。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舌苔白腻
四、诊断
1、主症:腹部胀满,逐渐加剧,重则脉络暴露。 2、兼症:纳呆,乏力,尿少,出血倾向。 3、体征:腹胀大,面萎黄,黄疸,蜘蛛痣,肝掌。 4、病史:黄疸,胁痛,酒食不节,虫毒感染,
情志内伤。 5、理化检查:肝功、生化、肿瘤标志物、腹部B超、 食道钡剂造影、腹水穿刺、CT等有关检查。
五、鉴别诊断
3、劳欲过度
劳欲过度-运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司 湿聚水生—而成鼓胀
伤及脾肾-气化不行
4、脾虚食积
脾虚不运-水湿食积 渐成鼓胀
饮食积滞-交杂不化
5、感染血吸虫
感染血吸虫
内伤肝脾,脉络瘀阻—升降失常,
未能及时治疗
清浊相混—渐成鼓胀
6、黄疸、积聚失治
黄疸失治—肝脾肾三脏俱病—气血凝滞,水饮内停
—渐成鼓胀
肝脾血瘀 水湿停聚
·源流
3、晋·葛洪首次提出放腹水的治法,至今是临 床治疗鼓胀的一个重要的治标方法。 4、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明确提出鼓胀的 病因与寄生虫有关。指出沼泽地带水中有“水 毒”等结聚于内,可致腹内生虫而成“水蛊” 。 5、金元时期对本病的认识有了很大进展。 李东垣《兰室秘藏》提出鼓胀“皆由脾胃之气 虚弱,不能运化精微而制水谷,聚而不散而成 胀满。”“胃中寒则胀满,或藏寒生满病,以 治寒胀,中满分消汤主之。”

鼓胀的基本病机

鼓胀的基本病机

鼓胀的基本病机鼓胀,俗称“胃口”,是指腹部膨胀感或腹部隆起。

它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内积气或肠道内产气过多所致。

鼓胀病机复杂,常受多种因素影响,下面将就其基本病机进行详细阐述。

一、胃肠道内积气1. 高胃压症高胃压症指的是胃腔内压力增高,导致胃内气体的储存和聚集。

胃内积气常由过食过饱、进食过快、咀嚼不充分等因素引起,这些均会增加食糜在胃内的停留时间,使产生的气体无法及时释放,进而造成胃肠道内积气。

2. 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指消化系统对食物的吸收和分解能力下降,引起食物在胃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

这样一来,食物残渣会在胃肠道内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导致鼓胀症状的发生。

3. 肠道滞留肠道滞留是指在肠道内的食物蓄积,肠道蠕动减慢。

常见的原因有便秘、结肠狭窄、肠腔狭窄等。

肠道内食物的滞留会导致食物大量发酵产生气体,引起肠道内积气,进而引发鼓胀。

4. 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是指肠道内的有益菌数量减少或恶性菌的数量增多。

正常的肠道菌群可以分解食物中难以消化的纤维,产生有益维生素和短链脂肪酸,帮助消化和吸收。

当菌群失调时,食物在肠道内分解和吸收不充分,易产生大量气体,从而引发鼓胀。

二、肠道内产气过多1. 高纤维饮食高纤维饮食指的是摄入大量纤维素的食物,如谷物、豆类、水果和蔬菜等。

纤维素是一种难以消化的物质,肠道内的菌群可以分解纤维素产生气体。

当摄入高纤维的食物过多,肠道内产气过多,容易导致鼓胀。

2. 饮食习惯一些饮食习惯也会导致肠道内产气过多,如嚼口香糖、吃辛辣食物和喝含气饮料等。

口香糖和含气饮料都含有大量气体,会直接进入肠道产生气体。

辛辣食物则会刺激胃肠黏膜分泌大量胃酸,并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气体的产生和排出。

3. 幽门梗阻幽门梗阻是指胃肠道与十二指肠入口处幽门的通道狭窄或闭锁。

幽门梗阻会导致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易发生饱胀感和胃胀症状。

以上就是鼓胀的基本病机的阐述。

鼓胀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多因积气和产气过多所致。

中医内科学课件-鼓胀

中医内科学课件-鼓胀

4.肝脾血瘀证
中医内科学
证候:腹大坚满,青筋怒张,胁下癥积,刺痛拒按,面色晦暗,头、 颈、胸、臂等处可见红丝赤缕,唇色紫褐,大便色黑,肌肤甲错, 口干饮水不欲下咽,舌质紫暗或边有瘀斑,脉细涩。
病机:肝脾血瘀,水气内停。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方药:调营饮加减。
中医内科学
本方活血化瘀,行气利水。大便色黑,可加三七、侧柏叶、茜草化 瘀止血;癥块甚者,加鳖甲、穿山甲、土鳖虫、水蛭、三棱、莪术 化瘀散结;胀满过甚,可暂用十枣汤以攻逐水饮。
【诊断】
(一)诊断要点
中医内科学
1.临床特征初起脱腹作胀,食后尤甚,继则腹部胀大如鼓;重者腹壁青 筋暴露,脐孔突出。常伴乏力、纳差、尿少、齿衄、鼻衄、皮肤紫斑等, 可见面色姜黄、黄疸、手掌殷红,以及面、颈、胸部红丝赤缕。
2.病史起病缓慢,病程长,常有酒食不节、情志内伤、虫毒感染,或黄 疸胁痛、积聚等病史。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
中医内科学
鼓胀虽属虚中夹实,但虚实偏重有所不同。起病之初,体质未虚, 年龄尚轻,腹满胀痛,腹水壅盛,皮肤青筋暴露显著,多以实证为 主;病久、体质羸弱及老年患者,腹胀不甚,伴肝脾肾亏虚,多以 虚证为主。
2.辨气滞、血瘀、水停的主次
中医内科学
腹部膨隆,按压腹部随按随起,按之空空,叩之如鼓,此以气滞为 主,为“气鼓”,多属肝郁气滞;腹部胀满膨大,或状如蛙腹,摇 动有水声,按之如囊裹水,或腹部坚满,皮肤绷急,此以水停为主, 为“水鼓”,多属水湿内停;腹部胀大,内有癥积,痛如针刺,腹 壁有赤丝血缕,则以瘀血为主,为“血鼓”,多属肝脾血瘀水停。
2.神昏
中医内科学
证候:为鼓胀晚期恶候。症见高热烦躁,怒目狂叫,口臭便秘,尿 赤尿少,舌红苔黄,脉弦数。

鼓胀危害及预防课件

鼓胀危害及预防课件
鼓胀危害及预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鼓胀? 2. 鼓胀的危害 3. 如何预防鼓胀? 4. 何时就医? 5. 总结
什么是鼓胀?
什么是鼓胀?
定义
鼓胀是指腹部胀气,通常伴有不适感。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饮食不当、消化问题等。
什么是鼓胀?
常见症状
主要表现为腹部膨胀、疼痛、嗳气等。
严重时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心理健康维护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与压力。
可以通过瑜伽、冥想等方式放松心情。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症状持续
如果鼓胀症状持续超过一周,应及时就医。
医生可能会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何时就医? 伴随其他症状
如腹痛、呕吐、体重下降等,需立即就医。
这些症状可能是更严重问题的信号。
何时就医? 专业咨询
严重鼓胀可能掩盖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如肠梗阻、消化不良等,需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鼓胀?
如何预防鼓胀?
饮食调整
避免油腻、辛辣、发酵食品,多摄入易消化食物 。
多吃蔬菜和水果,保持饮食均衡。
如何预防鼓胀?
生活方式改变
养成规律的作息,增加锻炼,促进肠道蠕动。
适量运动有助于消化,减机制
鼓胀通常是由于气体在肠道中积聚造成的。
饮食中高纤维、发酵性食物可能加重症状。
鼓胀的危害
鼓胀的危害 身体健康影响
长期鼓胀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
持续不适可能引发焦虑和抑郁情绪。
鼓胀的危害 生活质量下降
鼓胀可能导致食欲减退、睡眠质量差。
影响到社交活动和工作表现。
鼓胀的危害 并发症风险
在饮食及生活方式调整后症状未改善,应咨 询营养师或医生。

中医内科学--鼓胀

中医内科学--鼓胀

第四节鼓胀【概述】一、定义鼓胀系指肝病日久,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所导致的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证,临床以腹大胀满,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特征,故名鼓胀。

二、沿革1、鼓胀病名最早见于《内经》。

2、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认为鼓胀与感受“水毒”有关,并提出鼓胀的病机是“经络痞涩,水气停聚,在于腹内”。

3、明*李中梓《医宗必读》将“鼓胀”与“蛊胀”相区分,认为前者中空无物,属于气,后者中实有物,属虫或属血。

4、明*张景岳将鼓胀又称为“单腹胀”。

5、清*喻嘉言《医门法律》认识到㿂积日久可致鼓胀。

6、清*唐容川《血证论》认为“血臌”的发生与接触河中疫水,感受“水毒”有关。

三、与现代医学的关系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类似西医学所指的肝硬化腹水,包括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胆汁性、营养不良性等多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腹水。

【病因病机】一、病因:损伤肝脾1、酒食不节;2、情志刺激;3、虫毒感染;4、病后续发。

二、病机1、病位:主要在肝脾,久则及肾;2、基本病理变化: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

3、病理因素:气滞、血瘀、水湿。

4、病理性质:本虚标实。

5、病理演变:病理演变:初起,肝脾先伤,气滞湿阻,此时以实为主;进而湿浊内蕴中焦,既可郁而化热,而致水热蕴结,亦可因湿从寒化,出现水湿困脾之候;久则气血凝滞,隧道壅塞,瘀结水留更甚。

肝脾日虚,病延及肾,肾火虚衰,不但无力温助脾阳,蒸化水湿,且开合失司,气化不利,而致阳虚水盛;若阳伤及阴,或湿热内盛,湿聚热郁,热耗阴津,则肝肾之阴亏虚,肾阴既损,阳无以化,则水津失布,阳虚水停,故后期以虚为主。

【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1.初起脘腹作胀,食后尤甚。

继而腹部胀满如鼓,重者腹壁青筋显露,脐孔突起。

2.常伴乏力、纳差、尿少及齿衄、鼻衄、皮肤紫斑等出血现象,可见面色萎黄、黄疸、手掌殷红、面颈胸部红丝赤缕、血痣及蟹爪纹。

3.本病常有酒食不节、情志内伤、虫毒感染或黄疸、胁痛、癥积等病史。

中医内科学鼓胀

中医内科学鼓胀

抗血吸虫治疗等。
05
鼓胀的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情况
01
患者男性,52岁,因腹胀、下肢水肿就诊,经检查诊断为肝硬
化引起的鼓胀。
症状表现
02
患者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曲张,伴有食欲不振、乏力、尿少等
症状。
既往病史
03
患者有慢性肝炎病史多年,长期饮酒。
治疗方案探讨
中医治疗
采用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的中药治疗原则,方剂选用五皮饮、五 苓散加减。
03
鼓胀的预防与保健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
多饮水
鼓胀患者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如蔬菜、水果、稀粥等,以减轻肠胃 负担。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促进新陈 代谢和体内废物的排出,对缓解鼓胀 有一定帮助。
控制钠盐摄入
过量摄入钠盐会加重鼓胀症状,患者 应减少盐的摄入,同时避免食用含盐 量高的食品。
生活调护
西医治疗
给予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等对症治疗,必要时进行腹腔穿刺 放液。
辅助治疗
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可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效果评估
短期效果
患者腹胀、下肢水肿等症状明显缓解,尿量增加。
中长期效果
经过持续治疗,患者肝功能逐渐恢复,腹水减少,病情稳定。
注意事项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注意防 治并发症。
鼓胀的病因
外邪侵袭
长期感染湿热、疫毒等外邪, 导致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
血瘀、水停于腹中。
饮食不节
长期饮食不节,嗜食辛辣、油 腻等食物,损伤脾胃,导致气 血生化不足,气滞、血瘀、水 停于腹中。
情志失调
长期情志不畅,忧思过度,导 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水 停于腹中。

中医辨证治疗鼓胀1例

中医辨证治疗鼓胀1例

中医辨证治疗鼓胀1例鼓胀亦称“水蛊”、“蜘蛛蛊”或“单腹胀”[1],是以腹部膨胀如鼓而命名,为古代“四大顽疾”之一。

本病的发生与“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互结于腹有关”,病情错综复杂。

若久治不愈,晚期可见吐血、便血、昏迷等危重症。

1.典型病例患者,男,62岁,2016年7月24日初诊。

因“间断性腹胀3个月,伴双下肢浮肿7日”就诊。

该患者3个月前不明原因出现腹胀,遂到当地某医院就诊,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失代偿期)”,在该院住院治疗,病情时轻时重。

7天前该患者腹胀明显增加,并出现双下肢浮肿,遂来我院就医。

刻诊:腹胀,身黄,目黄,小便黄,气短,乏力,纳差,恶心,大便干燥,5日1行;舌质暗红,舌苔黄厚腻,脉沉弦。

查体:面色晦暗,巩膜黄染,腹胀大如鼓,未见腹部静脉曲张,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中度浮肿。

肝功能:ALT 146IU/L,AST 68IU/L,TBIL 68.7μmol/L,DBIL 38.2μmol/L,IBIL 30.5μmol/L;血常规:WBC 3.8×109/L,RBC 3.6×1012/L,PLT 72×109/L;彩超示:肝硬化,脾大(厚5.6cm,肋下1.0cm),门静脉增宽(1.6cm),大量腹水(侧卧位最大直径11.8cm),胆囊壁厚粗糙。

西医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慢性胆囊炎。

中医诊断:鼓胀(肝脾湿热证),治疗宜疏肝健脾,清热利湿,利水消鼓。

处方:自拟七消饮、茵陈蒿汤合逍遥散加减,方药如下:芦根30g,白茅根50g,猪苓20g,泽泻20g,丹参30g,土茯苓30g,大腹皮30g,茵陈30g,栀子15g生大黄10g,藿香15g,竹茹15g,当归15g,白芍15g,柴胡15g,茯苓20g,白术15g。

7剂,水煎取汁,分2次口服。

同时给予螺内酯片20mg/,次,2次/d口服,呋塞米片20mg/次,1次/d口服。

中医内科学——鼓胀

中医内科学——鼓胀
中医内科学——鼓胀——鼓胀
六、辨证论治
分证论治
1、气滞湿阻
症状:腹部胀大,按之不坚,胁下胀满 或痛,食少纳呆,嗳气后稍减,或下肢 微肿,苔白腻,脉弦细。
鼓胀特点+肝郁湿阻症 治法:疏肝解郁,除湿散满。 方药:柴胡疏中肝医内科散学—合—鼓胀胃——苓鼓胀 汤。
中医内科学——鼓胀——鼓胀
·源流
朱丹溪认为本病病机是湿热相生, 隧道壅塞之故。 《格致余论·鼓胀论》 中指出:“七情内伤,六淫外侵,饮食 不节…脾胃不能运化,…清浊相混,隧 道壅塞,郁而为热,热留为湿,湿热相 生,遂成胀满。”
中医内科学——鼓胀——鼓胀
·源流
6、明清基本确立了鼓胀的病机为气血水互
历代医家对本病的防治十分重视,把它 列为“风、痨、鼓、膈”四大顽症之一。
中医内科学——鼓胀——鼓胀
·源流
小结
1、内经对鼓胀病名、症状、理法方药的认识
2、历代医家对鼓胀病机和治法的观点 虚寒论 湿热论 水裹气结血凝说 治法观点
中医内科学——鼓胀——鼓胀
·范畴 西医学的肝硬化、腹腔内肿瘤
、结核性腹膜炎等形成腹水时可参 照本篇进行辨证施治。
而成鼓胀
2、酒食不节
嗜酒过度-脾胃受伤-酒湿浊气-气机不利 饮食不节-运化失职- 蕴结中焦-波及肝肾 气滞不畅
气、血、水互结—遂成鼓胀 血行受阻
中医内科学——鼓胀——鼓胀
3、劳欲过度
劳欲过度-运化失司 伤及脾肾-气化不行
4、脾虚食积
脾虚不运-水湿食积 饮食积滞-交杂不化
湿聚水生—而成鼓胀 渐成鼓胀
中医内科学——鼓胀——鼓胀
二、证候特征
1、临床特征:
腹胀大如鼓
中医内科学——鼓胀——鼓胀

《中医内科学》教学课件-鼓胀

《中医内科学》教学课件-鼓胀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一)辨虚实、标本之主次。 初起——肝脾失调——以邪气盛实为主,正气亏虚不 甚明显,病程相对较短; 久病——肝、脾、肾损伤——正虚为主;
(二)标实者辨气、血、水的偏盛 1.气鼓:肝郁气滞 少量腹水,肠腔充气 2.水鼓:脾虚湿阻 腹水量多,下肢浮肿 3.血鼓:肝脾血瘀 积块肿大,瘀血征突出
或服药不当,劳倦过度,病情可致恶化,而见动 血、神昏谵语、痉厥、气脱等严重征象。
病证鉴别
(一)鼓胀与水肿的鉴别
相似点:都有躯体某个部位肿胀的特征,病机上也有水湿 内蕴的存在;
不同点:臌胀主要为肝、脾、肾受损、气血水互结于腹中, 以腹部胀大为主,四肢肿不甚明显;
水肿主要为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湿泛溢肌肤, 其浮肿多从眼睑开始,继则延及头面及肢体;或下 肢先肿,后及全身,每见面色晄白,腰酸倦怠等, 水肿较甚者亦可伴见腹水。
有关,提出鼓胀的病机是“经络痞涩,水气停聚,在于腹 内”; 《丹溪心法·鼓胀》指出:“七情内伤,六淫外侵,饮食 不节,房劳致虚,……清浊相混,隧道壅塞,郁而为热, 热留为湿,湿热相生,遂成胀满”。
历史沿革
张景岳认为鼓胀的形成与情志、劳欲、饮
食等有关,指出“少年纵酒无节,成水臌”,
喻嘉言《医门法律·胀病论》认识到症积日
病因病机
5、病后续发
如黄疸日久——湿Biblioteka (湿热或寒湿)蕴阻,肝脾受损,气滞 血瘀;
癥积不愈——气滞血结,脉络壅塞,正气耗伤,痰瘀留着, 水湿不化;
久泻久痢——气阴耗伤,肝脾受损,生化乏源,气血滞涩, 水湿停留。
病机分析
(一)病位主要在于肝脾,久则及肾: (二)病理变化为气、血、水互结:

肝脾肾
气机壅阻,湿浊内聚,遂成臌胀。 2、情志刺激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知识点——鼓胀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知识点——鼓胀

中医助理医师知识点——鼓胀鼓胀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如《灵枢。

水胀》篇载:“鼓胀何如?岐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较详细地描述了臌胀的临床特征。

有关本病的病因病机,《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是“浊气在上”;《素问。

腹中论》记载:“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名曰臌胀,……治之以鸡矢醴。

……其时有复发者何也?此饮食不节,故时有病也”。

《金匮要略》之肝水、脾水、肾水,均以腹大胀满为主要表现,亦与臌胀类似。

《诸病源候论》认为本病发病与感受“水毒”有关,将“水毒气结于内,令腹渐大,动摇有声”者,称为“水蛊”,并提出鼓胀的病机是“经络否涩,水气停聚,在于腹内”。

《丹溪心法》指出:“七情内伤,六淫外侵,饮食不节,房劳致虚,……清浊相混,隧道壅塞,郁而为热,热留为湿,湿热相生,遂成胀满”。

明。

李中梓《医宗必读》说:“在病名有鼓胀与蛊胀之殊。

鼓胀者,中空无物,腹皮绷急,多属于气也。

蛊胀者,中实有物,腹形充大,非虫即血也。

”明。

戴思恭称本病为“蛊胀”、“膨脖”、“蜘蛛蛊”。

《证治要诀》日:“盖蛊与鼓同,以言其急实如鼓,……,俗称之为膨脖,又谓之蜘蛛病”。

张景岳将鼓胀又称为“单腹胀”,《景岳全书。

气分诸胀论治》篇说:“单腹胀者名为鼓胀,以外虽坚满而中空无物,其象如鼓,故名鼓胀,又或以血气结聚,不可解散,其毒如蛊,亦名蛊胀,且肢体无恙,胀惟在腹,故又名为单腹胀”。

他认为鼓胀的形成,与情志、劳欲、饮食等有关,指出“少年纵酒无节,多成水鼓”,并提出“治胀当辨虚实”。

李梃提出本病的治疗法则,《医学入门》说:“凡胀初起是气,久则成水,……治胀必补中行湿,兼以消积,更断盐酱”。

喻嘉言《医门法律》认识到癥积日久可致鼓胀,“凡有癥瘕、积块、痞块,即是胀病之根”。

清。

唐容川《血证论》认为“血臌”的发病与接触河中疫水,感染“水毒”有关。

考试六步复习法操作步骤:第一步:准备工作。

把所有的复习资料书目找齐,并制定一个复习时间计划表;时间充裕的可以制定一个半年计划,时间较短的可以采用季度计划。

鼓胀ppt医学课件

鼓胀ppt医学课件
. 34
诊查要点
• 气鼓、水鼓与血鼓 气鼓:腹部膨隆,嗳气或矢气则舒,腹部按 之则空空然,叩之如鼓。多属肝郁气滞。 水鼓:腹部胀满膨大,或状如蛙腹,按之如 囊裹水,常伴下肢浮肿。多属阳气不正,水湿内 停。 血鼓:脘腹坚满,青筋现露,腹内积块痛如 针刺,面颈部赤丝血缕。多属肝脾血淤水停。
.
28
鼓胀病位在腹部, 病因为情志郁结、酒食不节、感染虫毒 以及它病转化而来。 病变脏腑在肝脾肾。 病机为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互结于 腹部。
.
29
病因病机
情志不和 酒食不节 胀
肝气不舒
气机 阻滞
累及肾脏 气血湿浊壅滞 肾不主水,水湿停留

其它因素 脾失运化 肝脾肾俱虚 (气滞血瘀水停) (黄疸、水毒、虫疟、胁痛)
.
30
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1、主症:腹部胀满,逐渐加剧,重则脉络暴露。 2、体征:腹胀大,面萎黄,黄疸,蜘蛛痣,肝掌。 3、伴随症状:纳呆,乏力,尿少,出血倾向。 4、病史:黄疸,胁痛,酒食不节,虫毒感染,癥 积, 情志内伤。 5、辅查:腹部B超,CT和血液有关检查。
.
31
相关检查
肝功能、B超、CT、MRI、腹腔镜、 肝脏穿刺、肝炎病毒相关指标检查、腹 水生化及细胞学检查等有助于腹水原因 的鉴别。
鼓 胀
. 1
定义: 鼓胀系因肝脾受伤,疏泄运化失常,气血交阻 致水气内停,是指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 暴露为特征的病证。 在古医籍中又称单腹胀、臌、蜘蛛蛊等。 鼓胀为临床较为常见多发的病证。多由黄疸、 胁痛、肝癌等失治,气、血、水瘀积于腹内而成。 所以历代医家对本病的防治十分重视,把它列为 “风、痨、鼓、膈”四大顽证之一。说明本病为 临床重症,治疗上较为困难。

鼓胀名词解释

鼓胀名词解释

鼓胀名词解释
鼓胀是一种医学术语,指的是腹部膨胀和鼓囊物或积气引起的病症。

鼓胀通常是由于肠道内积气或腹部脏器扩张引起的。

常见的鼓胀病因包括消化不良、肠道气体积聚、腹腔内脏器官炎症、肠梗阻、胆囊炎等。

此外,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功能性肠胃疾病、炎症性肠病和胃肠道肿瘤也可能导致鼓胀。

鼓胀的症状包括腹部膨胀感、腹痛、胀气、嗳气、打嗝、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鼓胀还可能会伴随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胸闷等。

在进行鼓胀的诊断时,医生通常会询问病史,了解病人的症状和不适感以及其他相关问题。

同时,医生也会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触诊、听诊等,帮助确定鼓胀的原因。

此外,医生还可能会建议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胃镜检查等。

对于鼓胀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其病因,然后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调整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避免食用易产生气体的食物、避免吞咽空气、服用胃肠道解气药物等。

在一些特殊病情下,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或其他特殊治疗措施来解决鼓胀问题。

除了医学治疗,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采取一些自我管理的方法来减少鼓胀。

例如,调整饮食习惯,避免过度进食或快速
进食;避免食用高脂、高纤维和含糖饮食;避免饮用含有气泡的饮料;适量增加运动量等。

总结起来,鼓胀是一种腹部膨胀和鼓囊物或积气引起的病症,常见的病因包括消化不良、肠道气体积聚、腹腔内脏器官炎症等。

在治疗鼓胀时,需要确定其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等方式来预防和减少鼓胀的发生。

鼓胀

鼓胀

鼓胀一、临床表现鼓胀系指肝病日久,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所导致的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其范围可涉及现代医学的肝硬化、腹腔内肿瘤、结核性腹膜炎等,本方案内容仅指肝硬化失代偿期伴腹水者。

二、病因病机1、酒食不节:嗜酒过度,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虚则运化失职,酒湿浊气蕴结中焦,清浊相混,雍塞气机,肝失条达,气血郁滞,脾虚愈甚,进而波及肾,开阖不利,水浊渐积渐多,终至水不得泄,终成鼓胀。

2、情志所伤:情志抑郁,气机失于调畅,以致肝气郁结,久则气滞血瘀,肝失疏泄,横逆而乘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停留,进而雍塞气机,水湿内停,气血水蕴结,日久不化,渐及肾,开阖不利,三脏俱病,而成鼓胀。

3、虫毒感染:多因血吸虫感染后,未及时治疗,晚期内伤脾胃,脉络瘀塞,气机不畅,升降失调,清浊相混,气、血、水停瘀腹中,而形成鼓胀。

4、黄疸、积聚等病:迁延日久而形成本病,黄疸本由湿热或寒湿停聚中焦,久则肝脾俱伤,气血瘀滞,脉络瘀阻,升降失常,终至脾胃肾三脏俱病,而形成鼓胀。

积聚由于气郁与痰瘀凝结,久则气血雍滞更甚,脾失健运,肾失开阖,逐渐形成鼓胀。

三、健康宣教鼓胀分为气滞湿阻证、湿热蕴结证、气滞血瘀证、肝脾血瘀证、气虚血瘀证。

(一)气滞湿阻证【症状】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纳呆食少,食后胀甚,得嗳气、矢气稍减,或下肢水肿,小便短少,舌苔薄白腻,脉弦。

【宣教内容】1、病室要保持安静,避免噪声,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病室温度保持在18~20℃,病室湿度保持在50~60%。

2、嘱患者不操劳,怡养精神,消除忧郁、紧张、激动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怡情悦性以利康复。

3、给予平淡食物,多食豆制品、瘦肉、鱼、虾、脱脂奶等高蛋白食物。

给予柑橘、佛手、瓜萎、丝瓜、菠菜、茄子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品,少食甜食、糖类,忌辛热、生冷、油腻、煎炸、硬固及刺激食品。

4、限水限盐,每天予食钠量在 250~50Omg(或氯化钠0.6~1.2g),入水量在1000~1500ml∕日。

水肿和鼓胀的鉴别要点

水肿和鼓胀的鉴别要点

水肿和鼓胀的鉴别要点水肿和鼓胀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但它们却有着不同的表现和原因。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两者的鉴别要点。

一、水肿水肿是由于体内液体潴留而导致组织肿胀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肿胀部位发生变形,组织变得软而有弹性,皮肤紧张而闪光。

水肿通常出现在下肢、面部、手臂等部位,并且在早晨起床后最明显。

当受压后,肿胀部位会留下凹陷痕迹,并且有时会出现瘙痒感。

水肿的病因很多,包括心脏、肝脏、肾脏等多个系统的疾病以及药物、生活习惯等多种原因。

因此,治疗水肿要根据具体原因进行。

二、鼓胀鼓胀是指腹部因胀气而感到胀满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腹胀、不适、嗳气、打嗝、恶心、呕吐等症状。

鼓胀的胀气通常是由于肠道内消化食物时产生的气体,或者是由于某些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引起。

鼓胀的病因很多,包括胃肠道疾病、食物不耐受、压力、焦虑等原因。

治疗鼓胀要根据具体原因进行,一些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方法,比如减少摄入气体、多喝水、适当运动等,可以有效缓解鼓胀症状。

三、鉴别要点水肿和鼓胀的鉴别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表现不同:水肿通常表现为组织肿胀和皮肤闪光等现象,而鼓胀主要表现为胃肠道不适等症状。

2、位置不同:水肿通常出现在下肢、面部、手臂等部位,而鼓胀主要出现在腹部。

3、原因不同:水肿的病因主要包括多个系统的疾病和生活习惯等多种原因,而鼓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消化不良和生活习惯等原因。

总之,水肿和鼓胀是不同的症状,它们具有不同的病因和表现,因此,鉴别二者十分必要。

当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做检查,找到具体原因并采取适当治疗方法,从根本上缓解症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气滞湿阻证 参考虚实辨证
寒湿证
参考虚实辨证 湿热证
参考虚实辨证 瘀血证
舌脉
治法
选方
舌苔白腻、 疏肝理气 柴胡疏肝散
脉弦
行气化湿
舌苔白腻、 温中健脾 实脾饮
脉沉缓
行气利水
舌边红苔黄 清热利湿 中满分消丸 腻、脉弦数 攻下逐水
舌质紫红或 活血化瘀 调营饮 紫斑、脉细 行气利水 涩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下篇:内科病证第 第十四节 鼓胀 三、辨证论治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第 第十四节 鼓胀 一、概 述
3.现代医学范围:凡肝硬化、肝癌、结核 性腹膜炎等疾病过程中出现腹部膨胀如鼓, 可参本节辨证治疗。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第 第十四节 鼓胀
二、病因病机
感邪失治 酒食失节 血吸虫感染

气结
肾 血瘀
腹 部

胀胀


水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第 第十四节 鼓胀
三、辨证论治
实证
切诊 腹大胀满,按之不坚
可伴证候 胀痛
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 肢体浮肿
腹大胀满,按之坚满
烦热口苦
腹大胀满,按之疼痛
脉络怒张
分属证型 气滞湿阻 寒湿困脾 湿热蕴结 肝脾血瘀
虚证
腹大胀满,按之不盛 腹大胀满,按之软
神倦怯寒
脾肾阳虚
舌红掌红衄血 肝肾阴虚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第 第十四节 鼓胀
鼓胀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第 第十四节 鼓胀
一、概 述
1.病证特征:以腹部 胀大、皮色苍黄,甚 至腹皮脉络暴露为其 特征的一种病证。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第 第十四节 鼓胀 一、概 述
2.鉴别诊断: (1)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
引起局部或全身浮肿。严重水肿也可以出 现胸水、腹水,因此需与鼓胀作鉴别诊断。 (2)积证——是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证, 但腹中积块又多为诱发鼓胀的原因之一。
下篇:内科病证第 第十四节 鼓胀 三、辨证论治
2.治疗基本原则: 分辨证型,采用相应治法。在疾病 初期正实时可暂用逐水峻剂,但应 遵循“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第 第十四节 鼓胀 三、辨证论治
3.辨证分型施治:
证型 气滞湿阻
实 寒湿困脾
湿热蕴结 证
肝脾血瘀
辨证 参考虚实辨证
《景岳全书·肿胀》:“少年终酒无节 ,多成水鼓。 ……饮酒者,身面皆赤,此入血之征,亦散血之征。扰 乱一番,而血气能无耗损者……,其有积渐日久,而成 水鼓者,则尤多也。”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第 第十四节 鼓胀
常用中成药
气滞湿阻型——逍遥丸、平胃散。 寒湿困脾型——香砂六君丸、五苓散 湿热蕴结型——舟车丸、已椒苈黄丸 肝脾血瘀型——大黄蛰虫丸、鳖甲煎丸 脾肾阳虚型——济生肾气丸、金匮肾气丸 肝肾阴虚型——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
3.辨证分型施治:
证型 脾身阳虚

辨证
舌脉 治法
选方
参考虚实 舌质胖淡
辨证
紫、脉沉
脾 肾 阳 虚 弦无力

温补脾肾 化气利水
附子理中丸
肝肾阴虚 证
参考虚实 舌质红绛
辨证
少苔、脉
肝 肾 阴 虚 弦细数

滋养肝肾 凉血化瘀
一贯煎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第 第十四节 鼓胀
课外阅读
《灵枢·水胀》:“鼓胀何如?歧伯曰:腹胀,身皆大, 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