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统计学重点知识整理

合集下载

企业经济学要点0204192323

企业经济学要点0204192323

第二章2.1 市场和企业►市场定义:交易过程中涉及的买方和卖方组成的群体。

“相同”产品的所有买方和卖方应放在一起,相同的标准应取决于定义所针对的目标。

►产业定义:由在某个特殊市场下经营的所有企业组成。

2.2.2 集中度的测量►指标: ►1)集中率( )(Concentration ratio) ►集中率 是指市场中最大的i 个企业市场份额之和。

►CR 强调少数几个最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却忽视了相对份额的重要性及小企业对产业行为的影响。

2) 赫芬达尔指数(The Herfindahl Index)►指产业中所有企业市场份额的平方和。

►它考虑了产业中所有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分布。

将市场份额进行平方化处理,意味着企业越小, ► ►当所有企业市场份额相同时,►如果产业趋于垄断 ,HI ►3)罗森布鲁斯指数(Rosenbluth Index)►i=1,2,…,n 表示企业按规模降序排列时的顺序。

企业越小,市场份额Si 越小,但代表排序的i 越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它对指标的贡献。

►相比较赫芬达尔指数,罗森布鲁斯指数强调了小企业的作用。

►当企业规模相等时RI=1/n►4)综合集中度指数(Comprehensive Concentration Index)►J. Horvath 教授于1970年提出来。

它结合了离散性和总和性两种指数的特点。

该指数是通过将最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和某一覆盖产业中所有剩余企业的总和性指数相加得到的 ►i 代表最大的企业,j 代表其他企业。

►其值在0-1之间变化,企业规模相同时将趋于1/n►5)集中度的相对度量►集中度相对不平均的度量强调了企业规模不平均的程度,而不是讨论市场中企业的数量。

是总和性指数,其几何图形成为“洛伦兹曲线”i CR i CR 5CR 4CR n i s HI i ,,2,1,2⋅⋅⋅==∑10≤≤HI 10≤≤RI )2(2j j i s s s CCI -+=∑►一般情况下,洛伦兹曲线在绝对平均线下方,两者之间差距越大,市场中的不平均性就越大。

自考企业经济统计学重点

自考企业经济统计学重点

自考企业经济统计学重点自考《企业经济统计学》最新笔记第四节企业工资统计与分析(P205-215)一、企业工资和福利(P205-208)(一)企业工资制度1.技术等级工资制2.岗位技能工资制3.职务等级工资制4.结构工资制(二)企业工资形式工资形式是指企业核算和支付从业人员报酬的形式,属于直接的劳动报酬。

我国企业工资的主要形式有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和津贴等,前两种是工资的基本形式,后两种是工资的辅助形式。

1.计时工资2.计件工资3.奖金4.津贴(三)企业保险与福利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除工资以外,还享受保险和生活福利待遇。

二、企业职工工资总额与构成(P208-210)工资是指企业以货币形式或实物形式,根据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技能、工作强度和实际贡献等,分配给劳动者个人的劳动报酬。

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

包括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本企业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两部分。

不包括离开本企业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生活费。

(一)企业职工工资总额(P208)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年、季、月)内直接实际支付给本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1.职工工资总额的统计范围职工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依据。

2.职工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二)企业职工工资构成(P209-210)职工工资总额构成是指将工资总额按其职能及发放形式区分的若干项目。

包括:计时工资(含计时标准工资)、计件工资、计件超额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三、企业职工工资分析(P211-213)(一)工资总额构成分析1.对工资总额个部分比重分析(P211)2.标准工资形式的分析(P211)3.工资性奖金的分析(P211-212)(二)平均工资变动分析(三)工资总额变动分析(四)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对比分析四、企业保险福利费用统计(P213-215)(一)企业保险福利费用总额统计的范围(P213)(二)全部职工保险福利费用的构成统计(P213-214)1.集体福利设施费用总额统计的范围2.文体宣传费3.医疗卫生费4.其他(三)保险福利费用水平统计(P215)第七章企业原材料与能源统计第一节企业原材料资源与供应统计一、企业原材料统计与供应(一)原材料的含义企业的原材料有原料和材料两部分组成。

企业经济统计学重点知识整理

企业经济统计学重点知识整理

第一章总论1.构成企业的两个基本条件:①企业是一个独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

②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实体。

2.法人单位的划分依据以下条件:①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②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③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3.企业运行的条件:Ⅰ.内部条件:①人力要素;②物力要素;③财力要素;④信息要素。

Ⅱ.外部条件:①经济体制环境;②宏观经济环境;③市场竞争环境;④思想文化环境。

4.企业组织系统:①厂部。

企业内部生产行政的最高指挥机构。

②车间。

为企业三级行政组织的中间环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③班组。

是企业内部最基层的行政单位。

5.企业分类的原则:①以产品为单位,而不是以企业为单位进行划分;②以产品的直接用途为标准,而不是以产品的最终用途为标准;③以产品的主要经济用途作为划分的标志,而不是按产品的具体用途来划分类型。

6.企业经济指标体系:①活动条件指标体系——各种占用存量指标②投入指标体系③产出指标体系④经济效益指标体系7.企业三大经济核算:Ⅰ内容: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业务核算。

Ⅱ相互关系:在三大核算中,尽管统计核算是重要的,但会计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的中心,业务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企业的业务核算侧重于对原始资料的调查、登记、保存和必要的计算。

Ⅲ协调与统一的标志: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

具体内容如下:①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的协调与统一。

②指标口径的协调与统一。

③分类方法的协调和统一。

④计算过程的协调和统一。

第二章企业统计组织与工作1.企业内部统计资料的来源:①来源与车间。

②来源于职能科室。

2.原始记录的设置原则:①应满足统计、会计和义务三种核算的需要。

②应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适应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状况。

③应与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相结合,成为管理制度中的组成部分。

④原始记录的设置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掌握。

3.原始记录的分类:①原始记录按照生产经营的内容,可以划分为投入方面的原始记录和产出方面的原始记录。

企业经济学知识点

企业经济学知识点

企业经济学知识点
企业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经营和发展规律。

在企业经济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围绕企业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展开讨论。

1.企业的定义与特点
企业是指以盈利为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生产、流通、综合经营活动的组织实体。

企业的特点包括自主经营、盈利性、经济实体性等,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主体。

2.企业的生产要素
企业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

劳动力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本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土地是生产的物质基础,企业家才能则是决定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

3.企业的管理
企业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既定目标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活动。

企业管理包括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是企业高效运行的基础。

4.企业的市场竞争
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企业竞争的主要形式包括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竞争、服务竞争等,通过不断创新和提升管理效率,企业可以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5.企业的成本与收益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并要支付相应的成本。

企业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企业需要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控制成本来获取更多的收益,实现利润最大化。

通过对以上企业经济学知识点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运行机制,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实现长期发展目标。

企业经济学知识点是企业管理者和经济学家必须掌握的重要理论知识,对于指导企业实践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统计知识点总结

企业统计知识点总结

企业统计知识点总结一、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1 统计学的含义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它是现代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统计学方法,我们可以得出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为一切工程技术、科学研究以及社会管理提供了精确的数据依据。

1.2 统计学的作用统计学的主要作用包括:概括数据、分析数据、推断总体、控制和监督、预测未来等。

在企业中,统计学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市场、竞争对手、客户需求等,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1.3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在统计学中,有一些基本概念是至关重要的,包括总体、样本、抽样、参数、统计量等。

总体是指所研究对象的全部个体,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抽样是指从总体中取得样本的动作,参数是用来刻画总体的指标,统计量是用来刻画样本的指标。

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1 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收集方法有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两种。

直接调查是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询问并记录答案的方法,间接调查是指通过其他途径获取数据的方法。

2.2 数据的整理数据的整理包括数据的分类、数据的整理和数据的展示。

分类是将数据按照某种特定的方式进行划分,整理是将杂乱无章的数据按照某种规律进行排列,展示是指通过表格、图表等方式将整理好的数据直观地展现出来。

2.3 数据的质量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要注意保证数据的质量。

数据的质量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时效性。

只有保证了数据的质量,才能得到正确的分析结果。

三、统计学的描述统计3.1 频数分布频数分布是一种描述数据分布的方法,它是指将一组数据按照一定的区间进行划分,并统计每个区间的频数。

通过频数分布,可以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3.2 中心趋势的度量中心趋势的度量包括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加总除以数据个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最频繁的数值。

3.3 变异程度的度量变异程度的度量包括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自考00045企业经济统计学_考点串讲

自考00045企业经济统计学_考点串讲

考点串讲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企业与企业经济运行一、企业的含义企业按通常的理解.是指工厂、矿山、农场、商店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组织形式。

实际上,这并非企业的本质含义。

现代企业由于所有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以及人们考察目的和角度的不同,在不同国家对企业的具体表述,或者说对它的本质含义的概括会有所不同。

在西方国家.一般都把企业定义为:企业是将土地、资本、劳力和管理等生产要素集合起来的组织,对某种事业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和讲究效率的经营,以求达到创造利润的目标。

而在我国一般认为: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活动的盈利性组织,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并从法律上确认其具有独立权力、利益和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企业都具有如下两个共性,即构成企业的两个基本条件:(1)企业是一个独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

(2)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实体。

国家统计局统计报表制度规定了法人单位的划分依据以下条件:(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二、企业经济运行企业经济运行,可以概括为投入与产出的运行。

企业经济运行,又表现为企业的存量、流量和存量流量的不断运转和扩大。

三、企业运行的条件(一)企业运行的内部条件包括人力要素、物力要素、财力要素、信息要素。

(二)企业运行的外部条件企业经营环境包括的范围极广,大致可归纳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思想文化环境等几个方面。

第二节企业组织类型一、企业组织(一)企业组织结构及其表现形式企业组织是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的简称,它包括企业领导制度、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组织结构是企业内部各部门与企业不同层次管理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常用的组织结构有:直线式组织结构;职能式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事务部组织结构;多维组织结构即立体组织结构。

第一章企业经济统计学

第一章企业经济统计学

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
计算 单位
大型
中型

2000及以上
300-2000以下
万元
30000及以上
3000-30000以下
万元
40000及以上
4000-40000以下

3000及以上
600-3000以下
万元
30000及以上
3000-30000以下
表1-1 我国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A 农、林、牧、渔业
B 采矿业
C 制造业
D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E 建筑业 F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G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H 批发和零售业 I 住宿和餐饮业 J 金融业 K 房地产业
大类 5 6
30
3 4 9 3 2 2 4 1
中类 18 15
S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T 国际组织
(合计)
20
资料来源: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的分类》
大类 2 4 3 2 1 3 5 5 1 95
中类 11 19 8 12 5 11 22 12 1 396
小类 27 23 18 16 13 17 29 24 1 913
参照企业的基本条件,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相对应,有以下几类 企业:
第一节 企业与企业经济运行
一、企业的概念及特征 二、企业的经济运行和企业运行的条件
一、企业的概念及特征
企业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流通、服 务等活动的组织,是拥有一定数量的固定资产 和流动资金、依照法律进行登记并具有法人资 格的基本经济单位。
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基本单位,应具有以下六 个特征:
230
240 300 310 320

自考《企业经济统计学》部分章节资料

自考《企业经济统计学》部分章节资料

自考《企业经济统计学》部分章节资料以下是我去年考试前总结的一部分资料,当时我和朋友分头总结的,现在只能找到这些章节的电子版的了,大家做个参考吧!第四章企业产值统计是企业统计最基本的内容,对于企业开展综合经济统计分析和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都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企业产值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有效的综合反映。

其次,企业产值是企业考核经济效益,进行各种统计分析的基本依据。

而且,企业产值是企业编制计划和检查计划的依据。

此外,企业产值是计算本部门和全社会有关产值指标的基础。

产值指标的价值构成:c,v,m c代表物化劳动移行价值,其中又分为c1和c2.C1为劳动手段折旧值,c2为劳动对象的转移价值,v为必要劳动价值,m为剩余劳动价值。

总产值(总产初)SNA总产出增加值(追加值)净产值(生产净值)包括(MPS净产值SNA生产净值)社会净产值在MPS又称之为国民收入。

在SNA,除了增加值以外,与MPS产值指标相对应,也有总产值和净产值两个指标。

其核算内容,包括劳务加之在内。

包括企业劳务工作量在内的企业总产值指标,称之企业总产出。

全社会增加值——企业增加值和非企业的增加值的总和,称之为国内生产总值GDP.企业产值指标的统计必须遵循如下原则:(一)计算内容上的平衡原则。

(二)核算方法上的主体原则,又称对象原则。

可以分为三种:产品法、企业法、工厂法。

(三)计算时空范围上的统一原则。

遵守规定的时间标准,遵守规定的空间标准。

(国土原则)企业工业总产值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最终有效成果的价值总和。

企业工业总产值采用“工厂法”(企业法)。

工厂法是以整个企业为单位,把企业本期工业生产的最终有效成果乘以相应的产品价格,进行加总计算。

企业工业总产值只计算企业最终成果。

企业内部不许重复计算。

在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从全社会加总的角度来看,这部分产品的价值就发生了重复计算。

企业总产值包括如下几大部分:产成品价值,工业性作业价值和自制半成品、在制成品末期初结存差额价值。

自考00045企业经济统计学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00045企业经济统计学自考复习资料

企业经济统计学名词解释题目录1.1.企业1.2.企业组织1.3.资金密集型企业1.4.劳动密集型企业1.5.技术密集型企业1.6.主营1.7.企业管理2.1.经常性调查2.2.统计报表制度2.3.综合性原始记录2.4.企业统计台账2.5.综合性台账2.6.专用台账2.7.企业信息化2.8.统计信息库3.1.物质产品3.2.企业成品3.3.未完成品3.4.半成品3.5.标准实物量3.6.商品流转3.7.国内纯购进3.8.商品库存额4.1.企业工业增加值4.2.工业商品产值4.3.企业农业生产净值4.4.企业建筑总产值4.5.企业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值4.6.企业服务总值5.1.产品品种5.2.产品品种数5.3.专利5.4.产品质量5.5.企业工作质量5.6.准确指标5.7.工序能力6.1.企业从业人员6.2.实际工作工时数6.3.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6.4.岗位技能工资制6.5.企业生产定额6.6.企业职工工资总额6.7.保险福利费用总额6.8.劳动时间平衡表7.1.价值工程系数7.2.最佳采购批量7.3.企业原材料消耗总量7.4.单耗定额7.5.单耗定额指数7.6.原材料利用率定额7.7.季节性储备7.8.经常储备7.9.一次能源7.10.企业能源最终消费量8.1.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8.2.按重置价值计价8.3.固定资产平衡表8.4.固定资产投资额8.5.固定资产有形损耗8.6.企业新增固定资产8.7.生产设备8.8.基本生产设备8.9.动力设备8.10.动力设备综合利用指标8.11.企业生产能力8.12.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能力9.1.固定成本9.2.企业营业利润9.3.企业资产9.4.所有者权益9.5.企业无形资产9.6.期间费用10.1.投资效益10.2.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10.3.综合指数法10.4.经济效益10.5.单位生产能力投资10.6.项目投资回收期名词解释题答案1.1.企业:按通常的理解,是指工厂、矿山、农场、商店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组织形式。

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知识点概括

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知识点概括

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知识点概括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知识点概括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经营统计学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学习企业经营统计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营和经营绩效,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决策支持。

以下是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的知识点概括:1. 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是企业经营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包括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财务报表,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等方面的信息。

2. 市场研究市场研究是通过对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来实现的。

市场研究可以包括问卷调查、焦点小组讨论、访谈和数据分析等方式。

通过市场研究,企业可以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3.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包括识别和评估企业面临的风险,制定风险管理策略,监控和管理风险,以及实现风险转移等。

通过风险管理,企业可以减少损失,提高经营效率和利润。

4. 生产计划与调度生产计划与调度是通过对生产资源的分配和利用进行分析和调度来实现的。

生产计划与调度包括制定生产计划、调度生产资源、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

通过生产计划与调度,企业可以优化生产资源的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

5. 顾客服务与满意度顾客服务与满意度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包括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等方面。

通过顾客服务与满意度,企业可以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除了以上知识点,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还包括其他方面的内容,如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

通过学习企业经营统计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营和经营绩效,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决策支持。

自考《企业经济统计学》最新笔记十二

自考《企业经济统计学》最新笔记十二

自考《企业经济统计学》最新笔记十二第四章企业产值统计(P106-141)企业产值指标的价值构成产品价值决定于社会平均必要劳动,它由C、V、M三大部分组成。

C代表物化劳动转移价值,其中包罗C1和C2,C1为劳动手段折旧价值,C2为劳动对象的转移价值,V为必要劳动价值,M为剩余劳动价值。

(一)常用的产值指标及其价值构成。

总产值(总产出)价值构成C1+C2+V+M增加值(追回值)价值构成C1+V+M净产值(生产净值)价值构成V+M全社会的增加值=(企业增加值)+(一部分非企业组织的增加值)。

MP的三大指标:总产值、净产值、增加值。

SNA的三大指标:总产出、生产净值、增加值。

1、产值指标如以生产对象为主体进行计算,称为产品法。

农业企业总产值=Σ产量╳单价建筑业企业总产值=Σ建安工程实际数量╳单价企业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公式如下:二、企业工业增加值(一)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概念及构成企业工业增加值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示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工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其价值构成为了C1+V+M.(二)企业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P116-119)企业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可别离采用生产法或收入法。

1、计算工业增加值的生产法(P116-117)生产法计算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即工业总产出(现价工业总产值)减去工业中间投入后的余额,计算公式为:“工业中间投入”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经营活动而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办事费用。

它包罗:直接材料、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办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财务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等。

(解释见P117)2、计算工业增加值的收入法(或分配法)(P117-119)(1)收入法的含义及计算收入法即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按照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到的收入份额计算。

《企业经济统计学》知识点

《企业经济统计学》知识点

《企业经济统计学》要点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企业与企业运行一、企业的含义1.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活动的盈利性组织,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并从法律上确认其具有独立权力、利益和责任。

2.构成企业的两个基本条件:(1)企业是一个独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2)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实体。

3.统计报表制度中规定的法人单位划分的依据:(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4.说明:(1)是否具有法人资格是判断组织是否为企业的根据之一。

(2)总厂/公司直属的分厂、车间、工段、小组等虽承担生产经营任务,但不实行独立的经营核算,不对外承担经济责任,不具有法人资格,不能成为企业。

没有法人资格的农场、商店,不能成为农业企业或商业企业.二、企业经济运行(P2)1.企业经济运行,可以概括为投入与产出的运行.●市场是经济运行的起点和终点。

●企业均具备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人力、物力、财力。

●企业是盈利的经济组织,所以要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其表现为:投入即定时,尽可能使产出最大;产出即定时,尽可能使投入最小.2.企业经济运行,表现为企业的存量、流量和存量流量的不断运转和扩大。

三、企业运行的条件(P5)(一)企业经济运行的内部条件1。

人力要素,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是决定企业经营成果的核心。

2.物力要素,包括固定资产、原材料和动力,是构成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

3.财力要素,资产按其在生产经营中周转方式不同可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4.信息要素,信息对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流通起着协调和控制的作用.(二)企业经济运行的外部条件主要宏观环境:经济体制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竞争环境;思想文化环境第二节企业组织类型一、企业组织(P10)企业组织是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的简称,它包括领导制度、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企业经济统计学讲义

企业经济统计学讲义

企业经济统计学课程简介:企业经济统计学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分支。

是一门研究企业经济活动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方法论的科学,企业经济统计学是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主体。

企业经济统计要为企业经营管理和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信息,是国民经济核算和信息管理的基础。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研究企业经济活动数量关系的统计理论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决策的能力。

内容构成:一、总论和企业活动条件部分包括总论和企业经济活动条件、统计基础工作。

二、企业产出部分包括企业产品产量、企业产值、企业产品品种和产品质量统计部分。

(三、四、五章)三、企业投入部分包括投入劳动力、原材料、能源、固定资产投入和综合投入部分。

(六、七、八章)四、企业经济效益统计部分主要是企业经济效益统计,以大中型企业为主线,以实用性为主。

(第十章)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企业与企业经济运行一、企业的含义企业按通常的理解,是指工厂、矿山、农场、商店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组织形式。

现代企业由于所有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人们考察目的和角度不同,在不同国家对企业的具体表述,或者说它的本质含义概括会有所不同。

西方国家:企业是将土地、资本、劳动力和管理等生产要素集合起来的组织,对某种事业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和讲究效率的经营,以求达到创造利润的目标。

我国: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活动的盈利性组织,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并从法律上确认其具有独立权利、利益和责任。

总之,什么是企业?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经济主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组织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活动的盈利性组织,进行独立生产经营,并从法律上确认其具有独立权利、利益和责任。

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具有“自我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以盈利为目的的独立经济组织。

(一)企业最本质的特征1、企业是一个独立的以取得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

2、企业是一个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组织,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实体。

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知识点概括

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知识点概括

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知识点概括《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是一本涵盖了企业经营统计学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教材。

本书包括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分析方法和经营统计学的应用等内容。

以下是《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的知识点的概括:第一部分:统计学的基础本部分主要介绍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包括统计学的定义和分类、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描述方法、概率论的基本原理和统计学中的概率分布等。

第二部分:统计分析方法本部分介绍了经营统计学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其中包括了统计推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假设检验的原理和应用、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相关分析的原理和应用等。

第三部分:经营统计学的应用本部分主要介绍了统计学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

包括销售统计分析、市场调研与统计分析、财务统计分析、生产统计分析、人力资源统计分析等。

每个应用领域都介绍了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实例,并阐述了如何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部分:质量管理与统计分析本部分主要介绍了质量管理与统计分析的关系和方法。

包括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质量监控与统计过程控制、质量改进和质量成本的统计分析等。

第五部分:决策分析与统计方法本部分介绍了决策分析与统计方法的关系和应用。

包括决策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决策分析的常用模型和技术、决策分析与风险管理、网络分析和决策等。

第六部分:信息系统与统计分析本部分介绍了信息系统与统计分析的关系和应用。

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管理信息系统的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和商务智能、数据可视化和信息可视化等。

第七部分:案例分析与综合应用本部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和综合应用,对前面所学的统计学知识进行了梳理和综合运用。

案例涉及的领域有销售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

此外,书中还给出了一些相关的习题和案例分析题,供读者进行学习和实践。

对于每个章节的知识点,都有相应的案例和实例加以说明,以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

《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三版是一本较为综合全面的企业统计学教材,涵盖了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以及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统计期末复习重点范围

企业统计期末复习重点范围

企业统计期末复习重点范围第一章:总论一、重点名词企业公司二、重点掌握1.企业的含义及主要特征。

2.企业的分类。

三、一般掌握1.企业经营系统的运行。

2.企业统计的基本职能。

3.企业统计体系的基本结构。

4.企业统计资料的收集。

5.统计资料的计量尺度。

6.企业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

第二章:企业经营的统计描述(I)――企业经营环境统计一、重点名词经济环境企业经营环境企业社会环境政治环境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层次分析法二、重点掌握1.企业经营环境的含义及分类;企业经营环境统计的特点。

2.企业社会环境的含义及其影响企业的社会环境因素。

3.企业市场环境的含义及其影响企业的市场环境因素。

4.层次分析法的含义、基本思想和步骤。

三、一般掌握1.企业自然环境统计的特点。

2.企业市场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3.企业经营统计描述的职能和体系。

4.企业社会环境的统计测定,指标分析法和经验判断法的应用。

5.定性指标的回归模型。

第三章:企业经营的统计描述(II)――企业经营要素统计一、重点名词企业劳动力劳动生产率实际工资能源原材料消费量原材料收入量二、重点掌握1.企业经营要素的内容及其统计指标体系。

2.劳动时间利用指标的计算及分析。

3.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劳动生产率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及其关系。

劳动生产率指标的计算、劳动生产率指数及劳动生产率变动分析。

4.企业工资总额的含义及其内容、企业平均工资统计、平均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关系、平均工资增长与物价增长的关系。

5.生产性企业生产设备利用指标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6.计算和确定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必须遵守的原则;确定产品生产能力的因素及其关系。

7.原材料单耗和原材料利用率的计算及区别。

三、一般掌握1.企业劳动力统计的范围和劳动力数量指标。

2.固定资产的概念、分类及其企业固定资产的数量统计指标;企业动力设备总动力的计算。

3.原材料、能源的概念及其基本内容;企业能源消费平衡表及能源消费量、消费水平指标。

自考《企业经济统计学》最新笔记十

自考《企业经济统计学》最新笔记十

自考《企业经济统计学》最新笔记十四、固定资产利用统计(一)固定资产利用程度指标固定资产利用程度通过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使用的固定资产占企业拥有的全部固定资产的比率,来反映固定资产在数量上的利用状态。

(二)固定资产产出率固定资产产出率是用固定资产产出的成果除以固定资产原值计算。

(三)劳动技术装备程度劳动技术装备程度,是每一个工人所装备的固定资产数量。

第三节企业生产设备统计一、生产设备数量统计生产设备是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或把劳动对象加工成为社会必要产品的劳动工具的总称。

生产设备是物质生产部门进行现代化生产不成缺少的条件,是企业固定资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统计生产设备数量的计量单位生产设备的计量单位有“实物数量”和“能力”两种,它们别离从不同的角度表白设备的数量。

(二)反映生产设备数量的统计指标企业生产设备数量统计指标,依其指标的性质不同,可有期末数和平均数两种。

二、企业生产设备的分类(一)按经济用途分类(二)按设备的作用功能分类设备按作用功能分为基本生产设备和辅助生产设备。

三、生产设备利用统计(一)生产设备数量利用统计企业所拥有的设备按其使用情况可分为现有设备(实有设备)、实际使用设备、已安装设备、完好设备。

(二)生产设备时间利用统计生产设备时间利用研究的对象是已交付使用的设备,即在用设备。

研究生产设备时间利用情况,就是要将生产设备实际作业时间与生产设备可以利用的时间或生产设备规定的工作时间进行对比,计算设备时间利用率,以反映设备时间利用的程度,进而分析未被利用的原因,从时间上挖掘设备的潜力,以便充分利用设备。

1.连续作业设备的时间利用率连续作业设备时间利用率,也称日历作业率,可有设备日历时间利用率和设备日历工作时间利用率两种计算。

连续作业设备时间利用率,是用日历时间作为规定工作时间计算的。

2.非连续作业设备时间利用率在计算非连续作业设备时间利用率时,按照不同的要求,这类设备的规定工作时间可有多种。

企业经济统计学资料

企业经济统计学资料

企业经济统计学资料企业经济统计学是指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定量分析、测算、比较、预测等方面的方法和工具。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企业经济数据的收集、加工、分析、统计,全面准确地掌握企业的经济活动状况,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决策支持。

下面介绍几个与企业经济统计学相关的重要资料。

1. 《企业财务报表解读》该书由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家联合编写,详细介绍了企业财务报表的基本内容、构成和解读方法。

书中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帮助企业经理人员快速了解财务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经营决策。

2. 《会计学原理》该书是会计学领域的经典教材,被广泛应用于高校会计学课程中。

该书详细介绍了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对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供了基础支持。

企业经济统计学的核心是财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而会计学恰恰提供了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 《企业经济统计实用技能》该书由企业经济管理专家编写,介绍了企业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同时还介绍了现代企业管理中经济统计学的应用。

该书内容全面、实用,是企业经理人员进行经济统计方面调研和数据分析的好帮手。

企业年报是一个企业一年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综合报告,是企业经济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

该报告主要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等方面的数据。

企业年报对于分析企业经济状况、了解管理层决策理念和经营策略等具有重要意义。

5. 国家统计局官网国家统计局官网是中国政府的官方统计网站,提供大量的经济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报告。

数据包括宏观经济指标、行业运行情况、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等各个层面的数据,可帮助企业了解全局经济情况,指导企业经营决策。

综上所述,企业经济统计学需要企业经理人员逐步培养,并应用这些资料进行长效实战操作。

通过财务报表、会计学原理、企业经济统计实用技能、企业年报和国家统计局官网的资料来分析企业经济状况、行业发展趋势、市场竞争情况等,帮助企业决策者明晰企业经济形势、制定有效的经营决策,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00045企业经济统计学(最新整理)

00045企业经济统计学(最新整理)

(bce ) A.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B.使用中的 固定资产 C. 未使用的固定资产 D .租 入的固定资产 E .不需使用的固定资产 47、企业原材料库存量控制方法 (bcde ) A.因果控制法 B. 经济批量控制法 C .定量库存控制法 D .定期库存控制法 E .ABC 控制法 48、什么是收入法? 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 总值 49、衡量产品质量水平高低的基本依据是 什么?企业产品质量标准 50、企业生产定额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产量定额和__工时定额 51、企业原材料利用总量统计的基础指标 是什么?企业原材料有效消耗量 52、什么是单耗定额指数?以实际单耗水 平与_定额单耗水平__对比所得的结果 53、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有哪两类? 直线折旧法和_加速折旧法 54、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社会提供某种 产品或劳务的能力称为什么?企业生产能 力 55、综合反映企业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总消 耗的效益指标是什么?成本利税率 56、什么是经济效果?某一具体经济实践 过程的投入与产出之比,即该过程的有用 成果与__劳动消耗_之比。 57、什么是统计台帐? 企业统计台帐是指为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要求而设置的一种汇总资料和积累资料的 账册。 58、什么是物质产品? 物质产品又称实物产品或有形产品,是指 企业生产活动的结果,创造了新的实物形 态和新的使用价值的产品。 59、什么是标准实物量? 标准实物量是在经济用途相同,而品种、 规格、含量不同的同类产品中,确定某种 产品作为标准产品,将其他产品产量按一 定比例折算标准产品的产量 60、什么是商品流转?商品流转是指通过 买卖行为,把工农业产品由生产领域送达 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 61、企业工业增加值。企业工业增加值是 指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 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工业生 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 或转移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额,是企 业过程新增加的价值。 62、新产品:新产品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 第一次生产和销售的在原理、用途、性能、 结构、材料、技术指标等某一方面或几个 方面比老产品有显著改进、提高或独创的 产品。 63、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 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 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而达到 长期成果成功的管理途径。 64、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 务、出租给65、固定资产投资额 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 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 及与此有关费用的总称。它是反映固定资 产投资规模和结构的综合指标。 66、简述企业经济统计的基本内容 答:(1)企业经济活动条什统计,分为内部 条件和外部条件,内部条件要指人力统计、 物力统计和财力统计,外部条件包括社会 政治、科技水平、市场等有关信息;(2)企 业投入统计,分为物化劳动统计,活劳动 统计和综合投入统计:(3)企业产出统计, 分为实物量(品种、质量、数量)和价值量; (4)企业经济效益统计,从生产角度和使用 角度考察经济效益;从劳动力投入考察经 济效益。 67、、简述企业信息的作用 答:(1)信息是企业统计工作的基础;(2) 信息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发展;(3)信息提高 企业管理人员水平;(4)信息决定企业经济 的发展。 68、收入法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1)固定资产折旧;(2)劳动者报酬;(3) 生产税净颥;(4)营业盈余。 69、新产品应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答:(1)有新的原理、构思或设计;(2)采 用了新材料,使产品性能有很大的提高; (3)产品的结构有明显的改进;(4)扩大了 产品的使用范围。 70、简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答:(1)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全员参加的质 量管理;(2)全面质量管理的范围是产品或 服务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 (3)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的是全企业的质量 管理;(4)全面质量管理要采取多种多样的 管理方法。 71、我国企业的原材料供应渠道有哪些? 答:目前,我国各种企业的原材料供应主 要通过以下几种渠道:(1)国家租上级主管 部门计划调拨:(2)从物资供应部门采购; (3)从原材料生产企业直接采购;(4)从物 资市场采购。 72、企业生产设备统计的内容有哪些? 答:(1)生产设备数量利用统计;(2)生产 设备时间利用统计;(3)生产设备能力利用 统汁;(4)生产设备综合利用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1.构成企业的两个基本条件:①企业是一个独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

②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实体。

2.法人单位的划分依据以下条件:①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②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③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3.企业运行的条件:Ⅰ.内部条件:①人力要素;②物力要素;③财力要素;④信息要素。

Ⅱ.外部条件:①经济体制环境;②宏观经济环境;③市场竞争环境;④思想文化环境。

4.企业组织系统:①厂部。

企业内部生产行政的最高指挥机构。

②车间。

为企业三级行政组织的中间环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③班组。

是企业内部最基层的行政单位。

5.企业分类的原则:①以产品为单位,而不是以企业为单位进行划分;②以产品的直接用途为标准,而不是以产品的最终用途为标准;③以产品的主要经济用途作为划分的标志,而不是按产品的具体用途来划分类型。

6.企业经济指标体系:①活动条件指标体系——各种占用存量指标②投入指标体系③产出指标体系④经济效益指标体系7.企业三大经济核算:Ⅰ内容: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业务核算。

Ⅱ相互关系:在三大核算中,尽管统计核算是重要的,但会计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的中心,业务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企业的业务核算侧重于对原始资料的调查、登记、保存和必要的计算。

Ⅲ协调与统一的标志: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

具体内容如下:①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的协调与统一。

②指标口径的协调与统一。

③分类方法的协调和统一。

④计算过程的协调和统一。

第二章企业统计组织与工作1.企业内部统计资料的来源:①来源与车间。

②来源于职能科室。

2.原始记录的设置原则:①应满足统计、会计和义务三种核算的需要。

②应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适应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状况。

③应与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相结合,成为管理制度中的组成部分。

④原始记录的设置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掌握。

3.原始记录的分类:①原始记录按照生产经营的内容,可以划分为投入方面的原始记录和产出方面的原始记录。

②原始记录按照原始记录表中的内容,可以划分为综合性原始记录和专用性原始记录。

4.企业统计台帐是指为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要求而设置的一种汇总资料和积累资料的账册。

5.企业信息的作用:①信息是企业统计工作的基础②信息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发展③信息提高企业管理人员水平④信息决定企业经济的发展第三章企业产品统计1.工业产品的分类:按照产品的完成程度不同可分为成品、半成品和在制品。

区分半成品和在制品,则是以半成品和在制品能否走出车间为标准。

2.企业产品劳动量是指企业用于生产各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的产品数量。

3.原始实物量,又称为产品的混合量,是指各类产品按其自然物理量为单位的产量。

4.原始食物统计量统计的基本原则:①必须符合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②必须是本期生产的产品③必须严格按照产品目录的规定统计5.实物工程量,是以实物(物理或自然)单位计算的,建筑安装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数量。

6.房屋建筑面积的主要统计指标:开工面积、施工面积、竣工面积、期末在建面积。

7.标准实物量折算方法:Ⅰ.按产品使用价值的高低折算标准实物量:①确定标准产品。

②确定折算系数。

折算系数=某产品的实际规格或含量/标准产品的规格或含量③折算标准实物量。

标准实物量=Σ(原始实物量×折算系数)Ⅱ.按产品耗用劳动量的多少折算标准实物量。

Ⅲ.按单位产品消耗原材料的多少折算标准实物量。

8.验质量的计算公式:农业验质量=自然量×验质率=自然量×实际含纯率/标准含纯率=自然量×[1-(实际含水率+实际含杂率)]/[1-(标准含水率+标准含杂率)]9.商品流转的分类:①从是否结束再生产过程来划分,可分为批发商品流转和零售商品流转。

②从商品流转与统计总体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商品总流转和商品纯流转。

③从商品流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处地位的不同来划分,可分为最初商品流转、中间商品流转和最终商品流转。

④从商品流转是否通过商业部门,可分为生产者自购自销和商业机构商品流转。

10.为了使商品库存额的计算价格统一起来,现行商业统计制度规定:农副产品采购单位按采购价计算;批发单位按货价计算;零售单位一般按零售价计算,如果是按进货原价核算的就用进货原价核算。

第四章企业产值统计1.企业产值统计的作用:①企业产值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有效成果的综合反映。

②企业产值是企业考核经济效益、进行各种统计分析的基本依据。

③企业产值是企业编制计划和检查计划的依据。

④企业产值是计算本部门和全社会有关产值指标的基础。

2.常用的产值指标及其价值构成:C—物化劳动转移价值(C1—劳动手段折旧价值,C2—劳动对象的转移价值)V—必要劳动价值M—剩余劳动价值总产值(总产出)价值构成C1+C2+V+M增加值(追加值)价值构成C1+V+M净产值(生产净值)价值构成V+M3.企业产值指标的统计原则:①计算内容上的平衡原则②核算方法上的主体原则,又称对象原则。

③计算时空范围上的统一原则。

4.工业总产值及其计算原则:工业总产值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有效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它是反映企业总规模和总水平的重要指标。

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原则包括;①生产工业产品的原则。

②最终有效产品的原则。

5.企业工业总产值指标特点:①企业工业总产值受物质消耗转移价值的影响。

②企业工业总产值受企业组织结构变动的影响。

③企业工业总产值不受企业生产起点变化的影响。

6.工业总产值与商品产值的差别:工业总产值着眼于生产,生产多少,计算多少;而商品产值着眼于经济收入,凡本期生产可供销售,取得经济收入者,才予以计算,否则不予计算。

7.建筑业总产值的特点:①建筑产品的价值的确定具有特殊性。

②建筑施工活动具有长期性和阶段性,产品生产过程常常存在跨期现象。

③建筑业产品具有实物产品和生产性作业两种形态。

④建筑业产品是企业进行建筑安装生产活动的有效成果。

第五章企业品种与质量统计1.供货合同完成率=报告期合同实际交货量/报告期合同订货量2.新产品应具备下列一个以上的条件:①有新的原理、构思或设计;②采用了新材料,使产品的性能有很大的提高;③产品的结构有明显的改进;④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

3.专利必须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三个条件。

4.产品质量是指产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所具备的特性或属性。

5.企业工作质量统计:①合格率(%)=合格品数量/全部送检产品×100%或=合格品数量/(合格品数量+次品数量+废品数量)×100%一次合格率=第一次送检合格品数量/第一次全部送检产品数量×100%②车间责任废品率(%)=(内废工时+外废工时)/(本车间合格品工时+内废工时+料废工时+其他废工时)③返修率(%)=返修品数量/全部送检产品数量×100%或=返修工时/(Σ各种规格产量×单位产品工时定额)×100%一次返修率=第一次送检返修品数量/第一次全部送检产品数量×100%④损失率:⑴废品损失率⑵质量损失率(%)=(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企业总产值×100%6.产品质量波动的因素:①偶然性因素(正常原因):指对产品质量特征经常起作用的众多微小的因素,这类因素只能是产品质量出现微小差异,对产品质量特征影响不大。

②系统性因素(异常原因):指对产品质量特征影响较大,但并非经常出现的因素,然而一旦出现就会使产品成为次品或废品。

7.工序能力指数:Cp=T/B=T/6σ=(Tu-Tl)/6σ式中,T—公差范围,B—工序能力,Tu—公差上限,Tl—公差下限8.Cp的修正:Cp’=(1-K)·Cp=(T-2ε)/6σ式中,K—偏移修正系数9.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①全面质量管理是要求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

②全面质量管理的范围是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

③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的是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④全面质量管理要采取多种多样的管理方法。

10.在我国企业中推行ISO 9000系列标准的作用:①强化质量管理,提高企业效益②促进国家计量水平的提高,减少社会的重复检验和试验③降低承担产品责任的风险④实现国家对产品质量的宏观控制,提高产生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第六章企业劳动工资统计1.从业人员统计的原则:“谁发工资谁统计”,因而一些虽未参与企业经济活动,但却由本企业支付工资的,也统计在企业全部劳动者范围内。

但为了准确反映企业从业人员的实际情况,新增加的人员,则从其报到之日起,不论是否发放当月工资,即应算为企业从业人员。

对于退职、退休、死亡、开除、停薪留职等退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从其离开之日起即不统计为企业从业人员。

2.企业从业人员数量统计:①平均人数=报告期每天实有从业人员人数之和/报告期日历日数②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至报告期各月月初、月末全部从业人员之和/(2×报告期月份)③开工不满全月的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的计算。

(P186)3.企业从业人员的构成统计:①按用工期限分组:长期职工,临时职工。

②按工作岗位分组:工人和学徒,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其他人员。

③按工人在生产中的作用分组④按工种和熟练程度分组⑤按文化程度分组:大专及以上、高中、中专、初中、小学、文盲等等。

45.劳动时间平衡表分析:①分析劳动时间未能充分利用的原因②分析劳动时间未能充分利用而造成的损失③分析加班加点情况④分析劳动时间未被利用的潜力6.劳动生成率的表现形式:劳动生产率=劳动成果/劳动消耗量(正指标)劳动生产率=劳动消耗量/劳动成果(逆指标)劳动生产率的正指标与逆指标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其经济意义完全一样,两者在数量上互为倒数,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一般采用正指标,逆指标多用于劳动定额方面。

7.企业生产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生产每件产品或完成每道工序计划规定应达到的劳动效率。

第七章企业原材料与能源统计1.单耗=生产某种工业产品的某种原材料消耗总量/某种工业产品的合格品产量2.原材料利用率定额:①当一种原材料生产一种产品时:原材料利用率定额指数=原材料实际利用率(R1)/原材料利用率定额(Rn)×100%②当一种原材料生产多种产品时:原材料综合利用率定额指数=原材料实际综合利用率/原材料综合利用率定额×100%3.企业原材料周转统计:①原材料周转次数(次)=报告期原材料消费量/报告期平均库存量②原材料周转天数(天)=报告期日历日数/周转次数或=报告期平均库存量×报告期日历日数/报告期原材料消费量或=报告期平均库存量/平均每日实际消费量4.企业能源的分类:Ⅰ按能源的产生状况分类:①一次能源(天然能源):原煤、原油、天然气、泥炭、太阳能、地热能、水能等;②二次能源(人工能源):洗煤、焦炭、汽油、煤油、柴油、火电、热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