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溶液知识梳理及练习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溶液3.1 溶液的形成-章节测试习题(3)
章节测试题【答题】(3)针对(2)题中李佳的问题,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了一系列探究,下表列出了从探究实验中获取的部分数据,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______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因素之一。
【答案】温度【分析】本题考查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因素。
【解答】A物质,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的质量增大;B物质,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的质量也增大;C物质,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的质量减小。
故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因素。
【答题】(4)针对(2)题中陈军的问题,老师以食盐溶于水为例,设计如下方案:变量:是否搅拌。
方案:向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同温度等体积的水,再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粉末状的食盐;搅拌甲烧杯,乙烧杯静置。
现象:甲烧杯中的食盐先溶解完。
结论:搅拌比不搅拌溶解得快。
请你模仿老师的方案,再探究一种影响因素: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答案】溶剂的温度向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温度等体积的水,再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粉末状的食盐,甲、乙两烧杯都静置温度高的烧杯中的食盐先溶解完温度越高溶解越快【分析】本题考查探究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答】影响溶质的溶解快慢的因素有搅拌、溶剂的温度、溶质的颗粒大小等。
探究时需要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若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是溶剂的温度,则需要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即水的体积、溶质的质量、颗粒大小、溶解时不搅拌,故向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温度等体积的水,再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粉末状的食盐,甲、乙两烧杯都静置,温度高的烧杯中的食盐先溶解。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温度越高溶质溶解越快。
【答题】(5)请再探究一种因素并填在下面表格相应的空格处: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答案】颗粒的大小向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同温度等体积的水,再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粉末状和颗粒状的食盐,甲、乙两烧杯都静置粉末状的食盐先溶解完颗粒越小溶解越快【分析】本题考查探究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溶液复习课件
中考复习与训练 化学·配鲁教
知识网络
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共同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溶液溶物液质的溶组解成时的溶溶热质剂现::象被能溶溶溶溶解解解解的其时时物他温温质物度度质升降的高低物::质如如氢硝氧酸化铵钠、浓硫酸
第 14 页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中考复习与训练 化学·配鲁教
考点二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 1.溶质质量分数 (1)概念: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之比叫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 ⑭__溶__质__质__量__分__数__=__溶__液__的__质__量__×__1_0_0_%_____
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溶液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选B。
答案:B
第 20 页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中考复习与训练 化学·配鲁教
方法指导:物质溶解时的热现象与压强的关系:(1)放热:一些溶质溶于水后会 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若溶解过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则容器内的压强因空气 的热胀冷缩而增大,容器内的气体有向外界环境扩散的趋势。(2)吸热:一些溶质溶 于水后会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若溶解过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则容器内的压 强因空气的热胀冷缩而减小,外界环境中的气体有向容器内运动的趋势。(3)吸放热 现象不明显:多数溶质溶于水吸放热现象不明显,则密闭容器中的压强无明显变 化。
答案:C
第 19 页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中考复习与训练 化学·配鲁教
常考点二 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
例2 (2018·湖北宜昌)下列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会明显降低的是
()
第三单元 溶液 知识点-2021-2022学年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溶液一、溶液的组成及特征1.2.特征:均一性、稳定性3.4.溶质和溶剂的确定:①根据名称判断,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②若是固体或气体与液体形成的溶液,一般将固体或气体看作溶质,液体看作溶剂;③若是由两种液体组成的溶液,一般把量多的看作溶剂;④由水和其他物质形成的溶液,不论水量的多少,水都作为溶剂5.Tips: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答案:不一定。
均一稳定的液体也可能是纯净物,如蒸馏水,而溶液属于混合物。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氯化亚铁溶液呈浅绿色、氯化铁溶液呈黄色、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
二、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三、物质的除污方法及原理乳浊液: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四、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1)利用概念进行判断(2)利用溶解度进行判断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若,溶液为饱和溶液;若,溶液为饱和溶液,且有未溶解固体。
Tips: a.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b.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可能是浓溶液;c.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d.一定条件下,某溶质的饱和溶液对另一种溶质来说,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如一定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还可以再溶解硫酸铜;e.析出晶体后所得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1)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如NaCl、KNO3(2)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如Ca(OH)23.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影响因素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②外因: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溶液复习 (新版)鲁教版
第三单元 溶液基础检测1.溶液:________或_________物质分散到_________物质里,形成的________的、________的混合物...。
2.特征:①________、②________。
溶质:________________ 3.组成 溶剂: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常用的溶剂,_______、______也可以作溶剂),例如:碘酒中溶质是______,溶剂是________。
4.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⑴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________发生变化,即溶解时会出现______现象和______现象。
43245.乳化现象,洗涤剂洗油污属于 。
6.溶液的分类或加入溶质不饱和溶液(适用于大多数固体..) 、蒸发溶剂或________) 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7.结晶方法 ________(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升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①固体物质溶解度四要素:一定温度、________、________、以克为单位。
②固体溶解度影响因素①内因:_______________②外因:_______________8.溶解度 ③气体溶解度:随温度________而________,随压强________而________。
________,结晶方法:________④溶解度曲线及意义 平缓型,例如________,结晶方法:________下降型,例如________,结晶方法:________①溶质的质量分数=%100)()g ( g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适用于所有溶液) 9.溶质质量分数 ②m 溶液= _______+_______(溶液浓稀的表示方法) ③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____(只适用于饱和溶液)④溶液稀释前后,_______的质量不变。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溶液知识点(考点 练习题)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溶液知识点(考点+练习题)梳理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想要获取点击了解;梳理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记得搭配练习题1、定义: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定义式注意:(1)上下单位要一致。
(2)溶质是指溶液中的溶质,没有溶解的固体或析出的固体不包括在内。
(3)溶液是指溶剂与溶解在溶剂中的所有溶质的质量之和。
(4)没有单位3、变形公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梳理三: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量筒、托盘天平、药匙、胶头滴管实验步骤:计算、称量(对固体溶质)或量取(对液体物质)、溶解、装瓶,贴签。
以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为例说明练习一下1.一种溶液,蒸发掉一定量的水后,溶液的浓度为10%;再蒸发掉同样多的水后,溶液的浓度变为12%;第三次蒸发掉同样多的水后,溶液的浓度将变为多少?( )A.14%B.17%C.16%D.15%2.甲杯中有浓度为17%的溶液400克,乙杯中有浓度为23%的同种溶液600克,现在从甲、乙杯中取出相同质量的溶液,把甲杯取出的倒入乙杯中,把乙杯取出的倒入甲杯中,使甲、乙两杯溶液的浓度相同,问现在两杯溶液浓度是多少?( )A.20%B.20.6%C.21.2%D.21.4%3.甲容器有浓度为3%的盐水190克,乙容器中有浓度为9%的盐水若干克,从乙容器中取出210克盐水倒入甲容器中,则甲容器中盐水的浓度是多少?( )A.5.45%B.6.15%C.7.35%D.5.95%补充点溶液的用途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是比较快的。
所以,在实验室里或化工生产中,要使两种能起反应的固体起反应,常常先把它们溶解,然后把两种溶液混合,并加以振荡或搅动,以加快反应的进行。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溶液3.1 溶液的形成-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通常是液体,溶质一定是固体B.凡是溶液一定是混合物C.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液体是溶液D.无色透明的液体是溶液【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基本概念。
【解答】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A选项中,溶质不一定是固体,还可以是气体、液体,如汽水是二氧化碳溶于饮料中,医用酒精是乙醇溶于水中,说法错误;B选项中,根据溶液的定义可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的说法正确。
C选项中,根据溶液的定义可知,此说法错误;D选项中,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如碘酒的颜色是紫色。
故选B。
2.【答题】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C.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解答】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混合物。
溶液并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面粉不溶于水,与水形成的是悬浊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一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但还能溶解其他溶质;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故选D。
3.【答题】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A.蔗糖水B.牛奶C.果粒橙D.豆浆【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形成。
【解答】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蔗糖水是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故选A。
4.【答题】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振荡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B.植物油C.蔗糖D.高锰酸钾【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形成。
【解答】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第三溶液单元复习与测试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
①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变为光能
②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主要变为化学能
③在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等于零
④生活中,“娃哈哈”、“农夫山泉”矿泉水都是纯净物
⑤等质量的烧碱溶液与盐酸混合后,溶液的pH=7
⑥科学家把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称为“四中子”,是新发现的元素
⑦升高温度一定能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真题体验
真题1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 B.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 C.温度高低和溶剂的种类不会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D.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 取)、溶解
真题体验
真题2 下列条件下的氢氧化钙溶液最浓的是( D) A.80℃时的不饱和溶液 B.20℃时的不饱和溶液 C.80℃时的饱和溶液 D.20℃时的饱和溶液
A. ②③
B. ①②⑤
C. ③④⑥
D. ①⑤⑦
真题体验
真题5
地球上71%的面积覆盖着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将1gCaO投入到99g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 B. 常温下KNO3、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仍是饱和溶液 C. 将NaCl、蔗糖溶于水后,溶质均以分子形式存在 D. 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真题体验
真题5
王亚平在太空做了油和水“难分难舍”的神奇实验:她用力摇晃装有油和 水的瓶子,让油水充分混合、静置,发现油水不分层。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A.太空中水不能作溶剂 B.在地面油水混合物会产生分层现象 C.在不同环境中同一实验可能现象不同 D.在地面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洗涤剂会产生乳化现象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溶液知识总结 鲁教版
溶液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特征:均一性: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相同稳定性:条件不改变,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出来混合物:至少含有两种成分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用途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经常是比较快的对动植物生理活动的重要意义医疗上用的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乳浊液定义: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条件: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特征:不均一,不稳定,混合物乳化: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形成稳定的乳浊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溶液溶质溶质溶剂1100%100%==+mmmm m()溶液一.溶液的概念及特征(重点)二.溶解时,吸热、放热现象溶解放热,所得溶液温度升高的物质有: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浓硫酸溶解吸热,所得溶液温度降低的物质有:硝酸铵固体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三.溶液的性质①常见的酸、碱、盐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
原因是它们溶于水要发生电离,产生能自由移动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如氯化钠溶解发生电离的电离方程式为:NaCl=Na++CL-;硫酸溶解发生电离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②少量溶质溶于水中,形成得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③有色的溶液蓝色溶液(含Cu2+):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浅绿色溶液(含Fe2+):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黄色溶液(含Fe3+):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紫色溶液:石蕊溶液四.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重点、难点)(2)应用:①溶液稀释: 方法:加入溶剂;特点:加入溶剂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即:稀溶液的质量=浓溶液质量+加入的溶剂质量②溶液浓缩: 方法一:加入溶质特点:溶剂质量不变即:浓溶液质量=稀溶液质量+加入溶质质量 方法二:蒸发溶剂特点:溶质质量不变即:浓溶液质量=稀溶液质量—蒸发的溶剂质量○3溶液配制:a.、计算;b.、称量;c.、溶解。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溶液-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溶液-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洗涤方法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A.用酒精清洗试管中的碘B.用水淸洗杯子上的蔗糖C.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D.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2.下列有关配制50g 6%NaCl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称量食盐的过程中,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此时应减少药品B. 配制溶液需要称取5g NaCl,量取45mL蒸馏水C.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偏大D. 若将上述50g NaCl溶液稀释成2%NaCl的溶液,则需要加水75g3.下图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像,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像正确的是A.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B. 将稀H:S04滴人一定量的BaCl2溶液中C. 将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入试管中充分加热D. 向pH=13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4.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 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不同B. 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C.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D. 医用生理盐水是溶液5.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验操作依次是:计算、溶解、称量、装瓶并贴标签B. 实验中必须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量筒、烧杯、蒸发皿C. 把10g 氯化钠固体放入盛有90mL 水的量筒中混合均匀D. 转移配置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6.一定温度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晶体析出,是因为()A. 氯化钠溶解度变小B. 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C. 溶剂质量减小D. 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7.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 ④⑤①②③B. ①②③④⑤C. ③④①②⑤D. ②①④③⑤8.向100 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B. 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C. 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D. 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9.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 白糖B. 食盐C. 花生油D. 白酒二、多选题10.(双选)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极稀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B. 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C. 不饱和溶液降温后可能变成饱和溶液D. 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1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将石灰水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A. 增加溶剂B. 升高温度C. 加入溶质D. 降低温度12.有40g质量分数为5%的CaCl2溶液,若将其质量分数增大到10%,应采用的方法是()A. 把溶剂蒸发掉一半B. 加入4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CaCl2溶液C. 把溶剂蒸发掉20gD. 加入2g CaCl2固体13.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大于10%的是()A. 称量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B. 在溶解氯化钠固体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C. 当把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的水溅出D.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厨房洗涤剂只有溶解油污的作用B. 条件不变时,糖水中的糖不会分离出来C. NH4NO3溶于水制成的冰袋可用于给高烧病人降温D. 冰投入水中,冰是溶质,水是溶剂1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B. 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C. 10g 某物质完全溶水中形成100g 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10%D. 一定温度下,将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部分水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変16.炎热的夏天,小林打开冰箱,从4℃的储藏室中拿出一杯内有少量蔗糖晶体的溶液m,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溶液n。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溶液单元复习课时练习新版鲁教版
(第三单元溶液)本单元复习学号班级姓名1.厨房中有下列物质:①食盐、②料酒、③面粉、④豆油、⑤白糖、⑥面酱,将它们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A )A.①②⑤B.①②⑥C.③⑤⑥D.③④⑥2.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D )A.味精B.蔗糖C.小苏打D.花生油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泥土加入水中,振荡后可以形成溶液B.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低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C.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D.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少量硝酸钾晶体4.溶液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溶液的上层浓度小,下层浓度大B.溶液蒸干后,均能得到固体溶质C.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时,溶液为纯净物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不一定无色的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水能洗掉所有污渍B.汽油可洗去沾在衣服上的油渍C.酒精能溶解沾在试管壁上的碘D.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6.下列洗涤方式应用乳化作用的是( C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D.用盐酸清洗水壶的水垢7.下列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的是( A )A.硝酸铵B.氧化钙C.氢氧化钠D.浓硫酸8.下面是“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的活动与探究。
请你一同完成该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43>__(填“>”“<”或“=”)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9.请说出三种把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答案】①加入硝酸钾晶体;②降低温度;③蒸发水。
10.要想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为饱和,具体操作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水;⑤蒸发水。
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D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⑤11.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欲使已经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B ) A.蒸发溶剂B.升高温度C.降低温度D.加入KNO3固体12.在室温条件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所示操作:(1)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__甲__。
鲁教版初三化学第三单元溶液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溶液复习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知识点一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溶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_________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均匀一致,性质相同。
特征__________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化时,将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出现沉降或分层现象。
练习: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1白醋○2面粉加入水中振荡后的液体○3泥水○4冰溶于水中○5豆油滴入水中振荡后的液体○6澄清的海水○7液态氧⑧啤酒⑼花生油滴入汽油中振荡知识点二:溶质、溶剂的判定(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___________是溶质,________是溶剂。
例如:碘酒_____是溶质______是溶剂。
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量多叫______,量少的叫______。
若溶液中有水,不论水的量多少,通常把水叫做________。
(2)溶液的命名:若A为溶质,B 为溶剂,则称为__________。
碘酒全名叫碘的酒精溶液。
如果水做溶剂,往往省去不写出或不读出,例如:硫酸的水溶液常称为______________。
练习:1.将下列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名称,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2. 请你各举出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___________溶液不是无色的(2)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________是液体,但不是溶液(3)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_________可做溶质,但不是固3.请你帮助小田理清下列关系:(用一定、不一定填空)⑴溶液_____是混合物,但溶液_____是无色的。
⑵溶液中______含有溶质,但溶质_____是一种,并且溶质_____是固体知识点三:电离:许多物质像氯化钠一样,溶解在水中时能产生____________的离子,这个过程叫做电离。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溶液 复习 课件
C.酒精和水以任意比例互相溶解时,均称为酒精的 水溶液。
D.植物油溶于汽油中形成不稳定的乳浊液。
Exercises
5.能证明20℃时某一硝酸钾溶液已到达饱和的方法是( B )
A.20℃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变稀。 B.20℃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晶体不溶。 C.取少量溶液降温至10℃有固体析出。 D.取少量溶液至50℃无固体析出。
汽油除油污是__溶__解______ 洗涤剂除油污是_乳__化___作__用_
知识回顾
知识点四: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
(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
该条件下这种溶质的饱和(不饱和)溶
液。
强调
讲溶液饱和或不饱和时, 一定要指明温度,溶剂质量。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2、组成:溶剂和溶质 固气溶液,液为剂。 液液互溶,多为剂。 水多水少,水为剂; 不指溶剂,水为剂。
知识回顾
3、特征 均一性:各部分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温度,压强,溶剂量)不 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 离出来。 混合物:至少含有两种物质
知识回顾
针对性练习
1、某液体若是溶液,其必然是( D ) A.长期敞口放置不会析出沉淀。 B.一种固体溶解在一种液体里。 C.只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混合后形成的均 一稳定的混合物。
第三单元 溶液 复习课件
学习目标
1、了解溶液的概念和特征 2、能区分溶液中溶剂和溶质 3、区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4、会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知识回顾
知识点一:溶液
鲁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溶液的形成
鲁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溶液的形成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的过程。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鲁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溶液的形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1、溶液的判断:根据溶液的特征判断(均一性、稳定性) 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溶质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但溶液中分散在溶剂中的分子或离子达到均一状态之后,仍然处于不停地无规则运动状态之中。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2、溶剂和溶质的判断: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对溶液的认识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溶质在被分散前的状态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②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其颜色由溶质、溶剂的性质而决定。
③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乙醇)、汽油等物质也可以作溶剂。
多种液体形成溶液时,量最多的一种为溶剂,其余为溶质,但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3、溶液的用途①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②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
动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吸收;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也要变成溶液,才能由根部吸收。
4、溶解时吸热和放热的物质: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在物质溶解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溶剂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而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溶剂作用生成溶剂合物的过程放出热量,所以物质溶解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降低溶解热现象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不变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升高4、结晶的应用:结晶经常用于提纯物质。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鲁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溶液的形成,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溶液第1节溶液的形成练习鲁教版(new)
第三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溶解与乳化|知识点练|知识点一溶解的过程1. 认识溶液2. 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1)取两只小烧杯,分别加入约50 mL蒸馏水,用温度计测量水温(T1),T1=____ ℃。
(2) 向一只小烧杯中加入约5 g氢氧化钠固体,搅拌,测量溶液的温度(T2),T2=____ ℃,说明氢氧化钠能使溶液的温度______。
(3)向另一只小烧杯中加入约5 g硝酸铵固体,搅拌,测量溶液的温度(T3),T 3=____ ℃,说明硝酸说明硝酸铵能使溶液的温度______。
知识点二乳化现象1. 概念洗洁精、洗衣粉和洗发液等物质可以层、______稳定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作2. 应用(1)利用洗涤剂清洗餐具和衣物。
(2)调配化妆品,配制药物、涂料等|示例展示|例1 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 D.溶[方法点拨]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不一定无色。
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
最常用的溶剂是水.应用二乳化现象例2 下列清洗方法中有乳化现象的是()A.用自来水洗手B.用汽油清洗油污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D.用食盐水消毒[方法点拨]区别溶解与乳化:溶解是在溶剂的作用下,溶质以分子、离子等形式扩散到溶剂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的过程;乳化是一种物质以细小液滴的形态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的过程.课时作业达标巩固:一、选择题1.溶液之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是因为()A.溶质是固体 B.溶剂是水C.溶液是液体 D.溶质被解离成分2.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A.面粉 B.花生油 C.味精 D.3.下列常见医用溶液中,溶剂不是水A.葡萄糖注射液 B.生理盐水4.下列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C.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D5.将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器测出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则下列图K-13-16.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时的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溶液
第一部分知识梳理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
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盐酸溶质是HCl,石灰水溶质为Ca(OH)2,食盐水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1)概念: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①加水②升温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熟石灰对温度例外
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10g,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