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学之整理历史文献的基础知识_注释09历史共71页
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超好用)
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历史文献学历史文献学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今一切有历史价值的汉文与民族文字的历史文献,历史文献学是对文献的产生发展、表现方式、流传情况,以及文献的内容类别、整理利用乃至文献数据化进行探讨和研究,并阐述其发展规律,总结其实践经验,进而加以理论说明的一门综合性的学问,历史文献学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阔发展前景的学科。
2.二重证据法王国维自称他的考订方法为“二重证据法”。
1925年,由王国维提倡,“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
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
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
”意思是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量印证,以考古代历史文化,成了一种公认科学的学术正流。
即把发现的史料与古籍记载结合起来以考证古史的方法。
3.干支记时法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总称,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
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
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 4.《今文尚书》儒家经典《尚书》的一种,我国上古历史文件的汇编,内容涉及原始公社末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的史实。
因古《尚书》经秦焚书亡失。
汉初秦博士伏胜传二十九篇。
因其以汉隶书写,区别于古《尚书》,故称今文尚书。
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份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是较好的一种注解。
● 5.《古文尚书》《古文尚书》是中国汉景帝时在孔子故宅壁中发现用古文字写的《尚书》,故称《古文尚书》。
比汉文帝时伏胜所传、隶书书写的《今文尚书》多16篇,共四十五篇,不久亡佚。
东晋人梅赜伪造《古文尚书》二十五篇,又把伏生的二十九篇分为三十三篇并且作了书序,流传至今,共5篇,也称《古文尚书》。
历史文献学详细大纲
文化教育的变化与发展 有关文献的典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中外文化交流的成就 第三节 文献与历史研究 一、中国古代文献学的历史环境 主体内容与基本性质与中国封建社会相一致的明显特色 全国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充分发展,为古代文献学的发展创造了特别有利的条件 二、时代的政治要求与古代文献学的关系 《隋书、经籍志、总序》的说法 历代统治者对文献学作用的重视和提倡 三、历史科学研究与古代文献 我国史学形成的过程 历史研究与史料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与历史资料 目录学的功用 传注学的功用 辨伪学的功用 校勘学的功用 版本学的功用 思考题 1、文献的原始意义是什么?以后发展变化了的文献是指什么? 2、哪些文化成就对古代文献学的发展起了重要影响? 3、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与占有历史资料的关系。 第二章 古代文献的源流与分类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通根保1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0配不料置仅试技可卷术以要是解求指决,机吊对组顶电在层气进配设行置备继不进电规行保范空护高载高中与中资带资料负料1荷试试下卷卷高问总中题体资2配2料,置试而时卷且,调可需控保要试障在验各最;类大对管限设路度备习内进题来行到确调位保整。机使在组其管高在路中正敷资常设料工过试况程卷下中安与,全过要,度加并工强且作看尽下护可都关能可于地以管缩正路小常高故工中障作资高;料中对试资于卷料继连试电接卷保管破护口坏进处范行理围整高,核中或对资者定料对值试某,卷些审弯异核扁常与度高校固中对定资图盒料纸位试,置卷编.工保写况护复进层杂行防设自腐备动跨与处接装理地置,线高尤弯中其曲资要半料避径试免标卷错高调误等试高,方中要案资求,料技编试术写5、卷交重电保底要气护。设设装管备备置线4高、调动敷中电试作设资气高,技料课中并术3试、件资且中卷管中料拒包试路调试绝含验敷试卷动线方设技作槽案技术,、以术来管及避架系免等统不多启必项动要方方高式案中,;资为对料解整试决套卷高启突中动然语过停文程机电中。气高因课中此件资,中料电管试力壁卷高薄电中、气资接设料口备试不进卷严行保等调护问试装题工置,作调合并试理且技利进术用行,管过要线关求敷运电设行力技高保术中护。资装线料置缆试做敷卷到设技准原术确则指灵:导活在。。分对对线于于盒调差处试动,过保当程护不中装同高置电中高压资中回料资路试料交卷试叉技卷时术调,问试应题技采,术用作是金为指属调发隔试电板人机进员一行,变隔需压开要器处在组理事在;前发同掌生一握内线图部槽纸故内资障,料时强、,电设需回备要路制进须造行同厂外时家部切出电断具源习高高题中中电资资源料料,试试线卷卷缆试切敷验除设报从完告而毕与采,相用要关高进技中行术资检资料查料试和,卷检并主测且要处了保理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历史文献学详细大纲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文献综述一、文献文献的本义文献含义的演变现代文献概念二、古代文献中国古典文献的种类三、古代文献学的范围和任务研究古文献的源流与分类,古文献的类别与体式,怎样进行古籍整理等。
四、学习古代文献学的意义增强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具备搜集、分析并正确运用古代文献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批判地继承祖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第二节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一、什么是历史文献广义:全部古代文献二、历史文献学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特征政治和伦理意识为中心的文化系统经学与历史文献学的密切关系会通和合:历史文献学的学术倾向三、其他文化成就对历史文献学发展的影响基本物质条件:文字、书写与记录工具文化教育的变化与发展有关文献的典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中外文化交流的成就第三节文献与历史研究一、中国古代文献学的历史环境主体内容与基本性质与中国封建社会相一致的明显特色全国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充分发展,为古代文献学的发展创造了特别有利的条件二、时代的政治要求与古代文献学的关系《隋书、经籍志、总序》的说法历代统治者对文献学作用的重视和提倡三、历史科学研究与古代文献我国史学形成的过程历史研究与史料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与历史资料目录学的功用传注学的功用辨伪学的功用校勘学的功用版本学的功用思考题1、文献的原始意义是什么?以后发展变化了的文献是指什么?2、哪些文化成就对古代文献学的发展起了重要影响?3、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与占有历史资料的关系。
第二章古代文献的源流与分类课时:6周,共1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文献的产生与发展一、古文献的产生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尚书》、商代甲骨文、周代史册二、孔子编纂的史书孔子与“六经”第二节甲骨文、金文、简牍与帛书一、甲骨文殷商甲骨文、周代甲骨文甲骨文论著二、金文古代青铜器分类商周青铜器与金文金文资料著录三、简牍竹木简牍的形制竹木简牍的重要发现:居延汉简,云梦秦简,临沂汉简,长沙吴简等四、帛书竹帛并用时期考古发掘的帛书实物: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第三节写本与雕版古籍一、造纸术的发明与纸本书中国人发明造纸术纸本书形制的演变纸本书的装帧二、写本文献敦煌卷子古代写本与抄本三、雕版印刷的文献雕版印刷的发明与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古代重要的活字印本书第四节古籍分类一、目录目录的本义古代一书的目录与群书的目录二、图书目录的分类综合性目录,专科目录,特种书目解题目录,简明目录,有序而无解题之目录官修目录,史志目录,私修目录三、古代典籍分类刘向校书与目录的产生第一部系统目录——《七略》四、四部分类法四分法目录的产生与发展《隋书、经籍志》与四部分类法的确立思考题1、纸张发明前古代文献的形制是怎样的?2、一些重要的竹木简牍及帛书的基本情况与其史料价值。
文献学章节考研知识点梳理pdf
引言:
概述:
本文将围绕文献学的主要章节展开,包括文献学的基本概念、史前文学、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和近代文学。
每个章节将详细介绍相关的考点和要点,并提供丰富的示例和解析,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献学的知识。
正文内容:
一、文献学的基本概念
1.文献学的定义和范围
2.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3.文献学的分类和发展史
4.文献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5.文献学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二、史前文学
1.史前文学的概述和特点
2.史前文学的分类和代表作品
3.史前文学的创作背景和影响因素
4.史前文学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5.史前文学的主题和意义
三、古代文学
1.古代文学的概述和特点
2.古代文学的分类和代表作品
3.古代文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
4.古代文学的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
5.古代文学的流派和传统
四、中世纪文学
1.中世纪文学的概述和特点
2.中世纪文学的分类和代表作品
3.中世纪文学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4.中世纪文学与宗教文化的关系
5.中世纪文学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五、近代文学
1.近代文学的概述和特点
2.近代文学的分类和代表作品
3.近代文学的社会背景和思潮影响
4.近代文学的艺术追求和表现形式
5.近代文学的主题和文化价值
总结:。
中国历史文献学
• 甲骨文于1899年为金石收藏家王懿荣偶然发现, 后为刘鹗(字铁云)所得,拓印出版名《铁云藏 龟》,为著录甲骨文之第一部著作。
• 后罗振玉、王国维等陆续搜求整理,董作宾、郭 沫若等贡献亦多。
• 罗、王、董、郭合称“甲骨四大家”,亦称“甲 骨四堂”(罗号雪堂,王号观堂,董字彦堂,郭 笔名鼎堂)。
万片,单字约4500个,可认者不及一半。
价值
• 别集数量多,价值大。 • 其收录一个作家全部或部分作品,为研究作家生
平、背景、思想等的主要依据。 • 别集之序、跋以及相关资料为研究作家作品提供
很多便利。 • 别集也是总集、丛书编纂的基础。
• 3,单行文献
• 单行文献,指单独印行的一个或几个作家的一种 作品或著作,又称单行本。
• 单行本与别集区别:别集作者只能是一位,作品 可为全部,也可为部分;单行本作者可为一位, 也可为多位,但只能是一种作品或著作。
• 1940s长沙战国楚墓出土一批著名帛书后流失国 外。
• 1970s长沙马王堆西汉王陵再次出土重要帛书, 有《老子》等,价值极高。
• 5,纸质文献的历史沿革。 • 中国造纸历史悠久。 • 1933年于罗布泊发掘之中国早期植物纤维纸,
早于蔡伦造纸150余年,此当为西汉纸。 •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大大降低成本,使纸张普
• 校勘,为纠正文献在形成和流传过程中因各种原 因而出现的字句篇章上的错误,使之尽可能恢复 或接近文献原貌。
• 校勘学,即研究和总结校勘工作的一般性方法和 规律的专门之学。
2,历史文献学的其他内容:辨伪、 辑佚、标点、注译、检索。
• 辨伪 辨别文献中存在的各种作假情况,伴随伪书而产 生,张舜徽称:“古代典籍堆积如山,其中真伪 参半。” • 辑佚 把散佚文献从其他文献中逐一辑出,重新整理的 工作。
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
1.蝴蝶装:装帧术语。
印本书最初装订成册的形式。
把书页依照中缝将印有文字的一面朝里,一张张对折起来,使之版心向内,单口向外积累下去。
再用一张整纸,顺着折缝的一边,从封面包到封底,并将每页折缝逐一粘贴在包纸上,然后再封面、封底贴上硬纸板,就成了一册书。
由于它翻阅时中间粘着两边各半页,如蝶翅般展开而得名。
蝴蝶装盛行于宋代,是卷轴装的发展,优点是使书口不外露,免受损伤;缺点是读完一页后,须连翻两页才能读到下文,且版心折缝处容易脱落。
2.类书:分类辑录古书中资料以供查检、征引之书。
大致可分为综合型和专科型两种。
综合型的兼收各类资料,是类书的主流。
三国魏文帝曹丕命刘劭等编的《皇览》是最早的一部,以后历代王朝大都继承这种做法。
著名的如:梁代《华林遍略》、北魏《修文殿御览》、唐代《艺文类聚》、宋代《太平御览》、明代《永乐大典》、清代《古今图书集成》等。
专科型的大抵只收某种资料,如宋代《册府元龟》专收历代君臣故典轶事,《太平广记》专收传奇故事、野史笔记等。
类书的编制体例以分类为主,也有按韵或其他方法编排的。
历史上最大的类书是《永乐大典》,现仅存残卷;现存最大的类书是《古今图书集成》,记1万卷,有1.6亿字。
类书说征引的古籍数量很多,版本较早,原书现多散佚,零片碎句借此得以保存,故类书又可供辑佚校勘之用。
3.善本:一般指在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方面均比一般本子精善的图书。
过去常指精加校勘、错误较少之本,后来其标准和范围有所发展。
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举了四条:①旧刻:指宋元明遗刊,日远日鲜者;②精本:指刻印精良者;③旧抄:指昔人手写、笔黑精妙者;④旧校:指校雠精审者。
以第四条最重要。
现在善本书的范围,除大部分宋元明刻本外,也包括清代早期精写刻本,传世罕见本(包括太平天国所刻印的),名人学者题跋、批注本以及辛亥革命前有学术研究价值的稿本或流传极少的刻、抄本。
4.校勘四法:校勘术语。
今人陈垣著《校勘学释例》第六卷校例中所讲的四种校勘方法,即对校、本校、他校、理校。
历史文献资料解读
历史文献资料解读教案主题:历史文献资料解读一、引导思考(200字)历史文献是了解历史、研究历史时的重要依据,而对历史文献的解读能力对于理解历史更是至关重要。
历史文献作为历史的重要资源,是研究某个历史时期、事件或人物的原始资料。
本节课将围绕历史文献解读展开,探讨如何从文献中获取准确的历史信息。
二、概述历史文献(400字)历史文献是指各个时代留下的记录人类社会发展和历史事件的各类文字材料。
这些文献以各种形式存在,包括古代文字、文书、手稿、碑刻、石刻等各种载体。
历史文献多样而繁多,如《史记》、《资治通鉴》等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工具。
然而,历史文献的解读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作,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历史学知识和分析能力。
三、文献解读的重要性(400字)文献解读是研究历史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深入解读,可以了解历史背景、事件发生原因、人物性格等重要信息。
文献解读的过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历史场景,更能够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文献解读,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地认识历史,以及历史对当下社会的影响。
四、文献解读的方法(600字)1.文献背景分析法在进行文献解读之前,首先需要对文献的背景进行充分的分析。
包括历史时期、作者身份、写作动机等方面的分析。
通过对背景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献的意义。
2.文献对比法在分析一篇文献时,可以将其与其他相关文献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或人物。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找出不同文献之间的异同之处,从而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历史信息。
3.文献综合分析法通过对多个文献的综合分析,可以形成更完整的历史图景。
综合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解读历史人物的行为动机,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4.文献评述法对于历史文献的解读,我们不仅要了解历史事实,还需要对文献本身进行评述。
在评述过程中,注重揭示历史文献的价值和局限性,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文献的意义。
五、实践活动(200字)根据上述文献解读的方法,我们将进行一次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历史文献的理解。
中国历史文献学最新课件第7课历史文献的标点、注释与今译
叁 历史文献的今译
一 今译的渊源与发展
见于文献记载的最早的翻译是对民族语言的翻 译。
司马迁对远古文献的处理方法,为古文今译提 供了可贵的经验。
古籍的今译未受到古代学者们的重视,五四运 动以后,历史文献的今译才逐步发展起来。
叁 历史文献的今译
二 今译的原则与方法
➢ 唐朝——“义疏之学” 出于政治需要,出现自众说中采取一说以统一思想的“正义”体 有些学者对旧注进行解释产生了“疏” 隋唐时期的义疏尊重汉人旧注,特点是演绎申说有余而发明不足
贰 历史文献的注释
一 注释的沿革及体式
宋朝——理学盛行,学者治学讲求义理,注疏亦偏 重发挥义理,注重阐释经书的思想内容。
清代——注疏之学达到高峰,新疏丛出。 清代学者或疏旧注,或撰新解,解决了古
壹 历史文献的标点
一 句读与标点
句读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读书的基本训练之一。 古时的标点工作,称为“章句”。本义为分析古书章节 句读的工作,后来增加了新的内容。
雕版刻书时施加句读,开始于宋朝,并对“句读”予以 分别。
明清刻书使用句读符号更多,很多官私刻书均用句读。 古人在句读方面的不断探索,为新式标点符号的出现创 造了条件。
为提高历史文献标点的准确性,标点者需要做到: 第一,端正学风,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第二,勤于学习,充分掌握各方面的文史知识。 第三,积极实践,查考利用已有成果。
贰 历史文献的注释
三 注释的原则与方法
二 注释的内容
一 注释的沿革及体式
贰 历史文献的注释
注释,即讲解文献,包括解说词语音义、诠释典故、 串讲文意、考史叙事等多方面的内容。
叁 历史文献的今译
三 今译的常见讹误
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超好用)汇总
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历史文献学历史文献学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今一切有历史价值的汉文与民族文字的历史文献,历史文献学是对文献的产生发展、表现方式、流传情况,以及文献的内容类别、整理利用乃至文献数据化进行探讨和研究,并阐述其发展规律,总结其实践经验,进而加以理论说明的一门综合性的学问,历史文献学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阔发展前景的学科。
2.二重证据法王国维自称他的考订方法为“二重证据法”。
1925年,由王国维提倡,“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
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
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
”意思是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量印证,以考古代历史文化,成了一种公认科学的学术正流。
即把发现的史料与古籍记载结合起来以考证古史的方法。
3.干支记时法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总称,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
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
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 4.《今文尚书》儒家经典《尚书》的一种,我国上古历史文件的汇编,内容涉及原始公社末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的史实。
因古《尚书》经秦焚书亡失。
汉初秦博士伏胜传二十九篇。
因其以汉隶书写,区别于古《尚书》,故称今文尚书。
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份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是较好的一种注解。
● 5.《古文尚书》《古文尚书》是中国汉景帝时在孔子故宅壁中发现用古文字写的《尚书》,故称《古文尚书》。
比汉文帝时伏胜所传、隶书书写的《今文尚书》多16篇,共四十五篇,不久亡佚。
东晋人梅赜伪造《古文尚书》二十五篇,又把伏生的二十九篇分为三十三篇并且作了书序,流传至今,共5篇,也称《古文尚书》。
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
一、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1、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
2、传统文献学又叫做校雠学,由西汉末年的刘向、刘歆所开创。
3、古典文献学的传统主干知识包括目录、版本、校勘。
4、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最大的功用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5、古典文献按照问世或流传的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
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出土文献是商代的甲骨文,最早的传世文献是《易经》《诗经》《尚书》。
6、刘向开始了中国古典文献学史上第一次有政府组织的大规模有计划的文献整理工作,著有〈别录〉一书。
刘歆在刘向〈别录〉的基础上,撮其指要,著为〈七略〉。
7、两汉古典文献学的集大成者是郑玄。
8、魏晋玄学以谈论三玄《周易》《老子》《庄子》为风尚。
9、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古典文献的传播与发现上两件值得关注的大事是魏正始三体石经的刊刻和汲冢竹书的发现。
10、单行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
如《文心雕龙》《诗品》《沧浪诗话》《词律》。
11、最早的诗文总集是《文选》12、《百川学海》刻于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流传较广,是中国最早刻印的一部丛书。
13、《古今说海》是我国最早的小说专门丛书。
14、《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型的综合性丛书。
15、我国最早的书目是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编撰的《别录》《七略》;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书目是《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制》《四库全书总目》16、中国最早的字典和词典分别是《说文解字》《尔雅》;古代最常见的韵书是《广韵》,它代表了汉语中古语音系统。
古代规模最大的词典兼韵书是清人编撰的《佩文韵府》;收汉字最多的现代字典是《汉语大字典》。
17、类书是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
最早的类书是魏文帝曹丕时编的《皇览》,历代著名的类书有宋代的《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玉海》,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
18、十通是指杜佑的《通典》、郑樵的《通志》、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三通)《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续文献通考》19、.我国最早的一书目录是《易·序卦传》20.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群书目录是《汉书·艺文志》。
历史文献学之整理历史文献的基础知识_注释09历史共73页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识_ 注释09历史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2
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历史文献学历史文献学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今一切有历史价值的汉文与民族文字的历史文献,历史文献学是对文献的产生发展、表现方式、流传情况,以及文献的内容类别、整理利用乃至文献数据化进行探讨和研究,并阐述其发展规律,总结其实践经验,进而加以理论说明的一门综合性的学问,历史文献学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阔发展前景的学科。
2.二重证据法王国维自称他的考订方法为“二重证据法”。
1925年,由王国维提倡,“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
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
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
”意思是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量印证,以考古代历史文化,成了一种公认科学的学术正流。
即把发现的史料与古籍记载结合起来以考证古史的方法。
3.干支记时法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总称,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
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
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4.《今文尚书》儒家经典《尚书》的一种,我国上古历史文件的汇编,内容涉及原始公社末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的史实。
因古《尚书》经秦焚书亡失。
汉初秦博士伏胜传二十九篇。
因其以汉隶书写,区别于古《尚书》,故称今文尚书。
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份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是较好的一种注解。
5.《古文尚书》《古文尚书》是中国汉景帝时在孔子故宅壁中发现用古文字写的《尚书》,故称《古文尚书》。
比汉文帝时伏胜所传、隶书书写的《今文尚书》多16篇,共四十五篇,不久亡佚。
东晋人梅赜伪造《古文尚书》二十五篇,又把伏生的二十九篇分为三十三篇并且作了书序,流传至今,共59篇,也称《古文尚书》。
文言文知识点:古代历史文献
文言文知识点:古代历史文献古代历史文献是我们了解古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
这些文献中记载着丰富的历史资料,为我们揭示了古代社会的风貌与文化传承。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些与古代历史文献相关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古代历史文献的类型古代历史文献根据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多个类型。
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史书、编年体史、纪传体史、集、志、实录、史记、记、表等。
这些文献形式各异,内容各具特色,但都对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史书是一种综合性的历史文献,一般包括了古代国家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史书在古代历史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如《史记》、《汉书》、《三国志》等。
编年体史是按年代排列记述的历史文献,它主要描述了古代君主的生平和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左传》、《春秋》等史书均采用了编年体的形式。
纪传体史以人物为中心,以记述历史事件与人物生平为主要内容,如《资治通鉴》、《国语》等。
集是收集了某一时期或某一领域文章的文集,如《楚辞》、《诗经》等。
这些文集对于了解古代文学和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志是记载地方史事的书,主要包括了地理、人物、风俗、物产等方面的内容。
如《世说新语》、《晋书》等。
实录是记载君主、政府机构等重要机关活动的文献,如《太平广记》、《明史》等。
这些文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政权的运作和重要事件的发展。
史记是对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详细记述的文献,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史记在古代历史研究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对于了解古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记是记载某一特定事件或个别历史事实的文献,这种文献一般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如《御览》、《竹书纪年》等。
表是将历史事件进行归纳整理,编制成表格形式的文献,如《高宗实录表》、《唐会要》等。
二、古代历史文献的特点古代历史文献作为历史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古代历史文献内容丰富,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信息。
考研历史文献知识点精讲
考研历史文献知识点精讲一、文献的概念及分类在考研历史学科中,文献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对象和资料来源。
文献是指古代或近代人类文化遗产中具有记录性质,能够为研究某一历史时期、历史事件或人物提供有关资料的书籍、文书、记载、数据等。
在考研中,文献的分类主要包括史料、史书和研究文献。
1. 史料:史料是指有关古代、近代历史事件或事物的实物、文字、痕迹等原始资料。
史料分为物质史料和文字史料两种形式。
物质史料包括遗址、遗迹、器物等,而文字史料则包括编年史、日记、官方文件、私人信件、碑铭等。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2. 史书:史书是历代史学家总结和编写的有关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著述。
史书可以分为正史和别史两大类。
正史主要指编年体的史书,如《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别史则是指以别的形式呈现历史的史书,如《晋书》、《南史》等。
史书的编纂与注释对于了解历史时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作用至关重要。
3. 研究文献:研究文献指历代历史学家撰写的有关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研究论文、专著、学位论文等。
这些文献包含了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和观点,有助于考研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二、文献研究方法与技巧1. 文献检索:文献检索是指通过各种查找工具和渠道,查找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
在考研中,我们可以利用图书馆的索书号、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在线资源进行文献检索。
对于历史研究者来说,熟练运用各种文献检索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文献资料,提高研究效率。
2. 文献阅读与摘录:文献阅读是指对所找到的文献进行仔细阅读和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摘录关键信息和理解作者的论述思路来做好文献笔记。
同时,要注意辨别文献的价值和可靠性,不盲目引用低质量的文献。
3. 文献理解与分析:文献理解与分析是指对文献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探索其中蕴含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考研历史学科中的文献分析,需要从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社会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对文献中的观点、论述、论证等进行辨析、评价和比较。
历史文献学之文献校勘给09历史开第二章
列举漢魏六朝各家對經典中某些单字的讀音; 列举各家對某些詞語的訓詁; 並列举各家傳本在文字上的異同以事校勘。
四庫全書評價《經典釋文》: 所采漢魏六朝音切凡230餘家,又兼載諸儒 之訓詁,證各本之異同,後來得以參考古 義者,注疏以外,惟賴此書之存。
选择底本和对校本,都会遇到祖本的问题,祖本 是指某书多种传本中,有渊源关系的各本中,最 早的那个本子。 如果可供选择的对校本较多,对于这些本子还要 进一步甄选,各个本子之间有何关系,即所谓渊 源递嬗,一般应选择出自不同渊源的本子,同源 之本,一般不会提供较多校勘方面的信息,只要 先择祖本或与祖本关系最近的本子即可,否则很 可能只是增加了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刊正沿革例》謂所刻“九經三傳”,“以家 塾所藏唐石刻本、晉天福銅板本、京師大字舊 本、紹興初監本、監中見行本、蜀大字舊本、 蜀學重刻大字本、中字本、又中字有句讀附音 本、潭州舊本、撫州舊本、建大字本,俞韶卿 家本、又中字凡四本、婺州舊本、並興國於氏、 建余仁仲,凡二十本,又以越中舊本注疏、建 本有音釋注疏、蜀注疏合二十三本,專屬本經 名士,反覆參訂”。《刊正沿革例》本身則分 書本、字畫、注文、音釋、句讀、脫簡、考異 七個題目,分別講述其校勘去取的原則。其價 值並不亞于彭叔夏的《辨證》。
俞 樾
王念孫校《戰國策》舉例
“觸詟”、揖之”條: 太后明謂左右:“有復言令長安君爲質者, 老婦必唾其面。”左師觸詟願見太后,太 后盛氣而揖之。 揖之,胥之。胥猶須。 胥:隸書與咠形近而後人誤寫爲咠。 又誤爲揖。
錢大昕用金石文字與古文獻 結合校勘
六朝人多稱刺史爲史君,予家藏東魏興和 二年敬顯儁碑,額題“敬史君”,字畫分 明。高浟爲滄、定州刺史,亦在東魏時, 傳稱“史君”,與石刻正合。監本改“史” 爲“使”,所謂少所見多所怪也。
历史文献学之整理历史文献的基础知识_注释09历史
元明 元代由于异族统治,学术遭到很大破坏。 而且本身历史比较短。而明代思想文化禁 锢加剧,学习八股文成为文人仕宦的必由 之路,传统的注释之学衰落下降到了极点。 但明末顾炎武开始提倡经世致用,在治经 时开始注重考据,开有清一代朴学风气之 先。
清代是注疏达到高峰的时代。此期对注疏研究已 走到自由王国,出现了大批文字学家和大量高质 量的注疏经史子集的著作。清人打破了对古人的 迷信,以实事求是的精神,继宋人考证出伪《古 文尚书》和伪《孔传》。又远超汉唐,纠正过去 注释中的空疏、妄说,努力用新的方法考证、注 释词义。清代由于西学传入,研究文字的方法有 改进。音韵、语法研究又促进了注释的提高。比 如清人懂得以音定义,明白假借、通假等语音现 象,解决了一些前人无法解决的疑难。
(三)章句 传注的一种。与传注比较简明不同,它往往 比较繁琐,是对古书进行逐句逐章地加以详 细注释的一种体例。它的特点除了解释词义 外,还注重以分章析句的方式串讲经文大意, 并在每章的末尾总括此章的内容要旨。清沈 钦韩《汉书疏证》称,“章句者,经师指括 其文,敷畅其义,以相教授”。王逸《楚辞 章句》为“敷畅其义”。
注释兴起还有其他原因。 古代的语言不统一,情况复杂。一是春秋 战国时期,诸侯为政,言语各异,文字异 形。除因时代不同而语言有所不同之处, 也有因地域不同而语言不同的。二是少数 民族虽经同化,也不免语言文字的相异。 三是秦统一文字,废弃与秦文不合的六国 文字,文章也成了定型,到了西汉,今文 就与古文出现差异。
章句是汉代常见的一种注释形式。如西汉 《易经》施、孟、梁丘氏各有章句,《尚 书》有欧阳章句、大小夏侯章句,《诗经》 有韦君、许氏、伏氏章句等。东汉渐衰, 自郑玄注广泛流行手,章句就几乎销声匿 迹了。直到南宋朱熹又以此形式做了两部 很有影响的章句,即《大学章句》《中庸 章句》。
第九讲 历史文献的注释
第九讲 历史文献的注释
郦道元不仅搜集大量典籍资料, 而且对河流进行实地考察,不仅用 实地考察验证《水经》等典籍记载 的正确与否,而且还补充了大量内 容,所记河流已达一千二百五十二 条,篇幅二十倍于《水经》。
这样做适应注释对象的特点, 使其注释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九讲 历史文献的注释
(三)章句
清沈钦韩《汉书疏证》称, “章句者,经师指括其文,敷畅其 义,以相教授”。王逸《楚辞章句》 为“敷畅其义”,以串讲文义为主, 虽然也注意对词语、地名、人物的 注释,但都紧紧围绕着疏通文义这 个中心。
第九讲 历史文献的注释
梁刘孝标作《世说新语》注, 不拘于词语的诠释,广搜材料,全 注引经史杂著四百余种,诗赋杂文 七十余种,对原书所述内容,或是 加以充实,或是发其含蕴,或是考 其当否,或是纠其谬误。
第九讲 历史文献的注释
北魏郦道元所作《水经注》是 第一部突出地理特色的注释典籍。 《水经》原文极简,只记述一百三 十七条水流,而记每条水流亦寥寥 数语而已。于是“辄述《水经》, 布广前文”即成了郦注的主旨。
五.古籍今注的方法
第九讲 历史文献的注释
六.古代史料的今译 (一)古文今译的要求
“信”就是要求译文真实准确,忠 于原作,不能随意发挥。
“达”就是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文 从字顺,符合语法。
“雅”就是要求译文生动典雅,能 表现出原作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
第九讲 历史文献的注释
(二)古文今译的方法 1 .直译法 2 .意译法
第九讲 历史文献的注释
《三国志注》(晋·陈寿,裴松之注) 卷一·魏书一 武帝纪第一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 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一名吉利,小字 阿瞒。王沈《魏书》曰:其先出于黄帝。当高 阳世,陆终之子曰安,是为曹姓。周武王克殷, 存先世之后,封曹侠于邾。春秋之世,与于盟 会,逮至战国,为楚所灭。子孙分流,或家于 沛。汉高祖之起,曹参以功封平阳侯,世袭爵 土,绝而复绍,至今适嗣国于容城。
中国历史文献学
经部分类:19类
易类、尚书类、诗经类、周礼类、仪礼类、礼 记类、大戴礼记类、三礼总义类、乐类、春秋左传 类、春秋公羊传类、春秋穀梁传类、春秋总义类、 四书类、孝经类、尔雅类、群经总义类、小学类、 谶纬类
经部文献汇编:
《十三经注疏》416卷(宋人汇集,阮元校刻) 《通志堂经解》140部1786卷(纳兰性德,康熙时) 《皇清经解》189部1400卷(阮元,道光时) 《皇清经解续编》209部1430卷(王先谦,光绪时)
子书要籍汇编
1. 光绪间湖北崇文书局光绪元年(1875)《百子全 书》收书101种
2. 世界书局《诸子集成》收书28种,中华书局重印 3. 上海古籍《二十二子》收书22种 4. 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 两辑
5. 钟肇鹏选编《续百子全书》(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8年)25册
6. 四川大学古籍所《中华诸子宝藏》(四川人民出 版社1999年)含《诸子集成补编》(10册)《诸 子集成续编》(20册)《诸子集成新编》(10册)
(具体分析详下节:历史学文献类别)
(三)子部
子书庞杂 诸子书今谓之哲学类著作。但中国古典
目录四部分类时,凡经、史、集无法容纳的 书皆入子部,以致子书日益庞杂,宗教、科 技、类书、杂著等皆列于此部。
子部分类:15类 周秦诸子类、儒学类、兵书类、农家类、
工艺类、医家类、历算类、术数类、艺术类、 杂学类、典故类、小说类、道教类、佛教类、 其它宗教类
重要类书简目(2)
6. 《太平广记》,宋李昉、吴淑等编500卷 7. 《册府元龟》,宋王钦若、杨亿等,1000卷 8. 《玉海》,宋王应麟,200卷 9. 《山堂考索》,宋章如愚,212卷 10. 《永乐大典》(残),明解缙等,22877卷 11. 《渊鉴类函》,清张英,450卷 12. 《骈字类编》,清吴士玉等,240卷 13. 《佩文韵府》,清张玉书等,212卷 14.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等,10000卷 15. 《格致镜源》,清陈元龙,10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